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吉亚前总统涉嫌谋杀

合集下载

美国因素是21世纪英俄关系无法缓和的根本原因

美国因素是21世纪英俄关系无法缓和的根本原因

环球智库020美国因素是21世纪英俄关系无法缓和的根本原因英国与俄罗斯是位于欧洲两翼的大国,同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最近10年里,英俄两国关系可以用“迷你冷战”来形容,出现了“政冷经热”的现象。

可是,两国关系并非一开始就持续低迷。

冷战后英俄关系历史简介及特点苏联解体之初英俄关系迅速恢复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解体带来的冲击不亚于一场战争,除了国家分裂,经济运行和社会秩序都被极大破坏,俄罗斯虽继承了苏联大部分实力,但仍无力与美国争霸。

在国际层面,俄想恢复大国身份,有扩大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的需求。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亚洲的发展水平远不如欧洲,因此俄罗斯想重回国际社会必须融入欧洲,而这需要英国的支持。

在经济层面上,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百废待兴,需要资金支持。

与德国、法国相比,英俄两国有在十月革命之前有着悠久的历史联系和经贸往来,英国也理所当成的成为俄罗斯在资金上拉拢的重要对象。

1992年1月,苏联解体不足一个月叶利钦就对英国进行了访问,双方签订《经济与军事合作宣言》,宣布在防止核扩散问题上合作。

这一举措被解读为西欧大国期待与俄进行安全合作,以得到充分保障。

同年11月叶利钦再次到访英国,并强调本次访问对于未来俄加入欧共体有积极意义,叶利钦希望撬动英国继而融入欧洲。

英国方面同样高度重视与俄罗斯修复冷战时期破坏的两国关系。

1994年2月,时任英国保守党首相约翰·梅杰访问俄罗斯,同年4月叶利钦回访英国。

双方领导人频繁会晤,就很多问题进行讨论,达成共识。

英国采取了切实支持俄罗斯的做法,以北约东扩为例。

冷战结束后,对于北约定位发展,16个成员国与美国对于北约转型并没有确切目标,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也没有把北约东扩放在政府的议事日程上,他着急处理德国统一、海湾战争和捂脸遗留核武库等问题,种种这些棘手事件都需要俄罗斯的配合。

可见,此时与俄罗斯立刻恶化关系显然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欧洲大国对该议题也存在意见分歧,德国刚统一不久,欧洲“怀疑德国”的情绪开始蔓延,鉴于此种情形,德国主张北约东扩,以弱化北约各国对它的担心。

tadic case关于niac的论述

tadic case关于niac的论述

tadic case关于niac的论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Tadic案例是指1999年国际刑事法院审理的一起重要案件,涉及南斯拉夫的前南斯拉夫共和国的前领导人Dragan Tadic。

在这起案件中,法庭审理了多项罪名,包括战争罪、种族灭绝罪和反人类罪。

一个重要的辩护策略是讨论国际法庭与国家法庭的关系,以及国际刑事法院是否应该对个人实施国际刑事法。

在Tadic案例中,国际刑事法院的审判官们认为,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范围应该覆盖所有国家法院无法涵盖的犯罪行为。

这包括战争罪、种族灭绝罪和反人类罪等最为严重的罪行。

国际刑事法院的设立旨在保护和维护全球的和平与安全,对于侵犯人权和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进行制裁。

而在Tadic案例中,国际刑事法院的审判官们还强调了国际刑事法院与国家法院之间的合作关系。

国际刑事法院需要依赖各个国家法院提供的相关证据和协助,来有效地调查和审理国际犯罪案件。

国际刑事法院不是为了取代国家法院,而是要与各国法院合作,共同促进国际刑事司法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Tadic案例中还涉及了关于个人责任和国家责任的讨论。

国际刑事法院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当对其所犯下的严重罪行承担责任。

每个人都应当遵守国际法规定的基本准则,并接受国际刑事法院的调查和审判。

Tadic案例的审理提出了对国际刑事法院管辖范围、国家法院与国际刑事法院关系以及个人责任和国家责任的深刻思考。

这一案例为国际法律和国际刑事司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希望在未来的审判中,国际刑事法院能够继续履行其职责,为全球的和平与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塔迪奇案是一件备受关注的案件,它引发了对于国际刑事法和国际法的深度讨论。

在这个案件中,尼亚加拉瓜提出了国际法院(ICJ)不具有对塔迪奇的管辖权的论点,认为尼亚加拉瓜本国的法院有权对其进行审判。

国际法院驳回了尼亚加拉瓜的论点,并决定对塔迪奇进行审判。

对于这一案件,人们在讨论中提到了很多关于国际法的问题。

谁在柏林刺杀了车臣分离主义者

谁在柏林刺杀了车臣分离主义者

谁在柏林刺杀了车臣分离主义者作者:丁佩华来源:《检察风云》2020年第05期2019年8月23日中午,在柏林离德国国会大厦很近的街区内,在一条通向清真寺的路上,一个骑车人将车骑到格鲁吉亚籍人泽利姆汉·汉格什维利背后,用9毫米口径手枪朝他后背、头部开枪,致其身亡。

从手法上看,凶手抱着志在绝杀对方的目的。

之后,凶手摘下假发,然后将自行车和手枪就近扔进施普雷河,坐上事先准备的助力车试图离开。

不过,他最后被德国警察抓获。

死者汉格什维利是格鲁吉亚籍公民,也是车臣族人,出生于格鲁吉亚潘基西峡谷的杜伊斯村。

這里居住的车臣基斯特人是19世纪从车臣移居来的凡纳赫后裔,保留着穆斯林信仰。

潘基西峡谷与俄罗斯的车臣、印古什和达吉斯坦为邻,山势险要,是车臣战争时期三股势力集聚、出没之处。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汉格什维利自然形成了强烈的分离主义情绪、仇视俄罗斯人的本性和残酷杀人的血腥人格。

汉格什维利参与车臣反俄暴行主要在1999年至200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前期。

其间他参与了对俄地铁爆炸行动、杜波罗夫卡剧院人质事件,还曾袭击俄军车队和印古什纳兹兰市政府大厦,等等。

伪总统马斯哈托夫曾因他成功解救被围非法武装分子给了他领导60名武装匪徒的指挥权。

在马斯哈托夫被打死后,他追随制造别斯兰学校死亡330多名(其中有180多名儿童)人质事件的伪副总统巴萨耶夫。

巴萨耶夫死后他参加第三任伪总统乌马罗夫的“高加索酋长国”恐怖组织的活动等,2008年被俄罗斯通缉。

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汉格什维利回到潘基西峡谷。

2008年8月俄格战争爆发,他组织了200人的武装小队,计划用这支队伍为格军服务,后因格军在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惨败、全面溃退而作罢。

汉格什维利与时任格鲁吉亚总统的萨卡什维利关系密切,曾经为他工作。

2012年他参与同从俄境渗入的20多名装备精良的武装分子、劫持格鲁吉亚人质者进行谈判,将对方引入伏击圈使之死亡过半。

这一事件使他名声大振,但也新增了仇家。

世界十大著名监狱[图集]

世界十大著名监狱[图集]

世界十大著名监狱[图集]第2位:叙利亚塔德莫军事监狱。

塔德莫军事监狱被认为是在世界上最严厉的监狱之一。

国际特赦组织指出,该监狱简直就是为了兽化囚犯而建。

在这所监狱发生的暴行令人震惊。

1980年6月,时任总统哈菲兹·阿萨德下令叙利亚士兵“杀死任何一个囚犯”,以报复穆斯林兄弟会的袭击事件。

监狱安置着数以百计的穆斯林兄弟会的支持者,多达800名囚犯在袭击中丧生——有关方面估计死亡人数高达2400。

据报道,大屠杀的清理工作整整持续了两个星期。

第3位:委内瑞拉罗德奥监狱。

在总统乌戈·查韦斯的统治下,委内瑞拉的犯罪率飙升,监狱甚至开始出现过度拥挤的情况。

去年,该国的监狱人口猛增到5万人,其中五分之三的人未受审判。

查韦斯本人也形容委内瑞拉监狱系统为“第五地狱的大门”。

2011年6月12日探访日,罗德奥监狱爆发了委内瑞拉史上最臭名昭着的监狱流血事件。

委内瑞拉国民警卫队被派往控制罗德奥监狱的一号单元。

此时,已经有27人死亡。

枪战后,国民警卫队在监狱中发现了机枪、突击步枪和手榴弹。

随后,国民警卫队决定用催泪瓦斯袭击二号单元。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些囚犯在围攻中抗争了整整一个月,靠雨水和点心存活下来。

第4位:卢旺达吉塔拉马中央监狱。

吉塔拉马中央监狱被形容为地球上的地狱。

《洛杉矶时报》曾报道:“地狱中已经没有剩余空间,因为它已经人满为患。

囚犯们在没有屋顶的监狱里生活、睡觉、吃饭、腐烂和死亡。

平均不到一平方米就挤着四名囚犯。

监狱设计容量为400人,但1990年代中期卢旺达大屠杀后,监狱囚犯人口上升到近7000人。

有人在里面经历了长达16年的“炼狱”也没受审。

甚至有报道称,一些犯人因为绝望而啃食彼此的肉体。

他们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囚犯常常因为坏疽而导致烂脚。

第5位:格鲁吉亚格尔达尼监狱。

2012年9月,格鲁吉亚举国上被一段视频震撼了。

视频拍摄于的格尔达尼监狱,记录了狱警野蛮对待囚犯的事件,包括强奸和暴力侵犯。

谁在柏林刺杀了车臣分离主义者

谁在柏林刺杀了车臣分离主义者

在1999年至200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前 次暗杀,其中,2014年仇家企图在杜伊斯 一个相似度超过80%的俄通缉犯资料。
期。其间他参与了对俄地铁爆炸行动、杜 村清真寺内炸死他;2015年他在第比利 这名嫌犯叫瓦齐姆·尼古拉耶维奇·克拉
波罗夫卡剧院人质事件,还曾袭击俄军 斯身中数枪,因抢救及时未死。为躲避追 西科夫,被录入国际刑警档案库是因他
59
俄罗斯也做出了相应报复。不过,在这些
法 治
在2013年于莫斯科杀死了一名来自北高 杀与俄政府或车臣当局联系起来。一是 风波之后,俄开始响应德国政府的呼吁参

加索的名叫阿尔贝特·纳扎罗夫的俄企业 在谋杀发生后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俄罗斯 与对此案的协查,德方对俄方的激愤情绪
线 ·
家。此犯作案也是骑车行刺,向被害人后 没有协助德国当局的调查,而这是俄举手 有所缓和。
“诺曼”四国(法德俄乌)峰会结束后举
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及此事件时,也否认
俄当局参与谋杀,同时指出,汉格什维利
是个顽固、血腥的人物,他参加的一项行
动(即车臣非法武装夜袭印古什纳兹兰
政府大厦事件)中有98人被杀死,他也是
莫斯科地铁爆炸案的组织者之一。普京批
评德方没有满足俄方的引渡请求。
德国国会大厦
对于德国驱逐两名俄使馆官员事件,
邻,山势险要,是车
亚 人 质者 进行 谈 《明镜》周刊的联合调查,这是一份假护
臣战争时期三股势力集聚、出没之处。在 判,将对方引入伏击圈使之死亡过半。这 照,该护照信息在俄罗斯任何数据库都找
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汉格什维利自然形 一事件使他名声大振,但也新增了仇家。 不到,这就是说,护照持有人无法通过出
潘基西峡谷与 俄 罗 斯 的 车 臣、印

美国抓到了普京的软肋

美国抓到了普京的软肋

美国抓到了普京的软肋当俄罗斯民众支持力度小于百分之五的反对派领袖涅姆佐夫,莫斯科巴斯曼地区法院对两名涉嫌枪杀涅姆佐夫的嫌疑人正式提起指控,受指控的两人分别是来自高加索地区的绍尔·达达耶夫和安佐尔·库巴舍夫。

涅姆佐夫虽然为最大的反对派,但他主要是在经济方面反对普京,对于普京的外交、安全、内部政治的批评力度则非常薄弱,并且涅姆佐夫主要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对于俄罗斯其他地方的影响力几可以忽略不计。

他住的地方在红场的旁边,是经济部的所在地,这里集中了很多经济方面的游说团体,另外针对的普京的反对派大约只有来自媒体的克里斯卡娅,这也是源自1999年普京为反恐而发动的第二次车臣战争,据说克里斯卡娅也是掌握了针对莫斯科民居的爆炸是普京安全部门疏于检查或者有自导自演的的嫌疑,但随着克里斯卡娅被暗杀,这种说法也就不了了之。

乌克兰问题的底线开始出现普京对于乌克兰东部问题的底线在哪呢?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计划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让欧盟确认未来乌克兰的东部保持独立的状态,并且和乌克兰保持邦联状态,这样需要乌克兰东部的军队在整体的军事行动中保持完全的优势,美国在这其中本来希望能够对于乌克兰的政府军进行军事援助,但由于在乌克兰东部的俄罗斯志愿者基本上都来自高加索地区,这包括车臣地区,这样乌克兰政府军在军事人员的基本素质上基本上处于劣势,这样美国的军事援助对于乌克兰军队则是完全没有帮助,对此,德国的认识非常清楚。

其次,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中不能够丢失面子,并且乌克兰问题不能够马上解决的话,对于欧巴马和国会的斗争比较有好处,共和党一定比较倾向于对于乌克兰采取比较直接的武力干涉,对于美国的武器公司会比较好,五角大楼方面的观点认为,在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执行前,美国在乌克兰问题的处理中,不能够给外界以失败者的印象。

再次,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中,如果拖到五月来逐步进行彻底的解决,那么普京必须要在胜利节前,在乌克兰问题上取得一定的优势,然后对于中国所进行的九月抗战胜利日,有可能会减少兴趣,两国形成政治联盟的可能性会进一步降低。

总理殒命 原来总统是黑手

总理殒命 原来总统是黑手

总理殒命原来总统是黑手晓琴【期刊名称】《江淮法治》【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3页(P50-52)【作者】晓琴【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从前总统到阶下囚,这个政坛风云人物的人生顷刻颠覆,正应了那句: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2014年2月,格鲁吉亚媒体报道,9年前因煤气中毒死亡的前总理祖拉布·日瓦尼亚一案经重新调查后,结论为非意外死亡,而是被人谋杀。

更令人惊讶的是,涉嫌参与谋杀的竟然是总理的死党、前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下文简称萨卡)。

格鲁吉亚检察院透露的消息称,萨卡之所以对祖拉布下狠手,与他的一个情妇有关。

顿时,这个以花心著称的前总统再次成为焦点人物。

萨卡出生于1967年12月21日,上任总统之前,他是格鲁吉亚的一名法官。

从法国、意大利和美国学成归国后,萨卡当选议员。

之后,野心勃勃的他仕途一路顺畅,先是当上司法部长,后来又成立统一民族运动党,之后还当选为首都第比利斯市议会议长。

2003年,对萨卡来说是至关重要又改写命运的一年,著名的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就是由他和布尔贾纳泽以及祖拉布·日瓦尼亚3个人发起的。

11月22日,反对派们冲进国会,逼迫当时的总统谢瓦尔德纳泽辞职。

“逼宫”成功后,格鲁吉亚举行非常会议,萨卡力挺由祖拉布担任政府国务部长。

2004年2月9日,当选总统的萨卡又任命祖拉布为总理。

原本,这对政坛双雄可以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好好享受胜利的果实,可一个女人的出现,使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萨卡在格鲁吉亚政坛是出了名的情种,早在当上总统之前,就有不少情妇。

成为一国最高领导人后,他的风流习性不仅不收敛,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玫瑰革命”期间,萨卡经祖拉布认识了第比利斯西欧语言与文化学院四年级的学生阿拉娜·加格洛耶娃。

那时阿拉娜是祖拉布的小情人,可萨卡被这个年轻貌美的女孩迷住了。

比起祖拉布,风流倜傥的萨卡显然更具魅力,所以,阿拉娜心中的天秤也开始向萨卡倾斜。

血泪教训--南斯拉夫被肢解内幕

血泪教训--南斯拉夫被肢解内幕

血泪教训--南斯拉夫被肢解内幕环球新观察网血泪教训--南斯拉夫被肢解内幕: 2006年3月11日,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在海牙国际法院的牢房中阖然长逝,终年64岁。

尽管在此之前,米洛舍维奇就因心血管疾病多次请求赴俄罗斯就医,但均遭到这个维护人道主义的法庭的拒绝。

所以,他的去世应该是预料之中的。

尽管米洛舍维奇和南斯拉夫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我觉得还是应该为他写点什么悼念他——不止是为了他,而且是为了那场本可避免的惨剧中所有死难者。

当然我知道,为米洛舍维奇这样一个人写一篇悼词是会引起争议的,因为根据法庭的指控,他是“违反日内瓦公约”、“反人类罪”、“种族灭绝罪”、“违反战争法”等等骇人听闻的罪名的嫌疑人。

虽然截至目前法庭并没有裁定他的任何一项罪名,但世界主流舆论已经将他列为罪人了。

可是没有办法,我不想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也不想把自己的疑惑埋藏在心中,哪怕这种情感会引来唾骂,哪怕这疑惑会招来嘲笑。

从前南斯拉夫内战爆发的那一天起,我就始终关注着这场战争的进展。

1993年春的一天中午,当时我还是一名大学生,在午饭时漫不经心地翻看着报纸的国际新闻,想找到关于波黑战争或者俄罗斯宪法危机的消息。

突然,一张照片映入眼帘:一位老年妇女,将一个骷髅紧紧贴在自己的脸上失声痛哭。

照片下面的文字则告诉我,那是一位塞尔维亚大婶,而那个骷髅则是他的儿子,和许多塞族年轻人一起被穆斯林武装集体杀害,他们的坟场被找到了。

当时我分明感觉到,骷髅黑洞洞的眼眶似乎穿过报纸逼视着我,仿佛有很多疑惑……我失神地盯着那双黑洞洞的眼眶,耳边似乎有人在不断地问我——“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我就这么呆着,直到眼泪不知不觉地滴落在报纸上。

然后,我把那张照片剪了下来,贴在自己的书桌前,每天都要看一看它,想一想“这究竟是为什么”。

花开花落,不知不觉中十几年已经过去了。

巴尔干的硝烟已经逐渐散去,当年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当年的军人也已经脱下军装回家与亲人团聚,开始了平民生活;当年的战场和坟场,也都变为开满鲜花的草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