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综合练习

合集下载

汉语专题第一章综合练习 (1)

汉语专题第一章综合练习 (1)

汉语专题(1)第一章综合练习(2003年04月09日)汉语专题(1)第一章综合练习一、解释下列名词(能举例的概念要求举例说明)1.京国之争:指1920年爆发的一场京音和国音的大辩论。

1913年读音统一会审定的国音原则是“京音为主,兼顾南北”,致使许多字音难教、难学,有人就主张抛弃国音,以京音为标准音。

京国之争使人们认识到,统一全国的标准语,应该是自然语言之一种,中国语言的心应建立在京语身上。

2.通用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3.韵基:韵母中除去韵头的部分。

4.蓝青官话:官话作为我们民族内部长期交往而自然形成的通用语言,不可能有明确、固定的标准。

各地民众为了交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乡音向北方话、北京话靠拢,于是形成了不纯粹、不标准的官话,被称为监青官话,蓝青,不纯的意思。

5.逆同化:自然话语中不同的音协同发音时,前面的音受后面音的影响而变得与后面的音在发音特点相同或相似。

二、填空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在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词会议通过,并于_2001年1月1日__起实施。

2.当前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推广普通话。

3.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通用语言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_。

4.我国20世纪的三大语文运动是指_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_和白话文运动。

5.卢戆章的_一目了然初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拼写方言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6.汉语拼音方案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构成的,其中字母_V记录普通话语音不使用,字母_Y__和__W__就其对音节的分界而言,主要用作隔音符号。

7.汉语拼音方案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调号及标音规则和隔音符号构成。

8.汉语拼音方案声调表示方法采用的是_符号_标调法。

9.在注音时可以省略韵腹的韵母是uen iou uei。

10.普通话语音系统中,s和z 是唯一一对清浊相配的辅音。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专题1综合练习-有机物的组成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专题1综合练习-有机物的组成

专题一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机物就是从有机体分离出来有生命活性的化合物B .有机物都是共价化合物C .有机物不一定都不溶于水D .有机物不具备无机物的性质2.下列关于著名化学家的名字、国籍及主要贡献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科学家 国籍 主要贡献A 贝采利乌斯 瑞典 首先提出“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概念B 维勒 德国 首次人工合成了有机物——尿素C 李比希 法国 创立了有机物的定量分析方法D门捷列夫俄国发现元素周期律3.下列关于有机化学发展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A .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合成尿素,使人们摒弃“生命力论”思想B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发现尿素,使有机化学迅速发展C .1965年中国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D .人们对有机物的认识和利用是在有机化学形成之后开始的4.瑞典皇家科学院曾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水通道细胞膜(疏水性跨膜多肽类物质)研究方面作出开创性贡献的两位美国科学家。

右图显示水分子通过膜通道的中部时水分子发生旋转,从而破坏了水分子因氢键形成的网状结构,阻止了质子利用氢键网格跳跃前行的可能。

下列关于水通道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水分子和离子都能自由通过水通道膜 B .膜通道是一种特殊结构的蛋白质C .上述题干中的“质子”是指H +D .水通道膜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5.靛青是一种染料,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其样品,发现它只含碳、氢、氧、氮四种元素,四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如下:碳为73.3%、氢为3.8%、氮为10.7%、氧为12.2%。

则靛青的最简式为( ) A .C 8H 5NO B .C 2H 2NO C .C 4H 6NO D .C 7H 8NO6.将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一语言文字的运用-图文转换类高考真题练习(附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一语言文字的运用-图文转换类高考真题练习(附答案)

专题一语言文字的运用图文转换类1.(2020浙江,6)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6分)图1图2(摘编自《文汇报》) (1)为图1或图2拟标题。

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10个字。

(2分)选择图(),标题:(2)分别简要评价图1、图2的创意。

(4分)图1:(2分)图2:(2分)答案(1)(示例1)1凝聚力量,抗击疫情(示例2)2新门神(2)图1:由多个小心形组成大心形,戴着外形像船头的口罩,用“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点明主题。

简洁凝练,号召有力。

图2:借用传统民俗的门神年画,名字替换为“霍去病”“辛弃疾”,表达人们去病、弃疾的愿望。

翻新传统,巧妙贴切。

解析(1)为图片拟标题时要紧紧围绕图片主题,可直接“亮剑”,也可含蓄委婉。

图1只要写出与图中“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意思相近的词语,表达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的决心与信心即可。

图2是两张年画,画了两个新门神——霍去病、辛弃疾,故图2可拟为“新门神”“新年画”。

(2)评价图片创意时,可结合构图要素来分析。

图1:整体看是个心形,由无数小心形组成,中间是个形似船头的口罩,恰好对应“万众一心”的“心”与“同舟共济”的“舟”,鼓舞人心。

图2:年画上人名中“去病”“弃疾”两个词语引人注目,表达了祛除疾病之意,令人耳目一新,也完全符合2020年公众的心愿。

2.(2019江苏,4)阅读下图,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VR的未来方向A.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答案B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阅读图表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

B项,结合图表可知,应是“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慢,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快”。

八年级上册物理 专题练习一——运动 图像与速度计算(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 专题练习一——运动 图像与速度计算(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专题训练一——运动图像及速度计算专题概述1.运动的图象可以形象地描述出物体运动的位置和速度的变化情况。

解题时要注意:弄清纵、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图象的起点、交点的含义,根据相关信息解题。

2.速度的计算要注意:找准对应速度、路程和时间,熟悉各种类型行程问题,仔细挖掘其中隐含的等量关系。

分类训练类型1 运动的图象(一)s-t图象1.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的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B.物体在3~5s内通过的路程是0~1s内通过路程的2倍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0.67m/sD.物体在1~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的s-t图象,v甲:v乙= ,1 min之后,运动最快的物体将比最慢的物体多运动 m的路程。

3.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甲车的速度为 m/s。

当t=40 s 时,甲、乙两车相距 m.(二)v-t图象4.如图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B.乙C.丙D.丁(第4题图) (第5题图)5.(四川泸州)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m体考,t=0时同时起跑,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C.0~t3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D.刚到达终点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6.如图甲所示,小满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

(1)物体在0~1s时处于状态。

(2)物体在第2s的速度是 m/s.(3)物体在4~6s内通过的路程是 m.类型2 速度的综合计算(一)追及和相遇问题7.小明家距学校2km,小明以10km/h的速度骑自行车上学,出发5min 后小明的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了,于是立即以3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电动车去追小明,问:(1)小明上学需要几分钟?(2)小明的父亲能否在小明上学途中追上小明?如果能,追上时距学校多远?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培优专题综合练习题(一)(含答案)-

培优专题综合练习题(一)(含答案)-

培优专题综合练习题(一)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立方体,如果把它展开,能够是下列图形中的()2.将图中的硬纸片沿虚线折起来,便可做成一个正方体,•则这个正方体的2号面的对面是()号面A.3 B.4 C.5 D.63.对图中最左面的一些几何体,从正面看,图A、B、C、D中准确的是()4.若a、b、c、d为互不相等的整数,abcd=25,那么a+b+c+d等于() A.-8 B.0 C.12 D.285.使用计算器计算-24÷(-4)×(12)2-12×(-15+24)3,准确的是()A.-10 B.10 C.-11 D.116.计算:34°45′÷5+47°42′37″×2准确的是()A.101°22′14″ B.102°22′14″B.102°23′14″ D.102°24′14″7.若(x2+nx+3)(x2-3x+m)的展开式中不含x2和x3项,则m-3n的值为()A.-3 B.3 C.15 D.-158.若一个整数为两位数,等于其数字和的k倍,现互换其数字的位置,则此新数为其数字和的()A.(k-1)倍 B.(9-k)倍 C.(10-k)倍 D.(11-k)倍二、填空题1.计算:4×(32+1)(34+1)(38+1)(316+1)(332+1)=__________.2.已知2a2-3a-5=0,则4a4-12a3+9a2-10的值为___________.3.已知一个角的余角的补角等于这个角的5倍加上10°,则这个角等于_______.4.线段AB=1996cm,P、Q为线段AB上两点,线段AQ=1200cm,线段BP=1050cm,•则线段PQ=________cm.三、解答题1.计算:1+12+1+12+13+23+1+23+13+14+12+34+1+34+12+14+…+120+110+320+…+1920+1+1920+…+120.2.一个正整数N的各位数字不全相等,如果将N的各位数字重新排列,必可得到一个最大数一个最小数,若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正好等于原来的数N,则称N为“新生数”,试求所有的三位“新生数”.3.如图综-4有3个面积都是k的圆放在桌面上,桌面被圆覆盖的面积是2k+2,•并且重叠的两块是等面积的,直线L过两圆心A、B,如果直线L下方被圆覆盖的面积是9,试求k的值.答案:一、1.D 2.C 3.D 4.B提示:∵a、b、c、d是互不相等的整数且abcd=25,∴abcd=25=(-1)×1×(-5)×5.5.C 6.B 7.A提示:含x2项是mx2+3x2-3n x2=(m+3-3n)x2,含x3项是-3x3+nx3=(n-3)x3.∵展开式中不含x2项和x3项,∴30330nm n-=⎧⎨-+=⎩解得63mn=⎧⎨=⎩∴m-3n=6-3×3=-3.提示:设两位数字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分别为a、b,则10a+b=k(a+b)①现互换其数字的位置后所得新数为其数字和x倍,则10b+a=x(b+a)②①+②得11(a+b)=(k+x)(a+b),∴11=k+x,即x=11-k.二、1.12×363-12.提示:设原式=M则2M=2×4×(32+1)(34+1)(38+1)(316+1)(332+1) =(3-1)(3+1)(32+1)…(332+1)=(32-1)(32+1)…(332+1)…=(332-1)(332+1)=364-1.∴M=(364-1)×12=12×364-12.2.15.提示:∵2a2-3a-5=0,∴2a2-3a=5.∴4a4-12a3+9a2-10=4a4-6a3-6a3+9a2-10=2a2(2a2-3a)-3a(2a2-3a)-10 =10a2-15a-10=5(2a2-3a)-10=25-10=15.3.20°.提示:设这个角为x °,则这个角的余角为(90-x )°,余角的补角为(180-90+x ) 由题意得:180-90+x=5x+10.解之得 x=20°.4.254cm .提示:如图综-1, A PPQ=AQ-AP=AQ-(AB-BP )=1200-(1996-1050)=254.三、1.210.提示:原式=1+1212+++(12)233+⨯++(123)244++⨯++… +(12319)22020++++⨯+=1+2+3+…+20=20(120)2⨯+=210. 2.495.提示:设N 为所求的三位“新生数”,它的各位数字分别为a 、b 、c (a 、b 、c•不全相等),将其数码重新排列后,连同原数共得到6个三位数:abc 、acb 、bac 、bca 、cab 、cba ,设其中最大数为abc ,则其最小数为cba .根据“新生数”定义,•得:N=abc -cba =(100a+10b+c )-(100c+10b+a )=99(a-c ).可知N 为99的整数倍,这样的三位数可能为:198,297,396,495,594,693,792,891,990.这9个数中,只有954-459=495.∴495是惟一的三位“新生数”.3.6.提示:设两圆重叠部分的每一块面积为m ,则:m=12[3k-(2k+2)] =22k - ∴9=2k +2k +k-22k --12·22k -9=322k+-24k-9=54k+32∴k=6.。

国培资料

国培资料

国培资料综合练习专题一综合练习1、在未成年人教育过程中怎样开发和利用教师资源?(1)重视教师人格资源的开发利用。

要教育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高尚的品行、平实的作风影响和教育学生。

通过交往可以使教师内在的人格魅力转化为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

教育过程的实质就在于促进和实现人的社会化。

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通过各种正确的途径,最终达到使学生在健康和谐的交往环境中逐步形成健康、完整、崇高的人格品质。

同时,在交往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人格的魅力关键在于爱,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

因此,在与学生的交流和关怀过程中,教师要以真挚、真诚、温暖、友爱的情怀去启迪未成年人的心扉,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重视教师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

首先,要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因为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必要保障。

教师通过自己努力要在横向和纵向上建立广博与精深相结合的知识结构。

其次,要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

这是教师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

学校要为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如何开发利用校园文化资源?第一,把握校园文化开发利用的方向性。

关键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要把这种指导思想贯穿在整个校园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之中,帮助未成年人的思想和思维健康成长。

第二,开发利用校园物质文化资源。

学校要本着校园环境和物质文化资源能对未成年人实现“环境育人”这一作用,使未成年人在校园里能熏陶情感、启迪思想,进而健康成长。

第三,开发利用校园精神文化资源。

要开发和利用校园精神文化资源,树立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使每一位师生都能体会到这种校园精神。

第四,开发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资源。

校园文化活动是指师生开展的文化方面的实践活动。

要充分发挥这一师生联系的纽带,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未成年人从中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勤劳善良的美德,受到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目的。

小学语文专题练习一_修改病句

小学语文专题练习一_修改病句

一、结构残缺1、开始认识到参加劳动锻炼的好处。

2、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3、呈现出一片春耕的繁忙景象。

4、在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5、为了我们长大成才,不辞劳苦地工作着。

6、戴着小军帽,扛着木头枪,多像一个解放军战士。

7、通过这次参观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8、我在读了《珍贵的教科书》以后。

9、春天到,一朵朵鲜花。

10、在我们学校里,最受大家尊敬的人。

11、同学们认认真真。

12、我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13、雷锋叔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

14、大家交流了学习语文。

15、我打开书包拿出作业。

16、我学习了这部分知识,掌握了解答应用题。

17、老师要求我们养成讲卫生。

二、用词不当18、午后,气候变了,那晴朗的天空顿时布满乌云。

19、同学们努力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就向祖国汇报。

20、大海在很远的地方沸腾怒吼。

21、我的笔盒里还缺乏一支像样的钢笔。

22、大家纷纷发言自己的意见。

23、本学期来,我们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伟大的成绩。

24、我们一定要把时间充足地利用起来。

25、这共同劳动的后果,大家都十分珍惜。

26、老师笑了笑,对陈晓同学进行很耐性的教育。

27、今天,他穿上了一只很漂亮的皮鞋。

28、大家决定从课余时间里排练节目。

29、只有肯努力,你就能学好各门功课。

30、干这活儿不是轻松的事,就是艰苦的劳动。

31、谁去执行这项任务吗?32、花坛里的花儿有红的、紫的、黄的,真是五花八门,好看极了。

三、搭配不当33、耳旁呼呼的风声,不停地刮着。

34、早晨,郊外的空气格外新颖。

35、猴子戴的帽子爬到桅杆上去了。

36、春天的戴云山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37、墨似的乌云和瓢泼般的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38、陈秉正的劳动技术全面、高昂。

39、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方法。

40、考古工作者最近又发明了一座古墓。

41、农民伯伯在山坡上种上了许多果园。

42、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了一篇文章和一幅图画。

43、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和轻松的脚步,来到电影院。

专题一 地球与地球仪——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练习题

专题一 地球与地球仪——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练习题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一练习题一、单选题读极地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夏至日前后,图中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2.若一架飞机从C地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D地,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A.一直向东B.先东南再东北C.一直向西D.先西南再西北3.飞机由C地飞往D地的过程中,途经的大陆和大洋依次是()A.亚洲-印度洋-非洲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C.太平洋-南美洲一大西洋D.澳大利亚-太平洋-南美洲4.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A.黄道平面B.赤道平面C.地平面D.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下图中AQBM为晨昏圈上四点,MCQD为北半球一纬线圈。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一飞机沿最短航线从M点飞到Q点的飞行线路是( )A.弧MCQ B.弧MAQ C.弧MBQ D.弧MDQ 6.按最短线路飞行,该飞机从M点到Q点的飞行方向是( )A.一直向西飞行B.一直向东飞行C.先西北,再西南D.先东南,再东北读北半球经纬网简图(局部),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处在北寒带B.b点位于西半球C.c点位于大西洋D.d点位于c点东南方向8.关于L1、L2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较,正确的是( )A.L1=2L2B.L1=1.5L2C.L1=L2D.L1=0.87L2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9.关于图中所见部分不同纬线的长度,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B.①线是②线的1/2C.②线比③线长D.③线比④线长10.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东行,乙向北行,如果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11.图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A.K点B.H点C.G点D.E点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 km,则其最终位置A.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13.M和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A.4 444 km B.3 333 km C.2 222 km D.1 823 km14.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15.与N点关于地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60°N,140°E B.60°S,140°E C.60°N,140°W D.60°S,140°W16.关于图中M、N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出方位一定不同B.昼夜长短一定不同C.北极星的仰角一定相同D.太阳高度一定相同二、综合题17.读甲、乙两幅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一.选择题1.古人在分析姓氏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B.爵位C.谥号D.行业2.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权威。

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浓厚的部族色彩B.浓厚的宗族色彩C.浓厚的神权色彩D.浓厚的等级色彩3.据最新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墓、二鼎墓、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

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5.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这表明当时()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6.《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联的人生理念是()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8.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A.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9.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D.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10.《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 “干德三年(965年)三月, 朝廷遣官立转运使, 总一道之财赋。

”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保证地方的财政收入, 稳定地方安定局面B.加强对地方财政管理, 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C.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 加剧社会的矛盾D.削弱地方割据物质基础, 有利于中央集权11.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这样一个机构:各部门首长联合议事,资历浅者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参与议事,诏敕的颁行必须有宰相的附署。

据此推测,该机构是A.枢密院B.政事堂C.内阁D.军机处12.《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

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

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13.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

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C.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14.唐中宗曾未经中书、门下两省径自封拜官职。

但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

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C.三省六部制瓦解D.科举选官尚未实施15.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16.有学者说:“(唐朝)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

”这表明唐朝的官僚制度①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②可有效制约君权③提高了行政效率④可以减少决策失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7.《旧唐书•王起传》说:“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

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

及起考贡士,奏当司所选进士,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

材料说明此时的科举A.确立了中书省掌控考试地位B.减少了世家望族的请托风气C.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D.残存了豪门把控仕途的特点18.赵翼《廿二史劄记》写道:“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萧何沛主吏橡,曹参狱橡”厲于小吏一类,“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要等皆白徒。

樊哙则屠狗者……”,“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这种状况说明了A. 西汉政权代表下层民众B.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C. 贵族制度的进一步解体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19.隋朝宰相杨尚希上表建议合郡为州,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

或地无百里,数县立置。

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

”由此可知他建议合郡为州的目的主要是A.削弱地方,集权中央B.加强地方,抵御外侮C.精简机构,节约开支D.强化皇权,削弱相权20.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稍许差些”的是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清朝设置军机处21.“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

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22.《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内阁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政体形式为责任内阁制23.“(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

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24.它是特设的中枢权力机构,是氏族军事民主制的残留。

内阁只是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权力很大,可处理军国大事,但“诸王大臣会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由此可推断此中枢机构是:A.中书省B.军机处;C.议政王大臣会议D.中书门下25.《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26.“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27.“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

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

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

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28.(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

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

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

此法之最善者也。

”由此可知当时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D.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29.《至正集》记载:“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元史》记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

”由这些资料可见①元朝对边疆地区管辖、控制取得实质性进步②行省制度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③行省制度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④元代仿西周,以皇帝为天下共主实施贵族分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0.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

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

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