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用

合集下载

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

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

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雨霖铃》是柳永的一首词作。

这首词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欢迎大家阅读。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寒蝉凄切》注释: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凄切:凄凉急促。

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句: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暮霭(ǎi):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就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要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只是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柳永《雨霖铃》使用教案

柳永《雨霖铃》使用教案

柳永《雨霖铃》使用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雨霖铃》的创作背景,如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等。

1.2 作者简介:介绍柳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主题:分析《雨霖铃》的主题思想,如爱情、离愁别绪等。

2.2 诗歌结构:解析诗歌的结构形式,如词牌、韵律等。

2.3 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如雨、铃等,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第三章:诗歌语言与表达技巧3.1 词语运用: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3.2 修辞手法: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3.3 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抒发思念之情、描绘离别之苦等。

第四章:诗歌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4.1 审美价值:探讨《雨霖铃》的审美价值,如音韵美、意境美等。

4.2 文化内涵:分析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如历史典故、传统习俗等。

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朗读与感悟:组织学生朗读诗歌,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5.2 讨论与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意象、语言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

5.3 创作与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相关艺术创作,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第六章:诗歌比较学习6.1 比较对象选择:选择与《雨霖铃》在主题或风格上相近的其他诗歌,如其他宋词作品。

6.2 比较内容分析:分析比较对象与《雨霖铃》在形式、意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6.3 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探讨不同诗歌间的审美差异和文学价值。

第七章:诗歌与生活联系7.1 生活情境创设:将诗歌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创设相关情境。

7.2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从中体验和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对比。

7.3 生活应用:鼓励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或意象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如写作、绘画等。

第八章:诗歌拓展阅读8.1 推荐阅读:推荐与柳永或《雨霖铃》相关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导语: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

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

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雨霖铃·寒蝉凄切》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二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2.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áo)。

3.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长亭:古代供远行者休息的地方。

4.骤雨:阵雨。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译文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

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注释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译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译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译文及赏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译文及赏析1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雨霖铃·寒蝉凄切译文及注释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
“此去经年”以下四句虚写想象别后的情景。作者由“今宵”想到“经年”, 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咽”想到“更与何人说”。作者 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从此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 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恐怕别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中虚度余日了。最后两句中,一“便”一“更”,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 深。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雨霖铃·寒蝉凄切》这一首词表现作者离京南 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仅供 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耆卿词长于铺叙,有些作品失之于平直浅俗,然而这一首词却能做到“曲处 能直,密处能疏,鼻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 《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论柳永词)。像“兰舟催发”一语,可谓兀傲排鼻,但其 前后两句,却于沉郁之中自饶和婉。“今宵”三句,寄情于景,可称曲笔,然其 前后诸句,却似直抒胸臆。前片自第四句起,写情至为缜密,换头却用提空之笔, 从远处写来,便显得疏朗清远。词人在章法上不拘一格,变化多端,因而全词起 伏跌宕,声情双绘,付之歌喉,亦能奕奕动人。
“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语,此处则改用情语。 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 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帐触而已。“此去”二字,遥应上 阕“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 步步推进,可见结构之严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 离愁之深。而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 而未尽之致。其以问句作结,更留有无穷意味,耐人寻绎。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诗词鉴赏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诗词鉴赏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诗词鉴赏《雨霖铃•寒蝉凄切》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注】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④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⑤无绪:没有情绪。

⑥兰舟: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⑦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⑧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雾。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⑩经年:年复一年。

【赏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以白描手法,写情人间离别时的情态,表达出难分难舍的情意。

他们在一个“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秋日傍晚分别,那凄切的蝉鸣、萧瑟的秋景、阴沉的暮色都为离别增加了几分悲凉。

正当两情依依之时,兰舟却催人出发,于是千言万语化为了“执手相看泪眼”,他们只紧紧地握着手,泪眼相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两句语言通俗,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寥寥数语把人物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以及眉头紧锁,泪眼迷离,失魂落魄之状都传神地刻画出来。

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

“无语凝噎”,无言胜过千言,正因为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

扩展阅读:柳词内容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

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在词,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雨霖铃(用)根据考点设置的课件

雨霖铃(用)根据考点设置的课件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虚
3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实 4 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 5 飞流直下三千尺,实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
6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 7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
如龙,花月正春风。 虚 8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实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虚 9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实
(2)开篇用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 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写离别前暗淡、 低落的心情;
接着用白描手法,通过执手、泪眼、凝噎等细节描 写了离别之时难分难舍的痛苦;
最后写别后想象,设想“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 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
这首词主要运用 了哪些表达技巧 ?
雨 霖 铃
解题
“雨霖铃”也写做“ 雨淋铃”词牌名。相 传唐玄宗入蜀,至斜 口时,霖雨连日。栈 道中闻铃声。为悼念 杨贵妃,遂作此曲。 白居易《长恨歌》云: “‘夜雨闻铃肠断声”即 指此事。曲调本身就 具有哀伤的成分。
柳永精通音律,创作了大 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受到广 大市民的欢迎。他的词风行一 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 皆能歌柳词”的说法。但柳永一 生仕途坎坷,跟歌妓们一起过 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 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 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 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 》便是其中最为世人所传诵的 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 ,而通过鹦鹉学念的动作细节来表现,写出了女 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
强化训练2
蝶恋花 柳永(北宋) 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②生天 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③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七:作业
练笔:


人生中,每个人或多或少会经历 着离别。父母、老师、同学,故 乡、母校、祖国┈┈和他们分别, 这离别中就蕴涵着别离的对 象,想象一个别离的环境,借环 境中的景物来抒发别情。
五、完全达标训练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 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1、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 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 了什么样思想感情?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 首词的看法.
1、【参考答案】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 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 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首句:多少 恨)。 2、【参考答案】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 正面描写,而是虚写梦境,写梦中游上苑的 热闹景象和“花月正春风”的美好景色。是 用梦境来反衬现实。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 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 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恨”的 含意便表达得越充分。
强化训练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 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 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 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 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 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也 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 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 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 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 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 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 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 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 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在市井这 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 ——梁衡《读柳永》
考点链接—— 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境), 已逝回忆之景之境(如李煜《虞美人》回忆的故国), 设想的未来之境(如柳永《雨霖铃》设想别后情景)。 而诗歌中的“实”则是 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 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中上阙所 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 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4.上片中作者是怎样写离别后的 情景的? 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情:前途渺茫,孤单无依,相见无期
5.下阕中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和心 理描写表达情感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四:当堂训练
找出本词实写与虚写的部分。
虚实结合的作用一般概括为“虚实相 生”,具体说来,有以下两种:
①强烈对比。例如《梦游》中梦境与现实的 矛盾。 ②渲染烘托。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的虚景,与上文“寒 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实景。
五、完全达标训练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从虚实结合的角度鉴赏这首词。
唯 有 别 离 多 。
人 生 难 得 是 欢 聚 ,
知 交 半 零 落 。
天 之 涯 , 地 之 角 ,
来 时 多 徘 徊 。
问 君 此 去 几 时 来 ,
芳 草 碧 连 天 。
长 亭 外 , 古 道 边 ,
今 宵 别 梦 寒 。
一 壶 浊 酒 尽 余 欢 ,
知 交 半 零 落 。
天 之 涯 , 地 之 角 ,
答案:
上片实写生死殊途,孤坟相隔千里,欲话 凄凉而不可得。写尽了相思之苦 。 上片结尾设想相逢的场面,下片写梦中作 者回到家乡,妻子正在对镜梳妆、见到久 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梦境,这都是虚写。 作者因“思”而成“梦” ,用梦把过去拉 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再存在 了。虚实结合,烘托了生死相隔的悲凉之 感,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
强化训练1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 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 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 秋暮、衰荷、乱雨、冷月 原因: “无侣”(或“单栖”)
强化训练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 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 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 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
夕 阳 山 外 山 。
晚 风 拂 柳 笛 声 残 ,
芳 草 碧 连 天 。
长送 亭 外别 , 古 李 道 叔 边 同 ,
唯 有 别 离 多 。
人 生 难 得 是 欢 聚 ,
知 交 半 零 落 。
天 之 涯 , 地 之 角 ,
来 时 多 徘 徊 。
问 君 此 去 几 时 来 ,
芳 草 碧 连 天 。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 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 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 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 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 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 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 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 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 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 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 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 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梁衡《读柳永》
离别前
离别中
离别后
2.作者是怎样写离别前的环境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有什么作用?
营造了凄切悲凉的意境,奠定了全
诗感伤哀愁的感情基调; 烘托了作者心中的矛盾、离别的痛 苦和依依不舍之情。
3.作者是怎样写离别时的情景的?
都门帐饮无绪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离情别恨,愁肠寸断
长 亭 外 , 古 道 边 ,
今 宵 别 梦 寒 。
一 壶 浊 酒 尽 余 欢 ,
知 交 半 零 落 。
天 之 涯 , 地 之 角 ,
夕 阳 山 外 山 。
晚 风 拂 柳 笛 声 残 ,
芳 草 碧 连 天 。
长送 亭 外别 , 古 李 道 叔 边 同 ,
一、学习目标
1、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 诗歌意象,品味本词情景交融的艺 术特点。 2、欣赏本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实写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 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勾勒环境奠定了凄清悲切的基调。 细节描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 ,真挚动人。
虚写1(想象句):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写2(想象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写3(抒情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注释:①危楼:高楼。②黯黯:迷蒙不明。③拟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1)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细风,黯天,草色,烟光,残照 渲染了春末凄清寥落的环境氛围, 烘托了作者思念的愁苦之情.
强化训练 蝶恋花
柳永(北宋) 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②生天 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③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问: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 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 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 执着、挚诚等) (2)从 “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 “愁绪”(思归、思念等)
强化训练3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 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 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 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 情,寄寓离别之情。

六、小结:
1.情景交融解题思路: 1.抓住诗中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3.分析作者情感。
2.虚实结合解题思路: 1、分析虚写和实写的画面。 2、通过虚与实的对比、烘托,从而突出和渲 染了某种情感。 3、组织答题语言。
七:作业


练笔:
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总在 聚聚散散中前行,我们虽然青春 年少,但多多少少也经过了一些 别离:毕业离开母校;朋友相别; 父母远行,总有一次的分别让你 不能忘怀,总有一次的离去让你 刻骨铭心,请你将这种感受变成 文字,或许在感动你我的同时也 成就了你卓越的诗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