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之比例法(二)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比例法的应用

比例法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最主要的原因也是用此法解题大大提升了解题速度。
在这里讲解下比例法在具体题目中的应用。
例1.有一笔年终奖金要分发给5个人,按1︰2︰3︰4︰5的比例来分,已知第2个人分得了5600元。
问:(1)这笔奖金总共分成多少份?(2)第二个人有多少份?(3)每份对应的实际奖金数为多少?(4)这笔奖金总共是多少元?解析:(1)5个人的比例为1︰2︰3︰4︰5,即将奖金总共分为1+2+3+4+5=15份;(2)其中第2个人分得2份;(3)第二个人得到2份,实际分得奖金5600,即2份对应5600元,故1份=5600÷2=2800元;(4)这笔奖金共15份,为15×2800=42000元。
例2.老王两年前投资的一套艺术品市价上涨了50%,为尽快出手,老王将该艺术品按市价的八折出售,扣除成交价5%的交易费用后,发现与买进时相比赚了7万元。
问老王买进该艺术品花了多少万元?A.42B.50C.84D.100解析:此题为14年国考真题,也可用方程法来解决,此处不作讲解。
重点讲解用比例法来进行求解。
艺术品上涨50%,则买进价:涨后价=100:150(无需化为最简比来计算),按8折出售,则买进价:涨后价:售价=100:150:120,扣除成交价5%的交易费用后与买进时相比赚7万元,则买进价:涨后价:售价:扣除交易费用价=100:150:120:114,扣除交易费用价与买进价相差14份,相当于实际值7万元,则1份相当于实际1/2万元,买进价占100份,则买进价为50万元。
选择B项。
学过特值法与比例法的学生都明白,其实特值与比例是相通的,学过此节后学员也可运用特值的思想来解下此题,融会贯通。
例3.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1,另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则混合后的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A.31︰9B.7︰2C.31︰40D.20︰11解析:A。
2017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在行测中的应用

2017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比例思想在行测中的应用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行测数学部分都是考生公认最难的部分,其中数学运算部分更是难中之难!结合行测考试特点:时间段题量大,那么在答题的过过程当中就更加要求学生对技巧方法的使用,否则单一的方程法是不足以满足行测考试的需要的。
通过对历年行测考试真题的分析,能够看出行测数学运算部分考查的题型主要分为计算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容斥问题、几何问题、利润问题等,其常用的解题技巧也有众多个,如:整除思想、代入排除思想、分类分步思想、极值思想、特征思想、比例思想等等;在众多思想中,比较别常用但也是学生们普遍认为较难的就是比例思想。
那么接下来就讨论下比例思想在行测数学运算的应用。
比例思想,其实就是应用题干中比例关系来解题。
那什么是比例呢?例如:甲乙两个小朋友各有20个、30个苹果;由此可知甲乙两个小朋友的苹果数之比为2:3;这里的2:3就是比例,它可以描述实际量(实际苹果数)之间的关系。
比例思想常考题型(1)比例思想常应用于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含有A×B=M的题型当中。
此时常用的比例思想中的正反比干系来解题。
例1.甲、乙两单位合做一项工程,8天可以完成。
先由甲单位独做6天后,再由两单位合做,结果用6天完成了任务。
如该工程由乙单位独做,则需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A.8B.12C.18D.24【答案】B。
解析:此项工程,甲乙合作8天完成。
那么甲乙合作6天完成工作总量的3/4,也就是甲单独做6天完成工作总量的1/4;而此项工程中甲一共做了12天,共完成工作总量的1/2,则乙做6天完成工作总量的1/2,那么乙单独做完此项工程要12天,故选B。
补充知识点:在A×B=M的等式中,当M一定时,A和B成正比例变话;当A(或B)一定时,M 和A(或B)成正比例变化。
此题当中甲乙合作6天完成工作总量的3/4,是因为当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工作总量和时间是成正比的。
行测解题技巧:比例思想

行测解题技巧:比例思想下面是由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行测解题技巧:比例思想,希望能帮到您!一.应用环境1 、出现了比例、分数、百分数、倍数等当题干中出现比例、分数、百分数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是否可以用整除思想来快速解题,若不行,再考虑用比例思想来解题。
例:某年甲企业的利润比丙企业少210 万元,甲、乙两企业的利润之比为2∶3,乙、丙两企业的利润之比为4∶5,问该年丙企业的利润为多少万元?A.450B.500C.550D.600分析:因为题干中乙、丙两企业的利润之比为4∶5,由整除思想可得丙的利润肯定能被 5 整除,但 4 个选项都能被 5 整除,所以,接下来还需利用比例思想来解题。
2 、出现了提高、降低、增加、减少等如题干中出现速度提高20%,即前后速度之比为 5:6。
例: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提速 1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30 分钟到达。
如果以原速走210 千米,再提速20%,可提前 20 分钟到达。
问两地距离为()千米。
A.300B.330C.350D.420二、解题方法1 、比例的统一:抓不变量(1)部分不变(2)总体不变(3)差值不变例1:已知 A:B=2∶3,B:C=2∶3。
由图知,A:B:C=4:6:9。
例2:已知男:女=2:3,来了若干个女生之后,男:女=3:5。
由图知,女(前):男:女(后)=9:6:10。
例3:已知红球与绿球个数之比=4:3,部分红球染绿后,红球与绿球个数之比=3:5。
红绿总共红绿原来4 3 7 ×8 32 24后来3 5 8 ×7 21 35由图知,原来,红:绿=32:24后来,红:绿=21:35。
小结:统一比例的关键是寻找不变量,通过不变量建立联系。
2 、正反比关系例:做一项工程,甲与乙的效率之比为3:7,且乙单独做比甲做时少用 12 天,问乙单独做此项工程需要几天?对甲与乙而言,工作总量是一定的,而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所以效率与时间成反比,题干中甲与乙的效率之比为3:7,所以甲与乙的时间之比为 7:3,乙比甲少 4 份,4 份对应 12 天,1 份对应 3 天,所以乙单独做的时间=3×3=9 天。
公考比例法计算公式

公考比例法计算公式公考比例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计算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各种比例问题。
在很多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比例问题,比如商场打折、食谱配料比例、地图比例等等。
公考比例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更加方便地进行计算。
公考比例法的计算公式是,a/b=c/d,其中a、b、c、d分别代表四个已知的数值。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快速求出未知数值,从而得到所需的结果。
比如,如果我们知道某个商品原价为100元,打八折之后的价格是多少?我们可以利用公考比例法进行计算,原价100元,打八折即为80元,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例,100/80=10/8。
通过这个比例,我们可以快速计算出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
又比如,如果我们知道某个食谱需要用到100克面粉和50克糖,现在我们想要做双份的食谱,那么我们需要多少面粉和糖?我们可以利用公考比例法进行计算,100克面粉和50克糖的比例是100/50=2/1,那么双份的食谱需要的面粉和糖就是200克和100克。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公考比例法的计算公式是非常实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解决各种比例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用到这个方法,比如在购物打折、食谱配料、地图比例等等方面都可以运用到公考比例法进行计算。
除了利用公考比例法进行计算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图表的方式来表示比例关系。
比如在地图上,我们可以利用比例尺来表示地图上的距离,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比例尺来计算实际距离。
在商场打折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图表来表示原价和打折价的比例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折扣的幅度。
总之,公考比例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数学计算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解决各种比例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用到这个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地进行计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善于利用公考比例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之比例法(下)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技巧之比例法(下)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的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了,整除特性、代入排除、列方程法、十字交叉、特殊值法等等比较常规的解题方法,此外,我们在解答试题,尤其是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的时候,经常还会采用另外一种解题方法——比例法,比例法的有点就在于,思路清晰,解题速度快,但是要求考生能够理清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初学者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上一篇里面重点讲解了比例法的核心知识,在此,我们通过例题来巩固学习。
【真题示例】药厂使用电动研磨器将一批晒干的中药磨成药粉,厂长决定从上午10点开始,增加若干台手工研磨器进行辅助作业,他估算如增加2台,可在晚上8点完成,若增加8台,可在下午6点完成。
问如果希望下午3点完成,需增加多少台?A. 20B. 24C. 26D. 3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程问题。
根据题意,假设原来一共有x台研磨机,每台的工作效率为y,那么就有(x+2)×y×(20-10)=(x+8)×y×(18-10),解得x=22。
如果希望下午3点完成,需要增加z台,则有(22+z)×y×(15-10)=(22+2)×y×(20-10),解得z=26,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解析二】根据题意,第一次增加2台之后,工作时间是10小时,第二次增加8台之后,工作时间是8小时,用时之比是10:8=5:4,所以研磨机的台数之比是4:5,两次的差值是8-2=6,所以原来的是6×4=24,第三次增加之后,工作时间是5小时,那么研磨机应该是第一次的2倍,也就是增加了24个,加上原来的2个,则总共增加了24+2=26个。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第一种方法采用的是列方程的方法,需要我们设置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方程,比较麻烦,肯定需要花费一定量的时间,第二种方法则是采用比例的方法,通过数据之间的比例转化,来快速解答试题,及省时又省力,所以当我们在解答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的时候,采用合理的比例法,就能快速的解答行测数量关系试题。
比例法帮你解决行测中行程问题

A.4/3 B.2/3 C.3/4 D.1/2
【答案】C。中公解析:这道题目是典型的行程问题,对于小王而言,上班和下班走的都是同一段路,即总路程S相同,那么早上上班的速度为:S/40;下班速度为:S/30;此时上下班速度之比进行约分发现总路程S可以约去,得到结果3/4。即选C。
随着省考面试的结束,我们下半年即将迎来大多数人参加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其中在公考中行测数量里面的行程问题一直是令很多人头疼的问题,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大家来看看工程问题有没有快速好解的方法技巧。
工程问题主要研究的问题是路程(S)、速度(V)和时间(T)三者之间的关系:S=VT,但是如果不提前了解一些方法,在遇到部分比较复杂一点的题型还是会耗费太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需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能够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比例法,我们先来看两道例题。
【答案】A。中公解析:本题与上道题目不同,已知两者的时间相同,并且相同时间小明和小红分别的路程,那么小明速度为:100/t;小红速度为:90/t;则小明小红速度之比约去相同时间t,速度之比为10/9,即选A。
根据以上的这道例题可以得知对于同一时间而言,路程之比和速度之比成正比,即同一时间,路程之比为10/9速度之比也为10/9,那我们能得出在以后行程问题中,若已知时间(T)为定值,路程(S)和速度(V)成正比(比例相同)。同理,已知(V)为定值,路程(S)和时间(T)成正比(比例相同)。
根据以上的两道例题可以得知常用的解决行程问题的比例法有三种常见的情况,当路程为定值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当时间为定值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当速度为定值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从而帮助我们求得最终结果,希望这招特值法能够帮助大家顺利解决棘手的行程问题。
公考比例问题方法建议

公考比例问题方法建议
公考比例问题通常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解决:
1. 比例关系法:将已知条件中的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写出来,然后通过代入求解未知量。
例如,若已知甲公司和乙公司的比例为2:3,且甲公司有100人,则乙公司有多少人可以通过如下
公式求解:乙公司人数 = 甲公司人数 * (乙公司与甲公司比例
的倒数) = 100 * (3/2) = 150人。
2. 变量代换法:将未知量设为一个变量,并根据已知条件建立方程或不等式。
通过解方程或不等式来得到未知量的具体值。
例如,已知甲公司人数为100人,并且乙公司的人数是甲公司人数的一半加上20人,则可以设乙公司人数为x,建立方程
式x = (100/2) + 20,解得x = 70。
3. 图形比例法:将问题中的比例制作成图形,通过观察图形来解决问题。
例如,用长方形或正方形表示比例中的数量,通过观察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边长比例来求解未知量。
4. 逻辑推理法:根据问题中的逻辑关系,通过推理来解决问题。
例如,若甲公司有100人,且总人数是乙公司人数的两倍,则可以推断乙公司有 (100/2)*2 = 100人。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情况选择使用,有时也可以结合使用多个方法来求解问题。
2017国家公事员考试行测技术比例思想巧解行程问题

2017国家公事员考试行测技术:比例思想巧解行程问题每一年有超过一百万人参加,竞争程度百里挑一,因此很多考生早早就启动了国考的备考工作。
国家公事员招考科目要紧为《行政能力考试》、《申论》,青海中公教育整理国家公事员学习指导精华文章,帮忙考生顺利备考。
更具体的,我们来看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点击这里能够 >>> 。
行程问题作为数量关系中超级重要且偏难的一个题型,很多考生温习起来焦头烂额。
今天青海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伙儿分享行程问题里较特殊的一种解题方式——比例思想解行程问题。
一、题干特点行程问题有很多种题型,并非是每一道题都能够用比例法解,那行程问题中哪一类标志的题能用比例法呢?一样题干中存在正反比关系,且显现时刻“提早”“缩短”“推延”或“速度多/少了”等字眼,能够考虑用比例法。
二、要紧思路和步骤比例法的核心确实是构造比例,并从比例出找出相应的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联系。
例: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5:3,且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3千米/小时,求甲和乙的速度。
这道题的比例关系已经告知咱们,那么咱们只需要找比例与实际值的联系就能够够了。
有一个很明显的实际值确实是“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3千米/小时”,而在甲乙的速度比中,咱们很容易发觉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2份。
那么确实是比例中的2份对应实际值3千米/小时,那么咱们能够取得比例中的一份对应实际值1.5千米/小时。
甲和乙的速度别离是5和3,那么别离是7.5千米/小时和4.5千米/小时。
这确实是比例法的具体运用。
具体步骤能够表现为:1、构造比例:一样运用正反比或联比能够取得。
2、找比例中的份数与实际值之间的联系3、解题三、例题讲解在行程问题中,往往咱们需要通过正反比找到相应的比例关系,再通过构造份数和实际值的联系来求某个值。
【例1】三种动物赛跑,已知狐狸的速度是兔子的,兔子的速度是松鼠的2倍,一分钟松鼠比狐狸少跑14米,那么半分钟兔子比狐狸多跑( )米。
A.28B.14C.19D.7【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全汇总>>>上海公务员历年真题
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之比例法(二)
通过最新上海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上海中公教育整理了上海
市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前面一节内容中中公教育专家带大家初步认识了比例法,在这一节内容中将
要介绍如何利用比例法来求解更加复杂的题目。
其中之一便是综合比例的题型,那什么是综合比例的题呢?其实就是比例不在同一个维度、表示的方式不一样,想要求解就必须要把比例维度统一。
通过一道例题来了解一下综合比例的题型。
例1:两个完全的容器里面放有酒精溶液,其中一瓶酒精和水的比例为3:1,另一瓶酒精和水的比例为4:1,如果把这两瓶溶液混合在一起,那么酒精和水的
比例变为多少?
解析:这道题目很多人做的时候就会认为答案就是酒精加酒精比上水加水的比例,也就是7:2,那答案对否?肯定不对,为什么呢?上面的三份酒精和下面的
四份酒精对应的时候其实每一份的实际量并不一样,也就类似与说三美元加上
四元的人民币结果是不是7元呢?这个所有人都知道,肯定不是。
酒精问题也是这样?那应该怎么办呢?纸币之间是可以互换的,都换算成人民币或者美元或者
其他货币都可以,同样的,对于比例法也是,讲不同纬度的比例转化为相同纬
度就可以了,怎么转化呢?我们看一下,上面题目的酒精和水都不相同,但是两个容器是完全相同的,也就以为着酒精总量是一定的,这时候一个是把酒精溶
液分成了4份,一个分成了5份,只要把这个比例变为一样了,那么每一份所
对应的实际量也是一样的了,即
最全汇总>>>上海公务员历年真题通过这种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想要统一比例需要做的就是找相同两,然后按其最
小公倍数来统一。
解析来我们再看一道例题:
例:一个袋子里面装有黑色和白色两种小球,最开始黑色球和白色求的比为
2:3,然后往袋子里又装了10个黑色的小球,这时候黑色和白色的比例变为了3:2,问:此时袋子里小球的数量一共有多少?
解析:这道题目给了两个比例和一个实际量,重点就是要找出两者的关系,这
时候和前面一道题类似还是要找相同的量来统一比例,题目中涉及的量就是黑球、白球,还有一个是总量,可以看出黑球变多了,白球不变,总量肯定变多,所以说两个比例给出的时候白球的实际数量是不变的也就是相同的,以其来统
一比例,如下图
这道理和上面题目的共同特点就是找到相同量,根据相同量来统一比例。
所以
说对于综合比例的题型,也就是比例不在同一维度的题目,核心就是要找到相
同的量,相同的量可能是某一个元素,也可能是总量,还有可能是差值量。
接
下来我们来看一道考试真题,这道题目是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的一道真题。
例: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对过往车辆的收费标准是:大型车30元/辆、中型车15
元/辆、小型车10元/辆。
某天,通过收费站的大型车与中型车的数量比是5:6,中型车与小型车的数量比是4:11,小型车的通行费总数比大型车的多270元,
这天的收费总额是()【2013-上海AB】
A.7280元
B.7290元
C.7300元
D.7350元
解析:这题目是去年上海市考刚刚考过的一道题目,如果按照列方程解方程的
方式来做,肯定是非常麻烦的,我们来看一下比例法来解题,很明显题目中给
出了两个比例,先统一比例,即
最全汇总>>>上海公务员历年真题
由中公教育专家上面出示的例题可以知道,比例法在解决行测问题的时候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快速解题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当然比例法还经常会和特值法相结合来解题,这两种方法都是一种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的一种解题思路,所以说行测题目做不完,原因只在于方法没有找对,建议多做一些题,整理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一次来提高我们的做题速度,才可以争取在考试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