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辨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图像

有丝分裂の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示意图主要特点分裂间期完成组成染色体のDNA 分子の复制和有关蛋白质の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完全一样の姐妹染色单体;DNA 分子の数量加倍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包括并列着の两个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の着丝点连接着②核膜解体,核仁消失③中心体周围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 ④染色体着丝点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上中 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每个染色体の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佳时期后 期①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每个染色体の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染色体②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の染色体分 裂 期末 期①两组染色体分别到达两极后,又变成细长盘曲の丝 ②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③纺锤丝消失④赤道板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分裂图象如下图所示:间期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减数分裂①减数第一次分裂の间期a.精原细胞:雄性の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の相同。
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精原细胞,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b.主要变化: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c.结果: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中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の分裂期a.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出现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交叉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の赤道板两侧。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两组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分离后の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b.结果: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
每个次级精母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减半。
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の原因: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の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结束时)。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a.主要变化: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通常没有,或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及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1+课件-2024届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

例 右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3.减数分裂与染色体结构变异
缺失 重复 倒位
易位
例 下图为某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 的配对情况。下列各种变异不可能是该对染色体发生 的是( C )
A.缺失
B.重复
C.倒位 D.易位
4.减数分裂与染色体数目变异 (1)MI分裂异常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变异(正常体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为2n): (2)MⅡ分裂异常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n-1 n-1
n-1 n+1
例 表示某细胞(含4条染色体)的分裂示意图,①~⑥代 表细胞,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下列叙述不合 理的是 ( A ) A.细胞⑥的基因组成为aBb B.细胞②为第一极体 C.细胞③有2个基因B D.细胞⑤的基因组成为a
例:ab.cdef(正常) ab.cdedef ab.cdeedf
易位类别: a b c d e f
wx y z
wx y ef a b c dn
w x yefz abcd
w x y ze f abcd
简单易位:某一染 色体的一个臂端区 段接在非同源染色 体的一个臂端上
嵌入易位:指某一 染色体的一个臂内 区段嵌入非同源染 色体的一个臂内
XXY与XYY异常个体的成因分析 ①XXY成因
②XYY成因:父方减Ⅱ异常,即减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点分 裂后两条Y染色体共同进入同一精细胞。
例 母亲色盲,父亲正常,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 不色盲儿子,则此染色体变异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若 父亲色盲,母亲正常,则此染色体变异又发生在什么细 胞之中?若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 XXY的色盲儿子,则此染色体变异又发生在什么细胞之 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一组是 ( B ) A.精子、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 B.精子、精子或卵细胞、卵细胞 C.卵细胞、精子、精子或卵细胞 D.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精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图像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图像
一、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细胞增殖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1)单细胞生物:细胞增殖而繁衍。
(2)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要进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逐渐发育成个体。
(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二、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G2期,完成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2、分裂期
(1)前期:染色质盘曲折叠,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
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2)中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使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4)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丝,纺锤丝消失;
核膜、核仁出现,形成两个新细胞;
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细胞壁。
细胞分裂各时期 图像鉴别(共13张PPT)

一数
数染色
体数目
二看
有无
偶数 同源
(ǒu 染色
shù) 体
无 减Ⅱ
若均等分裂则为
再看 有无
无:减Ⅱ后期
第一极体、次 级精母细胞
染色 单体
若不均等分裂则
一定为次级卵 母细胞
三
有判 断
联会、四分体→减Ⅰ前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减Ⅰ中
同源染色体分离→减Ⅰ后
若无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第二页,共13页。
有:
染色体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yǒu sī fēn liè);B1)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减 –I;B2)
第四页,共13页。
C组 后期图形
有:有丝分裂(yǒu
是否有同源
sī fēn liè); C1
染色体
有染色(rǎnsè)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C2
(看一极)
无
)
无染色(rǎnsè)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C3)
校本P17f2,5,6,8
第五页,共13页。
减Ⅱ前期 减Ⅰ前期 减Ⅱ前期 (qiánqī) (qiánqī) (qiánqī)
(四分体)
有丝分裂 前期
第六页,共13页。
练习(liànxí):判断下列细胞分别属于何种分裂的什么时期 ,形成的子细胞是什么?
甲:细胞(xìb减āo数)处(j于iǎ_n_________分后裂的__期,子细次胞级(xì精bā母o)细为胞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yǒu sī fēn liè)首图先 判像断时鉴期 别
染色体无规律分布通常为前期, 染色体排列(páiliè)在细胞中央为中期,
染色体移向两极为后期; 其次 判断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易于混淆的曲线、图像

1、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DNA数目的变化曲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DNA数目由4N→2N的时期为末期刚开始(后期结束时),原因:末期细胞中已经有两个细胞核,细胞中的染色体平均分到每个细胞核中。
细胞中的染色体、DNA数由4N→2N的时期为末期结束时。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曲线:(1)在间期DNA复制之前(AB段和ab段)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后(FH和fh)段,染色体数∶DNA分子含量=1∶1。
(2)在间期完成DNA复制之后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前(CF和cf段),染色体数∶DNA分子含量=1∶2。
(3)BC(bc)段表示间期DNA的复制,DNA分子含量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4)DE(de)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每个细胞内DNA分子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即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5)ff′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DNA分子数不变。
(6)GH(g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进入了两个子细胞中。
(7)间期DNA 复制之前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之后,不存在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数为0。
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此曲线既可以表示有丝分裂也可以表示减数分裂。
如果是有丝分裂,bc段表示间期DNA复制使得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DNA,de段表示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如果是减数分裂,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复制使得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DNA,de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
3、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变化曲线——DNA含量的变化(1)图中aj段表示的是减数分裂的过程,其中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f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fj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2)k点时表示正进行受精作用。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像(比较)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像(比较)
确定细胞图像是有丝分裂、减一还是减二,看图像中是否有同源染色体(后期图像若无单体,只看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有同源染色体但不配对,为有丝分裂细胞图像,有同源染色体并且配对,为减一分裂细胞图像,无同源染色体定为减二分裂细胞图像。
根据分裂细胞各时期特点(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都相似)期间无
成形的染色体,以丝状的染色质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比较,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的比较,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共同特征是:着丝点分裂,每个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奉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图像

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植物细胞分裂图象如下图所示: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减数分裂图2-1-7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各时期的图像如下图三、细化图像判断方法按先后顺序把有关有丝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图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①是减Ⅰ前期,②是有丝中期,③是减Ⅰ中期,④是减Ⅱ中期,⑤是有丝后期⑥是有丝后期,⑦是有丝后期,⑧是减Ⅰ后期,⑨是减Ⅱ后期,⑩是减Ⅱ前期?是精细胞, ?有丝前期有丝分裂顺序为:②⑤⑥⑦;减数分裂顺序为:①③⑧⑩④⑨?例2、如右图所示是什么时期的分裂图像解析:此图很多同学都识别错了。
同学们一看染色体为10是偶数,又被拉向两极,就判断为有丝分裂后期。
正确的判断方法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被拉向两极,属于后期,对于后期的图像,我们应看一极的染色体条数5条,奇数,所以为减Ⅱ后期。
2、柱形图例3、下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 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某一阶段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解析:此类题通过柱形图的变化来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
首先,必须弄明白不同的柱形图所代表的含义。
上面讲过染色体可分为单线型和双线型两种形态,在有丝分裂和减Ⅱ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从双线型变为单线型,染色单体消失。
所以,代表染色单体。
在双线型的染色体中含两条染色单体,每一条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因此,染色体:DNA=1:2。
所以,表示染色体,表示DNA。
其次,通过观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的变化弄明白四图可能代表什么时期的什么分裂。
甲图中有单体并且染色体数为2n,因此,可能为有丝分裂:间期复制完成、前期或中期;也可能为减Ⅰ:间期复制完成、前期、中期或后期。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等数目变化规律及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辨析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
中染色体、核DNA等数目变化规
律及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辨析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中形成的,卵巢位于腹腔内,内部有许多发育程度 不同的卵泡,在卵泡中央的一个细胞将会发育成卵细胞。
: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卵原细胞
极 体
卵 细 胞联会Fra bibliotekMI初级卵母细胞 MII次级卵母细胞
不
减数分裂
根据是否有同源染色体判定
均
一
等
看
是
否
二
奇数
减Ⅱ
均
看
等均
染
等
色
体
二 有同源染色体 看
数
同
目
偶数
源
染
色 体 无同源染色体
三看 同 源 染 色 体 行 为
减Ⅱ
无同源染色 体行为
(有丝分裂)
联会、四分 体、分离 (减Ⅰ)
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数量变化 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DNA分子数为2a,完成下表
精(卵)细胞
•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 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产生部位
精子的形成 睾丸
卵细胞的形成 卵巢
原始生殖细胞
精原细胞
卵原细胞
不 同
是否变形
是
否
点 细胞质分裂是 否均等
是
减I不均等分裂;次级卵母细胞减II时也不 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减II时均等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