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读后感600字:《中华美德故事》

合集下载

中华美德读后感

中华美德读后感

中华美德读后感中华美德读后感14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美德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1最近我阅读了《中华美德故事精选》,对此有了深刻体会。

《中华美德故事精选》以故事的形式将我国历史上一些优秀的高尚道德情操呈现在我眼前。

其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上书救父的绨萦;“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咏叹“人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为广纳贤才而捉发吐脯的周公……他们都为我上了难忘的一课。

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发奋好学”这一章节。

凿壁偷光的.匡衡,映雪读书的孙康,清贫志长的徐悲鸿,立志学医济世的扁鹊……他们都是在困窘的生活,简陋的条件下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获得巨大成功。

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综观古今中外,哪一位名人不是通过刻苦努力而成功的?海伦·凯勒,这位致力于文化与教育事业的伟人,一岁半就失去了视觉与听觉,她面对厄运,没有向困难低头,刻苦学习,先后掌握了五种语言。

2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春秋时期的孔子曾在晚年得到一本少见的《易经》,他一遍又一遍地认真阅读和体会,以至于串联竹筒的牛皮带子都磨断了多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使它成为新中国的精髓和精神财富。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2中华民族美德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美德可以使我们生存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美德还可以使人类的心灵更加纯洁美好。

我利用课余的时间,认真阅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部书。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华美德故事》这部好书,他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即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

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愉,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故事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

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了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

还有西汉学家匡衡壁借光,远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

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的果实。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

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

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书山有路勤力径,我们只有艰辛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2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初中读后感600字:《中华美德故事》

初中读后感600字:《中华美德故事》

初中读后感600字:《中华美德故事》导读:本文初中读后感600字:《中华美德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品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记得肖复兴曾经说过:“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的尽情的飞翔。

”在这个周末,我和妈妈一起阅读了一本名叫《中华美德故事》的一本书,这本书它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这本书让我逐渐地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也让我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认识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价值。

本书通过了很多的神话故事以及诗篇,寓言,童话等引人入胜的丰富内容,让我充满好奇心,睁开了稚嫩的双眼,展望人生中的道德观以及价值观。

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拥有着许多传统的美德,而这些就是我们中华人民最宝贵的财富,是必不可少的,是必须的传承下去的。

看了《中华传统美德·俭朴篇》里有一个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季文子的故事.我觉得季文子虽身居高位,却以俭为荣。

他穿的是久洗的旧衣;吃的是简单的饭菜;住的是简陋的小屋;坐的是瘦马破车。

他还时常叮嘱家人说:“不要讲排场,搞浮华,有粗茶淡饭供吃喝,衣服不脏不破就好了。

”在他三十多年的宰相生涯中,保持着一贯的节俭作风。

要知道,节俭难,而三十年如一日的节俭更难,更何况是堂堂一国之宰相呢?节俭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古往今来,无数历史名人以他们光辉的榜样赋予“节俭”更丰富、深刻的意义。

可在如今,又有多少人会懂得要节俭呢?现在的生活,人们都有了钱,可以到处去消费。

消费是可以,但请别浪费。

餐桌上,人们在肆无忌惮地将剩饭剩菜倒去;平日里,有一点污迹的衣服就扔掉;一个扭不紧的水龙头可怜得没人理睬……人们常说:“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我们一定要给下一代树立一个好榜样!”纸上谈兵,可实际生活中又有谁还能做到呢?因此,我希望我们的中国人民能够以勤俭朴素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身体力行。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5篇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5篇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5篇《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是一个反应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书籍。

故事中的人物有的机智、有的好学、有的勇敢、有的正直,让我感受到人生中应具有真善美。

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孟母断机》,讲的是:孟子小时候不爱学习,孟母为了激励他,便把纺织到一半的布给剪断了。

孟子不解,问母亲。

母亲说道:“剪断的布就没有用了,就像你学习半途而废,长大了,啥也做不成。

”孟子流着眼泪说:“我错了。

”后来,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页,为中国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我们尊崇的古圣先贤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对人们有很大影响。

可见,一个家庭中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有多么重要。

希望,全天下的妈妈都成为有智慧的家长,全天下的孩子都成为积极进取,蒸蒸日上的好孩子!我们共同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做最好的自己!”《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2前几天,我发现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本《中华美德故事》,中孔子好我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好学精神。

孔子都60多岁了,还要拜师学琴。

他与别人学琴不一样,别人都是迫不及待地想学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学两三天。

可是孔子学一首曲子埋头一连就是10天,明明已经弹熟了还是不肯换新曲。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但要把新曲练熟,还要通过曲子的旋律来猜测作者人的人品,个性,精神甚至外貌。

孔子的好学精神深深地感看到这里,想想自己,我感到十分惭愧。

又一次,妈妈给我买的复习资料,我碰到了一道难题,怎么想也想不起来。

这时,我想起来参考书后面不是有答案吗,抄一下不就完了,再说爸爸妈妈刚好出了。

第二天妈妈给我检查时发现了这道难题,又对对答案看到我做对了,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便把我叫到身旁,让我说出这道题的过程,我哪会呀!那天挨揍是少不了的。

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这件事,它提醒我:对待困难要虚心向会的人请教。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成长的阶梯,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成功。

读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5篇

读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5篇

读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5篇读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篇1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集以后,我对匡衡凿壁借光这个故事印象极其深刻。

匡衡是西汉知名的经学家,他始终很勤奋,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买不起灯油,一到晚上他就无法阅读。

但是他天生特别聪慧,他灵机一动,想到可以借助邻居家的灯光阅读。

于是,他在墙角偏僻的地方处凿了一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流入房间,匡衡赶忙凑到那一小块宝贵的亮光处,认真的看起书来。

自此以后,他日间阅读,晚上就盘腿坐在地上学习。

他博览群书,终于成了一代学者。

中华民族的强大就是由于极多勤奋刻苦的人成就了自我,进而成就了国家,年轻的学生也肯定要重视学习,打好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兴盛而努力学习。

现在社会的物质条件特别好,可以为我们的学习供应良好的环境。

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用像匡衡那样凿壁借光,所以我们更应当好好学习。

我们不用像匡衡一样日间干活,晚上学习。

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去专研学习。

我们在家里就像一个个小皇帝或小公主,家里人对我们唯一的期望就是好好学习。

这样我们更不应当辜负家里人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匡衡的故事不但教会了我要努力学习,更紧要的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人。

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肩负着为现代事业而奋斗的重任。

好好学习,每天向上是我们每个学生应当做的事情。

我们必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读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篇2近来,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一书,感受极深,收获很大。

我被书里面很多动人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勤奋好学的高士其。

他从小聪慧过人,尊敬长辈,酷爱学习,长大了成为一名出色的微生物专家。

他的伟大创举为我们少年儿童树立了模范。

高士其在生物学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与他平常刻苦研讨,发奋读书是分不开的。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激励我努力学好文化知识起着乐观地作用。

几年来,我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感到本身长大了很多,明确了学习目的,坚持每天到校,不早退,不迟到,自发遵守《学校生守则》;乐观参加校内的各项活动,以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严格要求本身,上课认真听讲,乐观思考,不懂就问,老师布置的作业定时完成,当天的事当天做。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5篇)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5篇)

Powerful reasons lead to powerful actions.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5篇)《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近日,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

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读后感《《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

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

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

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

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

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只有艰苦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2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感动天地的故事,这些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至今,而故事的主人公更是被人们赞不绝口。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0篇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0篇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0篇《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1《中华美德故事》这部书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不但增长了我们的历史知识,而且还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故事体现了爱国、正直、勤学、仁爱、诚信、机智、重孝等中华传统美德。

我最喜欢故事中的《勤学篇》,这部分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使我受益匪浅。

我印象最深的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孙敬悬梁苦读的故事。

他因为自己读书时间一长就打瞌睡很着急,想了很多办法但都不行,最后他从屋梁上系一根绳子,另一头就系在自己的头发上,只要一打瞌睡歪头时,头发就会被绳子拉痛,他立刻清醒继续读书。

孙敬就是用这种方法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个大学问家。

类似的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

这些故事我都非常喜欢,历史上那些有学问、成就辉煌事业的人,都是具有了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正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

只有付出了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2《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精心挑选了六十八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德故事,它们体现了爱国、正直、勤学、仁爱、诚信、机智、重孝等中华传统美德。

其中,《学痴王冕》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冕家里贫穷,没有钱读书。

他就在放牛时跑去学堂外听先生讲课,并默默记住;到庙里打杂时,夜里就借长明灯读书到天亮。

正是由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甚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最终成为了著名的画家、诗人。

我们小学生现在有这么优越的学习条件,就更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以后才能报效祖国。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3今年2月至3月,我读了一本有知识性的书,名叫《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有八部份,共六十八个有趣的精美的中华历史故事。

从这本书中我认识了:浩然正气的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岳飞、宁死不认罪的董宣、互相友爱的孔融,还认识了聪明善良的曹冲。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五篇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五篇

《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五篇《中华美德故事》分十个专题,以故事的形式,将反映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一些优秀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事例生动地呈现给广大青少年。

以下是的《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五篇,欢迎阅读!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他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即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

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愉,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故事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

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了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

还有西汉学家匡衡壁借光,远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

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的果实。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

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

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书山有路勤力径,我们只有艰辛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我觉得其中《孔子好学不倦》的故事,对我的启发教育特别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咀嚼书中的宁静,体会其人生滋味。

读书,可以让读者在迷茫中找到出路;在书海中,找见自身的启迪。

为您精心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尽在!
【篇一】
品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记得肖复兴曾经说过:"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的尽情的飞翔。

"在这个周末,我和妈妈一起阅读了一本名叫《中华美德故事》的一本书,这本书它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这本书让我逐渐地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也让我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认识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价值。

本书通过了很多的神话故事以及诗篇,寓言,童话等引人入胜的丰富内容,让我充满好奇心,睁开了稚嫩的双眼,展望人生中的道德观以及价值观。

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拥有着许多传统的美德,而这些就是我们中华人民最宝贵的财富,是必不可少的,是必须的传承下去的。

看了《中华传统美德·俭朴篇》里有一个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季文子的故事.我觉得季文子虽身居高位,却以俭为荣。

他穿的是久洗的旧衣;吃的是简单的饭菜;住的是简陋的小屋;坐的是瘦马破车。

他还时常叮嘱家人说:"不要讲排场,搞浮华,有粗茶淡饭供吃喝,衣服不脏不破就好了。

"在他三十多年的宰相生涯中,保持着一贯的节俭作风。

要知道,节俭难,而三十年如一日的节俭更难,更何况是堂堂一国之宰相呢?
节俭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古往今来,无数历史名人以他们光辉的榜样赋予"节俭"更丰富、深刻的意义。

可在如今,又有多少人会懂得要节俭呢?现在的生活,人们都有了钱,可以到处去消费。

消费是可以,但请别浪费。

餐桌上,人们在肆无忌惮地将剩饭剩菜倒去;平日里,有一点污迹的衣服就扔掉;一个扭不紧的水龙头可怜得没人理睬......人们常说:"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我们一定要给下一代树立一个好榜样!"纸上谈兵,可实际生活中又有谁还能做到呢?因此,我希望我们的中国人民能够以勤俭朴素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身体力行。

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它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所以,我们必须得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博大精深民族文化永远地弘扬下去。

【篇二】
学黄香,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寒假里,我看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它给我了很大的启发。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孝子,也是的"二十四孝子"之一。

黄香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

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夜,天气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黄香的孝敬之心温暖了父亲的心。

后来,黄香孝敬父亲的故事被写进了《三字经》里,"香九龄,能温席"写的就是这个故事了。

大家想想,一个只有九岁的孩子,就知道要孝敬父母,更何况我们这些当代的少先队员呢?我们更应该孝敬父母,做他们的榜样啊!可我们一个个都是娇贵的"小皇帝"、"小公主",一个个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爸爸妈妈把我们含在嘴里怕化了,捧我们在手上怕摔了,因此,我们都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

爸爸妈妈煮了可口的饭菜,我们还嫌不好吃;看到了别人有了漂亮的东西,我们就吵着闹着,非买不可;家里的活用不着我们亲自动手,爸爸妈妈自己会干;房间里乱七八糟的,爸爸妈妈也会帮我们收拾干净......我们简直成了一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了!
对照黄香,再看看自己,我真感到惭愧呀!我们从来不想想父母有多么辛苦。

有时候,
我们心情不好还跟爸爸妈妈吵架、顶嘴,真是不应该啊!今后,我也要像黄香那样:再也不跟父母发脾气了,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自己做;在学校要认真学习,关心他人,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我要努力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篇三】
《赠汪伦》是我过古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给他的好友汪伦的作品。

汪伦很仰慕李白的诗名,并且听说李白喜爱赏花和饮酒,于是写信给李白说自己住的地方有"万家酒店、十里桃花"。

李白非常高兴,但是去了之后才知道被汪伦骗了。

但是李白没有生气,李白暂住在这里的时候,经常和汪伦论诗,所以他们慢慢地成为了好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白离开的那天,汪伦特意来送别他,李白就写下了这首诗赠给汪伦。

我之前学过李白的《静夜思》,写的是李白的思乡之情,我很喜欢《静夜思》,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知道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非常有才华,被称为"诗仙"。

后来学习了《赠汪伦》,这首诗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也进一步了解了诗人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诗句的意思是李白坐上小船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从岸上传来的踏歌声。

是好朋友汪伦来给他送别,李白非常惊喜和高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的送别李白很感动,他觉得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深,但是也没有我和汪伦的友情深,我们的友谊是谁也比不了的。

所以李白最后这下了这首诗答谢汪伦。

学习了《赠汪伦》,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李白和汪伦的友谊,就像我和同学们、朋友们的友谊一样。

李白和汪伦认识的时间不长,但是他们却可以有深厚的友情,我每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我们的友谊也很深。

假如有一天我们要分别了,虽然我会很难过,但是我也会和大家好好告别,可能以后我们不经常见面,但是也会把对方放在心里,有空会经常联系,我们的友谊永远不会改变!从《赠汪伦》这首古诗里,我思考了很多,我们对待同学和朋友,要友好相处,相互团结和帮助,不能闹矛盾,如果闹矛盾了,我们要勇敢面对,想办法去解决。

同学朋友是和我一起成长的小伙伴,我们要像家人一样相亲相爱,共同学习和成长。

每个人都需要友谊,有了友谊我们才会快乐,所以我们要以友好和善良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同学和朋友,感谢大家,珍惜每一段友谊,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