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殿堂
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一些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被忽视和遗忘。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因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而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基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更应该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
一、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让学生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学校可以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如历史博物馆、古建筑群等,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导师引导、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了更好地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学校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在线传统文化课程、数字化文化展览等活动。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校园中身临其境地观赏传统文化的表演和展览,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微视频创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现代科技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三、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内涵,只有通过亲身参与才能深刻体会其魅力。
为了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学校可以举办各种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中国书法、绘画、传统手工艺等课程。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魂魄。
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五、加强师生交流,促进传统文化传承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为了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学校可以加强师生交流,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走进传统文化馆(教案)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传统文化馆课时:2课时年级:六年级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馆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参观传统文化馆,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文化馆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吗?你们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传承性的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诗词、书法、绘画、戏曲、武术等。
二、学习新课1. 讲解传统文化馆的作用和意义。
教师简要介绍传统文化馆的作用和意义,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促进文化交流等。
2. 学生分享参观传统文化馆的经历。
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参观传统文化馆的经历,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馆的基本情况。
3. 学习传统文化馆的基本内容。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传统文化馆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馆的基本内容,如展品、活动等。
4. 讨论如何参观传统文化馆。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参观传统文化馆,如遵守参观规定、爱护展品、文明参观等。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谈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深入学习1. 分组讨论: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讨论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如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宣传传统文化等。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3. 总结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如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宣传传统文化等。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日渐淡化。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方法。
一、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为了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
例如,精选优秀的神话故事、古代诗词、经典传说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小学生。
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开发一些互动性强、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和网站,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材料,小学生将更容易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二、组织有趣的文化活动为了增加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可以组织一系列有趣的文化活动。
例如,可以举办传统文化展览,让小学生亲身接触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还可以组织传统手工艺制作比赛、传统服饰秀、传统乐器演奏等活动,让小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培养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对于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参观、亲子活动,让家长了解和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中。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中与孩子一起欣赏传统戏曲、传统音乐等,通过亲身示范和讲解,引导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四、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还需要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建设传统文化角落,陈列与展示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物和文献资料,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存在。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艺术家、专家等来校园进行讲座,让小学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五、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传承为了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
传统文化进课堂(传统文化进课堂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进课堂(传统文化进课堂实施方案)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文化进课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文化进课堂实施方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意义2、如何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3、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意义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5000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
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进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防止一些有心人窃取我们的文化。
韩国已经抢了我们的端午节和活字印刷。
我不希望若干年后有人对我说棒子国旗上的八卦图是他们自己的创造,以下评论是从天涯转的:不要以为外国人都知道是中国的,除了几个汉文化学者,你以为有几个外国人对东亚文化的起源分得清楚?美国有本著名刊物今年曾经有个世界上文化影响最大的10个国家的排名,韩国排在里面理由之一居然有端午节---这就是谎言重复千遍的结果,这就是蚂蚁啃树的结果.你的替身,正慢慢地改变了别人眼里你自己的脸.韩国为什么要申请风水,这是处心积虑的.韩国本身的国旗就是剽窃中国八卦的结果,而八卦理论正是风水理论的核心.如果我们失去了世界对风水文化文化宗主国的承认,那我们失去的不但是八卦,还有在此基础上的四吉兽(青龙白虎等),中国古建筑古墓葬的理论基础的国际承认我们将彻底失去的是港澳台同胞对大陆文化保护的信任"我死了,我的子孙还在,我要他知道这是中华文化,觉不能让他以后拿着孔子,屈原,中医,针灸,粽子,八卦跟我说——看“大”韩文化多么久永,八国联军抢了中国的实物,棒子又想来抢我们的文化根基,其心之险恶真令国人警醒。
汉城改成首尔,显示他之强大;国旗太极怎么到不改了,还来抢我们的“风水”,这种有选择的明抢暗偷,真是让我辈之人感到如芒在刺,请韩国放弃对中国文化的觊觎。
风水学是中国的,这绝对是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另外,声称孔子是韩国人,儒家思想讲究的就是礼仪廉耻,多么的讽刺,你们本身的行为就与儒家思想相悖,你们知道什么是廉耻吗?如何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一、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着力营造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
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总结(2篇)

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总结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项重要的主题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这次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组织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包括讲座、展览、比赛等,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参与,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我们组织了一系列讲座,邀请了专家学者和文化艺术工作人员来校园进行传统文化讲解。
他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精髓,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和灵感。
讲座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并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通过这些讲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得以激发。
其次,我们举办了一场传统文化展览,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的形式,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览分为不同的展区,包括书法、绘画、剪纸、剪纸、民俗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身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平台。
同学们被展览中的精美艺术品所吸引,纷纷驻足观看,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展览还设置了互动环节,让学生们亲自体验传统文化艺术,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通过这次展览,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美和独特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举办了一系列传统文化比赛,如书法比赛、古诗词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赛不仅是对学生们在传统文化方面知识的考验,也是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的机会。
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报名,以高度的热情和投入展示自己的才艺。
比赛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天赋和技能,也促进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体验。
在活动中,我们还组织了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茶艺表演、传统舞蹈表演等,让学生们亲自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也唤起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同学们在体验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传统文化表演的技巧,还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对活动效果进行了评估。
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何能重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关键。
但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往往不及新奇的事物,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一、扣住兴趣点,激发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并寻找传统文化与古代和现代生活的联系,将传统文化与他们喜爱的元素结合起来。
例如,对于喜欢网络游戏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或者以动漫的形式介绍传统节日习俗,使传统文化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
二、以“再体验”为中心,提高学习效果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应该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体验式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体验传统戏曲的魅力,或者参观历史文化遗迹,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实践,提升学习价值传统文化并非高高在上的理论,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应该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
例如,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使用传统节日礼仪,应用传统文化知识,切身体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四、运用现代技术,丰富学习资源现代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场景,也可以制作传统文化相关的动画、视频等,将传统文化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形象。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起传统文化自学资源库,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五、注重文化传承,培养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可以通过讲述传统文化故事,介绍传统文化名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坚定文化自信。
如何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如何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一、丰富课程内容1.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如历史、文学、艺术等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2.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如书法、国画、戏曲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并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利用现代科技1.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图片等,生动展示传统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利用网络平台,如学校网站、社交媒体等,发布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在线学习和交流。
3.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传统文化体验,增强其参与感。
三、校园文化活动1.组织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文化周、展览、讲座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成立传统文化社团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相关活动,提高其组织能力和创造力。
3.与社区、文化机构合作,引入外部资源,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四、家校合作1.开展家长培训,让家长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共同学习传统文化。
2.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传统文化活动,加强家校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
3.建立家校交流平台,鼓励家长分享家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经验和方法,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学校和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教育方法,为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贡献力量。
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呈下降趋势。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为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多样化的方法。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传统故事和寓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料和丰富的图片来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将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开设传统文化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学校可以开设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活动。
例如,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制作传统食品、传统手工艺品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设立传统文化角落学校可以专门设置一个传统文化角落,展示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这个角落可以放置传统乐器、传统服饰、古代文房四宝等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日常中接触到传统文化的痕迹。
同时,在这个角落可以摆放一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供学生自行借阅和阅读,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
四、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社团学校可以设立传统文化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这样的社团可以组织传统乐器演奏、传统舞蹈表演、传统绘画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理解。
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比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五、父母的引导和示范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同样重要。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参观博物馆、阅读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观看传统文化相关的影视作品,并与孩子一同讨论和分享。
父母的积极参与和引导将为学生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能够持续深入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时代的发展 , 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出 了多元化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 及性格特点 , 除了教材之外 , 利用多媒体 资源选择 多种呈现形式 ,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与参与
积极性 , 如某些诗歌朗诵 , 教师可 以选取一 些制作
辅助阐释材料的话 , 趣味性便会大大增强。在讲“ 再 创 造的主要方式是想 象活动 ” 时, 对 应文章中崔颢
有一个瓶颈 , 我们很难突破 , 那就是学生缺乏兴趣 。 兴趣是源头活水 , 有了它, 一切 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学生没有兴趣学习 , 一切都是空谈。下面就以诗歌 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
一
位置。这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诗歌兴趣 的最简单而 又非常有效的方法 。对一些简单的诗歌 , 教师在备 课时就应自己背诵。在课堂上士I 情并茂地背诵和照 同。教师要努力用自己的声音营造一种气氛 , 一种 容易让学生进入并陶醉其中的气氛 , 在这种气氛中 ,
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 的有情人 。 这种离愁别绪 、 缠绵缱绻很容易打动学生 , 只要内心有所触动 , 学生 自然会有读类似诗词 的兴趣 。
( 三) 诵 读 比赛 的开展
、
以课堂诵读为突破 口
( 一) 学 生诵读
“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但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有 读百遍的兴趣呢? 单调的诵读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
作者简介 : 雷智颖 ( 1 9 8 3 一) , 女, 陕 西合阳人 , 本科学历 , 中学一级教师 , 陕西合阳 中学语文教师 。 研究方 向: 高中语 文教学 。
中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 , 在 所有学科 中, 指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 语文科最具优 势,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 , 我们承担着 义不容辞 的责 多应该教给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但与此 同时 , 我 们又陷入了另一种迷惘中。 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 ,
应试性感悟来引导学生亲近古诗词 , 走进 传统文化殿 堂。
关键词 : 古诗 阅读 兴趣 诵读 趣味 性 非应试性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6 0 9 7 ( 2 0 1 3 ) 0 9 - - 0 0 2 8 - 0 2
2 0 1 3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月
语文教 学通 讯
B u l l e t i n o f Ch i n e s e I -  ̄ n s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S e p . , 2 0 1 3
第7 5 0 卷
第9 期
Vo 1 . 7 5 0 No . 9
学生在 感受诗人灵魂 、 情 感的同时 , 对 老师心生敬 慕, 进而 爱上这 种感觉 , 这就达到 了培 养兴趣 的 目 的。比如在教授柳永的《 雨霖铃》 时, 教师要通过范
任。我们通过探索研究 , 总结出很多经验 , 提炼出很 着课本宣读或放 录音看似差别不大 , 效果却大不相
读尽量完整地再现画面 : 那座长亭 , 那声蝉鸣 , 那叶 扁舟, 那想象中的千里烟波、 茫茫暮霭 , 还有那对 “ 执
剧, 在课堂上表演 ; 一些借景抒 情的古诗词 , 可以让学 生在课堂上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 。
( 二) 教师 诵读
会对相应的诗歌或者是词曲背景进行了解 , 只有了解
到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创作中注入的情感 , 在诵读比 赛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带着感情诵读。 从准备环节到正 式表演这一过程 ,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其实已经完成了
一
课堂诵读绝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 ,我们必须把
教师诵读对诗歌教学的作用提高到一个至关重要 的
2 8【 教 学
个对传统文化 自学的过程 。
二、 从 引导手段 入 手 ( 一) 让 趣 味诗 篇作 先 行者
字的形式传承至今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 换 言之 , 即提高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的自主 性与自主能力,促使他们充分发挥 主观能动性 , 学
精细并配以柔美音乐的 F l a s h 进行具体讲授 。
天地》 ,纯理论 的东西学生学起来 当然 觉得索然寡 味, 若能引入一 些简易有趣 的诗歌作为这篇文章的
学习传 统文化 的重要 手段就是培养学生 良好 的阅
阅读的良好 习惯 , 便会 自觉地去发掘知识 。
( 四) 多媒体 课 件的 有效 利用
以培养兴趣为主。学生一般会对闺怨诗 、 离别诗 、 思 读 习惯 。俗话说 “ 书中 自有黄金屋” , 学生一旦养成
劳感 , 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 的课堂诵读。学习古诗 时, 可以让学生在集体诵读的基础上个人诵读、 分组
除了教师诵读 及学生诵读的开展之外, 还可以
学生 诵读 , 或者搞诵读比赛 , 以此提高其学习热情; 对于诸 定期举办一些小型的 班级为单位的诵读比赛 。 如( ( 孑 L 雀东南飞》 这样 的叙事长诗 , 可让学生编成小 在比赛中要想取得比铰理想的成绩 , 在 比赛之前必定
◆教学探 索
让兴趣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殿堂
雷智 颖
( 陕西省合阳中学, 陕西渭南 7 1 5 3 0 0 )
摘 要: 古诗词 中 凝聚着中华民族优 秀的传统文化 , 对培养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具有重要 的意 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应有意识地将诗词诵读品鉴与普 及 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利用课堂诵读、 趣味品鉴 、 非
习传统文化 。结合传统文化 的传承形式 , 培养学生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 ,不能不加选择地一股脑 灌输给学生 , 最初 的诗歌鉴 赏 , 课外诗词的引入 , 应
以简易的、 趣味性强的诗篇 为主 , 以了解知识为辅 , 乡诗 、 爱情诗等比较感兴趣 , 对一 些政 治色彩较 浓 的诗词兴趣 不大 , 针对 这种 情况 , 教 师就可以从他 们感兴趣的诗词着手 , 培养兴趣 , 以易带难 。例如教 授 高中语文课 本第五册文艺论文《 重新创造 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