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结构之“引议联结”
高考作文议论文结构之“引议联结”

高考作文议论文结构之“引议联结”引,即引论,提出问题,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
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1)一句话。
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
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
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一种现象。
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3)一件事情。
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
生命价更高”。
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
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
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
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从材料中引出的中心论点,语句要通顺、凝练,绝不能是病句。
可以是一个对偶句、判断句,可以是简短的哲理性的话。
中心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
正确,就是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普遍追求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鲜明,就是赞扬什么,批评什么,褒什么贬什么,要旗帜鲜明,态度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甚至错误。
新颖,有时代感,有独特的见解。
中心论点书写时也可独立成段。
议,即本论,分析问题,“议”要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要采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议论,恰当地使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事例作论据。
除了摆事实外,还应有讲道理。
可采用事理论据,如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等等。
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时事。
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
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比如证明论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魂”,可以联想到“嫦娥一号”:“正是许许多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从无到有,开拓创新,踏踏实实,才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扬了军威,长了民族志气。
议论文“引议联结”结构模式范文(精校WORD版)

议论文引议联结结构模式范文议论文引议联结结构模式范文南海风之舞议论文引议联结结构模式范文一、模式解说材料作文所列举之材只是现实社会沧海之一粟。
命题专家无非是想让大家通过对此材料的分析、思考、议论、探究后,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问题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并借以弘扬正义,抨击邪恶,消除心灵的迷雾,协调好人际关系,达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的。
鉴于此,高质量的材料作文,总是以活生生的现实矛盾为切入口,议评时政,抓住关键,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深刻透彻,令人信服,无可辩驳,大多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典理论在指导人们的实践。
这一篇篇带有理论性指导性而又高屋建瓴的文章,犹如山重水复时的仙人指路,使人眼前一亮,阴霾一扫,独上高楼,眼界开阔。
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一篇篇富有针对性、鼓动性、战斗性的文章,那更是一面面鲜红的旗帜,一声声催征的号角,一篇篇战斗的檄文,它们拥有比原子弹更强的威慑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它们是人们心中的太阳,永远滋养人们的心田。
今天的材料作文就是要紧密联系现实。
如果不能做到这样,那么,再漂亮的材料作文,也必然是失根的兰花,漂浮的秋草,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美则美矣,命不久矣,会有什么生命力可言呢?反观平时同学们的材料作文习作,发现同学们写材料作文存在很大问题。
表现在许多同学写作时都不明白材料作文的写作格式,该引述材料的部分没有引述材料,而关乎材料作文生命的联系现实部分一般都不提或只言片语一带而过。
从阅卷来看,思辩性强的议论文普遍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得分相对较高。
遗憾的是,许多考生在写作时存在观点不明、结构不清、衔接不自然、材料不丰富等问题。
为了明确方向,使同学们写作时操作更方便,下面谈谈材料作文的一般写作模式。
一般地说,材料作文大多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它除了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外,在结构模式上,还有其自己特点,通常采用的基本模式,可概括为引(含提)、议(或评)、联、结四个字。
下面分别说明:引提——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
作文结构:引议联结

引的方式
(1)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 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 一句话 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 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 提倡尊老爱幼” 再如“欲穷千里目, “提倡尊老爱幼”。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 一种现象。 一种现象 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 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 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 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3)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 一件事情。 一件事情 车祸猛于虎。生命价更高” “车祸猛于虎。生命价更高”。
作文结构: 作文结构:引议联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写作证明某个观点的正确性为目标的议论 通常可按“引议联结” 文,通常可按“引议联结”的常规思路进 行写作。 行写作。写作此类议论文时应掌握几个要 点: • 引——提出观点,确立总纲。 提出观点,确立总纲。 提出观点 • 议——阐释论题,概括议论。 阐释论题, 阐释论题 概括议论。 • 联——运用材料,展开论证。 运用材料,展开论证。 运用材料 • 结——总括升华,激励劝勉。 总括升华, 总括升华 激励劝勉。
阐释论题, 议——阐释论题,概括议论 阐释论题
• 观点提出后,一般先要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议论: 观点提出后,一般先要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议论: • 一是对论题作精要的阐释。如《谈骨气》紧扣 谈骨气》 一是对论题作精要的阐释。 骨气”这个论题, “骨气”这个论题,既引用了孟子的名言解释其 英雄气概”的含义,又揭示其“ “英雄气概”的含义,又揭示其“坚定不渝地为 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的基本特征。 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的基本特征。 • 二是对观点作提纲挚领的概括议论。如《说 二是对观点作提纲挚领的概括议论。 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人, “勤”》中“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人,在其历史 的每一页上,无不用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 的每一页上,无不用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 —勤”,以极其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的事实, 以极其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的事实, 勤 既对观点作出初步的总体论证, 既对观点作出初步的总体论证,又为下文选择材 料确定了方向。 料确定了方向。这种议论在证明型议论文中起着 上承观点下启具体论证的枢纽作用。 上承观点下启具体论证的枢纽作用。
高中语文议论文“引议联结”思路及范文

高中语文议论文“引议联结”思路及范文写作证明某个观点的正确性为目标的议论文,通常可按“引议联结”的常规思路进行写作。
课文《谈骨气》和《说“勤”》就是这类议论文的典型例文。
下面结合例文,谈谈阅读和写作此类议论文时应掌握的几个要点。
引——提出观点,确立总纲。
针对论题以肯定的判断提出一个鲜明正确的观点,是这类议论文常规的开头方法。
观点的提出,通常采用简要引述的方法,如《说“勤”》那样以精辟的俗语、名言引出“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的观点:也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如《谈骨气》开篇第一句便直截了当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观点。
观点一经提出,全文选择和组织材料进行论证的总纲也便确立了。
注意运用这种常规的开头方法可以帮助初学者纠正开头拖沓冗长以致兜了半天圈子还不知观点为何的通病。
议——阐释论题,概括议论。
观点提出后,不要急于列举材料进行论证,一般先要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议论:一是对论题作精要的阐释。
如《谈骨气》紧扣“骨气”这个论题,既引用了孟子的名言解释其“英雄气概”的含义,又揭示其“坚定不渝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的基本特征,精要地阐释了论题的内涵。
又如《说“勤”》,则以五个“勤于”对“勤”这一“美德”的基本特征作了总体阐释。
二是对观点作提纲挚领的概括议论。
无论是《谈骨气》中“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优良传统美德的民族”、“我们祖先表现在骨气方面的许多动人事迹……”,还是《说“勤”》中“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人,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用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都以极其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的事实,既对观点作出初步的总体论证,又为下文选择材料确定了方向。
可见,这种议论在证明型议论文中起着上承观点下启具体论证的枢纽作用。
写作时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议论,可以帮助我们纠正急于列举材料加以论证而忽略以必要的议论作过渡的通病。
联——运用材料,展开论证。
写作此类议论文主体部分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联系实际运用充分的材料——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议论文结构引议联结

议论文结构引议联结Research Proposal StructureIntroduction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proposal is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strategic actions that can be taken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that the government is currently facing in achieving economic objectives. This proposal will explore the economic model us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economy. It will identify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model and propose potential strategies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he government.BackgroundThe economy of the nation is currently under threat from a number of issues. These include an aging population, a declining standard of living, and a weak export market.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trying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hrough a number of measures, including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public spending cuts,and other economic reforms. However, the success of these strategies has been limited and the nation’s economic performance has lagged behind that of other developed nations.As a result, there is a need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economic model used by the government in order toidentify potential strategic actions that can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he nation.Objective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proposal i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economic model used by the government in order to identify potential strategic actions that can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he nation. In particular,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will be on analyz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model on the economy, identifying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model, and proposing potential strategies that could be implemented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he nation.MethodologyConclusion。
高考议论文经典结构:引议联结

•
要求根据上面的材料,自定立意,运用“引议联结”结 构“引”的方式写一段开头。
• • •
玉汝于成 一块顽石,是要不加雕琢、体肤糙砺,还是 要水蚀砂磨、肌理莹润?是要任其发展、不加束 缚,还是要千磨万击、历经磨难?还是要放荡不 羁、埋作他山之石,还是要动心忍性、终能脱胎 换骨?卵石的话就是最好的回答:艰难困苦,玉 汝于成。
高考议论文经典结构: —— “引议联结”
(2015高考) 致陈先生的一封信:做个敬畏生命的人 陈先生: 您好!您的遭遇,我在网上略有了解。我想说,如果是我, 也会如您女儿一般对您进行举报。我这样做,不仅是因为您 的所作所为违反了交规,更是因为当您开车载着家人时,那 个接通的电话已经将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 命吊在了悬崖之上。下面请允许我和您谈一谈:生命关天, 我们必须敬畏。 (分1)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无悔。《古诗十九首》 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每个人都只是这天地逆旅中 的暂住之客,我们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暂,无法重新来过。也 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对自我的生命心怀敬畏,不因任何 外因而失去对它的尊重。不由想起了那个“职
语段3: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中“《西游记》里,玉皇 大帝和如来佛,谁大?”提问,看似“无厘头”,实则是对 学生惯性思维的挑战,勇拓创新之路的行为。对此,我要说: 我支持!支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语段1:面对众人支持的“地心说”,哥白尼敢于挑战敢于质疑, 最终发现了日心说;面对沸腾的水所产生的力量,瓦特善于观察敢 于创新,最终发明了蒸汽机;面对自主招生中这个非同寻常的问题, 小女孩敢于当面指出这个问题无厘头,敢于质疑,让她成功应对面 试。
语段2:或许面对这样无厘头的问题,很多人都会很无 奈而无从开口,但这样的问题不是没有答案的,比较三种答 案,我更欣赏敢于质疑的人给出的答复。
作文结构:引议联结

自信,但不能盲目。[论点] 三国时的马谡 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 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 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 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 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 法被处斩,身首异处。[事实论据] 街亭失守 (论据的结果),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 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 平定南方边境。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 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论点)。[因 果分析]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 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 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 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 得到进一步升华。 2017/2/15 15
六、六段综合式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2017/2/15 13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或 排比,或比兴,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 玄虚,弯七绕八,拖泥带水。
作文结构:引议联结
• • • • •
写作此类议论文时应掌握几个要点 : 引——引材料,亮观点 。 议——举例子,析观点。 联——联时事,摆现点
• 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 “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 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 针对论题以肯定的判断提出一个鲜明正确的观 点。可以是一个对偶句、判断句,可以是简短 的哲理性的话。 • 但一定要注意:首段文字不宜太多,切题一定 要快。
作文结构:引议联结.

•
当嗟来之食摆在饥肠辘辘的行乞者面前,当救 济之粮出现在清贫困苦的朱自清面前,他们都毅 然地选择宁愿挨饿,而将食物拒之门外;当文天 祥身陷囹圄,面对劝降者的威逼利诱;当刘胡兰 头顶铡刀,面对反动派的“好言相劝”,他们都 无畏地选择了赴死,把生命献于自己的信念。为 何他们能够承受肌体之饿?为何他们能够不畏皮 肉之苦?为何他们能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慷慨 就义?因为他们都有一颗誓死守卫尊严的心。他 们都以自己的铁骨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更为后人 所敬仰。 • ——陈锐《舍命为之》
• "失败是成功之母" --由世界上第一辆火车跑不过马车谈起 当我看完了世上第一辆炎车和马车赛跑, 竟然远远落后于马车的故事后,再看到现在高 速成火车时速已达两百公里,不由得想起了我 国的一句名谚:失败是成功之母。
• 五、阅读下列材料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 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 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 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砂磨,我体肤 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 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 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 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 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 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 得到进一步升华。 2019/4/13 24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即在上面详例剖析、 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 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若一时想不到合适的反面 例子,可以用“如果 …… 不是 ……” 、“如果 …… 没 有……”(如果西施没有娇好的容貌,……如果西施仅 有娇好的容貌, …… )等假设句式把主要例子变成对 比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结构之“引议联结”引,即引论,提出问题,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
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1)一句话。
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
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
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一种现象。
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3)一件事情。
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
生命价更高”。
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
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
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
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从材料中引出的中心论点,语句要通顺、凝练,绝不能是病句。
可以是一个对偶句、判断句,可以是简短的哲理性的话。
中心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
正确,就是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普遍追求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鲜明,就是赞扬什么,批评什么,褒什么贬什么,要旗帜鲜明,态度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甚至错误。
新颖,有时代感,有独特的见解。
中心论点书写时也可独立成段。
议,即本论,分析问题,“议”要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要采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议论,恰当地使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事例作论据。
除了摆事实外,还应有讲道理。
可采用事理论据,如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等等。
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时事。
或集体,或个人,反反正正,多角度,多侧面地阐述。
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比如证明论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魂”,可以联想到“嫦娥一号”:“正是许许多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从无到有,开拓创新,踏踏实实,才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扬了军威,长了民族志气。
”结,即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
或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和拓展。
比如论点是“我们需要倡导探索精神”,可以这样结尾:“总之,人们应发扬探索精神,知难而上,不保守,不停滞,勇于进取,不断获得新成果,开拓新领域,使国家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首尾呼应,发出号召,铿锵有力,引人深思。
结构,犹如一座大厦之框架,是文章的主体。
好的结构,一目了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下子就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引起好感,所以,好结构好分数。
范文:2012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用等。
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博文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光荣的荆棘路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
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有谁在奔跑,将有谁来开辟一条新道,将有谁来为后来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引——引述材料,逆向思维,提出论点)社会像一个大舞台,站在其上表演的人有之,而站在台下鼓掌的人却是占了多数。
人们为他人的精彩鼓掌,分享他人的成功来体会快乐,殊不知,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我也同样能够,让别人见证我的美丽,也唯有这样的共同创造,才能推动时代前行的步伐。
(议——分析论证自己的见解)我想起来这样一群人,他们那一代人,多诞生于晚清的日落与新世纪的清晨,古老的文明古国迎来了新生的阵痛,他们比任何一代人多一份焦虑、困惑与希望。
他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或各种有意义的方式,引领民众,描写未来。
(联——总启,概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他们都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奔跑,不做路边鼓掌的人。
他们都勇挑社会的大梁,建立了自己的赫赫功名。
其中有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诗情礼赞,有巴金对旧式礼教的深切控诉,有茅盾对社会经济的深刻剖析。
有郭沫若凤凰涅槃的呐喊……他们都勇敢参与了这场战斗,才最终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
倘若人人只是鼓掌,那么谈何进步与复兴?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踏上这一条荆棘路。
(联——举例论证“要勇于踏上荆棘路”)况且这样的参与对别人也可以说是一种鼓励。
冰心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
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过荆棘,也不感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悲凉!”我也许不是鼓掌的那个人,但我踏过的每一步,洒下的每一滴汗,留下的每一份情,俨然都是为我身后的人群添了一点温暖,一点鼓励。
谁能否认我在这样奔跑的同时也为他人留下了掌声?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在奔跑。
我勇敢地踏上了这一条光荣的荆棘路。
哪怕一个人,哪怕孤单到想落泪,我都愿做一个先行者。
(联——联系现实,联系自己,证明“只要勇敢奔跑就能给人温暖,就光荣”,避免假大空)我不能否认刘继荣女儿的话有一定的可取性,为别人喝彩的确重要。
但我更坚信,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一种信仰,一种期待,一种追求。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亲自参与努力奔跑的过程。
历史拍着它强大的翅膀飞过那么多世纪,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我只愿随历史的洪流一路奔跑,时代推我前进,我为时代领航。
(结——总结议论,重申观点,再次点题!)范文:2012广东高考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美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
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让未来记住今天被人称为“镭的母亲”的居里夫人一百年前生活的社会我们也许已经无法感知,但我们都知道这位曾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是在怎样清贫艰苦的环境中奋斗的故事,和许多科学家一样,当我们探寻他们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的动力时,居里夫人的那句话仿佛又响起在我的耳旁,她说:“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是的,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活在哪个时期或什么样的环境中,要想过的“有趣而且有用”在于我们个人的内心世界。
(引——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出观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不知道屈原是否抱怨过他生活的时代,当楚怀王不再相信他的时候,当他的祖国抛弃他的时候,走到汨罗江边的诗人的心中已经对未来没有了期许,但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铮铮誓言今天还回荡在时代的天空,屈原让未来记住了他。
比屈原稍早一些时期,在泗水的岸边埋葬着一个中国乃至于世界伟大人物,他是儒家学说的创立者,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一个曾经是管理仓廪和放牛羊的小官,虽然生活清贫,但他十五即“志于学”,周游列国,推行“仁爱”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当今在全世界有一百多所以他名字名命的学院,他就是孔子,“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和沟通着世界与中国的桥梁。
这个早年丧父,家境衰落的没落贵族子弟孔子不知是否也曾抱怨过生活和时代对他的不公!,但孔子让未来记住了他,这位对全世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联——举屈原孔子之例证明不管在什么时代只要自强就能过有意义的生活)余秋雨先生曾所说他最想生活在魏晋时代,这不禁使我想起一个人物,他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诗人陶渊明。
发现一片“世外桃源”,那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座寺院敲响的晚钟,在山中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一汩汩清澈的流水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暮霭中天边的飞鸟依恋着旧林,回归的浣女在竹喧中隐约可见,相信你你一定能体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
陶渊明也许遇到了不顺心的事,五斗米岂能让他移白首之心,在“复得返自然”后,陶渊明走出了他自己时代的足迹,也许是魏晋时代那特有的无拘无束超逸的时风,也许是他本身就想过“有趣”的生活,总之选择走自己的路任由人家评说的陶渊明让未来记住了他。
(联——举陶渊明之例进一步证明不管在什么时代都应该选择自己想走的路)我们不能挽留昨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我们也不能确定未来,但我们还是可以把握今天。
拿破仑一世曾经说过:“留下我们的足迹!”每个时代里,都有那么一些守候自己信仰的人,从而留下了他们坚韧的足迹。
这些被称为“孤独的舞者”的舞姿也成了无数后人所敬仰的姿态。
史铁生不能走路了。
于是他与北京地坛公园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每天摇着轮椅去地坛读书,看日出日落,他说:“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地坛公园弥漫着沉静的光芒,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准备了这样一处安静的地方,树阴和夕阳笼罩着史铁生的身影,对这位长到20岁上忽然截瘫了的青年,时代没有特别眷顾这位健全而丰满的思想的伟大作家,读罢他的作品你会从他睿智的言辞中感到为人的价值和光辉。
史铁生走了,然而他的足迹是那样的鲜明,史铁生也让未来记住了他。
(联——举史铁生之例证明把握今天留下自己的足迹的重要性)正如一位哲思的人物说过“时代不是从青天上叮当一响掉下来的,是无数的我的呼吸与湮灭铸成的”,如果有人问我愿意生活在什么时代,我会说我愿意生活在“我的时代”里,在一个时代里我们要做的是把握今天,让未来记住今天。
(结——以名言作结,深化中心论点)生于此岸,心无岸洪荒宇宙之中,岁月长河之上,我们就降生在这一时代,不偏不倚,不快不慢,诞生在属于我们的时代。
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有林立高楼,灯红酒绿;我们停靠的这个海岸,有冷漠喧嚣,名利冲突……于是我们埋怨此岸的风景,一心想跋涉到看似富饶的彼岸。
恰如历史学家汤因比,他选择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去感受众多文化交织迸发的绚烂景象。
但正如狄更斯所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每个时代都有其两面性,所以面对身处的时代要积极地投入其中,纵使身处喧嚣,只要在心中修篱种菊,也如身处净土。
(引议——列举现象,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记得大唐时代的玄奘,那时只有烽火狼烟,锦书雁帛,交通不便,但他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穿越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心怀“宁可西行求死,绝不东还求生”的信念,最终达到印度,取经返回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