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及疫苗(药典)讲述
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
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
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
类狂犬病病例大多是由于被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所致,少数是由于伤口、黏膜被病毒污染所致。
99%的人类狂犬病病例由患狂犬病犬类传播至人。
因此,被宠物咬伤(抓伤)后,不管有没有流血,都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应及时去医院处理。
同时应注意,狂犬病疫苗不存在24小时内注射才有效的说法,只要还没发病,疫苗就有作用,越早越好,尽快处理。
狂犬病发作有什么症状?狂犬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狂犬病是怎么从动物传染给人?只有狗会携带狂犬病毒吗?狂犬病毒能在病兽的唾液腺中繁殖,咬人后通过伤口残留的唾液使人感染狂犬病。
狂犬病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科、猫科及翼手目动物,禽类、鱼类、昆虫、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
全球范围内,99%的人间狂犬病是由犬引起。
只有被咬伤才会染病吗?被狗抓咬之后,一定会得狂犬病吗?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接触或喂养动物;(2)完好的皮肤被舔;(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用)。
关于狂犬病关于狂犬病

狂犬病简介:狂犬病又称恐水症,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
狂犬病毒要紧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其暗藏期短者4天,长可达10年以上,一样为1~3个月,头脸部、颈部被咬伤或伤势严峻或多部位受伤者暗藏期短。
临床显现为特有的高度兴奋、恐水、怕风、恐惧、兴奋、咽肌痉挛、流涎、进行性瘫痪,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整个病程在1周内,很少超过10天。
病死率几乎100%。
印度为发病率最高的国家。
居世界第一,我国仅次于印度,多散布于南方。
一、病因狂犬病毒存在于感染动物的唾液内,患狂犬病的动物通过咬伤和有时经舌舐等方式传染给其他动物或人。
病毒从最初入侵部位沿着神经传入脊髓和大脑,进行繁衍后再沿着神经传回下行到唾液腺并进入唾液中。
在极罕有的情形下,狂犬病可通过吸入感染的空气尘埃而发病。
有报导探险者因吸入了蝙蝠洞居的洞内空气而发生了2例狂犬病。
中毒途径及中毒机制:狂犬病要紧通过感染了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接触皮肤黏膜(如眼结膜)而引发感染。
要紧传染源为犬,第二是猫、狼、狐狸等,如被狗、猫等家畜或被狼、狐等野生动物咬伤;宰杀犬、猫、狼、狐等带毒动物,在剥皮进程中由于皮肤细微破伤感染;带毒狗只舔舐口、眼黏膜或伤口而感染等。
带毒的犬只是人感染狂犬病的要紧传染源。
值得注意的是,外表健康而携带病毒的“健康动物”能够携带病毒而不发病,容易被人们轻忽。
依照部份地域调查,我国正常家犬狂犬病毒带毒率为10%~30%,因此,“健康犬”是发生狂犬病的重要传染源,应引发高度重视。
狂犬病毒是嗜神经病毒,通过携带病毒的动物的唾液在咬伤时进入体内,侵犯神经系统,并非显现病毒血症。
一旦病毒侵入周围神经组织,即在神经系统内向中枢神经系统运行,通过神经轴向心性运动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
狂犬病毒一旦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就能够在神经细胞内大量增殖,并迅速扩散到大脑的各个部位,在脑组织中大量复制,从而引发神经细胞功能紊乱和退行性变。
病理上可见神经细胞胞体肿胀、透明变性,最终表现为细胞核浓缩、溶解,细胞死亡和凋亡。
狂犬病知识讲座

临床表现
本病全病程一般不超过6d。 除上述狂躁型表现外.尚有以脊髓或延
髓受损为主的麻痹型(静型)。
实验室检查
(一)周围血象及脑脊液
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增多(12.0~ 30.0×109/L),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
脑脊液细胞数可稍增多(大多在200 以内,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可轻 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病毒沿神经的轴索浆向中枢神经作向心 性扩散,以每小时3mm速度(5cm/d),复 制缓慢,至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后,再大 量繁殖,然后入侵脊髓并很快到达脑部, 波及整个CNS。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等 处的神经细胞,一般不侵入血流。
发病机制
③向各器官扩散期:
随后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侵入 各器官组织。
大量实验证明,狂犬病毒本身对干扰素 敏感,暴露后及时应用干扰素诱生剂或 干扰素可能对实验动物有保护作用。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2.2020 .12.20Sunday , December 20,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0:32:14 00:32:1 400:32 12/20/2 020 12:32:14 AM
2.抗体检测:测定血清中和抗体对未接种 疫苗者有诊断价值。但由于病程第8天前 不易测出,而患者发病后很快死亡,故 意义不大。
Positive dFA
Negative dFA
(The 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
直接荧光抗体检验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 流行病学:有被狂犬或病畜咬伤或抓伤史。
狂犬病
Rabies
程延安 教授
的狂犬病疫苗接种禁忌及不良反应处理

3/8/2019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1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三、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不良反应(4) 常见不良反应: 后24小时内,红肿、疼痛、发痒
全身性:轻度发热、无力、头痛 眩晕、关节痛、肌肉痛 呕吐、腹泻、腹痛等
3/8/2019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7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 • • • •
本病起病、表现和进程不一, 患儿健康情况和遗传因素有关 一般症状开始很快 各系统症状和体征单独、联合出现。 发作-缓解-再发作
3/8/2019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三、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不良反应(2)
佐剂(吸附剂)
氢氧化铝:--IgE抗体----致敏、疼痛和触痛 其他佐剂: 油包水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花生油)、 亲脂性化合物(皂素) 脂质体(胆固醇+磷脂) 细菌(结核菌、百日咳菌) 包壁酰二肽(MDP)(结杆菌活性成分或合成)
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禁忌、注意事项 和AEFI处理
广东省疾控中心 免疫所 2011年8月30日
主
要
内
容
一、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禁忌 二、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三、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不良反应
3/8/2019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狂犬病的说明(附世界卫生组织WTO解说)

狂犬病的认知
性质
狂犬病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狂犬病几乎100%致命。
在高达99%的情况下,家犬是将狂犬病病毒传播给人类的原因。
不过,狂犬病也可以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
它通过咬伤或抓伤传播给人和动物,通常是经由唾液。
潜伏期
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2-3个月,短则不到一周,长则一年,这取决于狂犬病毒进入位置和病毒载量等因素。
症状
两种形式:
A狂躁性狂犬病的症状是机能亢进、躁动、恐水、恐高(惧怕气流或清新空气)。
数日后患者因心肺衰竭而死亡。
B麻痹性狂犬病约占人类病例总数的20%。
与狂躁性狂犬病相比,其病程不那么剧烈,且通常较长。
肌肉从咬伤或抓伤部位开始逐渐麻痹,然后患者渐渐陷入昏迷,最后死亡。
麻痹性狂犬病往往会有误诊,造成狂犬病的漏报现象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
世卫组织牵头负责“联合抗击狂犬病”行动,推动实现“到2030年犬类传播狂犬病零人类死亡”。
附件:权威解释
央视对狂犬病的说明
世界卫生组织对狂犬病的说明。
狂犬病预防知识

狂犬病预防知识1、什么是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
狂犬病毒主要在动物间传播。
患了狂犬病的动物俗称疯动物,如:疯狗、疯猫、疯狼等,人如果被疯动物咬伤、抓伤就会感染狂犬病毒,就有可能患狂犬病。
人患了狂犬病会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表现为高度恐惧、狂躁不安、恐水、怕风、怕光、怕声响等,并逐渐出现咽喉肌肉痉挛、流口水、瘫痪,呼吸和循环麻痹等症状,病死率为百分之百(100%)。
2、狂犬病是如何患上的?狂犬病是由于人被患狂犬病的狗、猫等动物或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狂犬病毒经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从而致病。
3、如何预防狂犬病?犬伤人后,养犬者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①最好不养犬、猫等动物;②养犬、猫等动物,应到畜牧部门给动物注射犬用狂犬疫苗进行免疫;③避免被动物咬、抓伤或舔及破损的皮肤或粘膜;④一旦被犬、猫等动物伤后,应立即挤压伤口排去带毒的污血,并就地用清水冲洗伤口,然后尽快到疾控中心(原卫生防疫站)进行医疗救治。
⑤犬伤人后,养犬者应按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4、被动物咬伤后怎么办?狂犬病目前虽无法治愈的,但完全可以预防的。
因此,被狗或猫等动物咬伤后无论重度咬伤或轻伤均应立即挤压伤口排去带毒的污血(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的污血),并就地及时(几分钟内)用清水,最好是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然后就近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防保所或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伤口处理、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疫苗或狂犬病毒血清。
时间越早越好(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因事而耽搁,也不应放弃。
只要没有发病,接种疫苗仍然有效。
5、注射狂犬病疫苗有无禁忌症?犬伤者注射狂犬疫苗有哪些优惠政策?由于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疫苗注射无禁忌症。
犬伤者注射狂犬疫苗费用,可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报销一定比例的费用。
6、接种狂犬病疫苗和血清后,工作、生活和饮食要注意那些问题?切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7、怎样识别疯动物?疯动物发早期的主要表现是性情的明显改变,如忧虑或害怕,并有神经过敏。
狂犬疫苗剂量标准

狂犬疫苗剂量标准
狂犬疫苗是一种预防狂犬病的重要疫苗,它是由死去的狂犬病病毒制成的,用于预防
狂犬病的发生。
狂犬疫苗剂量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人们接种疫苗的效果,因此在
接种疫苗之前了解狂犬疫苗的剂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来说,狂犬疫苗剂量标准是按照接种人群的年龄、体重、免疫史等因素来制定的。
下面是不同人群的狂犬疫苗剂量标准。
成人:接种狂犬疫苗剂量为1ml,间隔时间为0、3、7、14、28天。
第0天和第3天应该在肌肉注射。
接下来的注射可以选择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
在接种狂犬疫苗期间应该避
免接触狗和其它动物。
儿童:儿童的狂犬疫苗剂量应该按照年龄和体重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每次注射疫苗
应该在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10-20μg/kg的狂犬疫苗。
接种时间和间隔时间与成人接种疫
苗的时间和间隔时间相同。
已知疫苗免疫人群:对于已经接种过疫苗的人群,如果需要接受狂犬疫苗的保护或者
需要进行狂犬病的加强免疫,建议在需要预防的时刻内接种一次疫苗即可。
狂犬病暴露者:对于被狗或其它动物咬伤的人群,需要在暴露之后进行及时接种狂犬
疫苗,并且完整接种所有剂量使疫苗可以起到预防的效果。
对于已经接种过狂犬疫苗的人,应该及时加强免疫以保持有效的预防能力。
对于伤口较深的感染者,应该进行双狂犬病抗
体检测和随访观察,并且提供必要的支持治疗。
总之,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方法,在接种之前了解疫苗的剂量标准是非常必
要的,通过按照正确的接种剂量来规范接种流程,可以增强疫苗接种的效果,进一步保护
人身健康。
狂犬疫苗作用原理

狂犬疫苗作用原理
狂犬疫苗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激活和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来防止狂犬病病毒的侵入和感染。
狂犬疫苗主要包含狂犬病毒的灭活或减毒毒株。
当疫苗进入人体后,其中的病毒成分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首先,疫苗激活人体的抗体反应。
病毒成分会被人体的抗原呈递细胞(APC)摄取并加工,然后将病毒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B细胞会在刺激下分化为体液免疫相关的浆细胞,这些细胞会产生并释放特异性抗体,以便日后抵御病毒感染。
其次,疫苗也会激活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
病毒抗原呈递给T 淋巴细胞,特别是辅助性T细胞(Th细胞)。
活化的Th细胞会分泌细胞因子并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杀伤性T细胞(Tc 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协同作用来抵御病毒感染。
这种通过免疫系统增强体内对病毒的防御机制,使得人体在接种狂犬疫苗后能够对狂犬病毒产生免疫力。
这样,如果被感染狂犬病毒,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更快速地识别并清除病毒,从而减轻或阻止病情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狂犬疫苗的免疫保护并非立即生效,在接种疫苗后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立充分的免疫应答。
此外,狂犬疫苗多为多剂次接种,通过多次接种和加强剂可提高免疫效果的持久性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