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第四章 细胞质膜

lipid anchored protein
通过与之共价连接的脂分子插入膜的脂双分子层中,从而锚定在细胞质膜上。与脂肪酸结合的脂锚定蛋白分布在质膜内测,与糖脂结合的脂锚定蛋白分布在质膜外侧,GPI脂锚定膜蛋白分布在质膜外侧。
研究膜蛋白的分析技术
低温电镜、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电镜三维重构
研究膜蛋白的难处
1、表达量低
2、分离纯化困难
3、难以形成三维晶体
细胞膜流动性பைடு நூலகம்
胆固醇含量减低,脂肪酸链短,不饱和度高,相变温度低,PC/SM比例高,流动性大(胆固醇即可增强流动性,又可降低流动性),由此可得流动性与胆固醇含量、脂肪酸链长短、饱和程度、PC/SM比值有关。
研究膜蛋白流动性(侧向运动)的实验
荧光抗体免疫标记细胞融合:用抗鼠细胞质膜蛋白的荧光抗体(绿色荧光)和抗人细胞质膜蛋白的荧光抗体(红色荧光)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的细胞表面,然后用灭活的仙台病毒介导两种细胞融合,10min后,不同颜色的荧光开始在融合细胞的表面扩散,40min后分辨不出融合细胞表面的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区域,两种荧光均匀的分布在融合细胞表面。这一实验证明膜蛋白在脂膜上的运动。
带3蛋白
band3 protein
是红细胞质膜Cl-/HCO3-阴离子运输的载体蛋白,带3蛋白的N末端伸向细胞质膜基质面折叠成不连续的水不溶性的区域,为膜支架蛋白提供结合位点,多次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
细胞质膜的功能
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6、质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7、膜蛋白的异常与某些遗传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甚至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很多膜蛋白可作为疾病治疗的药物靶标
细胞生物学 第四章

(2)光面内质网(sER) 光面内质网又称滑面内质网或无颗粒 型内质网。这类内质网的膜表面没有核糖体附着,所以表面光滑。光 面内质网的结构与糙面内质网不同,多为分支小管或小囊构成的细网, 很少有扁囊状的。小管直径为50~100nm,它们连接成网,形成较为 复杂的立体结构(图4-3)。
细胞生物学 第四章
第二节 内质网
在内质网膜上合成的磷脂很快就由细胞质基质侧转向 内质网膜腔面,其中有的插入到脂双分子里,有的向其它 膜转运。其转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出芽的方式, 以运输小泡转运到高尔基体、溶酶体和细胞膜上;另一种 方式是凭借一种水溶性的载体蛋白,即磷脂转换蛋白 (phospholipid exchange protein,PEP)在膜之间转移磷脂。 其转运模式是:PED与磷脂分子结合形成水溶性的复合物 进入细胞质基质,通过自由扩散,直到靶膜时,PEP将磷 脂释放出来,并安插在膜上,结果使磷脂从含量高的膜转 移到缺少磷脂的膜上。细胞中转移到线粒体或过氧化物酶 体膜上的磷脂就是通过此方式转运的。
细胞生物学 第四章
第一节 细胞质基质
3.细胞质基质在蛋白质的修饰、蛋白质寿命的控制以 及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现已发现的蛋白质侧链修饰有100余种,其中绝大多 数的修饰是由专一的酶作用于蛋白质侧链的特定位点。已 知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蛋的白质修饰主要有:辅酶或辅基 与酶的共价结合;蛋白生物活性的磷酸化、去磷酸化;将 N-乙酰葡萄糖胺分子加到丝氨酸残基上的糖基化以及某些 蛋白质分子末端的甲基化修饰等。这些不同形式的修饰, 用以调节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同时,细胞质基质还在控制 蛋白质寿命、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以及帮助变性 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折叠为新的正确的分子构象等方 面起重要作用。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2. 分辨率:能区分开两个物点最小间隔的能力。
通常用相邻两质点的距离表示。
D=0.61λ/N .A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3. 单位膜:由厚约3.5nm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各厚约2nm的蛋白质构成。
4. 相变: 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的膜脂状态的改变称为相变5. 生物膜:把细胞所有膜结构统称为生物膜,实际上它是细胞内膜和质膜的总称。
6. 膜骨架: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7. 细胞表面细胞外表面:与细胞外环境接触的膜面。
细胞外基质: 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 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8. 细胞外被:指细胞质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物质,实际指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白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寡糖链。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9. 被动运输: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
转运的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10.简单扩散: 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在以简单的扩散方式跨膜转运中,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因此称为简单扩散11.协助扩散: 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如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的跨膜转运,该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但需要特异的膜蛋白“协助”物质转运使其转运速率增加,转运特异性增强。
12.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具有特异性传导功能的蛋白质,它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
13.通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跨膜蛋白质,其跨膜部分形成亲水性的通道,当这些孔道开放时允许适宜大小的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所介导的被动运输不需要与溶质分子结合。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㈠胶原的分子结构 胶原蛋白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胶原分子:为三条 α螺旋肽链盘绕成的三股螺旋结构。
胶原分子
胶原分子按相邻分子相交错四分之一长度、 前后分子首尾相隔35nm的距离自我装配,成为明 暗相间、直径约10nm~30nm的胶原原纤维。
马方综合征
四、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
是一些高分子量的含糖化合物,形成细胞外 基质高度亲水性的凝胶。
㈠氨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 1.分子结构 是由重复的二糖单位构成的无分枝长链多糖。 其二糖单位之一是氨基己糖(N-乙酰氨基 葡萄糖或N-乙酰氨基半乳糖),故得名氨基聚 糖(原名酸性粘多糖)。
肽链中的氨基酸组成规则呈三肽重复顺序 (Gly-X-Y),其中X为Pro,Y常为HyPro 或 HyLys。
㈡胶原的类型 目前已发现的胶原有20种。其中对Ⅰ-Ⅳ型胶原 了解最多(表4-1)。 Ⅰ、Ⅱ、Ⅲ型胶原含量最丰富。 Ⅰ型胶原:皮肤、肌腱、韧带及骨; Ⅱ型胶原:为软骨中的主要胶原成分; Ⅲ型胶原:疏松结缔组织、血管壁、妊娠组织 及胎盘中; Ⅳ型胶原:是基膜的主要成分和支架。
第二节 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学作用
一、细胞外基质的结构作用
• 细胞外基质大分子以高度有序的形式组装成具 有组织特异性的网络结构。 • 以胶原为骨架选择性的与非胶原糖蛋白、蛋白 聚糖及弹性蛋白结合成三维空间结构。 • 赋予组织以韧性、弹性、保水性及对机械力的 缓冲性,并为细胞提供生存及从事各种活动的微环 境。
过度松弛皮肤症
二、非胶原糖蛋白
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的有数十种,纤粘连蛋 白和层粘连蛋白是其主要成员。
㈠纤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其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原生质体:由细胞质膜包围的一团原生质,分化为细胞核与细胞质。
脂质体:在水溶液环境中人工形成的一种球型脂双层结构。
细胞外基质: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和多糖所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透明质酸:一种重要的糖氨聚糖,是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在早期胚胎中含量特别丰富,与其他糖氨聚糖相比,不被硫酸化,不与核心蛋白共价连接。
连接子:间隙连接中由连接蛋白connexin在质膜内簇集形成的多亚基复合体。
每个连接子由6个连接蛋白亚基环形排列而成,中间形成一直径约1.5nm的通道。
协助扩散:物质通过与特异性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跨膜转运形式。
胞吞作用:通过质膜内陷形成膜泡,将细胞外或细胞质膜表面的物质包裹到膜泡并转运到细胞内(胞饮和吞噬)的过程。
胞吐作用:携带有内容物的膜泡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释放到胞外的过程。
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又称配体)传递到另一个细胞(靶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引起靶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信号分子:作为信号载体,能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引起靶细胞内信号转导最终产生生物学效应的一类分子。
脂溶性:视黄醇、维生素D、甲状腺素、甾类激素。
水溶性:神经递质、多肽类激素、局部介质。
受体: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绝大多数已鉴定的为糖蛋白,少数为糖脂或糖蛋白糖脂复合物。
半自主性细胞器:其生长和增殖受核基因组和自身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叶绿体。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的一组酶复合体,有一系列能可逆的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组成,它们在内膜上相互关连地有序排列成传递链,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是典型的多酶体系。
细胞生物学细胞外基质

–纤维蛋白
–结构作用:–胶原和弹性蛋白 –(collagen and elastin)
–黏合作用:–纤黏连蛋白和层黏连蛋白
(fibronectin and laminin)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 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 是一些高分子的含糖化合物。构成细 胞外高度亲水的凝胶,赋予组织良好的弹性和抗压性。
胶原酶,主要作用于I、Ⅱ、Ⅲ型胶原;
明胶酶,作用于Ⅳ、V、Ⅶ、Ⅺ型胶原;肿瘤细胞能产生明 胶酶,特异性地作用于Ⅳ型胶原,破坏基膜,为侵袭、转 移开辟道路。
基质裂解素,作用于Ⅲ、IV、Ⅸ、X型胶原。
– 胶原的功能 与相关疾病
² 协助完成细胞生长、粘附、运动、增殖、分化
² 粘连、支持、保护细胞连聚为组织、器官,如: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纤粘连蛋白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氨基聚糖
–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yanuroanate, HA) 结缔组 织、皮肤、软骨、滑液、玻璃体 ²5000-10000个二糖重复单位排列构成
²二糖为 N-乙酰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是唯一不含 硫酰酸基团的氨基聚糖
²其糖醛酸的羧基带有大量负电荷,其相斥作用使整个 分子伸展膨胀,占据很大的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可产 生膨压,赋予组织良好的弹性和抗压性
♣ 胶原与弹性蛋白 • 胶原 (collagen)是细胞外基质中的骨架结构 – 占哺乳动物总蛋白量的1/4,含量最丰富 – 可由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某些上皮 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
胶原 (横切面 电镜)
成纤维细胞
Human collagen fibers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胶原
– 胶原分子结构 为三股螺旋(triple helix)3条α多 肽链盘绕而成,长300nm,直径1.5nm
医学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全

目录索引第一章细胞生物学概述第二章细胞概述第三章细胞的分子基础第四章细胞膜第五章细胞连接与细胞外基质第六章内膜系统第七章线粒体第八章核糖体第九章细胞骨架第十章细胞核第十一章细胞的分裂第十二章细胞周期第十三章细胞分化第十四章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第十五章个体发育中的细胞附录名词解释第一章细胞生物学概述一、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三个层次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二、细胞的发现胡克最早发现细胞并对其进行命名三、细胞学说创始人:施莱登施旺内容: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⑤.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⑥.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
四、分子生物学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开展分子水平探讨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的研究。
随着分子水平对细胞生命活动机制的探讨愈受重视,并积累一定实验成果,“分子生物学”应运而生。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20世纪60年代形成从分子水平、亚显微水平和细胞整体水平探讨细胞生命活动的学科,即细胞生物学。
也有人将细胞生物学称为细胞分子生物学或分子细胞生物学。
第二章细胞概述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知识一、细胞的基本共性•所有细胞表面都有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构成的生物膜。
•所有细胞都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作为遗传信息储存、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所有细胞都有核糖体。
•所有细胞都是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增殖的。
二、细胞的大小、形态和数目(自学)四、细胞的一般结构•亚微结构(电镜):膜相结构非膜相结构•膜相结构:由单位膜参加形成的所有结构。
包括:一网两膜四体•意义:区域化作用•非膜相结构•单位膜:电镜下观察,膜相结构的膜由两侧致密深色带(各2nm)和中间一层疏松浅色带(3.5nm)构成,把这三层结构形式作为一个单位,称为单位膜。
细胞生物学4-第四章:细胞环境与互作

14. 细胞环境与互作细胞环境(图4-1)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 互作包括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进行的, 包括细胞识别、细胞粘着、细胞连接、细胞通讯等。
本章主要集中讨论细胞的表面结构、细胞外基质、细胞识别、细胞粘着和细胞连接等。
图4-1 细胞与环境的关系4.1 细胞表面¨细胞表面(cell surface)¦ 结构上:包括细胞被(cell coat)和细胞质膜。
¦ 功能上:是细胞质膜功能的扩展,它保护细胞,使细胞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负责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并通过表面结构进行细胞识别、信息的接收和传递、细胞运动以及维护细胞的各种形态,并且与免疫、癌变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4.1.1 细胞被(cell coat)¨细胞被的结构与组成细胞质膜通常是由覆盖在细胞表面的保护层保护着,这种保护层即是细胞被。
由于这层结构的主要成份是糖,所以又称为糖萼(glycocalyx),或多糖包被(图4-2)。
2图4-2 细胞被用钌红染色,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淋巴细胞的细胞被糖被通常含有两种主要的成份: 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图4-3)。
这些糖蛋白和蛋白聚糖都是在细胞内合成的,然后分泌出来并附着到细胞质膜上。
图4-3 糖被的结构和组成示意图¨ 细胞被的功能 ¦保护作用: 如消化道、呼吸道、生殖腺等上皮细胞的外被有助于润滑、防止机械损伤, 同时又可保护上皮组织不受消化酶的作用和细菌的侵袭。
植物和细菌的细胞壁不仅可以保护细胞质膜和细胞器, 同时还赋予细胞以特定的形状。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是一种蛋白聚糖, 青霉素通过抑制它的合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 参与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参与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细胞增殖的接触抑制、细胞识别等。
4.1.2 植物的细胞外结构:细胞壁植物没有骨骼系统,但却有相当强度的细胞壁维持着植物的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胶原分子按相邻分子相交错四分之一长度、前 后分子首尾相隔35nm的距离自我装配,成为明暗 相间、直径约10nm~30nm的胶原原纤维。 若干胶原原纤维再经糖蛋白粘合成为粗细不等 的胶原纤维。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胶原分子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胶原的结构(左模式图,右电镜照片)
第四章 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 细胞外间隙中充满由多种不溶性大分子精密组装起 来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即细胞外基质,它是多 细胞生物有机体的固有成分。 细胞外基质的成分主 要包括胶原、非胶原糖蛋白、弹性蛋白以及氨基聚 糖和蛋白聚糖。细胞外基质不仅对组织起支持、保 护、营养作用,而且还与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 识别、迁移、死亡等基本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α β
γ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三条短臂:各由3条肽链的N-端序列构成, 每一短臂包括2个球区及2个短杆区;
长臂:由3条肽链的近C-端序列共同构成杆 区;而末端的分叶状大球区仅由α链C-端序列卷 曲而成,是与硫酸肝素结合的部位。
LN分子中至少存在8个与细胞结合的位点。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㈡层粘连蛋白 (laminin,LN)
1.分子结构特点 LN是糖链结构最复杂的高分子糖蛋白(含糖 量15%~28%),具有50条左右N连接的寡糖,分 子质量巨大,约850 kDa。 LN由一条重链(α链)和两条轻链(β、γ链) 构成,三条肽链借二硫键交联成不对称的十字形分 子。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每型胶原由3条相同或不同的α链构成。 目前已鉴定出20多种不同的α链,每种α链可分 为若干亚型,如α1(Ⅰ)、α1(Ⅱ)、α1(Ⅲ)、α1(Ⅳ)等。 每种α链各由一种基因编码。 各种α链以不同方式组合成不同类型胶原。 ㈢胶原的合成与降解(自学)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这是1890年拍摄 的“弹性皮肤人”照 片,是由于胶原装配 不正确引起的遗传综 合征。
现已确定的有11种LN分子,分别由10种亚单 位(α1、α2、α3、α4、α5、β1、β2、β3、γ1、γ2)中的 3种以不同的组合而构成。这10种亚单位分别由10 个结构基因编码。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三、弹性蛋白 (elastin)
1.结构 是高度疏水的非糖基化蛋白,约含830个氨 基酸残基。 由两种类型的短肽交替排列构成: ① 一种是疏水短肽,提供给分子以弹性 。 ② 另一种为富集丙氨酸及赖氨酸残基的α螺 旋,并在相邻分子间形成交联。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α链:每条α链含1050个氨基酸残基。甘氨酸 (Gly)约占三分之一,同时富含脯氨酸(Pro)和 赖氨酸(Lys)。
脯氨酸 → 羟脯氨酸(HyPro),赖氨酸 → 羟 赖氨酸(HyLys),赖氨酸则选择性的糖基化。
肽链中的氨基酸组成规则呈三肽重复顺序 (Gly-X-Y),其中X为Pro,Y常为HyPro 或 HyLys。
细胞外基质成分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一、 胶原(collagen)
是胶原蛋白的简称,约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 30%以上。
是细胞外基质中特化的蛋白质,遍布于各种 组织细胞间,构成细胞外基质的结构框架。
结构 胶原蛋白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胶原分子:为三条 α螺旋肽链盘绕成的三股螺旋结构。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纤粘连蛋白的每个亚单位由数个结构域构成, 具有与细胞表面受体、胶原、纤维素和硫酸蛋白 多糖高亲和性的结合部位。
细胞结构域中Arg-Gly-Asp(RGD)三肽序列 是细胞识别的最小结构单位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FN的结构模型
FN的结构模型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过度松弛皮肤症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二、非胶原糖蛋白
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的有数十种,纤粘连蛋 白和层粘连蛋白是其主要成员。
㈠纤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
1.类型 是高分子量的糖蛋白,含糖达4.5%~9.5%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单位在肽链C端形成二硫键 交联。 目前至少已鉴定出了20种以上纤粘连蛋白多 肽亚单位。为同一基因的编码产物。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根据存在部位的不同,分为两种。 ⑴血浆纤粘连蛋白 存在部位:血浆及各种体液中。 结构:由两条相似的肽链(A链和B链)在C 端以二硫键交联形成的V字形二聚体。 来源:主要来源于肝实质细胞,少量来源于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⑵细胞纤粘连蛋白 存在部位:细胞外基质中,能瞬时附着于细胞 表面,与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结构:为多聚体,借助于更多的链间二硫键交 联成纤维束。 来源:主要由间质细胞分泌产生,如成纤维细 胞、内皮细胞、软骨细胞、巨噬细胞等。 细胞FN又可分为细胞表面FN和基质FN。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第一节 细胞外基质的蛋白质种类、 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学作用 第三节 细胞外基质的受体 第四节 细胞外基质与医学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第一节 细胞外基质的蛋白质种类、 结构和功能
➢ 胶原 ➢ 非胶原糖蛋白 ➢ 弹性蛋白 ➢ 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㈡胶原的类型 目前已发现的胶原有20种。其中对Ⅰ-Ⅳ型胶原 了解最多(表4-1)。 Ⅰ、Ⅱ、Ⅲ型胶原含量最丰富。 Ⅰ型胶原:皮肤、肌腱、韧带及骨; Ⅱ型胶原:为软骨中的主要胶原成分; Ⅲ型胶原:疏松结缔组织、血管壁、妊娠组织 及胎盘中; Ⅳ型胶原:是基膜的主要成分和支架。
细胞生物学第四章细胞外基质
氨基酸组成:相似于胶原,也富含甘氨酸及 脯氨酸,但很少含羟脯氨酸,不含羟赖氨酸。
弹性蛋白:呈无规则卷曲,也不发生糖基化 修饰。
装配: 短肽合成后,以可溶性前体分泌到细胞外基 质中; 在靠近质膜处肽链之间通过赖氨酸残基互相 交联,装配成弹性纤维,形成富有弹性的网络结 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