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件Macroeconomics(2).doc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政府购买(G)
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G),是指各级政府 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 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 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和政府雇员的 薪金等方面的支出。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家庭或 个人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 得税,余下部分才能由个人支配。因此,个人可 支配收入表示为: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个人所得税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 和消费者呆帐。 企业间接税是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销售税、货物税、 周转税等税款。
5、资本折旧 资本折旧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 也应该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6、非公司业主收入 合伙企业或个人经济企业的收入。
7、公司税前利润 它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 司未分配利润等。
6万单位×20美元=120万美 元
220万美元
实际增长了[(220-150)/150=46.7%]
名义增长了[(340-150)/150=126.7%]
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 实际GDP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指标
一、 其他指标的含义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除了国内生产总值以外, 还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 (狭义)、个人收入以及个人可支配收入等相关 概念。
宏观经济学讲义高鸿业版本PPT课件精品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 观经济现象是微观经济行为的总体表 现。两者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相互补 充。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数据和计量经济学工具,对宏
观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检验。
历史分析方法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梳理和分析,揭示
宏观经济现象的演变规律和趋势。
规范分析方法 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对宏观经济政 策进行评估和比较,提出政策建议。
2023
PART 03
失业与通货膨胀
REPORTING
失业类型及原因
摩擦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 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 所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 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 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 配而引发的失业。
劳动力供给变化
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得劳动力供给相对减少。这可能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 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劳动力效率以降低成本。
劳动力市场不平等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不平等加剧,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 距扩大。这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和职业培训,减少劳动力市场不平等。
税收政策
通过调整税率和税基,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 进而调节总需求。
国债政策
通过发行或偿还国债,调节市场资金供求和利率水平。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
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 与财政政策
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 松或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合, 以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例如,在经 济过热时,可以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 和宽松的财政政策相配合,以控制通 货膨胀并促进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衰 退时,则可以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 紧缩的财政政策相配合,以刺激总需 求和增加就业。
宏观经济学ppt(完整版)第2章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及实施效果
01
货币政策的目标
02
稳定物价
促进经济增长
03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及实施效果
实现充分就业
1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
货币政策的工具
3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及实施效果
0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02
再贴现率
03
公开市场操作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及实施效果
01
02
03
04
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 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等宏观经 济现象和问题。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
两者都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 延伸和拓展。
区别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 而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总体经济问题。微观 经济学关注个体决策和市场机制,宏观经济学关注总体经济指 标和政策效应。
中央银行过度发行货币, 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治理政策
关系
长期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 系。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短期内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 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下降,反 之亦然。
治理政策
针对失业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以增加就业岗位;加 强职业培训和再教育以提高劳动者技能;完善劳动力市场 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就业歧视。
政策实践
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如加大投资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 动技术创新、改善制度环境等。同时,也需要注意防范潜在风险和挑战,确保经济 增长的可持续性。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PPT课件

货币政策的目标
02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03
货币政策的定义、目标与工具
经济增长
1
国际收支平衡
2
货币政策的工具
3
货币政策的定义、目标与工具
0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02
再贴现率
03
公开市场操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搭配,即“双松”政策,应用于社会总需求 严重不足,社会有效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下跌阶段。
策略
经济发展的策略包括促进创新、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 展、加强国际合作等。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联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发展是经 济增长的延伸和拓展,强调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的发展。
区别
经济增长主要关注经济总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更注重经济质量的提升和社会全面进 步。此外,经济增长是一个相对短期的过程,而经济发展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开放经济下的汇率制度与外汇市场
汇率制度 开放经济下,汇率制度的选择对一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常见的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等。
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开放经济下国际间进行货币兑换和资金流动的 重要场所。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 跨国公司等。
汇率波动与风险管理 开放经济下,汇率波动会对一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企业 和个人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来应对汇率风险。
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
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重要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总收入(GNI)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
定义: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
和。
•
上述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规定:
•
第一,“一国之内…”。GDP按国
土原则计算
•
GDP以领土为统计范围,强调无
论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是属于本
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本
国的GDP。,
企业家愿意提供的产品越多。
•
—— 供给定理
34
(2)经济理论的图形表达
P
S
O
Q
35
(3)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达
•
•
•
•
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供给定理,该理
论可以表示为:
Q
= f(P)
供给量
价格
函数
上式表示供给量是价格的函数。
36
(4)著名的经济学模型 :供求模型
•
例如,猪肉的需求函数:
•
Qd = D(P、Y)
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以年度或季
度为单位度量。
存量 VS .流量
•
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量。
(洗脸盆中的水,你书架上的书和
你储蓄账户上的货币量也是存量。)
•
流量:
在一定时期发生的量。
(打开的水龙头流到洗脸盆中的水。
我们在一个月里买的书和我们在一个
月里赚到的收入也是流量。)
存量 VS .流量
•
化等。
26
值得研究的问题:
•
(1)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决定因
素是什么?
•
(2)如何准确测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和成本,经济增长如何维持?如何实
宏观经济学2-PPT精选文档

15.简述简单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论(以两部门为 例)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术语
挤出效应 自动稳定器 公开市场业务
本章复习思考题
1.我们为什么需要宏观经济政策? 2.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总需求的? 3.什么是自动稳定机制?试举例说明。 4.为什么会产生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试结合图
的效果
18
第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本章术语
总供给 总需求 价格水平 利率效应 实际 余额效应(财富效应) 所得税效应 短期的总 供给曲线 长期的总供给曲线
本章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价格水平与总需求水平是负相关关系? 2.请分析价格水平是如何影响总需求的。 3.总需求曲线为什么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4.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总需求的。 5.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6.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在短期内是倾斜的,而在长期内是垂直
本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流动性如何根据流动性来划分货币层次? 2.中央银行具备哪些职能? 3.人们为什么需要持有货币? 4.什么是“流动性偏好”与“流动性陷阱”? 5.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6.什么是基础货币?为什么基础货币又被称”高能货
币”? 7.简述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原理(银行的货币创造机
制是什么?) 8.试述货币市场的均衡。 9.均衡利率是如何决定的? 10.投机性货币需求存在两种极端情况是什么? 11.怎样理解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第五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 一般均衡
本章术语及习题
现值 资本边际效率 投资边际效率 投资函数 引致函数 IS曲线 LM曲线 Q比率 古典区域 凯恩斯区域 中间区域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 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商业银行自己多
留准备金实际准备率上升
6.1.4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 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 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 一般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 持续、稳定、长期的增长是经济社会所追求
的理想状态
6.1.5 国际收支平衡
• 国际收支平衡对开放型经济国家至关重要 • 国际收支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就业、物价和经
6.2.8 拉弗曲线(属于供给学派理论)
• 一般来说,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所以 提高税率可以增加政府的收入
• 但是,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企业的经营 成本提高,它们会减少投资,甚至退出这个地区 乃至国家的投资,从而造成政府征税基础的缩小 ,政府税收的总量因此减少
• 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 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为 使预算盈余成为判断财政政策的扩张或紧缩而提出 )
•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tY﹡-G-TR • 实际预算盈余: BS=tY-G-TR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 如果:Y﹡<Y,则, BS﹡ < BS • 如果:Y﹡>Y,则, BS﹡ > BS •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紧缩 •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财政政策扩张 • 意义:
– 政策乘数大小是多少? – 政策时滞是多长? – 挤出效应有多大? – 不确定性如何排除?
6.2.4 国家预算
• 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 预算赤字:收<支;预算盈余:收>支 • ---年度平衡预算 • ---周期平衡预算(瑞典预算,补偿性财政政策) • 把原来争取年度预算平衡拓展成实现每个经济周期的
宏观经济学完整教学课件2

8% 6% 4% 2% 0%
Annual Percentage Increase
2009, 33.5万亿, 8.7% 2010. 39.8万亿, 10.3%
GDP三次产业结构, 1978-2004
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实现利润及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6.06%
4. 利率与汇率
汇率
外汇市场的供求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R=ePf/P 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 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对美元中间价6.6 2010年全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4.72%
2005 年6 月至2007 年6 月主 要货币有效汇率升值幅度
5. 财政收支
税收
间接税:
权重:食品占34% ,衣着占9.1%,家电占6%,交 通运输(汽车)占10.4%,娱乐教育 14.2%,医疗 10%,住房 13.2%
2006 1.5%, 2007年4.8%,GDP缩减指数5.6%,
2008年上半年cpi 7.9%,2008年5.9%。 2009年-0.7%, 2010年3.3%,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1
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章 导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 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现实背景
1929年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理论背景 经济与政府关系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年
三、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结论:
互为前提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三个市场:
金融市场 商品市场 劳动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yllabus: Macroeconomics
Instructor: Gang Gong
Office: SEM South 533
Office Hours: Tue 2.00 – 4.00
Phone: 62788147
Email: gongg@
Course Description
Macroeconomics is the most disputed, confused, yet excited field in economics. This course introduces you how economists think about those macroeconomic problems such as inflation, unemployment and recession, and how macroeconomic policies could be used to resolve these problems. We will find that economists may give you many different answers. Yet behind their different answers is the difference in the framework of macroeconomic analysis. The course will thus introduce you two major frameworks in macroeconomic analysis: the Keynesian macroeconomics and the Neo or 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
Textbooks
1.Macroeconomics (2nd edition, translated in Chinese), by Olivier Blanchard,
Prentice Hall Inc., 2000.
2.Macroeconomics (5th edition, translated in Chinese), by Robert J. Barro,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97.
3.Macroeconomics (6th edition), by Rudiger Dornbusch and Stanley Fischer,
McGraw-Hill Inc., 1994.
Grading, Exam and Homework
There will be some homework during the course. The mid-term exam will be taken in class. There will be no taken-in-class final exam. Instead, the students are requested to submit a project plus a seminar paper before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Your final grade
will be accounted on your attendance (10%), homework (20%), project (20%), mid-term exam (30%) and seminar paper (20%).
Course Outline*
Part I: Introduction
Chapter 1: The Science of Macroeconomics
Chapter 2: The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Part II: Keynesian Macroeconomic Analysis
Chapter 3: The Product Market Analysis
Chapter 4: The Money Market Analysis
Chapter 5: The IS-LM Model
Chapter 6: Labor Market Analysis
Chapter 7: The Price and Inflation Analysis
Chapter 8: The Macroeconomic Policy Analysis
(Mid-term Exam)
Part III: Neo and 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 Analysis
Chapter 9: The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Chapter 10: Some Behavior Analysis
Chapter 11: The Market Clearing Model
*This is only a tentative outline. It might be adjusted with the course progress.
Chapter 11: More on Market Clearing Model
Chapter 12: The Challenge from 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