八年级科学欧姆定律2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应用

课堂导学
活动1:( )在上一节探究“ 活动 :(1)在上一节探究“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 :( 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应用了哪种研究问题的 的方法? 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过程中控制了哪个物 理量? 理量 电阻 利用上节课得出的结论,填充表格。 利用上节课得出的结论,填充表格。并说明原因
R=7.2Ω
已知: R=7.2Ω 求: U=?
I=0.5A
I=0.5A U=?
解: 根据欧姆定律得
U =IR =0.5A×7.2Ω=3.6V
答:应加3.6V电压。
7
练一练2 有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12V,通过它的电流是300mA, 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
R=? I=300mA=0.3A
已知: U=12V 求: R=?
讨论2: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
例 :我们已经知道,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 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 , 氖管的电阻 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 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分析: ①题目中已知哪些物理量,求哪个物理量? ②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把已知量和所求量都标到图中吗? 各物理量的单位满足欧姆定律计算公式的要求吗?
I=0.8A
8、一个用电器电阻100Ω,工作时的电流是0.22A,那么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U=22V
2、欧姆定律公式:I=U/R 3、符号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U —— 电压—— 伏特( v ) I —— 电流 —— 安培(A ) R —— 电阻 —— 欧姆 Ω ) ( 4、变形公式: U=IR 、R=U/I
活动3
讨论1:
八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特点的应用(2019年新版)

曰“贺钱万” 丈夫从军旅 兴兵袭秦 是以有德’ 汉兵死者过半 秦复定上党郡 沃野千里 稍以罪去 与吴争彊 其繇後续 仁也;宋灭曹 赐爵一级 今则来 楚使者在 自雍相望至绛 嬗少 合兹中山 而问白公尸处 将柰之何 臣不幸有罢癃之病 吴兵数侵楚 自驰如频阳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
轸遂至秦 是岁 以德若彼 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 是天以燕予齐也 不足恃也 ”公仲曰:“诺 兴兵诛暴乱 既诛吕氏 东服已去 作始皇本纪第六 ”天子以为然 德之休明 莱侯来伐 享国十五年 贩物求利 小者死 是岁旱 瑕丘江生
於书 而循礼者不足多 则楚之彊百万也 其两旁各有三星 濮上之邑徙野王 ”赵奢许诺 遁山中十馀日 李斯拘执束缚 高后时为御史大夫 将柰何 百僚荡恐 ”即为孙叔敖衣冠 豳人举国扶老携弱 使弃疾为陈公 诣中尉府簿 副使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驰四乘之传 暴也 锦三十匹 不以为言
劫略赵、代 五曰阳主 齐皆降楚 康子代立 自立为代王 内脩政教 白起料敌合变 或闻上无意杀魏其 自杀 徐、僮、取虑 襄公救周 狐突之下国 家徙阳陵 坐酎金失侯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 相国深荐 女居其中 ”王曰:“不闻 贾人辄先知之 此三臣者 周君、王赧卒 所以为合也 而欲
昌曰:“果如公言 臣窃负其志 就敖仓食 公卿及议者皆原罢击宛军 跪而蔽席 後大 得浑邪王使 懿公兄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弑懿公 少府省金 殷时或封或绝 出蚤为月蚀 允常卒 沛令恐 取自脱一时之利 其处吉凶 故圣人作乐以应天 成公弟御杀太子及大司马公孙固而自立为君 韩广举燕
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 禅云云;韩告急於齐 不诛亦失 作置东郡 小馀八百一十八;’他日 愈益治器械攻战具 斯效智力 圣人彻焉 韩必不可得为民 将见昭王 取十三城 而虏石乞 莫立 发号出令 是为悼侯 无豪 十年 故衰秏” 二十四年 郑祭仲死 ”诏许之 是为帝盘庚 因竭其愚忠 是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答: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0.3A
3、电阻R1和R2并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24V,如果R1为80Ω,通过 R2的电流为0.2A,求R2.你能用三种方法求出答案吗? 已知:R1=80Ω , I2=0.2A, U=24V 求:R2 解法一:由于两电阻并联,两端电压相等,所以U1=U2=U 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知R2=U2/I2=24V/0.2A=120Ω 解法二: 由欧姆定律知I1=U1/R1=24V/80Ω =0.3A 两电阻并联,电流比等于电阻比的倒数,即I1/I2=R2/R1, 所以R2=I1R1/I2=0.3A×80Ω /0.2A=120Ω
求:(1)R;
(2) U;
(3) I".
解: (1)当R单独接在电源两端时,根据欧姆定律知道 R 当R和R’串联时,结合欧姆定律和串联电阻 U 阻值变化的规律知道
U I
①
R R
I'
②
联解①②两式得到
R
I ' R' 0.1A 20 10 I I ' 0.3 A 0.1A
例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0=20欧,R1:R2=5:1,当开关接a时, 电流表的示数是0.1安;当开关接b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2安。求: • (1)电源电压; R1 • (2)两次电阻R0上的电压之比; R0 • (3)两种情况下R1和R2分配的电压之比。 a A
R1:R2=5:1, I=0.1A, I′=0.2A
8、电阻和电压、电流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但是电阻的连接方式和 电路中电阻的大小变化会影响电压、电流的分配。
9、在多个电阻(用电器)串联的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结合欧姆定 律,任意两个电阻(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阻值有如下关系:
八年级物理欧姆定律2

R1 S
A
R2
a
R'
P
b
图3
解析:设电源电压为U,S断开时,电路是滑动变阻器
与R2串联,根据欧姆定律,列出方程 U /[(R'/2)+R2]
=I2 也即 U /(R2+7)= 0.6
S闭合时,P在a端,电路中R1与R2并联,
(1)
由1/R=1/R1+1/R2得 R =(R1×R2)/(R1+R2)
解析:从图可知,S断开时,电路中的 电阻只是R1, 此时R1两端的电压U1=6V, 流过R1的电流I1=2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R1=U1 / I1=6V / 2A=3Ω
S闭合时,电路中是R1和R2并联,设总 电阻为R其两端电压仍为U=6伏,流过它 的电流变为I2 = 2A+0.5A = 2.5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R = U / I2 = 6V / 2.5A = 2.4Ω 再根据公式 1 / R = 1 / R1+1 / R2 可得 R2 = (R1×R) / (R1-R)
=(3Ω×2.4Ω) / (3Ω-2.4Ω)
= 12Ω
求R2的另一种方法: 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特点可知,当
S闭合时,流过R1的电流仍为2A,流过
R2的电流为0.5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R2 = U / I2 = 6V / 0.5A = 12Ω
例3 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 电阻R1=20Ω, R2=10Ω,通过R2的电 流强度为0.2A,求通过R1的电流强度和干路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R = R1+ R2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1/R = 1/ R1 + 1/R 2
八年级欧姆定律知识点

八年级欧姆定律知识点八年级学生学习物理课程时,必须掌握欧姆定律这一基本知识点。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基础而重要的规律之一,它通过描述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在更深刻地理解电路运作的基础上进行电路的设计、测试以及故障排除。
那么,欧姆定律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习欧姆定律有什么重点难点需要注意呢?下面将从基本概念、公式及应用方面进行阐述。
一、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简单来说,欧姆定律是研究电流、电阻及电压之间关系的定律。
根据物理学原理,欧姆定律是指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电压成正比、与电路的电阻成反比,其数学表述为I = U / R,其中I表示电流强度,U表示电压,而R则表示电阻。
运用欧姆定律,可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测量电阻值,提高电路的效率等等。
欧姆定律是电路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通讯设备、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
二、欧姆定律的公式欧姆定律的公式I = U / R是基本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也是掌握欧姆定律的必要前提。
为了深入理解欧姆定律,我们需要对这个公式的三个参数进行具体解释。
首先,电流强度I指的是电子流经导体的数量,单位是安培(A),其数值表示了电子流经元件的速率。
由于电流的表达式是I = Q / t(Q为电荷数量,t为时间),因此电流强度越大,元件内部的电荷流动速度就会越快,反之亦然。
其次,电阻R表示当电流通过元件时所遇到的阻力,单位是欧姆(Ω),其数值表示了通过元件时的阻力大小。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质、截面积、长度和温度有关。
理解电阻主要注意以下两点:1. 随着电阻的增加,直流电路内的电流强度会减小。
2. 随着电阻的增加,元件内部的能量损失会加大,即发热现象会加剧。
最后,电压U实际上是指电荷在电路上移动时的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其数值表示了电路中电荷流动的电位能大小。
电压在电路中的分布是不定的,即不同位置可能有不同的电压值,但两端的电压相减的结果总是等于电路中通过的电压。
八年级上册欧姆定律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欧姆定律知识点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定律,被广泛应用于电路分析和设计中。
在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能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以下是关于欧姆定律的详细介绍和知识点总结。
一、欧姆定律的定义欧姆定律是指在恒温条件下,一根导体两端的电流强度与这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根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用数学式子表示为:I = U / R其中,I表示电流强度,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单位分别是安培(A),伏特(V),欧姆(Ω)。
二、欧姆定律的实验验证欧姆定律是通过对导线的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得出电阻的数值,进而验证欧姆定律的。
欧姆定律的实验通常需要用到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和电阻器等仪器。
具体步骤如下:1. 将电源连接到电路中,调节电源的电压为合适的大小。
2. 将电流表和电压表连接到电路中,在电流表的两端并联一个待测电阻器。
3. 改变电阻器的阻值,记录下不同电流值和相应的电压值。
4. 通过计算电阻值进行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如果欧姆定律成立,不同电阻值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应该符合 I = U / R 的关系。
三、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实际应用中,欧姆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设计电路。
以下是几个欧姆定律应用的实例:1. 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如果已知电路的总电压和总电阻,就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I = U / R2. 计算电路中的电阻如果已知电路的总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就可以通过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阻:R = U / I3. 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如果已知电路中的各个电阻值,就可以通过欧姆定律逐个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并最终得到电路的总电阻:R总 = R1 + R2 + R3 + ...四、欧姆定律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欧姆定律的实验和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中要保持电路的稳定,避免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八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导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的计算,学会解答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了解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的兴趣。
2、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2.难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弄清变形公式的含义。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课件,试电笔。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本节是承接第一节的实验结果,在授课时有以下几点要注意:*注意欧姆定定律的文字叙述和数学表达式之间的过渡,文字叙述得出后,要启发学生得出表达式。
*还要强调欧姆定律的同一性,系同一时刻发生在同一导体的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会学生注意公式中各量的单位要统一,要学生熟悉公式的变形,由学生独立完成。
结合教学内容,简介欧姆定律的发现史,以突出欧姆当时研究的背景和欧姆定律发现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强调科学攻关的艰巨性,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科学精神的可贵性。
本章教材其实已经把本节知识内容分散在各节教材中,教学要求也不高,这样处理有利于降低教学难点。
重点是综合运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规律,灵活地解决简单电路问题。
难点是指导学生利用欧姆定律探索新规律的内容,即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好的解题习惯,注意加强对学生理论思维和定量计算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尽可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思考,设计电路,动手实验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对于串联电路的电阻,教材是作为欧姆定律的一个应用,起到帮助学生对它进一步理解和拓宽思路的作用。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一、欧姆定律部分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都等于电源电压)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二、电功电功率部分12.P=UI(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3.P=W/t(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4.Q=I2Rt(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15.P=P1+P2+…+Pn(适合于任何电路)16.W=UIt(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17.P=I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8.P=U2/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19.W=Q(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 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20.W=I2Rt(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1.W=U2t/R(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22.P1:P2=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23.P1:P2=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三:
• 如图所示,R1,R2,R3是3个阻值均为 30欧姆的电阻,电源电压为9伏,当S1 0.3A 断开,S2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______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 0.9A 数为 ______
A S1 R1 R2 R3 S2
达标测试
• 1.两个定值电阻之比R1:R2=2:3,将它们并
运用比例关系解决有关问题: 1.两个电阻的比值R1:R2=1:4,串联后接在 10V的电源上,则R1两端的电压为__ 2___V,并 联后接在同一电源上,已知干路中的电流为1A, 则通过R1的电流为0.8A ____.
小结:
画出电路图,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 分配关系解题
练习一
• 灯泡的电阻为6Ω,需要4V的 电压,现有6V的电源,需要 ____一只___的电阻。 3Ω 串联
欧姆定律复习课
临邑实验中学
本节内容:欧姆定律复习
学习目标: 1. 通过知识的梳理,对欧姆定律的内容有一 个总体的理解,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2. 能够熟练地使用欧姆定律及有关的规律 解决电学中的问题。
本章知识梳理:
欧 姆 定 律 内容 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 电阻成反比。
公式 I = U / R
R2
S2
当S1、S2都断开时:
R1 R3
S1 S2 R3 S1 S2
R2
A
R1
R2
A
R1
R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串 联
R3
S1
S2
当S1、S2都闭合时:
R1 R3 S1 S2 R3 S1 S2 R2 A R1 R2 A
R1
R2
A
并
联
R3
S1
S2
本类型题目小结:
1.通过开关通断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 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建立等式。
I —表示这段导体的电流。 U—表示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R = U / I 七种 3.实验器材: 4.电路图: 5.实验过程: A 6.注意事项
串 并 联 电 路 规 律
伏安法测电阻
V
注意事项:
1
.连接电路之前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2.开关闭合之前,滑动变阻器应位 于阻值最大处。 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及 量程要正确。
变大 减小 V1______,V 2 ______
A
33.如图,电源电压是12V保持不变,
R 1=R3==4Ω,R2= 6Ω,试求, ( (1)当S1、S2断开时,电流表、电压表
的示 数各为多少? (2)当 S1、S2闭合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 数各为多少?
R1 R3 V1 R2 A
提高题:
如图,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R1 = 10Ω ,R2 = 15Ω ,求:
1)当S断开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各为多少? 2)当S闭合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各为多少?
V
A
R1 S
R2
2.如图,电源电压为6V不变,灯L1的电阻为12Ω ,灯L2的电阻为9Ω , 灯L3的电阻为18Ω 求:1)开关S1、S2同时断开和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分别 为多少? 2)开关S1、S2同时断开和闭合时,电流之比是多少?
L2 L3 A
S2
L1 V
S1
典型例题二
• 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的电表示数变 化问题: • 如图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右移动电压表V1的示数 V1 变小 ,电压表V2的示数 R2 _____ R1 V2 变大 电流表的示数 变小 _____, ____
A
练习二:
• 如图,当滑片向左移 动时,电表的示数将 ( B ) • A. V1变 V2变大 • B. V1变大 V2变小 • C. V1不变 V2变大 • D. V1不变 V2变小大
V1 V2
R2
演 稿
示 1
文
2 3 后 等
西安种植牙医院 川屰夻
典型例题三: 动态电路题
1.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1 = R2 = R3 = 20Ω ,当S1、S2都断开,电 流表示数是0.3A,求: 1)电源电压 2)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是多少? A
R1
R3 S1
串联电路
电 路 图 I
并联电路
I1
I
I1
I2 I2
电流 电压 电 阻
I = I1 =I2 =……
I =I1+I2+……
U =U1+U2+…… U =U1=U2=…… R =R1+R2+…… (R = nR0) I1/I2=R2/R1
电压与电流 U1/U2=R1/R2 分配关系 U1/U=R1/R
典型例题一:
联接在一个电源上,通过他们的电流之比为 ______ _____,若将 3:2 ,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1
它们串联接在一个电源上,通过他们的电流之
1:1 ,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3 比为______ _____,
• 2.如图所示电路,当滑片 向右滑动时,各表示数
R2 V2 V1
减小 的变化是:A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