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狂犬病口服疫苗研究进展

口服 疫 苗 口服 免 疫 家 鼠, 抗 体 阳 转
率 达 8 % 以 上 。1 9 0 9 6年 郑 海 发 等 又 采用 C TN一1 经 Veo细胞 传 l , 株 r 5代
实 的 技 术 基 础 。Ditsh l 编 码 ezc od把
细 胞 凋 亡 蛋 白基 因 插 入 到 狂 犬 病 病
病毒感染植 物,用分 离的病毒粒子
免 疫 动 物 或 直 接 用病 毒 感 染 的 植 物 叶片 饲喂 动物 就可 起 到免疫 效果。 Yso ui v等 于 19 成 功 构 建 了带 b 97年
有 糖 蛋 白 B细 胞 表 位 和 核 蛋 白 T细 胞 抗 原 表 位 的 重 组 AI MV病 毒 。通
诱 导 T细 胞 免 疫 。反 向遗 传 操 作 系 统 方 法 是 新 近 发 明 的 方 法 ,应 用 该 方 法通 过 修 改 狂 犬 病 病 毒 糖 蛋 白 与 毒 力相 关的 位 点和蛋 白的膜外 区 ,
可 以 重组 出 更 安 全 、 更 有 效 的 减 毒
活疫 苗 。
、
狗 和 浣 熊 产 生 中 和 抗 体 ,具 有 很 好
的 保 护性 ,但 对 鼠等 啮 齿 动物 、猫 、 臭 鼬 具 有 致 病 性 。S AD— en株 疫 Br 苗 对 红 狐 有 很 好 的 保 护 作 用 ,但 对 啮 齿动 物 和狒 狒 具 有 一定 的 致病 性 。
狂 犬病 毒 的 反 向 遗 传 学 操 作 系
一
三 、转基 因植物 口服疫苗
表 达 狂犬病 病 毒抗 原蛋 白的植 物 可 能 成 为 人或 动 物疫 苗的 廉价 来 源 , 特 别 对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这 种 疫 苗 更
论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论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摘要概述了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合理应用疫苗及了解其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狂犬病;传统疫苗;细胞疫苗;新型疫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512.9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223-021 传统疫苗1885年巴斯德尝试用感染狂犬病毒固定毒的兔脊髓并于室温干燥,经此制备的疫苗试验后在1885年首次应用于人并获得了成功。
1908年fermi通过在室温下用1%酚处理组织改进了巴斯德的方法。
1911年semple 应用羊脑组织的匀浆物制备疫苗,提高了疫苗的易感性。
应用化学方法如酚、β-丙内脂制备了无毒性的semple 疫苗。
我国自1949年起,一直使用由山羊脑组织制备的semple 疫苗,直到1980年停止使用,由原代地鼠肾细胞和bhk细胞疫苗取代。
脑组织疫苗由于注射量大(每针2ml),接种次数多(14针以上),接种后易引起神经变态反应,抗体产生慢而且水平低等原因,who 狂犬病专家委员会在第七次报告(1984年)中支持限制和放弃生产脑组织疫苗,并极力提倡使用灭活的细胞培养疫苗。
2 细胞疫苗2.1 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1964年wiktor在wistar研究所首次描述hdcv,并进一步通过比较试验最终将来源于semple疫苗生产用pm狂犬病毒株适应到w1~38人二倍体细胞株(后来又适应到mrc 5细胞)。
该疫苗于1974年首次获准生产,并于1978年开始商品化。
hdcv不含任何神经毒因子,并不含任何外源动物杂质,因而可以解释它在重复注射后较好的耐受。
采用nih法检测疫苗的稳定性证实,疫苗在4℃和37℃放置1个月后,无明显差异。
进一步将5批效价为4.3~5.6的疫苗4℃存放3.5年,所有批号滴度均大于2.5iu/剂。
早期调查发现,hdcv预防接种后1个月或3个月达到抗体峰值(10iu左右),随后便逐渐降低,但1~2年内滴度始终大于0.5iu,通过1~3年内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迅速增加10~15倍,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途径相近。
2024年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分析现状简介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动物的唾液传播给人类。
虽然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狂犬病疫苗已经有了普及,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疫苗的使用率仍然很低。
本文将对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的规模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人口数量和疫苗接种率。
在人口数量方面,发展中国家通常拥有较大的人口基数,因此他们的疫苗需求量也较大。
然而,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等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疫苗的需求。
市场竞争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存在一些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制药公司和非政府组织。
制药公司通常拥有较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能力,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疫苗产品。
而非政府组织通常致力于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价或免费的疫苗,并与政府合作推广疫苗接种活动。
成本与定价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成本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和分发成本。
生产成本取决于疫苗的制备工艺和原材料成本,而分发成本取决于物流和冷链设备。
由于供应链的复杂性,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成本较高,这也导致了疫苗的定价相对较高。
然而,在一些贫困地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会采取一些补贴措施,以降低疫苗的价格。
市场挑战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疫苗的复杂性和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供应链的管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在一些贫困地区,人们对疫苗的认识和接种意愿较低。
此外,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也限制了疫苗的分发和接种效率。
市场机会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也存在一些机会。
首先,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疫苗的研发和制备工艺不断改进,有望降低疫苗的成本。
其次,在一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下,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普及率有望提高。
最后,一些国际组织也在积极推动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这为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市场提供了新的机会。
总结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存在一些机会。
制药公司和非政府组织在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组织的支持,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有望取得更大的发展。
2024年三代狂犬疫苗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三代狂犬疫苗市场发展现状概述狂犬疫苗是一种预防狂犬病的疫苗,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免疫接种项目之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狂犬疫苗市场也在不断壮大。
本文将对当前三代狂犬疫苗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
狂犬病和狂犬疫苗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疾病,被认为是致死率极高的病毒性疾病之一。
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犬类等哺乳动物的咬伤或唾液传播给人类。
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接种狂犬疫苗。
狂犬疫苗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一代狂犬疫苗、二代狂犬疫苗和三代狂犬疫苗。
一代狂犬疫苗使用的是灭活疫苗,需要多次接种并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二代狂犬疫苗则采用了Vero细胞或其它细胞系来制备,相对于一代疫苗有着更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
而三代狂犬疫苗则采用了基因重组技术,使得疫苗更加安全有效。
2024年三代狂犬疫苗市场发展现状三代狂犬疫苗在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出色。
其主要原因是三代狂犬疫苗相对于一代和二代疫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能够提供更长时间的保护。
此外,三代狂犬疫苗的生产技术也逐渐成熟,生产成本得到了控制,生产规模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从而使得三代狂犬疫苗的市场价格趋于稳定。
目前,三代狂犬疫苗市场主要由几家大型制药公司垄断,其中包括国内的疫苗生产企业和国际知名的制药公司。
这些公司在疫苗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和经验,能够保证狂犬疫苗的质量和供应。
此外,随着人们对狂犬病防控意识的提高,狂犬疫苗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一方面,狂犬疫苗作为预防狂犬病的主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动物接种和人类接种领域;另一方面,由于旅游和交流的增加,一些需要出国的人们也开始注重狂犬病的预防,从而推动了狂犬疫苗市场的发展。
然而,尽管三代狂犬疫苗市场发展迅速,但市场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狂犬疫苗的特殊性,其研发和生产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合规要求,这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
其次,狂犬疫苗市场的垄断现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价格也较高,从而限制了部分人们的接种选择。
腺病毒载体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Pr gr s n V e e i r e i i e o e s i t rna y M d c n
腺 病 毒 载 体 狂 犬 病 疫 苗 研 究 进 展
王 林 栋 , 守峰 , 荣 良 张 扈
( 国人 民解 放 军 军 事 医 学科 学 院 军 事 兽 医 研 究 所 , 中 吉林 省人 兽共 患 病 预 防 与 控 制 重 点 实 验 室 , 林 长 春 10 2 ) 吉 3 1 2
种经 过改 造 的腺 病 毒 , 得 肌 肉细 胞 能 够 生成 和 使
分 泌一 些抗 体 , 在小 鼠模 型 上 对 艾 滋 病 具有 治 疗 作
用 。
1 腺 病 毒 及 狂 犬 病 病 毒 的 生 物学 特 性
腺 病毒 ( d n vr s AD) 为 2个 属 , 哺乳 A eo i , u 分 即
摘 要 : 犬病是 一 种 古老的人 兽 共 患传 染病 。世 界 上 已有部 分 国 家和 地 区成 功 地 消灭 了狂 犬病 。在 狂
我 国, 年有 约 30 0人 死 于狂 犬病 。腺 病毒 作 为 载体 的优 点 包括 高效 的入 核 机 制 、 良的转 染性 、 低 的 每 0 优 较 病原 性 、 高的基 因表 达 量及 清楚 的基 因背景 。 目前 , 病毒 已广泛应 用于基础 研 究 、 因治 疗和 疫苗研发 。 较 腺 基
名 为今 又 生 ) 在 肿 瘤 基 因治 疗 方 面 发 挥 重 要 作 已
用 _ 。 又 如 在 2 1 年 “ 界 艾 滋 病 日” 英 国 《 4 ] 01 世 , 自然 》
亡, 对该 病 的防 控则 使 得 各 国在 公 共 卫 生 和 农 业 方 面 巨额 的费用 支 出[ 。动物 咬伤是 狂犬 病 病 毒 ( a 1 ] R—
简要概述狂犬病毒疫苗的研制进展

前尚无 特 效 治 疗 药 物,最 有 效 的 办 法 是 用 疫 苗 预 防。1881年巴斯德首先发现了 狂 犬 病 病 毒,并 成 功 研制出了疫苗。狂犬疫苗按种类可分为灭活疫苗 和减毒疫苗;按免疫 对 象 可 分 为 动 物 疫 苗 和 人 用 疫 苗,目前动 物 疫 苗 主 要 以 减 毒 疫 苗 为 主,人 用 疫 苗 主要是灭活疫苗;按 病 毒 培 养 制 备 方 式 可 分 为 组 织 培养疫苗、鸡 胚 疫 苗 和 细 胞 疫 苗,其 中 细 胞 疫 苗 又
可分为原代细胞培养疫苗和传代细胞培养 疫苗。 狂犬病疫苗的研制 及 应 用 已 有 将 近 200 多 年,疫 苗 的生产制备方式不断更新。本文简要概述了狂犬
和其 他 动 物 都 有 较 好 的 免 疫 保 护 力,免 疫 期 长 达 1 年左右,因 疫 苗 中 含 有 髓 磷 酯 结 合 的 蛋 白 物 质,免 疫动物偶 而 出 现 神 经 性 麻 痹。 脑 组 织 疫 苗 由 于 注
犬的脑中分离到1个狂犬病毒株,经仓鼠肾细胞、鸡 鸡胚传100代减毒,对地鼠、豚鼠和家兔肌肉和脑内
胚、牛 肾 细 胞 和 猪 肾 细 胞 传 代 后 育 成 的 SAD 苗、 接种均未 感 染。 用 高 浓 度 病 毒 悬 液 肌 肉 接 种 犬 未
kelev苗;从 20 世 纪 50 年 代 到 80 年 代 先 后 采 用 了 产生任何感染症状,用于制备疫苗的 毒 种 为 60~70
《上 海 畜 牧 兽 医 通 讯 》 2014 年 第 6 期
· 73 ·
胞(HDC)为 正 常 核 型 细 胞,无 致 癌 性,并 且 由 于 HDCV 所具有的高免疫原性 和 良 好 的 耐 受 性,目 前 在美国、加 拿 大、大 多 数 欧 洲 国 家 和 几 个 亚 洲 国 家 使用。缺点在于狂犬病 毒 在 HDC 上 培 养 的 病 毒 滴 度相对较低,仅 能 在 空 间 有 限 的 细 胞 瓶 内 培 养,因 此疫苗的价格非常昂贵。 5.1.2 肾 细 胞 疫 苗:地 鼠 肾 细 胞 培 养 狂 犬 病 毒 首 先由 Kissling 提 出 并 由 Fenje进 一 步 发 展,将 SAD 狂 犬 病 毒 固 定 毒 适 应 到 地 鼠 肾 细 胞 (PHKC)上 生 产 灭活的疫苗,并获得了成功。1968 年 该 疫 苗 在 加 拿 大批准用 于 人 体 加 强 和 暴 露 前 接 种。 我 国 的 PH- KCV 由卫生部武 汉 生 物 制 品 研 究 所 林 放 涛 领 导 的 小组研制而 成,用 北 京 株 兔 脑 固 定 毒,经 混 合 细 胞 培养法在 PHKC 上 适 应,连 续 传 50~60 代 适 应 成 功;再经豚鼠脑和 PHKC 交替3次传代的毒株称为 aG 株。aG 株病毒在 PHKC 上 培 养 收 获,福 尔 马 林 灭活,临床 试 验 证 明,各 种 剂 型 的 PHKCV 在 人 体 中的抗 体 反 应 均 优 于 羊 脑 Semple 疫 苗。 另 外,用 狂犬病毒 PM 株适应到犬肾细胞、狂犬病毒 PUll株 适应到牛肾原代细胞已获得成功。 5.1.3 鸡 胚 成 纤 维 细 胞 疫 苗:1983 年 Barth 等 从 Flury LEP 株适应到鸡胚细胞上的纯化鸡胚细胞疫 苗(PCECV)。培养病 毒 经 蔗 糖 梯 度 区 带 离 心 纯 化 和浓缩,采用 β- 丙 内 酯 灭 活,临 床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疫苗的免疫效果和 HDCV 相当,并且不会诱生针对 鸡细胞蛋白的抗体,使 用 该 疫 苗 仅 产 生 轻 微 的 局 部 反应。
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分析:重庆狂犬抗体检测机构

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一、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1882年,法国人路易巴斯德先生首次成功发明了人用狂犬病疫苗,之后经历了早期的动物神经组织疫苗、禽胚疫苗、细胞培养的粗制疫苗,发展到目前技术日趋完善的原代地鼠肾细胞、鸡胚细胞、人二倍体细胞和Vero细胞培养的纯化疫苗。
早期的神经组织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全程免疫后仍有1‰的死亡病例),且疫苗接种后局部和全身反应严重,由于疫苗中含有动物脑组织的髓磷脂成分,接种后可能引起神经性麻痹反应(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WHO于1984年建议停止生产和使用神经组织疫苗,目前各国已陆续停止使用。
20世纪60年代起,采用细胞和组织胚胎培养技术生产的狂犬病疫苗(CCEEVs)取得了长足发展。
由于采用了细胞培养和纯化技术,CCEEVs避免了产品中残留动物脑组织、细胞蛋白残留等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了疫苗效价和免疫后抗体水平,减少了注射针次,最大限度降低了免疫失败病例。
现已证明,CCEEVs可安全有效地预防狂犬病。
目前广泛使用的有Vero细胞纯化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疫苗、纯化鸡胚细胞疫苗和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等。
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为美国Wistar研究所首创,随后法国Merieux研究所1974年获得生产许可,经多中心临床人体观察,该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免疫效果好。
但是人二倍体细胞增殖慢,病毒产量低,疫苗成本高,价格贵,尚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由法国Merieux研究所于1985年获得生产许可,人体观察不良反应轻、效果好,与人二倍体细胞疫苗有着同样的安全性和效力。
而且由于培养的狂犬病病毒滴度高、疫苗产量大、价格低,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纯化鸡胚细胞疫苗和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根据不同厂家的临床观察,其不良反应较轻微,免疫效果、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比如重组疫苗、DNA疫苗、多肽疫苗等。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
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狂犬病的防治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下是对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的小结:
1. 疫苗普及率提高:各国政府和组织在宣传和推广狂犬病疫苗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疫苗的普及率有所提高,许多家庭和个人能够接种到狂犬病疫苗。
这有助于降低人类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2. 动物疫苗覆盖率提升:当地政府和动物保护组织加强了对犬类等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进行疫苗接种的工作。
以犬类为例,很多国家推行狂犬病疫苗普及计划,以提高疫苗覆盖率。
这减少了狂犬病病毒的传播,对控制病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采取预防措施:除了疫苗接种外,人们也更加重视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与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接触。
公共场所和家庭饲养动物的人们更加注重清洁和卫生,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4. 全球合作加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也得到加强,共同努力推动狂犬病防治工作。
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互助和经验交流,各国能够更好地应对狂犬病的挑战。
尽管在2024年狂犬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疫苗和预防措施的普及仍然存在困难。
此外,狂犬病病毒的变异和新的传播途径也需要继续研究和应对。
总体而言,2024年的狂犬病防治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持续的努力来最终消除这一全球性威胁。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ns Journal of Biomedicine 生物医学, 2019, 9(3), 143-147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journal/hjbmhttps:///10.12677/hjbm.2019.93021Research Progress on Rabies VaccineQianfen WangHualan Biological Bacterin Co. Ltd., Xinxiang HenanReceived: Jul. 2nd, 2019; accepted: Jul. 17th, 2019; published: Jul. 24th, 2019AbstractRabies is a zoonotic infection caused by rabies virus. The rabies virus infects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warm-blooded animals and humans leading to acute lethal encephalomyelitis. The de-velopment of rabies vaccine has a long history.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rabies vaccine was devel-oped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follow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and third-generation vac-cines with higher efficacy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vaccines to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rabies is very effective.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al vaccines are un-der development, including DNA vaccines, recombinant viral vaccines and recombinant protein vaccines.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past, present and possible future of rabies vaccine.KeywordsRabies Vaccine, Rabies Virus, Research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王乾芬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河南新乡收稿日期:2019年7月2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17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24日摘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狂犬病毒感染温血动物和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后导致急性致命脑脊髓炎。
狂犬病疫苗的开发有着悠久的历史,19世纪后期开发出第一代狂犬病疫苗,随后开发出更高疗效和更少不良反应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疫苗,疫苗的正确应用对于防止狂犬病的发展是非常有效的。
大量的实验性疫苗正在发展中,包括DNA疫苗、重组病毒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
本文概述狂犬病接种疫苗的过去、现在和可能的未来。
王乾芬关键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毒,研究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感染是通过患病的动物传染给人类的。
引起狂犬病的动物主要有狗、浣熊、臭鼬、蝙蝠和狐狸。
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攻击神经系统后通过唾液排出。
狂犬病影响大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初始症状类似流感、发烧、头痛,但是感染可以快速发展到幻觉、瘫痪,并最终死亡,目前没有有效的疗法。
一旦发生疾病,死亡率近100%。
狂犬病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存在。
据世卫组织估计,每年有近55,000人死于狂犬病。
狗是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其中大约99%人类死亡是狗咬伤导致的。
发展中国家和亚发展中国家都是狂犬病的受害者。
有了接触后预防制度,每年有327,000人可以预防这种疾病[1]。
狂犬病是感染狂犬病毒导致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狂犬病病毒呈子弹状,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的模式种,病毒具有包膜和单反密码股的RNA基因组,基因组编码的5个基因是高度保守的,这些基因编码核蛋白(N)、磷蛋白质(P)、基质蛋白(M)、糖蛋白(G)和病毒RNA聚合酶(L),其中G蛋白是主要的保护性抗原[2]。
2. 狂犬病疫苗的起源狂犬病毒在自然界中广泛传播。
1804年,Georg Gottfried Zinke使用唾液注入的方法第一个将狂犬病病毒从患狂犬病的狗到正常的狗,从狗到一只兔子和一只母鸡进行传播。
这证明了该疾病具有传染性,但物种敏感性还不清楚,直到Victor Galtier展示了狂犬病病毒从狗到兔子再到兔子的传播。
然后他用患狂犬病的唾液静脉注射接种来免疫绵羊,这并没有产生疾病,但有趣的是,它保护动物免受进一步感染的影响[3]。
1885年7月6日,9岁的Joseph Meister从阿尔萨斯被带走,他于7月4日被染了狂犬病的狗咬伤。
Grancher说服了巴斯德提供6月21日死于狂犬病的兔子脊髓中获得的乳剂(乳剂在干燥的空气中保存了15天)。
在10天内,孩子得到13次深层接种,脊髓的部分逐渐更新鲜(毒力更强),直到三个月零三天后,他宣布孩子的生命脱离危险。
10月20日,他成功治疗一个六天前被疯狗感染的病人。
到1886年,他治疗了来自欧洲各地、俄罗斯和美国的350例病人[4]。
尽管有一些对于含有致命病毒疫苗安全性的抨击,但是医学界还是迅速接受了巴斯德的治疗方法。
为了使患者避免疫苗中病毒引起的医源性感染,Fermi和Semple引进了在神经组织疫苗制备中的一些修改,他们靠苯酚部分或完全灭活病毒。
即使这些修改仍存在疫苗接种后通过不完全灭活的病毒或疫苗中的成分与成年哺乳动物神经组织的反应引起麻痹的情况发生,表现为靠敏化髓鞘碱性蛋白质引起的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Semple疫苗仍然是用于亚洲和非洲人类[5]。
Fuenzalida和同事引进第一个无髓磷脂的制备于新生小鼠大脑的狂犬病病毒灭活疫苗[6],这种疫苗仍广泛应用于南美洲。
所以,狂犬病靠接种疫苗是可预防的,并且一些新的狂犬病疫苗已被成功进行了研究。
王乾芬3. 鸭胚胎疫苗严重反应较少的另一个疫苗是鸭胚疫苗(duck embryo vaccine简称DEV),该疫苗通过在受孕鸭蛋里传播的病毒制备[7] [8]。
然而,DEV不如脑组织疫苗的免疫原性强,并不总是能预防狂犬病。
瑞士血清和疫苗研究所随后通过引入纯化的DEV (PDEV)改善了DEV,PDEV含有约1%的DEV蛋白质,因此降低了过敏反应的风险[9] [10]。
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产生的病毒浓度大幅度增加了疫苗的有效性和其引起人类病毒中和抗体应答反应的能力。
PDEV至今仍在生产,并用于全球人类的疫苗接种。
4. 细胞培养疫苗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作为一种新的发展逐渐蔓延。
第一次组织培养疫苗来自生长在仓鼠肾细胞的病毒[10] [11]。
仓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PHKCV)是在莫斯科开发的,现在批准在中国使用和生产。
紧随其后的狂犬病毒固定株是在人类二倍体细胞株中生长[12]。
最初使用肺细胞株WI-38,但随后转用MRC-5细胞株,该细胞株促使了1970年代中期人类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的发展和许可。
然后Pitman-Moore狂犬病病毒株适应了WI-38 [13],自由病毒被β-丙内酯灭活,超速离心浓缩[14]。
人类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比在那段时间其他所有的疫苗更好地诱导了动物和人类免疫反应[15] [16]。
接种HDCV不仅产生更高的抗体水平,而且接种疫苗后抗体出现的更早。
使用这种疫苗,可能首次表明恶性病毒感染几个小时后疫苗的注射可以保护动物免于狂犬病[17]。
自那时起,为了在较低的成本下生产像HDCV类似效价的疫苗,全球开始了一系列不同细胞培养疫苗的开发。
狂犬病吸附疫苗(RVA)是由已适应二倍体猴肺成纤维细胞系的狂犬病病毒株制备的。
狂犬病毒靠β-丙内酯灭活,靠吸附到磷酸铝进行浓缩[18] [19]。
在效价和安全性方面,该疫苗被认为是等同于HDCV的[20]。
HDCV的另一种选择是使用纯化的小鸡胚胎细胞(PCEC) [21]。
PCECV是通过生长在原始的小鸡胚胎成纤维细胞的狂犬病毒毒株制备的鸡胚疫苗。
病毒用β-丙内酯灭活,蔗糖梯度区域离心纯化浓缩。
对比HDCV试验显示两种疫苗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2] [23]。
现在,这些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成功应用。
一个连续的非洲绿猴肾细胞系Vero被用于生产另一个狂犬病疫苗[24]。
纯化的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RV)是基于狂犬病毒的Pitmanman-Moore毒株,该毒株用β-丙内酯灭活,通过离心及超滤进行浓缩纯化。
初始和增强接种后的抗体反应与接种HDCV之后的抗体反应可以相媲美[25]。
在欧洲和许多发展中国家,PVRV许可用于人类。
5. 动物疫苗第一个用于大规模狗接种的疫苗是Umeno和Doi基于Semple疫苗修饰获得的。
相比用于人类的疫苗(认为需要完全灭活的病毒),减毒的活病毒疫苗开发为兽用。
细胞培养获得的疫苗可用于伴侣动物和家畜的非肠道接种,也被用于开发野生动物免疫的口服疫苗[26]。
狂犬病毒减毒菌株的高效价结合口服诱饵吸引了带病毒的野生动物如红狐狸,它在消除来自西欧的狂犬病是高度有效的。
在东欧和土耳其,该疫苗仍在继续使用[27] [28]。
免疫接种像狐狸和浣熊的野生动物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口服疫苗接种。
随着Street Alabama Dufferin (SAD B19)减毒狂犬病疫苗的发展,此方法变得可行。
这种病毒通过仓鼠婴儿肾细胞系传播,甚至在高温下是稳定的。
因为SAD B19为啮齿动物保留了残余致病性,更多的减毒毒株SAG2开始被开发,现在用于野生动物的疫苗接种[29]。
6. 未来的狂犬病疫苗尽管当前商业狂犬病疫苗十分成功,但仍尝试着开发替代品。
抗体已被证明是防止狂犬病毒扩散的王乾芬关键[30]。
抗体的关键目标是病毒糖蛋白,糖蛋白是唯一在病毒粒子颗粒表面暴露的蛋白,一些中和单克隆抗体结合的抗原位点已确定在这个蛋白上[31] [32]克隆狂犬病毒糖蛋白到细菌质粒上,然后在系统层面上表达蛋白质,产生了大量的具有潜在新狂犬病疫苗的替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