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合集下载

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雨霖铃原文及赏析雨霖铃原文及赏析原文:槐阴添绿。

雨馀花落,酒病相续。

闲寻双杏凝伫,池塘暖、鸳鸯浴。

却向窗昼卧,正春睡难足。

叹好梦、一一无凭,帐掩金花座凝目。

当时共赏移红烛。

向花间、小饮杯盘促。

蔷薇花下曾记,双凤带、索题诗曲。

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

问燕子、不肯传情,甚入华堂宿。

译文槐树新添了绿色。

被雨淋落的花瓣洒落了一地,因过度饮酒而生病,生活几乎都在醉与病之间徘徊。

闲时出外散心,寻见一对杏树,我驻足凝望,温暖的池塘里,鸳鸯成双成对。

不忍看下去,怀着愁苦之情离去,回内室小睡,但因心事辗转难以入眠。

虽有好梦,但醒来一切都成虚空,窗帐围掩着绣有花饰的卧榻,空荡荡卧榻上只留下自己凝目沉思。

以前二人在一起时,一边移红烛,一边共赏。

面向花丛,一杯接一杯地饮酒,记得往日在蔷薇花丛中,恋人她以绣有凤国的衣带要自己题写诗词。

分别后,恋人终日精神不振,本来是丰盈的肌体,却因相思而日渐消瘦,只瘦得罗裙要裁剪了才能合身。

难以寻找堂前的燕子,去传达这份感情,为什么现在进入华丽的殿堂住宿。

注释雨霖铃:词牌名,也作“雨淋铃”,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阕各五仄韵,常用入声韵。

酒病:犹病酒。

因饮酒过量而生病。

凝伫:凝望伫立、停滞不动。

鸳鸯:一种亮斑冠鸭,鸳指雄鸟,鸯指雌鸟,在中国文学中多象征夫妻和睦、相亲相爱,以及爱情坚贞不移。

金花:指器物衣履上雕刻、绣制的花饰。

坐:卧榻。

凝目:注目、凝视。

促:速。

蔷薇花:泛指蔷薇科,多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

厌厌:犹恹恹,精神不振貌。

罗:古丝织物名,此指罗制的衣裙。

罗幅:罗裙的`分幅。

甚:为什么、怎么。

华堂:华丽的殿堂。

赏析:这首词具体创作时间已不详。

晁端礼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描写的是歌妓的心思情态之作,不出歌筵酒席间的男欢女爱,表现自己对游宦生活感受,此篇亦即其一。

柳永《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

柳永《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

柳永《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原文】《雨霖铃》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寒蝉:秋蝉,形体较小,鸣时已天凉,故名。

凄切:凄凉悲切。

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也是送别之处。

骤雨:阵雨。

都门帐饮: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

都门,原指长安东都门,这里借指汴京。

无绪:没有心思,指心情不好。

处:……的时候。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对船的美称。

执手:手拉着手。

凝噎:因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念:想。

去去:远去,越来越远。

语含无奈之意。

暮霭:傍晚的云气。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属楚国地界,故称。

那堪:兼之也。

更那堪,即更兼之,更加上。

清秋:凄清的秋季。

残月:与满月相对,多指阴历月初的新月。

经年:一年又一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倒装句,应是“良辰好景应是虚设”。

风情:男女恋情。

【大意】寒蝉的叫声凄凉悲切,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一阵急雨刚刚停歇。

京城门外设帐饯别心情极差,恋恋不舍时,兰舟又催着出发。

手拉着手泪眼相视,竟然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

想到这一去烟波千里越走越远,沉沉的暮霭中楚天旷远无涯。

自古以来多情人最伤感的是离别,更怎能承受离别在这冷落的清秋时节。

今夜酒醒后只身将在何处?岸边杨柳,拂晓寒风,天边残月。

这一去累月长年没有定期,良辰美景也应是形同虚设。

就算是有千万种深情蜜意,又能跟什么人去诉说呢!。

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

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

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译文]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出典]北宋柳永《雨霖铃》注:1、柳永《雨霖铃》【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

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2、【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②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③骤雨:阵雨。

④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⑤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⑥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⑦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⑧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气。

⑩沉沉:深厚的样子。

⑾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⑿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⒀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⒁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3、【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译文鉴赏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译文鉴赏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译文|鉴赏《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词吧!《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译文及注释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⑫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雨霖铃》柳永全文

《雨霖铃》柳永全文

《雨霖铃》柳永全文《雨霖铃》柳永全文导语:《雨霖铃》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霖铃》柳永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赏析这首词的上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

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

雨霖铃作者柳永全文及翻译

雨霖铃作者柳永全文及翻译

雨霖铃柳永全文及翻译导语: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栈道雨中听到铃声和山相应,想起杨贵妃,故作 此曲《雨淋铃曲》。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雨霖铃柳永全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 帮助!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和何人说? 译文秋后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 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心绪,正在依依不舍时候,船上人已催 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 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 沉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人最伤心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秋季,这离愁哪能经 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晨风和黎明 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 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 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 长亭”。

靠近城市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 对船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

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

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雨霖铃》是柳永的一首词作。

这首词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柳永《雨霖铃》注释及朗读停顿,欢迎大家阅读。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寒蝉凄切》注释: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凄切:凄凉急促。

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句: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暮霭(ǎi):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就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要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只是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便是离别,更何况又遇上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雨霖铃原文及翻译注释

雨霖铃原文及翻译注释

雨霖铃原文及翻译注释雨霖铃原文及翻译注释《雨霖铃》作品介绍《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嘲,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雨霖铃》词牌来源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细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銮的金铃上,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

《碧鸡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

”这也就是词牌《雨霖铃》的由来。

《雨霖铃》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⑴,对长亭晚,骤雨初歇⑵。

都门帐饮无绪⑶,留恋处,兰舟催发⑷。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⑸。

念去去⑹,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⑺。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⑻?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⑼,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⑽,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 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④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 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 空竟是一望无边。
⑤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 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 能经受得了!
寒蝉 长亭 骤雨 —凄清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 —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惆怅伤感
(融情入景 )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清秋冷落 —愁意浓浓
杨柳岸 晓风残月 —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以情带景 )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艺术特色: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 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
内容提要
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去外地漂泊时和心 爱的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情。
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下片主要是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1、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 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写景)
请划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并细细体味。
直接抒情的句子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翻译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 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停住。
②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篷里喝着酒,没 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 已催着出发。
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集在 一处,构成一幅凄清的画面。
杨柳 留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残月思念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凄凉《,雨伤霖铃感》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
《雨霖铃》的感情基调:悲戚低沉。
问:词眼全应词是围哪绕一\"句伤离? 别\"而构思,层次特别
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
多情重自在古勾伤勒环离境别;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
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 离情别绪。
3.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答题步骤: 第一步,翻译; 第二步,说明所用艺术手法; 第三步,说明景物的特点和表达的感情 答案:
a、今夜酒醒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是泊舟杨柳岸 边,拂晓风寒冷,天空挂着一弯残月.。
b、 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 即情语”。(情景交融)“柳”、“留”谐音,写难 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 难圆之意。
晓风 残月
推想与恋人分手后,在今夜 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 清,只看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 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 在梢头。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 景,意在言外。
说说这些意象的特点和作用:
意象
特点
寒蝉 长亭 骤雨 烟波 暮霭 楚天 杨柳 晓风 残月
凄切悲凉 借
苍茫落寞
景 抒
凄清孤寂 情
作用:渲染凄清、缠绵哀怨、伤感低 沉意境,烘托人物惆怅伤感之情。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 巾。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 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南宋] 吴文英《唐多令》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写作特点一: 情景交融 写作特点二: 虚实相生 写作特点三: 以乐景写哀情
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 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 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 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
晓风 凄凉秋天拂晓之风,比傍晚之风更凉,酒醒偏遇凉风吹,
真叫人凉上加凉心更凉,晓风无情地吹皱了离人凄冷 的心。使意境更显凄冷,以凉风写出别后心境的凄凉。
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
合作探究: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A、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c、 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 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共自古同”感说受明了什么?为什么清秋节更触让景人生情 难普以承遍受情离感别之苦?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却道天凉好个秋
——江淹《别赋》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
柳 永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 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 妃,故作此曲。(《明皇杂记》记载,唐玄宗 避祸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起悼念杨贵妃之 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 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 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 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 铃》便是其中的一首。
仕途的失意,使词人不得不离开汴京,这使本身就 不幸的词人更加感慨万端。
这首词写的正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 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诗词鉴赏技法指导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
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把握写作技巧。
雨 霖 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 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思考:作者在词中直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帐饮无绪 兰舟催急 难分难舍
执手相看 泪眼相对 无奈眷恋
直 接

自古多情 何堪清秋 忧伤失意 情
好景虚设 风情难叙 孤寂痛苦
2、文章采用了何种间接抒情的方式? 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
黯一般 滋味在心头。
李煜《乌夜啼》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芳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南宋]李清照《蝶恋花》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唐]白居易《琵琶行》
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 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 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
B、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伤感、无可奈何。
2、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手 法,试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的 艺术手法。这两句是词人 的内心独白,“念”字告 诉读者下面为想像的景物, 是虚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找出词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寒蝉 长亭 骤雨初歇
烟波 暮霭
想象走了又走(一路上)水波渺 茫,远处如烟雾笼罩。傍晚的云气沉 沉空阔千里。紧扣上文的“无绪”, 把近景和远景连成一片,以情带景, 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
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 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⑦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 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 也如同虚设。
⑧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整体感知
问:你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