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花瓷》谈“类叠”修辞

合集下载

浅析《青花瓷》歌词中的修辞艺术

浅析《青花瓷》歌词中的修辞艺术
三、歌词中的意境美
修辞中由语辞的“言外之意”所引发的情趣被称为意趣,它是“富有表现力的亚辞格的言语现象”,“是与辞格‘同工’的一支‘异曲’”。⑥意趣,即辞的意味,它不像辞格那样具有明显模式化的特点,“而是依附在词语的本义、基本义和转义之上所引发的情趣,这种情趣耐人寻味,有深厚的魅力,能给人以美感”。⑦词作者大多运用写意趣手法,来显示歌词中无限的意境美。
3.转品
“说话上把某一类品词移转作别一类的品词来用的,名叫转品”。⑨歌词创作中通过转化某一个词原来的词性,可以使词意变得繁复而深远。如“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中的“伏笔”名词转化为动词后,句子顿时有了动态感,进而与前一句中的“书写”相呼应,隐含在书写动作下的心意也呼之欲出;又如“你的美一缕飘散”的“一缕”则是数量词转化成副词,句中“美丽”被拟物化,成了能飘荡在空中的一缕雾岚,前往到一处故事主角无法到达的地方,使人与物之间的界限在此模糊暧昧,词意却也变得朦胧而深邃。再如“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等句也是转品格的形象运用。
1.比喻
比喻又称“譬喻”或“打比方”,是一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段。比喻根据类似的联想和对事物关系的新认识,来选取另外的事物描绘本事物的内在特征。从形式上说,构成比喻需要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比喻历来是修辞手法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以生动形象见长。流行歌曲中比喻手法的运用,能够鲜明地彰显歌者内心的一腔柔情,给人留以想象的无限空间。
本文将从方文山的歌词作品《青花瓷》入手,探讨其音律、结构、意义及辞格等方面的语言现象,进而把握歌词中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所展现出来的修辞效果,从而体味方文山歌词作品中独具特色的古典文化情怀和含蓄蕴藉的语言艺术。
一、歌词中的音律美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把“利用语言文字的声音以增饰语辞的情趣所形成的现象”称为“辞的音调”,③有学者将其归为“音趣”。而歌词中的音乐感主要来自于平仄相间的四声字韵和铿锵有力的语词锤炼,歌词因音律协调而琅琅上口,从而形成回味无穷的韵趣。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PPT精选文档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PPT精选文档

2.对偶的分类
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宽对
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句子对偶留面子,砭时弊常取类型,而后者 尤与时宜不合。 ②句子对偶: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 孤鹜齐飞。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两者都追求形式上的表达效果, 但是——
1. 对偶成对,只有一双;排比成串,至少 三个。 2. 对偶句式更工整,字数要相等;排比字 数可以不相等,自由得多; 3. 对偶力避相同的字词;排比则常用相同 的字词来做提挈。
四、排比
五、对偶
《为了谁》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 《雾里看花》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1.概念:对偶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 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句(或短语)对称 的排列在一起。 2.对偶的分类 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①正对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②反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流水对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 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2、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 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 煤炭,大旱的甘霖。 (2)句子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 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 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 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注意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
个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如“这 栋房子就像是楼房”就不是比喻;
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注意:比喻要贴切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在2008年的央视春晚中,一首具有浓郁中国古典韵味的歌曲《青花瓷》,以其温婉的歌词和清丽的旋律为人们所熟知。

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以青花瓷为意象,描绘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歌曲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歌词、旋律、配器及演唱方法与中国古典元素的完美融合。

本文将分别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歌曲进行解析,以探求其成功的原因。

歌词是歌曲描绘情节、抒发情感的主体。

词作者方文山以极具中国古典特色的辞藻与丰富的修辞手法,使之俨然成为一幅水墨丹青画。

修辞手法的多样性,是这首歌词的一大特点。

譬喻、转化、转品、类迭、夸饰、摹写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歌词的艺术表现力,还提升了其文化品味和艺术内涵,使静态的歌词动态化,艺术形象跃然纸上。

譬如,“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的三个“惹”字,就使用了类迭的修辞手法。

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彷佛有了生气,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将南小镇惹了你”,更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文白相间是这首歌词的另一个特点。

当下有很多歌曲以古代诗词为歌词,配以现代风格的旋律,以期达到古今合璧的效果,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而这首歌词以文白相间的写作手法,在其自身就做到了古今合璧,进而使其与旋律配合时全然没有生硬晦涩之感。

歌曲采用了五声音阶调式,使整首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旋律多采用中国民族调式中常见的三音组,使其呈现出中国音乐所特有的儒雅、古朴、朦胧的意境。

主歌部分先以迂回下行的五声音阶陈述乐思,并以此奠定了歌曲的整体基调。

配合着极具古典韵味的歌词,使主歌部分充盈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书卷气。

歌曲在副歌部分进入高潮,虽然运用了主歌部分的下行动机,但对其进行变化后在情绪上已和主歌完全不同,宫调式的那种大气磅礴在这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副歌的上行小二度移调,成为全曲的最高潮部分,并最终在宫音上结束全曲。

[精品论文]浅谈周杰伦青花瓷的创作特征和演唱技巧

[精品论文]浅谈周杰伦青花瓷的创作特征和演唱技巧
关键词:周杰伦;《青花瓷》;中国风;歌唱技巧
Abstract
Jay Chou, as the " creative singer" in pop music, is called " the most important musician in pop music". his Chinese style song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p music. Jay Chou dare to break through the innovation in music creation, no longer stick to the traditional music form, "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creation concept also makes Chinese style songs have its unique flavor and form his unique music style. "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is Jay Chou and Vincent Fang in 2007 hand in hand to create a masterpiece, song profound implication, not only shows the high artistic connotation, and promote and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and singing skills of the song to interpret Jay Chou's perfect interpretation of the song.

轻松学修辞 阅听青花瓷

轻松学修辞 阅听青花瓷

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是听觉效果
视觉摹写
眼睛看到颜色、形体
大理花与剑兰抢着开,木犀花散布着淡淡的幽香。(琦君
听觉摹写 下“雨淡天淡,的真幽好香耳)”朵是嗅听觉到效的果
忽然一个右转,最咸最咸,╱劈面扑过来╱那海。(余光
嗅觉摹写 中 车过枋寮)鼻子闻到的
风“轻咸悄最悄咸的”,最草是绵味软觉软效的果。(朱自清 春)
具体代替抽象
原因和结果相代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慈乌夜啼) “沾襟”是指眼泪沾溼衣襟,形容泪如雨下。不说 “悲伤流泪”是“沾襟”的原因,只说“沾襟”的故意夸大其词,远远超
过事实,运用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作用、形象、数量等
方式的一种修辞白技发巧三。千丈,缘愁似箇长。(李白 秋浦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 短歌行)
说明 问题:何以解忧? 答案:唯有杜康。
提问 激问 悬问
有问题有答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学而篇) 有朋友来是快乐的(答案在反面)
答案在问题的反面的一种修辞技巧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没有答案
有问题没有答案
在语文中,引用别人的文献、材料、言论或史料典籍、谚语、
• 凡是在语文中,对人、事、物的声音、颜色、形体、气味等
各种感受黑,压透压过的,作满者天的乌云主,观盘,旋着加,以自描上而绘下形,容直要,卷即到为地面摹。写。
说明
(“一远黑陈直,压冠等一压学到声的夜急西”晚似北,,一雨才声“)又,满听竟天到是乌杜凄云鹃绝”叫的是,哀视由乐觉远。效叫(果到 梁近实,秋由鸟近)叫到
•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类叠 • 炊烟裊裊升起隔江千万里 夸饰 •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形象化 •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转品 •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类叠 •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形象化 •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明喻 • 你眼带笑意 倒装

方文山解读《青花瓷》的修辞

方文山解读《青花瓷》的修辞

方文山解读《青花瓷》的修辞导读: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譬喻)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譬喻)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佈)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类迭)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的修辞关系)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摹写)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夸饰)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譬喻)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摹写)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上下两行三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类迭修辞)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譬喻:“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为“喻体”,“犹如”为“喻词”,“绣花针落地”为“喻体”。

若从譬喻“运用想象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说明或形容抽象之物”这个原则来看,想象力将“细腻的秘密”与“绣花针落地”巧妙串联在一起,呈现出彼此微妙的关系:那段“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是如此细腻,因而被小心呵护着,唯恐一碰就破,就像绣花针落到地上,是那么轻盈细微,却又带点小小的危险。

而“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等句也都是譬喻法的完全体现。

类迭:类迭不仅能使语调和谐,还可强化词句所透露的意思。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连三个“惹”字就属此用法。

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仿佛有了生气,芭蕉不再只是认命般让骤雨淋泄其身,而门环也不再被动等待铜绿染身,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整个画面更是活了起来。

《青花瓷》的修辞美

《青花瓷》的修辞美

《青花瓷》的修辞美
《青花瓷》的修辞美:首先,这首歌词把比喻修辞运用得淋漓尽致:“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初妆,那一定很美,不然不会用牡丹来形容——惊艳,大气,雍容富贵,同色天香。

两个人一见钟情吗?抑或是男子一厢情愿。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譬喻)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转化)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转化)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比喻) 你的美一缕(转品)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转化)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饰)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转化)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转品)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类迭)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转化)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比喻的修辞关系)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摹写)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夸饰)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譬喻)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转化、摹写)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上下两行三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类迭修辞)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转化)
1。

一些中国风歌词中的修辞手法

一些中国风歌词中的修辞手法

一些中国风歌词中的修辞手法0920304116 汉语0911 黄驷楠我一直很喜欢听一些中国风的抒情歌曲。

总觉得与那些语词直白的流行歌曲相比,中国风的歌词即使不懂它是什么意思,甚至原本就没有什么意思,只是词句的堆叠,迎合押韵的需要,那也有一种别样的感伤和韵味在里面。

所以这次就举几首比较有名的中国风歌曲来分析歌词。

1“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周杰伦《青花瓷》用比喻手法将美人比作传世的青花瓷。

写出美人内敛、清秀而高雅的气质。

正如青花瓷那般,简单的蓝白两色,第一眼并不能让人惊艳,但自有一种脱俗的气质让人难忘。

单纯之美,本就是很有格调的。

歌词中提到的美人或许是现实中的佳人,或许只是一幅美人图,“传世”二字一下子加深了时空的深邃感,让青花之美,美人之美变成永恒。

2“落款中署名悔,你伤过谁,不忍看宣纸内,晕开的泪”——周杰伦《花恋蝶》用比喻手法将宣纸上晕开的墨汁比喻成泪。

形象而贴切。

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悲伤仿佛就像这墨晕那般,眼泪滴落,点染徽墨,一片片,散开了,斑驳着。

3“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周杰伦《东风破》用比拟手法离愁与漂泊本都是无形的东西。

歌词中用“盏”和“愁”两个量词将具体的东西具体化了,让人对离愁和漂泊有了更为生动形象的认识。

冷月残星,一盏孤灯,羁旅漂泊,一壶苦酒,愁肠百转。

4“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周杰伦《东风破》“瘦”字用得好。

瘦的哪里是回忆和思念,是回忆与思念的人。

让人联想到“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杯中酒仍暖,陌上花已开,伊人知归否?5“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周杰伦《东风破》“剥落”本指的是墙纸一类的东西,此处用墙纸的剥落代指时间的久远,让人更形象地感受到岁月的流逝。

“剥落”与“染色”两个动词的运用让句子有了一种动态的美感,感伤的气氛也逐渐蔓延开来。

人生若只如初见,竹马青梅,终成追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青花瓷》谈“类叠”修辞
作者:赵侠
来源:《今日中学生(初二版)》2009年第06期
同学们都很喜欢周杰伦演唱的歌曲《青花瓷》,但对歌词中一些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却不太了解。

比如就有同学问“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句中为什么要用两个相同的“等”字呢?“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这句中连用了三个“惹”字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其实作词者方文山在这里使用了一种特殊的修辞,这种修辞我们把它叫“类叠”。

所谓的“类叠”修辞,也就是指同一字词或词句,在一句话或一段话中接二连三地反复使用。

如上例中的“等”字在一句话中使用两次,“惹”在一句话中使用了三次,这就是“类叠”。

根据使用的不同情况,“类叠”又可分为叠字、类字、叠句、类句四种。

“叠字”,即同一个字词在一句话中连续使用两次或两次以上。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北朝民歌《木兰诗》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等,都是属于“叠字”。

“类字”,即同一字词隔离使用。

这种形式与“叠字”不同的是,“叠字”是在一个句子里,而“类字”是在不同的句子里。

如“关心石上的苔痕,关心败草里的鲜花,关心这水流的缓急,关心水草的滋长,关心天上的云霞,关心新来的鸟语”句中的“关心”;“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句中的“有之”;“为何连分手都不跟我争吵,撂下一句话就想逃跑,让我爱难平,恨难消,情难灭,梦难了,心难过,你却放手,一了百了”句中的“难”等。

“叠句”。

这种修辞的特点是同一语句连接使用。

如“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句中的“爱上层楼”,“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句中的“盼望着”,都是两个相同的句子连续使用,都属于“叠句”类。

“类句”。

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同一语句隔离使用。

如“就算换了时空,变了容颜,我依然记得你眼里的依恋,纵然聚散由命,也要用心感动天;就算换了时空,变了容颜,我依然记得你眼里的依恋,纵然难续前世,也要再结今生缘”句中,“就算换了时空,变了容颜,我依然记得你眼里的依恋”就不是连续在一起的,中间还隔着其他的词语。

此外,“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句中的“不闻爷娘唤女声”;“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句中的“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都是这样的。

以上谈的是“类叠”修辞的类型,下面我们再来谈一下“类叠”修辞的作用。

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活画物的情态,表现出某种理趣。

方文山说,他之所以在词中连用三个“惹”字,主要是从六祖慧能那句著名的谒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体会。

因为“何处惹尘埃”其实也可写成“何处‘沾’尘埃”,或“何处‘染’尘埃”,但因为沾与染的语意都没有“惹”来得强烈,沾与染只是一种与他物接触的用词,但“惹”字却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比较具侵略与戏剧性。

也因此,他用“门环惹铜绿”,而不用“门环染铜绿”。

还有另一句歌词,他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也不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遇见’你”,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从词中可以看出这里的“惹”字非常传神,活画了“芭蕉”“门环”“江南小镇”的情态,富有理趣。

使用这种修辞手法还可以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

如“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里运用“类字”,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有力地抒发了春的变化和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使用这种修辞手法还可以突出景物特点,表现景物特征。

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这里,作者有意把“嫩”和“绿”相叠,这不仅包含着“嫩”“绿”之意,而且还包含着“很嫩”“很绿”之意。

这样就写出了小草的娇嫩程度和极绿的色彩。

由于相同词义的重复,就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强化、突出了所写事物的特征,人们读了之后,那既嫩又绿的小草仿佛就在我们的面前,给人以鲜明的形象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