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三个自信”
思想汇报范文:坚定三个自信

频道为⼤家整理的《思想汇报范⽂:坚定三个⾃信》,请⼤家参考。
:||||敬爱的党组织: 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道路⾃信、理论⾃信、制度⾃信,是党的⼗⼋⼤向全党提出的要求。
回顾新中国成⽴65年来的伟⼤成就,全⽅位⽐较中外发展历史和趋势,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特⾊社会主义更加⾃信。
⼀、中国特⾊社会主义是中国⼈民的历史选择。
新中国成⽴65年来,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的成就。
根据世界银⾏及国际货币基⾦组织数据,中国经济总量于2010年跃升为世界第⼆;对世界GDP增量的贡献率于2013年增加到30%,连续5年居世界第⼀;外汇储备2013年超过3.8万亿美元,连续7年居世界第⼀。
可见,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不同维度多层次对⽐结果,既让我们认清发展阶段,更让我们坚定对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信。
(⼀)中国与印度,相同发展阶段国家⽐较 中国与印度具有很强可⽐性——新中国成⽴于1949年,印度独⽴于1947年;都是⼈⼝⼤国;建国时都贫困且基础薄弱。
60 多年过去了,从世界银⾏等机构公布的2010年的统计数字看:中国的粮⾷产量是印度的2倍;中国的经济规模、外贸总额、发电量等⼤约是印度的4倍;中国的外汇储备、钢产量、电视机数量等⼤约是印度的6倍;中国吸引外资额⼤约是印度的10倍;中国的⼈均寿命也⾼印度10岁;中国吸引的境外游客的数量约为印度的20倍。
1981年,全世界极度贫困⼈⼝中,印度约占22%,中国约占43%;2010年,全世界极度贫困⼈⼝印度占⽐上升到33%,⽽中国占⽐下降⾄13%。
印度⽂盲率⾼达24%、⼉童营养不良率超过40%,这两个数据远⾼于中国的8%和13%。
(⼆)与⽇本、韩国,相同⽂化、不同制度国家⽐较 新中国成⽴后长时间遭遇国际封锁,发展基本靠⾃⾝;⽇韩则得到了美国资⾦扶植和技术输出。
从近20年经济发展⽐较看:1995年⾄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以美元为单位的名义GDP)从5529亿增长到91849亿,增长近16倍,⼈均GDP从604美元增长到6767美元,增长超过10倍。
坚定三个自信 践行“三严三实”

三一文库()/论文其他/综合论文〔坚定三个自信践行“三严三实”〕坚定三个自信践行“三严三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三个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保障,践行“三严三实”的基本要求。
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自信,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有自信才会有勇气和力量、有毅力和动力;有自信才会执着坚守、自觉践行。
笔者认为,要坚定三个自信,践行“三严三实”,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武装头脑,坚定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考验挑战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住。
要始终保持高度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看得清大势、站得稳立场、辨得清方向,自觉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理直气壮、坚持不懈地与错误思想作斗争。
二是要“严”字当头,履职尽责。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为官之本,在于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义,在于明法。
”这既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又把握了思想道德修养的时代脉搏;既强化了领导干部的从政准则,又提升了领导干部的作风标准。
“严”字蕴涵的就是懂规矩、守底线、拒腐蚀等严明的纪律要求,就是为官有为,干事创业的基本遵循。
如果离开了这个“严”字,就会导致信仰迷失、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最终失去凝聚力、战斗力。
”三是要“实”字托底,真抓实干。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
“实”字蕴涵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是求真务实、尊重实践、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是忠诚老实、厚道朴实、认真踏实的处世态度。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树立三个自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树立三个自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求我们全党同志,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我认为树立这三个自信非常重要,有了这三个自信,才会有政治上的自觉,我们才能做到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定,在前进道路上就不会动摇,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才会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而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只能从本国国情和实际出发。
有些发展中国家曾把西方发展模式奉为示范,结果非但没有给自身带来福音,反而自吞苦果,经济停滞倒退,社会动荡不安。
国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始终有不同的看法、争论和推测。
对“中国道路”的探讨之所以形成新的国际学术热点和争论点,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遇到了巨大挑战。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曾经显赫一时的西方制度暴露出种种弊端,拉美、亚非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地区也陷于困境。
实践证明,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在当代中国,走老路没有前途,走邪路只能会导致灾难的产生,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强国富民的正确选择。
过去我们照搬苏联传统模式不能成功,今后如果照搬西方发展模式也不可能成功。
解决面临问题的根本办法还要靠深化改革,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逐步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每一次发展都是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和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的理论回应,我们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理论的自觉与自信。
解读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自信

解读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进一步用自觉、创新、责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神圣使命,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一直坚定不移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延伸.其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便来源于此.许多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稳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我们的道路自信,来自这条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富裕之路、民族复兴之路.因此,我们亟需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道路,同样须坚持用马克思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自信源于自觉,自觉铸就自信。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自觉。
高度自觉铸就高度自信。
将高度自觉意识与强烈自信精神统一起来,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
道路自觉铸就道路自信。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只有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才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觉,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
一个政党是否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是一个政党是否成熟、是否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理论自信体现指导 思想的科学性,是实现中 国梦的行动指南
其一,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一,内涵丰富。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三者有机 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 展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
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 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外汇 储备、对外贸易总额已居世界 第一,与中国有贸易伙伴关系 的国家、地区已达124个,是国 家影响力显著提升的时期。
(一)道路自信体现选择的正 确性,是中国梦的根本实现 途径
中国梦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包括强 国、富民、公平、和谐四个层 次,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人 民幸福、社会和谐、民族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 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 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 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四、坚定“三个自信”,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坚定道路自信,始终坚持 党的基本路线
三次历史性转变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 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的历史性转变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 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习近平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 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 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 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 历史时期。
自信来源于历史发展、人民选择、 实践检验
第二,自信来源于60多年来党对 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反 省。
三个自信的内涵依据和前景

灾难,无数仁人志士对救亡图存、中华复 兴之路进行了艰难困苦的探索。 在近代 史 的 前 80 年 里 ,先 进 的 中 国 人 以 前 仆 后 继可歌可泣的精神, 向西方寻找救国救 民 的 方 案 ,先 有 “师 夷 长 技 ”、“中 体 西 用 ” 的 洋 务 运 动 ,继 有 “君 主 立 宪 ”、“中 西 会 通 ”的 戊 戌 变 法 ,后 有 “推 翻 帝 国 ”、“民 主 共和”的辛亥革命。 其间还发生过轰轰烈 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但其结果都表明,在 西方曾经行之有效的种种资产阶级学说 和理论都不能帮助中国人认清自己的处 境,提供解放的道路。 只有俄国十月革命 一声炮响, 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才从 十月革命的经验中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这个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从此,中国 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1921 年 中 国 共 产党成立后,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在实践 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正确,战胜 错误,改正不足,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 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从而取得 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实 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胜利。 并在建立 新中国后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确立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进行了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还在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 气、实践勇气,实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坚 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启了 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 迎来了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的 光 明 前 景 。 中 国 170 多年的近现代史证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 发展中国,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
理论体系是从理论的视角去考察的,回答的是以什 么理论作行动指南的问题。 理论带有根本性,实践路径 和制度建设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最终都要靠理论来解 决。 理论的成熟是党成熟的根本标志,其地位和作用更 加不可忽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 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 和发展。 ”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 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 精神财富,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定三个自信

坚定“三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2013-05-31 05:15人民日报坚定“三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梦需要脚踏实地去实现,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途径;中国梦需要高瞻远瞩来把握,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中国梦需要鸿篇巨制相支撑,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这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
坚定道路自信,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以来求独立、求解放、求发展、求富强的必然。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先后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三次历史性转变前后贯通,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
三次历史性转变证明了一个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就蕴含在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之中。
坚定道路自信,必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个自信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
一、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
90多年来,我们党勇敢承担起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艰巨历史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同样也将不可逆转地书写社会主义中国生机勃勃,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光明前景。
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强大的创新力,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源自于理论形成、理论创新和理论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定“三个自信”有感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道路、理论和制度这三个自信,充分地显示了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自信。
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基础之上的。
近代百年以来,中华民族就一直在为寻找救国图强道路而不懈探索和奋斗,一再失败的结果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下,才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历史也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
随后我们党在经历一系列挫折后,探索出了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
这种自信是建立在两个时期纵向比较的基础之上的。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和认识,加之“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导致我国在社会主义初期建设走了很多弯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始终紧紧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的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从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巨大的变化中,使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更加坚定的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是完全正确的。
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国际观察横向比较的基础之上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从事的各项事业无论在何种变幻的国际形势下,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纵观30多年来世界风云,中国的在社会主
义道路上取得的新局面和新成就,无疑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令人赞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我们才可以取得革命的胜利,才可以取得建设的成果,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伟大复兴。
所以,我们有理由、也有底气可以如此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