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合集下载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A. 洲B. 州C. 粥D. 侯答案:C2. 以下名言中,与“做事不拖沓”意思最接近的是:A. 有志者,事竟成B. 熟能生巧C. 无事不登三宝殿D. 借力使力答案:A3. 下面哪个词的解释不正确?A. 锦鲤:形容鲤鱼,色彩斑斓B. 地壳:构成地球表面的岩石薄壳C. 奄奄一息:形容人将要死亡,濒临死亡D. 时光荏苒: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答案:D4. 下列句子中的“草”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草稿B. 草地C.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D. 草率答案:C5.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陶醉在美丽的音乐中B. 拐弯抹角地说别人的坏话C. 总是以小事烦恼D. 这个问题牵强附会答案:B6. 下列词语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律诗B. 书琴C. 歌莲D. 画宝答案:C7.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识可以带来智慧B. 有知识才能改变现状C. 知识可以帮助人实现梦想D. 只有知识若干才能改变命运答案:D8. 下列词语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心满意足B. 心满如意C. 心花怒放D. 心疼答案:B9. 下列词语中,与其他三个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恍然大悟B. 恍若隔世C. 恍惚D. 恍惚之间答案:A10. 下列哪个成语中的字都是画出来的?A. 画龙点睛B. 画蛇添足C. 画饼充饥D. 画地为牢答案:A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句话出自《唐诗三百首》的第几首诗?答案:第一首2. “四月的太阳照在草地上,硕大的影子就掉落在那里。

”这句话出自季羡林的哪本作品?答案:《春》3. “一年中又到了那个分别的日子,我们既欢笑又难过。

” 这句话中表达了哪种情感?答案:别离的情感4. “初出茅庐”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什么?答案:比喻刚进入社会,没有经验。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字形和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畸形(jī)文绉绉(zōu)小心翼翼(yì)深恶痛疾(wù)B.瞥见(piě)眼翳(yì)无可质疑(zhì)藏污纳垢(gòu)C.一绺绺(liǔ)炽热(zhì)筋疲力尽颔首低眉(hán)D.酸渍(zì)锃亮(zèng)骤雨猝至(cù)广袤无垠(mào)2.下列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钱老师在授课中并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而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动作来传授知识。

B.他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用无悔青春书写人民警察的风采。

C.元旦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

D.先生讲课时,他就在一旁正襟危坐,静静地听着。

3.(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文系的学生不仅要知道李白、杜甫、鲁迅等的伟大成就,还应该懂得如何写文章和做学问。

B.经各方通力合作,《朱德军事文选》《周恩来军事文选》《叶剑英军事文选》等继续推出,为全军特别是中高级干部系统学习和研究军事实践经验及军事理论提供了必备的教材。

C.居里夫人发现镭之后不久,人们就猜测镭是否也可以像X射线一样用于治疗。

经过不断的尝试,终于在居里夫人的指导下,人类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癌症的治疗。

D.1月12日,中央宣传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北京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18年“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表达了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

B.《回忆我的母亲》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在母亲去世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训练(含解析)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训练(含解析)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训练(含解析)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畸.形(jī)绯.红(fěi)匿.名(nì)深恶.痛疾(wù)B.诘.责(jié)慰勉.(miǎn)不辍.(zhuì)杳.无消息(yǎo)C.佃.户(diàn)锃.亮(zèng)盎.然(àng)颔.首低眉(hán)D.酒肆.(sì)炽.热(chì)摹.画(mó)雷霆万钧.(jūn)【答案】D【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A 绯红(fēi)。

B不辍(chuò)。

C颔首低眉(h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牢骚胆怯吹虚油光可鉴B.寡妇燥热崎岖和颜悦色C.平庸体量简陋器宇轩昂D.宽恕广漠蒙昧侍人接物【答案】B【解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A吹嘘。

C体谅。

D待人接物。

3.下面句子中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母亲待人最________,最_________,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但她有时候也很有_________,不受一点人格上的_________。

A.慈祥温和刚烈欺负B.仁慈温和刚气侮辱C.仁慈温柔刚气欺负D.慈祥温柔刚烈侮辱【答案】B【解析】(1)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善安详。

仁慈:仁爱慈善。

这里形容“母亲”“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以此应选用“仁慈”。

(2)温和: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

温柔:温顺体贴。

这里形容“母亲”性格的性情平和可亲,所以应选用“温和”。

(3)刚烈:刚强、贞烈。

刚气:刚强的气质和意志。

这里形容“母亲”的意志刚强,所以应选用“刚气”。

由此运用排除法,答案即可确定为B 项。

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

(任选其中....)(6分)....6.句.,.不得多选①庭中有奇树, 。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②老骥伏枥, 。

(曹操《龟虽寿》)③剧哉边海民, 。

(曹植《梁甫行》)④相顾无相识, 。

(王绩《野望》)⑤,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⑥?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⑦山随平野尽, 。

(李白《渡荆门送别》)⑧《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直接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2)默写刘桢《赠从弟》(其二)后四句。

(4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我们的生活的确很平凡,平凡得如一块石头,没有美玉表面的柔滑,也无法zhé射出水晶那样耀眼迷人的光彩。

【A 】我们不应也不能因此否定自己,【B 】我们有着上帝锡给人类的一切,也有与生俱来的顽强和渗入骨髓.的坚韧,怎能因为美玉、水晶的存在而感到自卑?我们一定要为自己活着,活出自己的色彩,不因他人的光芒遮掩了自己而自惭形huì。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zhé( )射骨髓.( )自惭形huì(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3)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不改变句子原意)(2分)(4)在【A 】【B 】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分)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藤野先生》——鲁迅——《朝花夕拾》B .《我的母亲》——胡适——《胡适文集》C .《列夫·托尔斯泰》——都德——《三作家》D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传》(2)《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部文笔优美的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曾易名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共33分)1.下列斜体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 憎恶(zèng)琐屑(xiè) 涎水(xián) B· 诘问(jié) 吊唁(yàn) 胡同(tòng)C· 举箸(zhù)奔丧(sāng) 取缔(dì) D· 颓唐(tuí) 蹒跚(pán) 骷髅(kū) 2.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A.蹋败惶恐烦躁噩耗B.跋涉赋闲狼藉伎俩C.潦倒交卸渴幕焦灼D.愧作惧惮尴尬滞苯3.下面斜体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触目伤怀(心,心里) 人头济济(形容人多) B· 情不能已(停止,控制) 情郁于中(积聚)C· 猝然昏厥(终于)风尘苦旅(比喻旅途劳苦) D· 微不足道(值得)连声诺诺(应答的声音)4· 依次填人下列句中空缺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3分)①有人在外的家属一时陷入恐慌,四处______新信客,怎么也找不到。

②此后,我就更其_______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

③这些日子,家中______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A.查询搜集情景B.物色收集情景C.查询收集光景D.物色搜集光景5.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两岸的青山, ________________, 都晃悠悠的, 无一例外地倒映在清澄、透明的江水里。

A.石壁的丛林, 青山的石壁, 丛林中的藤蔓芳草B.青山的石壁, 石壁的丛林, 丛林中的藤蔓芳草C.青山的石壁, 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石壁的丛林D.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石壁的丛林, 青山的石壁6.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 (4分)A.舒服B.兴奋C.高兴D.轻松①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三篇】【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基础训练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一)默写。

1.夸父与日逐走,_______;渴,_______,饮于河、渭;河、渭不足,________。

(《山海经•夸父逐日》)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

深林人不知,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司马)光五六时,弄核桃。

女兄①欲为脱其皮,不得。

一婢以汤脱之。

女兄复来,问脱核桃者,光曰:“自脱也。

”先公适见之,呵曰:“小子何得谩②语?”光自是不敢谩语。

——《闻见后录》注释①女兄:司马光的姐姐。

②谩:指欺骗。

1.解释加粗字。

(1)弄核桃弄:____。

(2)女兄欲为脱其皮皮:____。

(3)先公适见之适:____。

(4)呵曰:“小子何得谩语?”呵:____。

2.翻译文言句子。

(1)一婢以汤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自是不敢谩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和纵使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掏出我,高兴地说道: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学完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关心学生、诲.( )人不倦的藤野先生;一生劳lù()、任劳任怨、性格和ǎi(),与妯.( )娌相处和睦的”我的母亲”;皮肤黝.( )黑,目光xī()利的列夫·托尔斯泰;还有虽累得筋pí()力尽,但依然执着于科学实验的居里夫人。

藤野先生激励鲁迅继续写令”正人君子”所深恶.( )痛疾的文字,”我的母亲”教会朱德司令勤劳和坚强。

他们身上闪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教会我们心存善念、砥砺前行,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伟大。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下面各句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我们原打算天黑前赶回县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我们在这个小山村__________了一夜。

(2)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__________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3)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__________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A . 滞留管束掌握B . 停滞约束支配C . 滞留管束支配D . 停滞约束支取3.3.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3)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4)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A . 比喻引用排比夸张B . 拟人夸张比喻比喻C . 比喻比喻比喻夸张D . 拟人引用排比夸张4.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于是我转念一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限时:120 分钟满分:120 分)一、积累运用(30 分)1. 根据课本内容默写。

(10 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__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3)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 多生怪柏。

(郦道元《三峡》)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惆怅、抑郁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把刘桢的《赠从弟》(其二)默写完整。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 猿的叫声凄厉、哀婉,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古诗文中经常用到“猿”的意象,请你说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猿”的作用。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荣德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 ~5 题。

(8 分)学习了《藤野先生》,我们领略到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他无私地______着鲁迅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可谓是zhèng rén jūn zǐ;学完《回忆我的母亲》,我们知道朱德的母亲一生没有脱离过劳动,_______;读了《列夫•托尔斯泰》,我们感受到托尔斯泰那挣脱jiāng shéng _______的深邃思想,禁不住一点儿cáng wūnàgòu;读完《美丽的颜色》,使我们对居里夫人心生敬意,我们要坚定信念,专注自己的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憎.恶(zèng) 琐屑.(xiè) 涎.水(xián)B.诘.问(jié) 惦.记(diàn) 胡同.(tòng)C.哀悼.(dào) 奔丧.(sāng) 取缔.(dì)D.颓.唐(tuí) 糟.糕(zāo) 骷.髅(kū)2.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组是( )‘A.蹋败和蔼烦躁噩耗B.仲胀惧惮尴尬呵斥C.潦倒交卸渴幕焦灼D.跋涉赋闲狼藉伎俩3.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触目伤怀.(心,心中) 人头济济..(形容人多)B.情不能已.(停止) 猝然..昏厥(出乎意料)C.情郁.于中(聚集) 犹豫再三..(重复三次)D.识文断.字(判断)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4.依次填人下列句中空缺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④有人在外的家属一时陷入恐慌,四处——新信客,怎么也找不到。

②此后,我就更其——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

⑧这些日子,家中——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A.物色搜集光景C.物色收集情景C.查询收集光景D.查询搜集情景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B.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D. 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连线,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B.朱自清——《背影》——诗人、学者、散文家、民主战士C.钱钟书——《围域》——小说D.余秋雨——《信客》——小说二、阅读(其中(一)15分,(二)15分,(三)18分)(一)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7.选段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2分)答:8.选段中先后两次写道“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我的眼泪又来了”,这里流出的泪是( )(2分1A.伤感愧疚的泪B.伤心悲痛的泪C.离别忧伤的泪D.感激动情的泪9.选段中写父亲的外貌,先后写了“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为才替祖母办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景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方式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10.选段着重写了父亲买橘子和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两处“背影”,对这样写的主要原因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3分)A.因“我”的观察角度无法从正面看到父亲。

B.因“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父爱真挚等。

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

C.因“我”与父亲告别,感情悲伤,使我只能从“背影”中默默地向父亲表达怀念、祝福之情。

D.因“背影”给人的感觉是模糊的,与全文的感情基调形成明显的对照。

11.选段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

段末用“我的眼泪又来了”作结,其作用是。

(2分)12.这段文字详细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主要目的,有下面几种理解,从中选出两项正确的。

( )(3分)A.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父亲”的形象。

B.这段描写说明父亲对儿子特别溺爱,不大放心。

C.“父亲”的背影是依依惜别中留给儿子的最深刻的印象。

D.背影深刻地刻下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儿子感受特深。

E.背影反映了父子之问的深厚感情。

(二)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3.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3分)答:14.阿长把《山海经》说成是“三哼经”说明了什么?(2分)答:15.“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句话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2分)答:16.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4分)答:17.作者可回忆的事很多,为什么要详写买《山海经》一书的事?(4分)答:(三)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

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

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

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

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

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一样等着父亲回家。

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孝给你。

”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

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给了他的孙子孙女。

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

看着孙子孙女围看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

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

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

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

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

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手笔楷书回了信。

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

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 “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地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

行前我去看望父亲。

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

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

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

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

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

一看表,刚好10点。

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

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18.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3分)A.慈祥B.慈善C.慈爱D.慈悲E.朦胧F.噱咙G.依稀H.模糊19.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2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3分)答:20.“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

(2分)21.“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

”而“我”却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3分)答:22.“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

”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

(2分)答:23.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24.本文与朱自清《背影》很相似,在内容上它们同是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背影》处处紧扣父亲的背影,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而本文则侧重写,体现了父恩难忘。

(2分)三、作文(34分)25.仿照下面两句的格式,发挥想像,再写出三个关于书的比喻句(字数可比例句略多)。

(4分)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26.有句歌词唱到:“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到家,就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

家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小到血亲之家,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扩而广之,乃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整个生物群。

我们每个人都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充当着不同家庭的成员。

根据提示,请你围绕“家”这个话题,写一篇650字左右的文章。

(30分)要求:①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1.A 2.D 3.C4.A 5.A 6.D 7.行动(或动作)描写8.D 9.C10.B11.身体很胖增添背影的感人力量(或突出父爱深情) 12.A E13.“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我根本未对阿长弄来《山海经》抱任何希望。

14.阿长没有文化,不识字,这正符合阿长的身份。

15.震惊与喜悦,感到出乎意料。

16.这是我最想得到而又很难得到的书,它又是阿长送我的,凝聚着阿长对我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