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整理.doc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解读

计划性拔管例数占该周期内某导管留置总日数的比例,或者是占该 周期内导管置管总例数的比例
• 指标意义: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是反映患者安全的重要指标,体
现了护理质量水平。通过对该指标进行监测,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 导管管理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提示管理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 度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崇德 惠民 敬业 创新
11、健康的护士执业环境 护士执业环境测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于患者特殊病情或精神疾病治疗的情况除外。
• 隔离(环境)约束:指把患者独立安置于单独的房间,防止他们
离开,也可看作是一种约束形式。
8、身体约束率
计算公式
9、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定义
•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 非计划性拔管:又称意外拔管,是指患者有意造成或任何意外
所致的拔管,即非医护人员计划范畴内的拔管。
9、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指标意义
9、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计算公式
9、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变量说明
• 同一患者,某类导管多次发生UEX,则按 发生频次计算拔管例数
• 某导管留置总日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每 日0点,留置某类导管的总例数(手工)
• 住院患者留置某类导管长期医嘱跨越凌晨0 点的次数
的全身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胸部X线症状及实验室依据 分子依据:住院患者,有创呼吸机使用开始时间到结束日期时间后48小
时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例次数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住院患者留置导管长期医嘱跨越凌晨0点的次数 不计算一次性导尿患者
崇德 惠民 敬业 创新
11、护士执业环境的测评
• 护士执业环境:指促进或制约护理专业实 践的工作场所的组织因素,包括护士工作 的物理环境和组织环境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管理和运用(最终版)

定义
特点
2
管理者借助敏感指标,同在 这个点上的变化了解到整个 管理面上的地洞,让管理者 做到见微知著、以点带面。
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每个管理者能够关注的东西都是有限的,这称作管理者的“管理幅 度”。因此,管理者要善于抓重点、抓要点,把握敏感指标是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特点
AB 管理目标或结果
指标 意义
健康的护士执业环境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激励护士增加工作投入,促进患者安全,提 高护理质量,降低护士离职率,节约医院成本
评述 简要
(一)建立“磁性”医院(即具备良好执业环境的医院,能够吸引优秀护士,从而提供良好的 护理服务) (二)促进护士执业环境的建设建议:
①增加护士人员配备,保障充足的人力资源 ②让护士更多参与决策过程,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③创造和谐的医护关系,提升领导力度 ④促进P护age理专21业化发展
护患比之所以能成为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是因为患者能否获得与其病情相应的规范的护理服 务,但是取决于有多少一线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服务,但是如若人手不够则质量会大打折 扣 举例:2002年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当地168所医院调查,护患比降低到1:8,患者死亡率上升7%。
Page 18
指标 类型
指标 名称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的管理和运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重症医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医院 护理部
主讲人:廖燕
时间:2017年8月4日
目录
CONTENTS
01
建立指标对管理的意义
02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特点
03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筛选维度
04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应用原则
05
常用敏感指标解析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简介
•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 版)》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 所护理中心护理质量指标编写小组编写,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对于使用量 化的数据衡量、加强内在质量安全管理, 促进护理质控管理工作精细化、科学化和 持续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简介
• 各章节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指标内涵和 外延,详细说明指标涉及的影响因素 和采集途径,并配以“案例”,是指 导临床使用的实用手册。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简介
•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共有13项
• 1、床护比 • 2、护患比 • 3、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 • 4、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 • 5、护士离职率 • 6、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7、院内压疮发生率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简介
•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共有13项
• 8、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率 • 9、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 10、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 11、ICU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 • 12、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13、护士执业环境测评
• 临床护理质量管理迫切的需要建立、统计和 分析护理质量指标与护理质量本底数据。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 用手册(2016版)》
征订《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的通知
• 质量管理离不开“指标”,作为撬动质量 管理与改善的重要工具,敏感性、实用性 和可操作性是指标的核心特点。
25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试行)

25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试行)
注:以下5个指标(护士离职率、给药错误发生率、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和有伤害的跌倒/坠床发生率)需网络医院每年未汇报至护理质控中心,其中护士离职率按年汇总,其它4个指标按月收集数据,每天住院患者人数必须在每日的特定时间点统计。
其余20个指标各医院可根据自身情况用于护理质量改进。
跌倒伤害严重度分级:
口 0级:无变化
口 Ⅰ级:只需观察的伤害如擦伤、挫伤等
口Ⅱ级:需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等治疗和护理的伤害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口 Ⅲ级:严重影响患者疗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的跌倒伤害如骨折、意识丧失、颅内出血等。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基本程序
自评数据完整 性和可靠性
指标比较: 自身的趋势 同业的差异
追问原因: 事件的分布 过程的回溯
确定短板 拟订改进策略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
结构指标6个
• 床护比 • 护患比 • 每住院患者24小时 • 平均护理时数 • 不同级别护士配置 • 护士自愿离职率 • 护士执业环境测评
定义
• 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压疮新发例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
公式
• 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
同期住院患者压疮新发例数 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总数
×100%
变量特别 说明
意义
• 统计周期内,患者入院24h后新发的压疮;入院时带入的压疮纳入社区获得性压疮 • 转科患者、或在此统计周期内多次发生压疮,均记1例 • 社区获得性压疮患者又发生了新部位的压疮也计算为1例 • 1期压疮:同2期及以上压疮同样管理
总例数(手工)
• 与护理工作的投入及护理工作过程密切相关 •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因素,是否与护理不当和
照护缺失有关,为制定改进策略提供依据
不同测量对象UEX发生率 胃肠管(鼻胃管、鼻肠管)UEX发生率 气管导管(经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UEX发生率 尿管UEX发生率 中心静脉置管UEX发生率
• 及时发现血管通路护理异常情况 • 通过监测相关过程指标(置管、使用、维护、拔管),找到不足之处 • 指引制定、评价改善策略
相关说明
CLABSI:指患者留置中心导管期间或拔除中心导管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的且与 其它部位存在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中心导管:CVC PICC
分子数据 • 统计周期内的住院患者 • 长期医嘱开始日期时间到结束日期时间后48小时内,发生CLABS的例数
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试行)

25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试行)
注:以下5个指标(护士离职率、给药错误发生率、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和有伤害的跌倒/坠床发生率)需网络医院每年未汇报至护理质控中心,其中护士离职率按年汇总,其它4个指标按月收集数据,每天住院患者人数必须在每日的特定时间点统计。
其余20个指标各医院可根据自身情况用于护理质量改进。
跌倒伤害严重度分级:
口 0级:无变化
口 Ⅰ级:只需观察的伤害如擦伤、挫伤等
口Ⅱ级:需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等治疗和护理的伤害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等
口 Ⅲ级:严重影响患者疗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的跌倒伤害如骨折、意识丧失、颅内出血等。
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爆款】.doc

.精品.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李会玲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是通过测量护理工作的结构、过程和结果,反映护理工作对患者结果的影响,用于评价护理质量。
护理工作的结构指护理人员数量、技能和受教育程度,结构指标包括护理人员数量、技能配置。
护理工作的过程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所有活动,包括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护理工作的结果指通过改进护理工作而得到改善的患者健康状况,受到护理工作的结构及过程的影响。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建立有助于促进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不仅能提高各级护士的临床护理质量,也能为患者安全与满意提供保障。
现将敏感性质量指标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方面罗列如下:一.结构指标:1.床护比2.护士人力结构与素质配置3.PICU专科知识、新技术、新项目的培训时数4.急救药品及物品完备率,PICU设备及其管理合格率5.病人危重度及平均住PICU时间6.护理管理制度完整率,护理实践指南知晓率二.过程指标:1.基础护理合格率2.常用检测技术操作合格率3.管饲喂养合格率4.气道护理合格率5.深静脉导管护理合格率6.护理风险评估7.疼痛管理8.镇静管理9.约束具的使用10.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11.健康教育执行率12.手卫生执行率13.洗手正确率14.引流管护理合格率15.非计划拔管发生率16.医嘱及口头医嘱执行正确率三.结果指标:1.患者满意度2.护士满意度3.外周静脉炎发生率4.红臀发生率5.抢救成功率6.非预期24-48小时重返PICU率7.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精品.8.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9.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10.给药错误发生率11.非计划性拔管率12.跌倒坠床发生率13.压疮发生率14.静脉外渗发生率15.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外周静脉炎发生率17.院内感染发生率18. 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简介
各章节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指标内涵 和外延,详细说明指标涉及的影响 因素和采集途径,并配以“案例” ,是指导临床使用的实用手册。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简介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共有13项
1、床护比 2、护患比 3、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 4、不同级别护士的配置 5、护士离职率 6、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7、院内压疮发生率
征订《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的通知
从2014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 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组建了由护理 管理者、相关领域学者参与的护理 质量研究小组,在吸收国际做法基 础上参考我国实际情况,历时2年多 时间,经过反复研究、应用、修改 最终遴选出了13个指标。
征订《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的通知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简介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共有13项
8、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率 9、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10、ICU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11、ICU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 12、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13、护士执业环境测评
临床护理质量管理迫切的需要建立、统计和 分析护理质量指标与护理质量本底数据。 科学的护理质量指标是医疗质量量指标改善/评价 患者治疗护理结局。
作为现阶段护理敏感指标,以“实 用手册”的方式,阐述了“指标” 所涉及的护理过程中核心影响环节 和监测方式,并给每一指标配以“ 案例”以方便使用者更直观地理解 指标的使用方法,重点突出实用性 。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简介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 版)》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 究所护理中心护理质量指标编写小组编 写,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对于 使用量化的数据衡量、加强内在质量安 全管理,促进护理质控管理工作精细化 、科学化和持续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
李会玲
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是通过测量护理工作的结构、过程和结果,反映护理工作对患者结果的影响,用于评价护理质量。
护理工作的结构指护理人员数量、技能和受教育程度,结构指标包括护理人员数量、技能配置。
护理工作的过程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所有活动,包括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护理工作的结果指通过改进护理工作而得到改善的患者健康状况,受到护理工作的结构及过程的影响。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建立有助于促进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不仅能提高各级护士的临床护理质量,也能为患者安全与满意提供保障。
现将敏感性质量指标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方面罗列如下:
一.结构指标:
1.床护比
2.护士人力结构与素质配置
3.PICU专科知识、新技术、新项目的培训时数
4.急救药品及物品完备率,PICU设备及其管理合格率
5.病人危重度及平均住PICU时间
6.护理管理制度完整率,护理实践指南知晓率
二.过程指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
2.常用检测技术操作合格率
3.管饲喂养合格率
4.气道护理合格率
5.深静脉导管护理合格率
6.护理风险评估
7.疼痛管理
8.镇静管理
9.约束具的使用
10.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
11.健康教育执行率
12.手卫生执行率
13.洗手正确率
14.引流管护理合格率
15.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16.医嘱及口头医嘱执行正确率三.结果指标:
1.患者满意度
2.护士满意度
3.外周静脉炎发生率
4.红臀发生率
5.抢救成功率
6.非预期24-48小时重返PICU率
7.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8.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9.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10.给药错误发生率
11.非计划性拔管率
12.跌倒坠床发生率
13.压疮发生率
14.静脉外渗发生率
15.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6.外周静脉炎发生率
17.院内感染发生率
18. 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