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简介

合集下载

结构力学教材简介

结构力学教材简介

结构力学教材简介
结构力学是研究结构力学行为、应力和变形以及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等问题的学科。

结构力学通常包括刚体力学和弹性力学两个部分。

结构力学教材一般会介绍以下内容:
1.刚体力学:介绍刚体的力学行为,包括力和力矩的概念,平衡条件,静力学、动力学和运动学等内容。

2.弹性力学:介绍在弹性范围内结构材料的力学行为,包括应力和应变的概念,胡克定律,应力应变关系,材料的弹性模量等内容。

3.梁和桁架的力学:介绍梁和桁架结构的力学分析方法,包括受力分析,弯曲、剪切、挠度计算等内容。

同时,还会介绍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和力矩的平衡条件等。

4.板和壳的力学:介绍板和壳结构的力学行为,包括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的概念,刚度矩阵和应力函数法等内容。

此外,还会介绍均布荷载、点荷载等外载情况下的结构的应力和应变分布。

5.应用:介绍结构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计算,以及结构的设计和优化等内容。

结构力学教材的内容丰富,一般会配有大量的理论推导和例题
分析,同时也会引入一些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说明,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 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 力的测量:可以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其中弹簧测力计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6. 二力平衡: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7. 惯性和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与受力与否无关。

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是指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 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9. 功和功率: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等于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等于功和时间的比值。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建议查阅教辅资料或教材来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中国力学的发展史 简介

中国力学的发展史 简介

中国力学的发展史中国力学的发展史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过程,它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化和哲学紧密相连。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力学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对中国古代的建筑、机械、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的力学知识主要来源于生产实践和工程经验。

例如,在建筑领域,中国古代建筑师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了土木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如平衡、力矩、稳定性等。

在机械领域,中国古代的机械制造技术非常先进,如指南针、浑天仪、水钟等,这些都离不开力学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中国的弩箭、抛石机等武器的设计制造也体现了力学原理的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力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例如,《墨经》中有关力学的论述,涉及到力的定义、性质、作用等,与现代力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九章算术》中也有许多关于力学的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重心、研究杠杆平衡等。

此外,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也对力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思想,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对于理解力学原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力学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逐渐与世界接轨。

一些西方传教士和学者将西方的力学知识引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力学知识相互交流和融合。

同时,中国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力学知识,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力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力学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相继成立,力学研究和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力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领域,如爆炸力学、生物力学、环境力学等。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力学合作与交流,推动力学的全球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力学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力学将继续秉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推动全球力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什么是力学?

什么是力学?

什么是力学?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力量和相互作用。

它是描述自然界中运动和力的原理和规律的科学。

力学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领域: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即不发生运动的情况。

动力学则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在力学中,我们使用一些重要的概念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力。

其中包括质点、力、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体,它在运动学中被简化为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点是力施加在物体上的具体位置,而力的方向则确定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方式。

力学中有三个重要的定律: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个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个定律说明了力和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公式F=ma表示,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
表物体的加速度。

第三个定律是动作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施加在物体上的力都会有一个同样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力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通过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学原理,我们可以设计更安全和高效的交通工具。

力学也是工程学和建筑学的基础,帮助工程师设计和建造各种结构和设备。

总结起来,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力量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涉及静力学和动力学,使用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定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力。

力学的应用广泛,对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程流体力学原理介绍

工程流体力学原理介绍
流体力学
如果孔口直径d远小于管道直径D,则称为小孔口,(d/D)4≈0 于是从上式可得小孔口的出流速度以及所有的孔口出流系 数根据:孔口出流射入大气后即成为平抛运动,通过分析这 种运动规律可得与雷诺数有关的各种出流系数曲线图
流体力学
大孔口出流常常用于孔板流量计中,小孔口出流常常用于 小孔阻尼器或小空节流中; 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流量计原理:静压能转变成动能, 流量大小表现为压力降的大小。当d并非远小于D时,
流体力学
局部阻力:管路的功用是输送流体,为了保证流体输送 中可能遇到的转向、调节、加速、升压、过滤、测量 等需要,在管路上必须要装管路附件。例如常见的弯 头、三通、检测表、变径段、进出口、过滤器、溢流 阀、节流阀、换向阀等。
流体力学
经过这些装置时,流体运动受到扰乱,必然产生压强(或水 头、能量)损失,这种在管路局部范围内产生损失的原因 统称为局部阻力。 局部水头损失:hf=ξv2/2g ξ为局部阻力系数
流体力学
雷诺通过实验测定得知: 当Re>13800时,管中流动状态是紊流; Re<2320时,管中流动状态是层流; 2320<Re<13800时,层流紊流的可能性都存在,不过紊流 的情况居多。因为雷诺数较高时层流结构极不稳定,(实验 表明)遇有外界振动干扰就容易变为紊流。
流体力学
管路计算的基础知识 流体在管路中所受的阻力包括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沿程阻力:在等径管路中,由于流体与管壁以及流体本身的 内部摩擦,使得流体能量沿流动方向逐渐降低,这种引起能 量损失的原因叫作沿程阻力。用压强损失、水头损失、或 功率损失三种形式表示。 压强损失:∆p=32 µ lv/d2 水头损失:hf=32 ‫ ע‬lv/gd2=λlv2/2gd 功率损失:N=128 µlQ2/πd4

力学简介

力学简介

力学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是有关力、运动和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宏、细、微观力学性质的学科,研究以机械运动为主,及其同物理、化学、生物运动耦合的现象。

力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技术学科。

它研究能量和力以及它们与固体、液体及气体的平衡、变形或运动的关系。

力学可区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静力学研究力的平衡或物体的静止问题;运动学只考虑物体怎样运动,不讨论它与所受力的关系;动力学讨论物体运动和所受力的关系。

现代的力学实验设备,诸如大型的风洞、水洞,它们的建立和使用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技术项目,需要多工种、多学科的协作。

力学简介

力学简介

力学概念基本介绍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是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平衡规律及其应用的。

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

静力学是以讨论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为主。

运动学是撇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而不涉及引起运动的原因。

动力学是讨论质点系统所受的力和压力作用下发生的运动两者之间的关系。

力学也可按所研究物体的性质分为质点力学、刚体力学和连续介质力学。

连续介质通常分为固体和流体,固体包括弹性体和塑性体,而流体则包括液体和气体。

16世纪到17世纪间,力学开始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学科。

伽利略通过对抛体和落体的研究,提出惯性定律并用以解释地面上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

17世纪末牛顿提出力学运动的三条基本定律,使经典力学形成系统的理论。

根据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解释了地球上的落体运动规律和行星的运动轨道。

此后两个世纪中在很多科学家的研究与推广下,终于成为一门具有完善理论的经典力学。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对于高速运动物体,必须用相对力学来代替经典力学,因为经典力学不过是物体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近似理论。

20世纪20年代量子力学得到发展,它根据实物粒子和光子具有粒子和波动的双重性解释了经典力学不能解释的微观现象,并且在微观领域给经典力学限定了适用范围。

经典力学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或与牛顿定律有关且等价的其它力学原理,它是20世纪以前的力学,有两个基本假定:其一是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长度和时间间隔的测量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是瞬时到达的;其二是一切可观测的物理量在原则上可以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

20世纪以来,由于物理学的发展,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暴露出来。

如第一个假定,实际上只适用于与光速相比的低速运动情况。

在高速运动情况下,时间和长度不能再认为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

第二个假定只适用于宏观物体。

在微观系统中,所有物理量在原则上不可能同时被精确测定。

理论力学简介

理论力学简介

理论力学简介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运动的原因以及运动的规律性。

它为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在工程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定律以及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1.运动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可以通过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

位置是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

这些物理量可以用矢量表示,通过定义合适的参考系,可以对物体的运动进行精确的描述。

2.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经典力学的重要分支,它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于17世纪提出。

牛顿三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础,它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 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动量定律:物体的动量是其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力是动量的变化率。

牛顿第二定律给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定量关系:F=ma,其中F是施加在物体上的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 作用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重要概念在理论力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

- 势能:物体在一定位置上由于其位置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可以是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等。

- 动能:物体由于其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内,总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保持不变。

能量可以从一个形式转换为另一个形式,但总能量始终保持恒定。

- 刚体:刚体是一个保持形状不变且没有体积变化的物体。

刚体力学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平衡和运动。

4.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

- 工程学中,理论力学可以用来分析结构受力和运动的情况,提供设计和优化建议。

- 天文学中,理论力学可以用来预测行星运动、天体轨道和引力相互作用。

- 地球物理学中,理论力学可以用来研究地震、地壳运动和地球内部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是有关力、运动和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宏、细、微观力学性质的学科,研究以机械运动为主,及其同物理、化学、生物运动耦合的现象。

力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技术学科。

它研究能量和力以及它们与固体、液体及气体的平衡、变形或运动的关系。

力学可区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静力学研究力的平衡或物体的静止问题;运动学只考虑物体怎样运动,不讨论它与所受力的关系;动力学讨论物体运动和所受力的关系。

现代的力学实验设备,诸如大型的风洞、水洞,它们的建立和使用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技术项目,需要多工种、多学科的协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