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基于Relief算法与ReLU核ELM的煤矿开采最大下沉预测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机器学习的矿山岩层预测模型开发与应用

基于机器学习的矿山岩层预测模型开发与应用

基于机器学习的矿山岩层预测模型开发与应用矿山岩层的预测对于矿山开采和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机器学习的矿山岩层预测模型,通过对矿山岩石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可以帮助矿山企业准确预测岩层构造和岩层稳定性,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矿山的高效开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1. 机器学习在矿山岩层预测中的应用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从数据中自动学习并提取信息的方法,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矿山岩层预测中,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将矿山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从而预测出岩层的类型、分布和稳定性。

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决策树、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神经网络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给定的训练数据,通过学习建立预测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新的数据进行分类或回归分析。

2. 数据收集与处理在开发矿山岩层预测模型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矿山地质勘探数据、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地球化学勘探数据以及历史矿山事故数据等。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质量检查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

此外,为了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需要对数据进行特征工程。

特征工程是指根据领域知识和实际需求,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合成、选择等操作,以提取出对于预测目标有重要意义的特征。

3. 模型选择与训练根据实际需求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算法。

常用的算法包括决策树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逻辑回归算法等。

在模型训练过程中,需要将已经处理好的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以便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

在训练模型时,还需要进行参数调优和模型选择。

参数调优是指根据模型的评估结果,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以提高模型的性能。

模型选择是指根据模型的评估结果,选择最优的模型。

4. 模型评估与验证在选择和训练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和验证。

这可以通过各种指标和方法来实现,如准确率、召回率、F1得分、ROC曲线等。

采煤区沉陷预计理论模型分析

采煤区沉陷预计理论模型分析

采煤区沉陷预计理论模型分析刘永辉【摘要】介绍了煤层重复采动时,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参数的变化.研究了要实现地表移动变形动态预计的理论基础,分析得出基于Knothe时间函数的动态预计适用于近似规则的工作面匀速开采.同时,针对不规则开采区域的一般预计模型进行改进,建立适宜于不规则开采区域的稳态预计模型.【期刊名称】《山西化工》【年(卷),期】2018(038)003【总页数】4页(P171-173,182)【关键词】沉陷预计;理论模型;不规则工作面【作者】刘永辉【作者单位】汾西矿业集团贺西煤矿,山西柳林03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7.21 任意点移动与变形预计概率积分法适用于地表移动分布曲线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的地表移动与变形计算,包括缓倾斜、倾斜煤层开采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和任意点的移动与变形预计[1-3]。

图1中,在水平开采条件下,煤层坐标系t、o、s和地面坐标系x、0l、y的水平投影重合,煤层顶板下沉量W0=mqcosα,开采范围OCDE,DE长为L1,CD长为L2[4]。

开采单元B[坐标为(s,t)]引起的地表任意点A[坐标为(x,y)]的地表移动变形值的计算应分为水平(或缓倾斜)和倾斜两种情况讨论。

1-地表;2-开采煤层图1 任意点空间坐标系1.1 水平或缓倾斜煤层工作面计算若开采的工作面是水平或缓倾斜的情况,则开采B单元引起地表任意点A的下沉值为式(1)[5]。

(1)开采长为L1、宽为L2的煤层引起地表点A的下沉值为式(2)。

(2)相应的倾斜值的计算式为式(3)、式(4)。

(3)(4)曲率计算式为式(5)、式(6)。

(5)(6)水平移动计算式为式(7)、式(8)。

(7)dsdt+W(x,y)co tθ0(8)水平变形计算式为式(9)及第172页式(10)。

(9)dsdt+iy(x,y)cotθ0(10)式中:W(x,y)为地表任意点(坐标为x和y)的下沉值,mm;ix(x,y)、Kx(x,y)、Ux(x,y)、εx(x,y)为地表任意点(坐标为x和y)走向方向的倾斜值,mm/m,曲率值(10-3/m);水平移动值(mm)和水平变形值(mm/m);iy(x,y)、Ky(x,y)、Uy(x,y)、εy(x,y)为地表任意点(坐标为x和y)倾向方向的倾斜值(mm/m),曲率值(10-3/m):水平移动值(mm)和水平变形值(mm);W0为最大下沉值,mm;U0为最大水平移动值,U0=b·W0,mm;b为水平移动系数;D为开采煤层区域;r为主要影响半径,m;θ0为开采影响传播角,(°)。

基于粒子群参数优化的ELM神经网络的矿区地表变形预测模型

基于粒子群参数优化的ELM神经网络的矿区地表变形预测模型
影响矿区 地 表 变 形 的 因 素 非 常 多 且 具 有 突 发性、模糊 性 等 特 性,传 统 的 统 计 学 方 法 或 力 学 模型对 矿 区 地 表 变 形 的 预 测 精 度 低 。 [35] 近 年 来,国内外很多 学 者 使 用 BP、RBF 和 SVM 等 神 经网络智 能 算 法 构 建 模 型 对 矿 区 地 表 变 形 进 行 预测,并得 到 了 一 些 不 错 的 预 测 效 果 。 [68] 然 而, BP 神经网 络 在 进 行 网 络 训 练 时,采 用 了 一 种 最 速梯度下降方法,该 方 法 在 网 络 训 练 的 过 程 中 容 易导 致 过 早 的 收 敛 并 陷 入 局 部 最 小 的 问 题。 RBF 神 经 网 络 相 比 于 BP 神 经 网 络,在 网 络 模 型 构建和参数选取方 面 有 了 改 善,但 是 在 网 络 训 练
[关 键 词 ] 误 差 反 向 传 播 (BP);径 向 基 函 数 (RBF);矿 区 地 表 变 形 ;微 粒 群 优 化 ;极 限 学 习 机 [中 图 分 类 号 ] P258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07-3000(2018)10-1206-5
0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迅 速 的 发 展,我 国 对 煤 炭 及 其 他矿产资源需求 量 不 断 增 加,很 多 地 方 的 矿 产 资 源过度开 采 导 致 了 矿 区 的 地 下 结 构 遭 到 严 重 破 坏,极其容 易 引 发 地 表 塌 陷 和 滑 坡 等 地 质 灾 害, 灾害一旦 发 生 会 造 成 极 大 的 财 产 损 失 及 矿 工 的 人身安 全 。 [12] 因 此,对 于 矿 区 地 表 变 形 的 精 确 预测非常重要。
(10):12061210. 犇犗犐:10.19580/j.cnki.10073000.2018.10.021

2020年《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总目次

2020年《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总目次

第12期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I -2020年《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总目次特邀专栏金属丝网对甲烷/空气预混火焰管道内传播的影响..........程方明,常助川,史 合,白 磊,罗振敏,张安邦,杨 勇(1/135 )人群疏散出口障碍物对疏散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 吕 惠,刘向元,王英龙,周 睿(1/141)基于Pathfinder 的特殊地铁站点人群紧急疏散模拟.......................... 赵金龙,孙博阳,王善生,袁 杰,黄 弘(1/146 )“ T ”型地铁换乘站多点火灾工况下综合火灾危险性研究............王季鹏,王 妍,周 汝,吴 凡,吴培红,崔银楷(1/151)基于BP 神经网络的受限空间火灾联合探测方法.....................................邓 力,刘全义,胡 林,贺元骅(1/158 )淋雨及不同温度条件对消防员防护服各部位热阻的影响 …… 郭 贤,邵国辉,丁振华,张 超,李亚运,刘小勇,付 明(1/163 )油气田瓦斯隧道开挖掌子面围岩安全厚度研究姚海波,杜 宇,张文选,高 峰(1/168 )基于机器学习的恐怖袭击事件后果预测方法研究邱凌峰,韩昕格,胡啸峰(1/175 )地 人 度 研究 ……… …………… …………… …………… ………陈长坤,谢明峰,雷 鹏,赵冬月(1/182)基于OpenFOAM 的综合管廊舱内燃气泄漏扩散数值模拟吴建松,原帅琪,蔡继涛,刘哲(2/168 )基于 传 法的多目 急 … …………… …………… …………… ………王飞跃,裴重伟,郭换换,杨宸宇(2/174)基于 次 模 综合 的 网 急张驰,陈涛,倪顺江(2/180)煤制油基地安全激励因素识别及安全动机模型的实证研究..........姚敏,方叶祥,汤卫林,潘旭海,孙磊,张晓文(2/187 )度条 下火 研究李满厚,罗秋蜓,王昌建,潘阳(12/5 )基于 特 模拟的多险 管贺治超,毕先志,翁文国(12/11)面 的 研究 …………… …………… …………… ………周鹏飞,黄丽达,陈涛,王晓萌(12/17 )化工企业D>R 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一一基于公共安全三角形模型钟鸣宇,马秋菊(12/23 )地区性城市群公共安全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研究赵冬月,陈长坤,易亮(12/30)学术论著基于改进模体方法的国家应急组织合作网络基元比较....... 多元可燃性气体爆炸压力与中间产物发射光谱特性的耦合研究走向工作面贯通上山与支架快速回撤技术 .................. 交通荷载作用下埋地含缺陷PE 管道力学行为研究.........基于疲劳累积破坏机制的储罐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 拱顶储罐气相层惰化过程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研究......... 滑坡涌浪灾害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综述 ....................... 灾害救援中基于民众心理感知的应急物资多阶段分配问题研究地铁多线换乘车站火灾模型实验研究一(1)模型装置设计…… 高压水射流卸压防治复合动力灾害机理及应用.............. 基于不同指标无量纲化方法的岩爆预测模型优选............ 真三轴加卸载煤样声发射长程相关性特征 .................. 危 罐车 安全 设计 …………… ……… 基于 挖 的 安全 管 研究 ………… …………… … 考虑受灾点需求时间窗的应急物资配送车辆路径规划研究…… 近海埋地管道泄漏气体扩散安全评估研究................... 高 管 缺陷 测模拟研究 ………… …………… 花岗岩蠕变特性及分数阶黏弹塑性模型研究................. 考虑人因可靠性的安全仪表功能SIL 验证方法研究 ......... 基于CREAM 和贝叶斯网络的空管人误概率预测方法 ........车出 安全 影响谱 研究……… ……………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三维阶梯教室行人疏散仿真研究..........基于 的 及 急 研究…… 核电站FDA 安全管理信息流系统模型的构建研究............ 基于RPN-BN 的平台-隔水管系统遇内波风险分析 .......基于时序InSAR 的覆砂石尾矿坝形变演化研究 .............. 考虑岩石抗拉强度受围压影响的地层破裂压模型............构建中国特色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刘 李 牟............................刘亮,黄琴,韩传峰(1/5 ) 罗振敏,高帅帅,李逵,王涛,苏彬,刘利涛(1/11) ............... 王志强,王树帅,苏泽华,黄 鑫(1/18 )..........张鹏,姚正学(1/25 ) 明,郑亚明,多依丽,赵 超(1/32)琴,李欣夏,常维纯,何磊(1/37 ) 萍,王平义,韩林峰,孟彩侠(1/43 )...........朱建明,王瑞(2/5 ) ...............刘畅,钟茂华,田向亮,梅棋,肖衍(2/11) ....................... 曹文涛,杨增强,张连昆,李常浩(2/18 ) ................................ 王 超,李岳峰,张成良(2/24) ........................................薛世鹏,刘 杰(2/30) 董智桥,代华明,陈先锋,朱志强,刘晅亚,刘博,杨嘉乐(2/37 ) ........................................谭章禄,陈孝慈(2/43 ) ................吕伟,李志红,马亚萍,赵相成,宁晶M( 3/5 ) ............... 耿志远,李新宏,陈国明,秦昊平,王鹏飞(3/12) .......................王彦然,樊建春,杨思齐,李盼盼(3/18 ) ................................ 沙博文,朱其志,闵中泽(3/24) ......岑康,张翌东,黄夏雨,孟 !,王磊,岑强(3/31) ................................杨越,张燕飞,王建忠(3/37 ) ................................刘莲莲,周晨静,荣建(3/44).........................................陈志坚,赵永翔(4/5 ) ................................ 郝 阳,邓云峰,程五一(4/12) 超,史秀志(4/19)康,胡东旭(4/25 ) 瑞,袁利伟(4/31)张 迪,王世杰,章 光,刘明泽,胡少华,高培培(4/38 ) ................................裴文田,张丹(4/44)宋羽婷,张舒,吴 高美,陈国明,刘 陈娅男,李素敏,郭-#-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第16卷社会资本理论在我国应急管理领域应用研究综述..................地铁多线换乘车站火灾模型实验研究一(2)十字换乘车站火灾……中国南海高温高压井钻完井损失工时事件统计分析...............环境温湿度及风速对消防服热舒适属性影响的定量研究............ 基于双层规划的应急物资调配研究................................ 1种基于CCRP火灾情况下的动态疏散算法......................基于VOSviewer的国内智慧消防研究发展与变迁..................高海拔矿井风机气动噪声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考虑温度和碰撞效应的曲线梁桥地震响应分析……基于RFPA2D复合局部挠曲岩体数值模拟.........................长庆油田4731B型非金属集输管道老化特性实验研究............. 1种机器人工作区域协同搜索避障巡检策略.......................重大疫情下冷链应急物流协同配送决策博弈分析.................. 面向重大疫情防控的应急管理规划...............................基于情景构建的公共安全风险沟通策略研究.......................安全信息认知对心理安全感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模糊推理的FRAM事故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城市火灾风险的消防站分级覆盖选址模型一一以济南市区为例低温作用下煤体细观结构变化及相变致裂实验研究................基于风险的液化8罐区建筑物抗爆荷载评估方法..................隧道与横通道交叉角对火灾烟气蔓延影响机制研究...............基于DEMATEL/ISM的深水井喷风险影响因素研究................应急状态下矿井瓦斯爆炸致灾因子传播快速分类器研究...........基于改进CM的尾矿坝体变形4级预警阈值确定方法..............社会资本对山区居民山洪灾害应急避险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航空器高度保持性能的风险碰撞模型优化..................... 民用运输机场安检系统风险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高分遥感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布局动态管控研究……基于风险修正的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考虑道路状况的应急配发站启用以及配送优化问题................基于链路预测的安全隐患管理研究...............................现代系统安全观点分析及分层安全模型研究......................公共建筑人群疏散流线负荷的拓扑解析模型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的燃气管线破裂灾害链风险分析....................在役悬索管道抗风性能研究及结构退化分析.......................基于Soft Fuzzy ARTMAP算法的地铁隧洞光纤光栅传感火灾识别研究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安全绩效管理的基础性问题....................地铁多线换乘车站火灾模型实验研究-(3)平行换乘车站火灾..... QSPR在混合物典型燃爆特性预测中的研究进展..................大断面高铁隧道掘进爆破振动传播规律研究.......................基于响面法的研究………………………………采空区多孔介质空隙率与渗透特性三维空间动态分布模型.........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火源威胁下人员疏散模型......................黏土地层联络通道冻结壁厚度优化设计及应用研究................基于MIC-BBO-SVM的大坝渗流预测模型.......................储氢材料K"-MgH2的动态真空安定性研究......................集输油环境氟橡胶O形圈老化行为实验研究......................弱层台阶边坡可靠度非侵入式随机分析........................... 冲击载荷下各向异性煤体渗透-应力敏感性试验研究..............基于文本挖掘的管制运行风险主题分析........................... 考虑礼让规则与出口切分的瓶颈处行人动力学规律研究............杰(5/19)啸(5/25)林(5/32)强(5/38)敏(5/44)丽(6/23)萍(6/30)宓(6/37)琳(6/43)秉(7/5) ................................刘德林,赵英雁(4/49) .......陈俊洋,钟茂华,程辉航,龙增,杨宇轩(5/5)武胜男,陈茂玉,樊建春,张来斌,杨向前,冯桓K(5/12) .......................田水承,周润康,杨.......................郑彦辉,朱昌锋,王................................刘婉莹,伍.......................刘纪达,康宁,麦......刘学,刘剑,王东,张明旭,曲丁万鹏,虞庐松,王力,李子奇,车刚刚,王伟军(6/5) .......................黎胜,江旭雅,杨晨(6/11) ...............蔡亮学,朱国承,池坤,徐广丽(6/16) .......................李靖,杨帆,王................................朱姝帆,桂................................张先剑,周.........................................林.........................康良国,吴超,王.......................左博睿,帅斌,黄文成(7/11) ...............陈振南,吴立志,夏登友,张鹏(7/18) ......李波,吕小权,黄来胜,任永婕,姜蒙生(7/25) .......................辛保泉,党文义,喻健良(7/30) ...............李建,史聪灵,李旳松,张晓磊(7/36) ................朱敬宇,陈国明,曹恩泽,戴子良(8/5)刘剑,曲敏,黄德,高科,邓立军,刘学(8/11) ......彭晨晖,咎军,王世杰,吴浩,胡少华(8/18) ................................张永领,张意航(8/25) .......................左谛,许有臣,金开研(8/31) ................................杜红兵,赵一杰(8/37)靳晓,王立娟,王东升,贾虎军,唐尧,刘..欢(8/44) ........陈国华,杨琴,李小峰,陈学希,袁智(9/5) .......................狄卫民,张鹏阁,杜慧莉(9/12) ..............................谭章禄,陈孝慈(9/18) ................................崔铁军,李莎莎(9/24)晋良海,易小锤,殷双萍,陈述,郑霞忠,王玉龙(9/30) ...........刘海云,韩晓松,翟振岗,刘克会(9/37)••…罗雨菲,帅健,田中山,杨文,许葵(9/43)••…徐一旻,王世琪,吕伟,霍非舟,李墨潇(9/50) ............................康良国,吴超(10/5)增,钟茂华,杨宇轩,陈俊洋,程辉航,田向亮(10/12)月,张向倩,张子炎,张金梅,王亚琴,张宏哲(10/20)清,马润东,周睿,徐文龙,高正华,霍树森(10/27)周西华,曾晓坤,白刚,令狐建设,唐小煜(10/34) .................................王玉涛(10/40)…陈长坤,孙华错,童蕴贺,雷鹏,赵冬月(10/47)••…郑立夫,高永涛,周喻,程业,田书广(11/5) ..........刘泽,章光,李伟林,胡少华(11/12).................孔祥北,陈思凝,魏利军(11/19)…徐广丽,刘彤,霍富永,田雨,蔡亮学(11/26)…张顷顷,王来贵,张华宾,冉莉娜,郭子锤(11/33)李敏敏,龚健,梁为民,岳高伟,郑新军,刘恒(11/40) .......................陈芳,陈茜,徐碧晨(11/47)李杏彩,刘少博,王亚飞,刘梦婷,朱伟,周轶(12/37)龙高李12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维修时间不确定性下配电网灾后维修队安排的鲁棒恢复研究........................高玉t ,王国庆,朱建明,黄钧(12/44)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系统性风险研究一基于ARDL 模型............................吴军,林睿婷,江田汉,李健(12/50)考虑环境熟悉度与引导的人员疏散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宋英华,涂文豪,霍非舟,马亚萍,方丹辉(12/56)国内尾矿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现状分析马海涛,张亦海,李京京(12/6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与技术基于实验与仿真的三维水下气体泄漏预测与安全评估研究• 危化品泄漏围堵材料理化性能及燃烧行为研究...........1种结合图像处理及深度校正模型的室内早期火灾定位方法 深部煤层钻屑粒度随钻进深度分布规律..................煤油气共生矿井瓦斯含量主控因素分析及工作面瓦斯治理“基于环境监测的矿井通风三维仿真辅助决策系统设计……基于风量-风压复合特征的通风系统阻变型故障诊断.....岩石破坏失稳的声发射响应与损伤定量表征研究.........不同隧道坡度下射流风机临界风速研究..................考虑街区尺寸的应急救援路径选择仿真研究.............建筑企业韧性安全文化实证研究.........................新体制下我国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研究一以天津市为例•…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证据推理的铁路应急预案评价研究 基于风险矩阵的水电站项目风险分级评估方法研究一以乌东德水电站为例矿井通风网络压能图节点分层算法研究.......................基于CFD 的高海拔矿山掘进面通风增氧方案优化 ..............基于LBM 的风窗流场数值模拟与PIV 实验研究 ...............通风和开口形状对地下确室火灾影响的实验研究...............基于平衡坡降原理的膏体尾矿堆积坡度测算方法...............郑州地区双线盾构隧道开挖对桩基础内力与位移的影响.......大跨度公路隧道洞口段爆破对高边坡安全影响研究............轴向单缝偏心药柱爆破效应模型试验研究.....................基于BIM 的装配式建筑并行施工作业空间冲突识别 ..........多点泄漏对天然气管道沿线压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云模型的海上船舶溢油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方法............1种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1种基于云服务平台的滑坡管道状态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基于AHP-联系癇的应急预案实施过程风险评估............基于VR 技术的机场应急救援虚拟演练平台..................超大城市昼夜交通事故严重程度致因对比分析一以深圳市为例 地铁恐怖袭击下乘客疏散交通方式调查研究..................大型水电工程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一以白鹤滩水电站为例 不同喷雾方式下低阻文丘里振弦栅除尘配置优化实验研究............缝洞型管道瓦斯爆炸特性数值模拟研究..............................煤油共生矿区含油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试验研究.....................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巷道优化布置及煤层卸压效果试验分析.........松软煤层钻进高温闭锁及预警装置研究与应用.....................基于改进组合赋权-TOPSIS 法的岩爆倾向性评判模型 ...............遗传禁忌搜索的能量均衡深井安全监测WSN 分簇路由算法..........石墨烯对RDX 机械感度及爆轰性能的影响 ..........................内拱顶储罐内初始火灾自动灭火系统性能试验研究...................不同气源压缩气体泡沫灭浮顶罐密封圈火灾性能比较.....................................................陈涛,胡成,包志明,杨震铭,夏建军,Cl 帅,王荣基,陈 -(3/98) 基于混凝土循环剥落的隧道火灾损伤数值模型研究........................王明年,田 源,于 丽,胡萧",徐b 源(3/105)高海拔地区在役混凝土桥梁安全预警研究..........................................................常嘉慧,郝伟(3/111)................李新宏,韩子月,耿志远,陈国明(1/50)................慕洋洋,李晋,任常兴,张欣(1/55)................周费宏,何永健,王成\,邱新法(1/60)................周洋,梁冰,孙维吉,5 学(1/66).......徐刚,王云龙,张天军,潘红宇,韩亚伟(1/73)杨帅,撒占友,王相君,唐天京,李明飞,王昊(1/80)5 剑,5 丽,黄德,邓l 军,周启超(1/85 )朱权洁,张尔辉,李青松,高林生,张震(1/92)........张洪杰,张文鹏,范资悦,王洁(1/99)................张凌炫,帅斌,张士行(1/105).......黄思琦,5年平,谢晓君,王大国(1/111)................王萍,张孟怡,郭文超(1/118)................孙延浩,张琦,张芸鹏(1/123 )李玉峰,5袁春,胡大山,郭进扬,王学强(1/130)........倪景峰,陶红福,杨富强,贺晓阳(2/49)........李蓉蓉,李孜军,赵淑琪,黄义龙(2/54)5 剑,蒋清华,周启超,王东,5 丽(2/61) 姜涛,崔 # ,5国磊,李宝玉,李公成(2/67 )5晓辉,吴爱祥,姚建,姚璐,王二鹏(2/73 )........成炜康,郑选荣,3 高,薛瑞蕾(2/79)......................................陈江(2/85 ) 马守龙,,琦,张守-,汪海j ,朱玉飞(2/92).................马辉,张红滨,王艳娜(2/97 ) .......方丽萍,梁金禄,莫昌县,江吉华(2/104)宇(2/110) 寅(2/117) 克(2/124).......陈伟3,苏俊方,张善杰,尹方,焦.......段正肖,辛保泉,谭钦文,鲁昆仑,邓张银辉,帅健,张航,杨大慎,姜红涛,单..............=凌宇,程丽云,李威君,孙艺博(2/130) ........................潘卫军,徐海瑶,朱新平(2/136) ...................................戢晓峰,祝皋(2/142)..........................王媛媛,诸l 超,潘金山(2/149)……龚远平,阴彬,杨建业,张旭,王伟(2/155 ) .............. 邹 明,陈祖云,饶贞标,张如梦(2/161) ................高科,李胜男,王晓琪,刘泽毅(3/50) ................罗振敏,张蔓,郝强强,刘利涛(3/55 ) ................王志强,高健勋,武超,苏泽华(3/61)5 P ,陈二亮,5 春,王永龙,郭孝星,李栋(3/68 )李明亮,李克钢,秦庆词,王庭,张雪娅,5 洋(3/74) .......李莹,余齐豪,余修武,5 永,胡沐芳(3/81) ..............................................吴凯(3/88 ) ..........................陈登博,董詰,赵林双(3/93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16......马永昌(3/118)潘梦真,虢成功(3/125)刘世杰,李书全(3/131) 王志强,刘硕,马婷婷,王陶陶,孟玮(3/138) ...............谢科范,康丽文,宋锤#3/145)......吴林,吴超,黄浪,廖秀萍(3/151)...... 赵 晨,方腾源,赵俊玮,刘永涛(3/157)................................张广胜(3/164)高东,孙恩吉,李仲学,张延凯,李军(3/170).........................耿晓伟,阎晶雪(3/177) 江田汉,孙庆云,郭再富,席学军,李 竞,吴 轩,盛 勇,程婷婷(3/183) ................唐泽斯,郭进,王金贵,张苏,段在鹏(4/56) ................................. 寇兴怡,帅 斌,黄文成(4/63).........................................钟小勇,刘志辉(4/70) ................ 甘一雄,吴顺川,何一林,郑福润,李博文(4/76) ........丁厚成,权萌萌,时训先,徐远迪,邓权龙,刘 凯(4/82) ................陈志峰,何子建,沙芳菲,董新慧,张悦(4/88) .........................贾静,郭立稳,朱令起,张嘉勇(4/94) ...... 段玉龙,王 硕,王文和,蒋新生,李元兵,杨燕铃(4/101) ...............金洪伟,于世雷,徐刚,周捷,杨卓亚(4/107) .............郭敬中,金龙哲,赵启峰,石建军,郝睿吉(4/114) ...........................................迟鹏德,曹庆贵(4/120) ............... 庞 磊,胡倩然,马菲菲,吕鹏飞,杨 凯(4/126) ................................ 杜宇婷,司荣军,薛少谦(4/132) ...............骆辉,柴森,程亮,赵保頤,邓贵德(4/137) ...............陈冲,白硕,黄丽达,王晓萌,刘春慧(4/143) ....................... 霍非舟,刘 蒙,吕 伟,杜 煜(4/149) ...............冯琳云,王珏,张燕,王文轲,刘....阳(4/156) 赵杰超,金浩,陈健,郭建华,潘长城,张英香,王吉武(4/162) ................................李华,金萌,钟兴润(4/169) .................................................张振涛(4/176) .......................刘晓东,冯旭宇,刘旭洋,李庆君(4/182) .................................................张慧杰(5/51) ......................... 谷拴成,王兴明,黄荣宾,贺恒炜(5/57) ......................... 步允川,徐永亮,陈蒙磊,刘泽健(5/64) 煜,徐礼芝(5/70) 强,马鹤(5/76) 虎,陈祥苏(5/82) 琦,王梦想(5/89) 竹,王友琛(5/95) 聪,刘娟(5/102) 王军武,陈旭婷,吴寒(5/108) 彭恒明,王铁骊(5/115) 宋英华,张小莹,吕 伟(5/122) ......赵金龙,田逢时,赵利宏,黄弘,杨锐(5/129) ......郑霞忠,张明,陈国梁,仝立杨,周佳丽(5/136)............... 彭凯贝,史天运,伍柳伊,吕晓军(5/143)...............段嘉豪,杨玲,史聪灵,赵晨(5/150)...............李千登,王廷春,崔靖文,穆波(5/155)............... 赵江平,刘小龙,东 淑,陈敬龙(5/160) 刘宽,安韵竹,胡元潮,李勋,姜志鹏,刘顺桂(5/166)寒区隧道溶洞安全距离及衬砌冻胀影响规律研究.........基于改进相互作用矩阵的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施工组织正式网络结构特征对组织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研究风险偏好视角下地铁施工安全群体行为博弈研究安全氛围对人群应急疏散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微系统人机界面的安全信息流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基于事故逆向再现的车辆追尾事故仿真分析研究 应急物资调运的动态协同决策优化建模仿真…D 基于证据的熔融金属作业Safety Case 方法 .....焊接作业厂房烟尘扩散规律研究与响应面分析…我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气体泄爆最大超压预测研究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动车组运营故障分析…… 基于ICSO - BP 神经网络的钢丝绳断丝损伤识别模型研究 ……五老峰隧道岩爆声发射参数特征研究........................钻爆法施工隧道炮烟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圆形通风设施的动态破坏特性............矿井巷道火灾烟流逆退数值模拟及临界风速研究 ............呼吸效应对矿井封闭火区氧浓度的影响分析.................煤矿水害风险量化评价方法................................基于在线监测系统的金属矿山采场爆破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研究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爆面特征参 对 气爆炸 峰 的影响规律 ……………铝粉爆炸无火焰泄压技术及装备研究.......................大容积无缝气瓶瓶口外螺纹修复方法及安全分析 ............基于视频分析的人群密集场所客流监控预警研究............考虑儿童运动特性的小学教学楼楼梯间人员疏散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的高校不安全因素影响机制及安全管理研究…… 英国国防工业安全生产法制体系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STAMP 模型的建筑事故致因因素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新型气流剪切错流旋转填料床的综合性能评判..............内蒙古雷击人员伤亡特征及其致灾因素的爛权分析..........时间因素对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 i 值测定的影响分析........高应力巷道底臓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分析 ..................初始氧化温度对浸水长焰煤二次氧化特性的影响机制.......矿用改性水泥基封孔材料的抗冲击性能试验.................协同通风影响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工作面岩尘分布规律研究…… 不同穿越角度对采空区埋地管道力学行为的影响 ............玻璃纤维-砂浆管试件动态拉伸破坏特性试验研究.........黄土长大隧道机械化快速施工及安全控制技术研究..........药卷位置对边坡光面爆破效果影响研究.....................基于 SD 模型的地铁 工人 安全 真 ………………基于Z-numbers 的城市内涝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城镇-森林交界域火灾灾害链网络模型构建及风险分析.....航空煤油薄油层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多层建筑楼梯疏散宽度组合仿真研究.......................基于旅客风险分类的安检流程研究..........................汽车用聚合物材料火灾燃烧特性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叉车危险操作行为检测.................STAMP 模型在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电力线路与燃气管道交叉跨越点雷击事故防护研究..........建,张 文,刘 波,李........薛创,张雷林,韦................魏存厚,聂................张鹏,胡................张守-,汪海波,宗........梅源,薛茜,穆伟强,江 丁金画,纵岗,王璇,李莉,顾12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张 婷,赵 峰,高锋阳(5/172)....................................... 王银生,李顺峰(5/178 )...................... 陈树芳,李 娟,刘丽梅,缪首龙(5/184)........................................陈龙,张熊妮(6/49)........................................赵兴国,戴广龙(6/55 )程志恒,卢 云,李海涛,王宏冰,浦仕江,孙福龙,娄亚辉(6/61) .................................................冯康武(6/68 ) ................................杨逾,孙艺丹,张国赞(6/73 )柯丽华,黄畅畅,李全明,李振涛,叶义成,张光权,张莹(6/80) ...............刘明,靳宇,李宽,多依丽,孙铁(6/87 ) ............... 李亮亮,程庆利,刘全桢,陶 彬,张广文(6/93 )王经纬,万露露,李 旺,何 灿,李浩瀚,夏雲飞,马 鑫(6/98 ) ..... 潘鸣宇,及洪泉,邱明泉,孙 舟,李卓群,赵宇彤(6/104)............. 沈俊杰,王海斌,贺元骅,陈现涛(6/110)...................... 宋英华,余武静,吕 伟(6/116)................................贾进章,李雪娇(6/122) ............. 益 朋,钟兴润,李 华,杨 震(6/127 )........................ 齐彦萌,张芳源,王巍浩(6/134) ..............................王文,孙三祥(6/140) …刘晓勇(6/147 )浩,汪海波(6/153 ) 超,秦挺鑫(6/160) 峰,邵珠旭(6/165 )...................... 徐明伟,金龙哲,张安琪(6/171) ......................刘芸鹤,刘力真,张扬(6/177 ).............司俊德,崔崇桢,李建平,张坤(6/183 ).......................孟令啥,张靖岩,杨玲(7/43 ).......................李江龙,樊燕燕,李子奇(7/48 )............ 赵利军,曹 恒,朱马别克•达吾力(7/55 ) ...............皮子坤,董子文,罗陈,李锐(7/61) 乔国栋,高魁,郑明亮,张健玉,张树川,夏微(7/68 ) ...........................................郝家兴(7/75 ) ....................... 王学滨,祝铭泽,岑子豪(7/82) …费文会(7/88 ) 祥,肖凌云(7/94)配电设备的风险评估与状态检修决策方法 ..............某矿低铜废石综合回收利用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气瓶腐蚀缺陷应力分析及寿命预测.....................氧浓度对煤低温氧化热效应影响规律研究 ..............氧化煤自燃特性实验研究 ..............................高位钻孔不同封孔方法质量检测及其优选...............构造煤分层对煤单轴压缩力学特性影响的颗粒流模拟……动载下巷道围岩微震响应特征及支护研究...............基于集对可拓耦合算法的尾矿库安全综合评价..........基于贝叶斯网络气化炉供料系统风险分析...............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储罐内衬改造中的静电危害分析......侧向风速作用下聚氨酯泡沫双火源火蔓延研究..........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火灾数值模拟研究...............低压环境下不同三元圆柱锂电池热失控危险特性对比研究 高层公寓式住宅建筑电梯协同楼梯疏散策略研究.......基于遗传-蚁群算法的单层建筑火灾疏散路径规划研究…基于模拟疏散的连体型宿舍楼预先分区引导疏散策略研究 基于HoeY-Brown 强度准则深埋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隧道竖井外流场模拟及风塔外型结构优化研究……大 度 道受火 ………… ……………碳化砂浆轴向冲击动态力学特性与破碎形态分析…温度对 学 气 性 影响研究 ……… … 消防员运动性疲劳监测量表的评价...............基于EEZ 的有限空间检修工脑疲劳特性研究.....高层建筑逃生缓降器中外技术标准比对与应用研究 正面碰撞事故中大客车乘员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商业综合体灾害链风险评估研究.................基于爛权-云模型的城市群综合承灾度评价......复合隔水条件下煤层群涌水控制因素及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基于IIAHP-Bntropy-Bsd 的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性评价模型及应用穿层爆破中控制孔对裂隙扩展作用机理试验研究..............基于覆岩裂隙带发育高度的走向高抽巷合理位置确定..........常村煤矿S6 - 8工作面岩层运动的连续-非连续方法模拟......煤矿管理者教育经历与煤矿安全生产关联性分析...............动力电池热失控引发电动汽车火灾的典型特征研究............基于 FDS 的综合管 火灾烟气优 控 模 研究.................................................米红甫,刘亚玲,杨文璟,王文和,朱正祥,黄维,唐 张轩轩,万祥云,彭荣富,贾 袁春燕,王坤,陈虹燕,刘........................................宗琦,王 方 成,付 明,李亚运,林虹霞,刘小勇,方廷勇,张 … …… … …… …… … …… …… … …… …… … … 刘张良,张得胜,陈克,赵水幕与排烟系统协作下隧道火灾烟气防控研究.......基于人员心理-环境因素的火灾疏散速度修正方法研究抛光铝粉爆炸及ABC 粉体抑爆特性的实验研究.......不同磁性金属丝对丙烷爆炸反应抑制机理研究........节段预制悬臂拼装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砖木旧工业厂房主体结构改造加固的脆弱性评估 .....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变形及数值模拟分析 ............受限空间屏幕作业视觉疲劳研究.....................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策略研究............................................刘 宇,何基于爛权-TOPSIS 模型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估系统设计 ............................ 梁玉霞,李全明,覃基于深度学习的污染场地作业人员着装规范性检测.................................刘欣宜,张宝峰,符突发事件下安全舆情的传播与演变一' 以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 3.21 ”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为例,刘何婷,侯汉平,杨建亮(7/183 )高建村,王乐,胡守涛,孙 ...............魏雪萍,郝......武乾,耿嫡,王......蒙国往,农忠建,吴亮,焦一飞(7/100)炳,娄全(7/106)兴,郎雨佳(7/112) …黄子超(7/119)请,周尚勇,王涛(7/125 )伟,王炜,尚鹏军(7/131) 力,孙敏,黄太兴(7/138 ) 波,黄劲松,韦汉(7/145 )徐明伟,金龙哲,田兴华,王丽君(7/152)静,石杰红(7/157 )璇,刘岩(7/163 ) 烬,朱均超(7/169)洁,李乃文(7/176)疫情背景下生鲜电商企业车辆路径优化研究。

煤矿千米深井智能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煤矿千米深井智能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㊀第49卷第4期煤炭科学技术Vol 49㊀No 4㊀㊀2021年4月CoalScienceandTechnology㊀Apr.2021㊀移动扫码阅读任怀伟,巩师鑫,刘新华,等.煤矿千米深井智能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21,49(4):149-158 doi:10 13199/j cnki cst 2021 04 018RENHuaiwei,GONGShixin,LIUXinhua,etal.Researchandapplicationonkeytechniquesofintelligentminingforkilo-meterdeepcoalmine[J].CoalScienceandTechnology,2021,49(4):149-158 doi:10 13199/j cnki cst 2021 04 018煤矿千米深井智能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任怀伟1,2,巩师鑫1,2,刘新华1,2,吕㊀益3,文治国1,2,刘万财3,张㊀帅1,2(1.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科创中心,北京㊀100013;2.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北京㊀100013;3.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口孜东煤矿,安徽淮南㊀232170)摘㊀要:千米深井复杂条件煤层智能化开采是当前煤矿技术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㊂以中煤新集口孜东煤矿140502工作面地质条件为基础,针对该工作面俯采倾角变化大㊁矿压显现剧烈㊁顶板煤壁破碎所致的采场围岩稳定控制难㊁液压支护系统适应性降低等问题,研究了千米深井复杂条件工作面智能化开采关键技术,为复杂难采煤层开采提供了技术与装备支撑㊂研发了基于LORA的工作面液压支架(围岩)状态监测系统,同时获取立柱压力和支架姿态数据㊂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矿压分析预测方法,采用FLPEM和ARMA两种算法组合预测提升精度和效率,采用数据分布域适应迁移算法解决了支护过程中时变工况导致预测模型失准的问题,模型预测精度达到92%以上㊂研发了基于Unity3D的工作面三维仿真与运行态势分析决策系统,支撑复杂条件下的围岩控制和煤层跟随截割控制的智能决策㊂现场试验表明:工作面在试验期开采高度达到6.5m,在14ʎ 17ʎ俯采㊁顶板相对破碎㊁煤层硬度1.6的条件下,月产达到31.5万t㊂设备可靠性和适应性较之前该矿使用设备明显提升,工作面安全性大幅改善,实现了千米深井三软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㊂关键词:千米深井;智能开采;位姿状态监测;大数据分析;分析决策中图分类号:TD67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253-2336(2021)04-0149-10Researchandapplicationonkeytechniquesofintelligentminingforkilo-meterdeepcoalmineRENHuaiwei1,2,GONGShixin1,2,LIUXinhua1,2,LYUYi3,WENZhiguo1,2,LIUWancai3,ZHANGShuai1,2(1.TechnologyInnovationCenter,CCTEGCoalMiningResearchInstituteCo.,Ltd.,Beijing㊀100013,China;2.CoalMiningandDesigningBranch,ChinaCoalResearchInstitute,Beijing㊀100013,China;3.KouzidongMineCoal,XinjiEnergyCo.,Ltd.,ChinaNationalCoalGroupCorp.,Huainan㊀232170,China)收稿日期:2021-02-28;责任编辑:曾康生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0603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1834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518741774);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科技专项重点资助项目(2019-TD-ZD001)作者简介:任怀伟(1980 ),男,河北廊坊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三级首席科学家㊂Tel:010-84263142,E-mail:rhuaiwei@tdkcsj.comAbstract:Theintelligentminingofcoalseamsinthecomplexconditionsofkilo-meterdeepcoalmineisaproblemthatthedevelopmentofcoalminetechnologyurgentlyneedstobesolved.BasedonthegeologicalconditionsofNo.140502fullymechanizedminingfaceinKouzi⁃dongMineCoal,aimingattheproblemsofdifficultyincontrollingthestabilityofthesurroundingrockandadaptabilityofthehydraulicsupportsystemcausedbylargechangesintheunder-mininginclinationangleoftheminingface,severeminingpressure,thebrokenroofandcoalwall,keytechnologiesforintelligentminingofcomplexworkingfaceinkilo-meterdeepcoalminearestudied,providingtechnicalandequipmentsupportfortheminingofcomplexanddifficult-to-minecoalseams.Firstly,aLORA-basedstatemonitoringsystemforworkingfacehydraulicsupports(surroundingrock)wasdeveloped,whichcanacquireposturedataofhydraulicsupportwhileacquiringcolumnpressuredata.Secondly,aminingpressureanalysisandpredictionmethodwasproposed,wherethecombinationofFLPEMandARMAalgorithmswasusedtoimprovethepredictionaccuracy,anddatadistributiondomainadaptivemigrationalgorithmwasusedtosolvetheproblemofinaccuratepredictionmodelscausedbytime-varyingconditionsinthesupportprocesssothatthemodelpredictionaccuracyreached92%.Finally,athree-dimensionalsimulationandoperatinganalysisdecision-makingsystembasedonUnity3Dwasdevelopedto9412021年第4期煤炭科学技术第49卷supportintelligentdecision-makingforsurroundingrockcontrolandcoalseamfollowingcuttingcontrolundercomplexconditions.Fieldtri⁃alsshowedthattheminingheightoftheworkingfacereached6.5mduringthetestperiod,themonthlyproductionreached315000tonsundertheconditionsof14ʎ 17ʎofslopingminingangle,relativelybrokenroof,and1.6ofcoalseamhardness.Comparedtoprevioususedfacilities,thereliabilityandadaptabilityofthenewfacilities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andthesafetyoftheworkingsurfacewasgreatlyimproved,whichachievedthesafeandhigh-efficienctmingofthethree-softcoalseamin1000mdeepcoalmine.Keywords:deepkilo-metermine;intelligentmining;positionmonitoring;largedataanalysis;analysisdecision0㊀引㊀㊀言开采自动化㊁智能化技术研究是当前煤炭领域研究的热点[1]㊂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国内外学者在采场状态感知与建模㊁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开采装备创新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㊂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发出LASC技术,采用军用高精度光纤陀螺仪和定制的定位导航算法获知采煤机的三维坐标,实现工作面自动找直等智能化控制[2-3]㊂液压支架自动跟机㊁采煤机斜切进刀自动控制及基于位置感知的三机协同推进控制等在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陕北㊁神东等矿区已经得到推广应用,基本实现了 工作面无人操作,工作面巷道有人值守 的常态化开采[4-6]㊂对于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薄煤层及中厚煤层,研发了基于动态修正地质模型的智能采掘技术,采用定向钻孔㊁随采探测等动态修正工作面地质模型,通过构建工作面绝对坐标数字模型实行自主智能割煤[7-9]㊂然而,对于我国东部山东㊁淮南等矿区埋深1000m左右的深部复杂条件煤层,已有的自动化㊁智能化技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㊂深部采场一般存在着高地温㊁高地压㊁大变形的特点,矿压显现强烈,顶板㊁煤壁破碎,工作面倾角变化幅度剧烈,巷道变形大[10]㊂目前,工作面自动化㊁智能化开采还无法预知所有的地质条件变化情况,开采装备也无法适应大范围的地质参数变化,因而实现自动化㊁智能化难度非常大㊂但从另外的角度,这些深部开采工作面用人多,安全性差,生产环境恶劣,恰恰最需要实现自动化㊁智能化㊂实现煤矿深部智能开采,最重要的是实现采场围岩稳定性控制以及 移架-割煤-运煤 过程与围岩空间动态变化的适应性控制㊂采场围岩稳定性控制需考虑采场上覆围岩结构及参数㊁运移特征㊁支护参数等,提出能够自适应控制围岩的策略和方法[11-12];工作面装备运行与围岩空间变化的适应性控制则涉及装备运行特征㊁围岩动态变化规律㊁空间位姿测量及表征等,给出运行趋势的分析方法和预测性控制算法[13]㊂其中,支护系统状态测量㊁适应性设计以及装备运行态势的分析预测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㊂笔者以中煤新集口孜东煤矿140502工作面为工业性试验点,针对工作面俯采倾角变化大㊁矿压显现剧烈㊁顶板煤壁破碎所带来的采场围岩稳定性控制难度大㊁液压支护系统适应性降低等问题,基于工作面煤层地质条件研发了7m四柱式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建立了工作面状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和解算支架支护状态和围岩定性;研发了基于Unity3D的工作面三维仿真与运行态势分析决策系统,突破千米深井智能开采围岩稳定性控制和装备运行适应性控制的关键技术瓶颈㊂1㊀千米深井工作面地质条件及开采特点1.1㊀口孜东煤矿5号煤煤层赋存条件口孜东煤矿5号煤埋深967m,工作面沿倾斜条带布置,走向方向南部平缓,北部较陡,煤层平均倾角14ʎ,局部20ʎ,俯采最大角度17ʎ㊂1405采区工作面布置如图1所示,首采140502工作面倾向倾角8ʎ 15ʎ,平均倾角14ʎ,局部20ʎ㊂煤层厚度2.869.75m,平均6.56m,普氏系数1.6㊂工作面顶㊁底板以泥岩为主,少数为细砂岩㊁粉砂岩及砂质泥岩,顶㊁底板围岩特点是岩层较软㊂图1㊀口孜东煤矿1405采区工作面布置Fig.1㊀LayoutofworkingfaceinNo.1405miningareaofKouzidongMine口孜东煤矿1405采区煤层厚度等厚线如图2所示,6.0m煤层以上占总采区80%,7.0m以上煤层占总采区的50%,8.0m以上煤层占总采区的10%㊂确定最小采高4.50m,最大采高7.00m,平均051任怀伟等:煤矿千米深井智能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年第4期采高6.56m㊂图2㊀口孜东煤矿1405采区煤层厚度等厚线Fig.2㊀CoalseamthicknesscontourofNo.1405miningareainKouzidongMine1.2㊀工作面装备选型配套根据口孜东煤矿5号煤层地质赋存条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采煤方法㊁支架方案选择的优缺点,综合分析产量和效率因素㊁资源采出率因素㊁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因素㊁工作面超前段巷道维护因素㊁工作面支护因素㊁人员因素㊁智能化开采因素等,确定选择7.0m大采高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进行开采㊂淮南地区地质构造与国内其他地区有较大不同,具体表现为埋深大㊁ 三软 煤层㊁倾角大㊁松散层厚㊁基岩薄等,工作面主要采用俯斜长壁采煤法㊂对于口孜东煤矿140502工作面而言,大采高开采可以充分发挥资源采出率高㊁开采工艺简单㊁工作面推进速度快㊁设备维护量少㊁易于实现自动化和有利于工作面 一通三防 等优势,但需要对液压支架与围岩适应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要综合考虑支护强度㊁顶梁前端支撑力㊁合力作用点调节范围㊁防片帮冒顶㊁防扎底等多种因素,对液压支架和成套装备参数进行针对性设计㊂确定支架最大高度7.2m,最小高度考虑运输与配套尺寸,确定为3.3m㊂140502工作面配套装备见表1㊂表1㊀140502工作面成套装备Table1㊀CompleteequipmentinNo.140502workingface序号设备设备主要技术参数参考型号1中部支架工作阻力18000kN;高度3.3 7.2m;支护强度1.73 1.78MPaZZ18000/33/72D过渡支架工作阻力22000kN;高度2.9 6.0m;支护强度1.53MPaZZG22000/29/60D端头支架工作阻力24200kN;高度2.9 5.5m;支护强度1.5MPaZZT24200/29/55D2采煤机总功率2590kW;采高4.5 7.0m;滚筒直径3.5m;截深0.865mMG1000/2590-GWD3刮板输送机功率3ˑ1200kW;运输能力4000t/h;卸载方式交叉侧卸SGZ1250/3ˑ12004转载机输送能力4500t/h;长度约50m;功率700kWSZZ1350/7005破碎机破碎能力5000t/h;功率700kW;电压3300VPCM7007乳化液泵站工作压力37.5MPa;流量630L/min;电机功率500kWBRW630/37.58喷雾泵站工作压力16MPa;额定流量516L/min;电机功率160kWBPW516/16㊀㊀工作面成套装备地面联调试验情况如图3所示㊂图3㊀工作面成套装备地面联调Fig.3㊀Groundequipmentjointdebuggingofworkingface2㊀千米深井工作面智能开采技术路径针对千米深井复杂条件工作面开采,除成套装备功能㊁参数与围岩条件相匹配外,控制系统能否适应环境动态变化㊁控制围岩稳定并驱动装备跟随煤层自动推进是影响开采效率和安全㊁减少作业人员㊁降低劳动强度的关键[14-15]㊂目前,在地质条件简单㊁煤层变化小的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技术与装备主要实现开采工艺自动化和 三机 装备协调联动控制,以提升开采效率为目标[16]㊂然而,上述口孜东煤矿5号煤140502工作面走向倾向都有倾角㊁顶板破碎㊁围岩大变形,是典型的复杂条件工作面㊂在该工作面实施7.0m大采高开采,极易发生片帮㊁冒顶㊁扎底㊁飘溜㊁上窜下滑等问题,必须通过现场操作工人的经验提前实施预防措施,现有自动化技术无法完成上述功能㊂因此,复杂条件煤层智能开采必须在装备性能㊁参数足够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以围岩稳定支护和煤层跟随截割为目标的环境适应性控制,是一个不依赖人工操作的自适应自学习过程㊂1512021年第4期煤炭科学技术第49卷如图4所示复杂条件煤层智能开采技术路径图㊂环境适应性控制的前提是要首先知道环境的状态,然后对环境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最后通过智能控制技术给出 三机 装备运动参数㊂图4㊀复杂条件智能化开采技术路径Fig.4㊀Intelligentminingtechnologypathundercomplexconditions㊀㊀环境状态这里先考虑围岩压力和煤层赋存状态,主要采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工作面来压情况,采用倾角传感器测量工作面倾角及设备姿态㊂以测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支架-围岩耦合关系模型,判断顶板㊁煤壁稳定性,通过三维力学模型判断支架受力状态及其动态变化,通过运动学模型判断工作面推进方向变化趋势㊂工作面装备智能控制综合实时控制㊁趋势控制㊁群组控制㊁模型跟随控制等技术,实现开采工艺工序优化㊁功能参数调整的多数据融合决策,完成工作面稳定支护㊁截割空间与煤层空间最佳重合的自主连续生产㊂3㊀7.0m大采高复杂条件工作面智能化关键技术3.1㊀7.0m超大采高液压支架适应性设计围岩支护和装备推进都离不开液压支架㊂复杂条件工作面开采首先要求液压支架要有适应围岩变化的能力㊂针对口孜东煤矿5煤的140502工作面条件,对液压支架结构和动态性能进行创新设计,研制出最高的ZZ18000/33/72D四柱式一次采全高液压支架,如图5所示㊂3.1.1㊀架型参数及支护强度设计根据口孜东煤矿5煤地质条件,以俯采为主且顶板相对破碎,煤层较软,底板主要为泥岩,因此重点考虑顶梁合力作用点控制,以及片帮㊁扎底和漏矸等异常状况㊂为此,采用四柱式液压支架,提升顶梁控制能力㊁防止底座扎底;同时为增强顶梁前端支撑力,采用前后立柱不同缸径设计㊂前立柱采用400图5㊀ZZ18000/33/72D四柱式一次采全高液压支架Fig.5㊀ZZ18000/33/72Dfour-columnhydraulicsupportforminingfull-heightonecemm缸径,后立柱采用320mm缸径㊂当顶梁合力作用点前移㊁后立柱难以发挥作用时,支架仍有足够的支撑能力㊂根据计算,顶梁前端支撑力最大达到5000kN,支架支护强度达到1.72MPa,远超过同等高度㊁支护力的支架,这样可以很好的控制顶板,同时减少顶板对煤壁的压力,减轻片帮程度㊂3.1.2㊀护帮及稳定性设计为防止煤壁片帮㊁冒顶,采用伸缩梁+铰接三级护帮的结构,当采煤机割过煤后,伸缩梁立即伸出并打开护帮板,实现及时支护,避免片帮㊁冒顶的发生㊂伸缩梁行程1000mm,大于截割滚筒宽度865mm,在特殊情况下可伸入煤壁支护;三级护帮板回转251任怀伟等:煤矿千米深井智能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年第4期180ʎ后可上翘3ʎ,护帮总高度3500mm,如图6所示㊂图6㊀ZZ18000/33/72D四柱式一次采全高液压支架护帮板结构Fig.6㊀StructureofZZ18000/33/72Dfour-columnhydraulicsupportguardplateforone-timeminingfull-height同时,针对工作面走向㊁倾向都有倾角的情况,充分考虑俯采情况下的支架稳定性,合理设计结构件质量和尺寸,使支架重心尽量靠后,适应俯采倾角20ʎ以下的情况;优化后支架临界俯斜失稳㊁仰斜失稳㊁侧翻失稳分别为22.25ʎ,23.7ʎ以及18.6ʎ,均大于煤层在各个方向上的倾角㊂设置防倒防滑装置,在工作面两端角度较大的区域安装,辅助调整支架,保障工作面支护系统稳定性㊂3.1.3㊀密闭性及可靠性设计工作面在移架过程中可能有矸石冒落,为此支架需要加强密闭性设计㊂ZZ18000/33/72D四柱式一次采全高液压支架顶梁和掩护梁均设计双侧活动侧护板,顶梁与掩护梁的铰接处具备防漏矸功能;后连杆设计固定侧护板与挡矸板;尽可能让支架后部封闭,阻止矸石进入支架内部㊂同时,加强推移千斤顶和抬底千斤顶,增强抬底力和推移力,保证动作到位㊂为防止拔后立柱造成活柱固定销损坏,增加销轴直径至50mm,大幅增加可靠性㊂3.2㊀工作面液压支架(围岩)状态监测系统研发通过安装在液压支架上的压力传感器反映顶板压力变化情况和岩层运移规律是普遍采用的研究工作面状态的方法[17]㊂然而,对于走向㊁倾向均有倾角的千米深井复杂条件工作面,只有压力数据还不足以反映围岩情况,必须将立柱压力状态和支架姿态数据(工作面角度)结合起来㊂为同时获取支架压力和姿态数据,研发了基于LORA的工作面液压支架(围岩)状态监测系统㊂系统结构如图7所示㊂在液压支架上安装双通道压力传感器和3个三轴倾角传感器,通过LORA自组网与数据监测分站连接,实现数据传输;数据监测分站汇聚工作面局部数据后通过CAN总线上传至主站㊂图7㊀基于LORA的工作面液压支架(围岩)状态监测系统Fig.7㊀LORA-basedmonitoringsystemforhydraulicsupport(surroundingrock)主站与工作面集控中心通过OPC数据接口通信,将数据通过井下工业以太环网上传至地面的三维仿真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及控制应用㊂整个系统的通信链路为 集控中心-主(以太网)㊁主-分(CAN总线)㊁分-传感器(LoRa自组网) ㊂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㊁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和数3512021年第4期煤炭科学技术第49卷据采集需求,现场每3台液压支架安装一套监测传感器(包括前㊁后立柱压力2个压力传感器和顶梁㊁掩护梁㊁底座3个倾角传感器),总计安装40套;在工作面端头安装1台分站,在顺槽集控中心安装1台主站㊂布置方案如图8所示㊂图8㊀井下设备布置方案Fig.8㊀Layoutplanofequipment三轴无线倾角传感器布置方案如图9所示㊂传感器为本质安全型,测量角度范围ʃ90ʎ,测量误差ʃ1ʎ,传输协议采用ModbusTCP,采集周期:20s,延时小于100ms,供电方式为干电池供电,可满足1年以上数据采集电量需求㊂主站和分站采用127V直流电源供电,如图10所示㊂图9㊀倾角传感器布置方案Fig.9㊀Layoutplanofinclinationsensor3.3㊀工作面三维仿真与运行态势分析决策平台㊀㊀工作面三维仿真与运行态势分析决策系统是复杂条件工作面智能开采的大脑㊂监测系统采集的数图10㊀液压支架倾角传感器Fig.10㊀Hydraulicsupportinclinationsensor据会在平台上进行解算,得出液压支架受力状态和姿态,从而判定围岩稳定性和工作面倾角;同时,可基于历史数据进行趋势分析㊁推进方向路径规划及矿压动态预测;预测结果可通过自动或人工发送指令控制工作面装备调整开采工艺和参数㊂3.3.1㊀液压支架受力状态及位姿解算在倾斜工作面,液压支架受力分析必须考虑角度因素[18],如图11所示㊂图11㊀液压支架受力分析Fig.11㊀Forceanalysisofhydraulicsupport根据力平衡原理得ðXi=Fc-fc()sinθc+Fs+fb()sinθb+Qx()sinθc-Fycosθy-Fbcosθb=0(1)ðYi=Fc-fc()cosθc+Fs+fb()cosθb+Fbsinθb-Qx()cosθc-Fysinθy-G=0(2)式中:Fc和Fs为伸缩梁千斤顶和推移千斤顶推力;Fy为掩护梁在顶梁平面上的投影面积承载的顶板压力再分解至垂直掩护梁方向上的力;fc和fb分别为摩擦阻力;θb㊁θy㊁θc分别为液压支架底座㊁掩护梁和顶梁与水平夹角;Q为液压支架顶板载荷;x为液压支架顶板载荷位置;G为液压支架重力㊂由式(1)和式(2)可求得液压支架底座㊁掩护梁和顶梁在θb㊁θy㊁θc倾角情况下的受力状态,给出合力作用点位置㊁相对正常位置的偏移量㊁立柱平衡性等参数值㊂同时,基于倾角传感器数据可计算出451任怀伟等:煤矿千米深井智能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年第4期支架实时高度㊁立柱在来压期间下缩量等,如图12所示㊂液压支护系统的整体受力㊁空间位姿也反映着工作面围岩的力学状态㊁角度及空间形态㊂这些数据均是三维仿真与运行态势分析㊁决策的依据㊂图12㊀液压支架参数计算Fig.12㊀Calculationofhydraulicsupportparameters3.3.2㊀基于大数据的矿压分析预测技术千米深井软岩条件开采条件下,工作面矿压规律不明显,传统基于各种顶板结构模型的矿压分析预测方法难以适用,这里尝试采用基于大数据的矿压分析预测技术,分别从预测算法㊁模型输入输出特征工程以及数据分布3个方面进行研究㊂算法方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为典型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基于支持向量机(SVR)㊁函数链接预测误差法(FLPEM)㊁极限学习机(ELM)㊁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㊁BP神经网络㊁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㊁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等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液压支架工作阻力预测模型㊂经测试,FLPEM和ARMA两种算法的预测精度比较高㊂模型输入输出特征工程方面,针对单个支架,选取该液压支架在采煤机第k刀煤过程中的12个工作阻力数据为模型的输入(一刀煤的时间大约为1h,液压支架工作阻力数据采样时间为5min),该液压支架在采煤机第k+2刀煤过程中的第一个工作阻力数据为模型的输出,确定12维输入1维输出的工作阻力超前一刀预测模型㊂数据分布方面,针对支护过程中时变工况影响工作阻力数据分布㊁导致预测模型失准的问题,采用数据分布域适应迁移算法进行数据分布一致化处理,消除时变工况干扰㊂基于上述3个方面研究,对口孜东煤矿140502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进行超前预测,采用FLPEM算法,模型预测精度达到92%㊂如图13所示为某一液压支架前立柱工作阻力监测值和预测值对比㊂3.3.3㊀工作面空间态势分析和截割路径规划理想情况下,智能化开采要能够使煤机装备自图13㊀液压支架工作阻力预测结果与相对误差Fig.13㊀Predictionresultsofworkingresistanceofhydraulicsupport动跟随煤层条件变化㊁做到自适应开采[19]㊂这就需要根据感知数据分析拟合装备的状态和运行趋势,并规划后续推进控制参数㊂影响智能化开采的因素很多,这里集中讨论煤层倾角变化带来的问题㊂如前所述,140502工作面在走向和倾向方向都是倾斜的㊂有一定角度,且煤层顶底板曲面在揭露的巷道轮廓和切眼轮廓基础上仍有较大的起伏变化㊂因此,给工作面内成套装备的姿态控制和沿巷道的推进方向控制带来很大困难㊂1)工作面内装备姿态控制㊂工作面底板起伏影响液压支架姿态,在移架过程中会发生挤架㊁咬架显现,自动跟机程序无法正常运行㊂因此需根据感知到的工作面倾角变化情况,在跟机移架过程中,自动调整跟机速度㊁跟机架数以及架间的距离,目的是保障顺利移架,跟上采煤机割煤速度㊂因此,建立了以支架移架速度不小于采煤机速度为优化目标㊁以移架规则为约束条件的液压支架跟机规划模型:min{ND/N1t1+N2t2+N3t3()-vshear}s.t.N1ȡN2ȡN33ɤN1+N2+N3ɤ3CeilΔm/D[]N=CeilN1+N2+N3[]ìîíïïïï式中:N为支架总数;vshear为采煤机速度;N1㊁N2㊁N3㊁t1㊁t2㊁t3分别为需要进行降架㊁移架㊁升架操作的支架数量与时间;Δm为安全距离;D为架宽;Ceil[㊃]5512021年第4期煤炭科学技术第49卷为朝正向取整函数㊂根据上式,控制系统会根据工作面角度变化引起的液压支架姿态变化和相关位姿关系变化,同时考虑煤机位置㊁速度等参数,自动调整跟机移架策略,从而适应煤层在倾向方向的变化㊂2)截割推进方向控制㊂对于基于滚筒采煤机的长壁综采装备而言,截割推进方向调整一般情况下是靠调整滚筒截割高度和卧底量实现的[20]㊂受装备配套尺寸限制,工作面每次调整的角度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在煤层角度变化之前提前调整,才能使装备逐渐改变推进方向,而调整量和每刀采煤机滚筒卧底抬高的高度需要超前规划和预测㊂基于采煤机滚筒高度在工作面各监测点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以前3刀数据为模型输入,未来1刀数据为输出,建立滚筒高度预测模型,实现超前一步预测,从而可以进一步规划工作面倾向和推进方向的推进路径㊂图14所示采煤机滚筒高度在整个工作面倾向方向的预测值和实际值对比㊂图14㊀滚筒高度预测结果Fig.14㊀Predictionresultsofrollerheight4 现场试验与数据分析研发的7.2m超大液压支架㊁工作面状态监测系统和三维仿真与运行态势分析决策平台于2021年2月安装在口孜东煤矿140502工作面(图15),进行工业试验㊂图15㊀口孜东煤矿140502工作面Fig.15㊀No.140502workingfaceofKouzidongCoalMine工作面液压支架状态监测系统也同步安装完成,图16所示为现场安装的倾角传感器㊂图16㊀液压支架倾角传感器安装情况Fig.16㊀Inclinationsensorinstalledonsite根据液压支架顶梁㊁掩护梁和底座倾角传感器安装情况,可以对局部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姿态进行实时监测,如图17所示㊂图17㊀液压支架倾角监测情况Fig.17㊀Monitoringofinclinationangleofhydraulicsupport工作面三维仿真与运行态势分析决策平台安装在地面集控中心的服务器上,如图18所示㊂图18㊀工作面三维仿真与运行态势分析决策平台Fig.18㊀Three-dimensionalsimulationofworkingfaceandoperationsituationanalysisdecision-makingplatform工作面三维仿真与运行态势分析决策平台分为3个区域:中间为工作面三维虚拟仿真系统,可根据感知数据实时驱动三维模型运动,从而反映井下工作面真实的情况;同时,也可根据后台预测㊁分析的结果,由优化后的运行参数驱动,提前对后续开采过程进行模拟仿真,从而验证优化结果的有效性;左侧651任怀伟等:煤矿千米深井智能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年第4期区域为工作面压力及截割轨迹的实时监测结果㊁预测结果的实时展现,直观看到工作面来压情况㊁即将来压的情况,截割过的轨迹以及即将截割的方向趋势,便于把握总体运行情况和趋势(图19所示);右侧区域为工作面主要设备运行参数显示及控制区,可事实查看设备的速度㊁方向㊁电机温度㊁高度㊁工作阻力等参数,并且在安全和许可的条件下,部分参数可由人工修改,以便更好地控制设备运行(图20所示)㊂图19㊀工作面总体运行情况和趋势界面Fig.19㊀Overalloperationstatusandtrendinterfaceofworkingface图20㊀设备控制界面Fig.20㊀Devicecontrolinterface上述设备㊁系统和平台在140502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㊂现场试验表明:工作面在试验期开采高度达到6.5m左右,每天割煤4 5刀,月产达到31.5万t㊂7m四柱式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在14ʎ 17ʎ俯采㊁顶板相对破碎㊁煤层普氏系数为1.6的条件下使用,可靠性和适应性较之前该矿使用的支架明显提升,煤壁片帮㊁顶板漏矸情况较少,以前立柱受力为主,没有出现拔后柱情况,工作面安全性大幅改善㊂通过压力和姿态监测数据可实时解算支架合力作用点位置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围岩稳定支护;在工作面三维仿真与运行态势分析决策系统中分析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变化趋势,判断装备开采空间与煤层的叠加重合度,从而超前调整开采工艺参数以适应煤层变化,实现了千米深井三软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㊂5㊀结㊀㊀论以中煤新集口孜东煤矿140502工作面地质条件为基础,研究了千米深井复杂条件工作面智能化开采关键技术,并研发了成套装备和监测系统㊁虚拟仿真决策平台,为复杂难采煤层开采提供了技术与装备支撑㊂1)深部开采中,煤层三维曲面分布及围岩变形是其主要特征,综采装备的三维空间姿态及受力状况感知㊁预测是安全㊁高效开采的核心,而非简单条件工作面设备的协同联动控制㊂基于预测结果的预警㊁提前启动工艺保障措施是顺利开采的关键㊂2)研发了基于LORA的工作面液压支架(围岩)状态监测系统,形成 集控中心-主(以太网)㊁主-分(CAN总线)㊁分-传感器(LORA自组网) 的通信链路,同时获取立柱压力和支架姿态数据㊂3)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矿压分析预测算法,采用数据分布域适应迁移算法解决了支护过程中时变工况导致预测模型失准的问题,模型预测精度达到92%以上㊂4)研发了基于Unity3D的工作面三维仿真与运行态势分析决策系统,通过监测感知数据实时驱动工作面装备三维模型,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预测㊁分析和模拟后续开采过程,支撑复杂条件下的围岩控制和煤层跟随截割控制的智能决策㊂针对复杂条件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㊁工艺和管理上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在环境感知㊁数据分析㊁控制算法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充分利用物联网㊁大数据㊁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综采装备的智能控制水平,提升复杂条件煤层智能化综采技术的系统性适用性㊁稳定性和协调性,最终降低井下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采出效率和效益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WANGGuofa,XUYongxiang,RENHuaiwei.Intelligentandeco⁃logicalcoalminingaswellascleanutilizationtechnologyinChina:reviewandprospec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MiningScienceandTechnology,2019,29(2):161-169.[2]㊀KELLYM,HAINSWORTHD,REIDD,etal.Longwallautoma⁃tion:anewapproach[C]//3thInternationalSymposium-HighPerformanceMineProduction.Aachen:CRISOExploration&Min⁃ing,2003:5-16.[3]㊀李㊀森.基于惯性导航的工作面直线度测控与定位技术[J].751。

2019年1期拟发文章目次

2019年1期拟发文章目次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180210001 180222005 180212001 180127004 180109009 180622005 180117004 180608011 180208002 180228007 180303003 180202012 180223001 171212005 171205007 180704007 180709015
煤炭技术第1期拟发表文章目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0611017 180227007 180502015 180222003 180515002 180728002 180228005 180806007 180116001 180130015 180227001 180206017 180111009 180607004 180207002 170806003 180221001 171030010 180301009 171130007 采矿技术与工程 张集煤矿14131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与面长分析 基于剩余变形的采煤深陷损毁土地动态复垦研究 煤巷快速掘进及超前临时支护研究 露天矿边帮压煤井工开采工作面塑性区分析 倾斜煤层直角梯形巷道围岩应力非对称特性试验研究 基于InSAR监测某采煤深陷区形变特征 微波照射玄武岩引起强度劣化试验研究 薄基岩厚松散层大跨度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 急倾斜煤层区段煤柱变形规律及应力变化特征 动压巷道下的支护优化研究 深部厚煤层沿空掘巷留设煤柱加固试验研究 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高位钻孔终孔层位合理性研究 井巷工程单元优化支护技术探讨 原相煤矿沿空留巷支护技术研究 聚能管+水沙袋定向切割光面爆破新技术研究 基于灰色系统的井壁附加应变预测研究 深部煤巷锚杆支护合理预贤力研究 断层对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冻结砂岩单轴抗压应力应变复合幂指数模型 柿庄南区块煤层气井排采产出水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以上文章与责任编辑李景奇联系:0451-58957534 地测技术与工程 桂林市毛村流域碳酸盐岩溶蚀实验研究 基于低温氮气吸附的无烟煤吸附孔隙结构与分形特征表征 湘西北湖田溶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含钒石煤地质特征及成矿环境 综合物探在煤矿积水采空区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安全技术与工程 自燃倾向煤层井下巷道煤壁高温点反演模型应用模拟研究 基于测井资料计算煤层破裂压力 基于GIS的煤层顶板突(涌)水危险性分析 水力压裂裂缝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中尺度煤块中煤层气多尺度扩散系数随时间依赖的实验及模型 基于水力冲孔的瓦斯综合抽采技术研究 限定记忆的GM-RBF瓦斯涌出预测模型 数值模拟研究确定高抽巷最佳位置 唐山矿西南区9煤瓦斯地质控因研究 废弃井筒老空水探测及疏放技术研究 横跨多采空区开采围岩应力分布及瓦斯赋存规律研究 深煤层CO2泡沫压裂技术及适用性研究 不同注水压力对煤体解吸吸附影响的实验研究 煤矿低浓度瓦斯氧化利用系统研究 古城煤矿矿井通风系统改造可行性研究 煤矿机电与信息化 煤层气钻机车专用底盘的研究与应用 以上文章与责任编辑王泽兰联系:0451-58957535 基于机器视觉的提升系统钢丝绳横向振动监测研究 矫正装置横梁结合件的设计与研究 煤矿乏风氧化床内置翅片换热器几何特性对换热器取热影响

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煤矿安全评价模型

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煤矿安全评价模型

nua nt dl fh g t a e( eh l) s pi ie s gq atm g nt l r m. h e o sdi erl e mo e o ef h l t sod i o t zdui u u e e ca oi t i vu h r m n n i g t T em t di ue h h s n
根据所 描述 问题 的需要而定 ,隐含层 的节 点通过选 取
的激励 函数实现输入、输 出的非线性 映射 ; j vk为隐含
层与输 出层 的连接权值 。 e k为输 出层神经元的阈值: 输出为 n 个分量 , 输出层 y 对 隐含层 的输 出实行线性 k 加权组合 ,从而实现 隐含层空间到输 出层空间的线性
p o uci n r d to .
Ke r s c a miesft v lain R e rl e; u tm e ei lo i m; d l ywo d : o l n ae e au t ; BFn ua t q a u g n t ag r h mo e y o n n c t
a a s (T )n v n t eaa s (T ) ti p pr u nl i F A adee tr n l i E A , s a e smmai dca mieac et i c r adi lecdo ys e ys h r e o l n ci n r kf t sn f ne f z d s a o nu

要 :煤矿 安全评价涉及诸多不确定信 息,用传统评价方法难 以确保 最后评价结果 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为此
利用 R F神经网络设计出煤矿综合 安全 评价模型 , 据我 国煤矿 的实际情况 , B 根 通过事故树 ( T 和事件树 ( T ) F A) E A 分析 ,归纳煤矿 事故发生 的危险 因素和影 响矿 井生产 的不安全 因素 。同时为 了克服神经 网络 易陷入局部 最小, 研究采用量 子遗传算法对神经 网络模型 的权值 ( 阈值 )进行优化 。将 该方法应用在阜新矿业集 团公司某矿 ,结

矿山边坡地表变形的PSO-ELM预测模型

矿山边坡地表变形的PSO-ELM预测模型

Vol. 48 No.6Dec. 2020第48卷第6期2020年12月煤田地质与勘探COAL GEOLOGY & EXPLORAHON文章编号:1001-1986(2020)06-0201 -06矿山边坡地表变形的PSO-ELM 预测模型宁永香1,崔希民$(1.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地质与环境工程系,山西阳泉045000; 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为提高矿山边坡地表变形预测模型的精度,从矿山边坡地表变形影响因素角度考虑,建立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极限学习机(ELM)的矿山边坡地表变形预测模型。

结合经典的粒子群优化 算法和极限学习机方法,提出矿山边坡地表变形影响因素同地表变形数值之间的耦合关系;采用中煤 平朔安家岭露天矿区矿山边坡地表变形及影响变形因素的采集数据,应用ELM 建立预测模型,并应用PSO 对ELM 预测模型的输入层与隐含层的连接权值、隐含层阈值进行优化,以提高其预测精度。

研究 表明,经过PSO 的优化,将预测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4.705x10“)、均方误差(6.243x10-5)及均方根误差(0.008)等预测误差参数分别降低到1.516X10"8, 1.158X10"5和0.003,说明PSO-ELM 预测 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该预测模型可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应用于矿山边坡地表变形预测中,以期提升矿山生产安全。

关 键词:矿山边坡;变形监测;粒子群算法;极限学习机;预测模型移动阅读中图分类号:TD325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l001-1986.2020.06.027PSO-ELM prediction model f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mine slopeNING Yongxiang 1, CUI Ximin 2(1. Department of G eology and Environment, Shanxi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 9 Yangquan 045000, China; 2. College of Geoscience and Surveying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 ining and 1echnology(Beijing)9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l accuracy of slope surface deformation prediction data, the influencefactors of surface defbnnation of mine slope was considered and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the limit learning machine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Firstly, the mine slope surface defbnnation monitoring dataand influencing factors data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prediction model utilizing the classical particle swarm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the limit learning machine method. Secondly, the surface defbnnation of the mine slop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collected in Anjialing open-pit mining are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connection weight and threshold of the input layer and the hidden layer to improve the pre ­diction accuracy of the model. Finally,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application of PSO, the maximum relative er- ror(4.705xl0-8), mean square error(6.243><10_5) and root-mean-square error(0.008) of the prediction model were reduced to 1.516x10」,1.158><10_5 and 0.003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pre ­diction model had higher prediction accuracy than other models, and it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prediction of surfacedeformation of mine slope in the follow-up study, so as to improve the safety level of mine.Keywords: mine slop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prediction model近年来,随着露天矿山开采技术和开采装备的 不断发展进步,开采深度不断加大,随之在露天矿区边坡区域也形成了很多高陡边坡,对矿区安全生产及人员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ELM 在保障了训练精度的同时也兼顾了训
练的效率。在训练初始,ELM 随机初始化输入权
重和偏置,并得到相应的输出权值; 随着训练的进
行,其权值随着训练样本及核函数进行相应调整。
假设 有 N 组 样 本 ( Xi ,ti ) ,其 中 Xi = [xi1,xi2, …,xin]T ∈RN ,ti = [ti1 ,ti2 ,…,tin]T ∈ R M 。即 一个含有 L 个隐含神经元的训练网络可表示为:
另外,在解决非线性预测回归问题中,不同的 输入参数 往 往 得 到 不 同 的 输 出 结 果[19- 21], 所 以 对 输入参数进行筛选以获得最优输入数据就显得十分 重要。作为一种特征权值算法,Relief Algorithm 因 其可根据各个参数与目标值的特征相关性,对参数 赋予不同的权重值,而剔除权值小于阈值的参数, 故可以做到筛选参数以优化输入数据[22]。
式表达:
Wi+1 p
=
W
i p
- diff( p,x,H( x) )
/m + diff( p,x,M( x) )
/m
( 1)
式中,x 为参数样本; p∈P; H ( x) 为 x 的同类
最近临点; M ( x) 为 x 的非同类最近 临 点。diff
( ) 函数形式见式 ( 2) 。
{ diff( p,x,x,) = 0,xp = x,p 1,xp ≠ x,p
第 23 卷 第 5 期 ( 总第 144 期) 2018 年 10 月
煤矿开采 COAL MINING TECHNOLOGY
Vol. 23No. 5 ( Series No. 144) October 2018
基于 Relief 算法与 ReLU 核 ELM 的煤矿开采 最大下沉预测模型研究
魏 勇1,2 ,唐延东1 ,喻 强1 ,杨春兰3
煤矿开采地表最大下沉值是反映地表移动与变 形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水平移动和各项变形值的 大小均可表示成最大下沉值的关系函数。针对煤矿 开采下沉预测,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 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传统方法主要包括实测分析方法、影响函数方 法及数值模拟方法等。Jung 等人基于可靠量测数 据,对地表沉陷的形成机理与预测方法进行分析研 究[1],该类方 法 能 较 好 地 处 理 演 化 规 律 较 为 简 单 的数据,若演化规律复杂时,则误差较大; Nicieza 等人采用一种三维的 n-k-g 影响函数预测地表下 沉值[2],该 类 方 法 在 相 似 地 质 条 件 下 十 分 适 用,
但是岩体地质条件往往复杂多变[3]; 数值模拟方 法有以阿威尔申为代表的连续介质学派和以波兰学 者李特维 尼 申 为 代 表 的 随 机 介 质 学 派[4], 这 两 种 方法均基于岩土结构情况、岩土力学参数及合理数 学假设,需要取得大量且大范围区域的岩体物理力 学及地质结构参数,这使得做到真实模拟的难度较 高。其他研究方法 ( 3S 技术、灰色系统及神经网 络等) 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相应途径[5-7],但仍 尚存诸多不足[8]。
( 2)
最后,得到各 参 数 的 特 征 权 值。 特 征 权 值 越
大,表示该参数与目标关系越密切。根据所得的特
征权值,以筛选预测模型输入参数。
1. 2 基于 ReLU function 核的 ELM 预测最大下沉值
ELM 是由南洋理工大学黄广斌教授提出用于 求解单隐层神经 网 络 的 算 法[25]。 相 较 于 传 统 神 经
随着非线性科学的飞速发展,一种名为极限学 习机 (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 的单隐层 前馈神经网络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9-11],该算法
[收稿日期] 2018-06-13
[DOI] 10. 13532 / j. cnki. cn11-3677 / td. 2018. 05. 018
Abstract: The maximum subsidence of goaf was forecast by ELM arithmetic that introduced ReLU function core and Relief Algorithm. First,stratum movement data were filtrate based on relief Algorithm,and then hidden layers number of ELM forecast model with higher forecast precision was picked by circulation experiment of hidden layer number,and the picked parameters were input, ELM forecast model for the maximum subsidence was built,which based on ReLU function core,igmoid function core,Radial basis function core and Hardlim function core,at the last,the forecast results of the four model were contras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ing thickness,mean mining depth,strike length ,dip length and the maximum subsidence was obviously,and ELM forecast results precision was better than others,which core was ReLU function and hidden layers nerve cell was 57. Key words: the maximum subsidence of mining; Relief Algorithm; ReLU function; ELM
样本与目标样本在特征属性上的假设间隔。计算
中,计算与目标样本距离最近的近邻样本 ( 分为
同类最近临点和不同类最近临点) ,如果样本与同
类最近临点距离小于与不同类最近临点权值; 反之,
则是无益的,降低权值。以上过程重复 P 次,并
累加作为特征权值。更新特征属性 p 的权值可用下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了生物神经 具有稀疏激活性。Lennie[13]研究发现,人类大脑运 作时,最多只有 1% 的神经元被激活,而在传统神 经网络运算时,其核函数有近乎一半的神经元被激 活[14],这一点 不 符 合 神 经 科 学 的 研 究, 也 不 利 于 简化优化运算网络。大量研究表明[15-17],因 ReLU function 具有反对称结构,计算中不会出现两侧抑 制的问题,函数图形状也较 sigmoid 更接近神经元 的稀疏激活模式[18]。
本文以阜新矿区 36 个工作面的岩移数据为基 础资料[23],引入 Relief Algorithm 与以 ReLU function 为核函数的 ELM 算法,对煤矿开采最大下沉 进行预测。首先运用 Relief Algorithm 对所获得的参 数建立筛选优化模型,选出对最大下沉值贡献较大 的参数而剔除贡献不是太大的参数。基于筛选优化 后的参数,建立以 ReLU function 为核函数的 ELM 算法的煤矿开采最大下沉值预测模型; 在预测模型 中,对 ELM 的隐含层进行筛选以优化预测模型, 且将该计算结果与 ELM 常用的核函数 如 Sigmoid function,Sine function, Hardlim function 及 Radial basis function 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68
魏 勇等: 基于 Relief 算法与 ReLU 核 ELM 的煤矿开采最大下沉预测模型研究
2018 年第 5 期
具有基本数学模型简洁、数据泛化能力强大、学习 速度快及能够跳出局部最优解而获得全局最优解的 优势。该算法也解决了传统神经网络选择隐函数层 数的难题,便于应用及推广。
不同核函数往往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类型,传统 神经网络 经 常 运 用 Sigmoid 系 方 程 作 为 模 型 核 函 数。该函数对中央区域信号增益大而对两头信号有 抑制,从神经科学上看,中央区为神经元兴奋态而 两侧为抑 制 态[12]。 因 此, 该 类 核 函 数 处 理 极 值 显 著的预测问题会显得乏力。
( 1.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四川 德阳 618000; 2.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3. 西华大学 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摘 要] 尝试引入 ReLU function 核的 ELM 算法及 Relief Algorithm 对开采区最大下沉量进行预 测。首先基于 Relief Algorithm 对现场岩移数据进行筛选优化; 然后通过隐含层数目循环实验选出预测 精度较高的 ELM 预测模型隐含层数目; 再筛选优化后的参数为输入,最大下沉为目标分别建立基于 ReLU function 核、igmoid function 核、Radial basis function 核及 Hardlim function 核的 ELM 预测模型; 最 后对 4 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采厚、平均采深、走向长度和倾向长度与最大下 沉关系显著; 以 ReLU function 核、隐含层神经元数目为 57 的 ELM 的预测结果精度显著优于对比组。
[作者简介] 魏 勇 ( 1985-) ,男,四川邻水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体稳定性及工程环境效应。
[引用格式] 魏 勇,唐延东,喻 强,等 . 基于 Relief 算法与 ReLU 核 ELM 的煤矿开采最大下沉预测模型研究 [J]. 煤矿开采,2018,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