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2013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理想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理想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理想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提高朗读能力。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

3、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准备为理想而奋斗终身。

学习重难点1、品读课文,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研读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连()远行.()倔.强()庸.人()扒窃.()洗zhuo()功勋.() bìn()发寂liáo() zǔ()咒 diàn()污2、查字典或根据文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海天相吻:3、相关资料链接流沙河是一位历经丰富的诗人。

1957年被划成右派,1966年被迫回乡做锯工谋生,历时十二年的经历给了诗人更多的思考,也给了诗人一种为了理想而执著追求的独特个性。

《理想》这首诗很脱俗,流沙河又是一位长于思考的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使诗人站在了更高的角度看待人生和理想。

读罢此文,读者一定回重新审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类理想的关系,懂得个人应融入社会、融入人类理想才会变得伟大。

4、仿句例(1):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和平的年代里,理想是。

例(2):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时间既是,时间又是。

5、认真朗读诗歌,找出诗歌对理想的解释。

二、学习研讨1、导入。

2、检查预习①字词正音、解释。

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是如何解释“理想”的。

3、研读诗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问题。

(1)默读诗歌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

示例:①第一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②第四节“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说的是什么意思?(2)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含义?(3)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皇帝的新装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皇帝的新装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皇帝的新装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理清文章的结构。

2、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

3、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并弄懂画线词语的意思。

bì下() jué士() xuàn耀()滑jī()赏赐.()御聘..()勋.章()头衔.()妥.当()称.职()呈.报()圈.定()钦差..大臣()骇.人听闻()随声附和.()2、将上面所列的词语工整、美观地抄写三遍。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和安徒生的有关介绍,将重要信息整理在下面空白处。

3、熟读课文,填空:(1)本课以为线索,按时间顺序,以为中心人物来展开情节。

(2)概括每部分的情节,每部分限三个字。

(1)爱新装→(2—3)→(4—22)→(23—36)。

4、根据上面提供的情节图,将本文的故事梗概写在下面。

(300字以内)5、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他是一个的皇帝。

二、课堂研讨1、导入。

2、检查预习。

3、研读课文。

(1)你认为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是通过哪些手段来刻画的?(2)骗子的骗术高明吗?为什么?(3)文章最后由孩子说出真话,说明了什么?4、发挥想象,给文章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三、巩固延伸1、利用课余时间,读《安徒生童话》。

2、阅读课文23——36段,回答问题。

(1)面对不存在的新装,皇帝、骑士们、内臣们、百姓的表现如何?各自反映了他们怎样的心态?请依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皇帝:骑士们:内臣们:百姓:(2)“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加点字“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3)你觉得故事中皇帝是怎样的一个人?(4)皇帝开始游行时,“新衣”受到从来没有过的称赞,他这时的神气是怎样的?可用哪个词概括?后文的哪句话能证明你的看法?(5)皇帝听了百姓的话后,皇帝有点儿发抖,为何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6)有的人中,只有小孩说出了真话。

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学案

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学案

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学案【导学方法】合作探究【时安排】1时【前预习】.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收敛()颤动()聒聒()宽恕()短暂()脆弱()卑微()一丝不苟()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请揣摩下列句子的特点,在续写一句,表达你对四季的感受。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

(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热情的呵护)(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3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4.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一些知识,写在下面。

.用普通话朗读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思考:a、《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b、《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小组讨论交流明确:a、“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

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

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b.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

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初步感知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联系的主旨以及问题所处的具体语境作深入地分析、解答)【预习质疑】【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 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夏感 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夏感教学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1、作者简介: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导语设计: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

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学生说,并简述理由)然而,无论你喜不喜欢夏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夏》(亦叫《夏感》),作者对夏的感情是怎样的呢?学完这课文,我们就能够了解到。

不过这篇文章比较艰深,在下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很专注、很投入。

二、课文研读:(一)、梳通文意:1、师指导语: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划出不懂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并进行认真阅读思考,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再与就近的同学讨论交流。

等一会儿我们还要全班讨论。

看看我们的同学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遗留哪些问题。

2、学生活动:学生按阅读要求阅读课文。

老师巡视,提供支持和帮助。

3、全班讨论:提出疑问,对疑问发表见解。

(导语:刚才大家的阅读很认真,讨论也很投入。

现在我们全班交流、讨论,内容有两个:1已经解决的疑问,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把你解决的过程和现在认识与大家交流;2、还有的疑问不能解决的,提出来,请别人帮助。

发言的同学尽可能声音响亮点、清楚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注: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价(二)、理清结构:1、导语:(过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

江苏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2013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江苏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2013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课题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目标表达制定依据课标考纲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材分析阅读这篇文章,感悟到作者对春的歌颂和赞美,掌握写景抒情的写法。

学情分析学生有什么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学生缺什么缺乏对生活的思考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表述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原因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认真落实好新课程理念。

助学方案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明确]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初一语文上册第7课《短文两篇》教案新苏版

初一语文上册第7课《短文两篇》教案新苏版

初一语文上册第7课《短文两篇》教案新苏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人一辈子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体会。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2.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三、课时安排:1个课时四、教学流程设计(一)出示学习目标(二)自学指导一——感知。

自学内容: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

自学方法:可从本文的标题、中心、材料安排上的特点等方面把握文章的内容。

边默读边用笔将自学感悟、自学成果批注于课文段落旁边。

生自学,师巡视。

达标测试:a.什么缘故说“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b.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c.全文一共写了多少个第一次?重点写了哪几次?作者什么缘故详写所有“第一次”?生答,兵教兵纠正答案,教师引导。

成果交流:a.“第一次真好”指感受真好:新奇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全文一共写了8个第一次。

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

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

如此写详略得当: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三)自学指导三——品味。

自学内容:默读课文,摸索以下问题。

1.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完成于《动态》P20第3题第(2)小题)2.我喜爱他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如何样的思想感情?生答,兵教兵纠正答案,教师引导。

成果交流:1.提示:风情比风景、风光更多了一种情调。

2.提示: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珍爱和对生命力的赞扬。

(四)自学指导三:——体验。

自学内容:联系本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任选下面1~2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火感受。

①什么缘故第一次的体会不一定都愉快?感受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提示:感受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应当积极尝试。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秋七级语文上册人生寓言学案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秋七级语文上册人生寓言学案

人生寓言学习目标: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1、理解寓言的含义。

2、学习精美的表达。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心旷神怡()()嬉戏()厄运()慷慨()()风韵()b mg告()行q i()ji ao洁()险象di总生()2、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 阅读《白兔和月亮》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谈谈对这则故事的理解。

②阅读《落难王子》找出文中富含哲理的一句话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二、学习研讨1、导入。

2、检查预习。

①字词正音。

②朗读课文,交流自主阅读①②题。

3、研读赏析课文。

(1)《白兔和月亮》一文中为什么白兔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2)《白兔和月亮》中“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这句话有什么含义?(3)《落难王子》中为什么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么?(4)比较《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王子》的异同。

(可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文章主题着手。

)拓展延伸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

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

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

听他说罢, 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谁知他正色道——“先生,请另曲这话。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一一只要他不死。

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

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1.解释词语。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散文诗两首
《荷叶母亲》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诗歌中借助某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情感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学习重点:
反复诵读诗歌,把握文章基调;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菡萏
..攲.斜并蒂.荫.蔽
姊.妹花ruì慈lián
2、收集作者冰心的有关资料,将重点信息整理在下面。

冰心:
3、初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荷叶母亲》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是。

4、再读课文,说说诗歌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我国有许多表现“母爱”这一主题的古代诗词,请你默写一首。

(要写出题目和作者)
二、课堂研讨:
1、导入
2、检查预习
3、学习交流: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荷叶”、“红莲”的句子,说说:这是一朵的红莲、这是一片的荷叶
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2)再读课文,细读赏析:
①勾画出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的句子进行品读,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②揣摩“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③你还喜欢文中的哪些美句,将它画出并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三、拓展练笔
请你也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可以学习诗歌中借助某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情感的写法。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学案
学习目标:
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探究,体会句子的含义和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学习重点:
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探究,体会句子的含义和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贪婪
..苦熬...堕.落点缀.冉冉
雏.形稀疏.丰硕.累累
..
..沉甸甸
繁弦.急管玲珑剔.透
2、把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美观、工整地抄写三遍。

3、用下列词语造句。

繁弦急管——
具体而微——
玲珑剔透——
回味无穷——
4、朗读课文3遍,划出不理解的语句。

二、学习研讨
(一)〈〈行道树〉〉
1、导入。

2、检查预习。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行道树代表着什么形象。

(2)统领全文内容的文眼句是哪一句?围绕你对这一主旨的理解,你认为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
4、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
(2)从事“神圣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

(3)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
5、揣摩语句。

(1)第2语段中“堕落”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6、合作探究,用学习《行道树》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一次真好》。

三、巩固延伸
每人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第一次”最感人、最精彩。

把自己的第一次经历写下来,注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玫瑰树根
地下同地上一样,有生命,有一群懂得爱与恨的生物。

那里有黢(qū)黑的蠕虫,黑色绳索似的植物根,颤动的亚麻纤维似的地下水的细流。

据说还有别的:身体比晚香玉高不了多少的土地神,满脸胡子,弯腰曲背。

有一天,细流遇到玫瑰树根,说了下面一番话:
“树根邻居,像你这么丑的我还没见过呢。

谁见了你都会说,准是一头猴子把它的长尾巴插在地里,扔下不管,径自走了。

看来你想模仿蚯蚓,但是没有学会它优美圆润的动作,只学会了喝我的蓝色汁液。

我一碰上你,就被你喝掉一半。

丑八怪,你说,你这是干什么?”
卑贱的树根说:
“不错,细流兄弟,在你眼里我当然没有模样。

长期和泥土接触,使我浑身灰褐;过度劳累,使我变了形,正如变形的工人胳膊一样。

我也是工人,我替我身体见到阳光的部分干活。

我从你那里吸取了汁液,就是输送给她的。

让她新鲜娇艳;你离开以后,我就到远处去寻觅维持生命的汁液。

细流兄弟,总有一天,你会到太阳照耀的地方。

那时候,你去看看我在日光下的部分多么美丽。


细流并不相信,但是出于谨慎,没有作声,暗忖道,等着瞧吧。

当他颤动的身躯逐渐长大,到了亮光下时,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树根说的延伸部分。

天啊!他看到什么呀。

到处是一派明媚的春光,树根扎下去的地方,一株玫瑰把土地装点得分外美丽。

沉甸甸的花朵挂在枝条上,在空气中散发着甜香和一种幽秘的魅力。

成渠的流水成思地流过鲜花盛开的草地:
“天哪,想不到丑陋的树根竟然延伸出美丽!”
(1)读第三段,若将加点的“据说”两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2)下面说法与这篇短文所抒发的情感相符的一项是:()
A.细流在故事中充当一个反面角色,人们在对树根表示敬意的同时,对细流充满了厌恶之情。

B.树根有那样的顽强精神,应该到地面上来,更充分显示了它存在的价值。

C.这些枯黄笨拙的树根,在这黑暗和腐朽的环境中,支持着地面上的生命之美,那正是他们的骄傲
D.树根为树枝为花朵供应了充足的水分,固然可散,但也实在太可惜了他的一生。

(4)这篇文章揭示的主题是什么?
(5)细流与树根的对话写的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请续写一段流水与鲜花的对话。

(不超过30个字)
流水说:
鲜花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