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中日关系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中日关系26页PPT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二、日本史及中日关系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二、日本史及中日关系(一)日本的发展历程1.1世纪前后,日本列岛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2.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3,646年,日本曾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4.幕府统治时期:12世纪末至1868年。
5.1853年,美国首先打开日本大门。
6.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7.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台湾等领土。
8.19世纪末⒛世纪初,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9.一战期间,日本加入协约国一方。
lO.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
11.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日本与美国在太平洋和东亚地区的矛盾。
12.1931年,为摆脱经济危机,日本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13.1936年建立以军部为首的法西斯政权,二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14.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结成轴心国集团。
15.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
16.1937年12月,日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17.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8.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19.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0.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了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21、二战后的日本:日本发展、影响及启示发展:(原因)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并重视培养人才,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2019年中考历史必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八:中日中俄美日中美关系史

专题八:中日中俄美日中美关系史一.中日关系(一)古代的中日关系:古代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1.隋时,日本遣使来中国。
唐时,派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
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明朝时,日本倭寇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戚继光抗倭,平息东南沿海倭寇。
戚继光成为民族英雄。
(二)近代中日关系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
1、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1895年主要战役:黄海大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卫之战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加重中国人民负担)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挠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增辟通商口岸。
(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由沿海向内陆拓展)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日军侵华——十四年抗战㈠局部抗战开始标志: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占领沈阳城。
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东北三省沦陷。
东北人民及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时期。
中共将领:杨靖宇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㈢全面抗战开始标志: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日战争(全面抗战)的开始。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日军的暴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在 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士兵达30万人以上,犯下滔天罪行。
(1)平型关大捷:八路军一一五师,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歼敌1万多人。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中日关系问题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中日关系问题1、中日关系问题(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战役)。
(4)近代历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如何准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动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
(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_中日关系

1.用史实说明古代中日关系友好交往,源远
流长。 2.列举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相关事件,反驳 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战争的错误行为。 3.说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最大障 碍,归纳古今中日关系演变历程。 4.认识到中日两国只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发展。青年学生要勿忘 国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明朝时日本倭寇 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 区,明政府派戚继光 到浙东抗倭,平息倭 寇,他训练的军队称 为“戚家军”,戚继 光成为民族英雄。
清:闭关锁国,中日交往基本断绝
点击中考 (2011威海)日本“大化改新”是仿效中国 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的改革,其主要内容 有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废除贵族世袭制 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④“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面临的危机
实施的改革 结果
都是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 家,都受西方列强侵略,都有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 洋务运动(学技术) 明治维新
中日甲午战争中北 洋舰队全军覆灭,洋 务运动失败。 使日本逐步由封 建社会转变为资 本主义社会,摆 脱了沦为半殖民 地国家的危机
启示
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在政治、经济等全 面而深入的进行。不能只改些皮毛。
英勇抗战,终于战胜日本法西斯。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
第一次: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主要原因: 腐朽的封建制度,清政府腐败无能
第二次: 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政府签 署了《中日联合声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日本历史和中日关系》

台湾 ,澎湖列岛,包括钓鱼岛等。
(2) 影响:①对日本的影响,中国巨额赔款等,促 使日本经济进一步发展。②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半 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引发
康有为 等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
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 结果:清政府失败,签订《辛丑条约》。 (2) 影响:①对日本的影响,中国巨额赔款等,促 使日本经济进一步发展。②对中国的影响,中 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发孙中山 等领导的辛亥革命。
专题认识及启示:
国家和民族要发展,就要积极吸纳国外先进的科学 文化,结合国情不断创新。
专题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右边的这幅漫画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初德国人 、日本人参加了哪次会议后的心情( C )
A.华盛顿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巴黎和会
D.雅尔塔会议
2.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两次崛起 。其相同的因素有( C ) A.都有美国的经济援助 B.都注重学习中国和西方先进的文化 C.都重视发展教育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D.都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的有利条件 3.“西方列强打开了日本国门并加强向中国渗透。 ……后来只有日本能及时进行改革,防止了列强渗透 。”日本“及时进行”的改革是 ) D( A.1861年改革 C.大化改新 B.戊戌变法 D.明治维新
A.20多万 B.30多万 C.40多万 D.25多万
7.“二进入持 续高速增长时期,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 大国。究其原因,除日本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 B )
A.欧共体的帮助 C.联合国的援助 B.美国的扶持 D.北约的资助
三、日美关系
1. 明治维新前:美国是最早开始侵略日本的国家。
2. 明治维新后:日美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展开争夺(“ 一战”期间日本独占中国,战后华盛顿会议美国打击 日本)。
中考复习专题之中日关系

中考复习之中日关系专题【热点追踪】1、钓鱼岛问题: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献,还是日本的官方文件都明确记载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从国际法理上看,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也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
但近年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争议,摩擦不断。
2、安倍政府全力走向右翼:中日关系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钓鱼岛和历史问题。
2012年9月,日本政府非法“购岛”,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两国达成的共识,挑起了钓鱼岛争端。
2013年2月安倍表示仍有意通过修宪组建国防军。
2013年4月安倍对日本侵略的定义提出质疑,表示“国际上对于侵略的定义尚无定论”。
安倍参照美国模式成立了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并推出了首份“日本安全战略”,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
为使“安全保障会议”有效运转,自民党在国会不顾在野党和民众强烈反对,强行表决通过了被称为“一代恶法”的“特定秘密保护法案”。
2013年12月26日,安倍在执政刚满一年时迫不及待地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给本来已经很困难的中日关系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政治障碍。
参拜也令国际社会更加清楚地认清了安倍的右翼本质。
从修宪、设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强行通过“秘保法”,再到参拜靖国神社,安倍一系列举措令人应接不暇,将日本推上军国主义的道路。
日本右翼:狭义上讲,是指日本街头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法人组织;广义上讲,指的是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党中的强硬派。
可以讲,日本右翼势力在战后一直处于一种时起时伏的状态,但是最近几年其势力突然变大,这倒不是指右翼分子人数上的壮大,而是指其掌握了政权。
2012年8月19日,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
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座神社。
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侵略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
中考专题复习资料 中日关系

中考专题复习资料中日关系1.日本发展简史及启示(1)近代:向欧美学习,进行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2)现代: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并重视培养人才,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到70年代初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日本的成功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A 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进来;B 要倡导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C 要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技;D 发展经济的时候要保持社会的稳定。
2.近代的日本的侵华史实(1)19世纪末70年代,日本侵犯台湾。
(2)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国侵华战争,对北京大肆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
(4)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霸占东三省,并建立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
(5)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制造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6)1937年,日军大进攻上海。
(7)1937年,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
(8)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9)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3.近代史上的两次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1)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关系
1. 列举古代、近代和当代中日关系发展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1)古代:①特点:友好往来,源远流长。
②事例: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
(2)近代:①特点;发动战争,侵略中国,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②事例:(日本学习西方列强后侵略第一个老师的事例)
19世纪的侵华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当代:
①特点;既合作又斗争。
②事例:合作--1972年中日建交、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斗争--东海油汽田危机、钓鱼岛危机
2.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如何改善?1972年,中日建交。
3. 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
近年来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首相等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
4.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结局给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次侵略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影响:扭转了一百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启示: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5. 从中日战争中,日本可吸取的历史教训有哪些?
①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之路;②正视中日关系史的那段不幸经历,用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国民和青年时代;③警惕和禁止任何形式的军国主义思潮和势力的重新抬头;④要珍惜和维护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推动中日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6. 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和政治大国抬头的表现有哪些?
从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对外侵略的罪行到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从日本对外派遣自卫队参与国际重大军事活动,从日本要求修宪到要求加入
联合国。
7. 你认为面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日本应该做些什么?
遏制军国主义势力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主动承担战争责任,真诚地、公开地向中国人民、亚洲人民道歉;有远见的日本政治家应致力于精心培育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明白中日友好关系是亚太稳定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基础,在国际上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取信于世界人民。
8. 中日关系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日本对侵华历史的反省问题;当前日本右翼势力兴风作浪,否认侵华,美化战争,严重影响了中日的友好关系。
9. 从“日本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事件”到“日本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影响和我们的态度:①实质:日本政府否认侵略罪行,美化侵略,推卸战争责任,为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
②影响: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损害中日关系,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我们的态度:我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居安思危;我们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
10.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和战争。
据史说说中日应如何交往?
①日本应牢记历史,正视历史,汲取历史教训②中国应警惕军国主义复活③两国人民须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共创友好和平未来。
11. 日本应如何正确对待侵华战争?①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战争犯下
的罪行;②信守和平承诺;③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④与周边地区和国家友好相处。
12. 对新形势下发展中日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加强中日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对历史遗留问题要加大多方谈判与交流。
13.日本发展上的三次飞跃。
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二战后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