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马湖泵站出水流道开裂原因和修补方案

合集下载

泵站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泵站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泵站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柯山(湖北大禹水利水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70)【摘要】泵站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水利工程,主要任务是防洪,灌溉,调水等重要作用。

混凝土温度裂缝是影响泵站施工最主要因素,降低了泵站结构的整体性,严重影响了泵站的结构承载力和使用安全性、影响泵站的耐久性、使用寿命和使用效能的发挥。

所以本文主要针对泵站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预防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技术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泵站施工;温度裂缝;原因;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TU75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9)05-0069-021引言温度裂缝问题是泵站施工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

温度裂缝会改变泵站混凝土的受力条件,有使局部甚至整体结构发生破坏的可能性,严重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运行安全性。

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根除温度裂缝问题是泵站施工过程中的头等难题。

2泵站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的影响在泵站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作用产生的应力通常比钢筋锈蚀裂缝、荷载裂缝、碱骨料反应裂缝等产生的应力的总和还要大。

一旦出现开裂,裂缝过大或形成深层裂缝、贯穿裂缝将直接影响泵站的耐久性、使用寿命和使用效能的发挥,并且处理难度大,效果不理想,影响外观质量和整体效果。

3泵站施工中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3.1水泥水化热泵站施工过程中,温度裂缝的一般出现流道混凝土结构中。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而流道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水泥水化热产生的热量就会聚集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热量散发较快,这样就形成混凝土内外较大温差,从而引起内外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随着混凝土龄期的增长,在混凝土硬化后期,水化热渐减少,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至稳定温度为止,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束愈来愈大,就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小于拉应力时,就会出现温度裂缝。

浅析泵站施工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析泵站施工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浅析泵站施工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裂缝是固体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在泵站混凝土结构中,裂缝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裂缝对结构产生严重的危害,影响结构承载力和使用安全性、影响结构的防水性、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影响泵站效益。

本文主要对浅析泵站施工期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泵站施工;裂缝成因;防治措施引言泵站是水工建筑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不仅分布广泛,而且数量众多,主要任务是调水、排涝、灌溉等。

可以说,泵站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过在部分泵站的施工、运行及管理过程中,却出现了裂缝现象,影响泵站自身安全和使用效能的发挥。

所以,如何预防和消除裂缝就成为泵站施工管理各方所共同关心的重要技术问题。

一、裂缝的种类混凝土裂缝按深度不同分为表层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按裂缝开度变化可分为死缝、活缝和增长缝;按产生原因分为温度裂缝、干缩裂缝、钢筋锈蚀裂缝、荷载裂缝、碱骨料反应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陷裂缝等。

1、温度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水泥水化热使内部混凝土温度升高。

当水化热温升至高峰后,由于环境温度较低,因此混凝土温度开始下降。

降温过程中混凝土发生收缩,在约束条件下,当温降收缩变形大于混凝土极限拉伸变形时,混凝土容易发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称为温度裂缝。

还有一种温度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如混凝土遭受寒潮侵袭或夏天混凝土经阳光曝晒后突然下雨,都会使混凝土内部与表层产生很大温差,混凝土表层温度下降,而内部温度基本不降,这样内部混凝土对表层混凝土起约束作用,同样会导致温度裂缝。

2、干缩裂缝置于未饱和空气中的混凝土因水分散失而引起的体积缩小变形,称为干缩。

干缩仅是混凝土收缩的一种,干缩扩散的速度比温度的扩散速度要慢1000倍。

正因为干缩扩散速度小,混凝土表面已干缩,而其内部不缩,这样内部混凝土对表面混凝土干缩起约束作用,使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缩应力,当混凝土干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称为干缩裂缝。

泵站施工过程中裂缝的成因与防范策略

泵站施工过程中裂缝的成因与防范策略

泵站施工过程中裂缝的成因与防范策略摘要:近年来, 在泵站的施工、管理与运行过程中, 各泵站都频繁地出现建筑物开裂现象,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 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实用性, 不利于泵站的安全运行, 成为当前许多泵站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分析了泵站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探讨了泵站施工期裂缝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泵站裂缝成因防范策略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混凝土建筑的裂缝是比较常见,其危害性也是较大的,不仅影响建筑物外观,增加建筑物的老化程度,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建筑物安全事故。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非常复杂的,其发展更是令人难以摸清头绪,加之人们对于裂缝的认识不足,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一套能够彻底防止裂缝发生的良方。

故此,分析水工混凝土裂缝成因,研究对裂缝的处理方法,对于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修葺已经出现裂缝的工程,维修已经老化的工程,发挥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泵站混凝土裂缝的成因1、混凝土施工方面的原因(1)施工工艺方面: 拌合不均匀, 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水泥和水用量较大; 振捣不实, 坍落度过大, 骨料下沉、泌水; 钢筋搭接、锚固不良, 钢筋、预埋件被扰动;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 滑模工艺不当( 拉裂或塌陷) ; 模板变形、模板漏浆或渗水; 模板支撑下沉、过早拆模或模板拆除不当; 硬化前遭受扰动或承受荷载; 混凝土表面抹压不及时。

(2)施工工序及安排方面: 混凝上从拌和到浇筑时间间隔过长; 浇筑顺序有误, 浇筑不均匀( 振动赶浆、钢筋过密) ;连续浇筑间隔时间过长, 接缝处理不当; 浇筑时间安排不当; 混凝土分缝分块分层不当: 施工组织及管理不当。

(3)温度控制方面: 浇筑前, 没有采取措施( 原材料降温、遮阳等) 严格控制混凝土出机口温度, 导致出机口温度较高; 浇筑时, 没有采取措施( 覆盖仓面、喷雾降温等) 严格控制浇筑温度: 浇筑后, 保温、保湿等养护措施没有到位或不及时, 也没有采取通冷却水降温技术来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 养护初期遭受急剧干燥( 日晒、大风) 或冻害, 遭受寒流或新浇混凝土越冬时未采取措施及时保护。

刍议泵站施工期裂缝成因及防裂方法

刍议泵站施工期裂缝成因及防裂方法

外 冷” 的分布规律 ,混凝 土表 面拉应力较 大 ,很
有 可能从 表面开裂 。在 流道 中早期 发现 的裂缝一 般 出现在厚度较 大 的墩墙 部位 ,结构 越厚 ,内外 温 差越大 ,混凝 土开裂 的可能性相应 增大 。
在进行 底 板或墩 墙等 大体积 混凝 土结构的设
计 时 ,可利用 抛石混 凝土 或浆砌 石代替 部分混凝
程界 的 “ 疑难杂 症” 之一 。裂缝 的 出现不 仅 降低 了结构 的抗渗性 能 ,还加速 了混凝 土 的碳 化 以及
钢 筋 的 锈 蚀 ,对 泵 站 的 结 构 安 全 产 生 了 不 利 影
板 内部 温度 升高 幅度较 大 ;而底 板 的四周 、顶面 以及 底 面分别 与大气 和地基 接触 ,通过 热对 流和
土。此举不 仅 可以有效 地控 制混凝 土 中的水泥用 量 ,进而 降低混凝 土 的水化 热量 ,相应 减小早期 的内外温差 和后期 的 降温幅 度 ,减 小混凝 土结构
在 后期 ,流道结构 的温缩变形受 到 了前期 浇 筑 的混凝 土底板 的强约束作 用 ,结构 中 出现 了较 大 的拉应 力 。与 上 述底 板后 期 开裂 的基 理 相 同 ,
裂 的部位包 括底板 、流道 、挡水墙 以及 电机 大梁
到表 层混凝 土的约束 ,因此 ,底 板表 面出现拉 应
力 ,而 内部则 出现 压应 力 。考虑 到混凝 土早期 抗
裂 强度 性 能有 限 ,混 凝 土底板 早期存 在表 面开 裂 的可 能 。这 种类 型 的裂缝 在一 般 出现在低 温季 节 浇筑 的底板 表 面的 中部 ,出现时 间一般 在混凝 土 浇 筑 后 7天 内 ,裂 缝 方 向 与底 板 的 长边 方 向 垂
【 关键 词 ] 泵 站 ; 底板 ; 流遣 ;裂 缝 { 防 裂 方 法 [ 围分 类 号 ] TV6 8 1 中 9 . 1

泵站修复施工方案

泵站修复施工方案

泵站修复施工方案1. 引言泵站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设施,用于抽运水体或调控水位。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泵站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需要进行修复施工。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泵站修复施工方案,帮助工程人员正确、顺利地进行泵站修复工作。

2. 修复前准备工作在进行泵站修复工作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1 安全评估在开始修复工作之前,必须对泵站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泵站设备的状况、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评估结果将为后续修复工作的安排和措施提供依据。

2.2 施工计划制定根据安全评估的结果,制定一份详细的施工计划。

计划应包括修复工作的具体内容、工作流程、工期安排以及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等。

施工计划应经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审核,并得到批准后方可执行。

2.3 材料与设备准备根据施工计划,准备所需的修复材料和设备。

修复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

设备应具备必要的功能和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4 人员培训与组织对参与修复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工作流程、安全操作要求和应急措施等。

并组织好施工人员的工作队伍,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协调和高效。

3. 泵站修复工作流程修复泵站的具体工作流程根据实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下面是一般情况下的修复工作流程:3.1 施工准备在开始修复工作之前,先进行泵站设备的检查和清洁。

清除设备上的污物、尘土和杂质,确保修复工作的准备工作得到充分的准备。

3.2 损坏部分的拆除根据施工计划,拆除泵站中损坏的部分。

拆除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对其他设备和结构造成二次损坏。

3.3 材料更换或修复拆除损坏部分后,根据需要进行材料更换或修复。

更换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

修复工作应使用合适的工艺和方法,确保修复效果达到预期。

3.4 安装与调试完成材料的更换或修复后,进行安装和调试工作。

安装过程中要注意各个部件的位置和连接方式,确保无误。

泵站流道裂缝的成因及处理

泵站流道裂缝的成因及处理

设计流量 2 2 0 m 3 / s . 设计排涝标准十年一遇 。 泵站主泵房按 一级建筑物 设计 . 两岸空箱 按二级建筑物设计 . 其它次要建筑 物按三级建筑物设 计。 由于地质条件较差 , 采用堤身式布置方案 。 整体式底板 , 两联 , 三台 机组一联 , 底板总尺寸长 x宽 ( 顺流向) 为4 9 . 2 0 x 3 5 m。 进水流道为肘型 混凝土流道 , 流道进 I : I 尺寸高 宽 5 * 6 . 8 m, 底高程 2 4 . 5 0 m 。出水 流道 采用屈膝式 出水混凝 土流道, 快速 闸门断流 , 小角度 , 小拍 门起动 , 出 水流道孔 口尺寸方形高 宽 3 . 5 * 3 . 0 m . 底部高程 2 7 . 0 0 m
( 1 ) 用C T S 一 2 5 型非金属超声波探测仪测试混凝土裂缝深度 , 按部 颁标 准。 对于深度小于 5 0 0 m m 的浅裂缝 采用平 透法超 声检测 . 对垂直 于表 面的裂缝采用“ T , ’ 平透测量方 法 . 固定发射 探头 . 移动接收点若干 次绘 出一组时距 曲线进行图解计算 。( 2 ) 用刻度显微镜测试裂缝宽度 。 ( 3 ) 用回弹仪评定混凝土现有强度, 依照现场判断睛况, 以混凝土强化深 度为 0 . 2 _ 0 . 3 e a 进行校正 r 2 . 2 . 3检测条件 E l 平 均气温为 1 0  ̄ ( 2 : 检 测时进水流道 内部被水充满 . 各层底板用 水 泥砂浆粉刷过 2 . 2 . 4检测结果 检测认定. 泵站流道裂缝主要发生在机组轴线部位 , 尤以 2号 、 5号 机组最为严重 : 钢筋基本没有发生锈蚀 ;水泵层底板 ( 含进水流道顶
2 0 1 4 年0 9 期
科技 一向导
◇ 科技 论坛◇

泵站裂缝处理方案

泵站裂缝处理方案

泵站砼裂缝成因初步分析及修补方案一、产生裂缝部位工程结构概况1、产生裂缝部位①进水侧1#中墩右侧距离门槽7.5m,高程13.2向上处1条。

②出水侧3#孔右侧距离工作门槽2.2m,高程14.34向上处1条。

③出水侧2#孔右侧距离工作门槽3.4m,高程14.2向上处1条。

④进水侧1#中墩左侧距离门槽7.4m,高程12.0向上处1条。

⑤进水侧2#中墩右侧距离门槽5.8m,高程12.0向上处1条。

⑥进水侧3#中墩左侧距离门槽8.1m,高程12.2向上处1条。

2、结构泵站流道墩墙砼标号为C25,进水侧长17.2m,出水侧长17m,底高程为▽12.0m至▽14.0m,顶高程为▽18.2m。

二、裂缝检查、观测情况我部在拆模后及时对砼外观进行检查,发现裂缝立即进行观测,测量出裂缝的宽度和长度并将其所在位置一并记录备案,之后定期对其进行观测,形成详细的裂缝观测记录,以此推断裂缝是否发展。

据观测,泵站砼裂缝的最大宽度为0.20mm,最小宽度为0.12mm,最大缝长3.28m,最小缝长1.53m。

观测期间所有裂缝均未有扩展。

三、裂缝成因初步分析(一)可能产生裂缝的原因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1、是由外荷载引起的;2、是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3、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这是由温度(水化热、气温、生产热、太阳辐射等)、湿度(自生收缩、失水干缩、碳化收缩、塑性收缩等)、地基变形(膨胀地基、湿陷地基、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结构变形。

当变形受到约束时便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同龄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产生裂缝。

不论是哪类荷载作用于混凝土,只要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强度,或者应变超过极限应变混凝土都将开裂。

工程中以变形变化引起的结构物裂缝为主,主要可以概括为:1、老混凝土约束老混凝土约束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严重开裂的主要原因。

2、施工阶段产生的温度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产生的温度裂缝,是其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是混凝土由于内外温差产生应力和应变,另一方面是结构的外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的约束阻止了这种应变,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极限抗拉强度,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

浅析泵站施工期裂缝成因及防裂方法

浅析泵站施工期裂缝成因及防裂方法

浅析泵站施工期裂缝成因及防裂方法一、裂缝成因1. 施工材料和工艺问题在泵站施工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施工工艺不当,都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如果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施工过程中如果粗放施工、振捣不到位、养护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

2. 地基和基础问题泵站的地基和基础是支撑整个工程的关键部位,如果地基和基础不稳固或者施工过程中未能得到有效处理,都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如果地基土的承载能力不足或者地基沉降不均匀,都会引起基础的变形,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3.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泵站施工期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

在高温天气下混凝土水分蒸发过快,或者在低温天气下混凝土水分结冰等,都会导致混凝土体积的变化,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地震、风蚀等自然灾害也会对泵站施工期裂缝产生影响。

二、防裂方法1. 加强施工管理为了避免泵站施工期裂缝的产生,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要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的管理,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施工工艺符合规范规定。

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切实做好振捣、养护等工作。

对地基和基础要进行严格的处理和监测,确保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

2. 合理设计结构在泵站的设计过程中就应充分考虑裂缝的问题,采取合理的设计措施来降低裂缝的产生风险。

在构造部分采用柔性结构设计、布置伸缩缝等,都可以有效减少裂缝的出现。

3. 控制施工环境在施工期间,需要控制好施工环境,尽量避免自然环境因素对泵站施工期裂缝的影响。

在高温天气下要及时进行浇水养护,保持混凝土水分充足;在低温天气下要采取保温措施,避免混凝土结冰等。

4. 加强监测和维护在泵站施工期间,要加强对施工期裂缝的监测和维护。

及时发现裂缝的产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预防裂缝的扩大和蔓延。

由此可见,泵站施工期裂缝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多种多样。

在泵站施工期间,需要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性的措斝,通过施工管理、设计措施、施工环境控制等多种手段,共同努力降低泵站施工期裂缝的产生风险,确保泵站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马湖泵站位于湖北省鄂州市与黄石市交界处的长江干 堤,是一座设计流量32.0m3/s、装机4×800kW 的排涝泵站,4 条出水流道为钢筋混凝土圆管驼峰形 流 道,管 道 之 间 中 轴 线 距 离5.5m,单管直径 2.0 m,壁 厚 30cm。 每 条 出 水 流 道 原 有 7 节管道,全长70.85 m,2002 年 堤 防 加 固 时 在 流 道 出 口 增 加 1 节水平管道,现 状 出 单 条 水 流 道 全 长 82 m。 出 水 流 道 首 端 管 轴线高程18.31m,驼峰管轴线高程24.60m,流道末端 管 轴 线 高程15.70m(见图 1)。 花 马 湖 泵 站 自 1978 年 建 成 投 入 运 行 以来,4条流道逐渐出现 30 处 裂 缝,包 括 环 向 断 裂 缝 和 伸 缩 缝
2 花 马 湖 泵 站 流 道 开 裂 渗 漏 的 标 本 兼 治 方 案
通 过 深 入 了 解 花 马 湖 泵 站 流 道 病 害 现 状 、原 因,并 总 结 历 次 流 道 修 补 失 败 的 教 训 ,提 出 以 下 修 补 加 固 方 案 。
2.1 伸 缩 缝 止 水 重 建
流道伸缩缝止水 重 建 的 工 序 及 工 艺 如 下 :① 沿 伸 缩 缝 原 有缝槽骑缝凿 出 一 条 宽 300 mm、深 40 mm 的 工 作 槽 带;② 将 伸缩缝原 有 缝 槽 凿 开 凿 宽 至 20 mm 左 右 (用 于 填 充 止 水 材 料),并将缝内的 杂 物 及 渣 砾 清 理 干 净。 然 后 用 酒 精 或 丙 酮 等 有机溶液将裂缝槽及两侧2~3cm 处 进 行 擦 洗,干 净 后 保 持 干 燥;③在缝内侧壁涂 刷 耦 合 剂,用 压 棒 将 橡 胶 膨 胀 止 水 带 压 入 缝槽中;④沿缝槽 两 侧 成 对 钻 制 植 筋 孔 ,每 隔 150 mm 钻 一 对 (对距150mm),植入 M12螺栓。将厚10mm、宽150mm 的橡
中 国 农 村 水 利 水 电 ·2015 年 第 2 期 文 章 编 号 :1007-2284(2015)02-0155-04
155
花马湖泵站出水流道开裂原因和修补方案
刘 川 顺1,乔 达1,袁 文 阳2
(1.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2; 2.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 430072)
收 稿 日 期 :2014-10-13 作者简介:刘川 顺 (1963-),男,教 授,从 事 水 工 建 筑 及 地 基 处 理 研
究 。E-mail:lcswu@163.com。
整环向裂缝或下部半圆 环 状 裂 缝;② 第 4 节 管 (位 于 堤 防 背 水 坡 )的 中 间 ,形 成 完 整 环 向 裂 缝 或 上 部 半 圆 环 状 裂 缝 。4 条 流 道 断裂缝的出现部位和特征基本相同,但 缝 宽、缝 长 不 等,最 大 缝
表 1 无 溶 剂 型 高 强 环 保 环 氧 裂 缝 灌 浆 材 料 性 能 指 标
性能
项 目
指标
可灌性能
初始黏度/(MPa·s)(T=25 ℃)
﹤ 80.0
凝胶时间/min(T=25 ℃)
60.0~100.0
抗压强度/MPa(T=25 ℃)
﹥ 90.0
Hale Waihona Puke 抗拉强度/MPa(T=25 ℃)
﹥ 20.0
1.1 流 道 病 害 现 状
花马湖泵站流 道 老 化 病 害 主 要 表 现 为:管 身 环 向 断 裂 缝,
体局部形成空洞。长期的管缝渗流作用导致混凝土浇筑质量 差 (存 在 蜂 窝 麻 面 、沙 眼 )的 部 位 发 生 严 重 渗 流 溶 蚀 。
流道环向断裂缝出现在:①泵房后 第 2 节 管 的 中 间 形 成 完
修 补 加 固 方 案 ,供 同 类 修 补 加 固 工 程 参 考 。
图 1 花 马 湖 泵 站 出 水 流 道 纵 剖 面 图 伸缩缝张开和止水失效,水泵排涝抽水 时 流 道 内 水 流 透 过 管 壁
1 花 马 湖 泵 站 流 道 病 险 状 况 及 成 因 分 析
混凝土裂缝向外喷射,水泵停机时管外 地 下 水 携 带 泥 沙 透 过 裂 缝渗入管内,流道裂 缝 的 双 向 渗 漏 造 成 流 道 管 床 土 壤 流 失,土
花马湖泵站出水流道开裂原因和修补方案 刘川顺 乔 达 袁文阳
157
胶板带以及压带扁 钢 条 对 应 钻 孔,盖 住 裂 缝 铺 设 于 工 作 槽 内, 上螺母拧紧。扁钢条表面需进行凿毛 处 理,便 于 覆 盖 混 凝 土 的 粘结。然后将结构胶拌和的高强度细石混凝土沿缝填平工作 槽 ,并 进 行 抹 光 处 理 (见 图 4)。
力学性能
干黏强度/MPa(T=25 ℃)
﹥ 6.0
湿黏强度/MPa(T=25 ℃)
﹥ 3.5
无 约 束 线 收 缩 系 数/%
≤0.1
图 4 伸 缩 缝 止 水 结 构 重 建 方 案 (单 位 :mm)
2.2 流 道 裂 缝 修 补
流道裂缝修补的工序及工艺如下。 (1)灌浆前的裂缝处混凝 土 表 面 处 理。对 于 较 小 的 裂 缝 (δ <1.0mm),用钢刷清除裂缝表 面 的 灰 尘、浮 渣,再 用 高 压 空 气 将混凝土粉层清除干净。对 于 宽 (δ≥1.0 mm)而 深 的 裂 缝,用 钢钎沿裂缝凿成“V”形槽,再 用 钢 刷 及 压 缩 空 气 将 混 凝 土 屑 粉 清除。上述处理工作完成后,用酒精 或 丙 酮 等 有 机 溶 液 将 裂 缝 两侧2~3cm 处擦洗干净并保持干燥。 (2)埋设灌 浆 嘴。 在 裂 缝 较 宽 处、端 部 及 裂 缝 贯 穿 处 埋 设 灌浆嘴,灌浆嘴间距200~1 000 mm(缝 宽 则 密,缝 宽 可 稀),在 一条裂缝上必须 有 进 浆 嘴、排 气 嘴、出 浆 嘴。 埋 设 时 先 在 灌 浆 嘴的底盘上抹一层厚约1mm 的 环 氧 胶 泥,将 灌 浆 嘴 的 进 浆 孔 骑缝粘贴在预定的位置上。 (3)封缝。灌 浆 施 工 前 应 对 裂 缝 进 行 封 闭,形 成 一 个 封 闭 性空腔。封缝可根据不同的裂缝情况分别采用环氧树脂胶泥 封缝、粘贴玄武岩 纤 维 布 封 缝。 对 于 不 凿 槽 的 裂 缝,直 接 用 环 氧胶泥或结构胶封缝,即先在裂缝两侧(宽20~30 mm)涂 一 层 环氧基液,然 后 抹 一 层 厚 1 mm,宽 度 20~30 mm 的 环 氧 胶 泥 或结构胶;对凿“V”形槽 的 裂 缝,用 结 构 胶 水 泥 砂 浆 填 槽 封 缝, 即先在“V”型槽面 上 用 毛 刷 涂 刷 一 层 1 mm 厚 的 环 氧 基 液,然 后用结构胶水泥砂浆封闭。 (4)缝内灌浆。混凝土裂缝灌浆 材 料 采 用 无 溶 剂 型 高 强 环 保环氧裂缝灌浆材料(不含酮和糠醛稀 释 剂),要 求 采 用 具 有 黏 度小、粘接力高、无毒等特点的灌浆材 料,具 体 性 能 指 标 要 求 见 表 1。 灌浆从裂缝的一端到另一端。从 一 端 开 始 压 浆 后,另 一 端 的出浆嘴在排出裂缝内的气体后喷出 浆 液,其 喷 出 浆 液 与 压 入 的浆液浓度相同时,可停 止 压 浆。 灌 浆 的 压 力 一 般 控 制 在 0.2 MPa,达 到 规 定 的 压 力 后 ,在 保 持 压 力 下 封 堵 灌 浆 嘴 。
的扩张,以至于泵站运行时流道内水流 透 过 裂 缝 向 管 外 呈 射 流 状渗漏,泵站非运行 状 态 下,管 外 地 下 水 携 带 泥 沙 透 过 裂 缝 向 流道内渗漏,严重危 及 长 江 干 堤 安 全。 泵 站 业 主 单 位 于 2001、 2005、2009年先后委托不同的水利工程加固公司对流道进行 修 补 加 固 ,但 由 于 花 马 湖 流 道 裂 缝 原 因 复 杂 ,3 次 修 补 措 施 均 未 见 效果,流道裂缝仍然发展,渗漏险情持续加剧。2010年冬,本 文 作者及课题组受业主委托对花马湖泵站出水流道进行修补加 固,至今经 受 了 4a 排 涝 运 用 的 考 验,未 再 出 现 裂 缝 及 渗 漏 险 情 。本 文 主 要 分 析 花 马 湖 泵 站 流 道 裂 缝 成 因 ,介 绍 所 采 取 的
图 2 1 号 流 道 第 5 节 管 末 端 伸 缩 缝 张 开 ,底 泥 渗 入
图 3 2 号 流 道 第 6 节 管 末 端 伸 缩 缝 渗 出 的 混 凝 土 溶 蚀 物
1.2 流 道 病 害 成 因 分 析
花马湖泵 站 所 在 长 江 堤 防 地 基 为 第 四 系 冲 积 、堆 积 层 地 基,地表4~5m 深度以下是极易发生渗透变形 的 粉 细 沙 层,该 粉细沙层厚度超过40m,连通堤 外 长 江 和 堤 内 花 马 湖 排 涝 河, 每当汛期长江高水 位 时,堤 防 内 外 形 成 水 头 差,花 马 湖 泵 站 排 涝河就发生管涌,造 成 堤 基 粉 细 沙 流 失。1998 年 特 大 洪 水 (以 下简称98’洪水)期 间,因 地 基 管 涌 导 致 花 马 湖 泵 站 不 均 匀 沉 陷,泵房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严重 断 裂。98’洪 水 过 后,对 花 马 湖泵站泵房进行了 重 建,对 该 段 长 江 堤 防 进 行 了 加 高 培 厚,但 因堤基粉细沙层过 于 深 厚,没 进 行 堤 基 防 渗 处 理,只 是 在 泵 站 前的排涝河中建造 了 反 压 闸,平 衡 堤 防 内 外 水 头 差,以 减 缓 汛 期管涌险情。
摘 要:分析了花马湖泵站出水流道开裂的原因,总结了以往历次修补失败的教训,采取重建伸缩缝 止 水、断 裂 缝 内 部灌浆和表面粘贴玄武岩纤维布、流道管床灌浆等标本兼治的措施,成功治理了花马湖泵站出水流道开裂渗 漏 的 顽 症 并 且 经 受 了 4a排 涝 运 用 的 考 验 。 关 键 词 :泵 站 ;出 水 流 道 裂 缝 ;止 水 ;灌 浆 ;玄 武 岩 纤 维 中 图 分 类 号 :TV441 文 献 标 识 码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