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讲座研究考纲,揣摩样题,加强解题指导课件(精)

合集下载

2011年语文中考复习讲座课件(新蒲)

2011年语文中考复习讲座课件(新蒲)

文 章
直接抒情、 抒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象征、衬托、悬念、托物言志、 手法 象征、衬托、悬念、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特点 准确、生动、具体、形象 准确、生动、具体、形象…… 语言 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文言文阅读丢分的原因
1.文言词语积累不够 2.不会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
2222-23 感悟、赏析 感悟、 9-23 2424-26 27 感悟、赏析 感悟、 运用 运用
语言积累与运用失分原因
1.基础不扎实 1.基础不扎实
yě) 陶冶(yě) zhǎo) bǐ) 池沼(zhǎo) 鄙视(bǐ)
燕——雁 ——雁 汗青——汉清 汗青——汉清 ——至 自——至 ——耳 尔——耳 ——街 衔——街、衍 ——荡 汤——荡
11. 11.第⑥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 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 试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2010年中考题) 年中考题) 试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2010年中考题 示例: 动作描写。 示例: 动作描写。“扔”、“摔”两个动词表现了 我”的行为不善。 的行为不善。 意图:考查“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意图:考查“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的分析 能力 错误: 不知方法,无表达效果分析; 错误:1.不知方法,无表达效果分析; 2.方法对了,但表达效果分析不准确; 方法对了,但表达效果分析不准确; 3.表达效果分析对了,但不知用了什么方法。 表达效果分析对了,但不知用了什么方法。
主题 内容 题材 情感 结构 总分、并列、递进、时间顺序、 总分、并列、递进、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叙述 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倒叙、 描写 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 表达 形式 议论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说明

2011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方案课件34语文课件PPT

2011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方案课件34语文课件PPT
·新课标
第34课时 │ 实战演练
·新课标
第34课时 │ 实战演练
·新课标
第34课时 │ 实战演练
·新课标
第34课时 │ 实战演练
·新课标
第34课时 │ 实战演练
·新课标
第34课时 │ 实战演练
·新课标
第34课时 │ 实战演练
·新课标
第34课时 │ 实战演练
·新课标
第34课时 │ 实战演练
·新课标
第34课时 │ 佳作欣赏
·新课标
第34课时 │ 佳作欣赏
·新课标
第34课时 │ 佳作欣赏
·新课标
第34课时 │ 附 录 附录
·新课标
第34课时 │ 附 录
·新课标
Hale Waihona Puke 第34课时 │ 附 录·新课标
第34课时 │ 附 录
·新课标
第34课时 │ 附 录
·新课标
第34课时 │ 附 录
49.幸福不在得的多,而在计较的少。 1.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84.成功的路上,苦恼和喜悦是一对孪生兄弟,当苦恼出现时,请你相信喜悦会紧随而来。 62.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一点。 39.质变的积累,才有量变的爆发。你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81.不论是狮子还是羚羊,都要奔跑;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去奋斗。 45.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80.困难就是机遇。 49.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的最基本要素。 68.当你知道你不在是你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你! 74.上苍不会给你快乐也不会给你痛苦,它只会给你真实的生活。有人忍受不了生活的平淡而死去,却不知道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81.对自己不满是任何真正有才能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79.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2011届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课件

2011届语文中考复习专题课件

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真实。与读者 没有距离;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便于情感交流,使人 感到特别亲切,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 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便于 叙述和议论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设置悬念、伏笔、铺垫、
记叙线索:
•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 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 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 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 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 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 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 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 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大致分六类:
•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 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 为线索 •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 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 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 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 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 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 怀念。 •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 “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10)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 而强烈的印象

2011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方案课件39完美版

2011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方案课件39完美版
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的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我不要天堂,我只要底线。因为没有底线,就没有自由。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如果你想知道周围有多么黑暗,你就得留意远处的微弱光线。如果我没有刀,我就不能保护你。如果我 有刀,我就不能拥抱你。“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我们都在阴沟里, 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没有人性的觉醒,权力与财富只使人更粗鄙堕落。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走出酒吧的那一刹,我被遽然刺来的阳光下了一
不意投来的目光。
中国人对待自然环境与外国人截然不同,外国人注意到的是人如何改变土地,而中国人关注的是土地怎样改变了人。、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在流光 溢彩的日子里,生命被铸上妖冶的印记。托尔斯泰说:“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 成熟是一种明亮 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
跳。闭上眼,我想起了我的收音机。它已经很旧很老,退役多年了。
漪无数心口无语奢望灿烂的孤独明月黄昏遍遍不再少年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2011年语文中考复习讲座课件

2011年语文中考复习讲座课件

2011 年语文中考复习讲座课件
研读考纲揣摩样题加强解题指导------2011 年语文中考复习讲座1 一. 考试范围
1.《课标》规定的7-9 年级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2.考试命题涉及教材的内容,在人教版7-9 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范围内。

3.默写部分考查《课标》推荐背诵的50 篇古诗文,以及教材(含附录)中要求背诵的其他诗文。

4.古诗阅读命题材料取自教材,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材料选自课外浅易的文
言文。

5.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均选自课外,选文的难度与教材相当。

2 二.考试
内容
(一)积累运用
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名句。

2.认识3500 个常用字,其中会写3000 个左右。

正确地给汉字注音,借助汉语拼音写汉字。

3.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词语。

4.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5.能发现并修改常见的语病。

6.对提供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筛选、整合、运用。

7.能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形成自己的看法。

3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名句。

2011届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辅导课件12

2011届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辅导课件12

2、用修辞方法拟题。(拟人、比喻等)
《一只怕水的乌龟》《不敢游泳的鱼》
3、移用诗词名句、歌词等来拟题目。
《游泳,想说爱你不容易》
《学会游泳不是梦》
4
第15页,共24页。
古人行文讲究“凤头”,也就是说文章的 开头要写得精彩。
可采用的方式有:
开门见山,直接切题;
写景状物,渲染气氛;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1
第12页,共24页。
书写规范, 文面整洁
2
第13页,共24页。
观点正确、新颖、深刻 中心要明确、突出,表现出
正面、积极向上、有教育意 义的主题。
如:游泳——“尝试”
3
第14页,共24页。
题目角度小,语言凝练、含蓄、优美。
1、用扩展法。(在话题前或后加上适当 的词语)
《游泳的感悟》《我的一次游泳经历》
第10页,共24页。
高分的奥妙:
(1)一个好的写作心态。 (2)一个清爽的卷面。
(3)一个明确的中心。 (4)一个精彩的题目。
(5)一个亮丽的开头。
(6)一个新颖的结构形式。 (7)一个优美的片断。 (8)一个完美的结尾。
第11页,共24页。
成功的心态:
自信、镇定自如
(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发挥水平)
第8页,共24页。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品味别人的 好文章,学会借鉴,使自己的文章更 优秀。
要求:
1、快速阅读文章。
2、根据中考评分标准从题目、立意、 结构、语言等给他一个评价。
3、把自己的看法写到文章后面。
第9页,共24页。
茶壶倒不出饺子, 学会把自己的想法正确表达。
阅读别人的文章,你觉得写得 如何?请你根据中考评分标 准从题目、立意、结构、语 言等给他一个评价。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2

2011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2
专题十
材料分析
专题材料探究往往以课程整合为基点,强调学科渗透,强调文学、文化素养的积累,强 调生活体验,强调自主表达、创新思维,强调对材料的分析整理等实践能力。专题材料探究 一般以一个材料或一则新闻事件作为题材,或者提供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专题材料(专题材 料呈现方式有文字、表格、漫画、徽标等),通过问题带动研究。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材料 的观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归纳提炼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类题目考查范围 较广,包含信息量大,内容涉及社会热点、人物成长体验、传统文化节日、读书等。
(2010· 常州)依据材料,探究“网络暴力”现象的发展趋势并写明理由。 材料一: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 力三大特征:一,以道德的名义,制裁、审判当事人并谋求网络问题的现实解决;二,通过 网络追查并公布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三,在现实生活中使当 事人遭到伤害和威胁。参与者有发帖者、跟帖者、网络看客三类。 材料二:网络暴力行为充分发动了人际网络的力量,将互联网“互助、分享”的精神发 挥到极致,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网络流行语:恶搞是智者的游戏。 以键盘为武器砍下坏人的头,献给受害人做祭品。 材料三:网络现状:开放性,匿名性,无组织化,网民的从众心理,网络传播管理不 善。网络暴力普遍存在,网友对此褒贬不一。争论焦点:是否突破了道德底线,是否伴随侵 权行为,是否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专家和人大代表建议制定相关法规,应对网络 暴力,回应网民的善意。搜狐老总张朝阳说,博客的实名制无法限制网络暴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以上材料,按要求完成以下两题。 ①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用简要的文字概述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北京地区也是缺水地区。提倡节约用水,是指在不影响正 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样 节约用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届中考语文命题作文训练指导复习优秀PPT教学课件

2011届中考语文命题作文训练指导复习优秀PPT教学课件
• 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的要求。
一、重点分析“题眼”。
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 点明重点或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
1.词语文题,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2.短语文题,短语中的修饰语一般来说是 “题眼”。 3.句子文题 ,句子的动词往往是“题 眼”。
1、词语文题,这个词本身 就是“题眼”。
如:《告别》(2006襄樊) 《生日》(2006天津)
“打开”是一个过程,要写出“心窗”由关闭到开 启的过程。
《 我心中的太阳 》 太阳 似阳光般的温暖、美丽
或万丈光芒,既照亮自 己也照亮别人
五、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 的内在关系。
《我拥有,我快乐》
六、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的要求。
《下雨天,真好》
到洛阳出差一周了。 下午忙完,我便决定回趟老家。夕阳余光游走在城市楼房的轮廓中,呆板大街上车来人往。我不喜欢城里的热闹,会吓跑夕阳,家里这时候,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 大巴车只到镇上,离老家还有十里路。一下车就听到有人喊我,是父亲。父亲一手接过我行李,一手拿着手机说话:“接到了,接到了,我们就回来。”说罢把电话递给我。电话里母亲问我晚饭想吃什么,我说:“妈,我想吃你擀的捞面条。”
作文命题审作题 文
命题作文:
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 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 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命题 作文的题目是确定的,不可另 起炉灶、改换题目,这是与材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 重点分析“题眼”。 • 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 明确写作对象和范围。 • 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 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 在关系。
《我最好的朋友》 《失败也很美》 《其实并不是这样》
三、明确写作对象和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中考阅读复习方法:
以阅读能力点的复习为核心 以解题方法的 指 导 为重点 以中考试题类型训练为主线
12
现代文阅读的中考能力点:
1、 基本辨识能力 2、 整体把握能力 3、 理解分析能力 4、 概括提炼能力 5、 阐释解说能力 6、 语言赏析能力 7、 手法欣赏能力 8、 感悟评价能力 9、 拓展迁移能力 10、想象联想能力 11、探究能力 12、创新能力
22
语言特色有:
朴实、优美、严谨、幽默、 夸张、形象生动、清新明快等
24
课文:
《背影》——朴实 《济南的冬天》《春》——优美、 生动形象 《谈生命》——生动形象 《中国石拱桥》——准确、严密
25
语言赏析注意点:
一、扣住上下语境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二、抓住关键词语 三、关注修辞手法 四、联系文章中心 五、结合作者情感
含义: 作用: (2分) (1分)
20
体会词句作用的方法
结构上: 线索、铺垫、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承 上启下(过渡)、设置悬念、 总领全文、 总结上文等 内容上: 塑造形象、表现个性、突出中心、表达 情感等 表达效果上: 生动形象、准确、严密等
21
体会词句作用的方法
例:体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 境界”这句话的作用。---《珍珠鸟》 解题: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结构 上) ,也点明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 旨(内容上)。
2
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名 句。
古诗文默写 单纯记忆性默写和理解运用性考查: 《课标》推荐背诵的49篇加《课标》 中没有涉及、而在教材中作为精读篇 目的五首诗歌。其中在附录中出现的 古诗只考记忆性默写。 开放性形式考查: 教材(包括附录)中要求背诵的其他 诗文。

3
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名句。
5.能发现并修改常见的语病。
1.每个有志青年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对四化有用的 人 2.大量种植树和草,关系到能否改善环境。 3.他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4.我们在学习中克服并发现了不少困难。 5.通过努力学习,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 6.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7.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进 步。 8.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 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9.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 育。 10.过了一会,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11.由于生产很快搞上去了,大家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了。
29
(1)古诗词阅读
这里所说的欣赏一般从内容理解、表达方式、情感把
握、词句赏析、联想想象等角度作浅层次的考查。
选取课内经典之作,考查学生初步欣赏的能力。
考查范围是课标中要求背诵的在精读课文中出现
的22首古诗词。
江苏省09年13市中考 古诗词阅读 汇总.
30
(2)文言文阅读
考查材料:选自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26
此外,还要对考生进行答题的语言训 练。
2008年南京中考试题: 例1: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 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秧苗比作绿 色的地毯(分析修辞),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 之美(联系语境),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27 同时也赞美了母亲的勤劳能干(达到的效果)。
理解词义的方法
在理解该词本义的基础上,认识这 个词在特定语境中具有的特殊含义。
例:理解“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
的标本。”中“标本”一词的含义。— 《苏州园林》 解题:结合上下文,了解“标本”指的是 苏州园林在我国各地园林中的地位, 得出答案—— “标本”指各地园林学 习效仿的范例、样本。
17
考查难度:相当于课本中的文言文
考查能级:识记、理解、分析
31
5.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能力点
I 能理解常用的实词和“之”、“其”、“于”、 “以”、“而”等五个虚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 意义和作用。
28
例3: 2008年常州中考试题 “这一新的龙冀化石因此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 世界上最小的无齿的冀龙。” 14.第③自然段中的“迄今为止”能否去掉? 为什么?(2分) 答:不能。(1分)“迄今为止”表明了时 间范围(解释含义),更准确地表达隐居森 林冀龙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冀龙,不排除今 后还有更小的冀龙发现的可能性(联系语 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达到的 效果) 。(1分)
6
2.认识3500个常用字,其中会写3000个左右。 正确地给汉字注音,借助汉语拼音写汉字。 3.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词语。4.正确使用常用 标点符号。
(09南京)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xiǎn 恕 锲) (08南京) 2.下面是小军写的演讲稿,请按要求答题。 (6分) 汶川,这个陌生的名字,连带着崩裂的山体□倒tā ( ▲ )的房屋和被废墟掩埋的躯体,猝( ▲ )然刺 痛了我们的神经!灾难中的土地,我们为你心痛如割 彻夜难眠□灾难中的同胞,我们为你神情悲恸双目 噙泪。我们愿棒出一颗颗炽(▲ )热的心,伸出一双 双热情的手,与你们心手相连,bó( ▲ )击风雨! (1)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cù chì 塌 搏 ) (2)依次在方框中填人所缺的标点。(“、”,“;” 7
例2: 2008年镇江中考试题
10.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 么?请选择其中的一句,简要回答。(2 分) ①只有俄罗斯在地球表面的深度上钻探到了 12里左右。 答: ① 不能去掉,因为“左右”表示概数, (解释含义),准确地说明了“俄罗斯在 地球表面的深度上钻探到了12里” 中的 “12公里”只是一个略指,并非准确数据 (联系语境),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达到的效果)。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2) ▲ ,江人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 别》) (3)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 歌送武判官归京》) (5)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 零丁洋》) (6)人有悲欢离合, ▲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7)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 沙· 秋思》) 4 (8)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
一. 考试范围
二.考试内容
(一)积累运用
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名句。 2.认识3500个常用字,其中会写3000个左 右。正确地给汉字注音,借助汉语拼音 写汉字。 3.正确理解和使用常用词语。 4.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5.能发现并修改常见的语病。 6.对提供的文字、图表等信息进行筛选、整 合、 运用。
二、体会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田野上的白发》 语 20.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 言 赏 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析 的 《宛如英雄》 出 .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 题 18用。 (3分) 角 度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 宛如英雄!
Hale Waihona Puke 语言赏析的出题角度一、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二、体会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三、品析文章语言的特色
15
一、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语 言 赏 析 的 出 题 角 度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14.说说④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 答: (2分) 《宛如英雄》 18.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 和作用。(3分)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 也能宛如英雄! 含义: (2分) 作用: (1分) 16
1.默写“考试范围”中规定的诗文 名句。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08年南京中考) (1)关关雎鸠, ▲ 。(《诗经· 关雎》) (2)人则无法家拂士, ▲ ,国恒亡。(《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 (3) ▲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 五 )》 ) (4)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 任蜀州》) (5)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6) ▲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 ▲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 记》) (8)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9)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 5
▲ ▲
点缀(▲) 鲜为人知(▲) 宽shù (▲) qiè(▲)而不舍(zhuì
5.能发现并修改常见的语病。
4.下面是班级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找出画 线部分有语病的一处。(▲)(2分) ( B ) (A)共建绿色家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 们深刻认识到,(B)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不能陷 入污染一治理一再污染的恶性循环。这就需要 从源头治理南京的山水。为了保护南京的“绿 肺”,(C)中山陵园管理局已于去年底提交了申 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方案。作 为中学 生,(D)我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绿色 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3.一股汉语学习的热潮正随着中国对外影响的 扩大而日益膨胀, 8
13
中考对语言赏析能力的考查要求
⒈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 义和作用。(《中考指导用书》关于 阅读考试的第2条) ⒉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词 语的表达效果。(《中考指导用书》 关于阅读考试的第3条) ⒊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中考指导用书》关于阅读考试的第6 条)
14
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理解句子含义就是品析耐人寻 味的深刻内涵、话外音、潜台词。 首先应抓住关键词,并关注修 辞手法,同时也要结合上下文内容, 联系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8
例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
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 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怎样理解这句话 的含义?----《最后一课》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语言比作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把侵略者 的统治比作监狱(修辞手法)。意思是 说亡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 语言, 就是掌握了争取自由独立的武器, 这个民族的人民可以随时团结起来,与 侵略者进行斗争,将侵略者赶出自己的 家园(联系文章的主旨)。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