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课堂中获得,14、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在威武不屈的正义之师面前,侵略者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哭爹喊娘,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15、写出与“顷刻间”意思相近的词语:转瞬间、须臾、霎时16、仿写词语,(成语中有动物)例:狼狈而逃、人仰马翻、抱头鼠窜、鬼27、《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我还知道的词牌有:清平乐、忆江南、水调歌头。
28、课文《螳螂捕蝉》,是一则寓言故事,演变成一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考虑到后患。
29、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歌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30、优秀文学作品:《西游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科普类:《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历史类:《上下五千年》《史记》传记类:《秦始皇大传》《纪晓岚全传》《孔子传》《毛泽东传》《周恩来传》童话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31、含有笑的成语:哑然失笑、破涕而笑、付诸一笑、笑逐颜开39、“……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弹性”是机动灵活.能够应变的重要条件;及时“反弹”才是“弹性”的重要性能;“弯曲”只是暂时的退让,是应变的一种策略,最后能“保持苍翠挺拔的英姿”才是“弯曲”策略的最终目的和必然结果。
40、《夹竹桃》本文通过描写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达了表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41、《夹竹桃》作者是季羡林,他被誉为“学界泰斗”。
他还是一位坚定而忠诚的爱国者,2004年4月,93岁的他还通过《人民日报》寄语全国的中小学生:“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同伴和睦。
”42、文中“无……不……”和“无不”都是双重否定,起强调的作用。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3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古诗两首1、《石灰吟》、《墨梅》都是咏物诗。
即两首诗都托物言志,借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做人志向和高尚思想情操。
3、《墨梅》作者元代的诗人、书画家王冕。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高雅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名句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4、写梅花的古诗: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5、托物言志的诗。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秋菊》陈毅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红梅》陈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咏煤炭》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6、解释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打敲击。
(比喻严峻的考验,无数的磨难。
) 焚烧:烧毁;烧掉。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
粉骨碎身:身体粉碎。
清白:干净洁白。
(比喻高尚的情操。
)吾家:我家。
流:流淌。
清气: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之间。
7、会默写两首诗。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二)莫泊桑拜师一、词语解释孜孜不倦:孜孜,勤勉的样子;倦,疲倦。
直截了当: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富丽堂皇:富丽,华丽;堂皇,雄伟,盛大。
一无所获:获,收获。
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的样子;绝,停止。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
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
惟妙惟肖:肖,逼真。
大快朵颐: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知识点整理复习完整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知识点整理复习完整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拼音基础1. 看拼音,写词语。
hé xián yù zhóu chún jiéqín jiànyì lǚpù shài táo zuìpǔ xiĕ2. 看拼音,写词语。
shū jíjī xièjuàn liàn biān jiāngchú fáng róng yùshí jiàn jĭn shèn3. 看拼音,写词语。
chún shúpŭ xiěqín jiàn jǐng xiàngmáo wūyōu jìng zhú guāng qīng yōu4. 看拼音,写词语。
jiǎn yuèjǔ sànɡɡān zào xuán yáɡē da páo xiào zāo ɡāo bèn zhuō形近字词5. 比一比,再组词。
摹(_________)圈(_________)铭(_________)暮(_________)园(_________)名(_________)惜(_________)栏(_________)柳(_________)借(_________)拦(_________)迎(_________)6. 辨字组词。
蓬(_________)栽(_________)赌(_________)瀑(_________)篷(_________)裁(_________)堵(_________)爆(_________)7. 比一比,再组词。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卢沟桥烽火》1、词语: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
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众,多。
寡,少。
悬殊,相差很远。
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震耳欲聋:欲,快要。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同仇敌忾:忾,愤恨。
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
多用以形容人勤奋。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出发怒。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来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2、课文要点:A 这篇课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C、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①“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的感情色彩。
②“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D、积累本课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鲜血四溅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半截蜡烛》A、这篇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课后习题2(想一想带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①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
)②……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似乎”逼真地反映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
)C、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1、词语无辜:辜,罪。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最后一册,也是语文知识最为丰富和复杂的阶段之一。
对于孩子们来说,巩固和复习这些重要知识点尤其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的复习资料,希望能给予孩子们帮助。
一、语文知识重点梳理语文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复杂,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规划。
以下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的重点梳理:1. 修辞手法:对于修辞手法的掌握,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等。
2. 情感表达:语文学习也注重情感的表达,孩子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需要学会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如悲伤、快乐、愤怒等。
3. 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涉及较多的文学作品,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大雁从北方来》、《精神文明建设常怀高远追求》等。
4. 知识点综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非常复杂,需要将已学知识点进行综合,比如文章结构、篇章段落、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等内容。
二、复习方法和技巧复习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和技巧:1. 制定计划:针对复习内容制定计划,将内容分成小块,逐步完成,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2. 多读多练: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并做好笔记,可以提高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
3. 多扩展:根据文章的题材内容,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和背景知识,如历史、地理、文化等。
4. 学会整理: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孩子们可以将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如要点、词语等,以帮助记忆。
5. 多思考多拓展:阅读完一篇文章后,让孩子们思考文章中未曾提及的问题,并与孩子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建议和总结针对如何复习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议和总结:1. 精读原则:在复习中,孩子们需要遵循精读原则,即将每篇文章都仔细阅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要点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叙述了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 民同仇敌恺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A、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九一八变事变”:1931 年 9 月 18 日。 B、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C、课后习题 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 的感情色彩。 ②“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 赞许之意。 D、积累本课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人仰马翻 哭爹喊娘 鲜血四溅 狼 狈而逃 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 E、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 音。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众,多。寡,少。悬殊,相差很远。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更多资料欢迎关注 “七彩凤凰教育在线” 出乎意料,来不及防备。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震耳欲聋:欲,快要。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同仇敌忾:忾,愤恨。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多用以形容人勤奋。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出发怒。 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来比喻军容之盛, 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练习一 A、拟人的修辞方法 注意点:(1)直接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中不要出现“像”、“好 像”、“仿佛”等词语。 (2)拟人句要写得恰可以使句子更生动有趣。 B、背诵成语。
寒冬腊月 北国风光 风刀霜剑 塞外边疆 漫天飞舞 纷纷扬扬 银装素裹 雪照云光 狂风暴雨 雪上加霜 风卷残云 神清气爽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知识点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知识点1、长江之歌一、填空:1、《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______》的主题歌歌词,作者是______,由________谱曲。
2、、长江是我国第____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全长____千米,它发源于_________________,流经青海、______、_______等个省、市、自治区,由__________注入______海。
另一条母亲河是_____,她的源头是_______,尽头是___________,是我国第二条大河。
3、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4个祖国名山大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文中的“你”指_________。
文章是采用第________人称来写的。
6、本学期培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观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
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读社会和自然这样的大书,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8、写毛笔字常用的姿势有______和________两种,坐着写毛笔字是要注意:_______,站立写毛笔字要做到:______。
二、按要求写成语或诗句:1、赞美、描写长江的成语4个:2、表现气势非凡的成语4个:3、描写长江的诗句3句:三、仿写句子:1、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我们赞美_____ ,你是______________ ;我们依恋_______,你有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亚落日一、填空:1、三亚在______的最南端,被____________围着,洋溢着___________。
苏教版六年级下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六年级下知识点总结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语文知识点1. 语法知识在六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习了更加复杂的语法知识,如复合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
我们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语文阅读的难度和深度。
2. 写作技巧在写作方面,我们学习了各种写作技巧,如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叙述事件的经过、写作议论文等。
通过这些写作练习,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阅读理解六年级下学期我们通过阅读了许多故事、文章、诗歌等文本,培养了阅读理解的能力。
我们学会了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培养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二、数学知识点1. 分数计算在六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和整数的混合运算等。
这些知识点提升了我们的计算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图形与几何我们学习了平行线、垂线、角的度量、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概念。
通过观察和绘制图形,我们提高了对几何形状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培养了几何思维。
3. 数据和图表在统计学上,我们学习了如何整理、处理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读取和解读图表,如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等。
这些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和图表,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三、英语知识点1. 词汇和句型在六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习了更多的英语词汇和常用句型,通过朗读和背诵,我们提高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2. 语法知识我们学习了更复杂的语法知识,如时态的运用、被动语态、条件句等。
这些知识点扩大了我们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3. 阅读和听力理解我们通过阅读英语文章和听英语录音,提高了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培养了我们的英语思维。
四、科学知识点1. 生命科学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结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了解了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植物的意义。
2. 物质与能量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如溶解、蒸发、氧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C、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的感情色彩。
②“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D、积累本课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鲜血四溅
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E、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众,多。寡,少。悬殊,相差很远。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出乎意料,来不及防备。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震耳欲聋:欲,快要。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同仇敌忾:忾,愤恨。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D、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E、课后第3题(品味一下带点词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情感):
①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担心”表示不放心,表现了“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接触到海面了。)
②……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生怕”表现了人们全神贯注地欣赏落日之美。)
F、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硕大无朋:朋,比。大得无与伦比。
5、《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是叶圣陶,是一篇游记。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A、叶圣陶:中国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B、背诵成语。
寒冬腊月北国风光风刀霜剑塞外边疆漫天飞舞纷纷扬扬
银装素裹雪照云光狂风暴雨雪上加霜风卷残云神清气爽
7、《卢沟桥烽火》
这篇课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恺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A、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九一八变事变”:1931年9月18日。
F、背诵、默写课文。
3、《三亚落日》
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的风光的赞美。
A、《三亚落日》中依次将落日比成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
B、“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总括全文,点明题意,是点睛之笔。
C、三亚在我国海南岛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东方夏威夷”、“天下第一湾”之称。
②“再加上”“即使……也……”(不仅说明石钟乳、石笋形状各异,更强调了它们颜色多样,值得观赏。)
6、练习一
A、拟人的修辞方法
注意点:(1)直接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中不要出现“像”、“好像”、“仿佛”等词语。(2)拟人句要写得恰当。(3)灵活运用拟人句能够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可以使句子更生动有趣。
B、为什么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是“广阔的背景”,是“壮丽的舞台”?
答:说它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它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C、背诵课文。
D、课后习题2(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
C、描写长江的诗句: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④星垂平野阔,日涌大江流。
D、描写黄河的诗句: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③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E、我国的名山大川: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九华山、普陀山、武夷山、黄山。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一般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4、《烟台的海》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全文围绕“独特”这个中心词展开,行文结构:总——分——总,按一年四季(冬春夏秋)的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
A、课后题三: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滋润着、养育着两岸的动植物。
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无私奉献,哺育着各族儿女,胸怀宽广,像母亲般纯洁、神圣。
B、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x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扑”让人感到了海的壮观景象。)
②……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扑”展现了“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
E、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紧跟上来。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B、课文浏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另外,从课文中有关写泉水的语句可以看出“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泉水从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C、背诵第5自然段。
D、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挤压”“稍微”“准会”(采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山石离“我”很近,表现了孔隙的小、窄、低。)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1、本学期培养的学习习惯:
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②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2、《长江之歌》
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词作者是胡宏伟,曲作者是王世光,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全诗用第二人称,全诗的中心句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第一小节,写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节写了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