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 作业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与特征1.(吉林长春校级期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 )A.反应中有氧气参加B.反应过程中有氧原子的得失C.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反应过程中发生电子的转移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H2+Cl2 2HClB.CuO+H2SO4 CuSO4+H2OC.2NaHCO3 Na2CO3+H2O+CO2↑D.MgCl2+2NaOH Mg(OH)2↓+2NaCl3.“文化自信”是我党提出的四大自信之一。
古诗词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加点字部分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月波成露露成霜...,借与南枝作淡妆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4.(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期中)歌曲《青花瓷》的歌词中有“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化学成分是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2Cu+O2+CO2+H2O Cu2(OH)2CO3。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Cu2(OH)2CO3是混合物B.该反应中氧、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C.该反应中Cu得电子,O2失电子,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只有两种元素题组二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析5.(原创)薯片包装中常常充入氮气,是因为薯片跟空气长时间接触,薯片中大量的脂肪酸就会被氧化,产生一种哈喇味的腐败味道。
另外,空气中的水分不但会使薯片受潮,还利于细菌的滋生,不利于食品安全。
下列有关薯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薯片变质是因为脂肪酸被氧化B.在薯片被氧化的过程中,氧元素也被氧化C.充氮包装能起到缓冲作用,避免薯片被挤碎,影响薯片质量D.薯片包装中也可以充入纯净、干燥的氩气6.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同种元素之间的是( )A.Zn+2HCl ZnCl2+H2↑B.2H2S+SO2 3S+2H2OC.H2+CuO Cu+H2OD.2H2O 2H2↑+O2↑7.我国“四大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思考:
是什么导致了化合价的升降?
答案:பைடு நூலகம்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变化
二、多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3.电子转移的角度
2Na + Cl2 == 2NaCl H2 + Cl2 == 2HCl
电子得失
电子偏移
二、多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3.电子转移的角度
得电子
化合价下降 还原反应
同时发生
被还原
失电子 化合价上升
化合价下降 化合价上升
结论3:氧化还原反应是反应 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 学反应
思考:
如果按照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 Fe+CuSO4=Cu+FeSO4 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只要有化合价变化即为氧化 还原反应,不限于是否有氧的得失。
二、多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价升降的角度
0
+2
0
2Ag
Ba(OH) CaCO3 +
2 + H2SO4 == BaSO4 + H2O 2HCl == CaCl2 + H2O + CO2↑
全都是是氧化还原反应
全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 反应
随堂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点燃
C + O2 == CO2 2H2O =通=电 2H2↑ + O2↑ Fe + 2AgNO3 == Fe(NO3) 2 + 2Ag
氧化反应 被氧化
最终结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转移的化 学反应。
二、多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4.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二)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氧化还原反应(二)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一下氧化还原反应。
首先我们来分析锌和盐酸的反应,反应中锌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锌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二价,一个锌原子失去两个电子,锌单质被氧化,可表示为化合价升高,失去两个电子,被氧化,氢元素从正一价降低到零价,两个氢原子得到两个电子,氯化氢被还原,可表示为化合价降低,得到两个电子,被还原。
以上,我们用双线桥法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变化情况,双线桥是分析反应前后,同一变价元素的变化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而化合价变化的内在原因是发生了电子转移,因此,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时,我们要在线桥上标明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以及被氧化或被还原的情况等。
下面,我们用双线桥分析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反应中铁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二价,一个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铁单质被氧化,铜元素从正二价降低到零价,一个铜原子得到两个电子,硫酸铜被还原。
我们再来分析钠与氯气的反应,反应中钠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钠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一价,两个钠原子失去两个电子,钠单质被氧化,生成了氯化钠,氯元素从零价降低到负一价,一个氯分子得到两个电子,同时氯气被还原,生成了氯化钠。
用双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箭头从反应物中的变价元素指向生成物中的相应元素。
其次,线桥上标注化合价变化情况、电子得失情况以及被氧化或被还原等情况。
此外,电子转移的总数要相等。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方程式如下所示,请同学们思考,被氧化的元素以及被还原的元素分别是什么?反应中锰元素和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锰元素的化合价从正四价降低到正二价,一个锰原子得到两个电子,二氧化锰被还原,氯元素的化合价从负一价升高到零价,但同时我们还发现,氯化锰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一价,并未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分析氯原子失电子数目必须要注意到未变价的氯元素。
氧化还原反应(1)【教学课件】高一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典例精讲
【例1】请同学们用双线桥法标出以下反应的电子转移:
标价态
连双线
注得失
失去 2 e- 化合价 升高 被氧化
0 +1
Zn+H2SO4
+2
0
ZnSO4+H2↑
得到 2×e- 化合价 降低 被还原
失去 3× 2e- 化合价 升高 被氧化
+3
+2
Fe2O3+3CO
高温
0
+4
2Fe+3CO2
得到 2 × 3e- 化合价 降低 被还原
⑥H2O2+H2S===S↓+2H2O
A.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为_①__②___(填序号,下同)。 B.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为__⑤___。 C.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为__⑥___。 D.属于置换反应的为__③___。
知识梳理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3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 孙发现了电子,打破了原子 不可再分的传统观念,使人 们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深入的 认识
随堂演练
1.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情况,其中②③⑥同时用单线桥
法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①4P+5O2 点燃 2P2O5
②WO3+3H2 高温 W+3H2O
随堂演练
0
0
H2+Cl2
+1 -1
2HCl
得到2 ×e-,化合
价降低,被还原
标价态
连双线
注得失
• 正确标出反应前后 各元素的化合价
• 明确变价元素的化 合价升降关系
• 始于被还原的物质中的降价元 素,止于产物中相应的元素
专题2.1.1 钠及其氧化物(备作业)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钠及其氧化物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金属钠的描述正确的是A.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游离态存在B.钠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钠很软,在新材料领域没有用途D.将一小块钠投入水中时,立即放出氧气【答案】A【解析】A.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只能以化合态存在,A正确;B.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钠离子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不再具有还原性,B错误;C. 钠有很多用途,例如钠和硫黄构成钠硫电池,C错误;D. 将一小块钠投入水中时,立即放出无色气体,但该气体是氢气,D错误;答案选A。
2.(2020·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把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A.盐酸B.氯化钠溶液C.氯化铜溶液D.氯化镁溶液【答案】D【解析】钠与盐溶液的反应,首先是与其中的水反应产生H2和NaOH。
A.金属钠投入盐酸中直接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气,无沉淀生成,选项A错误;B.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没有沉淀生成,选项B错误;C.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Cu(OH)2蓝色沉淀,选项C错误;D、氢氧化钠与MgCl2溶液反应产生Mg(OH)2白色沉淀,选项D正确;故答案选D。
3.(2020·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铁与稀盐酸反应:Fe +2H+ =2Fe2+ + H2↑B.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OH- + H+ = H2OC.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 + Cu2+ = 2Na+ + Cu= BaSO4↓D.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 + SO2-4【答案】C【解析】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H+═Fe2++H2↑,故A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故B正确;C.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能置换出铜,故C错误;D.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Ba2+═BaSO4↓,故D正确;故选C。
2-3-第1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3.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转移关系密切,电子转移也是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 (1)氯化钠的形成
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2)氯化氢的形成 H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2个电子 的稳定结构,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 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由于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 力相差不大,所以两者发生反应时,双方各以最外层的1个 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使双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 构,由于Cl原子得电子能力更强一些,因此电子对偏向Cl原 子而偏离H原子,Cl原子显负价,H元素显正价,形成过程 为:
●新知导学 1.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 在初中化学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 2 □
________氧变为单质铜,发生了还原反应;碳得到氧变成了 3 4 二氧化碳,发生了 □ ________反应。这两个反应过程是 □ ________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成才之路 ·化学 ·人教版 · 必修1
【例2】
(2011· 广东三市联考)化学反应按照不同的分
类方法,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 反应,也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有下列一 组反应: 高温 ①CO2+C=====2CO △ ②Cu2(OH)2CO3=====2CuO+H2O+CO2↑ ③2NaOH+Cl2===NaCl+NaClO+H2O 点燃 ④2CO+O2=====2CO2
人教版2019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中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核心口诀:
“升失氧做还原剂,降得还做氧化剂”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做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做氧化剂(有氧化性)
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三大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3.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四大规律
①守恒规律:三大守恒(见上)。
②强弱规律: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③优先规律:当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剂时,加入一种氧化剂,会先与还原性较强的还原剂反
应。
④价态规律:(1)价态归中,简记为“只靠拢,不交叉”。
称为价态归中反应。
(2)歧化反应,“中间价→高价+低价”。
4.单线桥、双线桥的画法举例
1。
必修1第2章第3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

主备人:宋敏使用人:
课题:必修1第2章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1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时间:2013年12月19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复习
教学手段:精讲精练,多媒体辅助,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 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了解其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 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 运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
向和数目。
4.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会进行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判断。
5. 会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简单的相关计算
内容分析:本节涉及的高考热点、考点是基本概念,氧化还原规律及简单计算,近三年高考命题方向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预计2014年高考仍
会从以上方面去考查,也可能会推出新的题型,特别是与生产生活实验
相结合的题目。
1.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气参与吗?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 氧化还原反应(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研究指出: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它对人体是无毒的,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 =砒霜(As 2O 3)”,这说明维生素C 具有( )A .氧化性B .还原性C .酸性D .碱性答案:B解析:含有+5价的砷(As)元素遇到维生素C 变成砒霜(As 2O 3),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而维生素C 被氧化具有还原性。
2.实验室制Cl 2反应为4HCl(浓)+MnO 2MnCl 2+Cl 2↑+2H 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还原剂是HCl ,氧化剂是MnO 2B .每生成1 mol Cl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C .每消耗1 mol MnO 2,起还原剂作用的HCl 消耗4 molD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时,生成标准状况下Cl 2的体积为11.2 L答案:C3.我国“四大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2KNO 3+S +3C=====点燃K 2S +N 2↑+3CO 2↑。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A .CB .NC .N 和SD .N 和C 答案:A解析: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反应前后:C 由0+4价,被氧化;S 由0-2价,被还原,N 由+5―→0价,被还原。
4.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Fe 2+FeB .CO 2HCO -3C.MnO-4Mn2+D.SO2SO3答案:D解析:A、C两项均是化合价降低的过程,需加还原剂才能实现,B中化合价没有变化,只有D是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过程,需加氧化剂才能实现。
5.在反应中,元素X的原子将电子转移给元素Y的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元素X被氧化②元素Y被氧化③元素X发生还原反应④元素Y发生还原反应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知,X原子失去电子,X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而Y原子得到电子,Y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6.实验室常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NO2+NH4Cl 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NO2是氧化剂,NH4Cl是还原剂B.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D.每生成1 mol 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答案:C解析: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3价变为0价,所以亚硝酸钠是氧化剂,氯化铵是还原剂,正确;B项,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正确;C项,该反应中NH4Cl 中的氮元素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错误;D项,该反应每生成1 mol 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1 mol×(3-0)=3 mol,正确。
7.工业上制取ClO2的化学反应: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在反应中被氧化B.Na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C.H2SO4在反应中作氧化剂D.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2 mol电子答案:A解析: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2NaCl +5O 3+S +4O 2+H 2SO 4===2C +4lO 2+2NaH S +6O 4SO 2作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A 正确;NaClO 3作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B 错误;H 2SO 4中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C 错误;1 mol NaClO 3在反应中得到1 mol 电子,D 正确。
题组三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及应用8.常温下,下列三个反应均能发生:X 2+2W 2+===2X -+2W 3+;Z 2+2X -===2Z -+X 2;2W 3++2Y -===2W 2++Y 2。
则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三个反应:①Y 2+2X -===2Y -+X 2;②Z 2+2Y -===2Z -+Y 2;③2W 3++2Z -===2W 2++Z 2也能发生的是( )A .只有①B .只有②C .①和②D .②和③ 答案:B解析:根据三个反应判断单质或离子的氧化性:X 2>W 3+,Z 2>X 2,W 3+>Y 2,所以,氧化性强弱为Z 2>X 2>W 3+>Y 2,还原性强弱为:Y ->W 2+>X ->Z -。
再根据“一定条件下,氧化性强的物质可以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还原性强的物质可以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判断,反应①不能发生;反应②能够发生;反应③不能发生。
9.对于反应3Cl 2+6NaOH===5NaCl +NaClO 3+3H 2O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Cl 2是氧化剂,NaOH 是还原剂B .被氧化的Cl 原子和被还原的Cl 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C .Cl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每生成1 mol 的氧化产物转移6 mol 的电子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本题中只有氯元素化合价有变化。
在反应中 ,该反应Cl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被氧化的Cl 原子和被还原的Cl 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NaCl 是还原产物,NaClO 3是氧化产物,每生成1 mol NaClO 3(氧化产物)转移5 mol 电子。
故选C 。
10.下列各反应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同种元素中进行的是( )A .Cl 2+2NaOH===NaCl +NaClO +H 2OB .2KClO 3=====MnO 2△2KCl +3O 2↑C .2KMnO 4K 2MnO 4+MnO 2+O 2↑ D .2H 2O=====通电2H 2↑+O 2↑答案:A解析:A 项Cl 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1,被氧化,同时Cl 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到-1,被还原,氧化还原反应在同一种氯元素间进行,而另外其他三个选项得失电子均在不同元素中进行。
11.将0.195 g 锌粉加入到20.0 mL 的0.100 mol/L MO +2溶液中,恰好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A .MB .M 2+C .M 3+D .MO 2+ 答案:B解析: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0.003 mol 锌的化合价变化等于元素M 在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设M 由+5变为x ,所以(5-x )×0.02×0.1=0.006,可得x =+2,B 项正确。
12.已知:①2KMnO 4+16HCl===2KCl +2MnCl 2+5Cl 2↑+8H 2O ;②K 2Cr 2O 7+14HCl===2KCl +2CrCl 3+3Cl 2↑+7H 2O ;③MnO 2+4HClMnCl 2+Cl 2↑+2H 2O 。
其中,KMnO 4和一般浓度的盐酸即可反应,K 2Cr 2O 7需要和较浓的盐酸[c (HCl)>6 mol·L -1]反应,MnO 2需要和浓盐酸[c (HCl)>8 mol·L -1]反应。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上述反应中的还原剂均为HClB .反应②中被氧化的HCl 和未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C .盐酸的浓度与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无关D .氧化性:KMnO 4>K 2Cr 2O 7>Cl 2>MnO 2答案:D解析:在已知的各反应中,HCl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有一部分从-1升到了Cl 2中的0,又有一部分仍为-1,因此HCl 既是还原剂,又显酸性。
KMnO 4、K 2Cr 2O 7和MnO 2中都有元素化合价降低,都是氧化剂。
A 项正确,已知反应中都是HCl -1→Cl 02,氯元素化合价升高,故还原剂均是HCl 。
B 项正确,反应②中被氧化的HCl 即作还原剂的HCl ,可根据氯元素守恒得出(3Cl 2~6HCl),未被氧化的HCl 即作酸性剂生成盐的HCl ,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6:(14-6)=3:4。
C 项正确,由于反应中存在2HCl ~Cl 2~2e -,故转移电子数只与参与反应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有关,而与盐酸的浓度无关。
D 项错误,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且氧化产物所含元素价态相同时,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
由于上述反应所需盐酸浓度依次增大,且反应③需加热,故氧化性:KMnO 4>K 2Cr 2O 7>MnO 2。
而反应③中氧化剂为MnO 2、氧化产物为Cl 2,由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强弱规律知氧化性:MnO 2>Cl 2。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2分)饮用水中的NO -3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 -3的浓度,某饮用水研究人员提出,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 -3还原为N 2,其化学方程式为10Al +6NaNO 3+4NaOH===10NaAlO 2+3N 2↑+2H 2O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该元素的原子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
(2)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上述反应中铝元素由0价变为+3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氮元素由+5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
答案:(1)Al 失去 N 还原(每空2分) (4分)14.(12分)已知砒霜As 2O 3与Zn 可以发生如下反应:As 2O 3+6Zn +6H 2SO 4===2AsH 3+6ZnSO 4+3H 2O(1)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s2O3在上述反应中________。
A.被氧化 B.被还原C.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D.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3)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
(4)若生成0.1 mol AsH3,则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
解析:在该反应中Zn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共失去电子6×2=12,Zn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ZnSO4;砷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成-3价,共得到电子2×6=12,As2O3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AsH3,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2,AsH3和转移的电子总数之间的关系为AsH3~6e-,所以生成0.1 mol AsH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 mol,其个数为0.6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