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对外开放逐渐扩大》(两课时)

八年级历史《对外开放逐渐扩大》(两课时)

八年级历史《对外开放逐渐扩大》(两课时)一、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2.难点同时对外开放有关的投资、贸易、金融等专门知识,如何作深入浅出的介绍。

三、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四、自学提纲(一)阅读课本完成填空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建立: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2.意义: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⑵对、等起到了重大作用。

⑶有力地推动了建设。

二、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1.背景:世界经济进程明显加快,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时间:年4月。

3.结果:⑴已建成一座、、的新城区。

⑵初步建立起国际、、中心的基本框架。

⑶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要标志。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是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

2.时间: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4.影响: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和。

必将对21世纪中国的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小组讨论1.1980年我国设置了哪些经济特区?它们的创设有什么影响?2.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目的是什么?它的开发开放有什么意义?3.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给我国带来怎样的影响?4. 试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五、自我检测题1、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经济特区最早是在()A、1978年B、1979年C、1980年D、1981年2、我国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位于()A、广东省和福建省B、安徽省和四川省C、山东省和江苏省D、海南省和浙江省3、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是()A、毛泽东B、邓小平C、周恩来D、江泽民4、改革开放初期,被誉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A、珠海B、广州C、上海D、深圳5、20世纪80年代我国设置的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A、厦门经济特区B、珠海经济特区C、汕头经济特区D、海南经济特区6.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在()A.1988年B.1990年C.1992年D.2000年7.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是在()A.1997年B.1998年C.2000年D.2001年8.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导学案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导学案

第9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经济特区的设立、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基础知识。

2.通过读图,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提高识图能力。

3.认识对外开放是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聪明举措,是党中央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问题导学】 (我自信,我能行!)一、 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试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2-53,解决以下问题:1. (会议)以后,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又把 确定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2.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 、 、 、 设置经济特区。

1988年又增设 经济特区。

(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何在?首批经济特区为何设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3.经济特区的建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选作)20世纪80年代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巩固练习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大踏步走向世界是在( )A 一五计划期间B 三大改造完成后C 大跃进运动后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观察下面图表,你认为深圳全市生产总值有了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3.一外国旅游团来到中国广东省进行游览观光,游客们纷纷提出要看看广东省最早的经济特区面貌,如果你是这个团队的导游,你应该带他们去的城市是( )①广州 ②深圳 ③珠海 ④汕头 ⑤厦门 ⑥湛江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⑥D ②③④A 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B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4-55,解决如下问题:1.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是怎样的?2. 时间: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试从地理位置上分析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浦东的开发开放结果怎样?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新阶段请同学们自学P56第三标题的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

2、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3、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外开放的进程难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理解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教学方法】要帮助学生养成使用历史地图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对比1972年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变化,通过视频的直观感受,了解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用图片展示邓小平访问日本和美国的场景,从小平的话中了解到我们中国需要大力发展,需要进一步打开局面,但是当时中国的国情让我们必须依托助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于是,小平爷爷1979年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并结合课本P44的示意图找出我国在1980年设立了哪些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分属哪些省?3、继续出示邓小平如此出牌的理由,让学生再结合地理知识思考这些经济特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最后教师做出总结。

4、让学生阅读课本P45“知识拓展”,了解“特区”一词的由来,探究:经济特区“特”在何处?并给出两段材料作为佐证。

5、学生观看微课,感受深圳在设立经济特区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并点明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6、出示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的题词,强调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认识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7、学生讨论思考:今天的改革开放和过去的开放通商口岸有何不同,通过问题的探讨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经济特区是我们的主动对外开放,是为了促进国家发展的强国之路。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学生阅读课本第二部分内容,观看微课,了解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观看完微课后做导学案关于本子目的题,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教案3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教案3华东师大版

第9课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经济特区的创设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能力培养(1)看图说明:了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以及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的地理分布,说明我国对外开放布局的特点及其缘由。

(2)分析论证: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同自力更生、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充分认识对外开放。

从方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聪明举措;从现实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义看,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2)高度评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性,事实证明,开放的中国需要进一步融入全球一体化经济,国际大家庭也离不开广阔的中国市场。

二、教学要点1、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创建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特区作为开放的窗口,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以后进一步的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难点系统讲述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建设新貌。

[出示内容标准]对外开放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80年代,成立经济特区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1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示图片](深圳开放前后的对比变化,让学生猜猜这是哪一个城市?)[作简单的介绍]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8月26日,其前身原为广东省宝安县的一个镇。

当时,宝安县全部人口仅有31万,深圳人口不足3万。

20多年间,一批又一批的创业者从全国各地汇聚深圳,把这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现在,深圳特区的面积已达到202 0平方千米,人口400万,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被誉为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的亚洲“四小龙”。

[讲述]深圳的发展是由于她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的突出代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第一个问题一、80年代,经济特区的建立[学生阅读课文并积极回答]1、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2、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3、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回答]1、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解释]对内改革使我国改变了旧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而对外开放则使我国经济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面向世界,因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的发展和扩大》优质课教学设计_3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的发展和扩大》优质课教学设计_3

对外开放的发展和扩大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的历史。

2、使用“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构建时空概念,树立历史的空间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后深圳、上海浦东开发区迅速崛起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

2、通过对广州、厦门等地在中国近代史上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在现代史上被开放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的比较,使学生理解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如何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调整变革生产关系,解放并发展生产力的需要、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创设激情,导入新课通过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

提问学生回答哪件历史大事表明我国走进新时代?谁领导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谁领导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来引出课题“改革开放的展开”并出示改革前农村图片。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入学习主题)讲授新课,学习新知新课探究一:农村改革材料:“安徽凤阳县农村情况: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预设问题:改革前夕的农村体制是什么?存有什么样的弊端?(让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指导学生小组互相讨论。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旧识,预习新知)材料:“展示小岗村人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引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方式。

材料:“展示安徽凤阳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变化引导学生学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的影响。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的发展和扩大》优质课教学设计_2

中华书局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的发展和扩大》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一.温故而知新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请同学们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歌曲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老人”指的是谁?“圈”指的是什么?三.学习目标
1.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知道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的过程
3.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
(一)探究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实行投
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合作探究:观看视频,归纳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及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探究点: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扩大
(1)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
(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4)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太原,银川等内陆省会,珲春,凭祥等内陆边疆市,县
2.对外开放领域的特点
五.拓展延伸
今天的开放和旧中国的开放有何不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政史地教研组“学导案”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 第9课 对外开放

学科 历史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知道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的过程。 3.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4.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学习难点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方法及策略 先学后教 学导式教学,讲述、合作、探究 学习资源准备 教材、课件、优佳学案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及内容 教师点拨要求

温故酝新 3-5分钟

复习旧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在南海边画圈指的是什么事件

学生要完成旧知识的温习,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自学质疑 5-8分钟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42—P45,完成下列问题(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2.代表: 3.影响: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过程: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经济特区 — 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背景: 2.时间: 2001 年12月 3.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认真研读课本,结合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快速找到相关内容的答案。 学情展示 5-8分钟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2.代表: 3.影响: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过程: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经济特区 — 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时间:2001年12月 3.意义: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教学难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游戏导入新课,通过手的握紧与放松的过程中水量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开放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打开国门对外开放。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历史入手,拉进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500年前的中国惧怕开放,100年前的中国屈辱开放,半个世纪前的新中国,西方封锁与世界划清界限。

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篇。

第一篇:忆往昔浮云遮望眼1.中国是否要进行对外开放出示《邓小平文选》,探究问题,理解对外开放的背景。

(1)中国是否要进行对外开放??(2)当时的中国和外国的差距大不大?该怎么做?(3)如何进行开放?【设计意图】通过《邓小平文选》,以及基于内容的四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得出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

教师过渡:历史以铁的事实证明,开放与兴盛相伴,封闭与落后并存。

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是发展不起来的。

为了适应日益开放的世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外开放第一次写入我们党的决议,中国开始打开国门,历史进入进入新的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教学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初中二年级(八年级)(下)
第九课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济特区的创建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能力培养:了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以及1984年开放
的14个沿海城市的地理分布,说明我国对外开放布局的特点及缘由。
3、情感教育:充分认识对外开放,从方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聪
明举措,从理论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
义看,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
1、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2、难点:同对外开放有关的投资贸易,金融等专业知识,如何作深入浅出的介
绍。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作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向全世
界展示了中国建设新貌。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阅读本目,完成下列问题)
1、对外开放的目的:
2、1980年,在-------- ---------- ---------- -------- 设立机关年纪特区,1988年,
划定-----为海南经济特区。
2、全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合作探究:创设经济特区的作用。
二、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1、背景:

2、目的:
3、时间:
4、成就:

5、结果: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

2、时间:
3、意义:
四、小结本节内容,学生谈感受,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五、听歌曲董文华《春天的故事》。

思考讨论

从上海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人才与技术优势、辐射区域等方面议一议,
开发开放浦东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课外学史


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以及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
港口城市,看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