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案与测评物理鲁科版必修一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课件)
合集下载
(鲁科版)必修1物理:6.3《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1.下面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间才存在作 用力和反作用力 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 D.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 的力
【解析】 两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的,也 不论接触与否,其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同 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是同性质的 力.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2.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等都适用 B.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相距很远时不适用 C.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加速运动时不适用 D.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时也适用
【解析】 牛顿第三定律适用于弹力、摩擦 力、重力等几乎所有的力,而且不管相互作 用的两物体的质量如何、运动状态怎样、是 否相互接触等都适用.例如地球吸引地球表 面上的石块,石块同样以相同大小的力吸引 地球,且不管接触不接触,都互相吸引,所 以B、C错误,A、D正确. 【答案】 AD
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却“安然 无恙”,是不是鸡蛋对石头的力小,而石头对鸡 蛋的力大呢?
【提示】 不是的,鸡蛋与石头相撞击时,它 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之间的这对力是 大小相等的,至于为什么“蛋碎”而“石全”, 是因为蛋壳所能承受的力远小于石头所能承受 的力,所以在大小相等的力作用下才产生蛋破 而石头不破的结果.试想:蛋碰蛋,石对石, 其结果怎样?请猜一猜,然后做一做.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研 根据理想实验 用控制变量法 区 由实际现象归 研究F、m、a 究 归纳总结得出, 别 纳总结得出, 方 不能直接用实 之间的关系, 可用实验验证 法 验验证 可用实验验证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6.3 牛顿第三定律公开课优质课件

学习目标
(1)体会从对称和简单的审美需要、平等和和谐的价值观需 要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的方法得到相互作用力相等的 科学猜想的过程。
(2)体会用实验验证科学猜想的必要性。 (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价值。
我们有缘相聚,我们要会相互促进
• 学习小组内成员间握手,击掌。
• 体会握手和击掌时的感觉。
记下猜想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验证
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 ——Maxwell
实验前准备: (1)检查弹簧称是否调零; (2)为避免重力的影响,可以让弹簧称在水平面内对拉; (3)对拉时应使两弹簧称在一条直线上。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验证
情况一:两弹簧称以相等的速率向相反方向互拉。不做实验,你能预见结果吗?
应用1——拔河比赛
• 试分析拔河比赛中获胜 方获得胜利的原因。
应用2——The strong man
两个等质量的车箱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在它们中间 有一个强壮的男人,此人在用力推两侧的车箱的过程中沿竖直方 向下落。问:有没有可能使其中的一个车箱获得更大的加速度? 为什么?
小结
(1)从力的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看,说一个人具有多大的力气科学吗? (2)一个人的力气大就可以把对方拉过来的说法对吗? (3)在分析的过程中,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各起到什么作用?
• 作为定律之基础的实验数据永远也不会完美地精确,但科学理论却是精确的。说明物 理理论除了实验和事实支持之外,还有我们的主观意愿和对美、和谐、对称、公平等 的追求——更有我们的信念。
• 科学理论都是从有限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但对宇宙了解甚少人类又不得不把它应用 到新的环境中去让它接受挑战。它总有一天会被证明是错的,或者至少是片面的。牛 顿第三定律也不例外。现在已经发现了牛顿第三定律不成立的情况,有兴趣的同学可 以查阅相关的资料自主学习。
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6.3 牛顿第三定律1-鲁科版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 反作用力
小组讨论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 力有什么异同?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 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公式:F = - F ,
小组再讨论
BA、、F相=互- 作F,用与力F与合 =平0衡这力两有个什式么子异在同? 使用时有什么异同?
(1)定义:两个物体间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对力。
(2)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性质相同,有同时性,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的效果是多样的。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公式:F = - F ,
3.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对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
பைடு நூலகம்
1、阐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我们殴打 他人,也就是他人殴打我们。所以 法律法规对双方的制裁结果应该是
一样的。
2、阐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A、一个大男人和一个小女孩,让他 B、们拔对河拉比比赛力时气,,双谁方的拉拉力力的大大?小有什 么关系呢?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什 么?
小结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业
课本P116页 2、3题
谢谢
作用力 反作用力
小组讨论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 力有什么异同?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 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公式:F = - F ,
小组再讨论
BA、、F相=互- 作F,用与力F与合 =平0衡这力两有个什式么子异在同? 使用时有什么异同?
(1)定义:两个物体间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对力。
(2)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性质相同,有同时性,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
的效果是多样的。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公式:F = - F ,
3.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对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
பைடு நூலகம்
1、阐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我们殴打 他人,也就是他人殴打我们。所以 法律法规对双方的制裁结果应该是
一样的。
2、阐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A、一个大男人和一个小女孩,让他 B、们拔对河拉比比赛力时气,,双谁方的拉拉力力的大大?小有什 么关系呢?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什 么?
小结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业
课本P116页 2、3题
谢谢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PT教学课件

先在两个对接的斜面上,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 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 上升到原来的高度;接着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 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继续减小第二
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
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一页。
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Ⅰ是事实, Ⅱ、Ⅲ、Ⅳ是推 论。B正确,A、C、D错误。
第二十页,共七十一页。
在上述的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 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 )(科学探究) A.Ⅲ是事实,Ⅰ、Ⅱ、Ⅳ是推论 B.Ⅰ是事实,Ⅱ、Ⅲ、Ⅳ是推论 C.Ⅱ是事实,Ⅰ、Ⅲ、Ⅳ是推论 D.Ⅳ是事实,Ⅰ、Ⅱ、Ⅲ是推论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一页。
【解析】选B。伽利略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的步骤是: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PT教学课件
科 目:物理 适用版本:鲁科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5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第一页,共七十一页。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__维__持_物体运动的原因。认 为有力的作用,物体才会____运_,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 就会__停__下__来_。
第十八页,共七十一页。
2.【典例示范】的实验中,他的设计步骤如下: Ⅰ.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
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 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Ⅱ.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 来的高度;
第十九页,共七十一页。
Ⅲ.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Ⅳ.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 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1.理想实验:
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
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一页。
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Ⅰ是事实, Ⅱ、Ⅲ、Ⅳ是推 论。B正确,A、C、D错误。
第二十页,共七十一页。
在上述的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 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 )(科学探究) A.Ⅲ是事实,Ⅰ、Ⅱ、Ⅳ是推论 B.Ⅰ是事实,Ⅱ、Ⅲ、Ⅳ是推论 C.Ⅱ是事实,Ⅰ、Ⅲ、Ⅳ是推论 D.Ⅳ是事实,Ⅰ、Ⅱ、Ⅲ是推论
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一页。
【解析】选B。伽利略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的步骤是: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PT教学课件
科 目:物理 适用版本:鲁科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5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第一页,共七十一页。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__维__持_物体运动的原因。认 为有力的作用,物体才会____运_,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 就会__停__下__来_。
第十八页,共七十一页。
2.【典例示范】的实验中,他的设计步骤如下: Ⅰ.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
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 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Ⅱ.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 来的高度;
第十九页,共七十一页。
Ⅲ.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Ⅳ.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 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1.理想实验:
2012高中物理鲁科版必修1精品课件:5.1《牛顿第一定律》

4、牛顿的总结
站在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 基础上,用简洁而全备的语言 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三)、通过具体实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1、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原因”引题:
针对理想斜面实验提问:
①、小球为什么能从斜面加速滚下? ②、光滑平面上小球怎样才能停下来?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语言总结前人的观点
3、引领学生细读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 •
•
五、板书设计
(四)深化惯性概念
1、防止学生肤浅地识记惯性概念,提醒学生品位惯性定义 可视化和具体化惯性: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 (1)迅速抽出压在杯子下纸片,杯子不倒——静止 物体有惯性 (2)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仍前进一段距离——运 动物体有惯性
(3)液体具有惯性
(4)气体具有惯性
(四)深化惯性概念
1、防止学生肤浅地识记惯性概念,提醒学生品位惯性定义 可视化和具体化惯性: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 (1)迅速抽出压在杯子下纸片,杯子不倒——静止 物体有惯性 (2)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仍前进一段距离——运 动物体有惯性 (3)液体具有惯性 (4)气体具有惯性 总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 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承前: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启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教师点拨:指出物体具有惯性、力的作用效果,赋予力新的内涵。 4、感受前人的伟大,指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牛顿第一定律的简洁和完备,它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促使牛顿第二定律 的推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促进了科学的 发展和社会进步。)
他们俩谁先倒呢?
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状态改变难易程度------惯性大小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PT教学课件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PT教学课件
科 目:物理 适用版本:鲁科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3节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第一页,共一百二十页。
第二页,共一百二十页。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___合_外__力_成正 比,跟它的质量成__反__比_,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 向_相___同_。
比,与其F质量成反比
D.由m= m 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 和它所受的拉力求出
F a
第十三页,共一百二十页。
【解析】选C。物体受到的合力由各个分力决定,物体的 质量由物体本身决定,加速度由力和质量决定,由此可 知,选项C正确。
第十四页,共一百二十页。
【素养训练】 1.(多选)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则这两个力各自产生
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二十页。
【解析】选C、D。虽然F=ma表示牛顿第二定律,但F与 a时无产关生,、因同a时是消由失m和、F同共时同决存定在的、,同即时a改∝变;a且与amFF与的,F方同 向永远相同。综上所述,可知选项A、B错误,C、D正 确。
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二十页。
2.(多选)初始时刻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 逐渐减小的水平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为 (
3.a= v 与a= F的区别: a= 是t 加速度m的定义式,是_____法定义的物理量, a与v、v Δv、Δt均_____;而a= 比是值加速度的决定式, 加速度t 由其所受的合外无力关和质量决定。F
m
第六页,共一百二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认识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和宏观物体
科 目:物理 适用版本:鲁科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3节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第一页,共一百二十页。
第二页,共一百二十页。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___合_外__力_成正 比,跟它的质量成__反__比_,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 向_相___同_。
比,与其F质量成反比
D.由m= m 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 和它所受的拉力求出
F a
第十三页,共一百二十页。
【解析】选C。物体受到的合力由各个分力决定,物体的 质量由物体本身决定,加速度由力和质量决定,由此可 知,选项C正确。
第十四页,共一百二十页。
【素养训练】 1.(多选)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则这两个力各自产生
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二十页。
【解析】选C、D。虽然F=ma表示牛顿第二定律,但F与 a时无产关生,、因同a时是消由失m和、F同共时同决存定在的、,同即时a改∝变;a且与amFF与的,F方同 向永远相同。综上所述,可知选项A、B错误,C、D正 确。
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二十页。
2.(多选)初始时刻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 逐渐减小的水平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为 (
3.a= v 与a= F的区别: a= 是t 加速度m的定义式,是_____法定义的物理量, a与v、v Δv、Δt均_____;而a= 比是值加速度的决定式, 加速度t 由其所受的合外无力关和质量决定。F
m
第六页,共一百二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认识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和宏观物体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PT下载

第十三页,共四十页。
14
合作探究 攻重难
第十四页,共四十页。
15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明确了惯性概念 定律的前半部分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揭示了所有物体普遍具有的一种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本质属性,不需要条件.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 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 性定律.
第九页,共四十页。
10
3.(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验依据 B.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 C.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建立质点模型的思维方法一样,都是一种 科学的抽象的思维方法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
第十页,共四十页。
第十六页,共四十页。
17
【例 1】 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C.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处于静 止状态 D.牛顿第一定律既提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又提出 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十五页,共四十页。
16
2.明确了力的作用效果 定律的后半部分内容“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说明了力 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定律中明确指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3.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 理想状态,而实际中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当物体所受到 的合外力为零时,其效果跟不受外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力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但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的作用.
第七页,共四十页。
14
合作探究 攻重难
第十四页,共四十页。
15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明确了惯性概念 定律的前半部分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揭示了所有物体普遍具有的一种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本质属性,不需要条件.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 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 性定律.
第九页,共四十页。
10
3.(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验依据 B.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 C.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建立质点模型的思维方法一样,都是一种 科学的抽象的思维方法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
第十页,共四十页。
第十六页,共四十页。
17
【例 1】 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C.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处于静 止状态 D.牛顿第一定律既提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又提出 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十五页,共四十页。
16
2.明确了力的作用效果 定律的后半部分内容“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说明了力 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定律中明确指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3.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 理想状态,而实际中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当物体所受到 的合外力为零时,其效果跟不受外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力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但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的作用.
第七页,共四十页。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本章优化总结》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2 t 的汽车在 4 000 N 的水平牵引力作用下,沿 水平公路运动了 1 min,然后牵引力减为 3 500 N,又运动了 1 min;最后牵引力撤去,直至汽车停止,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μ=0.15,求汽车在上述过程中一共走了多少路程?(g 取
10 m/s2)
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本章优化总结》牛顿运动定律PPT
科 目:物理 适用版本:鲁科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本章优化总结
第一页,共三十一页。
第二页,共三十一页。
动力学的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 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 一起,或用绳子、细杆等连在一起,在求解连接体问题时常用 的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 2.整体法:把整个连接体系统看作一个研究对象,分析整体所 受的外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其优点在于它不涉 及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九页,共三十一页。
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彼此接触的物体 A 和 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若 用水平推力 F 作用于 A 物体,使 A、B 一起向前运动,如图所 示,求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多大?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甲所示,由 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析:以汽车为研究对象,汽车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如图所示.
第一阶段,汽车以加速度 a1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 律建立方程
F1-μmg=ma1
①
且 s1=12a1t21
②
由①式得 a1=0.5 m/s2 代入②式得 s1=900 m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第二阶段,汽车以加速度 a2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
2 t 的汽车在 4 000 N 的水平牵引力作用下,沿 水平公路运动了 1 min,然后牵引力减为 3 500 N,又运动了 1 min;最后牵引力撤去,直至汽车停止,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μ=0.15,求汽车在上述过程中一共走了多少路程?(g 取
10 m/s2)
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本章优化总结》牛顿运动定律PPT
科 目:物理 适用版本:鲁科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本章优化总结
第一页,共三十一页。
第二页,共三十一页。
动力学的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 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 一起,或用绳子、细杆等连在一起,在求解连接体问题时常用 的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 2.整体法:把整个连接体系统看作一个研究对象,分析整体所 受的外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其优点在于它不涉 及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九页,共三十一页。
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彼此接触的物体 A 和 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若 用水平推力 F 作用于 A 物体,使 A、B 一起向前运动,如图所 示,求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多大?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甲所示,由 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析:以汽车为研究对象,汽车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如图所示.
第一阶段,汽车以加速度 a1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 律建立方程
F1-μmg=ma1
①
且 s1=12a1t21
②
由①式得 a1=0.5 m/s2 代入②式得 s1=900 m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第二阶段,汽车以加速度 a2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运动学两类基本问题
• 1.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______情况. • 2.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______情况. • 其中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受力的重要“桥梁”,将运动学 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 三、单位制及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 1. 单位制:______单位和______单位共同组成了单位制. • (1)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 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有 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____、 ____、_____. • (2)导出单位是由基本单位根据__________推导出来的其 他物理量的单位.有力(N)、速度(m/s)、加速度(m/s2) 等.
• 考点2 牛顿第三定律
• 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同大小 三同同时产生、变化和消失 同性质
反向 三异异体 不同作用效果
与物体的种类无关 三无关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与是否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
• 2.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平衡力
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 使物体保持原来的______不变 受的合外力为零时 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 物体________不易改变;惯性小, 物体________容易改变
物体受到外力时
• 三、牛顿第三定律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 • • • • •
自我校对 一、1.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迫使 2. (1)维持 改变 (2)惯性 惯性定律 二、1.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2. 固有 无关 4. 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 三、相等 相反 同一条直线上
• C. 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空气,火箭虽然向下喷气, 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
• D. 飞船进入运行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 【解析】 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 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 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 的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提 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在空气中飞行无关, 因而B、C错误,A正确;当飞船进入轨道后,飞船与地球 之间依然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即地球吸引飞船,飞船也吸 引地球,这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错误. • 【答案】 A
• 2. (改编题)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于 2010年10月1日傍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 载火箭发射升空. 下面关于飞船与火箭起飞的情形,叙述正确 的是 ( ) • A. 火箭尾部向下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 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 • B. 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 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
不 同 点
受力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物体 物体上 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 叠加 两力作用效果不能叠加, 可叠加,可求合力且合力 性 不能求合力 为零 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 依赖 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 在,同时产生,同时变 另一个可以依然存在 关系 化,同时消失 力的 两力性质相同 两力可以性质相同,也可 性质 以性质不同 力的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关系
• 2. 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单位 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 【答案】 A
第2节 牛顿第二定律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 一、牛顿第二定律
• 1. 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______,跟物体的 质量成______,加速度的方向与____________相同. • 2. 表达式:____________,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合 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 • 3. 适用范围 • (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______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 (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______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 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 例1 (2011· 南京模拟)如图所示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
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 A. 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 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 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 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 • B. 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 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小了 • C. 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 厢,这些会改变它的惯性 • D. 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 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行驶目的
• 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 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 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 B. 是否系好安全带改变了人和车的惯性 • C. 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 D. 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 【解析】 是否系好安全带与人和车的惯性无任何关系, 但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急停,乘客由于惯性而前倾碰 撞到前面驾驶台或挡风玻璃而带来的伤害,选项D正确. • 【答案】 D
• 在分析力学问题时,误认为运动的物体就一定受到力的作 用,且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其受力方向相同,速度越大, 则物体受力越大.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到力不是维持物体 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例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 B. 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 C. 物体朝什么方向运动,则这个方向上物体必受力的作 用 • D. 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其所受的合力必为零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 一、牛顿第一定律
• 1.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状态,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______它改变这种状态. • 2. 意义 • (1)指出力不是______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______物体运 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 (2)指出一切物体都有______,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 ______.
• 【错解】 ABCD • 【正解】 该题错选的主要原因就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刻, 且受日常错误观念的影响.误认为只有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才会运动,撤去外力物体就停下来.实际上力是改变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匀速 运动时合外力为零,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方向)一定发生变化.
考纲点击 1. 牛顿运动定律及牛顿定律的应用 Ⅱ 2. 超重和失重 Ⅰ 3. 单位制: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 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小时、分、升、电子伏 特(eV) Ⅰ 说明: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备考导读
1.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也是 高考命题的热点.正确理解理解惯性的概念,理解力和运动 的关系,并能熟练地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计算问题是高 考的考查重点. 2. 近几年高考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考查侧重于单个物体的分析和 计算,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常结合弹簧及实际问题进行考查 ,综合性题目的考查趋向于解决、生活、科技、工业生产等 诸多问题.同时注意电场、磁场的联系.
• 【点拨】 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 【解析】 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 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原因是 功率变大了,但惯性不变,选项A错误;射出枪膛的子弹在 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原因是子弹 具有的动能过小,但惯性不变,选项B错误;货运列车运行 到不同的车站时,通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列车的质 量改变了,当然它的惯性也就改变了,选项C正确;摩托车 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 体稍微向里倾斜,调控人和车的重心位置,但整体的惯性 不变,选项D错误. • 【答案】 C • 点睛笔记 解决关于惯性概念理解的题目时,要紧紧抓住 “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 度,力能够改变运动的状态但不能改变惯性”这一关键点, 明确物体的惯性与地理位置、运动状态、是否受力、速度 大小等因素均无关.
• 3.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 • 在实际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 实验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是以伽利略“理想实验”为 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
• 特别提醒 (1)惯性不是一种力,惯性大小反映了改变物 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物体的惯性越大,它的运动状态 就越难改变; • (2)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 能认为克服或改变了物体惯性。
3. 质量
•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
• 1. 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 根据加速度定义a=Δv/Δt,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 以可以说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说“力是产生速 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 • 2. 牛顿第一定律引出了惯性的概念 •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大小的 唯一量度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状态越难改变.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怎样受力无关,与 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无关,也与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 关.
• 【点拨】 (1)头发拉绳子的力和绳子拉头发的力,以及绳子拉 车的力和车拉绳子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2)同一根绳子上的张力处处相等. • 【解析】 头发拉绳子的力和绳子拉头发的力,以及绳子拉车 的力和车拉绳子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与运动状态无关.而同一根绳子上的张力处 处相等,所以头发拉绳子的力和车拉绳子的力在任何情况下都 相等,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头发拉绳子的力和车子拉绳 子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所以效果不可能抵 消,B选项错误;当绳子对车的力大于车子的最大静摩擦力时, 车子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车子前进,D选项错误. • 【答案】 C • 点睛笔记 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问题时应注意(1)不能凭日 常观察的直觉印象随便下结论,分析问题需严格依据科学理论; (2)理解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时,一定要抓住“总是”二字,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这种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3) 与平衡力区别应抓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