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 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与时代精神》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始终与时代紧密相连。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作品反映出特定的时代精神,同时也对时代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文学是时代的镜子。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人民生活和时代风貌。
例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通过对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描写,展现了19 世纪法国社会的全貌,成为那个时代的生动写照。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都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让读者能够从中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其次,文学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
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反映时代,还能够引领时代精神的发展。
伟大的作家往往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如鲁迅的作品,在黑暗的旧中国,以犀利的笔触批判社会的种种弊病,唤起了人们的觉醒和抗争精神。
文学作品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文学是时代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文学作品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丰富着时代文化。
从古至今,文学经典作品传承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当代,文学创作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展现出多元的文化风貌。
文学的创新不仅为时代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文学与时代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文学的价值和作用,鼓励优秀的文学创作,让文学更好地反映时代、引领时代、传承和创新时代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学与时代毫无关系,不能反映时代精神。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文后各题。
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
诗人在做诗时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
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
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大概。
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
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
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
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
比如这首诗里“车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等,在独立是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
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
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
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的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
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
个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
但是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
从这个实例来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王昌龄的题目是《长信怨》。
“怨”,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的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
艺术不同于哲学,它最忌讳抽象。
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分想作用”就是某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来,诗的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
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
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语文(含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得分:_____________ 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
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
另外,中国诗词多以歌颂为主,而英美现代诗歌多以揭露为主。
中国诗人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永远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我们只有通过“感悟”才可能感觉出其美,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他几乎没有用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只是把“枯藤”“老树”“昏鸦”简单地排列在一起,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凄凉寂寥的景象,后面两句把几种事物列在一处,却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寂寞、惨淡的气氛,“夕阳西下”更是给整幅画面涂上了一层昏黄的颜色,最后一笔带出“断肠人在天涯”,感觉上前后好像并无直接联系,但感情是连贯的,思路也是连贯的。
一口气读下来,仿佛自己就是诗人所描绘的画中的游子,引起强烈的共鸣。
然而几种事物的并列,虽然没有任何的主观感情,却比再多的语言都要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相比之下,英美现代诗歌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直抒胸臆而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回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但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
(摘编自吕洋《中西方诗歌比较》)材料二①与中国古典诗歌弱化主体的倾向不同,西方诗歌中的主体差不多总是在场的。
以十四行诗为例,主体总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诗中,站出来讲话。
这样,西方诗歌就形成了与中国诗歌迥然不同的风格。
②诗歌的风格离不开其文化土壤。
在中国,流行的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观念的形成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关。
早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就已经建立起来。
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经济稳定繁荣,因此,人们非常依赖自然环境,对自然世界的任何微妙变化都很敏感,他们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①今晚,在这里还有一个不在场的在场者,一个巨大的“他者”,它正在威胁着我们,撼动我们的根基,它的名字叫ChatGPT。
它是说人话的,但是它不是人。
当它以自然语言与我们对话时,在我们和它之间横亘着一个根本的、危险的问题:它是谁?它在发出问题等待回答的一秒钟、两秒钟的停顿和空白中它在想什么?在那个空白里,它是在运算,还是在沉吟?运算所求的是一个逻辑的、概率的答案,而沉吟则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一个“我”与另一个“我”之间在不确定性中酝酿着主观决断。
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判定我们面对的是一台“机器”还是另一个“我”呢?现在我们看到的结果是,ChatGPT会写文章。
而大家真正关心的是它会不会成为一个小说家或者诗人。
②AI有一个根本的弱点,那就是它不需要吃饭、不能吃饭。
这硅基的超级智能,它将永生,不要妄想靠拔掉电源去解决它,正如你不能把制止原子弹发射的希望寄托在拔插销上。
这永生的神仙,它的真正问题是,没有生之快乐,也没有生之痛苦。
它就是一个绝对的唯心主义机器,它不需要与世界、与事物、与身体的直接关联。
③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罗兰·巴特曾经铁口直断:作者死了。
罗兰·巴特把人类的所有书写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无限膨胀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在现代已经膨胀为超现实的存在,超出了任何个人的经验和能力。
在罗兰·巴特看来,所有的现代写作者,我们今晚在场的人都在这个图书馆里游荡,我们其实已经远离了图书馆外边的原野、远离了我们的身体,我们在无数前人的梦境、无数前人的语法和修辞中游荡,在无数前人的宏大交响中力图发出微弱的回声,我们是响应者,不是发出声音的人,不再是那个作为创造者的作者,而只是在拣拾碎片,拼凑缝补我们的文本。
或者说,现代写作者是本雅明所说的“拾垃圾者”,本雅明甚至想象,在机械复制时代最恰当的写作就是写一部书,从头到尾由引文构成。
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试卷类型:A 学校中学高一年级第二次检测语文试题命题人:审题人:试卷说明: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
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
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
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
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
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
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
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
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
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
倒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撮氏度。
2024-2025学年长沙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长沙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随类赋彩”成为指导中国绘画技法理论的经典。
其中对“随类赋彩”,理论家、画家有不同理解,但把“类”字解释为“物象的固有色”者,使“随类赋彩”成了幼稚的、简单的色彩赋色方法;把“类”字解释为“类型”“类似”者,让“随类赋彩”成为当今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经典训条。
也有学者在解释“随类赋彩”时模棱两可,含糊推诿过去。
因此弄清其真正含义,既是对上千年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正本清源,也对当下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发展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②我们对“随类赋彩”的理解要完整、客观。
谢赫“六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学原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其他“五法”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
③“气韵生动”指的是一幅画面给人的整体感觉,要感人、生动。
“骨法用笔”即中国画笔法、线条的运用。
它是表达画家思想、个性、意念的手段,不是客观事物的复制和翻版。
“应物象形”以“骨法用笔”的线条为依托,筑就中国画的气色容貌。
“经营位置”是指构图需要画家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来取舍、布局、调置。
“传移模写”就是师法自然,自自然取得灵感。
在“六法”指导思想下的“随类赋彩”作为一个完整而带有指导地位的法则被提出来之后,它的内涵就不仅仅是写实意义和描摹自然物象的外在色彩,更是主张画家主观意念与客观相结合,从属于“气韵生动”的一种表现方法。
这样,中国绘画减弱了对自然色彩的依附,渐渐出现了从重彩到淡彩、浅绛直至水墨画的重墨轻色。
④另外,古代中国画的颜料受当时生产技术和条件的局限及交通运输的不便,颜料的获取只能因陋就简。
画家只能用简单的、接近的、类似于物象色彩的颜料去表现他们眼中所看到的物象色彩,有时找不到或调不出眼中所见到的色彩,只好凭主观情感去用色。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行伍(hánɡ)数罟(ɡǔ))洿池(kuā)阿谀奉承(yú)B.跬步(kuǐ)针砭(biān)经传(zhuàn)度长絜大(duó)C.骐骥(qí)句读(dòu)颁白(bān)万乘之势(shènɡ)D.驽马(nú)郯子(tán)归顺(ɡuī)比权量力(lià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谬种尘芥训熟百无聊赖B.搭讪蹙缩炮烙见风使舵C.唾弃草窠歆享揣揣不安D.牲醴寒喧倔强踌躇满志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
他是不是到别家去玩了;各处去一问,没有。
②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开了;女人们却不独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③这个声音是没法表达出来的,或许这就是一个人觉得钉子穿过他的手,钉进木头时发出的声音吧。
A.果然宽恕不由自主B.竟然宽恕不由自主C.竟然饶恕情不自禁D.果然饶恕情不自禁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B.在1:2落后的情况下,山东鲁能队的主力前锋韩鹏不负众望,利用身高优势头球攻破对方球门。
C.直到指手画脚地将男人和她关在新房里,还是骂,啊呀呀,这真是……D.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参赛歌手的水平参差不齐,引发了全国观众的热烈讨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明宫传奇》讲述了一幅古代大型壁画引出的传奇故事,时代定位在武则天在位的大唐盛世。
B.对戴望舒《雨巷》主题的理解,课后学生提出了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埋怨mái哀恸dònɡ纶巾guān堪脍kuàiB.乍暖zhà亲戚qì罗绮qí列观guànC.痉挛jìnɡ戕害qiāng弓弩nǔ刎颈jǐngD.伺候sì遥岑 cén 征辟pì罪愆qiān2.以下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A.暮蔼寥廓重湖叠掩无语凝咽B.料峭睥睨山清水秀佛狸祠下C.珠玑天堑残羹冷灸礼上往来D.樯橹玉簪甘败下风出人头地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新加坡政府未雨绸缪地采取了行动,抑制了房地产业价格的飞涨。
C.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D.卫律推心置腹、威逼利诱,想迫使苏武投降,结果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控制物价,政府有关部门将今年物价涨幅的控制目标设在约4.8%左右,这个指标创下近五年来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
B.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有着150多年历史,为全球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的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已申请破产。
C.近几年来,“公务员热”在中国持续升温,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们追求稳定的职业以及逃避压力所致。
D.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时,能不能以“人权大于主权”为由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的态度向来是肯定的。
5.填入下列对联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文字是()(1)a ,借箸纵谈天下事; b ,登楼顿生国中情。
(2)醉翁亭,醉翁c ,酿泉依旧,酿出万家才子;黄鹤楼,黄鹤d ,长江更新,淘尽千古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氓之蚩蚩.(chī)垝垣.(yuán)矛戟.(jǐ)汤汤.(shāng)B. 契.阔(qiè)羁.鸟(jī)掇.拾(duō)否.泰(pǐ)C. 愆.(qiān)期于嗟.(jiē)女兮渐车帷裳.(shāng)体无咎.(jiù)言D. 修禊.(xì)崔嵬.(wéi)周公吐哺.(pŭ)三匝.(zā)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修姱葳蕤遗施君当作槃石B. 伶俜公姥扶将窈窕C. 揽茝夙兴夜寐樊笼言笑宴宴D. 婀娜踯躅嗟叹暖暖远人村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这些新入伍的战士,面对军旗,一个个信誓旦旦....,表示要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百炼成钢,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②巴西奥运会的开幕,打乱了他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他每天不分白日黑夜地守在电视机前,欣赏着各种赛事。
③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④随着百镇千村建设稳步推进,海南省许多新的特色旅游产品脱颖而出....,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全城旅游大有作为。
⑤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⑥2018年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第18轮,阿根廷队因梅西连入3球,客场击败厄瓜多尔,不言而喻....地证明了梅西仍是球队灵魂。
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①④⑥D. ②⑤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屈原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美学内涵,来象征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艳丽,光彩照人。
B. 今天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可贵品质仍令人震撼。
C. 曹操对“建安风骨”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文人学士的鼓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诗歌创作,对建安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彩响。
D. 《归园田居》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变化,表现了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不仅重视,广大陶诗爱好者也为之倾倒。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____________,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①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②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③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④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⑤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⑥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诗歌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A. ①⑤②③④⑥B. ⑥①②⑤③④C. ③②①⑤④⑥D. ⑥①⑤③②④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涉江采芙蓉》写主人公担忧此生不能与心爱的人相守相聚,黯然神伤的两句诗是“______ ,______ ”。
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这两句诗是“______ ,______ ”。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___ ,______ ”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诗经•氓》中,“______ ,______ ”两句是女主人公以河为喻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
屈原在《离骚》中以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以佩戴香花香草来象征自己要修养品性的句子:______ ,______ 。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郑明府贬岭南①司空曙青枫江色晚,楚客独伤春。
共对一尊酒,相看万里人。
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
莫畏炎方②久,年年雨露新。
【注】①唐德宗建中初年,司空曙被贬到长林(在今四川境内),郑明府被贬到岭南。
司空曙在青枫浦(在今湖南省浏阳市南)与郑明府话别,并写下此诗。
司空曙,广平(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东南)人。
②炎方:南方炎热地区。
这里指岭南。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A.“楚客”可特指屈原,这里也可指诗人自己。
诗人客居异乡,因而以“楚客”称自己。
“独”字表现出诗人孤寂的心境。
B.颔联描写了诗人与友人饮酒饯别的场景,从“共对”“相看”可以看出,二人友情深厚,在离别之际依依不舍。
C.颈联紧承颔联中的“万里人”来写,出句交代友人因他人猜疑、嫌怨而被贬,对句交代友人具有正直的品格。
D.这首诗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以“春”比喻前途,以“一尊酒”比喻友情,以“雨露”比喻朝廷的恩泽。
E.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绪不断发生变化。
紧接着,情绪转为平静,起初诗人满怀伤感情绪,最后情绪转为乐观。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8.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中国地质大学60周年校庆公告金秋十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迎来建校60周年诞辰。
值此盛典来临之际,学校校庆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
为了更好地展示学校成立60年来的办学成就,表达广大校友的共同心愿,学校将以“地学摇篮•五秩华章”为主题,于2018年10月2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原北京地质学院校址,隆重举行学校成立60周年庆典等一系列活动。
诚挚邀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宾朋光临惠顾,热切期盼广大校友重返我校!特此公告,敬祈传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6月20日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9.0分)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书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兰亭集序》不断阐释的历史。
《兰亭集序》被认为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尽管与之相随的是,《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辨从来没有停止过。
最早提出质疑的是宋代学者,而较有说服力的是清末曾经当过慈禧太后秘书的李文田。
他工书善画,学问渊博,是岭南“碑派书法”创始人。
他爱好金石收藏,精于鉴别。
他通过多年考辨,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
1965 年夏,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从王谢墓志出土论<兰亭集序>的真伪》一文。
他基本上重复了李文田的两个论点,认为从年前南京出土的王谢墓志(晋代)来看,《兰亭集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它不是晋代遗留下来的作品。
其次,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是在王羲之所作《临河序》的基础上加工而写成的。
因为,文章前半部描写欢快之情,写得很流畅,后半部突然悲痛起来,这与晋人达观以及王羲之本人性格大相径庭,故值得怀疑。
据此,郭沫若推断《兰亭集序》乃是一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
郭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了《<兰亭集序>的真伪驳议》一文,提出了与郭文针锋相对的观点。
该文认为,唐初各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我们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
其次,若以东晋书法当接近于隶书,而《兰亭集序》却是行书,因此就怀疑《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这是方法论的错误。
王字本身有发展过程,它脱胎于旧时代而又高于旧时代,向行书方面发展,故王羲之被称之为“书圣”,其理由即在此也。
再者,从美学的观点上看,《兰亭集序》书法、文思之潇洒、飘逸,与东晋士族的风貌也相吻合。
因此,《兰亭集序》为晋代王羲之手笔。
值得欣慰的是,“兰亭论辩”沉寂多年之后,新出土的文物为考证传世《兰亭集序》真伪提供了新线索。
1998 年6 月,在南京市东郊发现一处罕见的六朝古墓葬群,其中二号墓室前部出土了两方极为珍贵的砖质墓志,在全国引起轰动。
该墓为东晋名臣高崧及其夫人谢氏的合葬墓。
高崧卒于公元366 年,夫人谢氏卒于公元355 年,而王羲之卒于公元361 年。
可以说,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
这两块墓志上写有“晋侍人、建昌伯、广陵人高崧”等字,虽仍有由隶入楷的痕迹,但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
高崧墓志作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在中国书法史上意义重大。
在南京周边,还有三十块左右墓碑,东晋墓碑出土地点也不只是南京,还有丹阳、马鞍山。
这些考古发现表明:从书体上来看,六朝的书体在转型之中,即由隶到楷的重要演化阶段,多种书体并存是合情合理的。
东晋时期不仅只存在隶书,而且行楷或隶楷兼有。
这就纠正了过去“晋代不可能出现楷书、草书”的说法。
这些考古发现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的基本论点,也为《兰亭集序》的真伪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
(摘选自刘孟达《<兰亭集序>真伪之谜》,有删改)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中国书法的历史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它不断阐释的历史。
B.郭沫若基本重复了李文田的观点,认为《兰亭集序》是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也没有提供新的考证线索。
C.南京高崧墓志是我国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墓志上的字体是由隶入楷的转变时期的字体,且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对研究我国书法发展史很有价值。
D.南京东晋高崧墓志等的出土,为《兰亭集序》的真伪之争提供了重要佐证,证明了郭沫若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文章提到质疑《兰亭集序》真实性的有宋代学者和清代的李文田,既为引出郭沫若的观点作铺垫,也印证了关于《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辨从来没有停止过的观点。
B.为了证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作品,本文先破后立,先摆出李文田、郭沫若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观点,从反面来突出默默无闻的高二适的观点,论证雄辩有力。
C.高二适的文章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的:一是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二是怀疑《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是方法论的错误;三是从美学的观点分析。
D.文章最后一段以许多考古发现的文物为依据,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等人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作品的观点,论据确凿,论证充分,显得真实可信。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清代的李文田是岭南“碑派书法”创始人。
他工书善画,学问渊博,并且爱好金石收藏,精于鉴别。
因此他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的说法是可信的。
B.唐初各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这些足以证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手笔。
C.郭沫若认为《兰亭集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它不是晋代遗留的作品,如果南京高崧墓志等没有被发现,他这种说法还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