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课练随堂练习复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单元试题复习题含答案(1-4单元)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单元试题复习题含答案(1-4单元)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单元试题复习题含答案(1-4单元)五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一、填空题1、早上,我们看见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2、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太阳自(东)向(西)运动。

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3、太阳高度越高,气温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气温越(低)。

4、在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5、影子的长短同太阳高度的关系是(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低,影子越长)。

6、实验课上,测量太阳高度的仪器名称叫(太阳高度测量仪)7、很久以前,人们利用太阳运动和影子的变化规律,发明了计时工具,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8、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叫作(赤道日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日晷是(地平日晷)。

9、玩手掌日晷的时候,如果上午,应该用(左)手;如果是下午,应该用(右)手。

并且要面向(南)方。

10、昼夜的交替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11、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时间定为当地时间20时,那么,中国的观众应在(凌晨4)时观看,美国的观众应在(15)时观看。

12、提出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哥白尼);提出地心说的天文学家是(托勒密)。

13、在一月中月亮形状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我们称它为(月相)。

14、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时的月亮是指月相中的(蛾眉月)。

15、月相变化是月球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16、新月是指(天空中不出现月亮)。

17、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植物的花在一天中固定时间开放或闭合的特点,设计了(花钟)二、选择题18、昼夜形成的原因(B)A、太阳的东升西落B、地球自转C、山峰的遮挡19、猫头鹰活动的时间是(C)A、上午B、中午C、晚上20、月相变化的周期是(B)A、一天B、一个月C、一年2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B)A、东-西;长-短-长B、西-东;长-短-长C、东-西;低-高-低22、日晷是测量(C)的工具。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全册 _苏教版(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全册 _苏教版(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课时练习题《太阳和影子》一、填空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4、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5、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6、(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二、简答1、问: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1、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答: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2、问: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太阳钟》一、填空1、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2、(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3、(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4、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5、(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二、简答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昼夜交替》一、简答1、(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最全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最全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及答案(最全版)阳。

(3)根据叠起来的拳头数,就可以大致估算出太阳的高度。

每个拳头大约相当于10度的角度。

例如,如果叠起来3个拳头才能遮住太阳,那么太阳的高度大约是30度。

3、什么是“花钟”?答:XXX根据植物在不同时间开花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花钟”。

这个“花钟”按照开花的顺序,把一天分成了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对应着不同的花卉开放。

例如,早晨5点到6点是“黄花时间”,这时黄花类植物会开放;上午10点到11点是“茶花时间”,这时茶花会开放。

通过“花钟”,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植物的生长和开花性,也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花园的种植。

一、太阳高度和位置的变化规律在一天中,太阳的位置从东向西变化,太阳高度则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拳头数来测量太阳的高度。

二、月相观察和记录根据自己的观察,可以画出三个月相图,并记录观察时间、地点、月亮方位、天气情况以及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等信息。

三、实验验证太阳下影子和昼夜变化规律1.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用细绳将手电筒挂在呼啦圈上,模拟太阳的位置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影子的长度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早上和傍晚影子最长,中午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和太阳位置相反。

2.昼夜变化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

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果表明,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四、相关知识点总结1.太阳高度和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向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规律。

2.月相观察需要记录观察时间、地点、月亮方位、天气情况以及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等信息。

3.太阳下影子变化和昼夜变化的规律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4.日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测量时间的工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答案
四、略 。 五、1. 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
2. 建立模型解释现象的基本步骤: (1)分析问题; (2) 画出设计图 ;(3) 确定材料 ;(4) 建立初步模 型 ;( 5 ) 修改、完善模型。
3 . 因为两只鸟的脚印 一只大,一只小,大鸟接近 小鸟时,速度加快,中间的脚印零乱,看来经过 了 一 番搏斗,小乌被大鸟吃掉了,所以最后只 留下了大鸟的脚印。
第一单元检测卷
一、1.上升 下降 2. 太阳的运动和技影的变化 3. 一天 4. 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5. 十五 初6. 白天 夜晚 7. 托勒密 8. 哥白尼 "日心 说" 9. 林奈一天中固定时刻 10. 西东 1 1.短长 12. 地球自转动植物
二、1. A 2. B 3. C 4. B 5. C 6. A 7. D
第三单元检测卷
一、1.电池用电器导线开关电池小灯泡 开关导线 2. 连接开关 3. 安全用电 4. 导体绝缘体 5. 能吸铁能指示方向磁 极相互作用 6. 司南指示方向 7. 电话 电 扇磁悬浮列车 8. 电磁铁磁两改变 电源、正负极线圈绕的方向 9. 数量 臣数 电池节数 导线缠绕圈数
二、 1.C 2.C 3.B 4.B 5.B 6.B 7.B
五、1."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说明光是沿 直 线传播的 。
2. 优势在于: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通过电流有
无来控制,磁性强弱可以通过电流大小
来控制。
3. 保持空气新鲜,洒水扫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 。
4. 人体呼出的是 二 氧化碳 。 可以把澄清石灰水
倒入收集了二氧化碳的瓶中,看是否变混浊 。
课本参考答案
P3: 一是方向的变化:西 一一 东,二是长度的变化: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 太阳和影子一、填空题。

1.光源不透明物体2.相反3.清晰4.变化、规律 5、方向、长短二、判断题。

1. ×2. ×3. √4.×5. ×6. √7. √8. √9. √ 10. ×三、选择题。

1、C、A2、 B3、A四、简答题。

①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发生了变化。

②早晨影子朝西,较长;中午影子朝北,最短;下午影子朝东,较长。

五、实验与分析。

一天中,影子长,气温低;影子短,气温高。

2 太阳钟一、填空题。

1、太阳的运动、投影的变化、日晷、太阳钟2、时间、古代石晷、赤道日晷、地平日晷二、简答题。

1、人们利用太阳的运动与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个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2、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在地上垂直插一根小棍,当你的手表到达某一个整点时,就在木棍的投影处放一块石头作为记号,并把时间记录下来。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钟。

五、实验研究。

答案参照课本第5页上的内容。

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

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竖起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

3.根据三角形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3 昼夜交替一、填空题。

1、自转2、24 自西向东3、北极星 4、东西 5、西东6、365 自西向东7、早些自西向东自转8、杭州武汉重庆拉萨9、昨天早上6点昨天中午11点昨天晚上18点二、判断:1、√2、√3、×4、√5、√6、√三、简答题。

分析昼夜交替现象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于是地球的自转就形成了某个地方的昼夜交替现象。

4 看月亮一、填空。

1、月相2、303、西东4、东西5、蛾眉月、满月6、卫星、公转7、地球、太阳二、判断。

1、× 2、× 3、√ 4、× 5、×6、√7、√8、×9、√ 10、×三、选择。

精品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问题答案汇总(全册)

精品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问题答案汇总(全册)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答案汇总(全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教材中问题解答第1课光源1、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P2 )篝火萤火虫礼花雷电答:萤火虫、雷电是自然光源,篝火、礼花是人造光源。

2、这些物体是光源吗﹖为什么?(P3)玻璃幕墙月亮发光答︰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导致的。

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第⒉课光的传播1、你认为这些光的传播路径有什么共同特点? (P4 )答︰阳光穿过树叶间隙或云间空隙、汽车远光灯、激光灯都有光束射出,而且光束看起来都是直线。

2、在研究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P5)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他们排整齐了吗?你是如何判断的?( P5)答︰整齐。

因为向左(右)看齐,是调整队列的基本动作,其要领是︰身体立正,头向左人右)摆动60°,脚用小碎步前后左右移动至与左(右)人员看齐,要求能够看到相邻人员的腮部,且看不到其后边的人,不能低头或仰头。

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第3课光的反射1、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哪些物体反光效果比较好﹖说说反光效果好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P8 )答∶图片分别呈现了不锈钢广场雕塑,平面镜及摆放的苹果,湖水及景物。

如果物体表面很光滑(哪怕是细微的凹凸也没有),那么当光线照射其表面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人们就会看到明亮的镜像。

2、我们看到的月光是从哪里来的?(P8)答∶月球本身既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

月球对太阳光的反射使我们能够看到被阳光照射到的半个月面。

月球向着太阳的半个月面是亮区,另外半个月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

3、人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P9 )答︰古希腊学者认为,眼睛发出的光碰到物体,人就能看见东西。

后来,又有人认为,是眼睛发出了像触须那样的东西,人通过触须看到物体。

公元11世纪初,阿拉伯科学家伊本·海赛姆纠正了上述看法。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课练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课课练试题及答案(全册)

五上第一单元认识负数1第一课时1.+9.6读作( ),负三点四读作( )。

2.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米,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3.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 -18分表示比平均成绩(),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答案:1.正九点六 -3.42.比海平面高450米比海平面低102米3.多9分少18分 -2分4. <><<><五上第一单元负数应用第二课时1.向东走9米记作+9米,那么-7米表示()2.银行存折上的“2000.00”表示存入了2000元,那么“-500.00”表示()3.淘淘向东走48米,记作+48米,那么淘淘向西走60米记作()米;如果淘淘向南走36米记作+36米,那么淘淘走-52米表示他向()走了()米。

4.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1)零上12℃(+12℃)和零下12℃(-12℃)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3)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400米。

()(4)在-4、-25、0.6、0中,负数有3个。

()答案:1.向西走7米2.支出500元3.-60 北 524.√√××五上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1.填一填。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可以写作(),也可以写作()。

(2)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底的1.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58厘米,一边的长为14厘米,另外三边的长分别是()、()、()。

(4)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其中一条高剪开,平移后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

2.选一选(1)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6倍,高缩小3倍,它的面积()。

A.不变 B.扩大6倍 C.缩小3倍 D.扩大2倍(2)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高和面积()。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全册 苏教版(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全册 苏教版(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课时练习题《太阳和影子》一、填空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4、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5、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6、(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二、简答1、问: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1、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答: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2、问: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太阳钟》一、填空1、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2、(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3、(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4、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5、(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二、简答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昼夜交替》一、简答1、(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班级————姓名——————填空题:1、太阳和影子1、我们描述方向时说: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再从西方落下。

物体的影子早晨朝向西方,下午转向朝东方。

3、中午,我们面向正南站立,太阳照射在我们身上,影子总是在我们的后面,指向北方方。

4、随着太阳的上升和下降,气温也上升和下降。

一、选择题: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A )A:西→东;长→短→长 B:东→西;低→高→低C:东→西;长→短→长2、上午10点,物体的影子朝向( C )B:东北 C:西北3、物体影子方向变化的原因是( C )A:物体的大小B:物体的形状C:太阳的位置变化4、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B )A:早晨 B:中午 C:傍晚2、太阳钟一、判断题1.日晷就是由一个计时底板做成的。

……………………………………(×)2.一个物体在一天中影子越短时反而温度越高。

………………………(√)二、选择题1.日晷是测量( 2 )的工具。

①体积②时间③长度④速度2.日晷测定时间是根据日影的( 1 )。

①方向②长度③影子深浅④影子大小3.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是( 3 )。

①立晷②地平日晷③赤道日晷3、昼夜交替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乌云的遮盖 C:地球的自转2.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 B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3.中国在白天的时候,下面哪个国家正处于黑夜( C )A:澳大利亚 B:日本 C:美国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上午8点,那么澳大利亚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C )A:上午10点 B:晚上8点 C:晚上10点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A )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 D:伽利略二、判断题1.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2.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3.太阳是住在东海边上的一只三足金乌,它白天巡逻,晚上休息,所以,金乌出来时就是白天,休息时就是黑夜。

(×)4.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4、看月亮1、月亮上明亮的部分总是向着( B )A:太阳 B:地球 C:北极星 D北斗星2、月球上被照亮的部分总是月球的( A )A:一半 B:全部 C:1/4 D:不确定3、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B )A:一年 B:一个月 C:一周 D:一天4、新月指的是天空中出现的( C )A:月牙 B:满月 C:不出现月亮 D:附近没有云遮挡的月亮5、小红昨天晚上看到的这个月亮是( D )【说明:空出部位是一个峨眉月】A:上弦月 B:下弦月 C:新月 D:峨眉月二、判断题1、月食总是发生在满月时。

(√)2、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

(√)3、每当夜晚来临,月亮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 × )4、一个月中,只要没有乌云和不下雨,我们天天都能看到月亮。

(×)5、在地球上,我们只能看到月亮向着地球的一面,而无法看到月亮背着地球的那一面。

(√)三、连线题地球公转昼夜变化一个月地球自转四季变化一天月球公转月相变化一年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1.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 )A:早晨—下午 B:中午—晚上 C:傍晚—早上2.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通常是( C )A:上午 B:下午 C:夜晚3.把下面的动物按白天活动或夜晚活动的习性分类。

A:马、B:蟋蟀、C:老虎、D:金鱼、E:老鼠、F:苍蝇、G:蜘蛛、H:蜜蜂、I:蚊子、J:鲸白天活动的: A C D F H J 夜晚活动的: B E G I 二、连线题下列动物活动或植物开花是在什么时间,用线练一练。

蜻蜓大豆花蜘蛛白天活动郁金香白天开放的花猩猩夜来香狐狸丝瓜花刺猬夜晚活动芍药花夜晚开放的花猫头鹰昙花6、光的行进1、下列物体中,光源有(B C D E F ),其中自然光源有( C ),人造光源有( B D E F )。

A、月亮B、激光C、萤火虫D、蜡烛E、电灯F、篝火G、玻璃幕墙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 A )行进的。

A、直线B、折线C、曲线3、小孔成像的原因是( B )A、小孔里安装了镜子B、光沿直线传播C、光能通过小孔4、小孔成像实验中,成的像是( A )A、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B、仅上下颠倒的像C、仅左右颠倒的像二、判断题1、小孔成像最早是由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的。

(√)2、光在水中是沿曲线传播的。

(×)3、烧红的铁块是光源。

(√)7、照镜子1、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2、几乎每样东西都能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强。

3、光亮的物体表面都有类似镜子的作用,但是和镜子相比较,镜子的反射最好。

二、选择题1、越( A )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A、光滑B、粗糙C、透明2、人们能看到各种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能( C )。

A、发射光B、反射光C、发射或反射光8、研究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2、放大镜的聚焦实验结果,说明放大镜有聚集光线作用。

3、用放大镜对着窗户,并在纸屏上投影。

说明放大镜有成像作用。

4、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5、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5.平板玻璃片(剖面)放大镜片老花眼镜片近视眼镜片9、七色光1、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光混合而成的。

2、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红、绿、蓝光混合而成的。

二、选择题1、太阳光透过( C ),可以变成七种颜色的光。

A、凸透镜B、玻璃C、三棱镜2、彩虹是由( B )七色光组成。

A、红黑黄绿紫蓝紫B、红橙黄绿青蓝紫C、红橙黄蓝青黑紫3、红、绿光混合变成( C )。

A、蓝色光B、紫色光C、黄色光4、红、蓝色光混合变成( B )。

A、白色光B、紫色光C、黄色光5、透过红色过滤片,看到的白衣服是( B )色的。

A、白色的B、红色的C、无色的10、简单电路1、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发亮。

2、在电路中接上开关,就控制灯的亮和灭。

3、要让灯泡亮起来,至少还需要电池、导线等材料。

二、选择题1、要让灯泡变亮我们可以(C )A、用大灯泡B、用大电池 C用新电池2、用导线将电池、灯泡、开关连接起来,灯泡还是不亮,原因可能是(ABCD )A、开关未合上B、灯泡坏了C、电池没有电D、接触不良11、导体和绝缘体1、像钢尺铁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电线的芯是导体制作的,容易导电,而外壳是绝缘体制作的,不容易导电。

二、选择题1、下面属于不导电的物体是( B )A、湿毛巾B、塑料剪刀C、人体2、下面容易导电的物体是( B )A、橡皮B、湿胶鞋C、棉花12、探测暗盒里的电路1、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C )A、一节电池B、一根导线C、一个灯泡二、判断题1、在几只不透明的杯子里各盛有不等量的水,我们可以用敲击听声音的办法来判断它们各自盛水的多少。

(√)2、可以用摇晃的办法来判断电池里还有没有电。

(×)3、用听诊器可以判断肺部的一些毛病。

(√)4、用手摸可以知道一个完整的苹果里有几粒种子。

(×)5、钓鱼的人通过水面的浮子判断是不是有鱼上钩。

(√)13、研究磁铁1、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

2、磁铁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极,用字母 N 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南极,用字母 S 表示。

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它被称为司南。

4、磁铁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磁卡、磁带磁盘等。

5、磁铁形状很多,常见的有条形磁铁、环形、马蹄形等。

二、选择题:1、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B )。

A透明胶带 B磁带 C塑料贴片2、对指南针指南正确的说法是( C )。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S段,地球的南极吸磁铁的N端。

C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N段,地球的南极吸磁铁的S端。

3、两个磁极互相靠近,会出现下列哪种现象( A )A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 B同极互相吸引,异极互相排斥C不管同极还是异极,都互相吸引4、如图所示:小磁针与一块段了的磁铁的一端相吸,括号中应填( B )A:N极 B:S极 C不能确定1、下列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在○中打√√○一元硬笔○彩色纸√○铁钉○布娃娃√○铁制剪刀○塑料尺○球鞋○√铁门○√长尾夹○√冰箱门○木质铅笔○垒球14、电磁铁1、电磁铁是由通电线圈和铁芯两个部分组成的。

2、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关。

3、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之分,并且它的两极会随着电流的改变而改变。

二、选择题1、做一个电磁铁,不需要用到的材料是(C )A、铁芯B、导线C、磁针D、电池2、下面哪些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 ABC )A、增大电流B、加粗铁芯C、增加线圈3、电磁铁和磁铁相同的地方有( A E ),不同的地方有( BCD )A、有S极和N极B、磁极方向可以改变C、磁力大小可以改变D、磁性可以控制E、可以指示方向4、下列物品中没有电磁铁的是(C )A、电铃B、电扇C、电熨斗D、电话15、测量呼吸和心跳1、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呼吸和心跳次数基本上是一致的。

(√)2、运动后心跳、呼吸次数都会增加,所以运动员的心跳和呼吸次数都比普通人快。

(×)3、测量呼吸时,要保持自然呼吸状态,不能憋气。

(√)4、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

(√)16、肺和呼吸1、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2、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

3、收集两袋人呼出的气体,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4、保护呼吸器官可以这样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扫地前洒水、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不吸烟二、判断题1、氧气是通过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器官输送到人的身体各处去的。

(×)2、动脉里流的血,氧含量较高。

(√)3、呼吸器官包括鼻子、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4、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是气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5、肺活量大,有利于健康。

(√)三、选择题1、空气中大约含有21%( D ),78%( B ),1%其他气体。

A、二氧化碳B、氮气C、水蒸气D、氧气2、血液循环的任务是运送( BD )到全身各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