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E的流行病学及诊断检测
VTE_诊断治疗和预防

胸前导联T波倒置
血浆D-二聚体
• 定义: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性产物
• 检测意义:纤溶成分激活的分子标志物
• 临床评价:
– 对诊断DVT和PE非常敏感但不特异 – 浓度升高不能区别血栓来源
• 诊断价值取决于所用检测方法
血浆D-二聚体的应用
< 阈值
D-二聚体
不考虑AVTE
D-Dimer的排除诊断价值
•
临床基本检查手段
•
短时间内完成并得到结果
• 初步疑诊PTE或排除其他疾病
心电图
• SⅠQⅢTⅢ征 • V1-2 T波改变和ST段异常 • 肺型P波 • 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 注意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 • 非特异性改变,需与病情相结合进行分析
肺栓塞的SⅠQⅢTⅢ征
急性PTE患者的心电图RBBB
况
普通肝素用药原则
快速、足量和个体化 使最初24h内的APTT延长至正常值的1.5
~2.5倍 维持时间5~7天 复发性PTE或DVT的急性期,肝素抗凝疗程
应7~10天甚至延长到21天或更长
PTE抗凝干预治疗策略
临床上PTE可疑患者在确诊前即给予肝素治疗 疑诊大面积PTE患者
如希望达到快速扭转病情的效果 应考虑使用UFH作为初始负荷量 LMWH与UFH效果相当、同样安全
* Elderly, frail, liver disease, malnourished: 2 mg/day
华法林治疗的相对禁忌症
妊娠 治疗的出血风险高于临床受益的情况
不能控制的饮酒或药物滥用 无人监督的痴呆或精神病
华法林过量的征象
任何不正常的出血:
便或尿中带血 经血过多 皮肤瘀斑或血肿 过度的鼻出血/牙龈出血 从浅表的损伤处持续渗血 从肿瘤、溃疡或其他损害部位出血
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栓栓塞症静脉⾎栓栓塞症概念:1.肺栓塞-PE2.肺⾎栓栓塞症-PTE3.深静脉⾎栓-DVT4.深静脉⾎栓栓塞症-VTE5.VTE=PTE+DVT内容:深静脉⾎栓栓塞症-VTE1.流⾏病学2.Caprini⾎栓风险评估表3.临床表现4.诊断与治疗5.辅助检查6.预防静脉⾎栓栓塞症的流⾏病学⼀、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原因1.美国每年有600 000 例VTE 发⽣,且发病率随着⼈⼝的⽼龄化⽽增加。
15 岁以上⼈群中DVT 的年发病率为61/10 万,60 岁以上⼈群的年发病率迅速增加(每增加10 岁发病危险性增加近⼀倍)。
在美国社区⼈群中,年发病率约为71/10 万。
男性、⾮裔美国⼈的VTE 发病率较⾼,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增加。
Heit JA 的研究结果显⽰美国VTE 的发⽣例数每年超过90 万,其中有29.64 万例死亡,23.60 万例PTE 和37.64 万例症状性DVT。
近期CohenAT究报告,在欧盟6 个主要的国家,症状性VTE 的发⽣例数每年超过100 万,其中有37.0 万例死亡、29.59 万例PTE 和46.57 万例症状性DVT。
2.在亚洲国家,VTE 曾经被认为是少见病,并认为遗传因素和⽣活习惯可能是亚洲⼈群VTE 少见的主要原因。
但事实并⾮如此,近年来新加坡、⾹港等地区报道的VTE的发病率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Cheuk BL 等对⾹港皇家玛丽医院的调查分析显⽰DVT 和PTE 的年发病率分别为17.1/10 万⼈群和3.9/10 万⼈群,⽽在65 岁以上⼈群这⼀数字可以上升到81.1/10 万⼈群和18.6/10 万⼈群。
某些特殊⼈群如⾻科病⼈、脑卒中患者的DVT 发病率也出现了和西⽅⼈群相类似的结果,⼀项来⾃亚洲7 个国家的19 个中⼼的⾻科⼤⼿术后DVT 发⽣情况的调查表明,DVT 的发病率为41.0%,其中近端DVT 的发病率为10.2%。
如此之⾼的数字使得VTE 在亚洲国家的发⽣情况开始受到国际相关领域的关注。
静脉血栓栓塞(VTE)诊断、治疗和预防

血流淤滞
• 房颤 • 左心室功能障碍 • 活动受限(术后制动)或瘫痪 • 静脉机能不全或静脉曲张 • 肿瘤、肥胖或妊娠造成的静脉受压
血栓栓塞性疾病 ——“住院患者”
普通外科
妇产科 血管外科
骨科
创伤外科
神经外科
泌尿外科
心胸外科 ICU 儿科
静脉血栓栓塞
外科和内科
肿瘤科
老年科
血液科 肾科
介入科
呼吸科 神经科 心脏科 内分泌
•
维柯氏三角 • •
) (Virchow’s triad
• •
高凝状态Βιβλιοθήκη 恶性肿瘤•感染、脓毒血症
妊娠和围产期
•易栓症
创伤、烧伤或下 •炎性肠道疾病
肢、髋部、腹部 •口服避孕药
或骨盆手术
•激素治疗
肾病综合征
•化疗、免疫抑制
红细胞增多症
治疗
血管壁损伤
• 创伤或手术 • 静脉穿刺术 • 化学刺激 • 心脏瓣膜疾病或瓣膜置换术 • 动脉粥样硬化 • 留置导管(中心静脉置管)
Hirsh J et al. Chest. 2008:133(suppl):71S-110S
VTE流行病学
• 肺栓塞(PE)占心血管疾病的第三位,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 和脑卒中1
• 在美国,每年导致约 300,000 例死亡 2 • 根据一项欧盟6国有关VTE 发生情况的研究显示,每年症状
性VTE 发生总数估计超过100 万3
静脉血栓栓塞(VTE)的远期危害
血栓后综合症
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
疼痛 肿胀 水肿 破溃 浅表溃疡
静脉性营养不良
VTE是如何发生的?
VTE医大1

• Death:9,000
(Patient Safety in American Hospitals, Health Grades 2004)
Pulmonary embolism in England (annual) • Prevalence: 23,699 (0.186%) • 91% required emergency hospital admission
• • • • • • • • • • PTE 动脉血气分析 心电图 +临床表现 胸部X线平片 临床可能性评估 超声心动图 血浆D - 二聚体(D-dimer):排除诊断价值 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螺旋/电子束CTPA 确定诊断价值 磁共振成像(MRPA) 肺动脉造影(PAA)
DIAGNOSIS STRATEGY
VTE危险因素评价
卧床,旅行,手术, 心力衰竭等
手术, 肿瘤,妊娠/避孕药, ATIII, APC, PS, APS等
高度危险 中度危险 低度危险
淤滞
高凝
内膜
损伤 创伤,手术, 既往 DVT等
肺栓塞
管腔堵塞 低氧血症 神经体液因素
心脏/循环功能
右心室室壁张力 左心室需氧量
肺动脉压 右心室后负荷
右心室扩张/功能不全
大面积PTE(massive PTE)
发生率5%,临床以休克和低血压(SBP<90mmHg 或 较患者基础 值下降≥40mmHg,持续时间>15min)为主,排除其它致血压下降原因。 住院病死率30%。
次大面积PTE(submassive PTE)
发生率30%,不符合大面积肺栓塞的诊断标准,但超声心动图有右 心室功能障碍表现(右室壁运动幅度<5mm,RV径/LV径>0.6)或 右心室功能障碍临床表现(颈V充盈,肝大,外周与中心静脉压↑ )。 住院病死率5%-10%。
VTE综合防控及标准预防教学内容

1. Benjamin EJ, et al. Circulation. 2017;135(10):e146-e603. 2. Cohen AT,et al. Thromb Haemost. 2007;98:756-764. 3. Law Y, et al. Asian J Surg. 2016 Dec 21. pii: S1015-9584(16)30306-2.
欧美流行病学数据:常见住院患者DVT发生率
分组
脊髓损伤 重大创伤 髋/膝关节置换手术/ 髋部骨折手术 脑卒中 神经外科 普通外科 大型妇科手术 大型泌尿外科手术 恶性肿瘤 内科病人
DVT发生率*
60% – 80% 40% – 80% 40% – 60%
20% – 50%
15% – 40%
15% – 40%
u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可导致呼 碍,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胸痛,严重时可发生低血压、休克甚至猝死。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u VTE,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管腔部 分或完全阻塞,好发于下肢,50%易脱落引起肺血栓
u V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动脉栓塞(PTE)
血栓是隐蔽杀手,所有人都应具备防栓意识。
CONTENTS
1 VTE概念及流行病 学
2 VTE发病机制与临 床
3 VTE风险评估及标 准预防
4 我院开展的VTE 工作和2019年拟 开展工作
Rudolf Virchow (1821-1902)
世界血栓日:每年的10月13日
血管壁损伤
1. 刘泽霖,等.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92,99
→
1. Cohen AT et al, Thromb Haemost 2007; 98:756−764.
2020版: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最全版)

2020版: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最全版)VTE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本身、肿瘤治疗、病人的个体因素等。
肿瘤患者本身存在着高凝状态,而肿瘤治疗中的化疗、手术、放疗等也会增加患者VTE的风险。
此外,病人的个体因素,如年龄、BMI、吸烟史、孕产史等也会对VTE的形成产生影响。
因此,对于肿瘤患者,及时的VTE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1.3肿瘤VTE流行病学肿瘤患者VTE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出5-7倍,且肿瘤患者中VTE的发生率随着病情恶化而增加。
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中VTE的发生率也有所不同,如胰腺癌、肺癌、胃癌、卵巢癌等较高,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则相对较低。
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需要有针对性的VTE预防和治疗策略。
1.4肿瘤VTE预后肿瘤患者中VTE的发生会增加死亡率和复发率,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计划。
研究表明,肿瘤患者中VTE的发生与预后密切相关,而及时的VTE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因此,对于肿瘤患者,早期的VTE筛查、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各种因素都可能增加VTE的发生风险,包括血液淤滞、血液高凝和血管壁损伤。
肿瘤细胞及其产物与宿主相互作用,会促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手术、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激素治疗,以及肿瘤压迫血管、外周静脉置管、长期卧床等也是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因素。
恶性肿瘤是引发VTE最重要的危险因素,VTE已经成为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因。
20%~30%首次发生VTE的病例与肿瘤相关,其中接受化疗的患者约占13%。
肿瘤患者VTE风险升高4~7倍,不同类型肿瘤的发生率从4%到20%不等,高发肿瘤为胰腺癌、肺癌、胃肠道肿瘤、卵巢癌。
如果考虑无症状、尚未被发现的血栓形成,其发生率远高于此。
对于那些初次诊断的活动期肿瘤患者,VTE发生风险要高于其他时期。
多数肿瘤患者在最初的3个月内发生VTE事件,6个月时达到累计发生率的高峰。
孕产妇的抗凝治疗

孕产妇的VTE诊疗一、概述和流行病学与同龄的非妊娠女性相比,妊娠期女性患VTE的风险增加了5-10倍。
孕产妇死因调查中VTE占10%,仅次于子痫前期并发症(16%)、羊水栓塞(14%)、产科出血(12%)和心脏病(11%),并且近几年孕期患DVT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妊娠期间,VTE事件比动脉血栓事件多4倍。
在VTE中约80%是DVT,20%是PE。
2/3的DVT发生在产前,约43%-60%的PE发生在产后,尤其是产后4-6周,分娩后1周风险最大,此后6-12周风险逐渐降低。
刨宫产的VTE风险比阴道分娩高。
二、危险因素●静脉血流淤滞、血管损伤和凝血因子的改变都是VTE风险增加原因。
●妊娠期间最危险的因素就是易栓症(获得性或遗传性)和既往血栓史。
既往血栓史导致VTE风险增加2%-12%。
妊娠期间其他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医学危险因素包括心脏疾病、贫血狼疮和肥胖。
●针对年龄<35岁产妇,遗传性易栓症的VTE概率如下:FVL杂合突变0.5%,纯和突变2.2%;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杂合突变0.4%;凝血酶原和FVL符合杂合突变5.5%;抗凝血酶缺陷6.1%;蛋白C和蛋白S缺陷0.7%。
●APS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VTE风险增加。
●在妊娠期间,天然的抗凝物质下降,促凝因子和纤溶抑制物会增加,其中因子VII、因子VIII、因子X、VWF和FIB会增加,因子II和因子V没有改变,XI是唯一减少的促凝因子。
三、血栓栓塞的预防●既往有无明显诱因VTE病史,增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产后应使用LMWH或VKA进行抗凝治疗。
●有单次无明显诱因的VTE病史,风险因素已消除且无一户三种患者可在产前临床检测,产后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有易栓症但没有VTE病史的患者需要由临床医师进行风险评估,而不是擅自使用常规的产前预防。
●易栓症患者既往有1次VTE发作,且未接受长期抗凝治疗的,应在产前和产后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
●无VTE病史的抗凝血酶缺乏患者建议进行产前和产后预防。
新肿瘤患者VTE发生率的流行病学调研2

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血管B超、CEA、影 血管B超、CEA、影 像检查
对高危人群及已确诊 有血栓病的肿瘤病人 进行预防治疗
现有技术基础及条件
•大部分已具备
地点、 地点、试验规模和进度安排
肿瘤科
项目研究人员名单
姓名 性别 部门 职称 承担内容
负 责 人 项 目 主 要 参 加 人
张党生
男
肿瘤科
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试验内容、目标、 技术关键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寻找和筛查肿瘤病人血栓栓塞的早期有 意义的症状、体征、检验、影像特征, 为早期诊断和预防VTE提供依据
达到的技术水平,经济、 社会效益及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当于省级水平
采用的研究、试验方法 和技术路线(包括工艺流程)
肿瘤病人中流调 根据VTE、PE、诊 根据VTE、PE、诊 断标准中筛查有意 义的指标
•国外询证医学研究发现,作为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 患恶性肿瘤未进行化疗者,发生VTE风险较未患肿瘤 者升高4.1倍,如进行化疗,则风险升高6.5倍。在所 有VTE患者人数大约占13%。尽管风险很高,国内临 床工作对肿瘤患者VTE的防治工作尚显不足。其原因 一方面是肿瘤患者 VTE防治涉及多学科,询证医学资 料多而庞杂,缺少系统归纳;二是尽管VTE预防的概念 已经被普遍接受,但国内尚缺乏针对肿瘤患者的VTE 防治共识,因而限制了肿瘤患者的VTE防治工作。
支持及参与实施
马秀丽
女
肿瘤科
主任医师
参与实施
L/O/G/O
谢谢大家
Thank You!
L/O/G/O
肿瘤患者VTE发生率的流行病 发生率的流行病 肿瘤患者 学调研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肿瘤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者的病因、治疗及临床结局密切相关。
在确诊DVT的患者中,50%同时存在PE。 在确诊PE的患者中,70%也存在DVT。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
临床疑诊PE:每年每1000人2-3人
确诊PE:每年每1000人0.5人 临床疑诊DVT:每年每1000人2-3人
危险因素(已知的因素正在不断增多!)
对PE有提示作用的胸片表现
正常
外周实变(“Hampton驼峰”) 胸腔积液
放射透亮区(“Westermark征”)
对PE有提示作用的心电图表现
右束支阻滞
电轴右偏 心动过速或新发房颤
S1Q3T3征
肺血管造影
金标准
血管造影的结果正常能够有效的除外PE 但医师并不乐于进行该检查:
疑诊PE时超声心动图的应用
直观的看到(中央型)血栓
评价右室功能 测定肺动脉压
在疑诊大块PE时有作用
在治疗监测中有潜在的价值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无电离辐射,无创。
很有前景的新技术,迅速发展。 能够研究肺灌注。
初步的结果显示存在着与螺旋CT同样的问题:
亚段PE难题!
疑诊PE患者的治疗策略:临床因素
12项实验将CT与核素显像/血管造影相比较
1171名患者,PE的患病率为39% 敏感性88%,特异性92%
问题1:高患病率
问题2:亚段PE的结果较差
PE 的解剖学分布
3项研究使用肺血管造影
1项回顾性,2项前瞻性 15-30%为孤立性亚段PE
在所用疑诊PE的患者中:5-8%为孤立性亚
段PE
螺旋CT: 两项处置研究
研究1:164名患者:无诊断意义的肺核素扫描。正
常超声。 PE患病率24%,仅对109名患者进行了随访。 复发VTE:6(5.5%;95%CI 2-12%) 致死PE:1(1%;95%CI 0.02-4.3%) 研究2:398名患者螺旋CT,285名正常(72%) 仅对198名患者进行了随访(70%)。 复发PE:2(1%;95%CI 0.12-3.57%) 致死PE:1(0.5%;95%CI 0.01-2.75%)
惧怕、“有创”、是否有条件进行
重要的改进:
造影剂、导管、导丝、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肺血管造影: 安全性
1990年以前的研究: 1990年以后的研究:
2203名患者 5例死亡(0.2%) 3613名患者 1例死亡(0.03%)
42例并发症(1.9%) 17例并发症(0.47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及诊 断检测
Edwin JR van Beek,MD PhD FRCR parahippocampus (DXY) 译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及诊断检 测
Edwin JR van
Beek,MD PhD FRCR(英国皇家 放射学会会员)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理论放射学部
大面积PE: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次大面积PE:仅在超声心动检查中表现为右
室功能异常。 非大面积PE:缺乏可被检测到的血液动力学 效应。
处置中的重要问题
妊娠
儿童 疑诊复发PE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新的检测手段:超声检查、床体征
呼吸困难(常为突然 胸膜性胸痛
发作) 咯血 虚脱 濒死感 下肢发红
心动过速
紫绀(亚临床性)
咳嗽
下肢肿胀 腓肠肌压痛
病史中值得注意的几点
症状的发作方式
VTE病史 家族史
成本-效益比仍是问题。
血浆D二聚体
交联后的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
只有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最
近出现的快速整体(unitary)ELISA法的敏 感性能够接近100%。 能够安全的除外>35%急诊疑诊患者。 基础疾病也会增加D二聚体的水平(特异性 约50%)。
螺旋CT肺血管成像:实验
9项研究共350名患者,与肺血管造影相比较 阳性预测值:88%(95%CI 84-91%)
肺核素显像: 无诊断意义的(VQ)显像
40-60%的PE患者表现出此种结果
12项研究共1529名患者,与肺血管造影相比
较 存在PE:25%(95%CI 24-28%)
深静脉系统的超声检查
个人背景
1980-87 医学院,荷兰鹿特丹
1987 医学博士,荷兰鹿特丹 1987-90 外科工作,英国和荷兰
1994 哲学博士,荷兰阿姆斯特丹(肺栓塞)
1994-99 放射学培训,荷兰
1999 英国皇家放射学会会员,英国伦敦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存在两种临床表现:
建议:正常、高概率、和无诊断意义
肺核素扫描: 正常的灌注结果
20-30%?的PE患者表现出正常的结果
3项研究共693名患者:停用抗凝药并随访3-6
个月 复发的风险:0.3%(95%CI 0.2-0.4%)
肺核素显像: 高概率通气-血流(VQ)显像
20-30%?的PE患者表现出高概率的结果
诊断策略的作用
在漏诊和过度诊断间取得平衡
初期再发生PE的危险性:医生很可能会对患
者进行治疗 诊断检查能够:
1.提高替代诊断 2.除外VTE 3.确证VTE(这对治疗所产生的影响最小)
疑诊患者的主要辅助诊断手段
临床诊断(病史、查体)
心电图,胸片 传统检查:肺核素显像、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获得性
手术(包括:骨科、创伤、神经外科) 制动:骨折、卒中 恶性肿瘤、化疗、中心静脉置管 心衰、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妊娠、产褥、口服避孕药 白蛋白丢失:Crohn病、肾病综合征 高粘滞血症( 红细胞增多症、Waldenstrom巨球蛋
白血症) 血小板异常
诊断的重要性
%)
肺核素显像: PIOPED分类
正常(<1%PE)
极低概率(<10%PE) 低概率(<19%PE)
中间概率(20-79%PE)
高概率结果(>80%PE)
肺核素显像: 关于分类法的探讨
低概率有多低?
PIOPED :极低:10%PE;低16%PE 临床医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PE和DVT时,直接看到血栓
确诊PE中DVT的患病率为70-90%,此为该
检测的基础。 在7-10天内重复超声检查:
在疑诊DVT的患者中替代静脉造影 在疑诊PE的患者中有可能替代血管造影
当疑诊PE时,对深静脉系统进行超声 检查
单个实验:敏感性30%,特异性97%
仅能用来证实PE! 问题:假阳性导致治疗。
确诊DVT:每年每1000人1人
日本:少见,仅为上述发病率的50-100分之
一
危险因素:先天性
缺乏症: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 纤溶酶原,
XII因子 突变:V因子Leiden突变(APC-R,活化蛋白C抵 抗),凝血酶原20210A突变 先天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栓调节蛋白异常 异常纤溶酶原血症 抗心磷脂抗体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过多
70%疑诊患者的诊断并不能被确证
抗凝药物可能会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出血)
每100治疗年中有一例:致命性出血
4%-6%严重出血事件
漏诊的危险性
PE患者未经治疗,30%会发生致命性的二次
事件 PE患者未经治疗,30%会发生非致命性的二 次事件
发生肺动脉高压的风险增高? 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风险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