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明矾浆原位修复镉、铅污染土壤的方法
浅议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镉、铅等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受重金属镉污染的土壤的修复方法

受重金属镉污染的土壤的修复方法摘要:土壤的重金属镉污染已经成为不能忽视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环境问题,本文论述了受重金属镉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及联合修复的方法。
1.前言镉(Cd)是使农田受污染最普遍、生物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它在环境中的化学活性强、赋存形态多、移动性大、毒性持久,容易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危及人类健康。
因此,全面地了解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现状、危害、赋存形态、迁移转化、有效性评价及治理方法对于采用新方法治理土壤镉污染,减弱其对作物的危害,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超标情况,镉的点位超标率最高,正式被确定为中国土壤的首要污染物。
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上看,镉是耕地的首要污染物,是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第二污染物(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2014)。
多地农作物镉超标,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危害居民健康,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引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环境背景值,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Adriano,2001)。
工业生产中石油、矿物等的采、冶炼加工及运输等过程,农业生产中污水灌溉、农药、劣质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城市生活中污水、污泥和垃圾等未经处理乱排、偷排等行为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其中镉污染又是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据初步统计,自20世纪50年代日本出现骨痛病以来,五十多年里,全球排放到环境中的重金属镉达到2.2x104 t(Singh et al.,2003),其中82%-94%的镉进入土壤。
2003年调显示,受Cd、As、Cr、Pb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2000多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其中镉污染耕地涉及11省25个地区(应兴华等,2010)。
中国农业部调查结果显示,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而积占140万公顷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以Hg和Cd的污染面积最大(王海慧等,2009)。
铅、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分析

铅、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问题,而土壤作为环境污染中的首要污染体,铅污染和镉污染成为引发土壤污染的主要重金属元素。
鉴于此,本文对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和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铅、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铅、镉等重金属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会直接造成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面积越来越大,土壤也会改变自身原来的理化特征,容易引起受污染土壤区域的水体异化。
并且,铅镉污染土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就会得到持续性的扩散,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引发铅超标、镉中毒等事件,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
针对铅、镉污染土壤等问题,技术人员需要将研究重点放在铅、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上。
1.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1.1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第一,隔离包埋技术。
隔离包埋技术是一种物理方法,能够将铅污染土壤与周围没有污染的土壤隔离开来,最大程度降低铅污染对周围土壤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具体来说,技术人员需要借助钢铁材料、水泥材料、皂土材料和灰浆材料等,在受到铅污染的土壤周围修建隔离墙体,避免铅污染土壤的地下水流到周围区域。
在应用隔离包埋技术的过程中,水泥材料由于其价格低廉,使其在铅污染土壤修复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并且,技术人员为了有效降低铅污染土壤地下水的渗漏,需要在受到铅污染的土壤上覆盖一层合成膜,或者是在铅污染土壤下面铺设一层水泥或者石块混合层,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直接造成隔离包埋技术的修复成本比较高,甚至可能在后续应用中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由此可见,隔离包埋技术并不是最佳的铅污染土壤修复方式;第二,固化稳定技术。
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具体操作:技术人员可以借助化学方式,全面降低铅元素在土壤中的可溶解性与可提取性,并同时采取物理方式,将受到铅元素污染的土壤包埋在坚固基质中。
铅污染型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铅污染型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铅污染属于比较常见和严重的一种。
铅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过量摄入会导致贫血、神经系统损害等一系列疾病。
因此,铅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种。
物理修复是通过机械手段将污染土壤进行挖掘、搬运、清洗等操作,以达到去除铅污染的目的。
这种方法常被用于铅污染比较轻微的场所,如居民区内的小型污染点。
但是,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物理修复成本较高且效果较差。
化学修复则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通过添加某些化学物质来促进铅污染物的转化、分解或沉淀,达到清除铅污染的效果。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可能会引起新的污染问题。
例如,在沉淀方法中,往往需要加入大量的沉淀剂,其过多的残留物会对土壤质地造成二次污染。
相比之下,生物修复技术似乎更具前景。
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对有毒物质进行处置或转化,达到减轻或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技术。
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而且操作成本也较低,因此被广泛运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中。
目前,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三种: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生物酶修复。
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体内的细菌、真菌、酵母等微生物,采用塑料膜、堆肥等媒介进入土中,促进土壤中铅的生物降解、转化和固化。
这种方法有着响应迅速,操作简单,不影响土壤结构等优点。
但是,由于微生物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比较大,所以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效果受到操作环节的影响较大。
植物修复是在铅污染土壤上种植某些植物,通过它们的吸收、固定、积累、转化、降解等生理、生化、生态等过程,减轻了铅污染土壤的环境负荷。
这种方法有着效果稳定、经济实用等特点。
如对重度铅污染土壤可以选择具有高阳性草存在的手段,如夜香草等,铅含量的有效降解率可达到90%以上。
植物修复技术的有效性为长期性,同时缺点相对小,适合较大区域的修复。
【CN110026419A】一种镉铅中度污染农田土壤强化提取修复的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04996.8(22)申请日 2019.04.16(71)申请人 浙江大学地址 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72)发明人 杨肖娥 王小子 曹雪蕊 阿芙辛·泽赫拉 童文彬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代理人 胡红娟(51)Int.Cl.B09C 1/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镉铅中度污染农田土壤强化提取修复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镉铅中度污染农田土壤强化提取修复的方法,包括:对镉铅中度污染农田土壤依次进行除草、施用基肥、翻耕、整地和起垄,移栽超积累型东南景天植株;在苗期和快速生长期分别喷施强化修复剂;在第二年度的4~5月,移除超积累型东南景天植株,再撒播油葵种子;然后,在所述第二年度的6月和7月,分别向油葵喷施强化修复剂;待油葵成熟后,收获油葵植株。
本发明通过轮作超积累型东南景天和油葵,并配合强化修复剂的喷施,弥补了超积累型东南景天对深层土壤中重金属吸收能力的不足,显著提高了超积累型东南景天和油葵对待修复镉铅中度污染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镉铅的吸附效果,进而提高了镉铅中度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CN 110026419 A 2019.07.19C N 110026419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26419 A1.一种镉铅中度污染农田土壤强化提取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第一年度的秋季,对待修复的镉铅中度污染农田土壤依次进行除草、施用基肥、翻耕、整地和起垄,向所述农田土壤中移栽超积累型东南景天植株,进行栽培管理;(2)在超积累型东南景天植株的苗期和快速生长期,分别向超积累型东南景天植株的叶片喷施强化修复剂;所述强化修复剂的主要成分为内生菌发酵液,所述内生菌为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Sasm3 CGMCC NO.7334;(3)在第二年度的4~5月,移除超积累型东南景天植株,再向所述农田土壤中撒播油葵种子,进行栽培管理;(4)然后,在所述第二年度的6月和7月,分别向油葵的叶片喷施步骤(2)所述的强化修复剂;(5)待油葵成熟后,收获油葵植株。
铅污染土壤修复工艺介绍

铅污染土壤修复工艺介绍一、重金属(铅)污染土壤修复工艺根据该地块污染情况,本场地铅污染土壤修复工程量约为29000m3,拟采用异位稳定化修复技术进行治理。
1、原地异位稳定化工艺流程图原地异位稳定化修复工艺流程见图1-1。
污染土壤开凿土壤预处理(筛分碎裂)药剂与土壤初搭aj-pb-01药剂投加二次稳定化加水稳定化后土壤静置等待检资源化路基填料图1-1铅污染土壤治理工艺流程图2、稳定化工艺流程表明铅污染土壤修复工程采用原地异位稳定化修复工艺,将待修复污染土壤在原厂地内进行治理,修复后合格土壤可资源化利用,用于后期地产开发的路基垫土。
(1)环境治理前准备工作工作本场地内共分为两层污染,污染深度均为1m,其中第一层面积20887.3o、第二层面积8112.7o。
在开挖时应根据污染调查数据区分边界,分层开挖,确保超过本项目治理标准(db11/811-2021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土壤全部清除干净。
同时在开挖中还要注意防止污染土壤受雨水冲刷造成二次污染。
场内设置堆场区、环境治理区和等待检区。
土壤堆场区用作铅污染土壤的筛分;土壤治理区用作土壤与药剂的混合;在环境治理区附近应当设置等待检区,用作稳定化后土壤的堆满等待检、送检和环评。
根据稳定化复原的生产进度,合理安排污染土壤的倒运计划。
(2)修复阶段本阶段主要在堆场区和环境治理区内操作方式,包含污染土壤的筛分、稳定化复原(嵌入药剂并混合),拟将使用复原药剂为粉态药剂aj-fh-01。
为保障治理效果,本项目的稳定化治理设备采用国际先进的专业施工机械进行现场的筛分破碎。
aojoa筛分破碎铲斗可以和通用装载机和挖掘机连接使用,简单方便可移动,将过去工序复杂的土壤筛分破碎、稳定化处理工作简化为一步内完成。
在土壤修复工程中,第一步,采用aojoa筛分碎裂装载机将污染土壤展开筛分碎裂的预处理,将土壤中的渣土、石块等杂物清扫出,并使污染土壤粒径达至稳定化处置建议。
第二步,按一定比例人工突行粉态的aj-fh-01药剂,并将其采用筛分碎裂斗展开光滑混合。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

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土壤中的铅和镉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土壤铅、镉污染的扩散和危害,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即铅、镉的来源与危害、土壤铅、镉的监测方法、土壤铅、镉的防治措施、土壤铅、镉的修复技术,详细阐述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一、铅、镉的来源与危害:1.1 工业排放:重工业、冶炼、电镀等行业的废气、废水中含有大量铅、镉,通过排放进入土壤。
1.2 农业活动:农药、化肥的使用、畜禽粪便中的铅、镉等也会进入土壤。
1.3 污水灌溉:污水中的铅、镉含量高,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将导致土壤中的铅、镉含量升高。
二、土壤铅、镉的监测方法:2.1 土壤采样:选择代表性样点,采集土壤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2 样品前处理: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干燥、研磨、筛分等处理,为后续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
2.3 分析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先进的分析方法进行铅、镉含量的测定。
三、土壤铅、镉的防治措施:3.1 控制重金属排放: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减少工业废气、废水中的铅、镉排放。
3.2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严格按照使用说明,避免过量使用,减少农药、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3.3 建立农田环境监测体系:定期监测土壤中的铅、镉含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四、土壤铅、镉的修复技术:4.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质、石灰等改良剂,提高土壤的抗重金属污染能力。
4.2 植物修复:选择具有铅、镉富集能力的植物进行种植,通过植物吸收铅、镉,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
4.3 微生物修复:利用一些特定的微生物,通过菌株的作用,将土壤中的铅、镉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五、结语:土壤铅、镉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对于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铅、镉的来源与危害,掌握土壤铅、镉的监测方法,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和修复技术,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土壤铅、镉污染的发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