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七年级上册 地理 人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地理学科集体备课活页纸学科地理主备人总课时10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海陆变迁的事实、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有关地理现象的成因。
3.通过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说明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难点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板块构造理论。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步互助探究【环节1:教师导入】师友互查: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大洲名称和字母代表的大洋名称。
大洲①②③④⑤⑥⑦大洋A B C D2.北美洲的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3.大洲分界线(引入新课)教师点评师友复习情况,设问:世界上的这些大洲和大洋是一直这样分布的吗?它们曾以怎样的面貌存在过呢?引出课题。
第一步互助探究【环节2:师友探究】阅读课本37-44页,师友共同完成下列互助提纲:1.读P37-38图,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及例子。
2.阅读P39图文,找出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和证据。
3.阅读P41.42图文,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4.读P42图2.22,把握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
第二步互助释疑【环节1:师友释疑】一、海陆变迁原因及例子1.“沧海桑田”原意是指,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 和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此外,人类的活动,例如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师友举例:(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了古河流等一些遗迹(3)荷兰的围海大坝二、大陆漂移说阅读课本图文资料,师友完成以下问题:1. 大陆漂移说学说是国的科学家提出来的。
2.基本观点:2亿年前各大洲连成,它的周围是广阔的。
后来,原始大陆,缓慢地;现在形成的分布状况。
3.读图2.19和2.20,师友依据大陆漂移说,对图中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三、板块的运动阅读课本图文资料,师友自主学习完成以下问题:背景:20世纪60年代,在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学说。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二、大陆漂移假说
1.主要内容及示意图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在 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 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 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 布状况。
1、地表形态变化
青藏高原的夕阳美景
青藏高原的雪景
青
藏
高
原
鸟瞰青藏高原 一角
的 生
物
化
石
有人发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有海洋 生物化石。你能推断出这是什么原因吗?
海洋变陆地 ——地壳运动
舟 山 海 底 打 出 的 淡 水 井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森 林遗迹、人类活动遗迹等 。 你能推断出该海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2.距今约__两__三__百__万__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移到今天 的位置,形成现在的____七______大洲、__四________大洋的基 本面貌。
三、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_板__块_______拼合而成的 2. 全 球 主 要 有 六 大 板 块 , 分 别 是亚__欧________ 板 块 、 ____美__洲____ 板 块 、 __非__洲______ 板 块 、印__度__洋______ 板 块 、 __太__平__洋____板块、__南__极_洲_____板块。 3.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_稳__定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 的 地 带 , 有 的 张__裂__拉__伸____ , 有 的碰_撞__挤__压_____ , 地 壳 比 较 ____活__跃____。 四、火山与地震
铁镍组成,外核呈熔融态, 内核为固态。
据测定的数据表明,喜马拉雅山脉 的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多,请问是什么原因呢?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海陆变迁课件

(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3)当板块发生运动时,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和板块内部,哪里地壳活跃? (3)当板块发生运动时,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和板块内部,哪里地壳活跃? (1)世界火山、地震为何分布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环太平一带? (2)日本为什么是地震多发的国家? 关于地球上海陆轮廓的争论你同意哪一点?
请你预测一下,未来的海陆分布 (3)当板块发生运动时,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和板块内部,哪里地壳活跃?
仔细看图,大陆漂移说认为从2亿年前到现在地球海陆分布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历史上,是谁首先发现这两个大陆的轮廓能够拼合在一起?他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发现这一现象后他是怎么做的?从魏格纳与大陆漂
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并为自己的 移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2)日本为什么是地震多发的国家?
(2)当两个板块发生相离运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3)当板块发生运动时,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和板块内部,哪里地壳活跃?
引起他们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你还知道哪里曾发生过海陆变迁?
你还知道哪里曾发生过海陆变迁?
岩石
(3)当板块发生运动时,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和板块内部,哪里地壳活跃?
地 图 上 的 秘 密
你还知道哪里曾发生过 海陆变迁?
(3)当板块发生运动时,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和板块内部,哪里地壳活跃?
历史上,是谁首先发现这两个大陆的轮廓能够拼合在一起?他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发现这一现象后他是怎么做的?从魏格纳与大陆漂
移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你能否根据大陆漂移说,对图中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引起他们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西岸,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你有什么发现?有没有什么大胆的猜想?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课件

4.关于“大陆漂移假说”叙述错误的是(
)
A. 现在仍无法证明大陆漂移学说
B. 地球2亿年前只有一块大陆和大洋
C.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的
共同进步!
共同进步!
共同进步!
2、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 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3、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 置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大陆的漂移
小组讨论:
从“魏格纳的发现”中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练习:
课堂诊断:
1.能说明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成语C是(
)
A. 翻天覆地
海陆变迁的原因 海平面上升 陆地变成海洋
海陆变迁的原因 海平面下降 海洋变成陆地
海陆变迁的原因
海平面的上升下降使得海陆 变迁
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
迪拜的人造棕榈岛
日本围海造地建设新机场 澳门围海造地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
1910年的一天,魏 格纳在一幅世界地图 上偶然发现大西洋两 岸的轮廓非常相象,特 别是南美洲巴西东部 的突出部分,与非洲西 海岸的几内亚湾非常 吻合.於是他萌生了 这样一个想法:非洲大 陆和南美洲大陆曾经 连在一起,后来才裂开、 漂移开.
第二章 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
执教:湾里二中 王纲
幽灵岛
1
沧海桑田
2
大陆漂移学说
3
板块运动学说
喜马拉雅地区的发现
喜马鹦拉鹉雅鱼螺龙化化石石
贝壳 化石 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
台湾海峡的发现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
海陆变迁的原因 陆地下降 陆地变成海洋
初中地理_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时教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冰河世纪》片段,由此导入新课。
幽默风趣的动画片导入方式,海陆变迁的疑问,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用问题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课堂上来。
2出示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学习。
(二)探究新知A、沧海桑田【提出例证、质疑探究】展示图片资料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并简要解释。
2、交流汇报,体会海陆是不断变迁的。
教师附以课件简图,师生总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在教学中,选择反差大的材料,让学生产生疑问,保持学习兴趣,养成善于动脑思考、敢于开口提问合作学习的习惯。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层层递进的分析解决重点。
B、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设疑过渡,观察猜想】海陆是不断变迁的,那么我们脚下的大地,生活得大洲是自古如此吗。
同学们不要急着下结论我们来观察一下世界地图。
(课件出示世界地图)通过被撕开的两张纸可以还原为一张纸,介绍“探究法”的学习方法。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特点,大胆进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引出:大陆漂移。
环环相扣,层层设疑的学习过程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大胆假想】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
【寻找证据】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证据说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同时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说明观点、看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体验、反思交流。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C、板块运动【观察动画,图说地理】1、动画演示:大陆漂移2、学生观察,描述,教师课件引导。
3、畅所欲言: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多媒体演示大陆漂移,增强其直观性,畅所欲言的活动,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求【导出结论】视频展示大陆漂移的观点。
真求实的探索精神。
【设疑过渡】大陆为什么会漂移?人们经过不懈的探索,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创立了板块构造学说。
质疑大陆漂移学说,引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合作读图、理解学说】1、引导学生读图,自主发现地理信息,合作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课件

•
5.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 。今天 的浪漫 或许是 明天的 现实, 当下的 现实也 可能是 昨天的 浪漫。 重要的 是我们 的作品 是否揭 示生命 本质, 精神是 否向真 向善向 上,以 及手上 的“主 义”是 否与我 们的诉 求达成 一致。
•
6.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 性成果 点亮, 让不同 形式、 不同风 格、不 同创造 性诉求 的佳作 ,在反 复的研 读与辨 析中沉 淀价值 。
4、太平洋板块 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作业布置
查找资料,学习地震相关 知识。
感谢聆听 欢迎指导
•
1.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 批评如 同灯光 ,指引 着作品 从暗处 走向前 台。近 些年的 诗歌批 评中, 不乏这 样的经 典或中 肯之作 。
•
2.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 势越来 越明显 ,不少 诗歌批 评为了 应酬需 要,违 心而作 ,学术 含量可 疑,甚 至堕落 为诗人 小圈子 里击鼓 传花的 游戏道 具。这 类批评 对诗歌 创作来 说类同 饮鸩止 渴,还 不如索 性没有 的好。
•
3.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 演“皇 帝的新 衣”闹 剧。这 些批评 牵强附 会、肆 意升华 ,外延 无限扩 张,乃 至另起 炉灶, 使批评 成为原 创式的 畅想, 早已失 去了与 原作品 的联系 。
•
4.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 为代替 写作。 较之个 体性的 埋头创 作,不 少诗人 似乎更 喜欢混 个脸熟 ,在这 样的背 景和语 境下, 诗歌批 评基本 沦为诗 人间的 交际和 应酬。 哪怕是 纷纷攘 攘的流 派或主 义之争 ,也往 往是你 方唱罢 我登场 ,名目 噱头不 少,却 未见得 与文学 和读者 有何关 系。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课件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环太平洋地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实例分析
海洋
陆地
————实例分析
陆地
海洋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实例分析
海洋 陆地
世界海陆分布
————大陆漂移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魏格纳在德国军队服役。当他受伤后在医院治疗 期间,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非常吻合,从而产生了一种猜 想:“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后经受到某种力 的作用才裂开和漂移,形成了今天格局。”
————大陆漂移说
证据一: 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相互对应。
古老底层A 古老底层B
————大陆漂移说
证据二:
美洲和非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大陆漂移说
证据三: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大陆漂移说
2亿年前 6500万年前
现在
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 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 缓慢地漂移分离,
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 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大陆漂移说 南极洲发现丰富煤层及其他矿产资源
————板块构造学说
亚欧板1块
2
3
5
印度4洋板块
南极6洲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板块构造学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课件 (共38张PPT)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对于 人类而言
沧海桑田 只是神话
对于我们所在 的星球而言
这却是最真实、 最强大的生命动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日本
环太平洋 地带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海螺化石
喜马拉雅山脉
古鱼类化石
地壳变动
平均海拔7000米以上的喜马拉 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意大利水城 威尼斯
海平面升降
全球气候变暖, 威尼斯的海平面 较之100年前已经 上升了23厘米。
圣马可广场
涨潮水深达80厘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点击国家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红海面积会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喜马拉雅山脉高度会发生怎样变化?为 什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地中海面积会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
(点击返回)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主要原因
自然力
人类活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我们能否找到魏格纳当时的灵感呢? 哪两个大洲轮廓凹凸存在吻合?
北冰洋
• 大西洋两岸陆地凹凸明显的对应性
由此我们就可以断定大陆存在漂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