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8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0例临床观察
意 的效果 。
对 照组 用 葛 根素 注 射 液 0 . 4 g静 滴 ,丹 参针 3 O al r 加入 生理 盐水 2 5 0 ml 中静滴 ,复 方樟柳 碱 针 2 ml 颞 浅 动 脉旁皮 下 注射 ( 普鲁 卡 因过 敏 者禁 用 ) ,每 日 1 次。 1 4天 为 1 个 疗程 。发 病 1个月 内就诊 者予 激 素强 的 松 片3 0 mg口服 ( 糖尿病 禁 用 ) ,5日后逐 渐 减 量 。同 时 口服 维生 素 B 1片 ,甲钴 胺 片 治 疗 。治 疗 组 :在 上 述
浙 江 中医 杂 志 2 0 1 4年 3月第 4 9卷 第 3 期
中西 医结合 治疗前部 缺血性 视神经病 变 3 O例 临床观察
程志娟 占永 良 徐 盈 浙江省 开化县 中医院 浙江 结合 疗法 临床观 察
表 1 两组 治 疗 前后 疗 效 比较
足 而 引起 的急性循 环 障碍性 的眼 病 ] 。西 医无 特 效 的
治 疗方 法 ,近年来 我科 采 用 中西 医 结合 的方 法来 治 疗 本 病 ,疗效 显著 ,现 报告如 下 。 1 一 般资 料
病 例选 取 自 2 0 0 8年 6月至 2 0 1 1 年 6月 在我 院 眼 科 就诊 的 门诊及住 院病 例 5 6例 ( 6 2眼 ) ,随机分 成 两
伴头 晕 、乏 力 加 白术 1 5 g 、党 参 2 O g ;失 眠 多 梦 者 加 酸枣 仁 1 2 g 、夜 交 藤 1 5 g ;腰 酸 耳 鸣 者 加 菟 丝 子 、枸 杞各 1 5 g 。每 日 1剂 ,水 煎 服 ,分 早 晚 两次 口服 ,1 4 天为 1 个 疗程 。一 般治疗 3个 疗 程 ,每 个疗 程 结 束 后 停药 3 ~5天 ,再进 行下 一疗 程 的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3-01-08T17:00:35.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2期供稿作者:孙伦魁[导读]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孙伦魁(兰考县中心医院河南兰考 475300)【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

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中医辩证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25%,疗效显著。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肌电图测定疗效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神经的多神经病变,其发病率在30%~90%,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远端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局灶性单神经病变、非对称性的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多发神经根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该标准不包括自主神经病变)。

该病早期呈相对可逆性,后期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损伤。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由1994年的2.5%,到2002年的5.5%,再到2008年的9.7%,已经经历了触目惊心的“三级跳”,而这只用了短短的十四年时间。

2010年11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主席Jean Claude Mbanya教授在北京举办的“蓝光行动-中国2010”媒体沟通会上透露,据今年3月杨文英教授等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中国14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估算,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高达9240万,居全球之首,相比印度的5080万糖尿病患者,目前我们国家的患者人数“已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糖尿病流行病的中心”,另外我国还有约1.482亿成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
箍 报 道 。
中西 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周 围神 经病变 6 8例
华 文进 1 卜
亚 2
(. 1 无锡 市 中西 医结合 医院 , 江苏无锡 2 4 4 ;2扬 州大 学医 学院 , 苏扬 州 2 5 0 ) 1 0 1 . 江 2 0 1
摘 要 目的 : 察 中 西 医结 合 治 疗 糖 尿 病 周 围神 经病 变 ( P 的 疗效 。 法 : P 患者 18例 , 观 D N) 方 DN 2 随机 分 为 治 疗 组 ( 黄
芪桂 枝 五 物加 味 汤 联合 控 制 血 糖 西 药 )8例 , 照 组 ( 控 制 血 糖 西 药 ) 0例 , 组 治 疗 前 、 测 空 腹 血 糖 ( B 、 6 对 仅 6 各 后 F G) 餐后 2 h
血 糖 (h B 、 2 P G) 糖化 血红 蛋 白 ( Al )超敏 C反 应 蛋 白 (sC P 、 液 流 变学 并 进 行 神 经 电 生 理 检 查 结 果 : 疗 后 治 疗 Hb c 、 h— R ) 血 治 组 在 提 高正 中神 经 与 腓 神 经 的 神 经传 导 速 度 、 善 血 液 流 变 学 、 低 h — R 水平 , 对 照 组 相 比 . 改 降 sC P 与 差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HbAl <70 。 e .%
22 治疗组 .
在控 制血糖 ( 药 同对照组 )的基础 用
上 , 黄芪 桂 枝五 物加 味汤 , 日 1剂 . 煎 分 2服 , 予 每 水
选 择 2 0 ~ 0 7年 在 我 院 门 诊 及 连 续 1 0620 2周 为 1个疗 程 。黄芪 桂枝 五 物加 味 汤组成 : 黄 芪 3 g 党 参 2 g 桂 枝 1 g 赤 白芍 ( )g 当 归 0, 0, 2, 各 9, 住 院 D N患 者 18例 .随机 分 为 2组 。 治疗 组 6 P 2 8 g 丹参 1 g 鸡血 藤 3 g 姜 黄 1 g 怀 牛膝 1g 全 蝎 5, 0, 0, 0, 例. 年龄 (9 1 ) . 尿病 病 程 ( . 35 年 ; 5  ̄0 岁 糖 86 .) 对照 组 9 ,  ̄ 6 0例 . 龄 (8 9 岁 。 尿病 病 程 ( .± .) 。 年 5 ̄ ) 糖 86 34 年 2组 3 , g 大枣 7枚 。 煎 服 7剂 后症 状 明显 缓解 , 水 随证 加 减 服用 1 个疗 程后 复查 。 患 者 的性别 、 龄 、 尿 病病 程 经统计 学 处 理无 显 著 年 糖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临床观察【摘要】本研究对40例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进行了临床观察。

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方法、观察指标及结果、不良反应及处理以及疗效评价均被记录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缓解症状、改善神经功能上具有显著优势。

疗效评价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本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了实践经验,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这些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案,观察指标,不良反应,疗效评价,优势,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概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患病5-10年后,患者可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神经症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高血糖引起神经细胞的代谢异常,微循环障碍导致神经供血不足,以及炎症因子的增加引起神经炎症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残疾。

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和神经功能,结合西医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必要性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传统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注重调节体内气血、阴阳的平衡,通过针灸、中药等方法调理人体机能,促进疾病康复。

西医药则注重疾病的病因病机,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干预病程,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了中西医学的优势,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取长补短,使治疗效果更为全面和长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

方法共选择2011年1月~2015年2月为我院收治的DPN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滋阴清热通络方口服及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治愈13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92%;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33%。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DPN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标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v,DP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DPN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糖尿病患者的DPN发病率在10%~90%之间,而我国糖尿病患者DPN的发病率则在65%左右,DPN除具有发病率高的特征外,尚具有病变发生早、症状较多和不易治愈等特点。

DPN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四肢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麻木、疼痛,膝腱反射、踝反射减弱或消失,同时可伴有烧灼感、蚁走感及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症状典型者可有手套及袜套样感觉,如发病后失治误治,病情逐渐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发生足部溃疡、坏疽,需要截肢,故DPN给广大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西医治疗本病以控制血糖、降血脂、降血压、营养神经、镇静止痛为主,但单纯使用西医疗法效果欠佳,而中医药在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PN,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5年2月为我院收治的DPN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胰岛素应用,甲钴胺肌内注射等;实验组10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

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TCSS 评分等。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S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标签: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黄芪桂枝五物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末端麻木,浅深感觉障碍以及膝腱反射消失等[1-3]。

研究表明[4-5],我国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接近65%,已成为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故笔者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3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标准[6],同时排除严重肝肾及出血性疾病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 PN )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60%~90%[1]。

主要表现为上肢和下肢两侧对称性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伴麻木感、灼热、针刺感等,有时伴有痛觉过敏。

晚期运动神经可能受累,肌张力减低,下肢软弱无力,出现肌肉萎缩或完全瘫痪。

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P N 患者,获得了较好疗效,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进行对照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对象为2007年6月至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文献有关文献制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2]:①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有蚁走感、麻木、烧灼、刺痛;②运动神经表现,如肌无力、肌肉萎缩等;③膝、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④肌电图检查示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⑤排除药物中毒、过敏、感染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平均年龄(50.9±10.3)岁,糖尿病病程(41.3±10.6)个月,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6.1±6.8)个月,空腹血糖(12.4±5.4)m m ol /L 。

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54.0±9.1)岁,糖尿病病程(47.6±9.2)个月,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4.4±16.6)个月,空腹血(12.8±4.3)m m oL/L 。

以上各项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一般治疗,即严格控制其饮食和血糖值。

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 片10m g ,每日2次,口服多贝斯片0.5m g,每日3次,口服弥可保500ug,每日1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

中药药物组成:黄芪30~60g,当归尾、赤芍、川芎各10~15g;桃仁、红花、地龙各5~10g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起病隐匿,约70% 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病变,产生剧烈疼痛、麻木、运动障碍,甚至引起下肢坏疽,是糖尿病致残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早诊断,早治疗。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患者55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2013年5月,太原煤气化职工医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的患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DM病程、末梢神经炎病程、入院时FBG上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1.2.1 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IDF公布,得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等认同,并建议在中国执行的诊断标准,即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126 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 mg/dl(11.1 mmol/L);而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 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 mg/dl(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1.2.2 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①四肢感觉异常,包括对称或单侧性肢体麻木,自发性疼痛,末端束缚感;②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④足背动脉搏动正常;⑤排除其他神经疾患。

1.3 纳入标准(1)符合糖尿病和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80岁;(3)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且配合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1)不符合糖尿病及末梢神经炎诊断标准者;(2)合并重度心、肾功能不全、心肌梗死、肾衰竭、哮喘、肺部感染,恶性肿瘤晚期患者;(3)年龄>80岁;(4)未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及不配合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1.5.1基础治疗:两组病例均进行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次治疗 的药 方为 补 阳还 五汤 联合 柴 胡与升 麻,药 材包 括升
数 据对 比差异 明显 ,具有 统计学 意义 以 P< O . O 5表 示 。 2 结果
选取 2 0 1 2年 7月至 2 0 1 4年 7月 期 间 在 我 院接 受 治疗 的 6 8 人年 龄在 4 l ~6 2岁之 间,其平均年 龄约 ( 4 8 ±1 . 2 1 )岁 。其 中,
组 研究对 象 的年龄 、病症 以及 性别 等相关 资料 中 的比较 均无 明显
性 区别 ( P> 0 . 0 5 ),可 予以对 比。 l - 2方法
3 讨 论
当前, 临床上 普遍 认为前 部缺 血性 视神经 病变 以老 年人 群为
对 照组研 究对 象接 受西 医治疗 , 即扩张其 血管 。 同时实验 组 主 要好 发人群 ,且 大多 伴随着 糖尿 病 、高血压 以及 动脉 硬化 等全 身性病 症 ,也 成为 糖尿病 合 并前部 缺血性 视神 经病 变病 人发 病的 研 究对象接 受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其 具体程序 如下 : 射 液中 ,予 以球后注 射 ,1 次/ 天 ,共三次 。 ①将 0 . 2 m L 利 多 卡 因注 射 液 2 %放入 5 m g 地 塞 米 松磷 酸 钠 注 根 本性 诱发 因素 。对于 该病症 , 中医学将 其定 性 为视瞻 昏渺 及暴 盲 等范 畴 ,其 证候 主要 表现 为 “ 气 虚血 瘀 ”,因此 在 治疗环 节重 化瘀通 脉 ”及 “ 补养气 血 ”_ 3 J 。 ② 给予病 人 患侧眼 睛的颢 浅动 脉位 置皮 下注射 2 m L 复 方樟 柳 在 “
两 组研 究对象 在 总有 效率之 间 的比较差 异较 为显 著 ( P
例 糖尿 病 合并 前部 缺血 性视 神 经病 变病 人 ,男女 比例 4 2 : 2 6 ;病 < 0 . 0 5 ),详情 如表 l 所示。
表 1 两 组研究对象 的临床效果对照 ( n % )
有3 8 例病 例为高 血压 ,有 3 O 例病例 为糖尿 病。将 6 8 例糖尿 病合 并 前部缺血 性视神 经病变 病人随机划 分成两 个组 ,组均 3 4例 ,两
机 划分 成 为两个 小组 ,对照 组接受 西 医治疗 ,而 实验组 接受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方案 , 旨在 总结 中西 医结合 治疗糖 尿病 合 并前部 缺血 性 视神经 病变病人 的效果 ,现将进 行详细报 道 。
1资料和 方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1 . 4统计 学处理
通过 S P S S 1 8 . 0 统 计学软 件分 析 以及 处理 本组研 究数 据,通 过 ( ±S ) 代 表 一般 资料 ,通 过 x 检 验计 数 资 料 的对 比 ,组 间
西医结合 治疗方案 ,在 观察 两组研究对 象临床 效果的 同时 ,对其疗效进行对 比。结果 :两组研 究对 象在 总有 效率之 间的 比
较差异较 为显著 ( P<O . 0 5)。结论 :临床上 中西 医结合 治疗糖 尿病合并前部 缺血性视神 经病 变病人具有显 著临床价值 , 值得推广 。 【 关键词 】糖尿病 ;前部缺血性视神 经病 ;中西医结合 治疗
个 疗程 设定 为两 个星 期,一 个疗 程结束 后 需暂停 给药 3 天 ,再 1 . 3观 察对象 与疗效判 断指标 ① 观察对 象 :对 比及研 究两组研 究对象 的总有 效率 。 ②疗效 判断指标 :若 病人视 盘水肿 等临床指 征 已经 完全消 失,
氧水肿 等症 状 ,从而 诱发 急性 眼病 。糖 尿病 合并前 部 缺血性 视神 予 以第 二个疗程 。
糖尿 病合 并前 部缺血 性视神 经病变 多 有后睫 状视 网膜 动脉 出 ⑥所有 药材均 以水煎服 ,2 次/ 天 ,早晚分别服 用 ,1 剂 /天,

现循 环障 碍等情 况 ,以至 于机 体视神 经乳 头 出现 急性 的缺 血 、缺
经病 变病人 的临床指 征包括 视盘 水肿 、视力 异常 减退 以及 视野缺 损等 ,若不 予 以及 时有 效治 疗 ,会 使病 人视 神经 纤维 呈变性 或者 是坏死 症状 ,逐 渐发展 为视 神经 萎缩 ,严重 影 响病人 视功 能 。对
临 床研 究
中西 医结合治疗糖尿病 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 经病 变 6 8 例 分析
王 芝 艳
青海 省中医院眼科 【 摘 8 1 0 0 0 0
要 】 目的:总结 中西 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 变 6 8 例的 疗效 ,并寻求其 最佳 治疗方案 。年 7月至 2 0 1 4年 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 治疗 的 6 8 例糖尿病合 并前部缺血性视 神经病 变病人 ,将其 随机 划分 成两个组。在分析所有病人 临床 特征 的基础上 ,对照 组 3 4 例 研究对 象接 受西 医治疗 ,而 实验组 3 4 例研 究对 象接 受中
于糖尿 病合 并前 部缺 血性视 神经 病变病 人 ,临床 上 以西医作 为主 其视 网膜流 出的血 液 已被 吸收 ,且视 野暗 点的缩 小程 度超 过 1 O 。
要方式 进行 治疗 ,尽 管能够 取得较 好 的临床 效果 ,但仍 然会 存在 为显 效 ;若 病人视 网膜 出血 以及 视盘 水肿 等临床 指征 已经 显著 消 着 各种 后遗 症 ,不利 于病人 预后 。在此 情况 之下 ,临床 医师 选择 失 ,且视 力提 升幅 度超 过两 行 ,视野 暗 点的缩 小程 度超 过 5 。为 以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作 为主 要 方案 ,效 果 较 为显 著 。笔 者 把 6 8 有效 ;若病 人 的临床指 征未 发 生任何 改变 ,甚至 出现 加重迹 象则 例 糖尿 病合 并前 部缺血 性视 神经病 变病 人视 作研 究对 象 ,将 其 随 代表无 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