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
逻辑学经典书籍

逻辑学经典书籍摘要:1.逻辑学简介2.逻辑学经典书籍的分类3.代表性逻辑学经典书籍介绍3.1《形式逻辑》3.2《逻辑学导论》3.3《逻辑思维》3.4《数理逻辑》3.5《论证逻辑》4.阅读逻辑学经典书籍的意义正文: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推理规律和思维规律的学科,它旨在帮助人们提高思维品质、培养良好的推理能力。
逻辑学经典书籍是学习和研究逻辑学的基石,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方法和实例。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逻辑学经典书籍进行简要介绍。
1.逻辑学简介逻辑学可以分为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论证逻辑等多个分支。
形式逻辑主要研究推理的形式,探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规律;数理逻辑则运用符号和数学方法研究逻辑结构;论证逻辑关注论证的构建、分析和评估。
2.逻辑学经典书籍的分类逻辑学经典书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形式逻辑、逻辑学导论、逻辑思维、数理逻辑和论证逻辑。
这些书籍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各有侧重,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
3.代表性逻辑学经典书籍介绍3.1《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关于推理形式和规律的研究,是逻辑学的基础理论。
本书通过阐述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概念,以及推理的基本规律,为读者打下扎实的逻辑学基础。
3.2《逻辑学导论》《逻辑学导论》是一本引导读者进入逻辑学领域的入门书籍,它简要介绍了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主要分支。
本书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帮助读者了解逻辑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向。
3.3《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旨在培养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丰富的实例分析、练习和测试,使读者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本书适合希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读者。
3.4《数理逻辑》《数理逻辑》是一本关于符号逻辑和数学逻辑的书籍,它运用符号和数学方法研究逻辑结构和推理规律。
本书适合对数理逻辑有兴趣的读者深入学习。
3.5《论证逻辑》《论证逻辑》主要研究论证的构建、分析和评估,它通过阐述论证的基本概念、结构和评估方法,帮助读者学会分析、评估和构建有效的论证。
《形式逻辑》原理教案

《形式逻辑》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形式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形式逻辑方法,提高论证和辨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概念、判断、推理。
2.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3. 形式逻辑的基本方法:分类法、定义法、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形式逻辑方法的运用和论证、辨析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形式逻辑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概念、判断、推理的定义及特点。
3. 基本规律:讲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的内涵和应用。
4. 基本方法:介绍分类法、定义法、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的原理及步骤。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形式逻辑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形式逻辑的理解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形式逻辑方法进行分析。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形式逻辑在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形式逻辑的应用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讲授法:明确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形式逻辑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与环境1. 教材:形式逻辑教材,提供基本理论知识。
2. 案例材料:收集与生活相关的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PPT、案例材料等。
《形式逻辑》原理教案

《形式逻辑》原理教案第一章:形式逻辑导论1.1 逻辑与思维:理解逻辑的本质与作用掌握思维的基本形式与特征1.2 形式逻辑与传统逻辑:比较形式逻辑与传统逻辑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章:命题逻辑2.1 命题与命题联结词:熟悉命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命题联结词的使用和含义2.2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学习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练习使用命题逻辑进行推理和证明第三章:谓词逻辑3.1 谓词与谓词联结词:学习谓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谓词联结词的使用和含义3.2 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学习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练习使用谓词逻辑进行推理和证明第四章:演绎推理4.1 演绎推理的定义与特点:理解演绎推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演绎推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4.2 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习常见的演绎推理方法(如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练习运用演绎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第五章:形式逻辑的应用5.1 形式逻辑与语言分析:探讨形式逻辑在语言分析中的应用练习使用形式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的合理性5.2 形式逻辑与论证评价:学习形式逻辑在论证评价中的应用练习使用形式逻辑评价论证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第六章:形式逻辑与数学6.1 数学中的逻辑结构:探讨数学中的逻辑基础,如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理解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和逻辑推理6.2 形式逻辑在数学中的应用:学习形式逻辑在数学问题解决和证明中的应用练习使用形式逻辑解决数学问题第七章:形式逻辑与计算机科学7.1 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基础:了解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原理,如计算理论和算法逻辑掌握逻辑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分析中的应用7.2 形式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学习形式逻辑在计算机科学问题解决和算法设计中的应用练习使用形式逻辑分析和设计计算机程序第八章:形式逻辑与哲学8.1 哲学中的逻辑研究:探讨哲学中的逻辑方法和理论,如分析哲学和模态逻辑理解哲学论证的逻辑结构和有效性8.2 形式逻辑在哲学中的应用:学习形式逻辑在哲学问题分析和论证评价中的应用练习使用形式逻辑分析哲学问题和论证第九章:形式逻辑与日常生活9.1 日常生活中的逻辑应用:探讨形式逻辑在日常决策、沟通和问题解决中的应用理解日常逻辑错误和误区9.2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学习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练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第十章:形式逻辑的前沿发展10.1 形式逻辑的最新研究:了解形式逻辑在现代逻辑学、认知逻辑和计算逻辑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掌握形式逻辑的前沿理论和方法10.2 形式逻辑的未来展望:探讨形式逻辑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形式逻辑研究的兴趣和热情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形式逻辑与数学6.1 数学中的逻辑结构是形式逻辑研究的基石。
《形式逻辑》习题集

2.不随地吐痰——良好习惯——良好修养的表现
3.英国——西欧——欧洲
4.科学——社会科学——形式逻辑
5.中国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青年时代的洪秀全
(十)对下列概念作两次限制。
1.虚词
2.历史科学
(十一)对下列概念作两次概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负概念
(十二)填空。
1.若“所有的 A 是 B”与“有的 B 不是 A”均真,则 B 与 A 之间的外延关系是
二、练习题
(一)分析下列各段文字,指出其括号内的语词或语句是从内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 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
1.国民素质,也即民族素质,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稳定的 社会文化心理素质)。
2.“经”,是我国古籍的通称;凡(带有原理、原则性质的著述),皆可称作“经”。现 在所指的“十三经”,是历经各代到宋代时候才逐步形成的。它指的是(《尔雅》、《公羊传》、 《谷梁传》、《左传》、《周礼》、《仪礼》、《礼记》、《诗经》、《书经》、《易经》、《孝经》、《论 语》、《孟子》)。
(二)指出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语词表达的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是正概念还 是负概念。
1.中共徐州师范大学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决议》。 2.非党员不参加今天的会议。 3.诚实是一种美德。 4.单独概念是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5.偶然是无穷多的。 (三)指出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语词表达的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1.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
4.“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四种文具。
(十四)若把下列语句认作定义,则它们违反了下定义的哪些规则?
1.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全部活动。
2.轻工业不是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形式逻辑》读书笔记(作者:Alex) (1~5章)《形式逻辑》教材(中国⼈民⼤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7⽉的版本)第⼀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说明:形式逻辑通常叫做“逻辑学”,简称“逻辑”。
我们这⾥讲的是普通形式逻辑,不同于称为现代形式逻辑的数理逻辑和符号逻辑。
定义: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同时也研究⼀些认识现实的简单的逻辑⽅法。
第⼀节形式逻辑的对象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
还研究⼀些简单的逻辑⽅式,如:定义、划分、探求因果联系的⽅法等。
相关内容:1. 什么是思维?思维是在语⾔材料基础上,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
思维是在⼈们的认识过程中产⽣的。
2. 认识。
认识是⼈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来源于⼈的实践活动。
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1.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部分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
2.1.1 感觉感觉是我们对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
如视觉反映对象的颜⾊[形状]。
2.1.2 知觉知觉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对客观对象的各种性质、各个部分的综合反映。
如对⼩鸟的知觉,就综合了它的⾊、⾳、形[甚⾄味]等感觉。
2.1.3 表象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的现象。
它所反映的是过去感知的,⽽眼前不存在的事物,是过去[多次]感知的同类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映象。
[注:那它的前提应该是知觉和记忆?]2.2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阶段就是运⽤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阶段,也就是思维阶段。
理性认识的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2.2.1 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的范围和本质的思维形式。
它反映的事物包括⼀切认识对象。
2.2.2 判断判断是对于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2.3 推理推理是由已知判断推导或引申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3. 思维的特点[3点]3.1 间接性:1. 表现在理性认识来源与感性认识。
《形式逻辑》(第二版)樊明亚主编练习题参考答案

《形式逻辑》(第二版)樊明亚主编练习题参考答案篇一:形式逻辑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形式逻辑》综合练习题一、填空1、“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这里的“逻辑〞一词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2、“说话、写文章要符合逻辑。
〞这里的“逻辑〞一词是指〔思维的规律规那么〕。
3、当SAP和SEP同假时,S和P之间可能具有的关系是〔真包含〕关系和〔交叉〕关系。
4、主谓项分别相同而质和量均不相同的两个性质命题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
5、根据对当关系,当SAP真时,SIP必〔真〕;当□P假时,◇?P必〔真〕。
6、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的性质命题是〔全称肯定命题〕。
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甲、乙、丙三人中有且只有一人看过《左传》〞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可分别表示为〔p←q 〕、〔p· q·∨ r 〕∨。
8、“瓜熟蒂落〞、“鸟语花香〞这两个判断的逻辑形式可分别表示为〔p→q 〕、〔p∧q 〕。
9、具有包含关系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之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
10、与“并非如果刮风就下雨〞这一命题等值的联言命题是〔虽然刮风,但没有下雨〕。
11、根据逻辑根本规律的〔排中〕律,可由一个判断的假,推出与之相矛盾的另一判断为真。
12、“语言没有阶级性,语言是社会现象,所以社会现象没有阶级性。
〞该三段论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13、当?p· ?∨q和?p∨?q同假时,p∧q为取值为〔真〕。
14、当p←→q和p∨q皆真时,p∧q取值为〔真〕。
15、有些人是人民警察,所以有些人应该遵守《人民警察法》。
该省略三段论的中项是〔人民警察〕。
16、根据对当关系,当◇P假时,□P必〔假〕;当□?P真时,◇P必〔假〕。
17、根据逻辑根本规律的〔不矛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的真,推出与之相矛盾的另一判断为假。
18、在概念外延间的真包含、交叉和矛盾关系中,属于传递关系的是〔真包含〕关系。
《形式逻辑》课程笔记

《形式逻辑》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逻辑学的内容与对象1.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推理、论证、概念、判断、命题等思维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逻辑规律。
2. 逻辑学的对象包括:(1)思维形式:如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
(2)思维内容:如命题的真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
(3)思维规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
二、逻辑学的性质与作用1. 逻辑学的性质:(1)逻辑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为其他科学提供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2)逻辑学是一门工具科学,为实际应用提供逻辑分析和论证方法。
(3)逻辑学是一门交叉科学,与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密切相关。
2. 逻辑学的作用:(1)提高思维品质:通过学习逻辑学,可以培养严密的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2)指导科学研究:逻辑学为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帮助科学家进行有效的推理和论证。
(3)促进人际沟通:逻辑学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使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
(4)辅助决策制定:逻辑学为决策者提供逻辑分析工具,帮助做出合理、明智的决策。
三、逻辑学的研究与学习方法1. 逻辑学的研究方法:(1)形式化方法:将自然语言中的逻辑关系抽象为符号系统,研究符号系统中的逻辑结构。
(2)语义分析方法:研究逻辑形式的真假含义,探讨逻辑形式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3)辩证法:分析事物之间的矛盾和联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 逻辑学的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系统学习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逻辑案例,加深对逻辑学理论的理解。
(3)实践应用:将逻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4)交流探讨:与他人交流逻辑学观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二章推理概述一、推理的构成成分1. 推理是由前提、结论和推理形式组成的思维形式。
推理的目的是从前提出发,通过推理形式得出结论。
2. 前提:是推理中提出来的,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
逻辑学经典书籍

逻辑学经典书籍摘要:一、逻辑学简介1.逻辑学的定义2.逻辑学的重要性二、逻辑学经典书籍介绍1.《形式逻辑》1.1 作者简介1.2 书籍内容简介1.3 书籍特点与贡献2.《逻辑学导论》2.1 作者简介2.2 书籍内容简介2.3 书籍特点与贡献3.《逻辑思维》3.1 作者简介3.2 书籍内容简介3.3 书籍特点与贡献三、逻辑学经典书籍的阅读建议1.阅读方法与技巧2.应用实践四、总结正文: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推理规律和思维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几本逻辑学的经典书籍,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了解逻辑学。
首先,《形式逻辑》是一本非常经典的逻辑学著作。
该书作者是著名逻辑学家金岳霖,他在这本书中对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这本书的特点是体系严谨、论述清晰,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书籍。
其次,《逻辑学导论》是另一本值得一读的逻辑学经典书籍。
作者是美国著名逻辑学家欧文·M·柯匹。
这本书从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入手,系统地讲解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证明、反驳等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的特点是实例丰富、分析透彻,对于想要深入了解逻辑学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书籍。
再者,《逻辑思维》是一本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书籍。
作者是日本逻辑学家苅米康雄。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读者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这本书的特点是实用性强、案例生动,对于想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阅读这些逻辑学经典书籍时,建议先从《形式逻辑》入手,对该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阅读《逻辑学导论》,系统学习逻辑学的各个方面;最后,通过《逻辑思维》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逻辑学经典书籍是我们学习和了解逻辑学的重要途径。
阅读这些书籍,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品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逻辑教学大纲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是大学本(专)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作为一门思维科学,它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和论证思想的作用。
学习形式逻辑对于自觉地进行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逻辑论证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课程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原则和方法,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逻辑规律和逻辑原理,同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自觉地运用学过的逻辑理论和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逻辑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就中文系而言,本课程应注意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基础课程相联系,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本课程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教学中应注意重点突出、例证生动,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加强趣味性。
教材一般都借用了数理逻辑的语言形式,应注意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的转换。
五、本课程讲授一学期,约32学时。
书面作业2次。
六、本大纲课程教学内容顺序依托华东师大《形式逻辑》教材内容顺序编排,教学重点为第二、三、四、五、六、十章,教师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课时多少及学生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调整。
由于选用教材不同,内容编排顺序以及个别内容、术语可能小异,教学中应作适当调整。
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形式逻辑的对象和意义第一节了解:形式逻辑的对象(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性质(全民性、工具性)。
第二节理解: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了解:概念是通过揭示对象的特性或本质来反映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
二、了解:概念与语词的关系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了解:概念内涵、外延的定义二、掌握: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第三节概念的种类一、理解: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二、理解: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三、理解:正概念与负概念第四节概念外延间的关系一、理解:相容关系(全同、真包含、真包含于、交叉)二、理解:不相容关系(全异:矛盾、反对)第五节掌握: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第六节掌握:定义及其规则第七节掌握:划分及其规则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第一节了解:命题和推理的概述第二节性质命题一、了解:性质命题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二、理解:性质命题根据质和量的不同结合分为六种基本形式。
三、掌握:A、E、I、O四种性质命题的项的周延性四、掌握:主、谓项相同的A、E、I、O四种性质命题间的真假关系第三节性质命题的直接推理一、掌握:运用命题变形法的直接推理二、掌握:依据“逻辑方阵”的命题间关系的直接推理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下)第一节三段论一、理解:三段论及其结构二、掌握:三段论的公理与规则三、掌握:三段论的格与式四、了解:复合三段论和省略三段论五、了解:用凡恩图解的方法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第二节关系命题及其推理一、了解:关系命题是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命题。
二、理解:对称关系与传递关系三、掌握:关系推理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上)第一节掌握:联言命题及推理第二节掌握:选言命题及其推理第三节掌握:假言命题及其推理第六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下)第一节负命题及其推理一、理解:负命题是通过对原命题断定情况的否定而作出的命题。
二、了解:负命题的种类三、掌握:复合命题负命题的等值命题,真值表判定法四、掌握:负命题的等值推理第二节二难推理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前提和一个具有二肢的选言前提联合作为前提而构成的推理。
了解:二难推理的四种形式。
第三节复合命题的判定方法——真值表方法一、掌握:判定若干个复合命题是否等值或矛盾二、掌握:判定复合命题形式是否为重言式掌握:普通真值表法与归谬赋值法。
第七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第一节模态命题一、了解:真值模态命题与规范模态命题二、了解:模态命题的种类及模态命题之间的关系第二节模态推理一、了解:模态推理是由模态命题构成的一种演绎推理。
二、掌握:根据模态逻辑方阵进行推演的模态推理三、了解:模态三段论第三节规范命题一、了解:规范命题是含有“必须”、“允许”、“禁止”等涉及人的行为规范的模态词的模态命题。
二、了解:规范命题的主要种类三、理解:四种规范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第四节规范推理一、了解:规范推理是以规范命题作为前提和结论的演绎推理。
二、掌握:根据规范命题逻辑方阵进行推演的规范推理三、了解:规范三段论第八章归纳推理第一节归纳推理的概述第二节了解:观察、试验和一些整理经验材料的方法第三节了解: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第四节了解: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第九章类比推理与假说第一节了解:类比推理第二节了解:假说第十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第一节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概述第二节掌握:同一律第三节掌握:矛盾律第四节掌握:排中律第十一章证明与反驳第一节证明的概述第二节了解:证明的逻辑原则——充足理由原则第三节了解:证明的种类第四节了解:证明的规则第五节了解:反驳第六节了解:谬误教学要求及课时分配教材及参考书建议教材: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第四版形式逻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4参考书:逻辑学教程何向东主编高教出版社1999形式逻辑金岳霖主编人民出版社1979、10逻辑学新教程中央财大逻辑学宋文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符号逻辑基础宋文淦北师大出版社1993西方形式逻辑史宋文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2、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12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6古代汉语許嘉璐主编1992年1版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1999年版,《古代汉语》高教自考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6语义学徐烈炯语文出版社1995陈大川修订《形式逻辑》教学计划及讲授纲要乐山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课程名称形式逻辑任课教师陈大川授课班级 05汉本1、2、3、4、5班上交教研组日期09、3、52008——2009学年度下期说明一、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1、教学目的要求。
2、选用教材名、编者、版本,教师备课主要参考书节,介绍给学生的阅读参考书目。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如:(1)处理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基本考虑。
(2)作业方式、作业量、作业处理方式。
(3)成绩考核措施。
(4)辅导措施。
(5)除通常的讲授课、习题课、实验课、讨论课外,打算安排哪些其它的教学活动。
(6)对学生的其它要求。
(以上三项可按学期编写,也可按课程周期编写)2、教学进度(此项必须按学期填入附表,并向学生公布)。
3、需要提供的教具或其它教学条件。
二、安排专人辅导工作,从事实验室建设,备课,进修的教师也应制订计划,一般应写明工作、学习的主要任务、目标及落实措施。
三、本计划一式两份,一份自存,一份于开学后第一周内交教研组审查、补充修改后于第二周内交系。
四、辅导教师的工作计划应由主讲教师指导编写。
五、教师工作计划执行情况每学期应由教研组长做两次检查记录。
六、教师工作计划一学年归档一次。
教学计划内容:1、教学目的要求(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作为一门思维科学,它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和论证思想的作用。
学习形式逻辑对于自觉地进行思维的逻辑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逻辑论证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2)本课程讲授一学期,本期实际授课时间为30学时。
(3)课程教学内容重点为第二、三、四、五、六、十章,教师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调整。
2、选用教材、参考书教材:形式逻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4参考书:形式逻辑金岳霖主编人民出版社1979、10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第四版逻辑学新教程中央财大逻辑学教程何向东主编高教出版社1999逻辑学宋文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符号逻辑基础宋文淦北师大出版社1993西方形式逻辑史宋文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2、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12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6古代汉语許嘉璐主编1992年1版古代汉语郭锡良主编1999年版,《古代汉语》高教自考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63、教改措施(1)本课程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原则和方法,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逻辑规律和逻辑原理,同时,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自觉地运用学过的逻辑理论和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逻辑问题。
(2)本课程应注意同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基础课程相联系,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期拟布置2次学生独立书面作业,教师全部批改、评讲。
(3)本课程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教学中应注意重点突出传统逻辑部分,讲述力求例证生动,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加强趣味性。
在引进现代逻辑的同时,注意符号语言与自然语言的沟通,避免上成纯数学课,并根据教时多少调整难度。
期末考试考核本期所学内容。
平时作业及课堂提问将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部分。
期末成绩占学期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70%。
(4)平时随机辅导与期末复习答疑辅导结合。
教学进度表教研室审查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2009 年月日执行情况检查记载第一次:教研室主任签名2009 年月日第二次教研室主任签名2009 年月日讲授纲要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一、逻辑学研究的对象: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以及逻辑方法二、掌握基本概念:自然语言人工语言思维形式逻辑变项和逻辑常项词项、命题、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有效性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及逻辑方法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逻辑”一词导源于希腊语,英语logic的译音。
古希腊“爱菲斯”学派“逻各斯”(logos)学说,有三个含义:laws:“自然之道”,客观规律。
Logic:“思维之道”,理性、理念。
Dialogue:语言、言说。
(古希腊“爱菲斯”学派创始人即Herakleitos,约-540——-480,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
与《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近)《管锥编》p933:“重涉已异旧水,亦丧故我;我是昔人而非昔人,水是此河而非此河。
”(You could not step into the same rivers,for other waters are ever flowing on to you;Into the same rivers we step and do not step;we are and are not. Heraclitus.Fragmant.41.84.Hippocrates and Heraclitus,”Loeb”.Ⅵ.483.495.)“逻辑”在现代汉语中有以下含义:1、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2、某种特殊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3、人们思维的规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