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mm双机架平整机轧制力控制系统设计
1200mm冷轧平整机设计与实践

2 D ・ C Go pC . t. ei . HI D W r o ,Ld ,D s n& R sac ntue aa 10 3 hn ) u g eer Istt,D l n16 1 ,C ia h i i
A b t a t: Th n u nc ft olc n g ai n o o d r li e p rm i n t t p s p nd i e ha sr c e i f e e o he r l o l f ur to fc l olng tm e l o he sr ha e a t m c - i l i s
rl , c nr lsr h p n e u i g te wa efa fsr s ol s o t t p s a e a d r d cn h v wso t p . o i l i Ke r s c l o e t p; tmp rmi ; r l s a e y wo d : o d r H d sr i e e l l ol h p
t a o c mbe r, a he a k olwa h ng d r m a o u v d o dg nd t b c up rl s c a e fo f tt c r e n e e, i r sn h efc e y o e l ncea ig t e f inc f b nd i
作者简介 :李克骞 ( 9 2一) 16 ,男 ,中国重型 机械研究 院有 限公
司 高级 工 程 师 。
的 值 。实际上 , 四辊 轧 机 的 值 较 小 ,因为
2 1 o 3 0 0N .
重 型 机 械
・4 ・ 9
12 0m 0 m冷 轧 平 整 机 设 计 与实 践
李克骞 ,张永林
冷轧厂平整机的传动控制系统

冷轧厂平整机的传动控制系统丰超武钢冷轧总厂摘要武钢冷轧总厂的平整机包括单机架平整机机和双机架平整机两条生产线,其传动部分采用了ISA-D全数字化直流调速系统。
本文将以双机架的主传动为例来介绍ISA-D全数字化传动控制技术的特点。
关键词:传动平整机The drive system of The Cold Roll Mill of WISCOFeng chaoThe Cold Roll Mill of WISCOAbstractThe Cold Roll Mill of WISCO includes two lines, which are single stand temper mill and double stand temper mill, they adopt the technology of ISA-D.C regulator drives system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drives of double stand temper mill.Keywords:drive temper mill前言武钢冷轧总厂平整机97年改造后,原来的直流传动模拟调速系统改成AEG 公司的ISA-D全数字传动控制系统;逻辑控制改为Modicon公司的Quantum系列可编程控制器控制。
本文将以双机架为例介绍其改造后采用的数字调速系统。
一、 双机架平整机传动控制系统概况1.1 双机架平整机概况平整的目的是消除带钢明显的屈服平台,改善带钢的机械性能和带钢的平直度;使带钢表面达到一定的粗糙度。
双机架平整机主要平整镀锡线带板,同时也可以平整普板;全线包括开卷机、入口S辊、一机架、二机架、出口S辊、卷取机,详细情况见下图。
开卷机入口S辊一机架二机架出口S辊卷取机图1 双机的工作示意图1.2 双机传动控制系统的特点双机架平整机包括16台直流电机,直流传动系统共12套(有的是两台电机并联或串连),总容量为9252KW,各电机的控制要求如下表所示。
轧钢机控制系统模拟课程设计

轧钢机控制系统模拟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与意义轧钢机是现代钢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其控制系统对于保证轧钢过程的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模拟轧钢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目标1.掌握轧钢机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设计并实现一个模拟的轧钢机控制系统,具备基本的控制功能;3.测试并分析模拟控制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三、设计方案1.系统硬件选型与搭建:选择合适的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搭建模拟轧钢机的硬件平台;2.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根据轧钢工艺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并进行编程实现;3.人机界面设计:设计一个友好的人机界面,用于实时监控轧钢过程的状态、参数和操作控制;4.系统集成与调试:将硬件、软件和控制算法集成在一起,进行系统调试和优化。
四、具体任务与分工1.系统硬件选型与搭建:由硬件小组负责,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搭建模拟轧钢机的硬件平台;2.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由软件小组负责,根据工艺要求设计控制算法,并进行编程实现;3.人机界面设计:由界面小组负责,设计友好的人机界面,实现实时监控和操作控制;4.系统集成与调试:由综合小组负责,将硬件、软件和控制算法集成在一起,进行系统调试和优化。
五、时间计划与进度安排1.第1周:系统调研与方案制定;2.第2-3周:硬件选型与搭建;3.第4-5周:控制算法设计与编程实现;4.第6-7周:人机界面设计与编程实现;5.第8-9周:系统集成与调试;6.第10周:项目总结与验收。
1200平整机组说明书

1200平整机组(机械设备)说明书1、项目名称及用途1.1项目名称:1200mm四辊平整机组。
1.2用途:本设备用于成卷带钢的平整。
具备干、湿两种平整工艺功能。
2、机组性能2.1来料:经冷轧退火后的成卷带材。
材质:Q195、Q215、08Al、20、16Mn、SPCC、SPCD、SPCE机械性能σs≤350N/mm2σb≤660 N/mm2厚度:0.15~1.2mm宽度:650~1015mm卷径(内/外):φ510/φ1950最大卷重:20 t2.2成品厚度:0.15~1.2mm宽度:650~1015mm卷径(内/外):φ510/φ1950板形公差≤20I最大卷重:20 t2.3 主要技术参数最大平整力:6000KN最大静压力:8000KN最大轧制力矩:15KN.M平整速度:Max 500m/min穿带速度:18~36m/min开卷张力:35~3KN卷取张力:45~4.5KN入口平整张力: 60~6KN出口平整张力: 70~ 7KN工作辊规格:φ430~φ380×1200mm支撑辊规格:φ950~φ890×1150mm开卷机卷筒直径:φ460~φ520mm(正圆φ510mm)卷取机卷筒直径:φ510~φ485mm张力辊规格:φ610×1200mm延伸率:0~3%/5%(干/湿平整)延伸率控制精度:<5%工作辊最大开口度:20mm工作辊弯辊力:350KN压上油缸规格:φ520/400 -130 mm液压系统工作压力:压上油缸:21MPa一般液压传动:10MPa3、装机水平3.1开卷机、入口张力辊组、平整机、出口张力辊组和卷取机采用西门子全数字直流调速(混装),可控硅供电。
机组PLC控制。
3.2平整机采用全液压压上,计算机自动控制。
控制计算机系统采用两级计算机控制,控制功能包括恒轧制力控制、轧辊恒位臵控制、带材恒延伸率控制和恒张力控制。
3.3平整机具有压下调偏、工作辊正负弯辊控制手段。
双机架平整机延伸率自动化控制系统

双机架平整机延伸率自动化控制系统舒泉(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自动化部湖北武汉430223)摘要:通过对某厂双机架平整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程实践研究;介绍了整条线的自动化和网络配置,提出了双机架延伸率以及张力的控制模式和思想。
关键词:双机架平整机、延伸率、控制系统ElongationautomationsystemofdoublestandsskinmillerShuquanWisdriEngineering&ResearchIncorporationLimited,Wuh龃China430223Abstract:bypractisingthecontrolsystemofdoublestandsskinpassmillinsomeplant,thewholestructureofitsautomationsystemandcontrolnetiSbeenintroduced.Inthisarticlethecontrolmodelsandthoughtsofelongationrateandtensionhavebeenputforward.Keywords:Doublestandsskinpassmill,Elongationrate,Controlsystem1.前言双机架带钢平整轧制过程中,对于延伸率控制而言,延伸率的调节直接受轧制力变化的影响,稳定的延伸率控制是保证带钢质量的重要手段。
冷轧平整机的控制系统是集成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精密液压、高精度检测仪器仪表等的复杂系统,益昌薄板的双机架冷轧平整机控制系统集成了以上技术;本文就双机架带钢平整机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论述。
2.基础自动化系统介绍2.1网络介绍本系统使用SIMATIC舰(工业以太网总线ffllProfibus)用于连接此控制系统的不同组件。
2.1.1工业以太网总线由于平整机自动化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数据交换,如可视化数据、测量值、过程计算机数据,为此本系统使用了高速工业以太网。
浅析双机架平整机组的张力控制系统

T D C为 控制 核 心 , 特点是运算速率块 , 扫 描 周 期 最 小值 0 . 1 ms ( 典型 值是 0 . 3 ms ) , 传 动控制 系 统采用
日本 T ME I C公 司 的 T M 一1 0 e 2 , 多段柜 形式 , 运 行
行 下一卷 生 产 。整 个 工 艺 控 制共 分 5段 张 力 , 分 别
是 开卷 段 张 力 , 入 口段 张力 , 机 架 间 张力 , 出 口段 张
力 和卷 取段 张力 , 其 中开 卷 和卷 取 段 采 用 间接 张 力 控制 , 其 余 3段直 接 由张力 控制 。
2 张 力在 轧 制过程 中 的作用 张 力是 指加 在 轧 件 上 , 使 带材 承受 前 后 拉 紧 的
关键词 : 双机架 平整机组 ; 张力 ; 控 制 系 统
中图分类号 : T G 3 3 4 . 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5 0 0 8 ( 2 0 1 5 ) 1 0— 0 0 5 5— 0 5
d o i : 1 0. 1 3 6 3 0 / j . c n k i . 1 3—1 1 7 2 . 2 0 1 5 . 1 0 1 5
ANALYSI S AB0UT TENS I ON CONTROL SYS TEM OF D OUBLE S TAND TEM PERⅡ G UN I TS
Li Xi a o yi
( Qi a n t m S i we n Ke d e Th i n S h e e t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Co .,L t d . ,Qi a n t m,He b e i ,0 6 4 4 0 0)
1200mm单机架六辊可逆冷轧机组项目机械设备和液压AGC系统的设计

1200mm单机架六辊可逆冷轧机组项目机械设备和液压AGC系统的设计【摘要】本文针对某公司的1200mm单机架六辊可逆冷轧机组的实际项目,完成了机组的全部机械设备和液压AGC系统的设计,并且全面阐述了该机组的各项功能和结构特征,详细论述了各单体设备的结构特点,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技术参数,对从事该方向研究的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六辊可逆冷轧机组;液压AGC;仿真前言进入21世纪,我国冷轧板带需求迅猛增长,但冷轧能力尚不能满足需求。
冷轧薄板是冶金工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主干产品,国民生产必不可少。
冷轧薄板主要由多机架冷连轧机组和单机架可逆冷轧机组生产,而单机架可逆冷轧机组因投资少,周期短,产品灵活,产品规格多,近几年发展很快,每年都要投产十几条机组。
1 1200mm单机架六辊可逆冷轧机组设备设计φ330/φ370/φ1050X1200㎜单机架六辊可逆冷轧机组设备由换辊装置、机后装置、右卷取机、皮带助卷器等12台机械设备组成,每个设备在具体工作中都担负着重要的责任,相互间进行配合,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同时还包括机组配套的普通液压系统、油气润滑装置、稀油润滑站、工艺润滑冷却系统、液压AGC 系统、弯辊横移及CPC系统、电控系统、测厚系统、左右真空除油系统。
开卷机用于带钢第一道次轧制时的开卷,并为带钢轧制提供必要的张力,布置在轧制线的最左端。
开卷机为带活动支撑的悬臂浮动结构,由直流电机经可伸缩万向接轴及减速机拖动液压涨缩的四棱锥卷筒。
电机轴上带有制动器,开卷机本体在对中液压缸作用下可在底座上滑动,实现钢带自动对中。
上卷小车将放在固定鞍座上的钢卷运送到开卷机的卷筒上,上卷小车装在开卷机卷筒轴线方向。
升降小车为焊接结构,小车的升降和行走均为液压缸转动,多层伸缩盖板随小车一起移动盖住上卷缝道,并且上卷小车的润滑为手动干油润滑。
开头矫直机将开卷机上的钢卷开头,送料并矫头、切头,送入机前装置和轧机,并在左卷取时压带头,开头矫直机位于开卷机后面,开卷机和左卷取机之间。
一种双机架平整机的轧制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
![一种双机架平整机的轧制方法及装置[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6bd9ea3926fff705cd170ae6.png)
专利名称:一种双机架平整机的轧制方法及装置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郭薇,李洋龙,王慧,文杰,于孟,王凤琴
申请号:CN201910680702.1
申请日:20190726
公开号:CN110385340A
公开日:
2019102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机架平整机的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产品的钢种及属性,根据钢种及属性确定第一压下率及第一轧制道次的第一工艺参数,第一压下率≤30%;根据第一工艺参数确定第一轧制力;根据第一压下率及来料厚度确定第一出口厚度;判断第一出口厚度是否满足预设的精度,及第一轧制力是否满足预设的最大轧制力偏差,若有任一不满足,则根据轧制力‑变厚度步长迭代模型,按照预设的迭代次数对第一轧制力进行闭环迭代,直至第一轧制力满足最大轧制力偏差、且第一出口厚度满足精度;根据第一出口厚度及成品厚度确定第二压下率,第二压下率≤10%;并根据第二工艺参数确定第二轧制力;预设的精度小于0.001mm。
申请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马苗苗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0mm双机架平整机轧制力控制系统目录第1章摘要 (3)第2章绪论 (4)第3章硬件部分基本模块介绍 (8)3.1 基本工作原理图 (8)3.2 基本模块介绍 (8)3.2.1应变片传感器 (8)3.2.2A/D转换器模块 (13)3.2.38051单片机芯片介绍 (15)3.2.4 LED数码显示管 (18)3.2.5 D/A转换器 (20)第4章软件部分及其介绍 (23)4.1 数据处理子程序的设计 (23)4.2 数据采集子程序的设计 (24)心得体会 (26)参考文献 (27)摘要平整机的主要作用是消除退火带钢的屈服平台,调制好带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带钢的平直度;使带钢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消除带钢表面的轻微缺陷。
平整机中,轧制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量,延伸率的调节直接受轧制力的影响,稳定的延伸率控制是保证带钢质量的重要手段。
绪论平整是提高板形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冷轧带钢成品质量后一道关键工序。
而平整轧制力的准确计算是解决平整生产时板形问题的关键,平整轧制在保证带钢内部组织性能满足用户需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整机是冷轧生产变形轧制的最后一道工序,在该工序造成的表面缺陷是不可弥补的。
而将张力分为三段、四段控制,可以很好的解决开卷过程中引起的不可消除的表面划伤。
在平整机中,张力的放大、缩小与分段是通过S 型张力辊来实现的。
通常所用的平整设备的布置形式如图所示。
轧制力:在轧制时轧辊加于轧件使之塑性变形的力。
但通常把轧件作用于轧辊上并通过压下螺丝传递给机架的力称做轧制力,即是轧件加于轧辊的反作用力的垂直分量。
轧制力在我国习惯称做轧制压力或轧制总压力。
图1给出轧辊加于轧件的力,P r为轧制力,它垂直于轧辊表面;T 为摩擦力;L p为变形区水平投影长度。
轧制力是确定轧机强度的基础。
正确计算和测定轧制力,对于设计和使用轧机均有很大意义。
影响轧制力的因素为了便于分析,可把影响因素分为两类:①影响轧件材料在简单应力状态下变形抗力σ0的因素,如化学成分、组织、轧制温度和速度、加工硬化等;②影响变形的应力状态的因素,如轧辊直径、轧件尺寸、表面摩擦、外力(张力或推力)等。
轧制力由于影响轧制力的因素很多,而且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各因素变动范围较大,所以虽有多种方法计算轧制力,但仍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一般来说,确定轧制力的方法可以分为理论计算,用总结实验值的经验公式计算,以及实测法三种:轧制力的理论计算方法有截面法、滑移线法、能量法、上下界法、有限元法等,其中截面法(也称工程近似法)应用最广。
截面法中有代表性的是卡门(T.von Karman)方程(1925年提出)。
此方程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于变形区取任意截面(图2),根据力平衡条件导出式中σx为加在微分体上的应力,P r为轧辊加于轧件微分体上的单位垂直压力,μ为轧辊与轧件间的摩擦系数;θ为微分体所在的角。
再列入有关轧件的塑性变形条件、摩擦条件以及变形区的边界条件等,即可求出沿接触弧的单位压力分布,再求和即可得出轧制力P。
由所采取求解的假定不同,就可得出种种不同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比较简化实用的是由解上述方程而得到的采利科夫(Α.И.Целиκов)公式。
其他还有奥罗万(E.Orowan)方程,应用也较广,它在应力分布和条件等方面的假设与上述稍有不同,用此方程,布兰德-福特(D.B.Bland-H.Ford)建立了用于冷轧的公式,西姆斯(R.B.Sims)建立了用于热轧的公式。
轧制力轧制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均较复杂,又都对实际变化着的许多条件因素作不同的简化,所以公式虽然很多,但应用范围均受一定条件限制,精度也较差。
轧制力的经验公式由于理论公式的上述缺点,实际中常应用一些经验公式,如常用的计算热轧碳钢轧制力的埃克伦德(S.Ekelund)公式:式中K f为变形抗力,K f=K 2ηυ/(h0h1);K=(14-0.01t)(1.4 C% Mn%);η=0.01(14-0.01t);f为摩擦系数,f=1.05~0.0005t;t为轧制温度(℃);v为轧辊圆周速度;b m为轧件平均宽度;Δh为压下量;R为轧辊半径。
目前轧机上实测轧制力的技术有很大发展,轧机上的测力传感器通称压头,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磁式两种,随着轧机自动控制的发展,它已成为现代轧机必备的检测手段(见轧机弹性变形)。
第一章.硬件部分基本模块介绍3.1基本工作原理框图3.2基本模块介绍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ADC0809 A/D 转换器,80C51单片机,和LED 数码显示管组成。
3.2.1 应变片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工作原理: 基于金属丝的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丝的电阻应变效应:金属丝的电阻随着它所受的机械变形(拉伸或压缩)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的现象。
电阻—应变特性,由物理学可知,金属丝的电阻为:式中,R 为金属丝的电阻(Ω);ρ为金属丝的电阻率(Ω·m );L 为金属丝的长度(m );S 为金属丝的截面积(m2)。
SL R ρ=当金属丝受拉而伸长d L 时,其横截面积将相应减小d S ,电阻率则因金属晶格发生变形等因素的影响也将改变d ρ,这些量的变化,必然引起金属丝电阻改变d R 。
可写成相对变化的形式:其中:(r 为金属丝半径)εx =d L /L 为金属丝的轴向应变;εy =d r /r 为金属丝的径向应变。
金属丝受拉时,沿轴向伸长,沿径向缩短,二者之间的关系为 :x y μεε-= 式中,μ为金属材料的泊松系数。
ρρεμd )21(d ++=x R R 或()x x R R ερρμε/d 21/d ++=。
灵敏系数:()xxS RR K ερρμε/d 21/d ++==KS 称为金属丝的灵敏系数,表示金属丝产生单位变形时,电阻相对变化的大小。
显然,KS 越大,单位变形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越大。
关于灵敏系数讨论:金属丝的灵敏系数 受两个因素影响:第一项(1+2μ)是由于金属丝受拉伸后,材料几何尺寸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第二项是由于材料发生变形时,材料电阻率发生变化所引起的。
其自由电子的活动能力和数量均发生了变化的缘故,这项可能是ρρd d d d +-=S S L L R R rrS S d 2d =sK正值,也可能是负值,但作为应变片材料都选为正值,否则会降低灵敏度。
实验表明:在金属丝变形的弹性范围内,电阻的相对变化d R /R 与应变εx 是成正比的,因而 为一常数电路图:直流电桥平衡条件电桥电路如图所示,图中E 为电源电压,R 1、R 2、R 3及R 4为桥臂电阻,R L 为负载电阻。
当R L →∞时,电桥输出电压为当电桥平衡时,U o=0,则有R 1R 4=R 2R 3或公式为电桥平衡条件。
这说明欲使电桥平衡,其相邻两臂电阻的比值应相等,或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应相等。
⎪⎪⎭⎫ ⎝⎛+-+=433211R R R R R R E U oAI U o 4321RR R R =s K单臂工作:应变片工作时,其电阻值变化很小,电桥相应输出电压也很小,一般需要加入放大器进行放大。
由于放大器的输入阻抗比桥路输出阻抗高很多,所以此时仍视电桥为开路情况。
当受应变时,若应变片电阻变化为ΔR ,其它桥臂固定不变,电桥输出电压U o ≠0,则电桥不平衡,输出电压为设桥臂比n =R 2/R 1,由于ΔR 1<<R 1,分母中ΔR 1/R 1可忽略并考虑到平衡条件R 2/R 1=R 4/R 3,则式可写为sr sr sc 4141U K U R R U ⋅⋅⋅=⋅∆⋅=ε 四臂工作:设R1、R3产生正ΔR 的变化,R2、R4产生负ΔR 的变化,且ΔR 绝对值相等,即R1、R3产生正应变,R2、R4产生负应变,且应变的绝对值相等,则电桥的输出为单臂工作的四倍。
3111123414112344131124113()()11o R R R U E R R R R R R R ER R R R R R R R R ER R R R R R ⎛⎫+∆=- ⎪+∆++⎝⎭∆=+∆++∆=⎛⎫⎛⎫∆+++ ⎪ ⎪⎝⎭⎝⎭E R R n n U o 112)1(∆+=srsr sc U K U RR U ⋅⋅=⋅∆=ε电压放大器:用应变片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应经过电压放大器放大之后再传送给ADC0809转换器。
反馈放大器的设计:1. 对于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是根据反馈网络的取样信号的性质来进行分类的。
1)将负载短路(RL=0),若反馈信号消失,可以判断该反馈属于电压反馈2)将负载开路(RL取无穷大),若反馈信号消失,可以判断该反馈属于电流反馈3)若上述两种情况下反馈信号均不完全消失,则在电路中既有电压反馈又有电流反馈2. 对于串联反馈与并联反馈,是根据反馈信息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叠加关系进行分类的。
1)若输入信号、反馈信号和基本放大器输入端三者形成串联关系,则为串联反馈。
2)若上述三者形成并联关系,则为并联反馈。
电压放大电路原理图3.2.2A/D转换器模块模数转换器即A/D转换器,或简称ADC,通常是指一个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电子元件。
通常的模数转换器是将一个输入电压信号转换为一个输出的数字信号。
A/D 转换器大致有三类:一是双积分A/D 转换器,优点是精度高,抗干扰性好;价格便宜,但速度慢;二是逐次逼近A/D 转换器,精度,速度,价格适中;三是并行A/D 转换器,速度快,价格也昂贵。
实验用的ADC0809 属第二类,是八位A/D 转换器。
每采集一次一般需100us。
本程序是用延时查询方式读入A/D 转换结果,也可以用中断方式读入结果,在中断方式下,A/D 转换结束后会自动产生EOC 信号,将其与CPU 的外部中断相接,也可以得到实验结果。
实验仪上有一个0~5V的可调电位器,将可变电压输出端接入A/D转换电路的输入端,通过CPU软件处理,读进A/D转换值,再将转换值送数码管显示。
模拟信号由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送入AD 转换器转换为数字量,由数字电路进行处理,再由DA 转换器还原为模拟量,去驱动执行部件。
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必须有足够的转换精度。
A/D转换器原理图A/D转换器的结构如图所示,外部只有四个引脚可以连线,IN0,IN1,EOC,A/D_CS。
AD0-AD7为八位数字量输出端,IN0-IN7为八位模拟信号输入端,A0、A1、A2与ALE控制八路模拟通道的交换,分别与三根地址线与数据线相连,三个编码对应8个通道口地址,AD0809虽然有八路模拟通道可以输入八路模拟信号,但是每个瞬间只能转换一路,各路之间的切换由软件变换通道地址实现,这里采用IN0为输入通道,由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直接与其相连作为输入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