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歌词二首》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歌词二首》教案本教案针对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歌词二首》这一课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首歌曲的歌词,培养其音感和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这两首歌曲的歌词,了解歌曲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2.能够听辨出歌曲的主旋律,表达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感和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歌曲一:《红楼梦》插曲《秦淮河畔》1.歌曲简介:该歌曲是中国电影《红楼梦》中的插曲,歌曲以苏州的秦淮河为背景,表达了黛玉离开贾府后在秦淮河畔吟诗作对的情景。
2.歌曲歌词:见课本第59页。
歌曲二:《离开地球表面》1.歌曲简介:该歌曲是中国知名歌手邓紫棋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科幻题材为背景,表达了离开地球表面去寻找自我和追求未来的情感。
2.歌曲歌词:见课本第60页。
教学方法1.听力训练法。
通过听歌曲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歌词,感受歌曲的情感和节奏。
2.表演训练法。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3.讨论交流法。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与同学共同探讨和分享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环节1.老师出示《红楼梦》和《离开地球表面》的歌曲名,并简单介绍一下两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2.老师播放两首歌曲,让学生聆听,并在听完之后,简短介绍一下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步:歌词理解1.将《秦淮河畔》和《离开地球表面》的歌词分别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阅读歌词,并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听音乐时,引导学生跟读歌词,注重发音和语感培养。
第三步:表演训练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歌曲的一段歌词进行表演,重点表达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在表演的过程中,老师注重指导学生的发声和节奏,同时加强学生的表现力和语感。
第四步:交流讨论1.将学生再次分组,让他们就歌曲的故事情节、歌词中难理解的词汇和短语等进行讨论。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16课《松树金龟子》课件》

qiāo è xuàn mèi zhōng
铁锹 上颚 夸耀 献媚 螽斯
读准多音字
抹布 mā
抹 涂抹 mǒ
转弯抹角 mò
掌握字词
xuàn
夸耀 zhǐ 咫尺
mèi yìyù
献媚 抑郁 mèi zhōng 魅力 衷心
qiào
鞘翅 xiè 亵玩
外表堂堂 光泽 点缀 流苏 合拢 职责 求偶 跟踪 一抹余辉 盘旋 瞌睡 献媚 抑郁 解脱 天赋 勾引 一唱一和 鞘翅 屎壳郎 一旦 螽斯 枚 豌豆 繁育 贪得无厌 首饰
我们把吃剩的果皮拿到树林或稻田,或甚至放在庭院的角落, 到黄昏的时刻,就会有许多不知从何处赶来,闪着绿光、黄光和蓝 光的金龟子,它们密密麻麻紧紧吸在果皮上,我们常常一口气就抓 到几十只金龟子。
然后,我们在金龟子的身上画了记号,带到更远的地方去放 飞,看着闪着光芒的金龟子在空中逸去。
第二天,往往会发现一些昨日做了记号的金龟子飞回来,停 在果皮上。 “我童年的时候就很疑惑,金龟子是如何在遥远广大 的田园辨味,穿过树林而飞回的呢?”我对孩子说。
法布尔 法布尔
《昆虫记》是法布尔穷毕生之 力所写,书中栩栩如生地记录 了昆虫世界中各种各样小生命 的食性、喜好、生存技能、天 敌、蜕变、繁育……尤其对昆虫 的描述,既充满童心,又富有 诗意和幽默感。他的笔调浑厚、 清新、并不时语露机锋,提出 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具有 很高的文学造诣。他曾获得 “昆虫诗人”的美誉,雨果也 称赞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铁锹般的上颚一样,都是发育成熟可以求偶的标志,
只是外形各不相同而已。( )作比较
2、其他为数不多的鞘翅目昆虫也具有同样的特
点。例如屎壳郎,也是靠腹部的伸缩来摩擦鞘翅后
苏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 基础知识(字音字形,成语解释,默写,文言文重点词)

七年级下字词复习1、给加点字注音晨兴理荒秽.()哺.育()青荇.()东山的糜.子()机杼.()刈.麦()相随饷.田去()麾.下()金柝.()沁.园春()泥淖.()自怨自艾.()迄.今为止()掳.去()梦寐.()遗骸.()襁褓..()..()氤氲蹴蹋..()荻.港()要塞.()噙.满泪水()衔.接()硕.大()铎.()顷.刻()亘.古()钦.佩()步履.()翩跹..()眉头紧蹙.()俯瞰.()垂緌.()黔.之驴()大骇.()远遁.()狎.()跳踉.()濒.危()上林苑.()分娩.()拯.救()翌.日()繁衍.()锹.甲()螽.斯()榛.子()蛰.伏()驯.良()对峙.()掮.()马厩.()费祎.()四闼.()提携.()卧房槛.外()碧窈.()摒.弃()精湛.()络.绎不绝()心旷神怡.()轶.事()叱咤..风云()嵯峨..如生()镏.金()..()栩栩断垣.颓壁()上溯.()庑.殿()旌.旗()五卅.()捋.柳叶()逞.能()倔强..()..()枸杞叶鞘.()并擎.()一摞.书()殷.红()倏.忽()嫉妒..()菜畦.()积攒.()攒.成小球()麦穗.()掷.地()贝聿.铭()跻.身()勘.察()地窖.()摩挲..()恣.情()胸脯.()惩.罚()脸颊.()牌坊.()苔藓.()濯.()清涟.()而不妖石碣.()带挈.()骁.雄()帽缨(yīng) 榛子(zhýn) 蛰伏(zhã) 勉强(qiǎng) 铁锹(qiüo)上颚( â ) 抑郁(yì) 鞘翅(qiào) 螽斯(zhōng) 憨态(hün)黒驳(bï) 獏( mî ) 邛崃(qiïng lái) 碚(bâi) 媒体(mãi)栖息(qī) 翌日(yì) 哺乳(bǔ)繁衍(yǎn) 慭慭(yìn)远遁(dùn) 狎(xiá) 跳踉(liáng) (hǎn) 垂 (rúi)晕船(yùn) 亘古(gân) 钦佩(qīn) 蹒跚(pán shün) 混沌(dùn) 吞噬(shì) 铠甲(kǎi) 抿住(mǐ) 伫立(zhù) 翩跹(xiün) 碴子(chá) 蹙(cù) 粗犷(guǎng) 舷窗(xián) 俯瞰(fǔ kàna) 舰艇(jiàn) 锚(máo) 顷刻(qǐng) 悫(quâ)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üng) 歼灭(jiün) 噙满(qín) 自怨自艾(yì) 襁褓(qiǎng bǎo) 掳(lǔ) 凤阙(quâ) 愍(mǐn) 氤氲(yīn yūn) 硇洲(náo) 脚髁(ký) 孪生(luán) 蹴蹋(cù tà) 菡萏(hàn dàn) 馥郁(fù) 弥望(mí) 袅娜(niǎo nuï) 泥淖(nào) 散瘀(yū)2、看拼音写汉字或缺词填空荡yàng( ) 斑lán( ) pãng湃()梳zhuüng( ) 狂lán( ) 屏zhàng( )鞍jiün( ) pâi头( ) 扑()迷离()食壶浆 hūi下()原()蜡象红()素裹一代天()月晓风()菡dàn( ) fù( )郁 mí( )望心旷神( jīn( )持含辛()苦Niǎo( )娜 yū( )泥凤quâ( )Kuì( )退锐不可düng( ) 百年沧süng( )循()渐进问()苍穹欢呼()跃喜出()外ǒu( )心( )血作风凌()暴nûâ( ) zhù( )立 zào( )动不安粗guüng( ) xián( )窗 qiün( )吝Jiâ( )秋风饮zhuï( ) yìnyìn( )然吞shì( ) 荡倚冲mào( ) 大hǎn( )璀càn( ) 悬()绝壁()指可数浩hàn()宇宙广()而论接踵()肩沟hâ( ) tuí( )然碧yǎo( ) 装huáng( )静mì( ) 绿草如yīn( ) jí( )妒佳木cōnglïng( ) 波光línlín( ) 盘jù( )富丽堂huáng( ) luî( )绎不绝革命先qū( ) cuï( )峨中西合bì( )灵jiù( ) jùn( )工 xiün( )细Cýn( )错 xǔxǔ( )如生挑xìn( )丰功伟jì( ) 怒xíng( )于色天qiàn( )Zuàn( )干柳叶风mǐ( )一时胆qiâ( )Liáo( )草烦zào( ) xiǎn( )为人知著作等shýn( ) 面面相qù( ) 粗cüo( )菜qí( ) 云xiüo( ) 脑suǐ( )人jì( )罕至人声dǐng( )沸钟qìng( )万lài( )俱寂 qián( )坤 rïng( )马Gōu( )火 guǎ( )学术 wî( )龊Hã( )户启qiâ( ) tī( )透 lín( )选相得益zhüng( ) 黄金搭dàng( ) 造xíng( )力排众yì( ) 相辅相chãng( ) kün( )察Rïng( )为一体 rïng( )于一炉书jǐ( )轻zhuüng( )淡抹诅zhîu( )3.四字成语连蹦带跳:形容精力充沛的充满活力的样子。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目录(2)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录(2)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学常识〖第⼆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仁,我国伟⼤的⽂学家、思想家、⾰命家。
本⽂选⾃他的散⽂集《朝花⼣拾》,本⽂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
通过对⽐的⼿法,表现了⼉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然追求快乐⾃由的⼼理,同时也说明了封建教育的⽅法和内容是对⼉童天性的束缚。
《⽉迹》作者贾平凹,当代作家,全⽂按照“盼⽉亮—寻⽉亮—议⽉亮”的顺序,记叙了⼀家⼏个孩童中秋夜追寻⽉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满⾜的可贵的⼼灵世界。
《三颗枸杞⾖》作者程海,本⽂运⽤回忆的笔法,⽣动细致的描写了虚度⼀⽣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们:要抓住时间,抓住⽣命,少壮不努⼒,⽼⼤徒伤悲。
《我们家的男⼦汉》作者王安忆,当代著名⼥作家,她的⼩说《长恨歌》获茅盾⽂学奖,本⽂运⽤风趣幽默的语⾔,按⼈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动⽽细腻的描写了⼀个男孩⼦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个逐步成长的⼩男⼦汉形象。
《柳叶⼉》是⼀篇叙事散⽂,作者宋学孟,本⽂⽤饱含深情的语⾔,描写了⼉童时代在那饥荒严重的岁⽉,抢柳叶⼉吃柳叶⼉的乐趣,但如今回忆起来,有种苦中带涩的滋味⼉,抒写了对柳叶⼉的特殊感情。
《两⼩⼉辩⽇》体裁寓⾔选⾃《列⼦·汤问》作者是战国时期列御寇。
本⽂告诉⼈们:⽚⾯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黄纱⼱》体裁微型⼩说,作者薛涛,作品运⽤电影中“蒙太奇”的表现⼿法,每个镜头流露了⼈与之间相互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学常识〖第三单元〗 《⼈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周定舫,全⽂按瞻仰者的⾏踪为序具体介绍了巍峨、雄伟、庄严的⾸都⼈民英雄纪念碑,在介绍⼤碑座上的⼗块浮雕时按照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和浮雕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结合的顺序,说明热情赞颂⾰命先烈的丰功佳绩,同时表现了⼈民群众对他们的⽆限崇敬与怀念之情。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

课文一:《童趣》
本文通过回忆童年趣事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 活的怀念和留恋。
作者通过观察细微的小 事物,发挥丰富的想象 力,创造出美好的意境 。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生 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 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 象力。
课文二:《我的早年生活》
01
02
03
04
学生提前选择一本自己感 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
在分享会上,每位学生简 要介绍自己的阅读书目、 内容梗概和读后感想。
学生可以就某一话题展开 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 看法。
教师对分享会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力。
优秀范文赏析
02
01
03
《春雨》
细腻描绘春雨的景象,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家乡的小河》
通过对小河的回忆,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我的老师》
通过对老师的描述,展现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
04
阅读理解
阅读方法
整体阅读法
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有助于 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和作者的意图。
问题导向法
丰富词汇
通过阅读和学习,积累更多词 汇,使表达更丰富、准确。
观察力培养
细心观察生活,从日常事物中 发现写作灵感。
写作技巧
开头吸引人
段落分明
结尾有力
使用疑问句、排比句等 手法,引起读者兴趣。
合理划分段落,使文章 层次分明,增强可读性。
总结全文,写
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 描写,增强文章的表现
2. 准备
每组选择一篇适合朗诵的文章, 可以是诗歌、散文或小说节选。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北京四合院》word阅读练习

北京四合院阅读练习北京四合院赵济众①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的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精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
②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臵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数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或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③北京的四合院形成了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
这种建立在家庭联系与私人交往上面的传统布局,已经历了数代人,产生了一种凝聚力量与和谐气氛,使人有一种安全稳定感和归属亲切感,为社会内的行为和个人的抱负提供了种种便利条件,成为维护社会安定的宝贵因素。
④人们已经发现,居住在高层建筑,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了;原来传统格局形成的凝聚力与和谐气氛消失了;人们的社交活动减少了,精神上的安全稳定感和归属亲切感没有了。
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封闭式的孤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居住在高层建筑中的老人和儿童,常年“高”居简出,老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儿童的智力发展都受到影响。
⑤国内外的事实说明:人们不仅以拥有良好物质条件的住宅为满足,还强烈而习惯地要求拥有符合人性心理,能与周围的人彼此联系、共同生活的居住环境。
如果人造环境不符合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在缺房的情况下暂时会感到满足,一旦住房较多,人们的要求也就改变。
高层建筑的这种社会功能缺陷,已引起许多建筑师和有识之士的关注。
国外一些建筑师设计了类似我国四合院式的建筑,如菲律宾为一般城市居民设计的低层高密度“四户一院”住宅群,丹麦哥本哈根的“仿四合院”式住宅群,都是力求满足人们心理要求的居住环境。
⑥北京人口密度大,人均占地少,开发建设一些高层建筑无可厚非。
但是,如何使现代化高层建筑保持传统的四合院建筑风格,尊重和理解人们的居住习惯,在保证每家拥有独立空间的前提下,突出四合院建造的社会功能?如何利用楼间庭院、凉台、天井、走廊以及室内外空间所有可以利用的引伸点,创造出一个生气勃勃,协调而多变的建筑空间,把人们从压抑窄小的室内空间里“解放”出来?这是人们对建筑师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建筑师的义务和责任。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三单元《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课文思路
点题、总 领全文
(1段)
介绍 纪念碑
抒写瞻仰感受 呼应开头
(2—10段) (11段)
渗透着:无限崇敬 深切怀念
天安门
东长安街
人
国
民
家
大 会
北
纪念碑台阶前
历 史
堂
博
西 纪念碑
东 第二层平台
物 馆
南
天安门
东长安 街远
人 民
近 北
纪念碑台阶前
国 家大历会西 纪念碑 东 第二层平台 史
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配图表等
正音正字
zhān chù liú
sù chóng màn
瞻仰 矗立 镏金 上溯 重 幔
wŭ tiăo xìn jīng yú
qiàn
庑殿 挑 衅 旌旗 逾越 天堑
永垂不朽:(英雄或伟人的姓名、事
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瞻仰:恭敬地看。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伟大。
3. 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 神,并铭记历史,体会作者对人民英雄 的崇敬之情。
体裁:
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
事物、解释事理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说明文可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1、把握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2、理解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分析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
充满正气。
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表露出来。
正标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题 解: 1.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
七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黔之驴、赵普,知识点及练习汇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全文可分为几部分?0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记叙了百草园的生活;过渡段(9)从百草园变成了三味书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10~结尾)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思路非常清晰。
在记叙百草园的有趣生活过程中,插叙了美女蛇的故事,这段插叙的作用在于映衬百草园具有神话般的色彩。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3长的草里是不去的,……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这两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加红的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这两段文字是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也给了“我”一些教益,使其如下文所说的“觉得做人之险”,“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即产生了惩恶的念头。
4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者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亲切感人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作者对百草园作过细致的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的乐园的热爱之情。
5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本文采用哪种方法开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文章一开始就扣住题意,介绍了百草园的位置、来历以及现在的归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泰州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周练试卷(三)3. 6班级学号姓名分数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0分)1.根据拼音按顺序在田字格里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这里芳草如yīn,花儿殷红,这里万lài俱寂,人迹hǎn至,有蝉儿长yín,溪水潺潺,畅游其中,身心俱空,无比惬意!2.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B.很多市民向记者打听: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有哪些旅游项目?可以品尝到哪些美食?C.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
D.客居在外的梅葆玖先生用“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仅是一个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
B.丛教授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人们一提起那心爱的专业时,他就津津乐道....地谈个不停。
C.气温骤降,红军官兵身上还是单衣薄衫,一个个噤若寒蝉....,不过还要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D.这家印刷公司落实了减员增效的方案后,当月就扭亏为盈,收到急功近利....的效果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0分)(1)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诗句是:,。
(2)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佛寺禅院幽深清净环境的著名诗句是:,。
(3)虽多忌刻,而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四年里,,,,。
就是在我,我总是昂着头。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百草园秋天的美妙之音的句子,。
5.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6分)2013年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纪念日,西城初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你也参与了其中,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活动一:学会劝说】校学生会组织部分学生前往“爱心养老院”开展学雷锋活动,但是你班张玲的妈妈不同意她去,说担心影响学习,如果请你去劝告她,你会怎么说?(2分)【活动二:学会采访】如果你是校报的小记者小明,要去采访“爱心养老院”的王院长,你将提出哪两个问题来采访?(4分)①②6.名著阅读。
(6分)(1)《西游记》中“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指的是取经师徒中的。
孙悟空最终被如来佛封为。
(2)《西游记》里还写了大量的妖魔鬼怪,请结合具体情节介绍某一妖怪的特别法宝(武器)和高招。
二、阅读理解(60分)(一)阅读王建的《野池》,回答7~9题。
(6分)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7.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分)8.这首诗炼字精巧,试赏析“蜻蜓上下鱼东西”一句中的“东西”一词。
(2分)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4分)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0.解释加点词语(4分)(1)久而不去.()(2)但.手熟尔()(3)徐.以杓酌油()(4)自.钱孔入()11.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以我酌油知之”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吾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以天下事为己任C.俱以假山显D.拾之以归12.用“/”给下列句子划1处朗读停顿。
(2分)公亦以此自矜13.用现代文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译文:14.卖油翁演示倒油技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三)阅读下列说明文,完成15-18题。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智慧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
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减到最小程度。
当今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
中华民族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
我国木结构技术的发展,若仅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算起,迄今至少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
这次四川芦山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的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
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历史上,很多带斗拱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在没有斗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拱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充分说明了斗拱对抗震的贡献。
此外,传统建筑中大量使用的榫卯技术,成为抗震的又一个关键。
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我们的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使用。
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山西应县木塔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杰出抗震能力的集中代表。
这座木塔是当今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竣工于1056年,处于大同盆地地震带上。
木塔建成200多年即遭受大震,余震连续7天,木塔附近的房屋全部倒塌,而木塔岿然不动;在此后的近千年中,木塔经历了多次大地震的考验而安然无恙。
整座木塔表现出结构、技术与艺术形象的高度和谐。
在近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建造出如此庄严美丽而坚固耐久的建筑,充分显示出当时的匠人对数学、力学、材料学、结构学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而且对地震的破坏机理已有了相当的了解,抗震经验已积累到了很高的水平,既令人惊奇,更令人自豪。
15.阅读全文,说说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是如何“以柔克刚”的。
(1)(2)(3)16.说说第2段中“以刚克刚”中两个“刚”字在文中的意思第一个刚:第二个刚:17.文章举应县木塔这个例子的作用是什么?18.品析语言,回答问题。
(1)“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划线的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当今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
”“基本上”能否去掉?说说理由。
(四)阅读《演奏快乐》,完成19-23题。
演奏快乐①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听说,摩天轮的每个格子里都装满了幸福。
在我仰望摩天轮之际,是否也能感到些许的快乐?那么,幸福为什么离我如此遥远?‛我对这个人说:‚既然想要幸福快乐,为什么只是仰望摩天轮,而不去亲身体验一番?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会感悟到幸福与快乐……‛②的确,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
③演奏快乐,就是品位快乐。
不论是巍峨雄壮的高山,广袤无垠的大海,云彩飘飘的蓝天,还是沁人心脾的气味,绚丽斑斓的色彩,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些如宝石一般晶莹璀璨的快乐总是在我们身边盘旋。
眺望高山,我们应有心田豁然开朗之感;遥望大海,我们应为生命的宽广而骄傲;仰望蓝天,我们应为云朵飘散后的重聚而高兴……懂得品位这些快乐的人,自然会得到快乐的青睐。
④演奏快乐,就是留住快乐。
流星瞬间的消逝,昙花一现后的凋零,蒲公英随风飘零……这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总会带给我们瞬间的幸福与快乐。
快乐的人知道将快乐延续:流星消逝,还有宁静美好的星空;昙花凋零,还有来年绽放的期许;蒲公英飘走了,还有随风飞舞的绚烂……即使人生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
试图留住这些快乐,学会将快乐延续。
那么,快乐的天使终将降临在你的身上。
⑤演奏快乐,就是寻找快乐。
童年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灿烂:一个硬币能让我们玩儿出许多花样;一张纸能让我们折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个易拉罐能让我们踩成高跟鞋;;……那时的我们有什么忧郁?有什么烦恼?那时的我们总是寻找快乐,沉浸在快乐的梦幻里。
现在为什么不能?考试没考好会难过很长的时间,比赛失利了会不停地责怪自己,恋人离开了会惆怅得难以自拔,工作不顺利会一个人生闷气……难道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代价?在历经沧桑,饱受岁月的洗礼之后,那份童年时寻找快乐的本能也消逝得无影无踪。
万世沧桑,悲欢岁月,痛苦难免,可是,懂得寻找快乐的人,快乐的旋律总会在他的心头回响。
要相信,仰起头,就有蓝天!⑥你是否还在仰望摩天轮,期盼些许的快乐?不妨亲自去坐一下吧。
独自转动的摩天轮,会带你领略你所想不到的快乐!快拿起你心爱的乐器,从现在起,用你的心灵去演奏快乐。
相信你能演奏出无比精彩的乐章!⑦相信,快乐的乐曲可以演奏到地老天荒!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0.综观全文,作者开篇和结尾都写了摩天轮,简要分析作者写摩天轮有什么作用?21.演奏快乐,就是寻找快乐。
相信你在童年时代也寻找到了许许多多的快乐。
结合你的体验为第⑤段空白处补写两个句子。
(注意:不要答在第⑤段空白处)答:童年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灿烂:一个硬币能让我们玩儿出许多花样;一张纸能让我们折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个易拉罐能让我们踩成高跟鞋;;……22.请谈谈你对全文最后一个句子的理解。
23.你会演奏快乐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演奏快乐的。
(五)阅读(美)罗伯特.莫伦的《特殊的生日礼物》,完成①妈妈来到波洛的面前,微笑着说:‚孩子,我想去趟雷利家,去把他们家的收音机借来听听,你说好吧?‛波洛下意识地摸了摸睡衣口袋里的一封信,拉住妈妈的手,说:‚不,您别去了。
妈妈,您已经很累了。
‛妈妈坐到波洛的床边说:‚你一定以为妈妈把你的生日忘记了吧?‛‚不,妈妈……‛波洛用手按住口袋,以免信纸发出响声,‚我自己差不多都忘记今天是我的生日了。
‛②妈妈从床边站起来,说:‚今天电台里有一档令你吃惊的节目。
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她微笑着解下身上的围裙放在一边,走出屋子,走进风雪之中。
波洛看到妈妈瘦弱的背影消失在雪白的世界里,忽然觉得喉咙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低下头掏出口袋里的那封信。
这是邮递员白天送来的,那时妈妈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