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
八年级科学上册 基础知识篇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题(含解析) 浙教版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题本测试题满分18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8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王力是个足球迷。
看一场重要比赛时,当自己喜欢的球队进球时,他欢呼雀跃,并且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是()A.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B.神经调节C.激素调节 D.血液调节2.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3.某同学进行如下的实验:将一盆A植物放在暗箱内,而将B植物放在凿了一小洞的暗箱内,如右图所示。
几天后发现A植物向上生长,而B植物向小洞处弯曲生长。
此实验可以说明()A.阳光能促进植物生长B.植物的生长不需吸收养分C.植物的生长不需水分D.植物的生长表现出向光性4.给未受粉的番茄花蕾(雌蕊的柱头)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获得无子番茄。
这说明()A.果实的发育需要生长素B.果实的发育与种子的形成有关C.果实的发育与是否受精有关D.果实发育需要的生长素来自种子5.某人在年幼时由于某激素分泌不足而出现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等症状。
则分泌不足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6.下列有关人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脑是由大脑和小脑两部分组成的B.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C.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D.大脑是记忆、思维活动的高级中枢7.小麦在开花时若遇到连绵阴雨的天气会造成减产,而在阴湿的气候条件下却有利于人参和三七的生长。
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土壤8.沙漠里的一种鼠类白天躲在洞里且将洞口封住,夜间才出来活动。
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A.主要为了躲避天敌 B.躲避光的刺激C.应激性 D.对干旱环境的适应9.我们常见到窗台上的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背光(内)的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使细胞生长得快B.向光(外)的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使细胞生长得快C.向光(外)的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使细胞生长得慢D.背光(内)的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使细胞生长得慢10.呆小症和侏儒症的症状的主要区别是()A.患者发病的时期不同B.患者的智力表现不同C.患者的身材高矮不同D.患者的新陈代谢水平不同11.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血糖合成糖原B.加速血糖的分解C.由胰岛分泌D.胰岛素分泌多,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多12.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名叫罗杰斯的妇女,体重不足56 kg,当她的儿子在家中修理汽车时,千斤顶突然倒塌,儿子被压在车底,罗杰斯一刹那间异常紧张,竟然独自抬起l.6吨重的汽车的一端,将儿子救了出来。
浙教版科学8年级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题(包含答案)

浙教版8年级上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题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某兴趣小组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来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其实验步①取带芽的枝条若干枝,均分为A、B、C、D、E、F六组②将六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溶液中,处理天后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③一段时间后,观察根的生长状况,统计各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组别A组B组 C组 D组 E组 F组溶液浓度(mg/L)蒸馏水 200 400 600 800 1000平均生根数量(条) 5 10 12 18 14据表回答(1)实验步骤①中的若干枝带芽枝条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 ____(2)该实验中,判断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的观察指标是____ ____(3)比较________组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超过一定浓度时,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
(4)由实验结果可知,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吲哚丁酸溶液对植物生根有促进作用,其规律是___ ____ _ .2.某同学利用青菜幼苗(如图甲)进行了植物向光性实验。
他把等量、已发芽的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长高至1.5cm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的幼苗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
(1)青菜幼苗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源弯曲生长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
(2)观察①、②、③,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可以产生生长素。
(3)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________是否能产生生长素。
3.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促进根和茎生长的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分别是________ M和________ M。
(2)由图中可知,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是________。
(3)图中三条曲线都可以表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与其________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________促进植物生长,________抑制植物生长。
第0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题)-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题型专项突破

第0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题)-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科学题型专项突破一、实验探究题1.对胚芽作如下处理:A的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B的尖端下部套上锡箔套;C的下段用锡箔遮住;D切掉尖端,箭头表示光源,据下图回答各胚芽的生长状况:(1)在单侧光照射下,仍能直立生长的是。
(2)四幅图中,发生弯曲生长的是。
(3)四幅图中,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
2.关于植物生长素,达尔文、温特等科学家相继进行了长期的具体研究。
小研同学对植物生长素的研究非常有兴趣,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实验假设:如果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则能影响胚芽鞘下端的生长。
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实验设计:见实验设计示意图实验结论:上述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不完善,具体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把培植在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丙暗箱在侧面开孔,使光线能射入,则甲乙丙(1)选择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的生长和光的关系。
(2)选择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
4.安安为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取一个玻璃缸,加入适量的水和新鲜水草,放入10条发育状态不同的蝌蚪;(2)每天分别向缸中投放一些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3)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观察蝌蚪的体长变化,前后肢的生长情况,尾的变化等。
上述实验设计方案中,存在二处明显的缺陷,该设计方案的明显缺陷是5.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白鼠的降血糖效果,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起始血糖浓度;②丙组小白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毫升/天,甲组和乙组小白鼠灌喂等量蒸馏水;③其它外部条件相同且适宜,连续灌喂4周后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
(1)在实验中,每组选取10只小白鼠而不用1只,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教版八上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题五大考点习题专项训练(含解析)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题-分考点例题(含解析)题型一:植物的感应性1 .科学兴趣小组了解到植物的茎具有背离地面向上生长的特性。
查阅资料发现,玉米幼苗能在黑暗中生长较长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实验材料。
于是他们利用玉米幼苗、大纸板箱等器材进行实验,以验证玉米的茎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
请你按照下表中的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步骤。
2 .材料一: 1880 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 1928 年,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
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 1934 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 材料一中划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环节。
(2) 图甲的实验中, B 组的作用是。
(3) 为证明“ 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 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
当横线左侧间隔(选填“ 大于” 、“ 等于” 或“ 小于” )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
(4)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
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
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
3 .萘乙酸( NAA )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与植物生长素相似.某同学决定“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 NAA )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 .他选用了番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 NAA 溶液作为培养液.在培养皿底部铺 3 层纱布,分别用清水和不同浓度的培养液润湿,然后在每个培养皿中放入相同粒数的种子.在培养皿盖上标号,盖上培养皿,观察胚轴的生长情况.三天后,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依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 设置第 1 组实验的目的是。
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题(试题 答案解析)3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卷三班级学号姓名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向光性运动的是()A.含羞草受到触动幼叶下垂B.蛾类夜间扑向灯火C.蚂蚁趋向甜食 D.向日葵的花盘向太阳2.植物具有向光性生长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与下列哪一物质有关()A.水 B.氧气 C.生长素 D.二氧化碳3.对两只小免作以下处理:甲兔去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两只兔子的生长情况是()A.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B.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C.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食欲旺盛,但身体消瘦D.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4、从黑暗环境进入光亮处,瞳孔会变小,这是瞳孔反射,与膝跳反射属于同一类反射。
有关瞳孔反射的表述,错误..的是()A.该反射属于激素调节 B.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该反射是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5.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侵入其领地的其它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
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了Array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并观察和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下表。
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A.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足一种条件反射B.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C.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足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D.腹部有红色的模型更容易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6、侏儒症与呆小症不同之处是()A、由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智力低下B、由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智力正常C、由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智力低下D、由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智力正常7、某人表现为身体浮肿、皮肤干燥、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医生诊断为内分泌失调,其患病原因可能是()A、生长激素分泌过多B、生长激素分泌过少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8、由于天气寒冷,同学们将门窗禁闭,在这样的教室里,时间一长会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现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3.1-3.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班级得分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向日葵向光生长的现象,说明植物体( )A. 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B. 向光生长的特性是遗传的C. 能够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D. 能够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2.下列既是内分泌器官又是生殖器官的是( )A. 子宫B. 肝脏C. 甲状腺D. 睾丸3.下列生命现象与激素调节无关的是( )A. 血糖含量保持稳定B. 男孩进入青春期后,喉结突出C. 强光下瞳孔变小D. 在青春期,身体不断长高4. 要使已采摘但未成熟的猕猴桃尽快成熟,下列催熟方法可行的是( )A. 放入冰箱中B. 喷洒生长素C. 和成熟的苹果放一起D. 和新鲜的萝卜放一起5. 运动会比赛前,小景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此时她体内含量增多的激素主要是( )A. 肾上腺素B. 胰岛素C. 生长激素D. 性激素6.下列人体内的各种腺体中,分泌物通过导管输送的是( )A. 唾液腺B. 肾上腺C. 脑垂体D. 甲状腺7.在农业上,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除杂草的原因是( )A.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分泌杀死杂草的毒素B. 低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C. 高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导致杂草的死亡D. 任何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导致杂草的死亡8. 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这是它对秋季的日照时间逐渐减少的反应。
若要使其在夏季开花,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是在适当的时期( )A. 补充光照使光照时间延长B. 提高温度C. 避光使光照时间逐渐缩短D. 多浇水9.下列属于植物感应性的是( )A. 种子吸水后膨胀B. 植物的叶逐渐长大C. 菊花秋天开花D. 玉米茎被冰雹砸倒10. 如图所示,将燕麦胚芽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块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的含量( )A. 左多右少B. 左少右多C. 左右相等D. 左右不定( )选项患者症状表现病因A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胰岛素分泌不足B 生长迟缓,身体矮小,智力不正常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C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生长激素分泌过多D脖子肿大,呼吸困难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土壤中的种子萌发后,根总是要向地下生长,此现象反映了植物根的向地性B. 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小叶合拢不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单向刺激引起的C. 植物表现出向光性是由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D. 植物激素包含生长激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13. 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浙教版八上科学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复习卷(含解析)

浙教版八上科学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复习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苍天大树是通过下列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 )A. B.C. D.2.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A. 均在手指受伤处B. 分别在手指受伤处和受伤处附近C. 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D. 在手指受伤处和此处的神经末梢3.豌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豌豆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来B. 种子萌发时的营养由土壤提供C. 豌豆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条件D. 种子萌发时胚先长出根4.沙漠植物常具有较小的叶片,且叶片的气孔较小.这有利于()A. 减少呼吸作用B. 减少水分散失C.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D. 不被动物食用5.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我国通过立法从2013年元月1日起,加大对闯红灯司机的惩罚力度。
“红灯→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停车”是司机看见红灯后的反应,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 光线进入眼球后,在眼球中形成视觉C. 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构成了完整的反射弧D. 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眼球内6.如图,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和“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对照实验装置分别是( )A. 甲与乙、甲与丁B. 甲与丙、甲与乙C. 甲与丁、乙与丙D. 甲与乙、乙与丙7.图是人体某一反射活动的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B. 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C. 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D. 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相同8.锻炼时,人体血糖和胰岛素分泌量的关系是()A. 血糖浓度下降,胰岛素分泌量减少B. 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量增加C. 血糖浓度基本不变,胰岛素分泌量减少D. 血糖浓度基本不变,胰岛素分泌量增加9.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小脑和脊髓组成的B. 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平衡主要受大脑的控制C. 受到光线刺激后,草履虫向有光一侧游去,属于反射现象D. 用针刺手,手会迅速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10.在学校的篮球比赛中,两队队员竞争异常激烈,所有队员都大汗淋漓,全身湿透。
2021年浙江中考科学复习专练(宁波专版)——专题3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

2021年浙江中考科学复习专练(宁波专版)——专题3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共21小题)1.(2021•宁波模拟)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逃生反应的部分机制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警报声→感受器X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肌肉收缩→逃生A .警报声感受器X 位于人体肌肉内B .若传出神经受损,听不到警报声C .逃生反应有多个神经中枢参与D .若传出神经受损,不影响肌肉收缩2.(2021•宁波模拟)根据图,效应器为肌肉,如果传出神经纤维损伤,其他环节正常,可能出现( )A .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 .失去感觉同时肌肉瘫痪C .有感觉但肌肉瘫痪D .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3.(2021•宁波模拟)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 .甲向右弯、乙向左弯B .甲向左弯、乙向右弯C .甲不弯曲、乙向左弯D .甲不弯曲、乙向右弯4.(2021•宁波模拟)某同学利用青菜幼苗进行了植物向光性实验。
他把等量、已发芽的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长高至1.5cm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的幼苗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菜幼苗在单侧照射下向光源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B.观察①②③结果能得出顶芽可以产生生长素C.增加④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子叶是否能产生生长素D.若①撤去光照则幼苗不会产生生长素5.(2021•宁波模拟)分析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6.(2021•宁波模拟)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A.若切除垂体,则①也会减少,因为②减少,从而负反馈于下丘脑,导致①减少B.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C.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7.(2020秋•岚山区期末)珍妮•古道尔在非洲原丛林观察到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星用树枝钓取白蚁作为食物,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实例与上述的动物行为类型相同的是()A.春蚕吐丝结茧B.机器人学弹琴C.老马识途D.蜘蛛结网8.(2021•宁波模拟)研究表明,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的上端(顶端)向下端(根部)运输.取两根相似的柳树枝条,把一根正挂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其生长情况如图甲所示.若把另一根枝条倒挂在同样潮湿的空气中,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其生长情况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一个()A.B.C.D.9.(2020春•鄞州区期末)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B.成人能有意识地排尿,说明脊髓的反射功能受大脑控制C.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D.“看小说流泪”和“谈虎色变”都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10.(2020春•鄞州区期末)逃生演练中,某同学做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题型一:植物的感应性1.科学兴趣小组了解到植物的茎具有背离地面向上生长的特性。
查阅资料发现,玉米幼苗能在黑暗中生长较长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实验材料。
于是他们利用玉米幼苗、大纸板箱等器材进行实验,以验证玉米的茎具有背地生长的特性。
请你按照下表中的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要求步骤一选择10盆长势良好且大小相近的玉米幼苗,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A组和B组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步骤二(1)。
设置对照实验步骤三(2) 。
排除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的干扰步骤四(3)几天后,观察,并做好记录。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步骤五比较A,B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获取事实和证据并得出结论2.材料一: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影响时,进行了向光性实验,并认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材料二:1928年,温特完成了图甲实验。
证实了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控制胚芽生长。
材料三:1934年,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
(1)材料一中划线句既是达尔文的实验结论,也可以作为材料二的温特实验探究中的环节。
(2)图甲的实验中,B组的作用是。
(3)为证明“胚芽弯曲是尖端下部生长不均匀引起的”猜想,小敏设计了如图乙实验,在胚芽尖端下部标上等距横线,用单侧光照射。
当横线左侧间隔(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横线右侧间隔,说明猜想成立。
(4)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浓度范围。
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在高浓度范围,随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超过一定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
把切去尖端的胚芽静置一段时间,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切去尖端的胚芽切面左侧,如图丙、图丁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胚芽弯曲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关系的是。
3.萘乙酸(NAA)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与植物生长素相似.某同学决定“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他选用了番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NAA溶液作为培养液.在培养皿底部铺3层纱布,分别用清水和不同浓度的培养液润湿,然后在每个培养皿中放入相同粒数的种子.在培养皿盖上标号,盖上培养编号 1 2 3 4 5 6 7 8浓度(mol/L)清水10-910-810-710-610-510-410-3胚轴增长长度(mm)11.3 12.213.113.111.910.98.97.6请依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
(2)实验中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避免水分蒸发引起。
(3)对番茄的胚轴来说,最适的NAA浓度范围是mol/L。
(4)若想进一步探究NAA促进胚轴的生长的最适浓度,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
4.小敏设计了一个验证“生长素能阻止叶柄脱落”的实验。
实验材料:健壮植物若干,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
实验步骤:①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去除顶芽(顶芽、嫩叶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分别标号甲、乙。
②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C,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
③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C的情况。
根据上述实验同答问题:(1)实验中去掉顶芽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林认为用叶片C作研究对象不当,你认为他应选谁做研究对象?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对不当之处作了修改,该同学可能得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小军认为据此不能验证题干结论,如果让你参与实验,你准备如何完善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二:人体的激素调节5.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白鼠的降血糖效果,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起始血糖浓度;②丙组小白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毫升/天,甲组和乙组小白鼠灌喂等量蒸馏水;③其它外部条件相同且适宜,连续灌喂4周后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
实验数据记录如表:组别小白鼠状况数量/只起始血糖浓度/毫摩•升﹣14周后血糖浓度/毫摩•升﹣1甲健康10 3.85 3.94乙患糖尿病10 19.46 19.00丙患糖尿病10 18.62 10.12请回答:(1)在实验中,每组选取10只小白鼠而不用1只,目的是;(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1)由图调节机制可知,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协调作用的结果。
(2)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步骤甲鼠乙鼠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b定时喂适量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适量胰岛素定时喂与甲相同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与甲等量的胰岛素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①在该探究方案中,起对照组作用的小鼠是。
②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
③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请你找出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优化。
④假如按照优化后的方案进行实验,请你预测实验结果。
7.已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一样均为蛋白质,某同学为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3组别处理实验现象A注射生长激素增重40%B 不注射增重25%C 饲喂与A相同量的生长激素增重25%(1)A组和B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的作用.(2)C组结果和B组结果比较,能否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
原因是.(3)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B组实验,则组幼鼠会提前成熟.(4)人体中能分泌生长激素的内分泌腺是,甲状腺激素是由分泌的,这些内分泌腺没有结构,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8.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1)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2)在两缸中分别加入2000mL河水,并分别饲养10只同种、同批次的蝌蚪;(3)两缸同时每隔一天换一次水,每天喂少许熟蛋黄粉和碎菜叶;(4)A缸每隔一天加入甲状腺激素制剂5mg,持续5次,B 缸不加,其他条件与A缸相同;(5)每天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该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如下:后腿长出的平均时间(天)前腿长出的平均时间(天)尾脱落的平均时间(天)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cm)A缸47 260.7B缸 5 9 37 1.3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
(2)设置的B缸在上述实验中属于组。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
(5)若要进一步验证“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可再选取10只相同的小蝌蚪,将其甲状腺破坏,再按照与缸完全相同的培养条件进行培养。
题型三:神经调节9.小自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③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若甲鼠体温________,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2)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两点缺陷,这两点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为一儿童的缩手反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手不小心受到针刺或火烧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填字母)内。
(2)1、2、3、4、5组成的神经结构叫做,其中1叫做。
(3)当手受到针刺或火烧后会感觉到疼痛,疼痛感觉形成的部位在(填字母)。
以后见到针或火就会有意识地躲避,从反射的类型看这属于。
(4)图中若4受损,其它结构完好,当手指皮肤被针刺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
A.无反射,无感觉ﻩB.有反射,有感觉C.无反射,有感觉ﻩﻩﻩD.有反射,无感觉11.甲、乙两位同学在“探究人的反应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做了如下实验:①两个同学如图做好准备(0刻度端朝下),测试者突然松开手,被测试者要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
记录被测试者捏住尺的刻度(这个刻度越小,说明被测试者的反应越快)。
②让被测试者按102、104、106这样的顺序数到200的同时,重复步骤①。
③被测试者闭上眼睛重复步骤①,测试者在放开直尺的那一刹那发出声音(如发出“开始”的声音),给被测试者一个信号。
④再重复步骤①②③各4次(步骤①②③必须交替进行),求出5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设计思想中值得可取的地方在于把一个复杂的难于测量的科学量,通过设计转化为一个比较浅显的可测量的科学量,即把转化为测拇指和食指捏住刻度尺处的刻度值,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和具体化;(2)实验时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步骤①②③要交替进行,而不是先把步骤①连续做5次后再连续做5次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体温调节12.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其在完全休息和运动的情况下,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毫升),结果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在运动时,通过汗液大量排出水分的同时,主要有利于体内散失。
(2)人体由休息状态变为运动状态,体内水分通过尿液散失的量明显减少,而通过汗液和呼吸散失的量明显增多,这种生理变化是在什么的调节实现的? 。
(3)人在运动时,汗液的分泌量明显增加,说明皮肤内的汗腺活动旺盛。
汗腺与肾上腺相比在结构上汗腺的主要特点是有。
13.某些爬行动物的受精卵,在不同温度下所发育成的幼体,其性别比例有所不同.下面是科学家通过实验测得的一组数据,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红海龟0 0 0 10 5080 10010龟100 80 40 0 40 70 100 100绿草蜥4950 4950 51 4950 51)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种类是。
(2)恐龙是一种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型爬行动物,约在距今6700万年前突然在地球上灭绝.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种推测.请你根据本实验的启示,对恐龙的灭绝,作一种合理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