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麻醉与呼吸

合集下载

麻醉学考试资料-麻醉对呼吸的影响

麻醉学考试资料-麻醉对呼吸的影响

麻醉学考试资料-麻醉对呼吸的影响
麻醉对呼吸的影响在考试中经常出现,针对这个问题,今天总结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麻醉学考试资料-麻醉对呼吸的影响,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麻醉药对呼吸的抑制
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及阿片类药物都能抑制呼吸,并且抑制二氧化碳引起通气增强反应。

这些抑制反应的机制并不完全相同,阿片类药物的特点是降低呼吸频率,而有些吸入麻醉药如三氯乙烯可增加呼吸频率。

低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也可被低浓度吸入麻醉药所抑制。

其他的气道反应如对气道梗阻和咳嗽的敏感性在麻醉期间有所降低。

在麻醉期间呼吸形式较清醒时规律。

二、麻醉药对通气血流灌注比的影响
行麻醉诱导时通常不影响血流分配,除非因机械通气增加胸腔内压力而降低心排血量,且使肺泡压增高导致使肺泡压大于肺动脉压的区域增加,这时无效腔量增加。

在全麻时自主呼吸情况下,气体分布即被损害;在机械通气伴局部肺组织通气减少的情况下,气体的分布进一步恶化。

在这些肺组织内,出现肺膨胀不全,同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的代偿,又被低浓度的吸入麻醉药所抑制。

从而使麻醉的病人无效腔量和肺内分流都有所增加,导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加和氧分压降
低。

这样在麻醉中常规使用混入纯氧的空气(FIO2 0.3),以保证病人安全。

三、麻醉药对气体交换和运输的影响
麻醉期间气体交换受到损坏;氧运输也可因心排血量下降而受损。

但氧供的降低可因代谢率下降而被补偿。

过度通气可降低PaCO2致氧离曲线左移而减少氧供。

并可引起组织血管收缩,进一步减少组织供氧。

术后阶段常出现寒战,能引起氧耗的显著增加,加重了低氧血症。

004麻醉与呼吸

004麻醉与呼吸

第4章麻醉与呼吸要理解麻醉和手术中出现的呼吸功能紊乱及血气变化机制,必须首先充分了解正常的呼吸生理。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新鲜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

同时,它还有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分泌激素和排泄的作用。

熟悉和掌握肺脏的生理,是安全麻醉的基础。

第1节呼吸系统的解剖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叶、段、亚段)、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呼吸性支气管及肺泡等组成。

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除包括气道、肺与肺泡组织外,还应包括胸廓、各种呼吸肌及肺和胸廓的血供、淋巴、神经支配等。

一、气道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通常将气道分为上、下气道。

上气道由鼻、咽、喉组成,是气体进入肺内的门户。

主要功能除传导气流外,尚有加温、湿化、净化空气和吞咽、嗅觉及发音等功能。

下气道主要由气管、支气管、支气管树及肺泡等组成,根据功能不同,又分为传导气管(气管、支气管树)和呼吸区。

1.气管是个管状结构,上端起于环状软骨,通过颈部向下延伸入胸内,在胸骨上、中1/3处分叉为左、右支气管。

气管分叉部即所谓隆突。

成人气管平均长度约10~13cm,直径约2.0~2.5cm。

气管由16~20个U形软骨环组成,开口部向背面,由富于弹性的纤维结缔组织连接。

气管虽有U形软骨支撑,但仍容易受外来压力影响,通常受压50~70cmH2O即可引起气管萎陷,如颈部肿瘤、血肿压迫常引起气管狭窄。

在人体气管内外压差达10cmH2O 时,可使气管容量有42%~56%的变化。

2.支气管气管于第5、6胸椎之间,相当于胸骨角水平分叉为左右支气.管。

在成人,右支气管较左支气管短、粗而陡直,平均长2.5~3cm,与气管纵轴夹角为20o~30o。

左支气管细,长约4~5cm,与气管纵轴夹角为40o~50o。

因此插管过深或吸入异物时易入右主支气管。

3岁内的儿童左右支气管与气管纵轴夹角基本相等,约为55o。

3.支气管树左右支气管经肺门进入肺内后反复分支,分别为叶、段、亚段、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等共约23级(图4-1)。

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2010招生简章

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2010招生简章

101政治 201英语 306西医综合
复试:免疫学
101政治 201英语 607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805中国化 复试:马克思主义中国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化研究
009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009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10南方医院 010南方医院 100201内科学 01心血管病 02血液病 03呼吸系病 101政治 201英语 607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805中国化 复试:马克思主义中国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化研究
101政治 201英语 306西医综合 101政治 201英语 306西医综合 101政治 201英语 306西医综合 101政治 101政治 101政治 101政治 101政治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6西医综合 308护理综合
复试:内科学 复试:内科学 复试:内科学 复试:内科学 复试:内科学 复试:儿科学 复试:神经病学 复试:皮肤病与性病学 复试:影像诊断学 复试:核医学 复试:介入放射学 复试:核医学 复试:超声诊断学 复试:检验诊断学 复试:护理学 复试:外科学 复试:外科学 复试:外科学 复试:外科学 复试:外科学 复试:外科学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201英语

通用麻醉学模拟题2021年_真题-无答案004

通用麻醉学模拟题2021年_真题-无答案004

通用麻醉学模拟题2021年(46)(总分99.XX99,考试时间120分钟)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几种电生理指标与意识相关性较好()A. 脑电图B. 皮肤电阻C. 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D. 双频谱指数E. 额肌电A1/A2题型1. 按意识消失程度区分全麻深度最重要的优点()A. 不受肌松剂干扰B. 容易监测C. 不受临床体征限制D. 可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E. 以上均是2. 吸入麻醉深度取决于()A. 潮气量B. 脑组织麻醉药浓度C. 药物血气分配系数大小D. 心输血量E. 麻醉药浓度3. 有关呼吸系统体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深麻醉时分钟通气量显著降低B. 呛咳和支气管痉挛常为麻醉过浅的表现C. 呼吸系统体征受肌松剂的影响D. 乙醚麻醉第四期出现呼吸麻痹E. 以上均是4. 下列哪种情况下临床体征类似浅麻醉()A. 甲亢B. 低氧C. 嗜铬细胞瘤或类癌D. 高碳酸血症E. 以上均是5. 下列哪项是判断麻醉药强度的主要定量指标()A. 对躯体伤害性刺激的运动反应B. 呼吸功能监测C. 脑电监测D. 肌松程度E. 循环功能监测6. 目前在监测全麻深度上的观点是()A. 多项指标监测综合判断B. 无意识无疼痛也就达到了麻醉深度C. 一种与意识、镇痛、肌松及应激反应均相关的指标D. 意识是全或无的,全麻无深度E. 以上均不是7. 随麻醉加深中潜伏期诱发电位可发生什么变化()A. 波幅增高、潜伏期延长B. 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C. 波幅不变、潜伏期延长D. 波幅降低、潜伏期不变E. 波幅增高、潜伏期不变8. 按意识区分全麻深度分几个阶段()A. 3B. 4C. 6D. 7E. 59.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本质区别是()A. 在识记阶段,内隐记忆有意识参与,外显记忆无意识参与B. 在提取阶段,内隐记忆无意识参与,外显记忆有意识参与C. 在提取阶段,内隐记忆有意识参与,外显记忆无意识参与D. 在识记阶段,内隐记忆无意识参与,外显记忆有意识参与E. 以上均是10. 下列哪项不是Guedel的经典的乙醚麻醉分期()A. 谵妄期B. 延髓麻痹期C. 痛觉消失期D. 外科期E. 超外科期11. 应用肌松药失去了判断麻醉深度的哪种体征()A. 流泪B. 出汗C. 呼吸频率D. 瞳孔E. 心率12. 下列哪项是判断全身麻醉深度最基本的临床体征()A. 肢体运动反应B. 呼吸频率C. 瞳孔D. 流泪E. 心率和血压13. 下列哪项与手术刺激相关()A. 食管下段收缩性B. 额肌电C. 脑电图D. 皮肤电阻E. 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14. 以眼征判断麻醉深度应除外()A. 流泪B. 眼球运动C. 瞳孔大小D. 眼睑反射E. 眼裂大小15. Evans PRST评分包括()A. 血压、心率、出汗、流泪B. 血压、体动、出汗、流泪C. 血压、心率、流泪、瞳孔D. 血压、心率、出汗、体动E. 血压、瞳孔、出汗、流泪16. 下列哪项不属于麻醉组成部分()A. 无意识B. 应激反应的抑制C. 肌肉松弛D. 镇痛E. 无自主运动17. 判断全身麻醉深度的基本方法是()A. 临床体征B. 指端容积描记图C. 药物摄取监测D. 脑电图E. 视网膜电流图18. 最早明确提出麻醉深度的人是()A. PlomleyB. PinskerC. millerD. ArtusioE. Roberts19. 下列哪种电生理指标反映未用肌松药者麻醉出现过浅效果较好()A. 额肌电B. 食管下段括约肌收缩性C. 指端容积描记图D. 脑电图E. 以上均是20. 麻醉过浅及过深时均可出现的体征是()A. 瞳孔扩大B.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C. 心率减慢、血压升高D. 瞳孔缩小E. 以上均不是21. 下列哪项不属于伤害性刺激所致的自主反应()A. 心率反应B. 体动反应C. 催汗反应D. 内分泌反应E. 血压反应22. 按意识消失程度区分全麻深度未解决的问题为()A. 与意识相关神经电生理指标界值未确定B. 只能靠术后调查C. 不能同步监测D. 不同麻醉药抑制意识的效能未知E. 以上均是23. 外显记忆特点是()A. 需要信息量大B. 在识记阶段有意识参与C. 在提取阶段有意识参与D. 对某一事件的清楚记忆E. 以上均正确24. 全身麻醉意识消失顺序()A. 外显记忆、指令反应、内隐记忆B. 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指令反应C. 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指令反应D. 指令反应、内隐记忆、外显记忆E. 内隐记忆、指令反应、外显记忆25. 下列哪项是知晓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A. 大脑记忆的过程B. 大脑的觉醒状态C. 大脑的记忆和回忆的全过程D. 大脑的思维过程E. 大脑回忆的过程26. 下列哪项表明术中不存在知晓()A. 经过术后心理调查病人不存在内隐记忆B. 病人术后否认对术中事件有记忆C. 手术刺激下病人不会发生体动D. 病人术中对指令无反应E. 以上均不正确27. 内隐记忆定义是()A. 对某信息模糊的记忆B. 提取时必须有意识参与C. 在完成某项操作时,贮存在大脑中与此项操作有关的信息自动起作用的现象D. 一种潜在的记忆E. 以上均正确。

呼吸麻醉教学资料 servo-i呼吸机

呼吸麻醉教学资料 servo-i呼吸机

13
Fußzeile
OH 4:008
01.12.2019
User Interface - Direct Access Knobs
40
14
Fußzeile
OH 4:009
01.12.2019
User Interface - Fixed keys
56
15
Fußzeile
OH 4:039
01.12.2019
21
Fußzeile
OH 3:011
5. O2 cell with bacteria filter incl. temp. Sensor
33°C, 1/2 speed ; 43°C, Full speed ; 70°C Shut down.
6. Bacteria filter for the inspiratory pressure transducer
2. 独有的资料存储卡,可以很容易地存储病人的资 料(包括所有的呼吸监测参数),便于日后在个人电脑 中进行分析和研究。
3. 独有的开放肺工具(Open Lung Tool),帮助医 生非常方便地找到病人肺真正的打开点和闭合点,并且 使病人的肺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4.
独有的超声流量传感器,故障率低,
使呼出气道更为通畅(可以帮助患者呼吸功最
小化),提供了更快的反应速度(采样频率:
2000次/秒),避免人机对抗,使人机更好地
协调起来。
5.
独有的呼吸监测参数:浅快呼吸指数
(SBI)、时间常数(Tc)、病人的呼吸功(
WOBp)、呼吸机的呼吸功(WOBv)、呼吸
末吸二气氧时化间碳与(总e时tC间O比2)(、T总i/TP)EE、P自、主病呼人出的分自主钟

复苏室管理制度

复苏室管理制度
复苏室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编码
ZLGL-04-004
页码
2-1
一、复苏室属于麻醉科领导,24小时开放,由麻醉医师继续负责他所操作的手术麻醉病人,直到完全恢复,再根据恢复情况转回原病房或外科监护病房。
二、复苏室应紧靠手术室,既方便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的抢救,也方便在必要时还可迅速返回手术室作抢救治疗。
三、复苏室的床位数,一般按与手术台数1:2设置,或按手术人次24小时内每4次手术设复苏病床1张。以每病室3~6张床为宜。
四、复苏室的建筑设计要求包括空间面积、空气调节、电源插座、中心供氧和吸引、通气采光、清洁卫生和预防感染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与监护病房相同。
五、复苏室的监测设备、治疗用具、急救药物等都根据麻醉复苏要求配备,病床必须安有车轮,以便随意推动。
六、复苏室业务技术管理
1.必须配备有经验、有技术的高素质护士,具有扎实的临床护理基础,还要了解麻醉药、肌松药、麻醉性镇痛药的药效学,掌握各种监测方法,熟练地施行气管插管、心脏复苏、心律失常诊断和常规治疗,并能正确地使用呼吸器等特殊技术操作。
2.要配备1名护士长负责统一安排护理组织工作。
3.手术病人拔除气管导管送到复苏室后,麻醉医师必须向护士介绍病情,其内容要包括:
(1)病人施行的是什么麻醉方法,手术操作过程情况如何;
(2)病人在麻醉过程中应用过哪些麻醉药、肌松药和麻醉性镇痛药;

报名专业代码表

报名专业代码表
附件5:
卫生系列专业代码表
专业编码
专业名称
专业编码
专业名称
001
心血管内科
052
病理学技术
002
呼吸内科
053
放射医学技术
003
消化内科
054
超声医学技术
004
肾内科
055
核医学技术
005
神经内科
056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
006
内分泌
057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
007
血液病
058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
069
全科医学
019
妇产科
070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020
小儿内科
071
中医内科
021
口腔医学
072
中医外科
022
口腔内科
073
中医妇科
023
口腔颌面外科
074
中医儿科
024
口腔修复
075
中医眼科
025
口腔正畸
076
中医骨伤科
026
眼科
077
针灸科
027
耳鼻喉(头颈外科)
078
中医耳鼻喉科
028
皮肤与性病
008
传染病
059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
009
风湿病
060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
061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
011
普通外科
012
骨外科
063
普通内科
013
胸心外科
064
结核病
014
神经外科

麻醉学基础知识

麻醉学基础知识

麻醉学基础知识麻醉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麻醉的原理、技术和应用,旨在通过控制病人的意识、疼痛和生理反应,为各种医疗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本文将介绍麻醉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麻醉的分类、麻醉药物和监护设备。

一、麻醉的分类麻醉可以分为全麻和局麻两种。

全麻是通过给患者静脉或呼吸途径给予药物,使其进入无意识状态和全身麻痹,包括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恢复三个阶段。

局麻是在手术局部或某一特定区域注射麻药,使局部神经丧失感觉,以供手术操作。

二、常用的麻醉药物1. 静脉麻醉药物: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异丙酚等。

它们具有快速进入和脱离麻醉状态的特点,可以提供平稳的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

2. 气管插管用药:用于气管插管的药物包括喉喷麻醉剂和肌松药物。

喉喷麻醉剂常用的有利多卡因,用于减轻患者插管时的不适。

肌松药物用于使患者的肌肉放松,便于插管。

3. 局麻药物:局麻药物主要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它们通过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阻断神经传导,使局部区域失去感觉。

三、麻醉监护设备1. 无创血压监测仪:无创血压监测仪通过袖带测量患者血压,可以动态地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

2. 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可以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情况,确保患者的心脏安全。

3. 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通过夹在患者的手指上,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这个参数可以反映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耐受程度和血氧供应情况。

4. 呼吸机:呼吸机可以辅助患者的呼吸,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

它可以控制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确保患者的呼吸顺利。

总结:麻醉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学科,通过麻醉药物和监护设备的应用,可以控制患者的意识、疼痛和生理反应,为各类医疗手术提供安全和有效的操作条件。

了解麻醉学的基础知识对医学工作者和患者都非常重要,可以保障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以上就是对麻醉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麻醉与呼吸要理解麻醉和手术中出现的呼吸功能紊乱及血气变化机制,必须首先充分了解正常的呼吸生理。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新鲜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

同时,它还有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分泌激素和排泄的作用。

熟悉和掌握肺脏的生理,是安全麻醉的基础。

第1节呼吸系统的解剖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叶、段、亚段)、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呼吸性支气管及肺泡等组成。

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除包括气道、肺与肺泡组织外,还应包括胸廓、各种呼吸肌及肺和胸廓的血供、淋巴、神经支配等。

一、气道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通常将气道分为上、下气道。

上气道由鼻、咽、喉组成,是气体进入肺内的门户。

主要功能除传导气流外,尚有加温、湿化、净化空气和吞咽、嗅觉及发音等功能。

下气道主要由气管、支气管、支气管树及肺泡等组成,根据功能不同,又分为传导气管(气管、支气管树)和呼吸区。

1.气管是个管状结构,上端起于环状软骨,通过颈部向下延伸入胸内,在胸骨上、中1/3处分叉为左、右支气管。

气管分叉部即所谓隆突。

成人气管平均长度约10~13cm,直径约2.0~2.5cm。

气管由16~20个U形软骨环组成,开口部向背面,由富于弹性的纤维结缔组织连接。

气管虽有U形软骨支撑,但仍容易受外来压力影响,通常受压50~70cmH2O即可引起气管萎陷,如颈部肿瘤、血肿压迫常引起气管狭窄。

在人体气管内外压差达10cmH2O 时,可使气管容量有42%~56%的变化。

2.支气管气管于第5、6胸椎之间,相当于胸骨角水平分叉为左右支气.管。

在成人,右支气管较左支气管短、粗而陡直,平均长2.5~3cm,与气管纵轴夹角为20o~30o。

左支气管细,长约4~5cm,与气管纵轴夹角为40o~50o。

因此插管过深或吸入异物时易入右主支气管。

3岁内的儿童左右支气管与气管纵轴夹角基本相等,约为55o。

3.支气管树左右支气管经肺门进入肺内后反复分支,分别为叶、段、亚段、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等共约23级(图4-1)。

终末支气管以上不参与气体交换,为传导气道;呼吸性支气管以下为呼吸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从12~19级气道内径虽从1.0mm减小到0.5mm,但其整个横断面积明显增加,已是大支气管横断面积的30倍,气流阻力也相应减小,仅占气道全部阻力的10%左右(表4-1)。

因此应用较高压力克服气道阻力来进行通气,而不致于造成肺泡的损伤。

表4-1各级气管的内径和横断面积气道分级名称气道直径(cm)横断面积(cm2)0 气管 1.80 2.541 主支气管 1.22 2.332 叶支气管0.83 2.133 段支气管0.56 2.004 1级亚段支气管0.45 2.48.8 5级亚段支气管0.18 6.95.16 终末支气管0.06 18017 1级呼吸性支气管0.05 300.20 肺泡管0.045 1600.23 肺泡囊0.041 118004.支气管腺体气管与支气管相似,均由粘膜、粘膜下层和外膜组成。

粘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其间散在着杯状细胞,能分泌粘液。

支气管分支越细,杯状细胞越少,至细支气管时粘膜仅为一层纤毛上皮和极少的杯状细胞。

粘液腺位于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下层,以中等大小的支气管中数目最多。

腺体的大小及数目变化很大,最大者可达1mm。

慢性支气管炎时,腺泡增多,腺体增大。

腺体分泌的粘液主要含有酸性和中性多糖,此外还有白蛋白和球蛋白。

粘液腺的分泌除源于直接刺激外,还可由迷走神经反射诱发。

乙酰胆碱可促使粘液腺分泌,但对杯状细胞无影响。

阿托品能减少粘液腺体的分泌。

正常情况下,气道分泌物有助于维持气道正常功能,减少气道水分丢失,维持纤毛上皮的正常运动,形成粘液毯,并通过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对吸入的病原体起抗感染作用。

病理情况下,粘液腺分泌过多,以致纤毛不能摆动,粘液不能排出;过量粘液还可图4-1气道分支示意图能阻塞细支气管,使气道引流不畅而发生感染。

5.支气管的纤毛上、下气道除极少部位,均分布有纤毛。

纤毛从粘膜的纤毛细胞上长出,纤毛顶端有厚约5µm的粘液毯。

纤毛在较稀的液体中摆动,速度可变。

粘液毯向上方移动的速度为2.5~3.5mm/min,能有效地将颗粒和病原体等排出气道。

影响纤毛上皮运动和粘液毯活动的因素很多,干燥可破坏粘液毯;吸烟和药物可影响纤毛运动;流感病毒能引起纤毛细胞变性;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时,可引起纤毛数目减少。

吸入麻醉药如氟烷能通过抑制纤毛运动频率,改变粘液的质和量降低粘液纤毛清除率。

吸入氟烷6小时后,粘液纤毛清除率降低,并至少延续到停药后3小时。

二、肺与肺泡1.肺是有弹性的海绵状器官,形状似圆锥形,位于纵隔两侧。

上端称肺尖,下断称肺底,内侧称纵隔面,外侧称肋面。

右肺三叶,左肺二叶,外被胸膜、叶间裂相隔,每叶肺又依支气管和血管的分支,再分为肺段。

肺段在解剖构造和功能上,均可认为是一独立单位。

2.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为多面型薄壁囊泡,总的表面积可达70m2。

肺泡的平均直径约为0.25mm,实际大小因呼吸深度而异。

肺泡的数目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在出生时约为0.24亿,到8~9岁时即可达到成人水平(3亿)。

三、胸廓胸廓是由12块胸椎骨,12对肋骨,1块胸骨和肋间肌构成的骨性结构,肺、气管、支气管、纵隔等重要器官均位于胸廓之内。

胸廓具有足够的坚硬度以保护其内在的重要器官,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在呼吸动作时起类似风箱的作用。

在吸气时,胸廓与肺可在前后径、横径、长径三个方向增大体积,有助于吸气动作的产生。

第2节肺的通气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气道、肺泡和胸廓等。

气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气体与血液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现肺通气的动力。

一、呼吸动力呼吸肌收缩、舒张所造成的胸廓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时,由于胸腔体积的改变,引起胸腔内和肺内压力的变化,形成大气与肺泡气之间的压力差,不仅克服胸廓和肺的弹性阻力以及气道与组织的非弹性阻力,还引起气体在肺与体外间的流动。

1.呼吸肌引起呼吸运动的肌肉为呼吸肌。

使胸廓扩大产生吸气动作的肌肉为吸气肌,主要有膈肌和肋间外肌;使胸廓缩小产生呼气动作的肌肉为呼气肌,主要有腹壁肌肉和肋间内肌。

2.吸气运动总是主动过程。

吸气时,膈肌收缩,隆起的圆顶变平下移,从而增大了胸腔的上下径;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和胸骨上提,肋骨下缘向外翻转,从而增大了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胸腔体积增大,产生胸腔负压。

膈肌收缩引起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相应地,肋间外肌收缩引起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在平静呼吸时,75%的肺通气量是依靠膈肌的收缩来完成;但肋间外肌运动产生胸廓扩张能力较膈肌大,所以在用力呼吸时,其呼吸型多改为胸式呼吸为主。

3.呼气运动平静呼吸时,呼气是被动的,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肺依靠本身的弹性回缩力量而复位。

用力呼吸时,呼气肌才参与收缩,使胸廓进一步缩小,呼气也有了主动的成分。

最主要的呼气肌是腹壁肌组织。

4.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

当呼吸动作产生时,随胸腔体积变化,可产生一系列压力改变。

吸气之初,胸腔容量增加,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空气在此压力驱动下进入肺泡,随着肺内气体逐渐增加,肺内压也逐步升高,至吸气末,肺内压已和大气压相等,气流也停止。

反之,在呼气之初,胸腔容量减小,肺内压升高并超过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外,使肺内气体逐渐减少,肺内压下降又重新开始吸气,至吸气末,肺内压又和大气压相等(图4-2)。

图4-2吸气(右)和呼气(左)时,肺内压、胸膜腔内压和呼吸气容量变化过程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变化的程度,视呼吸的缓急、深浅和气道是否通畅而定。

平静呼吸时,吸气时肺内压较大气压约低1~2mmHg;呼气时较大气压高1~2mmHg。

用力呼吸时,肺内压变化程度增大;当气道不通畅时,肺内压的升降将更大。

胸膜腔内压即胸膜腔内的压力,是由肺的弹性回缩力所致。

胸膜腔内压是使肺泡扩张的肺内压和使肺泡缩小的弹性回缩力两种力之和,即: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弹性回缩力。

正常情况下,肺总是表现出回缩的倾向,胸膜腔内压因而经常为负。

自主呼吸时,吸气是由胸腔负压引起,为负压呼吸。

人工呼吸时是气体被压入肺内,吸气时肺内压比大气压高,胸内压也因此从负值变为正值,呼气末肺内压逐渐回降至零,是为间歇正压呼吸。

机械通气时,肺内压和胸腔内压力的增高,是间歇正压呼吸对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基本原因。

二、胸和肺顺应性肺、胸壁组织类似弹性体,在生理弹性限度内,气道内压越大,肺容量增加也越大。

外力和容量之间的关系代表肺与胸廓组织的弹性,即单位压力变化(∆P)引起肺内气体容量的改变(∆V)称为肺-胸顺应性(C T),即:肺-胸顺应性(C T)=肺容量改变(∆V)L/cmH2O 经胸廓压改变(∆ P)由于肺顺应性(C L)和胸壁顺应性(C Th)很难单独测定,所以临床上通常用肺-胸顺应性表示:1=1+1C T C L C Th1.肺-胸顺应性分类顺应性又可分为静态顺应性和动态顺应性两种。

静态顺应性是指在呼吸周期中,气流暂时阻断测得的顺应性。

动态顺应性指在呼吸周期中,气流未阻断时测得的顺应性。

前者不受时间限制,主要影响因素是肺组织的弹性;后者受时间的限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道阻力。

2.顺应性的意义在于管理呼吸时,以适当的气流压力来维持满意的通气量。

肺-胸顺应性的变化通常与通气量成正比,与气道压力成反比,所以肺-胸顺应性降低时,可能是因压力增加而通气量不变,或通气量减少而压力不变。

麻醉中应根据呼吸环路中压力及容量改变,来粗略估计肺-胸顺应性变化。

3.影响肺-胸顺应性的因素:①残气量或功能残气量增加时,肺-胸顺应性降低,如肺气肿或哮喘病人;②吸气的流速缓慢,则动态肺-胸顺应性增加;③肺弹性及扩张程度的变化,如肺组织实变或胸壁畸形肺扩张受限,使肺-胸顺应性降低;④持续低潮气量呼吸时,肺顺应性逐渐下降,间断深呼吸可使顺应性恢复;⑤体位对肺-胸顺应性的改变类似肺通气量改变,俯卧位使顺应性降低35%;反之,截石位可使顺应性增加8%;⑥全麻较清醒时,肺顺应性值低;⑦外科手术过程对肺-胸顺应性较为复杂,开腹手术及开胸手术可使顺应性较术前分别降低18%和10%。

三、肺泡表面张力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弹性阻力来自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内侧的液体层同肺泡内气体之间的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回缩力。

在低肺容量时,决定肺弹力最主要的因素是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表面张力主要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影响。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型上皮细胞合成并释放的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存在于覆盖肺泡内面极薄的液体膜中,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