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知识点归纳总结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立体几何知识点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相邻四边形的公共边都平行,由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棱柱。
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长度相等。
若侧棱垂直于底面,则为直棱柱;若底面是正多边形,则为正棱柱。
2)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由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棱锥。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高的比。
3) 棱台的定义: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截面与底面的部分叫棱台。
上下底面平行且是相似的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 圆柱的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
底面是全等的圆,母线与轴平行,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 圆锥的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底面是一个圆,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 圆台的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台。
上下底面是两个圆,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环形。
7) 球体的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围成的几何体叫球。
球的截面是圆,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 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2) 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直棱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锥侧面积=π×底面半径×母线正棱台侧面积=(上底+下底+侧棱)×高/2圆柱侧面积=2π×底面半径×高正棱锥侧面积=(底面周长1+底面周长2+侧棱)×高/2圆台侧面积=(上底半径+下底半径)×母线×π/2圆柱表面积=2π×底面半径×(底面半径+高)圆锥表面积=π×底面半径×(底面半径+母线)圆台表面积=π×(上底半径²+下底半径²+上底半径×下底半径×(上底半径-下底半径)/母线)3)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直棱柱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积=底面积×高=π×底面半径²×高圆锥体积=底面积×高/3=π×底面半径²×高/3圆台体积=底面积×高/3=(上底半径²+下底半径²+上底半径×下底半径)×高/3圆台的体积公式为V=(S+S'+√(SS'))h/3,其中S和S'分别为圆台的上下底面积,h为圆台的高。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公式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公式一、空间向量1、空间向量是一种简单的数学表达形式,表示一组相同类型数据成员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描述空间中的每个点与另一个点之间的连接情况,而连接情况是由三个不同的坐标表示的。
换言之,空间向量就是描述空间中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方向及距离,作为一种数学实体而存在的。
2、空间向量可以用一个有向箭头来表示,并用数学记号标注出来。
通常来说,它的数学记号是表示坐标系中的另一个点在第一个点的坐标上的偏移量,如a→b表示b点在a点上的偏移量。
3、空间向量形式可以表示一条从原点到某个点的路径,通过它可以确定在x、y和z轴上的平移量,即偏移量,从而避免了我们有时在空间中运行物体时会误解运动方向的困难。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空间向量可以用来表示以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
二、立体几何公式1、立体几何是几何学分支之一,它学习的内容是空间中的点、线、面和体的特性、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其中关于立体图形的内容被称为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的定义是关于空间中的点、线、面和体的研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主要考虑的就是位置、形状、大小以及一般的空间概念。
2、立体几何公式包括:立体几何定义、立体几何变换、立体几何性质、其他立体几何相关概念以及三角几何相关公式。
例如,立体几何定义涉及的公式有:空间中的点的位置关系(a-b=c),线的距离关系(L=1/2×Z1×Z2),面的面积关系(S=1/2×Z1×Z2×cosX),以及球体表面积(S=4×π×R2)等公式。
3、另外,立体几何公式还包括三角几何公式,它主要涉及到角度、正弦、余弦、正切、反正切等相关公式。
这些公式用来解决各种形状三角形以及其他更复杂的立体图形以及相关空间距离关系的问题。
高中数学 2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带答案)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一.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空间向量及有关概念(1)共线向量定理: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
a 平行于b 记作a ∥b。
推论:如果l 为经过已知点A 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a的直线,那么对任一点O ,点P 在直线l 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 ,满足等式 A O P O =a t+①其中向量a叫做直线l 的方向向量。
在l 上取a AB =,则①式可化为.)1(OB t OA t OP +-=②当21=t 时,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 ).(21OB OA OP += ③①或②叫做空间直线的向量参数表示式,③是线段AB 的中点公式。
(2)向量与平面平行:如果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与平面α平行或a在α平面内,我们就说向量a 平行于平面α,记作a ∥α。
注意:向量a∥α与直线a ∥α的联系与区别。
共面向量:我们把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则向量p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 、y ,使.b y a x p+=①推论: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B y MA x MP +=④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 ,有.MB y MA x OM OP ++=⑤在平面MAB 内,点P 对应的实数对(x, y )是唯一的。
①式叫做平面MAB 的向量表示式。
又∵.,OM OA MA -=.,OM OB MB -=代入⑤,整理得.)1(OB y OA x OM y x OP ++--= ⑥由于对于空间任意一点P ,只要满足等式④、⑤、⑥之一(它们只是形式不同的同一等式),点P 就在平面MAB 内;对于平面MAB 内的任意一点P ,都满足等式④、⑤、⑥,所以等式④、⑤、⑥都是由不共线的两个向量MA 、MB (或不共线三点M 、A 、B )确定的空间平面的向量参数方程,也是M 、A 、B 、P 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知识梳理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知识梳理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是数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都涉及到三维空间的计算和处理。
下面是它们的知识梳理:
一、立体几何
1. 立体几何基本概念:点、线、面、立体、平行、垂直、角度、投影等。
2. 立体图形的性质:体积、表面积、对称性、切割等。
3. 立体几何基本公式: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
4. 立体几何运用:解决物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如容器的容积、房间的面积等。
二、空间向量
1. 空间向量定义及表示:三维空间中的有向线段,可以用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表示。
2. 空间向量的运算:加、减、数乘、点乘、叉乘等。
3. 空间向量的性质:模长、模长计算公式、向量方向,空间向量的平行性、垂直性等。
4. 空间向量的应用:用向量来表示物理量,如力、速度、加速
度等。
总结
立体几何和空间向量是数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它们在三维空间中进行计算和处理。
在应用方面,立体几何可以解决物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问题,而空间向量则可以用来表示和处理物理量。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熟练掌握基本运算和性质,逐渐深入到应用层面。
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知识要点。
1. 空间向量的概念: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注:(1)向量一般用有向线段表示同向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同一或相等的向量。
(2)向量具有平移不变性2. 空间向量的运算。
定义:与平面向量运算一样,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如下(如图)。
OB OA AB a b =+=+;BA OA OB a b =-=-;()OP a R λλ=∈运算律:⑴加法交换律:a b b a+=+⑵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⑶数乘分配律:b a b aλλλ+=+)(运算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六面体法则 3. 共线向量。
(1)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些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a平行于b ,记作b a//。
(2)共线向量定理: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λb 。
(3)三点共线:A 、B 、C 三点共线<=>AC AB λ=<=>)1(=++=y x OB y OA x OC 其中 (4)与a 共线的单位向量为aa ±4. 共面向量(1)定义:一般地,能平移到同一平面内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说明:空间任意的两向量都是共面的。
(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p 与向量,a b 共面的条件是存在实数,x y 使p xa yb =+。
(3)四点共面:若A 、B 、C 、P 四点共面<=>AC y AB x AP += <=>)1(=++++=z y x OC z OB y OA x OP 其中 5.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a yb zc =++。
若三向量,,a b c 不共面,我们把{,,}a b c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a b c 叫做基向量,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的向量都可以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知识点总结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知识点一空间向量的概念1.定义:在空间,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空间向量.2.长度或模:向量的大小.3.表示方法:①几何表示法:空间向量用有向线段表示;②字母表示法:用字母a,b,c,…表示;若向量a的起点是A,终点是B,也可记作AB,其模记为|a|或|AB|.4.几类特殊的空间向量名称定义及表示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为0单位向量模为1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相反向量与向量a长度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向量,称为a的相反向量,记为 -a共线向量(平行向量)如果表示若干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规定:对于任意向量a,都有0∥a相等向量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注意:空间中的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个平面内,成为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向量.知识点二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加法a+b=OA+AB=OB减法a-b=OA-OC=CA数乘当λ>0时,λa=λOA=PQ;当λ<0时,λa=λOA=MN;当λ=0时,λa=0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λ(μa)=(λμ)a;分配律:(λ+μ)a=λa+μa,λ(a+b)=λa+λb.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知识点一 共线向量1.空间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对于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a =λb . 2.直线的方向向量在直线l 上取非零向量a ,我们把与向量a 平行的非零向量称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 知识点二 共面向量 1.共面向量如图,如果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OA 所在的直线OA 与直线l 平行或重合,那么称向量a 平行于直线l .如果直线OA 平行于平面α或在平面α内,那么称向量a 平行于平面α.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2.向量共面的充要条件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那么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 ,y ),使p =x a +y b .推论:1.已知空间任意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满足关系AC y AB x OA OP ++=,则点P 与点A ,B ,C 共面。
第一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公式、定理、结论图表)--2023年高考数学必背知识手册(新教材)

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公式、定理、结论图表)1.空间向量基本概念空间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作空间向量.长度(模):空间向量的大小叫作空间向量的长度或模,记为a 或AB.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作零向量,记为0 .单位向量:模为1的向量叫作单位向量.相反向量:与向量a 长度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向量,叫作a 的相反向量,记为a.共线向量(平行向量):如果表示若干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些向量叫作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相等向量: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叫作相等向量.2.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加法、减法和数乘,其定义、画法、运算律等均与平面向量相同.3.共线、共面向量基本定理(1)直线l 的方向向量:在直线l 上取非零向量a ,与向量a平行的非零向量称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2)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对任意两个空间向量=a b λ (0b ≠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a b λ.(3)共面向量:如果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OA 所在的直线OA 与直线l 平行或重合,那么称向量a平行于直线l .如果直线OA 平行于平面α或在平面α内,那么称向量a平行于平面α.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叫作共面向量.(4)共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那么向量p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 y ,使p xa yb =+ .4.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AOB ∠叫作向量a ,b 的夹角,记作,a b <> .如果,2a b π<>= ,那么向量,a b 互相垂直,记作a b ⊥ .(2)数量积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则cos ,a b a b <> 叫作,a b的数量积,记作a b ⋅ .即a b ⋅= cos ,a b a b <> .(3)数量积的性质:0a b a b ⊥⇔⋅= 2cos ,a a a a a a a ⋅=⋅<>= .(4)空间向量的数量积满足如下的运算律:()()a b a bλλ⋅=⋅ a b b a⋅=⋅ (交换律):()a b c a c b c +⋅=⋅+⋅(分配律).推论:()2222a ba ab b +=+⋅+,()()22a b a b a b+⋅-=- .(5)向量的投影向量:向量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向量c :cos ,b c a a b b=<>向量a 在平面α内的投影向量与向量a 的夹角就是向量a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意一个空间向量p.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a yb zc =++ .6.基底与正交分解(1)基底: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我们把{},,a b c 叫作空间的一个基底,,,a b c都叫作基向量.(2)正交分解:如果空间的一个基底中的三个基向量两两垂直.且长度都为1.那么这个基底叫作单位正交基底,常用{},,i j k表示.把一个空间向量分解为三个两两垂直的向量,叫作把空间向量进行正交分解.7.空间直角坐标系在空间选定点O 和一个单位正交基底{},,i j k.以点O 为原点,分别以,,i j k的方向为正方向、以它们的长为单位长度建立三条数轴:x 轴.y 轴、z 轴,它们都叫作坐标轴.这时我们就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O 叫作原点,,,i j k都叫作坐标向量,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作坐标平面.空间直角坐标系通常使用的都是右手直角坐标系.8.空间向量的坐标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中,,i j k为坐标向量.给定任一向量OA ,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OA xa yb zc =++.有序实数组(),,x y z 叫作向量OA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中的坐标.记作(),,OA x y z =.(),,x y z 也叫点A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A x y z .9.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设()()111222,,,,,a x y z b x y z ==,则:(1)()121212,,a b x x y y z z +=+++,(2)()121212,,a b x x y y z z -=---,(3)()111,,a x y z λλλλ=.10.空间向量平行、垂直、模长、夹角的坐标表示(1)121212//,,a b a b x x y y z z λλλλ⇔=⇔===,(2)121212=0++0a b a b x x y y z z ⊥⇔⋅⇔=,(3)a == ,(4)cos ,a ba b a b ⋅== .11.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11112222,,,,,P x y z P xy z ,则12PP =.12.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 α⊥,取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称a为平面的法向量.13.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1)线线平行:若12,u u 分别为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则1212////,l l u u R λ⇔⇔∃∈ 使得12u u λ=.(2)线面平行:设u 直线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l α⊄,则//0l u n u n α⇔⊥⇔⋅=.法2:在平面α内取一个非零向量a ,若存在实数x ,使得u xa =,且l α⊄,则//l α.法3:在平面α内取两个不共线向量,a b ,若存在实数,x y ,使得u xa yb =+,且l α⊄,则//l α(3)面面平行:设12,n n 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12////n n R αβλ⇔⇔∃∈ ,使得12n n λ=.14.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1)线线垂直:若12,u u 分别为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则1212120l l u u u u ⊥⇔⊥⇔⋅=.(2)线面垂直:设u 直线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则//l u n R αλ⊥⇔⇔∃∈ ,使得u n λ=.法2:在平面α内取两个不共线向量,a b,若0a u b u ⋅=⋅= .则l α⊥.(3)面面垂直:设12,n n 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12120n n n n αβ⊥⇔⊥⇔⋅=.15.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1)点到直线的距离:已知,A B 是直线l 上任意两点,P 是l 外一点,PQ l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PQ =(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已知平面α的法向量为n,A 是平面α内的任一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过点P 作则平面α的垂线l ,交平面α于点Q ,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AP nPQ n⋅= .(3)直线与直线的夹角若12,n n 分别为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θ为直线12,l l 的夹角,则121212cos cos ,n n n n n n θ⋅=<>=.(4)直线与平面的夹角设1n 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2n是平面α的法向量,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为θ.则121212sin cos ,n n n n n n θ⋅=<>=.(5)平面与平面的夹角平面与平面的夹角:两个平面相交形成四个二面角,我们把这四个二面角中不大于90 的二面角称为这两个平面的夹角.若12,n n 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θ为平面,αβ的夹角,则121212cos cos ,n n n n n n θ⋅=<>=.<解题方法与技巧>1.空间向量加法、减法运算的两个技巧(1)巧用相反向量: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是解决空间向量加法、减法的关键,灵活运用相反向量可使向量首尾相接.(2)巧用平移: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向量加、减法运算时,务必注意和向量、差向量的方向,必要时可采用空间向量的自由平移获得运算结果.2.利用数乘运算进行向量表示的技巧(1)数形结合:利用数乘运算解题时,要结合具体图形,利用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将目标向量转化为已知向量.(2)明确目标:在化简过程中要有目标意识,巧妙运用中点性质.3.在几何体中求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步骤1首先将各向量分解成已知模和夹角的向量的组合形式.2利用向量的运算律将数量积展开,转化成已知模和夹角的向量的数量积.3根据向量的方向,正确求出向量的夹角及向量的模.4代入公式a·b =|a ||b |cos〈a ,b 〉求解.4.利用空间向量证明或求解立体几何问题时,首先要选择基底或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转化为其坐标运算,再借助于向量的有关性质求解(证).5.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四步骤6.用坐标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分别求出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坐标;(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计算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7.利用向量法求两平面夹角的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3)求两个法向量的夹角;(4)法向量夹角或其补角就是两平面的夹角(不大于90°的角)典例1:多选题(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AB AA ==,点P 满足1BP BC BB λμ=+,其中[]0,1λ∈,[]0,1μ∈,则()A .当1λ=时,1AB P △的周长为定值B .当1μ=时,三棱锥1P A BC -的体积为定值C.当12λ=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使得1A P BP⊥D.当12μ=时,有且仅有一个点P,使得1A B⊥平面1AB P【详解】P在矩形11BCC B内部(含边界)典例2: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4,1A BC 的面积为.(1)求A 到平面1A BC 的距离;(2)设D 为1AC 的中点,1AA AB =,平面1A BC ⊥平面11ABB A ,求二面角A BD C --的正弦值.由(1)得2AE =,所以12AA AB ==,1A B =则()()()()10,2,0,0,2,2,0,0,0,2,0,0A A B C ,所以AC 则()1,1,1BD = ,()()0,2,0,2,0,0BA BC ==,设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m x y z = ,则m BD m BA ⎧⋅⎨⋅⎩可取()1,0,1m =-,设平面BDC 的一个法向量(),,n a b c = ,则n BD n BC ⎧⋅⎨⋅⎩可取()0,1,1n =-r,则11cos ,222m n m n m n⋅===⨯⋅,所以二面角A BD C --的正弦值为213122⎛⎫-= ⎪⎝⎭.典例3: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A B B 为正方形,2AB BC ==,E ,F 分别为AC 和1CC 的中点,D 为棱11A B 上的点.11BF A B ⊥(1)证明:BF DE ⊥;(2)当1B D 为何值时,面11BB C C 与面DFE 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弦值最小?【答案】(1)证明见解析;(2)112B D =【分析】(1)方法二:通过已知条件,确定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空间向量证明线线垂直;(2)方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最大,进而可以确定出答案;【详解】(1)[方法一]:几何法因为1111,//BF AB AB AB ⊥,所以BF AB ⊥.又因为1AB BB ⊥,1BF BB B ⋂=,所以AB ⊥平面11BCC B .又因为2AB BC ==,构造正方体1111ABCG A B C G -,如图所示,()()(0,0,0,2,0,0,0,2,0B A C ∴由题设(),0,2D a (02a ≤≤因为()(0,2,1,1BF DE ==- 所以()012BF DE a ⋅=⨯-+ [方法三]:因为1BF A B ⊥(1BF ED BF EB BB B ⋅=⋅++ 1122BF BA BC BF ⎛⎫=--+ ⎪⎝⎭1cos 2BF BC FBC =-⋅∠+作1BH F T ⊥,垂足为H ,因为面角的平面角.设1,B D t =[0,2],t ∈1B T =典例4:如图,四面体ABCD 中,,,AD CD AD CD ADB BDC ⊥=∠=∠,E 为AC 的中点.(1)证明:平面BED ⊥平面ACD ;(2)设2,60AB BD ACB ==∠=︒,点F 在BD 上,当AFC △的面积最小时,求CF 与平面A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第2讲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串讲)(解析版)

第2讲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串讲)一、[体系构建]二、知识整合考点1.空间向量的有关定理(1)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a =λb . (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那么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 ,y ),使p =x a +y b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 a +y b +z c ,其中,{a ,b ,c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例1、(2019·山东威海月考)若向量c 垂直于不共线的向量a 和b ,d =λa +μb (λ、μ∈R ,且λμ≠0),则( ) A .c ∥d B .c ⊥dC .c 不平行于d ,c 也不垂直于d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答案】B [由题意得,c 垂直于由a ,b 确定的平面.∵d =λa +μb ,∴d 与a ,b 共面.∴c ⊥d .] [跟踪训练]1、 (2019·河南新乡联考)O 为空间任意一点,若OP →=34OA →+18OB →+18OC →,则A ,B ,C ,P 四点( )A .一定不共面B .一定共面C .不一定共面D .无法判断【答案】B [∵OP →=34OA →+18OB →+18OC →,且34+18+18=1. ∴P ,A ,B ,C 四点共面.]考点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1)非零向量a ,b 的数量积a ·b =|a ||b |cos 〈a ,b 〉. (2)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①结合律:(λa )·b =λ(a ·b ); ②交换律:a ·b =b ·a ;③分配律:a ·(b +c )=a ·b +a ·c . 考点3.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应用 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例2、(1111(1)化简A 1O →-12AB →-12AD →=________.(2)用AB →,AD →,AA 1→表示OC 1→,则OC 1→=________.【答案】(1)A 1A → (2)12AB →+12AD →+AA 1→ [(1)A 1O →-12AB →-12AD →=A 1O →-12(AB →+AD →)=A 1O →-AO →=A 1O →+OA→=A 1A →.(2)因为OC →=12AC →=12(AB →+AD →).所以OC 1→=OC →+CC 1→=12(AB →+AD →)+AA 1→=12AB →+12AD →+AA 1→.][跟踪训练]2、(2019·山西太原期末)已知P 为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 A ⊥平面ABCD ,点M 在线段PC 上,点N 在线段PD 上,且PM =2MC ,PN =ND ,若MN →=xAB →+yAD →+zAP →,则x +y +z =________.【答案】-23[如图,MN →=PN →-PM →=12PD →-23PC →=12(AD →-AP →)-23(P A →+AC →)=12AD →-12AP →+23AP →-23(AB →+AD →)=-23AB →-16AD →+16AP →. 所以x +y +z =-23-16+16=-23.]考点4.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如果表示非零向量a 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与直线l 平行或重合,则称此向量a 为直线l 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 ⊥α,取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则向量a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考点5.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例3、( ) A .a ∥b ,a ∥c B .a ∥b ,a ⊥c C .a ∥c ,a ⊥bD .以上都不对【答案】C [因为c =(-4,-6,2)=2(-2,-3,1)=2a ,所以a ∥c . 又a ·b =(-2)×2+(-3)×0+1×4=0,所以a ⊥b .][跟踪训练]3、(2019·山西晋中联考)已知a =(λ+1,0,2),b =(6,2μ-1,2λ),若a ∥b ,则λ与μ的值可以是( ) A .2,12B .-13,12C .-3,2D .2,2【答案】A [ ∵a ∥b ,∴b =k a , 即(6,2μ-1,2λ)=k (λ+1,0,2),∴⎩⎪⎨⎪⎧6=kλ+1,2μ-1=0,2λ=2k ,解得⎩⎪⎨⎪⎧ λ=2,μ=12或⎩⎪⎨⎪⎧λ=-3,μ=12.]考点6.异面直线所成角设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a ·b ||a ||b |, 其中a ,b 分别是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考点7.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如图所示,设l 为平面α的斜线,l ∩α=A ,a 为l 的方向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φ为l 与α所成的角,则sin φ=|cos 〈a ,n 〉|=|a ·n ||a ||n |.考点8.二面角若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平面内与棱l 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或其补角)的大小就是向量AB →与CD →的夹角,如图(1).平面α与β相交于直线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1,平面β的法向量为n 2,〈n 1,n 2〉=θ,则二面角α l β为θ或π-θ.设二面角大小为φ,则|cos φ|=|cos θ|=|n 1·n 2||n 1||n 2|,如图(2)(3).例4、(2018·全国卷Ⅱ)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1,AA 1=3,则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5B .56 C .55D .22【答案】C [方法一 如图(1),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一侧补上一个相同的长方体A ′B ′BA A 1′B 1′B 1A 1.图(1)连接B 1B ′,由长方体性质可知,B 1B ′∥AD 1,所以∠DB 1B ′为异面直线AD 1与DB 1所成的角或其补角.连接DB ′,由题意,得DB ′=12+(1+1)2=5,B ′B 1=12+(3)2=2,DB 1=12+12+(3)2=5.在△DB ′B 1中,由余弦定理,得DB ′2=B ′B 21+DB 21-2B ′B 1·DB 1·cos ∠DB 1B ′,即5=4+5-2×25cos ∠DB 1B ′,∴cos ∠DB 1B ′=55. 故选C .方法二 如图(2),分别以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2)由题意,得A (1,0,0),D (0,0,0),D 1(0,0,3),B 1(1,1,3), ∴AD 1→=(-1,0,3),DB 1→=(1,1,3),∴AD 1→·DB 1→=-1×1+0×1+(3)2=2, |AD 1→|=2,|DB 1→|=5,∴cos 〈AD 1→,DB 1→〉=AD 1→·DB 1→|AD 1→||DB 1→|=225=55.][跟踪训练]4、(2018·全国卷Ⅰ)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以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P 的位置,且PF ⊥BF .(1)证明:平面PEF ⊥平面ABFD ; (2)求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 由已知可得BF ⊥PF ,BF ⊥EF ,所以BF ⊥平面PEF .又BF ⊂平面ABFD ,所以平面PEF ⊥平面ABFD .(2)解 如图,作PH ⊥EF ,垂足为H .由(1)得,PH ⊥平面ABFD .以H 为坐标原点,HF →的方向为y 轴正方向,|B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由(1)可得,DE ⊥PE . 又DP =2,DE =1, 所以PE = 3.又PF =1,EF =2,所以PE ⊥PF . 所以PH =32,EH =32. 则H (0,0,0),P ⎝⎛⎭⎫0,0,32,D ⎝⎛⎭⎫-1,-32,0, DP →=⎝⎛⎭⎫1,32,32,HP →=⎝⎛⎭⎫0,0,32.又HP →为平面ABFD 的法向量, 设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为θ, 则sin θ=|HP →·DP →||HP →||DP →|=343=34.所以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向量中不平行的是( )A .)4,4,2(),2,2,1(--=-=b aB .)0,0,3(),0,0,1(-==d cC .)0,0,0(),0,3,2(==f eD .)40,24,16(),5,3,2(=-=h g2.已知点(3,1,4)A --,则点A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4,1,3(--B .)4,1,3(---C .)4,1,3(D .)4,1,3(--3.若向量)2,1,2(),2,,1(-==b aλ,且a 与b 的夹角余弦为98,则λ等于( )A .2B .2-C .2-或552D .2或552-4.若A )1,2,1(-,B )3,2,4(,C )4,1,6(-,则△ABC 的形状是( )A .不等边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5.若A )12,5,(--x x x ,B )2,2,1(x x -+,当B A取最小值时,x 的值等于( )A .19B .78-C .78 D .1419 6.空间四边形OABC 中,OB OC =,3AOB AOC π∠=∠=,则cos <,OA BC >的值是( )A .21B .22C .-21D .07.已知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和两条不重合的直线m 、n ,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α⊥m n m ,//,则α⊥n ②若βαβα//,,则⊥⊥m m ③若βαβα⊥⊂⊥则,,//,n n m m ④若n m n m //,,,//则=βαα其中不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8.设x 、y 、z 是空间不同的直线或平面,对下列四种情形:① x 、y 、z 均为直线; ② x 、y 是直线,z 是平面;③ z 是直线,x 、y 是平面;④ x 、y 、z 均为平面。
其中使“x ⊥z 且y ⊥z ⇒x ∥y ”为真命题的是A ③ ④B ① ③C ② ③D ① ②9.已知直线l 、m ,平面βα、,则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 .若βα//,α⊂l ,则β//lB .若βα//,α⊥l ,则β⊥lC .若α//l ,α⊂m ,则m l //D .若βα⊥,l =⋂βα,α⊂m ,l m ⊥,则β⊥m10.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 ⊥α,n ∥α,则m ⊥n ; ②若α∥β,β∥γ,m ⊥α,则m ⊥γ; ③若m ∥α,n ∥α,则m ∥n ; ④若α⊥γ,β⊥γ,则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 .①和② 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①和④二、填空题1.若向量)2,3,6(),4,2,4(-=-=b a,则(23)(2)a b a b -+=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量,194,112),,(b ),,(a =-=,则这两个向量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
3.已知向量),2,4(),3,1,2(x b a -=-= ,若a ⊥b ,则=x ______;若//a b 则=x ______。
4.已知向量),,1,3(,1,5,r b )(m a =-= 若//a b 则实数=m ______,=r _______。
5.若(3)a b +⊥)57(b a -,且(4)a b -⊥)57(b a-,则a 与b 的夹角为____________。
6.若19(0,2,)8A ,5(1,1,)8B -,5(2,1,)8C -是平面α内的三点,设平面α的法向量),,(z y x a =,则=z y x ::________________。
7.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 ,点,M N 分别为,OA BC 的中点,且c C O b B O a A O===,,,用a ,b ,c表示N M ,则N M =_______________。
8.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棱长是1,则直线1DA 与AC 间的距离为 。
三、解答题1. 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90AD BC BAD ︒∠=,PA 垂直于底面ABCD ,N M BC AB AD PA ,,22====分别为PB PC ,的中点。
(1)求证:DM PB ⊥;(2)求BD 与平面ADMN 的夹角;(3)求截面ADMN 的面积。
2.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 DC ,⊥=∠PA DAB ,90 底面ABCD ,且12P A A D D C ===,1AB =,M 是PB 的中点。
(Ⅰ)证明:面PAD ⊥面PCD ; (Ⅱ)求AC 与PB 的夹角的余弦值;(Ⅲ)求面AMC 与面BMC 夹角的余弦值。
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侧棱PA ⊥底面A B C D ,3AB =,1BC =,2PA =,E 为PD 的中点.(Ⅰ)求直线AC 与PB 夹角的余弦值;(Ⅱ)在侧面PAB 内找一点N ,使NE ⊥面PAC ,并求出点N 到AB 和AP 的距离.4.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 的长方体被截面1AEC F 所截面而得到的,其中14,2,3,1AB BC CC BE ====.(Ⅰ)求BF 的长;(Ⅱ)求点C 到平面1AEC F 的距离.5.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11,2AD AA AB ===,点E 在棱AD 上移动.(1)证明:11D E A D ⊥;(2)当E 为AB 的中点时,求点E 到面1ACD 的距离; (3)AE 等于何值时,二面角1D EC D --的大小为4π.6.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D ⊥底面ABCD ,E 是AB 上一点,PE EC ⊥. 已知,21,2,2===AE CD PD 求(Ⅰ)异面直线PD 与EC 的距离; (Ⅱ)二面角E PC D --的大小.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训练题(理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DACAC DBCCA 二、填空题1.212- 2.垂直 3.10,63- 4.115,5- 5.0 6.2:3:(4)- 7.1()2b c a +- 8.33三、解答题1.解:(1)以A 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如图所示(图略)由22====BC AB AD PA ,得(0A ,1(0,0,2),(2,0,0),(1,,1),(0,2,0)2P B M D因为3(2,0,2)(1,,1)2PB DM ⋅=-- 0= ,所以DM PB ⊥。
(2)因为 (2,0,2)(0,2,0)PB AD ⋅=-⋅0=,所以PB AD ⊥,又DM PB ⊥ , 故PB ⊥平面ADMN ,即(2,0,2)PB =-是平面ADMN 的法向量。
设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为θ,又(2,2,0)BD =-。
则|||4|1sin |cos ,|2||||4444BD PB BD PB BD PB θ⋅-=<>===+⨯+,又[0,]2πθ∈,故6πθ=,即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是6π。
因此BD 与平面ADMN 所成的角为6π, (3)由,M N 分别为PB PC ,的中点,得//MN BC ,且1122MN BC ==, 又//AD BC ,故//MN AD ,由(1)得⊥AD 平面PAB ,又AN ⊂平面PAB ,故AD AN ⊥,∴四边形ADMN 是直角梯形,在Rt PAB ∆中,2222PB PA AB =+=,122AN PB ==, ∴ 截面ADMN 的面积11152()(2)22224S MN AD AN =+⨯=+⨯=。
2.以A 为坐标原点AD 长为单位长度,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1(0,0,0),(0,2,0),(1,1,0),(1,0,0),(0,0,1),(0,1,)2A B C D P M .(Ⅰ)证明:因.,0),0,1,0(),1,0,0(DC AP DC AP DC AP ⊥=⋅==所以故 由题设知AD DC ⊥,且AP 与AD 是平面PA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由此得DC ⊥面PAD .又DC 在面PCD 上,故面PAD ⊥面PCD .(Ⅱ)解:因),1,2,0(),0,1,1(-==PB AC.510||||,cos ,2,5||,2||=⋅⋅>=<=⋅==PB AC PBAC PB AC PB AC PB AC 所以故(Ⅲ)解:在MC 上取一点(,,)N x y z ,则存在,R ∈λ使,MC NC λ=..21,1,1),21,0,1(),,1,1(λλ==-=∴-=---=z y x MC z y x NC要使14,00,.25AN MC AN MC x z λ⊥=-==只需即解得),52,1,51(),52,1,51(,.0),52,1,51(,54=⋅-===⋅=MC BN BN AN MC AN N 有此时能使点坐标为时可知当λANB MC BN MC AN MC BN MC AN ∠⊥⊥=⋅=⋅所以得由.,0,0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303042||,||,.cos(,).5553||||2arccos().3AN BN AN BN AN BN AN BN AN BN ===-∴==-⋅-故所求的二面角为3.解:(Ⅰ)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B C D P E 的坐标为(0,0,0)A 、(3,0,0)B 、(3,1,0)C 、(0,1,0)D 、(0,0,2)P 、1(0,,1)2E ,从而).2,0,3(),0,1,3(-==PB AC 设PB AC 与的夹角为θ,则,1473723||||cos ==⋅⋅=PB AC PBAC θ∴AC 与P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473. (Ⅱ)由于N 点在侧面PAB 内,故可设N 点坐标为(,0,)x z ,则)1,21,(z x NE --=,由NE ⊥面PAC 可得,⎪⎩⎪⎨⎧=+-=-⎪⎪⎩⎪⎪⎨⎧=⋅--=⋅--⎪⎩⎪⎨⎧=⋅=⋅.0213,01.0)0,1,3()1,21,(,0)2,0,0()1,21,(.0,0x z z x z x AC NE AP NE 化简得即 ∴⎪⎩⎪⎨⎧==163z x 即N 点的坐标为)1,0,63(,从而N 点到AB 和AP 的距离分别为31,6. 4.解:(I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D ,(2,4,0)B1(2,0,0),(0,4,0),(2,4,1),(0,4,3)A C E C 设(0,0,)F z .∵1AEC F 为平行四边形,.62,62||).2,4,2().2,0,0(.2),2,0,2(),0,2(,,11的长为即于是得由为平行四边形由BF BF EF F z z EC AF F AEC =--=∴∴=∴-=-=∴∴(II )设1n 为平面1AEC F 的法向量,)1,,(,11y x n ADF n =故可设不垂直于平面显然⎩⎨⎧=+⨯+⨯-=+⨯+⨯⎪⎩⎪⎨⎧=⋅=⋅02020140,0,011y x y x AF n AE n 得由,⎪⎩⎪⎨⎧-==∴⎩⎨⎧=+-=+.41,1,022,014y x x y 即111),3,0,0(n CC CC 与设又=的夹角为α,则.333341161133||||cos 1111=++⨯=⋅⋅=n CC n CC α ∴C 到平面1AEC F 的距离为.11334333343cos ||1=⨯==αCC d 5.解:以D 为坐标原点,直线1,,DA DC DD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E x =,则11(1,0,1),(0,0,1),(1,,0),(1,0,0),(0,2,0)A D E x A C (1).,0)1,,1(),1,0,1(,1111E D DA x E D DA ⊥=-=所以因为 (2)因为E 为AB 的中点,则(1,1,0)E ,从而)0,2,1(),1,1,1(1-=-=AC E D ,)1,0,1(1-=AD ,设平面1ACD 的法向量为),,(c b a n =,则⎪⎩⎪⎨⎧=⋅=⋅,0,01AD n AC n 也即⎩⎨⎧=+-=+-002c a b a ,得⎩⎨⎧==ca b a 2,从而)2,1,2(=n ,所以点E 到平面1ACD 的距离为.313212||||1=-+=⋅=n n E D h (3)设平面1D E C的法向量),,(c b a n =,∴),1,0,0(),1,2,0(),0,2,1(11=-=-=DD C D x CE由⎩⎨⎧=-+=-⇒⎪⎩⎪⎨⎧=⋅=⋅.0)2(02,0,01x b a c b CE n C D n 令1,2,2b c a x=∴==-,∴).2,1,2(x n -=依题意.225)2(222||||||4cos211=+-⇒=⋅⋅=x DD n DD n π∴321+=x (不合,舍去),322-=x . ∴23AE =-时,二面角1D EC D --的大小为4π. 6.解:(Ⅰ)以D 为原点,DA 、DC 、DP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可得(0,0,0),(0,0,2),(0,2,0)D P C ,设),0,2,(),0)(0,0,(x B x x A 则>).0,23,(),2,21,(),0,21,(-=-=x CE x PE x E 由0=⋅⊥CE PE CE PE 得,即.23,0432==-x x 故 由CE DE CE DE ⊥=-⋅=⋅得0)0,23,23()0,21,23(,又PD DE ⊥,故DE 是异面直线PD 与CE 的公垂线,易得1||=DE ,故异面直线 PD ,CE 的距离为1.(Ⅱ)作DG PC ⊥,可设(0,,)G y z .由0=⋅PC DG 得0)2,2,0(),,0(=-⋅z y 即),2,1,0(,2==DG y z 故可取作EF PC ⊥于F ,设(0,,)F m n ,则).,21,23(n m EF --= 由0212,0)2,2,0(),21,23(0=--=-⋅--=⋅n m n m PC EF 即得,又由F 在PC 上得).22,21,23(,22,1,222-===+-=EF n m m n 故因,,PC DG PC EF ⊥⊥故E PC D --的平面角θ的大小为向量DG EF 与的夹角.故,4,22||||cos πθθ==⋅=EF DG EF DG 即二面角E PC D --的大小为.4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