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软包装注射剂渗漏的防止办法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2)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2)(一)、预防措施1、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抢救病人时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循环差),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多种药物同时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止药物外渗。
2、做到勤巡视注射部位,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临床上已有几例造成坏死病例都是前期未引起重视。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
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但应根据正在输入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否则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药物外渗的处理1、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药,断开输液器,保留穿刺输液的头皮针头,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减少药液在局部组织的渗出量,降低渗出液对组织的损害。
再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
2、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
3、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4、局部封闭:用2ml注射器的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
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先沿外渗局部的边缘打封闭,进针约针头的1/2,先进,然后抽回血,无回血后边退边注射药物,就这样先把外渗区域周边都封闭起来,然后就是外渗局部的下方、方法同上。
根据情况每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天。
(三)、针对性处理(1)、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使患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药液的吸收,使肿胀的组织尽快恢复正常。
包装输液时常见问题及对策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包装输液时常见问题及对策
由于软包装液体有许多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但在临
床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瓶装输液时未曾出现的问题。
如使用常规方法更换软包装液体时,引起输液器通气管滴液现象,不但污染了环境,且易致患者静脉接受输人的药物剂量减少,影响疗效,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当用常规方法穿刺输液时还可引起排气困难、静
脉回血困难、液面过高等现象。
现将近年我们使用软包装液体后,发现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1 通气管溢液
密封软包装液体内为等压或负压状态,静脉输液时需向密封的输液
袋内加人药物,不同的剂量会在袋内产生不同的压力,由于塑料质软有容受性、扩张性,致使配制液体时产生的气体不易排出而滞留于袋内川,同时由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针栓和针筒之间的摩擦力比玻璃注射器大,若不向外抽空气或抽气不够川,袋内压力在加药过程中自然形成,高于外界大气压,当输液器针头插人输液袋的瞬间,针头立即与液面接触,在输液袋内较高压力的作用下,液体从通气管向外溢出,既影响药液剂量的准确性,又容易引起患者不满。
我们的措施是,在输液器针头插人输液袋前,先将通气管打折塞人输液器针头帽内再插人[3);或者将输液器针头向下插
人直立的输液袋内,不管袋内的压力有多大,均能防止液体通过通气管向外溢出,因为当输液器针头向下插人直立的输液袋瞬间,针头没有接触液面,这时袋内高压的气体立即从通气管排气,空气排出后,袋内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相等,避免了袋内压力过高导致药液自通气管溢出。
2 排气困难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药液外渗处理方法

药液外渗处理方法
药液外渗是指在输液或注射过程中,药物从注射器或输液袋中渗漏出来的现象。
这可能会导致药物浪费、感染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液外渗处理方法:
1.立即停止注射或输液:一旦发现药液外渗,立即停止注射或输液,以避免进一步的药液浪费和感染风险。
2.处理渗漏点:检查药液外渗的部位,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例如更换漏液的输液管、注射器或输液袋等。
3.处理药液外渗的药物:如果药液外渗的药物尚未接触到患者或环境,可以考虑将药物回收至干净的容器中,以便后续使用。
如果已经接触到患者或环境,应丢弃药物并遵循相应的医疗废物处理程序。
4.检查设备是否损坏:检查输液管、注射器、输液袋等设备是否损坏或存在破损,必要时更换设备。
5.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在进行输液或注射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确保设备使用正确,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药液外渗的发生。
6.定期检查设备:定期检查输液设备的状态,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设备,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可靠。
7.培训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对输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减少药液外渗的发生。
总的来说,对于药液外渗,需要及时停止注射或输液,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渗漏点和药物,同时加强设备管理和医护人员培训,
以减少药液外渗的发生,并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
软包装输液时常见问题及对策

软包装输液时常见问题及对策由于软包装液体有许多优点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瓶装输液时未曾出现的问题。
如使用常规方法更换软包装液体时,引起输液器通气管滴液现象,不但污染了环境,且易致患者静脉接受输人的药物剂量减少,影响疗效,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当用常规方法穿刺输液时还可引起排气困难、静脉回血困难、液面过高等现象。
现将近年我们使用软包装液体后,发现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1 通气管溢液密封软包装液体内为等压或负压状态,静脉输液时需向密封的输液袋内加人药物,不同的剂量会在袋内产生不同的压力,由于塑料质软有容受性、扩张性,致使配制液体时产生的气体不易排出而滞留于袋内川,同时由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针栓和针筒之间的摩擦力比玻璃注射器大,若不向外抽空气或抽气不够川,袋内压力在加药过程中自然形成,高于外界大气压,当输液器针头插人输液袋的瞬间,针头立即与液面接触,在输液袋内较高压力的作用下,液体从通气管向外溢出,既影响药液剂量的准确性,又容易引起患者不满。
我们的措施是,在输液器针头插人输液袋前,先将通气管打折塞人输液器针头帽内再插人[3);或者将输液器针头向下插人直立的输液袋内,不管袋内的压力有多大,均能防止液体通过通气管向外溢出,因为当输液器针头向下插人直立的输液袋瞬间,针头没有接触液面,这时袋内高压的气体立即从通气管排气,空气排出后,袋内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相等,避免了袋内压力过高导致药液自通气管溢出。
2 排气困难由于软包装袋易受挤压,未排气之前在抓取过程中,液体易进人输液器,致使一次排气难以成功,而且容易浪费药液。
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首先关闭输液器调节夹,再将输液器的针头插人输液袋,或者在插人后立即关闭输液器调节器,均可避免液体进人输液器,保证排气一次成功。
3 渗漏部分输液袋在插人输液器针头以后或输液时液体沿针头外周渗漏,特别是反复穿刺时更易发生。
预防方法是插输液器针头时,要插人到针头根部,造成机械性加压,可减少渗漏;软包装的橡胶塞有3个孔,其中1个是直径3mm的大孔、2个是直径2mm的小孔,加药时一般从大孔内加入,输液袋内加药种类多时,就从小孔内插人输液器针头,可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渗漏;且加药时应尽量使用小针头。
液体渗漏的预防及处理范文(二篇)

液体渗漏的预防及处理范文液体渗漏是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预防和妥善处理液体渗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液体渗漏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旨在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一、预防液体渗漏1. 设计合理的容器和管道系统在液体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合理设计容器和管道系统是预防液体渗漏的关键。
首先,容器和管道应该经过严格的密封性能测试,确保其无漏洞和破损。
其次,应根据液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避免因材料不兼容而导致渗漏。
最后,容器和管道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液体的运动和压力变化,以减少潜在的泄漏风险。
2.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是预防液体渗漏的关键措施之一。
定期检查设备可以发现潜在的漏洞和破损,并及时进行修复。
例如,定期检查管道连接部位和阀门,确保其密封良好。
此外,维护设备也包括定期清洁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建立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建立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可以规范人员操作行为,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液体渗漏。
操作程序应包括液体的储存、运输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操作人员在使用液体时应戴好防护手套,避免误操作导致漏液。
此外,应对液体进行正确的存储和标识,以降低液体渗漏的概率。
二、处理液体渗漏1. 尽快发现和停止渗漏一旦发现液体渗漏,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停止,以防液体继续渗漏导致进一步的污染和损失。
例如,可以通过关闭阀门、切断液体供应管道或使用盖子或塞子等方法来暂时封堵渗漏口。
在处理液体渗漏时,安全应是首要原则,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2. 疏散和控制泄漏区域当液体渗漏造成泄漏区域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进行疏散和控制。
疏散人员应迅速撤离泄漏区域,并避免与泄漏液体接触。
控制泄漏区域可以采用围栏或隔离带等措施,防止他人接近和进一步扩大泄漏范围。
3. 整理和处置泄漏物处理液体渗漏后,应及时进行泄漏物的整理和处置。
液体渗漏可能造成污染的地面、设备和容器等部分应进行清理,以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输液外渗原因及整改措施

输液外渗原因及整改措施
输液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药液从输液器或输液袋之外渗出。
输液外渗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1. 输液器或输液袋故障:输液器或输液袋的连接不牢固或损坏,造成药液渗漏。
2. 输液管路故障:输液管路连接不牢固、接头松动、输液管路老化等原因,导致药液渗漏。
3. 患者血管状况:患者血管受损、血管脆弱或血管壁炎症等,使药液渗透出血管。
4. 输液速度过快:快速输液会增加输液压力,导致药液外渗。
为了减少输液外渗,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 检查输液器和输液袋:确保连接牢固,没有损坏或漏液的情况。
定期更换老化的输液器和输液袋。
2. 规范输液管路操作:在插管和连接输液管路时,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连接牢固。
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输液管路。
3. 细心观察患者血管状况:对于血管状况不佳的患者,如需进行输液,应减慢输液速度,避免过快输液导致血管渗漏。
4. 控制输液速度:遵循医生的嘱咐,不要超过规定的输液速度。
慢速稳定的输液可以减少药液外渗的风险。
5. 定期监测输液情况:对于营养输液、药物输液等长时间进行的输液,要定期观察输液情况,及时发现外渗并采取措施。
6. 加强护理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输液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药液外渗。
总之,输液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事故,给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通过加强操作规范,定期检查输液器和输液袋,合理控制输液速度,以及注重患者血管状况的观察等措施,可以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效果。
最新-聚氯乙烯(PVC)注射成型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精品

聚氯乙烯(PVC)注射成型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一、聚氯乙烯注射成型常见故障的排查欠注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1)熔料温度太低。
应适当提高成型温度。
(2)成型周期太短。
应适当延长。
(3)注射压力不足。
应适当提高。
(4)注射速度太慢。
应适当加快。
(5)供料不足。
应增加供料量。
(6)模具温度太低,应适当提高。
特别是要合理设置模具的冷却回路,保持模具温度均匀。
(7)塑件形体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壁太薄。
应在可能变动的情况下进行调整。
(8)浇注系统结构尺寸偏小。
应适当放大浇口和流道截面。
(9)模具排气不良。
应增加排气孔,改善模具的排气性能。
(10)模具强度不足。
应尽量提高其刚性。
缩痕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1)料筒温度太高。
应适当降低料筒温度。
(2)注射压力不足。
应适当提高。
(3)保压时间太短。
应适当延长。
(4)冷却时间太短。
应适当提高冷却效率或延长冷却时间。
(5)供料不足。
应增加供料量。
(6)模具温度不均匀。
应调整模具的冷却系统,合理设置冷却回路。
(7)塑件的形体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塑件壁太厚。
应在可能变动的情况下适当调整。
(8)浇口截面积太小。
应适当加大。
熔接痕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1)熔料温度太低。
应适当提高成型温度。
(2)注射压力不足。
应适当提高。
(3)注射速度太慢。
应适当加快。
(4)模具温度太低,应适当提高。
(5)浇口截面积太小。
应适当加大。
(6)模具排气不良。
应增加排气孔,改善模具的排气性能。
(7)冷料穴结构尺寸太小或位置不当。
应合理调整。
(8)原料内混入杂质。
应彻底清除异物杂质或换用新料。
(9)脱模剂用量偏多。
应尽量减少其用量。
(10)镶件设置不合理。
应适当调整。
(11)原料着色不均匀。
应选用分散性较好的着色剂,以及延长混色的搅拌时间,使原料着色均匀。
流料痕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1)熔料温度太低。
应适当提高成型温度。
(2)注射压力不足。
应适当提高。
(3)保压时间太短。
应适当延长。
(4)模具温度太低,应适当提高。
2023年液体渗漏的预防及处理

2023年液体渗漏的预防及处理液体渗漏是指液体从管道、容器或其他载液物体中不经意间泄漏出来的现象。
液体渗漏不仅会造成物质的浪费,还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液体渗漏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2023年液体渗漏的预防以及处理方法。
一、液体渗漏的预防1. 定期检查设备和管道:定期检查设备和管道的状况,包括管道是否有漏损、设备是否有异常等。
如果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避免液体渗漏。
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教育员工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和管道,确保操作不会引起液体泄漏。
3. 使用高质量的设备和管道:选择高质量的设备和管道,减少设备的老化和损坏,降低液体渗漏的风险。
4. 安装漏损检测系统:安装漏损检测系统可以及时监测管道或容器的漏损情况,一旦发现漏损,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处理。
5. 控制液体温度和压力:合理控制液体的温度和压力,不超过设备和管道的承受能力,避免因过高的温度和压力导致设备和管道的漏损。
二、液体渗漏的处理1. 立即停止泄漏:一旦发现液体渗漏,应立即停止液体的泄漏源,避免进一步泄漏。
2. 确保人员安全:在处理液体渗漏时,要确保人员的安全,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远离泄漏源附近的区域。
3. 隔离泄漏区域:尽量将泄漏区域隔离,防止泄漏液体进入其他区域,避免对环境和设备的进一步损害。
4. 排除火源:如果泄漏液体易燃或有毒,应注意排除周围的火源,避免引发火灾或危害人员健康。
5. 封堵泄漏点:可以使用吸油物或其他吸附剂封堵泄漏点,避免泄漏的扩散,并方便清理。
6. 妥善处置泄漏液体:将泄漏液体妥善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根据液体的性质和规模,可以选择采用安全储存、处理或交由专业机构处理等方法。
7. 维修和恢复:修复泄漏源,并恢复设备和管道的正常运行。
在维修和恢复过程中,要确保操作符合安全规范,防止再次发生液体渗漏。
三、液体渗漏事故的应急措施1.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液体渗漏发生时,要及时启动预先制定的液体渗漏事故应急预案,调动相应的救援力量和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PVC软包装注射剂渗漏的防止办法
用PVC(无毒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输液袋热态抗拉强度极低,其灭菌的过程又是在盲态下(不可视)进行的,因而极易发生药液渗漏、变形、泛白等现象。
本文拟对上述有关工艺因素进行简述,以探求有效的控制方法。
1灭菌温度
目前国内软包装的灭菌常取106°C~109°C/45min,常需淋水降
温。
笔者曾由高至低用各种不同的温度进行灭菌。
当温度降至102°C,恒温维持45 min后不淋水即开柜。
结果观察到药液在袋内依然沸腾、气化形成与温度相对应的蒸汽压而膨胀呈气枕状,但这只是暂时性的,袋体片刻即自行扁缩,冷却后又可逆地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容积,亦无渗漏、泛白等现象。
袋体晶莹透明。
若在恒温维持45 min后将进、排汽阀门全部关闭,紧闭柜扉,不淋水,把物料继续置留在柜内45 min左右,出柜后袋体亦全部晶莹透明,也几乎没有渗漏和泛白。
取成品依法作无菌检查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
提示适当降低温度,延迟降温时间可使软塑料袋渗漏和泛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但物料从饱和蒸汽获得的潜热至少应等效于流通蒸汽60 min,以确保灭菌可靠。
2残留空气
如袋内残留空气,其压强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它与袋内蒸汽压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