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的成长研究报告
老舍(开题报告)

老舍(开题报告)老舍《骆驼祥子》里祥子的形象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研究老舍《骆驼祥子》里祥子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事这个选题的意义主要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舍和《骆驼祥子》在我国文学界中的重要地位十分值得研究。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作品十分的丰富,很多都对旧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因此研究老舍的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骆驼祥子》是老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进行《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的研究是十分的必要的。
二是研究《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对于研究《骆驼祥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骆驼祥子》一书的主人公就骆驼祥子,整本书的写作都是围绕骆驼祥子展开的,因此研究明白了骆驼祥子就研究明白了作者要写作的中心思想和将要反应的问题。
而对《骆驼祥子》进行研究的关键就是要搞明白骆驼祥子的形象。
因此研究骆驼祥子的形象对于研究《骆驼祥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研究《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还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骆驼祥子》一文给我塑造了一个十分复杂的骆驼祥子,这个祥子既有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也有人性中的弱点,其人性中的光辉的一面对于教育现在社会的青少年和有梦想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其人性中的弱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也有很重要的警示做用。
四是研究《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对于提升本人的文学创作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一个文学形象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使笔者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写作的技巧和写作的方法,对于提高笔者本人的写作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论文框架摘要一、引言二、老舍《骆驼祥子》里塑造的祥子的形象(一)骆驼祥子的正面的形象1、骆驼祥子是一个具有自信,要强和富有进取精神的人2、骆驼祥子是一个淳朴、善良、为人正直和富有同情心的人3、骆驼祥子是一个勤劳和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二)骆驼祥子的负面的形象1、骆驼祥子是一个眼光十分的狭隘的人2、骆驼祥子还有着自私自利和甘于堕落的性格特点三、老舍《骆驼祥子》里祥子形象形成的原因(一)骆驼祥子性格形成的主观原因1、骆驼祥子的小农意识对祥子形象的影响2、骆驼祥子的个人奋斗目标的不可实现性对祥子形象的影响3、骆驼祥子的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对祥子形象的影响(二)骆驼祥子性格形成的客观原因1、整个社会大环境对祥子性格形成的影响2、祥子身边的人对祥子性格形成的影响四、研究老舍《骆驼祥子》里祥子形象的现实意义(一)研究骆驼祥子的形象对于研究《骆驼祥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对于深入的了解《骆驼祥子》的社会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对于全面系统的了解骆驼祥子的悲剧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研究骆驼祥子的形象对于当前我们的青少年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1、骆驼祥子形象中好的一面十分的值得青少年学习2、骆驼祥子形象中不好的一面值得在青少年教育中警醒(三)研究骆驼祥子的形象对于劳动人民实现自己的奋斗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结论三、实施计划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1、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通过向指导老师请教,确定选题,并填写开题报告2、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并整理写作资料3、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通过与指导老师讨论,写作并完成初稿4、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把初稿提交指导老师,并认真领会指导老师意见5、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继续整理和分析资料,结合指导老师意见写作并完成第二稿6、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把二稿提交指导老师,在认真领会指导老师意见的基础上,完成本文的定稿。
老舍资料演讲稿

老舍资料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关于著名作家老舍的一些资料和相关内容。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影响深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老舍的生平。
老舍生于1899年,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从小就显示出文学天赋,曾在清华学习西洋文学。
后来,他去了英国留学,开始接触西方文学,这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国后,老舍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他的作品以描写都市生活和人民生活为主题,深受读者喜爱。
其次,我们来谈谈老舍的代表作品。
老舍的代表作有很多,比如《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播和阅读。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我们也要了解一下老舍的文学思想。
老舍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上。
他关心普通人的命运,关注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现象,通过他的作品表达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他的文学思想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我们要谈一谈老舍的影响。
老舍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社会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文学影响力持续至今,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老舍的生平、代表作品、文学思想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成就和价值,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他的作品。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对老舍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能对中国现代文学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谢谢大家!。
老舍传读后感

老舍传读后感读完《老舍传》,我仿佛跟着老舍先生走过了他那波澜壮阔又充满曲折的一生。
老舍先生的一生,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精彩剧集。
他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贫苦家庭,成长的环境虽然艰苦,但这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书中描述他小时候的生活细节,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冬天的棉衣都是补丁摞补丁,可即便如此,小小的老舍也总能在生活中找到乐趣。
他会和小伙伴们在胡同里疯跑,哪怕只是踢个破布做的毽子,都能让他们乐上半天。
过年的时候,家里买不起新衣裳,可老舍还是满心欢喜地盼着,因为能吃上一顿稍微丰盛点的年夜饭,那点油水和香味,足够他回味一整年。
上学后的老舍,更是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
他对知识的渴望,就像饿了许久的人见到面包一样。
每天早早起床,走好几里路去学校,哪怕是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他也从不间断。
教室里的桌椅破旧,书本也不是崭新的,但他却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如痴如醉。
老舍先生后来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这其中的艰辛也是超乎想象的。
他刚开始写作的时候,经常被退稿,那些写满心血的稿子被无情地退回,换成别人可能早就心灰意冷了,但老舍没有。
他把那些退稿的信件小心翼翼地收起来,继续埋头苦写。
他常常在昏暗的灯光下,一边咬着笔头,一边苦苦思索,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一句话一句话地推敲。
记得书中提到有一次,他为了描写一个场景,亲自跑到街头去观察。
那天刮着大风,老舍就站在街角,被风吹得睁不开眼,可他还是死死地盯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
回到家的时候,他已经满脸灰尘,冻得手脚冰凉,但他的眼睛里却闪着兴奋的光,因为他收获了最真实、最生动的素材。
他的作品,无论是《骆驼祥子》还是《茶馆》,都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细腻刻画。
就像《骆驼祥子》里的祥子,那个一心想要拥有自己的车,过上好日子的年轻人,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后,最终被生活压垮。
老舍把祥子的每一次希望、每一次失望,都描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仿佛能亲身感受到祥子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茶馆》研究报告

《茶馆》研究报告《茶馆》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创作的话剧作品,被誉为20世纪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茶馆》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思想内涵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一、创作背景《茶馆》创作于1956年,这一时期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中国初期。
在此背景下,社会大变革、阶级斗争以及小资产阶级生活失落感等问题亟待面对和解决。
老舍通过《茶馆》折射出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性问题和社会现象,对中国当代社会的矛盾和困境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二、故事情节《茶馆》以茶馆为主要背景,通过几代茶馆老板和来往客人的对话和争论,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故事情节分为三个阶段:清末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人物和事件,一方面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冲突和演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茶馆老板王大根一代代人的不同命运和心路历程。
三、人物塑造《茶馆》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而独特的人物形象,包括茶馆老板王大根、泼猴、王利发,以及来往客人如瘫子郑、革命者小军等。
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通过对话和争论展现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人生观和社会观。
四、思想内涵《茶馆》通过描绘茶馆老板和客人之间的冲突和对话,呈现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历史变迁。
作品中展现的社会问题包括封建传统与新思潮的碰撞、统治阶级对小资产阶级的压迫、革命与保守的对立以及人生命运的无常等。
通过这些内容,老舍表达了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性问题的思考。
五、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茶馆》以其真实的刻画、鲜明的人物以及思想上的深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不仅引发了文化界的热议和学术研究,还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它的剧本也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进一步推广了作品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老舍的《茶馆》是一部独具特色和思想深度的中国话剧经典作品。
通过其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思想内涵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我们可以对这部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老舍生平简介

老舍生平简介
在我国现代诸多知名作家里,像老舍先生这样平民出身而跻身文坛是为数不多的,而始终保持平民品格,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城市贫民生活大获成功者,为老舍先生一人。
老舍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位居前茅的重要作家。
这不仅因为他的作品多,跨越小说和剧作,而且因为他的作品有深刻的幽默感和独特的艺术个性,植根民俗生活而徐徐道来,雅俗共赏,实实在在,毫不装腔作势,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在同时代作家里,老舍的作品最平实,调子最清淡,没有狂热呐喊、革命套话或躁动情绪。
茅盾早期小说中那种革命的狂热、极度的灰心和欲望的躁动,巴金早期小说那种无政府主义的激情、流血自杀的狂热、革命加恋爱的模式,老舍笔下都没有,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一种宁静的理性、入骨的讥讽和内在的幽默。
老舍原名舒庆春,出生于北京的城市贫民家庭。
父亲是个守城的旗兵,属于满族正红旗,一九零零年死于八国联军枪下,那时老舍仅一岁。
家庭贫困,却要强、上进,他的性格和小说均显示一种温雅敦厚的绅士气质。
显然,他的生命基质中有一种反抗低微、超拔卑贱的文化抗体,一种高雅的文化性格质素。
这一点,使他成为文坛的一个异数。
他出身俗世而不流俗,写俗人而不阿俗,尽管后来若干岁月里,他被强权改造成另一个人。
然而,当他忍无可忍、挺身抗争的时候,他采取的方式却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强烈方式。
这种决绝态度,强烈闪射出他性格中那种长久受到压抑而沉沦的人格高贵性和尊严性。
关于老舍的简介

老舍的简介关于老舍的简介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更是远播海外的文学艺术家。
老舍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也充满了坎坷。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老舍的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母亲也是旗人。
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
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
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
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
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
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
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
1949年底返回北京。
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
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
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传读后感

老舍传读后感在纷繁复杂的书海之中,我偶然翻开了《老舍传》,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时代的大门。
这扇门里,有一位文学巨匠的人生画卷,缓缓在我眼前展开。
老舍,这个名字在我过去的认知里,仅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知道他的一些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然而,当我深入这本传记,才真正走进了他的世界,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喜怒哀乐的老舍。
书中描绘的老舍的成长经历,让我感触颇深。
他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生活的艰辛早早地压在了他的肩头。
但正是这样的环境,磨砺了他坚韧的性格。
他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哪怕是街头巷尾的一个小场景,在他眼中都充满了故事。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老舍小时候读书的那股子劲头。
家里穷,没有足够的钱买书,他就到处去借。
有时候为了借一本心仪的书,不惜跑好几里路,还得陪着笑脸跟人家说好话。
借到书后,如获至宝,抓紧一切时间阅读。
晚上没有灯,就借着月光,或者是在微弱的烛光下,眼睛都快贴到书页上了,也要把书看完。
那种对知识的渴望,真的让我自愧不如。
而且啊,老舍在写作这条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
刚开始投稿的时候,那稿件就像石沉大海,一点回音都没有。
但他不气馁,不断地写,不断地改。
他会把自己写好的文章读给身边的朋友、邻居听,只要人家提出一点意见,他就认真琢磨,反复修改。
有时候为了一个词、一句话,能琢磨好几天。
说到他的作品,那更是充满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就拿《骆驼祥子》来说吧,祥子那么努力地想要拉上自己的车,过上好日子,可命运却一次次地跟他开玩笑。
老舍把祥子的无奈、挣扎、绝望描写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祥子的痛苦。
我在阅读的时候,心里一直揪着,为祥子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
再看《四世同堂》,祁家一家人在战乱中的悲欢离合,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老百姓的苦难和坚强。
老舍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仿佛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读完这本传记,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我们有着优越的条件,丰富的资源,可有时候却不懂得珍惜。
老舍邻居们研究报告

老舍邻居们研究报告《老舍邻居们》是中国作家老舍的一部短篇小说集,通过描写邻居们的生活,反映了上海社区中普通人的困惑和矛盾。
下面是一份《老舍邻居们》的研究报告。
《老舍邻居们》描绘了1920年代上海某个小区居民的普通生活,通过对邻居们平凡日常的细腻刻画,展现了社区中各类人物的命运起伏和心灵纠结。
首先,小说以市井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批真实的常人形象。
比如大胡子陈师傅是个木匠,他艰苦的体力劳动和返朴归真的生活态度,展现出一种劳动者坚韧、纯朴的品质。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贵妇人洪妈,她爱慕虚荣,追求富贵浮华的生活方式,代表了一种社会上的空虚和浮躁。
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和衬托,老舍生动地展示了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琐事,使这些平凡的人物在作品中具有了生动的个性。
其次,小说展现了人们命运的辗转变迁。
在《徒儿》一章中,戏班的指导老师刘公兴曾经培养过一位徒弟,但徒弟后来去了别的地方。
然而,这一段时间正是刘公兴事业最辉煌的时候,他却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徒弟来继承自己的事业。
这种变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命运的转折,更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背离。
通过这一描写,老舍在读者面前梳理出了社会变迁带给个体和传统的冲击。
最后,小说反映了人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在《有人说书》一章中,叶老板是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小店老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他的店销售量每况愈下,渐渐变得无人问津。
叶老板在记过他店中客人的二十年密码问答中得知,记下来的密码从来没有人来认对。
尽管如此,叶老板却依然对店里的密码坚信不疑,这种坚持代表了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愿面对现实的态度。
通过这一描写,老舍让人们看到了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总的来说,《老舍邻居们》通过对小区居民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示了人们命运的起伏和心灵的纠结。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通过对他们的刻画,使人们可以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社会的变迁和现状。
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使《老舍邻居们》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并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20年4月19日
老舍先生的成长研
究报告
老舍先生的成长研究报告
巩义 马一卜
一、 研究目的
老舍先生生于那个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时代。她经历了风风
雨雨,走过了浮华沧桑,在中国文坛上,散发着自己独有的光
芒,不容忽视,举世瞩目。究竟是什么,让她有如此大的影响
力?研究老舍先生,学习她的气节与品格。
二、 研究方法
(1) 上网检索
(2) 查阅有关书籍
(3) 问询家人
三、 研究过程
人物•简介
老舍,生于1899年2月3日,卒于1966年8月24日,原名
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北京人。中国小说家、戏剧作
家,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对民间曲艺有突出贡献,
也是“写作最勤,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她被誉为“人民艺术
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猫
城记》、《离婚》;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
篇小说《微神》、《断魂枪》;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
等。
名字•寓意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2020年4月19日
“舒庆春”这个名字是父母所起,因她出生在小年(阴历腊月
二十三),离春节只差几天,图吉利,起了这个名字——“庆
春”是庆祝春天的意思。“舒舍予”是老舍上师范时自己起的别
名,很巧妙。她把姓拆开,成为“舍予”两字。这两个字还有一
说,是“舍我”——放弃自己私心和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
的含义。后来她取“舍予”的“舍”字,前面加一个“老”子,
当作自己笔名,在《老张的哲学》连载时第一次使用。后来这个
笔名就沿用下来。
文笔·特点
老舍的作品直白而又京味儿十足。由于小时候寒苦的生活,使
她偏向于观察社会底层的人,并用笔表现她们的生活。她用词简
洁,语言通俗,使人如临其境。一开始老舍的文笔偏于幽默,后
来,幽默渐渐经过苦笑、讽刺,走向抒情,成了淡雅的清泉,平
易、亲切、新鲜。
写作•成长
老舍出身寒苦,父亲在她小时候牺牲,母亲含辛茹苦将她和其
它几个兄弟姐妹拉扯大。由于小时候的环境,她沉默寡言而内心
奔放,爱看书,爱幻想。她从母亲那里继承了许多优良的品质。
上学时,她偏爱语文,背诵了许多古文诗词。后来为了减轻家里
负担,考入了北京师范。19 ,从师范毕业后,被派到方家胡同小
学当校长。19 ,五四运动以及白话文的兴起把她推向了写作的道
路。在学校工作两年后,她被提升为北郊劝学员。后来,她看清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
2020年4月19日
了这个职业背后的污浊,1922年8月,老舍正式辞职不干,自愿
到天津南开中学当一名清苦的教师。1923年1月,老舍在《南开
季刊》上发表第一篇“文学习作”:《小铃儿》。1923年2月,她
在北京地方服务团当干事,在北京教育会当文书。在北郊公立讲
演所当所长的时候,她渐渐练就了一副好口才。应英国伦敦大学
东方学院之邀,1924年9月14日,老舍到了英国,受聘于学
院,教授中文学系。在东方学院,她读了许多书,并在那里完成
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她还
帮助埃杰顿将古典名著《金瓶梅》译成英文。1929年夏,老舍离
开伦敦,周游欧洲,后来在新加坡华侨中学当教师,在此期间,
完成了《小坡的生日》中的一部分,1930年春,老舍回到上海,
凑够了六万字,这才算写完《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老舍
受聘于齐鲁大学,1934年夏,在山东大学文学院当教授,“七七
事变”后,回齐鲁大学当中文系主任。从1930年到1937年11月
15日只身南下,老舍创作了二百余篇作品,包括《大明湖》
(1931年,已覆灭)、《猫城记》(1932年)、《离婚》(1933
年)、《牛天赐传》、《老舍幽默文集》、《赶集》(三者同为
1934年)、《樱海集》(1935年)、《蛤藻集》、《骆驼祥
子》、《选民》(三者同为1936年)、《东海巴山集》东海部
分、创作经验集《老牛破车》(两者同为1937年)。与此同时,
她开始大量地写散文,杂文和小诗。《月牙儿》、《我这一辈
子》也是这个时期的产物。1937年11月,受形势所迫,老舍先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
2020年4月19日
生毅然到了武汉,用笔杆子支持抗战。八年之内,老舍完成了
《火葬》、《四世同堂》前两部、半部《蜕》、《火车集》、
《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巴山部分、《剑北篇》以及话剧九
部(包括《残雾》、《国家至上》)、各种曲艺形式作品三百余
篇,都是有关抗战的。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
协会成立,老舍担任第一届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并连任七年。她
协助“文协”出版了《抗战文艺》杂志。抗战胜利后,1946年3
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到达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讲学与文化
交流。由于内战,老舍滞留在美国三年半。她写完了《四世同
堂》的第三部,创作了《鼓书艺人》,把《断魂枪》改成话剧,
组织了《离婚》、《牛天赐传》等的翻译。1949年12月9日,
老舍到达天津,致力于文艺,1950年,被选为全国文联理事和北
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还和赵树理一起主编全国性的
通俗文艺刊物《说说唱唱》。1950年,老舍当选北京市人民政府
委员。1950年春,政府要治理龙须沟,老舍以此为题材,完成了
三幕话剧《龙须沟》。1951年二月,出版第二本曲艺文集《过新
年》。1951年夏,开创了曲剧这一新的剧种。中间,老舍还创作
了许多话剧。1957年,三幕话剧《茶馆》诞生了。1961年,老舍
开始创作《正红旗下》,这部未完成的长篇巨著,是老舍语言造
诣的顶峰。1966年8月23日,被红卫兵殴打羞辱后,第二天,
老舍在太平湖“舍我”。
印象•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