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诗——《枫桥夜泊》
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1、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
有人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宋周遵道《豹隐纪谈》),也有人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吴郡图经续记》),还有人说,“本为封江、封桥,王珪改封为枫,人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2、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3、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柯继承等指出,“唐以前早先枫桥称作封桥,吴语封、枫同音,以封桥误为枫桥,因河边有经霜红叶树之故。
根据张诗所表明的物候及月相分析推算,张诗当作于农历十月深秋时分,江南水边多植乌桕之类树木,经霜叶红,古人诗中多混作为‘枫’。
故江枫,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全唐诗》“渔火”作“渔父”。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4、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5、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描写秋天的古诗

描写秋天的古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描写秋天的古诗描写秋天的古诗1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枫桥夜泊》赏析

古诗《枫桥夜泊》赏析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②。
姑苏城外寒山寺③,夜半钟声到客船④。
【注释】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此诗题一作《夜泊枫桥》。
②江枫:水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
后人因此诗而将当地一山名为“愁眠”。
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孟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
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
’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
’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
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唐诗摘钞》:“夜半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
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
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不停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映衬着船上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悠扬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赏析】《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

《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枫桥夜泊》原文:张继〔唐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枫桥夜泊》赏析: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全诗抓住一个“愁”字展开。
如果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凉,那么“江枫渔火”难道不给诗人一点光明与温暖吗?然而,“对愁眠”却凸现在人们面前。
旅途的孤独、寂寞,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调。
人在逆境中(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品味出来),最忌的是景物伤怀,诗人泊船于枫桥之下,本来心情就已凄恻,却偏逢残月。
外出旅游者(也许作者不是旅游家)往往会对家人无限牵挂,可谓归心似箭,盼望与家人团圆,然而,他却客舟孤苦、愁怀难遣。
张继《枫桥夜泊》赏析:以江南深秋夜泊的凄清景象表达诗人深深的羁旅之愁

张继《枫桥夜泊》赏析:以江南深秋夜泊的凄清景象表达诗人深深的羁旅之愁《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深秋夜泊的凄清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羁旅之愁。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作品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及注释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面对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我忧愁难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日本人掠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描写秋天景色 的古诗

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有:
1.《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代·李商隐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3.《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夜书所见》-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5.《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7.《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秋夜曲》- 唐代·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9.《子夜秋歌》- 唐代·李白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10.《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代·李白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枫桥夜泊》的全诗及赏析 枫桥夜泊的诗意及注释

《《枫桥夜泊》的全诗及赏析枫桥夜泊的诗意及注释》摘要:诗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特征景象和旅人感受,“对愁眠”“对”包含了“伴”蕴不不象“伴”外露,《枫桥夜泊》描写了秋天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枫桥、《枫桥夜泊》全诗及《枫桥夜泊》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今苏州市阊门外题目也作《夜泊枫桥》夜泊夜把船停靠岸边江枫寒山寺旁边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名称枫桥也叫封桥据《清统志》记桥原不叫枫桥这里原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船只停泊码头由唐以前水匪倭寇常进犯故当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桥姑苏苏州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枫桥附近始建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而得名今苏州市西枫桥镇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山非寺名夜半钟声当僧寺有半夜敲钟习惯也叫"无常钟"欧阳修《六诗话》曾曰“诗人贪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庚溪诗话》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唐已然也观鹄诗云‘定知别伴遥听缑山半夜钟’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则前人言不独张继也”宋人孙觌绝句《枫桥寺》“白首重梦青山不改旧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唯声律调兴象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可知也”《唐诗摘钞》“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地故有半夜钟俱非人要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译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钟声传到了我乘坐客船里二、《枫桥夜泊》全诗赏析赏析秋天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客子使他领略到种情味隽永诗美写下了这首境清远诗题“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分景象与感受诗首句写了午夜分三种有密切关连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便已沉落下整天宇只剩下片灰蒙蒙光影树上栖乌约是因月落前光线明暗变化被惊醒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幽暗静谧环境人对夜凉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描写并不合然景观实际(霜华地而不天)却完全切合诗人感受深夜侵肌砭骨寒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舟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气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先承接程和感觉程而这切又都和谐地统水乡秋夜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孤孑清寥感受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细密诗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特征景象和旅人感受朦胧夜色江边树只能看到模糊轮廓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地名引起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象给者以秋色秋和离情羁思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词语所沉积感情容和它给予人想透雾气茫茫江面可以看到星星几处“渔火”由周围昏暗迷蒙背景衬托显得特别引人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静动暗明江边江上景物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出泊舟枫桥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船上旅人“对愁眠”“对”包含了“伴”蕴不不象“伴”外露这里确有孤孑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缕缕轻愁但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新鲜感受我们从那仿佛很客观“对”当似乎可以感觉到舟旅人和舟外景物种无言交融和契合诗前幅布景密很十四写了六种景象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诗人枫桥夜泊所得到鲜明深刻、具诗美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神韵暗夜人听觉升居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静谧而且揭示了夜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种种难以言传感受也就尽不言了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枫桥西里初建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因而得名枫桥诗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化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这寒山寺“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回声渗透着宗教情思而给人以种古雅庄严感了诗人所以用句诗明钟声出处看不无因有了寒山寺夜半钟声这笔“枫桥夜泊”神韵才得到完美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单纯枫桥秋夜景物画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型化艺术境夜半钟风习虽早《南史》即有记但把它写进诗里成诗歌境眼却是张继创造张继或以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张继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艺术境了赏析二这首七绝诗是历歌著名作全诗以愁统起前二句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种韵浓郁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情两句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种空灵旷远境夜行无月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却闻乌啼钟鸣如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衬托使景皆情景声皆音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缕淡淡客愁被染得朦胧隽永姑苏城夜空摇曳飘忽那里桥水寺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寻梦者《唐诗三集合编》“全诗‘愁眠’上起妙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全关目明逗‘愁’虚写竟夕光景辗反侧见”《古唐诗合》“诗装句法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包蕴了六景事用具诗语言构造出清幽寂远境江畔秋夜渔火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挑选都独具慧眼静动、明暗、江边岸上景物搭配与人物心情达到了高默契与交融共形成了这成世艺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描写了秋天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游子使他领略到种情味隽永诗美写下了这首境深远诗表达了诗人旅途孤寂忧愁思想感情什么诗人夜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约天将晓树上栖鸟也黎明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霜”透着浸肌砭骨寒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正弥漫着满天霜华二句写诗人夜伴着“江枫”和“渔火”眠情景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夜眠客人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钟声传到船上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两句是诗人听到静夜忽然听到远处传悠远钟声夜眠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静谧而且揭示了夜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种种难以言传感受也就尽不言了这首诗采用倒叙写法先写拂晓景物然追忆昨夜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枫桥夜泊》的全诗及赏析

《枫桥夜泊》的全诗及赏析《枫桥夜泊》的全诗及赏析一、《枫桥夜泊》全诗及注解《枫桥夜泊》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解: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此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枫桥也叫封桥。
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桥原本不叫枫桥,这里原来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来船只停泊的码头,由于唐以前水匪倭寇经常进犯,故当时每到夜晚都要将桥封锁起来,以策,因而起名叫封桥。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
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曰:“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
’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
’则前人言之,不独张继也。
”宋人孙觌绝句《过枫桥寺》:“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诗薮》云:“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
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
《唐诗摘钞》:“夜钟声,或谓其误,或谓此地故有半夜钟,俱非解人。
要之,诗人兴象所至,不可执着。
必曰执着者,则‘晨钟云外湿’,‘钟声和白云’,‘落叶满疏钟’皆不可通矣。
”译文: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诗——《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作者简介张继[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懿孙,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715-712年至779年(大历末年)唐肃宗至德初前后在世。
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
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
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
然铨选落地,归乡。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长安,洛阳),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
分掌财赋于洪州。
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
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
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
」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
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枫桥夜泊》简介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
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
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
的寻梦者。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
”《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
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
”《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