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韵律结构对声韵母时长影响的分析_梅晓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节奏和韵律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节奏和韵律是作品独特的魅力所在。
通过对语言的运用,作家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声音和节奏,使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并探讨它们对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语言节奏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句子长度和排列,作家能够创造出一种流畅的语言节奏,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音乐般的韵律。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平仄押韵的句式,使整个作品充满了动人的节奏感。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被作品中的语言节奏所吸引,进而深入到作品的情节和人物之中。
其次,语言韵律是文学作品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通过对音韵的运用,作家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声音效果,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例如,在诗歌中,作家常常运用押韵和节奏感来营造一种优美的声音效果。
这种声音效果能够使诗歌更加动人,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同时,在散文和小说中,作家也会通过对语言韵律的运用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语言的韵律,作品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此外,语言节奏和韵律对于作品的意义和影响也不可忽视。
首先,它们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
通过合理的句子长度和排列,作家能够创造出一种优美的语言节奏,使作品更具艺术性。
同时,通过运用音韵和押韵,作家能够创造出一种动人的声音效果,使作品更加感人。
这种艺术性和美感能够使读者更加享受作品的阅读过程,增强作品的艺术价值。
其次,语言节奏和韵律还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合理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作家能够更好地传达作品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运用平仄押韵的句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情感更加丰富。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
总之,语言节奏和韵律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汉字韵音的研究报告

汉字韵音的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汉字作为中文的书写系统,是中国独特的调音符号。
汉字韵音研究旨在探究汉字韵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揭示汉字的音韵特征,并且深入了解汉字的构成和演变。
通过对汉字韵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韵律和使用规律,进一步拓展语言学的研究领域。
2. 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汉字韵音,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2.1 历史研究法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整理,我们了解到汉字韵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古代的韵书和字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汉字韵音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重建古代汉字的声音。
2.2 语音学分析法通过语音学的分析方法,我们对现代汉语的声音进行研究。
我们使用声学仪器进行实地录音和分析,在不同的音素环境中观察和记录汉字的发音特点。
同时,我们还通过实验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大量的语音数据。
2.3 计算机模拟法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汉字韵音的规律,我们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
通过编写程序和建立模型,我们模拟了汉字韵音的生成和变化过程。
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汉字韵音的规律。
3. 研究结果经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3.1 汉字韵部的构成汉字韵部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声母和韵母构成。
声母代表了汉字韵音的辅音部分,韵母代表了汉字韵音的核心元素。
通过对多种韵母的分析,我们发现韵母在不同的音节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发音规律和特点。
3.2 汉字韵音的变异规律汉字韵音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异,这些变异表现为声调的变化、声母和韵母的变化等。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我们确定了一些汉字韵音的变异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解释和分析。
3.3 汉字韵音的使用规律汉字韵音的使用规律是指在实际使用中汉字韵音的频率和分布情况。
我们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发现一些常见的汉字韵音使用规律,例如某些声母或韵母的使用频率较高,或者某些声母或韵母在特定环境中更常见等。
这些规律在中文教学和语言处理技术的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诗词作品中的音韵与韵律解析

诗词作品中的音韵与韵律解析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它不仅为人们带来了审美的享受,也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诗词作品中,音韵与韵律是两个重要的方面,它们赋予诗词以生命力,使之更加动人。
本文将对诗词作品中的音韵与韵律进行解析。
一、音韵的作用音韵是指诗词中的声音特点,它由语言的发音规则和声韵学原理决定。
音韵可以分为平声、仄声、清音、浊音等,它们在诗词表达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首先,音韵可以增加诗词的美感。
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语言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通过运用音韵,诗人可以使作品的语调更加悦耳动听,引发读者强烈的审美感受。
其次,音韵可以实现情感的表达。
音韵的选择和运用可以使诗词的表达更加准确、鲜明。
例如,使用平仄声调可以表现出柔和、平静的情感;使用浊音则可以表达出力度大、激烈的情感。
最后,音韵可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
通过在诗词中灵活运用不同的音韵,诗人可以塑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和场景,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意思。
二、韵律的特点韵律指的是诗词中的节奏和韵脚。
它是诗词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作品的整体形式和节奏感。
韵律的特点可以归纳为节奏感强、韵脚形式多样等。
首先,韵律赋予诗词以节奏感。
诗词有自己独特的节奏感,它使诗词的语言更具有韵律美,读起来更加流畅。
通过合理运用韵律,诗人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读者更好地沟通。
其次,韵律的形式多样。
在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韵脚包括平声、仄声、押韵等形式。
这些形式的运用使诗词的结构更加严谨有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韵律能够提高诗词的记忆性。
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来记忆和传承。
韵律的运用使诗词更易于记忆,有助于作品的传承和流传。
三、音韵与韵律的例证为了更好地理解音韵与韵律在诗词中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证来进行解析。
例证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由王之涣所作,通过运用平仄声、押韵等手法,表现出作者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之情。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偏误的韵律语法分析》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偏误的韵律语法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汉语已成为世界各地学习者的第二语言选择之一。
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偏误问题屡见不鲜,尤其是韵律语法方面的偏误。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韵律语法偏误,探讨其成因及解决策略。
二、韵律语法偏误的分类与实例(一)声调偏误汉语的声调是韵律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表达意义具有关键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掌握汉语声调时常常出现偏误。
例如,将上声(第三声)误读为其他声调,导致句意发生改变。
(二)音节时长偏误音节时长也是韵律语法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发音时,往往无法准确把握音节的时长,导致句子听起来不自然。
例如,过度延长或缩短某些音节的时长,影响整个句子的流畅度。
(三)重音与节奏偏误重音与节奏的把握对于表达句子的重点和语气至关重要。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掌握重音与节奏时,常常出现偏误。
例如,未能正确划分句子中的意群,导致句子读起来显得生硬、不流畅。
三、韵律语法偏误的成因分析(一)母语干扰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有些学习者的母语与汉语在韵律语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他们在学习汉语时难以适应汉语的韵律规则。
(二)教学因素教学方法和教材的选择也会影响学习者对汉语韵律语法的掌握。
一些教学方法过于注重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韵律语法的教学,导致学习者在实践运用中出现问题。
(三)学习者的认知与心理因素学习者的认知与心理因素也会影响他们对韵律语法的掌握。
例如,学习者的注意力、记忆力、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他们对汉语韵律语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解决策略与建议(一)加强声调教学与训练针对声调偏误问题,应加强声调教学与训练,帮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声调发音方法和技巧。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注重音节时长与重音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音节时长与重音的教学,帮助学习者了解汉语的节奏规律和重音分布特点。
汉语韵律结构和功能语调

研究韵律短语和韵律词, 我们用了两个语料, 作了两个 试验。两个语料都取自一语料库(Zu, 1999) ,符合 Pijper & Sanderman (1994)提出的作韵律研究的两个要求。这些句 子短的包含两个语法词, 最长的有九个语法词。 一个语料是 发音人 F00 念的 44 个语句(utterance) ,另一个语料是三位 发音人念的 49 句(M00 和 M01 各 21 句,F00 的 17 句) 。 发音人 F00 念的 44 个语句,用于第一个试验,其目的是为 确定韵律短语的边界特点。第二个试验用三位发音人念的 49 句,让听音人判断韵律词的边界。 本研究请没有语言学知识的人参加听辨试验, 由她们判 断语句中的韵律词和韵律短语边界。 她们没有任何听力上的 毛病。 虽然她们没有语言学专门知识, 但她们至少都具有中 学文化水平, 都用过词典。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听音人把词 汇知识带入听辨判断,以达到比较准确划分韵律词的目的, 听音人事先不知道我们做的研究跟词汇有关, 我们要求听音 人作大小间断的判断。 参加第一个试验的听音人共 52 位, 香港的 17 位, 北京 的 35 位,他们的任务是确定语句的大小间断,给出语句中 韵律大短语和韵律小短语的边界位置。 参加第二个听辨试验 是 20 位北京年轻人,其中有三分之一参加过第一个试验。 听音人在第二个试验中要确定的是语句里哪些音节是连在 一起的。 这两个试验相隔一年半。 听音人对本研究目的一无 所知。从间断(break)观点看,零级间断指话语中的“附 着群”(Beckman & Ayers, 1994),它里头词与词之间没有任 何间断,从音联学说看,闭音联(close juncture)指话语内 部音段与音段之间的紧密过渡。 把紧密连在一起的几个音节 的语音片段称为韵律词,跟零级间断和闭音联定义相一致。
汉语的韵律研究吴宗济先生的韵律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汉语的韵律研究吴宗济先生的韵律思想及其深远影响Report of Phonetic Research 20081汉语的韵律研究——吴宗济先生的韵律思想及其深远影响李爱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吴宗济先生70余年的音路历程,代表着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现代语音学发展的光辉历程。
他运用现代语音学的实验手段,对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特性展开了开创性的全面探索,不仅对音段的声学和生理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而且对汉语的韵律特性及其在言语工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吴宗济先生语言学论文集》便是吴宗济先生音路历程的缩影。
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的时候,我们重点介绍他在汉语韵律研究方面的成就,特别是他提出的或然变调和必然变调的语调思想,以及近年来他对篇章韵律和书法绘画等等其他艺术表达手段的共同特性的探索。
吴宗济先生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积极带领同仁和学生共同研究,他的影响已经涉及几代人。
吴宗济先生十分注重语音研究成果在言语工程中的应用,特别是对提高汉语语音合成的自然度的影响。
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国内外对汉语韵律的研究越来越繁荣,推动了韵律研究,也推动了整个语音研究与言语工程技术的合作。
1引言二十世纪初期,刘复、赵元任两位语言学大师,开始用实验语音学方法对声调进行研究,浪纹计是测算声调频率的主要工具。
赵先生在系统阐述了汉语语调的定义、语调的类型以及语调和字调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汉语的语调实际是词的或固有的字调和语调本身的代数和是“小波浪加大波浪”的著名理论。
吴宗济先生师从赵元任先生,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普通话的音段特征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80年代开始从事普通话的变调研究,并继承和发展了赵先生的语调思想,将赵先生提出的“橡皮条效应”以及“小波浪和大波浪”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在语法、语音和音系三个层面考察语调的变化模式。
通过对二字到四字的变调的调形分析,找出短语中的连读变调规律,作为研究成句语调的基础。
汉语言文学中的音韵与韵律研究

汉语言文学中的音韵与韵律研究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音韵和韵律的研究在汉语言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音韵是指语言中的音素和音变规律,而韵律则是指语言中的音调和韵律规律。
本文将着重探讨汉语言文学中音韵与韵律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首先,音韵与韵律在汉语言文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音韵是汉语言的基础,决定了词语的发音和语调,而韵律则决定了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韵律美感。
音韵和韵律的准确运用不仅能增加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还能让读者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其次,研究汉语言文学中的音韵与韵律需要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汉字的发音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以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音韵变化规律。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对古代文献和古代诗歌的研究,分析其中的音律规律和韵律结构。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声学实验和语料库分析也是研究音韵与韵律的重要方法。
在音韵研究方面,学者们对于汉字的音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比如,经典的韵书《切韵》对汉字的音韵进行了系统分类,并提供了中国古代汉字的音韵变化规律。
另外,关于汉字音韵变化的学术争议也层出不穷,例如《广韵》和《集韵》等书提供了不同的音韵分类方法,学者们对于这些音韵学著作进行了研究和比较,为汉字音韵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韵律研究方面,古代诗歌是学者们的重要研究对象。
诗歌是汉语言文学中韵律最为明显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汉语言文学中丰富的韵律变化。
例如,五言绝句是古代最为流行的诗歌形式之一,它以平仄和押韵规则为基础,通过一定的音律方式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研究者通过对五言绝句的音律规律进行分析,揭示出了许多古代诗人的创作技巧和韵律美感。
除了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现代科技手段也对音韵与韵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声学实验和语料库分析,研究者可以获取大量的音频和文本数据,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分析,揭示出汉语言文学中音韵和韵律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诗歌的声音之美:韵律与音韵分析

诗歌的声音之美:韵律与音韵分析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韵律和音韵的运用,呈现出令人陶醉的声音之美。
本文将就诗歌的韵律与音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创作和朗诵中的重要作用。
一、韵律的美妙之处韵律是诗歌的基础,它通过平仄、押韵和节奏的组合,形成诗歌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首先,平仄是指汉字的抑扬格调。
在古诗中,平仄对诗句的节奏和韵律起到关键作用,使整篇诗歌充满动感和韵律感。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平仄变化相间,给人以舒缓的旋律感。
其次,押韵是指诗句的末尾音节在音韵上的相同。
押韵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诗句更加优美动听。
例如,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的韵脚与“此时有情防路难”的韵脚相呼应,使整首诗歌具有悠扬的音律。
第三,节奏是指诗歌表达中的节拍感。
节奏通过对诗句的长短、声调的起伏等进行组合,形成独特的音乐性。
例如,骈文体的诗歌通常采用规律的长短句交替,使诗句的节奏感更加鲜明。
杜牧的《秋夕》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一个典型的长短句交替的例子。
二、音韵的千变万化音韵是指诗句中音节的变化和组合。
音韵可以通过押韵和拗音等手法来体现,使诗歌更加优美和动听。
首先,押韵是音韵运用的常见手法,通过在诗句中选择相同或相近的音韵,产生和谐的音响效果。
例如,白居易的《望江南》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其中的“黄”和“晴”、“溪”和“山”押韵,使整首诗歌柔美而和谐。
其次,拗音是音韵运用的一种形式,通过对音节的变化和变调,表达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其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等词语中的拗音,使诗歌中的声音更加抑扬顿挫,产生出愁绪的情感。
最后,声韵转化是一种常用的形式,通过音节的转换和变化,产生出动听的音响效果。
例如,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诗人学”与“同学”、“少年风”与“华正茂”之间的声韵转化,使整首诗歌的音韵呈现出一种欢快而流畅的节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 第4期2010年7月中文信息学报JO URNA L OF CH INESE INFO RM A TION PROCESSINGV ol .24,No .4Jul .,2010文章编号:1003-0077(2010)04-0096-08普通话韵律结构对声韵母时长影响的分析梅晓1,熊子瑜2(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北京100102;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100732)摘 要:该研究基于大规模语音数据库,通过建立普通话连续语流中的声韵母时长预测模型,考察声韵母时长的影响因素,探讨普通话声韵母在连续语流中的时长变化类型与话语韵律结构之间的关系。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话语的韵律结构对声母时长的影响较小,而对韵母时长的影响较为显著,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韵律单元末音节的韵母时长是否发生显著延长与话语的韵律结构密切相关,韵律大短语和语调短语末尾的音节通常会发生显著的韵母延长,韵律词内以及韵律词末尾的音节通常不会发生韵母延长;韵律小短语末尾的音节在韵母时长方面的表现比较混乱,规律性不明显,可能需要进一步做分化处理。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声母时长;韵母时长;韵律结构中图分类号:T P391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f Duration of Mandarin Prosodic StructuresM EI Xiao 1,XIONG Ziyu2(1.G raduate Schoo l o f T he Chinese Academy of So cial Science ,Department of Language ,Beijng 100102,China ;2.T he Chinese A cademy o f Social Science ,Institute of Language ,Beijng 100732,China )A bstract :Based on lar ge -scale pho ne tic database ,this paper e stablishes a predictive model to investig ate the facto rs tha t affect the duratio n chang es o f rhy mes and the relatio nship between the v aria tion ty pe and the prosodic structure in co ntinuous speech .P reliminary results demonstra te that the prosodic structures have little effect o n the duratio nal changes of initials ,while they trig ge r sig nificant chang e in the dura tion o f rhy mes .S pecifically ,this effect can be summarized as that 1)the le ng thening o f the r hy me at the final sy llable ha s clo 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 osodic structur es ,i .e .,rhyme dur ation wo uld be le ng the ned at the major pro so dic phrase boundary and intonational phrase bo unda ry w hile the duratio n w ould no t be leng thened within the pro so dic w ord or a t the bo unda ry of pro so dic w or d ;2)ther e is no co nsistent manifestatio n o f the rhyme duratio n at the boundary of mino r pro so dic phr ase ,which may deservefur the 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ompute r applica tion ;Chinese info rmatio n pro cessing ;initial duratio n ;r hy thm duratio n ;pr osodic str uc -ture收稿日期:2009-09-04 定稿日期:2009-11-27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与东芝(中国)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普通话多风格语音合成研究”的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资助项目(YZDN 50-05050)作者简介:梅晓(1986—),男,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语音学;熊子瑜(1973—),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语音学。
1 引言语音合成的自然度与话语的韵律要素密切相关,曹剑芬[1-2]曾提出“恰当的韵律切分,正确地把握话语的韵律结构,是加强合成语音节奏感,提高其自然度的关键。
”而“节奏主要通过规律性的音节时长伸缩和停延分布来实施。
”因此,要提高合成语音的自然度,探索普通话节奏特性和韵律结构,需要加强研究与普通话韵律节奏特性相关的声韵母时长变化类型和停顿分布等语音表现。
关于话语韵律结构与韵律单元内各音节(或音4期梅晓等:普通话韵律结构对声韵母时长影响的分析素)的时长关系,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英语方面的相关研究,如O lle r [3]发现英语单词首的辅音长度比词中的辅音更长;Wightman [4]等主要考察了短语末尾的时长变化,并提出短语末尾音节的时长通常被延长;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Beckman [5]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高层韵律单元末尾的时长被延长的现象在其他语言中大都存在,并推测该现象可能是所有语言都具有的现象,她同时指出,韵律单元起始位置对时长的影响可能会随着语言类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对于普通话中音节或声韵母的时长变化与韵律结构之间关系,当前学界的研究结果存在一些分歧,主要体现在韵律词末尾音节以及语调短语末尾音节的时长变化上,而对于韵律短语末尾音节的时长变化,大家基本上都认为韵律短语边界前一音节的时长会有显著延长。
曹剑芬[2,6-7]认为,韵律词末尾音节时长可能会延长,韵律短语末尾音节时长会显著延长,而语调短语末尾音节一般没有边界前延长现象,她同时指出韵律词末尾音节时长的延长效果可能会由于语速等原因而被消除掉。
而熊子瑜[8]的研究表明,韵律词末尾音节的韵母时长并不延长而是倾向于缩短,韵律短语末尾音节的韵母时长会有显著延长,此外,语调短语末尾音节的韵母时长也会发生显著延长,但其延长幅度同韵律短语相比会有所降低。
冯勇强[9]也指出韵律词内部以及末尾的音节时长不发生延长,甚至会缩短,而韵律短语、语调短语末尾音节的时长则会显著延长。
此外,倪崇嘉[10]对韵律短语内各不同位置音节及韵母的时长进行了研究,其结论与前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即韵律短语(包括主要韵律短语和次要韵律短语,也即本文后来所谓的韵律大短语和韵律小短语)末尾音节的韵母时长会显著延长。
关于声母的时长变化和韵律边界的关系,学界也有一些讨论,曹剑芬[11]认为韵律边界后音节的声母时长会延长,并且其延长幅度会随着韵律边界的等级提高而增大。
以往研究结果之所以存在某些差异,主要是由于研究者所采用的韵律标注系统和所使用的研究材料不同所导致。
此外,以往研究大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均值比较的方法来分析音节及声韵母的时长与韵律结构之间的关系,其结果容易受韵律边界位置的声韵调分布不均衡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偏误。
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声韵调类型等因素对声韵母时长的固有影响,本研究将基于大规模语音语料库,采用R 统计计算工具,以音节的声韵调类型等因素为基本分类变量建立普通话声韵母时长的线性预测模型,然后对比预测时长和实际时长之间的差异来考察韵律边界类型对声韵母时长的影响,进而分析其时长变化类型与话语韵律结构之间的关系。
2 语料和数据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语音室与东芝(中国)研究中心合作开发的“普通话多风格语音库”。
本文使用的是其中的一个子库,该库属于单人朗读风格,共有1538个话段,含35504个音节。
该子库的发音人是一位年轻的女性播音员,能讲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录音过程在消音室内进行,录音质量能满足语音标注和分析的要求。
根据音段和韵律的手工标注结果,本文提取出各音节及声韵母的时长数据,以及音节的声韵调类型、音节所在的左右韵律边界类型①等信息。
3 韵律结构对声韵母时长的影响在这一部分中,本文将系统地分析普通话声韵母时长在语流中的表现,并采用R 统计计算工具,通过建立普通话声韵母时长的多因素线性预测模型,来考察影响声韵母时长的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普通话韵律结构对声韵母时长的影响。
3.1 韵律结构对声母时长的影响图1是基于各类声母的时长均值与其标准差所作的散点图,其中横坐标是语流中各类声母的时长均图1 各类声母的时长均值与标准差的散点图97①韵律边界分为四个等级,从小到大依次是韵律词边界、韵律小短语边界、韵律大短语边界和语调短语边界,下文分别使用B1、B2、B3和B4来表示,另外使用B0来表示韵律词内的音节边界。
中文信息学报2010年值,纵坐标是各类声母的时长标准差。
单位为:秒。
从图1中所有声母时长均值的分布情况可以大体看出,语流中声母时长与其发音方法密切相关:时长较短的,主要属于不送气塞音;时长中等的,主要属于不送气塞擦音和浊辅音;时长较长的,主要属于送气的塞音、塞擦音以及擦音。
由此可以推断,语流中的声母时长应该具有相对较强的稳定性,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较大变化的可能性较小,以保持各类声母在时长上的区分度。
表1给出了各预测模型对声母时长分析的预测能力数据,从中可以进一步看出语流中的声母时长几乎不受韵律结构因素的影响。
表1 各预测模型对声母时长的预测能力控制变量Residual standard er rorM ultiple R -squared音节的声母类型0.01473on 29721①deg rees of f reedo m 0.7956音节的韵母类型0.02886on 29704deg rees o f freedom 0.2161音节的声调类型0.03115on 29737deg rees o f freedom 0.0854声母+韵母+声调0.01393on 29680deg rees o f freedom 0.8174声母+韵母+声调+左韵律边界类型0.01380on 29676deg rees o f freedom 0.8209声母+韵母+声调+右韵律边界类型0.01342on 29676deg rees o f freedom0.8305① 由于在建立声母时长预测模型时排除了所有零声母音节的数据,因此自由度会比总音节样本数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