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管理学派到行为科学学派

合集下载

十一个管理学派梳理

十一个管理学派梳理

管理理论的丛林-11个主要的管理学派目录一、管理过程学派------------------------------------------------------------------------------------------------------------- 21.代表人物 -------------------------------------------------------------------------------------------------------------------- 22.主要著作 -------------------------------------------------------------------------------------------------------------------- 23.主要理论 -------------------------------------------------------------------------------------------------------------------- 2二、人性行为学派------------------------------------------------------------------------------------------------------------- 31.代表人物 -------------------------------------------------------------------------------------------------------------------- 32.主要著作 -------------------------------------------------------------------------------------------------------------------- 33.主要理论 -------------------------------------------------------------------------------------------------------------------- 3三、社会系统学派------------------------------------------------------------------------------------------------------------- 31.代表人物 -------------------------------------------------------------------------------------------------------------------- 32.主要著作 -------------------------------------------------------------------------------------------------------------------- 33.主要理论 -------------------------------------------------------------------------------------------------------------------- 3四、管理科学学派------------------------------------------------------------------------------------------------------------- 41.代表人物 -------------------------------------------------------------------------------------------------------------------- 42.主要著作 -------------------------------------------------------------------------------------------------------------------- 43.主要理论 -------------------------------------------------------------------------------------------------------------------- 41.代表人物 -------------------------------------------------------------------------------------------------------------------- 52.主要著作 -------------------------------------------------------------------------------------------------------------------- 53.主要理论 -------------------------------------------------------------------------------------------------------------------- 5六、系统管理学派------------------------------------------------------------------------------------------------------------- 61.代表人物 -------------------------------------------------------------------------------------------------------------------- 62.主要著作 -------------------------------------------------------------------------------------------------------------------- 63.主要理论 -------------------------------------------------------------------------------------------------------------------- 6七、经验主义学派------------------------------------------------------------------------------------------------------------- 61.代表人物 -------------------------------------------------------------------------------------------------------------------- 62.主要著作 -------------------------------------------------------------------------------------------------------------------- 73.主要理论 -------------------------------------------------------------------------------------------------------------------- 7八、经理角色学派------------------------------------------------------------------------------------------------------------- 71.代表人物 -------------------------------------------------------------------------------------------------------------------- 72.主要著作 -------------------------------------------------------------------------------------------------------------------- 73.主要理论 -------------------------------------------------------------------------------------------------------------------- 8九、技术系统学派------------------------------------------------------------------------------------------------------------- 81.代表人物 -------------------------------------------------------------------------------------------------------------------- 82.主要著作 -------------------------------------------------------------------------------------------------------------------- 83.主要理论 -------------------------------------------------------------------------------------------------------------------- 8十、群体行为学派(组织行为学派) ---------------------------------------------------------------------------------- 91.代表人物 -------------------------------------------------------------------------------------------------------------------- 92.主要著作 -------------------------------------------------------------------------------------------------------------------- 93.主要理论 -------------------------------------------------------------------------------------------------------------------- 9十一、权变理论学派 --------------------------------------------------------------------------------------------------------- 91.代表人物 -------------------------------------------------------------------------------------------------------------------- 92.主要著作 -------------------------------------------------------------------------------------------------------------------- 93.主要理论 ------------------------------------------------------------------------------------------------------------------ 10一、管理过程学派1.代表人物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 1908-1984) 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

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

早期的古典管理理论学家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都把人只看成是“经济人”,即工人只是为了追求最高工资的人。

认为工人在干活时常采取“磨洋工”的办法,因此,应用严格的科学办法来进行管理。

如泰罗主张用“科学管理”的方法,由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科学的操作方法,工人严格地照章执行即可提高生产率;法约尔则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推行一套科学的管理原则;韦伯的官僚组织体系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组织体系。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强调组织和管理的科学性、精密性而忽视了人的因素,把工人看成只是组织中的一个零件。

因而,古典管理理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却激起了工人、特别是工会的反抗,使得欧美等国的统治阶级感到单纯用科学管理等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不能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必须有新的企业管理理论来缓和矛盾,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行为科学理论应运而生。

行为科学开始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霍桑试验,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管理学家梅奥(也译为梅厄)。

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对于人的假设,试验表明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其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据此,梅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梅奥的这一理论在当时被称为人际关系理论,也就是¬早期的行为科学。

梅奥等人创建的人际关系学说—早期的行为科学以后,经过三十年的大量研究工作,许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都从事行为科学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大量优秀著作,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新理论,逐步完善了人际关系理论。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会议上,首先提出了行为科学这一名称,行为科学本身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学科,而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研究人类行为的各种学科互相结合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管理学的发展史关键字:管理理论泰勒法约尔工人个人战略管理摘要:本文介绍了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现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一些科学的管理理论。

自古以来,管理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

有例为证,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闻名于世,同样闻名于世的还有《汉穆拉比法典》,当时的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在法典中,针对各种职业﹑各种层面上的人员,从责﹑权﹑利等方面出发,制定了282条法律,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

内容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这使得巴比伦成为当时管理最完善的帝国。

而公元前5世纪的《孙子兵法》则因为探索战略的一般规律被认为是最早、最系统的战略管理学著作。

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古代中国都创建出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总结出管理智慧。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伴随着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导致的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管理成本上升,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倒闭的例子的增多,一些人开始真正重视管理理论的研究,但主要局限于工厂内部的运作问题,并没有全面推广,直到美国铁路的大兴修建,这种情况才发生变化。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铁路企业因为铁路的建设的热潮而成长起来,为了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股份制的出现使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应运而生。

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勒开始思考如何使用秒表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法国人法约尔也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传统管理学的诞生。

在过去的这100年中,管理已经从一种虚幻的的非正式的活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目录,人们不仅认识到管理活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组织和人类有组织的活动中,而且从各种可能的角度、采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对管理活动和问题进行规范分析和研究。

由于管理科学知识被广泛地用于指导管理实践,从而管理效率被大幅度地提高,管理科学化进程不断被推进,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不断地扩张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会计一班王耀辉20095223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行为,重点是企业组织中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是依据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有关学科中的知识,系统地研究由人所形成的各种组织在个体、群体和组织层次上的行为,以达到组织所期望目标的学科。

组织行为学是由于西方有了企业,特别是有了管理教育以后,在商学院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和课程。

组织行为学在西方发展的历史过程,实际上反映了它们对企业中人的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粗略地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真正形成一门科学,这一时期称为科学管理时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

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方法用讲究效率、技术、方法的管理来代替凭个人方式和凭经验办事的管理,他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基于经济人、理性人的人性假设,认为劳资双方追求的都是物质利益,只有金钱、物质利益才能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忽略了人的社会性本质。

与其说科学管理是一些原理和原则组成的管理理论,不如说科学管理是一种改变当时人们对管理实践重新审视的管理哲学。

2.经典组织理论经典组织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和德国的马克斯.韦伯。

法约尔将管理职能概括为五个方面: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提出了14条组织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别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集权化、等级制、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这些原则对后来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组织对每个成员的职权和协作范围都有明文规定,使其能正确地行使职权,从而减少内部的冲突和矛盾。

经典组织理论所描述的组织具有“理性组织”的特点,强调稳定、严格、精确、有序,但比较机械,不考虑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个性与情感。

3.人际关系学派由于以泰勒、法约尔等人的管理思想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着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纪律性,对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20世纪20 年代的管理实践中遇到了很多困惑,不能有效地达到控制个人和提高生产率与利润的目的,因此探索新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成为必然。

行为科学:教育管理学从经验走向科学

行为科学:教育管理学从经验走向科学

(2)强调人的感情和社会因素,忽视正式组织的职能及理性和经济因素在 管理中的作用。
(3)由于个人行为的复杂性导致对行为分析和预言的困难,行为科学在教 育管理中的运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许多概念至今尚未实现。
社会性需要
(一)要保证好教学团体中的教师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的需要 (二)要提高教学团体中的教师的安全需要 (三)要注重教学团体中的教师的精神和情感激励 (四)要制定奖励制度奖励教学团体中取得成绩的教师 (五)要留给教学团队中教师创新的空间
(1)研究者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大量的理论, 这些理论极大充实了教育管理的理论体系; (2)实证研究被大量运用到教育管理领域,打破了 以前的研究框式,使得教育管理的研究更为严谨和 科学; (3)教育管理学中科学的成分大大增强,学科的体 系也日趋严密和完善。
(1)在教育管理中被管理者的对象不仅仅是人,只对人进行研究的管理显 然是不完善的,除了人性行为以外,还应有某些技术方面的知识。如果没 有这些因素,教育管理人员即使有了行为知识,也将无法应用,这正是行 为学派的缺陷。比如教育管理者往往要从整体上从系统的角度研究管理, 管理者要考虑建立管理制度、另外要对组织整体战略进行决策,这些经常 需要的管理是行为学派没有触及到的。
西蒙是当代行政学的代表人物,决策理论 的创立者。西蒙在其理论中重点阐述了决策的 意义、类型和过程,并对组织决策的合理性问 题作了深刻分析。他还主张以行政行为的研究 代替行政学的传统研究方式,包括行政组织、 尔平等为代表的研究及他们所多次修 订的“领导行为描述问卷”(简称LBDQ); ②以李克特、卡茨等为代表的研究及他们所提出的“以员工为导向” 和“以生产为导向”领导两维层面理论; ③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 ④菲德勒的“权变理论”以及他所编制的“最难共事者问卷”(简称 LPC); ⑤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景领导理论”; ⑥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 ⑦哈尔平、李克特等有关组织气候的研究以及他们各自修订的“组织 气候描述问卷”(简称OCDQ)和“组织特征测量图”(简称POC), 等等。

现代管理的主要学派和观点

现代管理的主要学派和观点

现代管理的主要学派和观点引言现代管理是指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组织和企业进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现代管理的主要学派和观点,包括科学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系统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以及现代管理思想。

一、科学管理学派科学管理学派是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的,他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分析工作过程,提高劳动效率。

主要观点包括: - 分析工作过程:通过研究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找出最佳方法来完成任务。

- 工作分工:将任务分解成小的可执行单元,使每个人只需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 标准化操作: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每个人都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工作。

- 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机制激励员工提高生产力。

二、人际关系学派人际关系学派强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主要观点包括: - 关注员工需求:认为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对工作绩效有重要影响。

- 团队合作: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通过有效的协作来提高组织绩效。

- 领导风格:强调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以帮助员工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

三、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管理。

主要观点包括: - 系统思考:将组织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 综合管理:强调整体目标的实现,并通过协调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来提高整体效能。

- 反馈机制:通过反馈机制来监控和纠正组织运行中的问题。

四、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动机。

主要观点包括: - 员工参与:鼓励员工参与决策过程,增加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责任感。

- 奖励和激励:通过奖励和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动力。

- 员工发展: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能力。

五、现代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扩展和补充,主要观点包括: - 敏捷管理:强调快速适应变化,灵活应对市场需求。

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

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

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管理进行研究的一系列理论和思想。

这一时期的组织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动态行为和相互作用,试图解析人类行为对组织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组织管理。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
1. 人际关系学派:该学派的核心理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组织效果至关重要",提倡关注员工的社会和心理需求,为员工创造积极的人际关系环境。

2. 行为主义管理学派:该学派将组织行为视为可观察和可控制的,强调通过激励和奖惩机制来引导员工的行为,提高工作绩效。

3. 决策理论:该理论关注决策过程中的个体和集体思考,通过分析决策者的信息获取和判断偏差,试图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期望理论:该理论关注员工对工作结果的期望和努力程度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在决定行为时会考虑其行动可能带来的结果,并选择对自己来说最有吸引力的行为。

5. 控制理论:该理论强调管理者对员工行为的控制和协调,提出了"控制过程"的概念,包括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执行和监控,并通过反馈机制调整行为。

以上只是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一些代表性思想,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组织行为和管理的研究,为组织提供了一些管理和调整的指导思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并非适用于所有组织和情境,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综合运用合适的理论和方法。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流派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流派

《商场现代化》2006年11月(下旬刊)总第486期79一、早期管理思想17世纪~18世纪,西方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迅速从家庭转向工厂。

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和现实的经济需要,促进了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在这一阶段,活跃着一批卓有贡献的思想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

亚当・斯密在其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阐述了分工理论和利己主义的人性观,对后来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伯特・欧文不仅高度评价人的因素在工业生产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而且把这种主张加以实施,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

查尔斯・巴贝奇进一步发展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思想,并提出了一种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的分配制度,为现代劳动工资制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受历史环境的限制,早期的管理思想不够系统全面,也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

但这些思想是管理思想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此后许多著名管理学家正是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管理理论,形成了独特的管理学派。

二、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产生、形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30年代。

它主要包括由美国的泰罗及其追随者们所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法国的法约尔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及德国的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理论”。

尽管这些不同的管理理论产生于不同的国家,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强调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从物理的、生理的方面研究工人的操作规范,制定标准操作方法、劳动定额和有差别的计件奖励工资;是从个别工人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个别工人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率。

法约尔则从一般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出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五项管理职能和十四条管理原则,为管理基本理论的建立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框架。

因此,泰罗的管理理论比较具有实践性,而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则比较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

但二者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会形成完整的管理理论,才能有效地指导企业的管理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从科学管理学派到行为科学学派第一节:行为科学学派的先驱人物:一、福莱特(Foggtt,Mary P.1868年一1933年){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将军:三军参谋长}福莱特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

她开始主要是学哲学的,但她有着广泛的兴趣,对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心理学和成人教育等都有兴趣,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她的主要着作有:《新国家》(1920年)。

《动态的管理》(1941年)、《自由和协作》(1949年)等。

福莱特的价值和后来的命运。

福莱特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点:①通过利益的结合来减少冲突;②变服从个人权力为邮形势规律;③通过协作和控制来达到目标;④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

在这些问题上,她的观点主要如下。

1、通过利益的结合来减少冲突社会组织内部总是有冲突存在的。

处理冲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压服的方法。

第二种,妥协的方法。

第三种,利益结合的方法。

这就是把冲突双方的利益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解决办法,通常需要引人某些新些新事物,这些新事物可能是一种启发性的思想或见解,但更经常的是,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利益结合的最大障碍在于人们对它缺乏思想准备和训练。

利益结合的解决办法比较困难,需要智慧、识别力和创造力。

但必须用这种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福莱特的“利益结合原则”同泰罗的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相似。

有些学者认为它是理想主义的,无法实现。

但也有人认为它是有启发性的。

如循此思路前进,对于冲突的解决是有帮助的。

2.变服从个人权力为遵循形势规律为了实现“利益结合原则”,人们必须重新考虑他们对权威和权力的看法。

要用“共同的权力”来代替“统治的权力”,用共同行动来代替赞成和压制。

福莱特提出的克服办法是,使命令‘非人格化”,变服从个人命令为遵循“形势规律”。

形势规律的基本原理是以科学管理的下述论点为基础的:在泰罗的职能管理中,人们服从的是经过研究确定的事实,而不是由某一个人的权责所决定的。

如果权威是由职能产生的,那就同等级制度和地位没有关系。

3.通过协作和控制来达到目标除非在一个特定形势中的全部要素(人和物资)是团结协作的,控制就不可能实现。

控制的基础在于自我指挥的各个个人和群众认识到共同的利益,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控制,以便达到这个共同目的。

关于协作的四条基本原则是:①协作是涉及一种形势中全部要素的相互作用的因素;②协作由全部有关负责人的直接接触形成;③协作要在早期阶段进行;④协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这四条原则所达到的结论是:组织就是控制;组织和协调的目的是保证达到可控制的成果;协调达到团结,团结就是控制。

4.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领导不应以权力为基础,而应以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在形势中的相互影响为基础。

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组织的目标。

他要使下属知道,所要实现的不是他个人的目标,而是由群体的愿望和行为产生的共同目标。

组织目标同职工的个人目标结合在一起,这要求最高超的领导艺术。

领导者所依靠的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协调和确定目标的技巧,唤起下属对形势规律的响应。

二、芒斯特伯格《Munsteruerg,Hugo 1863年一1916年)芒斯特伯格是原籍德国的美国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主要着作有:《心理学和工业效率》(1913年)。

《一般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1914年)、《企业心理学》(1918年)等。

芒斯特伯格是首先指出心理学能应用于工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心理学家,并最早确定工业心理学的范围和方法(美国电车司机选拔、一战士兵的选拔)。

他指出,当时美国有两种意义重大的社会运动。

第一种是为学校毕业生提供选择职业的指导。

第二种是工商业中的科学管理。

心理学对这两种社会运动都可以做出贡献。

他指出,心理学家在工业中的作用应该是:①帮助发现最适合于做某项工作的工人;②决定每个人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能达到最高产量;③帮助人们在思想中形成最有利于企业利益的状态。

三、朗特里(Rowntree,BenjaminS.1871年一1954年)朗特里是英国的企业家和管理学家,对企业中人的因素问题做了较多的研究和实践。

他先后作为自己家族企业的劳工董事和董事长,在自己的工厂中进行了有关改善工人生产和生活条件的试验,并为工人建立了一笔养老基金。

他于1919年在自己的工厂中实行每周工作5天、共44小时的工作周制,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他在1927年创建英国第一个管理研究团体。

他的着作主要有:《企业中人的因素:工业民主的试验》(1921年)、《董事会和企业的目标》、《工业中的经济条件》等。

他在管理思想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l)重视人的因素,提出了两条原则:①不论一个人从事工业的动机是什么,其真正的基本目的必须是为社会服务;②工业是一项人的事业,男人和女人从中获得生活手段。

他们也有权从中获得生活手段。

朗特里在他自己的企业中和在英国工业中,为实现这两条原则努力。

(2)关心工人的福利,并在这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企业社会化的典型)。

(3)在工人教育、工时、工资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

(4)在推行科学管理、提高工效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他认为,经营工业企业不是办慈善事业,只有高效率地进行组织和管理,才能有足够的赢利,付给工人较高的工资和改善工人的条件。

所以,他成为英国推行科学管理运动的一个先驱者。

(5)在加强劳资双方的信息交流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他在自己的工厂中推行一种劳资双方共同协商的制度,并取得了成功。

四、哈特内斯(Hartness,James)哈特内斯是美国的企业家,对管理应重视人的因素这一思想做出了贡献。

他的惟一着作是1912年出版的《工厂管理中人的因素》一书。

他的基本思想有三:①新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许多方面过于机械论,过于依赖效率工程师。

②当时新出现的许多效率工程师完全忽视了管理中人的因素。

③提高效率的问题既包括工程和经济方面,又包括心理方面,必须两者兼顾,不能只顾前者而忽视后者。

他一方面充分了解到专业化、标准化和科学管理的优点,并带头实施这些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强调必须考虑到管理中人的因素、人的性质和习惯等,指出如果忽视了后一方面,科学管理几乎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五、蒂德(Tead,Ofdway)蒂德是美国的教育家、编辑、管理人员。

他的早期着作主要讨论人的行为,而以后的着作主要探讨如何把这些思想应用于创造性的管理过程。

他于1918年出版了一本研究工人心理的着作——《工业中的本能》,他试图在该书中显示出工人的恐惧、抱负、态度和业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性格。

他的目的是试图通过对人们心理习惯和倾向的研究来更好地理解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

他的结论是,从长期来看,在人的行为的决定中,本能同其他任何因素一样,起着重大的作用。

他很注重把心理学应用于工业,强调人的个性的重要性和不可侵犯性。

他还提倡职工参与管理和工业民主,主张成立公司工会,以便工人参与管理。

六、巴布科克(Babcock,George De Albert ,1875年一1942年)巴布科克是美国的高级经理和管理学家。

他把泰罗制应用于汽车工业,并在职工咨询、工资方案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主着作有:《泰罗制在富兰克林公司管理中的应用》(1917年)、《工作程序安排和调度》(1914年)、《以事实为依据来确定个人的工资;》(1916年)等。

他在管理思想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l)最早实行职工咨询制度,比梅奥后来推行的类似制度早了好多年。

他在富兰克林汽车制造公司中推行这种制度,并使之成为整个管理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曾有人把它叫做是早于霍桑试验多F的一项有独创性的试验,是“企业管理当局在一个工业结构中针对人的方面的最早尝试”。

(2)制定了一种经过改进的计算基本工资率的公式。

这种公式指够随着生活成本和职工个人成绩的变化而自动地调整基本工资率。

(3)设计出了一种用单一的控制板来形象地显示综合计划制度的措施。

富兰克林公司由于采用了这种控制板,减少了控制的工作量,大大地节约了资金。

他能够把科学管理同对人的因素的重视结合起来,关心职工的福利。

七、丹尼森《Dennison,Henry S.1877年一1952年)丹尼森是美国的企业家和管理学家,他的着作主要有:《职工的利润分享和股权所有》(1926年,合着)、《组织工程学》(1931年)、《现代竞争和企业政策》(1938年,合着)等。

他在管理思想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l)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主张通过提高职工的积极性来提高生产效率。

他认为,企业不但应该为股东服务,而且应该为职工和整个社会服务,要使职工在工作中得到满足。

他提出要把非经济的激励手段同经济的激励手段结合起来,以便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忠于企业。

(2)主张自下而上的组织设计方式。

不要先设计组织结构和任务,而应先找出“思想一致”的人,组成小组,最后再发展成为整个组织结构。

八、霍普夫(Hopf,Harry A,1882年——1949年)霍普夫是从英国移居到美国的管理学家和管理工作者,在管理中人的因素、管理及组织的性质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他的着作主要有:《组织的演变》(193年),〈企业管理和科学观点》(1937年)、《管理的新展望》(1943年一1945年)等。

他在管理思想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问题。

他主张所有的经理都应该按照他们的成果来评价和付给报酬,并提出了一些衡量高级经理工作的原则和标准,以便把他们的报酬同工作成绩联系起来考虑。

这事实上为20年以后提出的“目标管理”奠定了一个基础。

(2)从整个企业考虑提出“最优学”的问题。

他把“最优”解释为“一个工商企业使其规模、成本和人力等因素处于持久平衡,以便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发展状态”。

他指出,一般的公司往往为了企业的某一部分利益(如企业成长)而牺牲另一部分利益,而最优状态则是使所有的因素平衡。

这只有在对企业的整体情况进行衡量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

第二节:梅奥、罗特利斯伯格和霍桑试验一、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1、梅奥(Mayo,George E.1880年一1949年)梅奥是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主持了有名的霍桑试验,为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他的着作主要有:《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933年)、《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945年)、《工业中的团体压力》(1945年)等。

2、罗特利斯伯格(Roethlisberger,Fritz G.1898年一1974年)罗特利斯伯格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参加了霍桑试验,并同梅奥合作研究达20年之久,成为创建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的主要代表者之一。

他的着作主要有:《管理和工人》(1939年,合着)、《管理和士气》(1941年)、《组织中的人》(1968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