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项训练: 古诗词曲鉴赏(含答案)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一)课内古诗词(一)(2019云南)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答案: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2019乌鲁木齐)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使至塞上1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

“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

“欲问边” 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 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

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 颈联历来为人称道。

“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 尾联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E. 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答案:BD导析: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选项逐一分析选择作答。

B 项,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法,“出汉塞”写作者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慰,访察军情,这是实写。

诗人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汉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胡天,这是虚写。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资料(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资料(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资料(含答案)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019·桂林]有人评价杜诗“于寻常处见深刻”。

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本诗简述。

(2)[2019·桂林]“诗贵含蓄”,这首诗在表达情感上体现了这一点,请结合诗的内容分析。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木兰诗[《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2017·福建]对画线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数量多。

(2)[2017·福建]“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古诗词鉴赏专项练题(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共5分)满江红[清]XXX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XXX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9.这首词是XXX的中秋节述怀之作,其中用典手法颇有特色,如:上阕的“①”是借XXX“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的现实,引出激昂的忧愤之情;下阕的“青衫湿”则是借XXX 《琵琶行》之语,写自己因②而落泪的孤独困境,表达深切的③之情。

(3分)10.XXX与《木兰诗》中的XXX都是巾帼英雄,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请结合这首词和《木兰诗》的内容,简要比较一下这两位巾帼英雄的形象有何不同。

(2分)答:【分析】《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活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作于1903年。

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迂回地反应了革命者插手革命前的庞大矛盾的心情,逼真感人。

【解答】(1)本题考察诗词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常使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汗青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希望或情感。

词上阕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两句一句化用汗青典故,一句是XXX自己的经历与情感提炼。

XXX写下这首《满江红》的1903年中秋节,正是中国四面楚歌的时期,清当局腐败能干,列强环伺,中华民族处于悬崖的边沿。

下阕“青衫湿”则化用了XXX《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意,表现词作者今后踏上了寻觅知音、寻求女性自在、寻找民族解放的道路。

可见作者其时处于孤独窘境,内心无比的凄凉。

(2)本题考查诗歌人物形象的比较与分析能力。

XXX的这首词,通过层层的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心情。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汇总附答案爱国忧民类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第一句写到了哪些景物?所描绘的情境渲染出怎样的氛围?写到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中景物,渲染出迷蒙清冷的氛围。

2.“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其实是在批评(纵情声色、不知国之将亡/不理朝政的统治者)。

“犹”字表现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

3.下面对杜牧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B.杜甫创造了盛唐诗歌的巅峰,杜牧增添了晚唐诗歌的瑰丽。

为肯定杜牧在诗坛的地位,后人称其为“小杜”,以此区别于杜甫。

C.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D.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江南逢李龟年》《阿房宫赋》等。

D(《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的诗)4.请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光覆盖着水边的沙岸。

5.诗歌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借古讽今。

陈述南朝陈后主因追求享乐导致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能从中汲取教训,反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前两联写景。

首联写(国都破败)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凄凉悲哀)的氛围。

颔联移情于花鸟,衬托自己(感伤怅恨)的感情。

2.颈联中“抵万金”极写家书的(难得/珍贵),表现了作者(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尾联描写了诗人(衰老憔悴)的情状,表现他(极度忧愁)的感情。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城春草木深(长安城)⑵家书抵万金(值、相当于)4.从诗的题目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从题目中可以得到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这首诗所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二是这首诗写了诗人眼前所看到的景物。

中考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9首古诗词赏析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9首古诗词赏析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9首古诗词赏析练习(含答案)(一)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1.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景物。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北宋(朝代)的范仲淹(人名),其中“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4.本词上阕描写边塞荒凉的秋景,下阕抒情。

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

5.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7.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专题训练 古诗词鉴赏 初中语文九年级全阶段(含答案)

专题训练 古诗词鉴赏 初中语文九年级全阶段(含答案)

专题训练古诗词鉴赏九年级全阶段(一)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沦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3分)(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

(2分)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3分)(三)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2分)2.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自始至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四)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2分)2.“浊酒_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3分)(五)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衷,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中考语文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阅读

中考语文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阅读
2.诗歌颈联因其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 观”。请结合具体内容,任选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2分)
【答案】(2分)示例一:颈联写的景物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营 造了一种雄浑旷远、苍凉悲壮的意境。(诗人巧妙运用大、孤、直、长、 圆等词,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 入到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对仗工整,笔力苍 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突出了边境的荒凉。同时侧面烘托了戍边将士 的艰苦生活,凸显将士们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精神。(意思对即可。如 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
第31首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2022考查鉴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022河南)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 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3分)示例一:肃杀的景象。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 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 的肃杀景象。 示例二:绚烂的景象。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 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 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 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

【解析】A项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B项山、月、江 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C项传达出诗人宁静、淡 泊的心情。D项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引发了诗人的乡愁。故选C。

2023年中考语文备考之古诗词曲鉴赏专题训练:《观沧海》

2023年中考语文备考之古诗词曲鉴赏专题训练:《观沧海》

一、《观沧海》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是建安文学代表作家。

他的诗歌风格慷慨悲凉,气魄宏大。

尤以四言乐府立意刚劲,语言质朴。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课内探究】1.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的胸怀。

2.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两个“若”字表明这是写的是虚景,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有助于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更能突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3.试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答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苍凉慷慨。

4.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答案】河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

从静态事物写到动态事物。

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5.曹操的诗都是以慷慨悲壮见称,那么《观沧海》是不是呢?若不是,请用四个字表达。

【答案】《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雄奇豪迈”。

从作者写的雄伟奇丽可以看出。

【真题回顾】1.诗中“星汉”的意思是。

【答案】银河【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银河灿烂也仿佛是从大海升起。

“星汉”指银河。

2.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曲鉴赏课内诗歌逐篇训练七年级上册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019·徐州]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汇在一起。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3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诗歌的开头选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有何作用?(3分)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1分)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2分)3.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3分)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3分)3.“古道西风瘦马”的“瘦”字用得很妙,请简析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4分)4.这首曲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3分)五、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2019·连云港模拟]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两处巴山夜雨之景有什么不同。

(3分)2.[2019·开明模拟]请简要赏析诗中“共”字的用词之妙。

(3分)3.[2019·开明模拟]诗中两次写“巴山夜雨”有何作用?(3分)七年级下册六、阅读下面《木兰诗》选段,完成问题。

木兰诗《乐府诗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节选)1.对选段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人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概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七、[2019·曲靖]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2.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请赏析诗中的“独”字。

(2分)八、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颔联中的“钟”和“割”用得好,请任选一字,简要赏析。

(2分)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人借写登高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

B.“千寻”正面写塔高,“鸡鸣”就能“见日升”从侧面写塔高。

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D.三、四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有什么含义?(4分)3.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分)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① [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②,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罢官回乡闲居之时。

②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1.[2019·柳州]有人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罢官后的落寞之感。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

(4分)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分)3.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

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3分)十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中画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广为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3分)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泊秦淮[唐]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3分)八年级上册十三、[2019·大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3分)十四、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019·黄石]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2.[2019·贺州]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3分)3.[2019·贺州]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耐人寻味,请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3分)十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春游钱塘湖的感情? (2分)2.颔联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3分)3.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4.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

(3分)十六、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东晋]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是:、。

(2分)2.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的句子作答。

(2分)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019·湘潭]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2分)2.请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诗进行简要评析。

(3分)3.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的妙处。

(3分)4.[2019·湘潭]诗人时年四十多岁,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原因是什么?(2分)十八、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唐]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3分)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式题: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3分)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赤壁[唐]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本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你说说其中的“小”和“大”分别指什么。

(2分)2.三、四句中的“东风”指什么?涉及的历史事件是哪个?(2分)3.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十、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