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特征有什么
畜禽中暑症状及治疗方法

畜禽中暑症状及治疗方法一、牛中暑:病牛兴奋不安,张口呼吸,伸舌,眼结膜充血发红,瞳孔扩大,体温升高,心跳快而弱,步态不稳,倒地后不能起立。
治疗方法:⑴食醋500毫升,白糖300毫克,井水调匀后灌服。
⑵鲜马莲根300-400克,洗净后水煎,去渣,一次灌服。
⑶绿豆粉500克,醋400毫升,猪胆1个,井水调匀后一次灌服。
二、猪中暑:病猪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节律不齐;口有泡沫,不吃食,喜饮水;体温升高,四肢划动,或仰卧;瞳仁初散大,后收缩,最后昏迷倒地,全身痉挛而死。
治疗方法:⑴内服“十滴水”或薄荷水10-20毫升,樟脑水30毫升。
⑵西瓜1-2公斤,白糖60克,加冷水适量,搅拌灌服。
⑶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3毫克氯丙嗪,用以降温,病情严重的,每头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0.5-2克。
三、羊中暑:病羊精神倦怠,头部发热,出汗;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步态不稳,四肢发抖;瞳孔初散大,后收缩,全身振颤,昏倒在地,多在几小时内死亡。
治疗方法:⑴静脉输入生理盐水或糖盐水500-1000毫升。
⑵肌肉注射氯丙嗪2-4毫升或内服巴比妥0.1-0.4克。
⑶西瓜瓤1公斤(去籽),白糖50克,混合加冷水500-1000毫升,一次内服。
四、兔中暑:中暑家兔表现全身无力,站立不稳,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拒食,很快倒地,四肢抽搐,眼球突出,死前尖叫。
治疗方法:⑴病兔昏倒时,可用大蒜汁、韭菜汁或姜汁滴鼻,疗效显著。
⑵西瓜心、白糖适量,加水调和灌服,可很快缓解症状。
⑶用“十滴水”2-3滴,加水灌服,或仁丹3-4粒用水送服。
五、鸡中暑:病鸡呼吸急促,嘴张开,冠呈赤紫色,全身发热后变冷,严重时死亡。
中暑急救知识班会课件 (共24张PPT).ppt

方法三
散热障碍或产热增加
中暑病因征兆
中暑病因征兆
PART - 02
中暑临床 表现
Early childhood accident first aid knowledge
中暑临床表现
我国在2002年出台了一个《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将中暑分为二级。
先兆中暑(观察对 象):感到头昏、头 痛、口渴、多汗、全 身疲乏、心悸,注意 力不集中,动作不协 调,肢体麻木
迅速体外降温
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环境
呼救120
PART - 04
中暑急救 措施
Early childhood accident first aid knowledge
中暑急救措施
1
对无循环虚脱的中暑患者,可用冰水擦浴或将躯体浸 入27~30°C 水中传导散热降温。 (3)对循环虚脱者,可采用蒸发散热降温,如用 15°C 冷水反复擦湿皮肤,或同时用电风扇、空气调 节器。
01
山楂汤:山楂片100克、酸 梅50克加3.5千克水煮烂, 放入白菊花100克烧开后 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 凉饮用。
02
百合绿豆汤:绿豆清洗干净,放 入煲内,加入600ml凉水,大火 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烧煮。干 百合清洗干净,至绿豆煮开花 时也放入煲内,继续熬煮。
03
防暑三豆汤:绿豆、赤豆、 黑豆洗净,放入小煮锅中,加 入600ml水,用大火将水烧 开,转小火继续加热40分钟。 待锅中的汤变少至大约 300毫升时,离火,放凉,即可 连豆带汤食用。
中暑急救方法
1、搬移
中暑初期应迅速到通风阴凉的地方,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 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 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 散热。
中暑

中暑一、概述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暑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或)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大类型。
根据环境温度、湿度及其与人体热平衡之间的关系,通常把35℃以上的生活环境和32℃以上的生产、劳动环境称为高温环境。
此外,考虑到劳动产热与人体热平衡因素,在相对湿度80%以上,气温30℃以上的工作场所即被视为高温环境。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凡可导致机体热负荷增加和(或)散热功能障碍的因素,均可引起中暑。
(二)发病机制1.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产热和从环境中获得的热量不能与生理性散热达到平衡,致使体内热量蓄积,引起体温升高。
随着体内热量的蓄积,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排出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可使体内热量进一步蓄积,体温骤增,甚至达42℃以上。
临床上以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2.热痉挛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是出汗。
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内最高生理限度的出汗量为6L,但在高温环境下,劳动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
因大量出汗,使体内钠、钾丢失过多,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
3.热衰减由于大量出汗,同时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但不伴内脏血管收缩,以致循环血量减少,中枢供血不足,发生循环衰竭。
三、病情评估(一)先兆中暑先兆中暑指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浑身无力及步态不稳。
体温可正常或低热。
(二)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的症状外,还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胸闷、皮肤干热,或有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细等症状。
体温多在38℃以上。
(三)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1.热射病高热、无汗、昏迷。
体温可高达40~42℃或以上。
随体温升高,病人神志由狂躁、恍惚、谵妄到昏迷、手足抽搐、皮肤干燥、灼热、呼吸急促、瞳孔缩小,二便失禁,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急性肾衰竭、甚至MODS、DIC等,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死亡率较高。
GBZ_41-2002_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

前言本标准的第6.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相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11508-1988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在接触从事高温作业时由于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可能中暑。
为了保护健康,便于开展中暑的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以保障从事在厂矿、农场及其他露天作业环境中劳动以及在体育竞赛和军事训练时所发生的中暑。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负责起草。
参加起草的单位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Heat IllnessGBZ41-2002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生产劳动(工厂、矿山、农场及其他露天作业等)、体育竞赛时所发生的中暑的诊断和处理。
非职业性中暑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3 诊断原则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4 中暑先兆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中暑属于突发性安全事件。
一般以暑季为高发期,或是通风条件差的高温场所。
中暑前一般会出现胸闷、头晕、口渴、呼吸不畅、无力等征兆。
2. 应急组织及职责2.1 应急自救领导小组组织机构2.1.1 应急自救领导小组组 长:副组长:2.1.2 自救组:副经理、各施工队队长及指定人员组成。
2.1.3 救护组:项目书记、办公室、各施工队工班长指定人员组成。
2.1.4 疏导组:由项目副经理、安质部、测量室、各施工队值班人员组成。
2.1.5 保障组:由项目总工、办公室、工程部、物资部、设备部、计划部、财务部、各施工队技术负责人及指定人员组成。
2.1.6 善后组:由项目书记、办公室、计划部、财务部、各施工队指定人员组成。
2.1.7调查组:由项目副经理、总工、工程部、安质部、设备部、物资部、各施工队指定人员组成。
2.2 应急岗位职责2.2.1 组长的职责A 执行国家、地方、行业、上级有关安全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应急预案;B 随时掌握项目现场事故情况;C 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项目现场处置方案,向项目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D 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组织项目应急演练,指挥项目应急行动。
2.2.2 副组长的职责A 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B 组织编制现场处置方案,落实项目应急行动,组织搞好培训和演练;C 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D 组织做好善后工作。
2.2.3 自救组职责实施现场处置,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危险地点,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搜救被困人员。
2.2.4 救护组职责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
2.2.5 疏导组职责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
2.2.6 保障组职责提供技术保障,并保证应急处置的通讯畅通,物资、设备和资金及时到位及后勤供给。
2.2.7 善后组职责妥善安置伤亡人员和接待伤亡人员的家属,配合项目做好理赔工作。
奶牛中暑的症状 如何预防与治疗奶牛中暑的方法

奶牛中暑的症状如何预防与治疗奶牛中暑的方法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家畜,其适宜温度为10-20摄氏度,夏季温度高,管理不当会引起奶牛暑。
本文介绍奶牛中暑的临床症状特征,以及如何预防与治疗奶牛中暑的方法。
1、高温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当环境温度超过25摄氏度,就会影响产奶量。
产奶量越高的牛影响越大,下降幅度可高达50%,而且还会导致以后泌乳期产奶量下降,下降幅度每头每天2-5千克,甚至可高达10千克以上。
温度32摄氏度以上时,乳蛋白率、乳糖率降低,还会造成情期受胎率和初生犊牛体重下降。
奶牛通过减少采食来减少热量的产生,从而达到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这种平衡的结果,使产奶量减少,这是奶牛的一种自我保护。
2、奶牛中暑的临床症状奶牛热应激会引起中暑,临床症状为:精神沉郁,四肢无力,步态不稳,突然倒地,全身震颤,口吐白沫,口色发红,心跳加快,体温升高至41-43摄氏度,全身出汗。
有的表现兴奋,狂暴不安。
也有的全身麻痹,皮肤、角膜、肛门反射减退或消失,常常发生剧烈的痉挛,严重的1-2小时内死亡。
3、奶牛中暑的治疗方法发生奶牛中暑,要立即缓解和减少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要从环境和营养两方面来考虑:一是改善牛舍和牧场环境,阻断外部的热源进入牛舍,同时促进牛舍内部的热量和水分向外排出,通过送风、喷水、酒水等人为措施,促进奶牛体热的散发。
二是改善营养和饲喂技术,通过改善饲料结构和饲喂技术,尽量减少或抑制与产奶无关热量的产生。
将牛牵到通风凉爽的地方,灌服冷盐水,用25摄氏度水浇牛全身或用冷水洗其头部,也可凉水灌肠。
灌服西瓜汁5-10千克,将西瓜去皮除籽,捣碎后让其自饮或灌服。
病重的可静脉放血1000-2000ml,然后立即静脉注射1500-3000ml生理盐水,内加10%安那加10-30ml或10%樟脑磺酸钠10-20ml。
奶牛中暑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

奶牛中暑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作者:赵刚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7期摘要:奶牛中暑是由于在气候闷热、空气过于潮湿的环境中发生热应激而导致的一种急性病。
通常奶牛、役用牛在夏季出现发病,病牛临床特征是体温急剧升高、虚脱、明显缺氧以及脑神经机能紊乱,特别是会严重影响其泌乳量,往往能够降低50%左右,严重时还会导致发情期受胎率降低,且初生犊牛体重过小。
关键词:奶牛;中署;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对症治疗;饲养管理;改善环境中图分类号:S858. 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073-011 病因分析正常情况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当外界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通过加快呼吸和增加出汗来进行散热,但如果温度高且湿度过大,加之空气无法顺畅流通,导致体热较难散发而在体内蓄积。
随着病理过程的不断发展,机体由于损失大量的水分和盐类,促使血液浓缩,且增大外周循环的阻力,同时由于缺氧而产生代谢不完全产物蓄积于血液内而引起酸中毒。
另外,如果机体持续严重的呼吸会导致肺充血和肺水肿,进一步增大心脏负担,且蓄积的体热以及产生的有毒物质会损害脑组织,最后使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持续麻痹,导致血管明显扩张,血压急剧降低,呼吸机能和心脏血液循环明显失调,最终由于停止呼吸和心跳而发生死亡。
一般来说,奶牛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发病,如在炎热夏季长距离拥挤运输或大量出汗但缺乏饮水;饲养环境不良,如牛舍过于狭小、潮湿闷热、通风较差等,都能够引起发病。
2 临床症状病牛表现出精神沉郁,往往张口伸舌,并有泡沫状的唾液从口内流出,体温急剧升高,一般可达到41—44℃,呼吸频率加快,超过75次/min,节律异常。
心悸亢进,心跳加快,超过100次/min,接着出现心音混浊或分裂,最终心音低沉,脉搏细弱,静脉发生萎陷。
排尿量减少甚至完全无尿。
初期出现短暂的兴奋,烦燥不安,不断挣扎、乱动,部分会快速变成高度抑制状态,角膜、皮肤、肛门反射消失,但腱反射有所增强,瞳孔先是散大后是缩小。
有关中暑的基本常识

定义:中暑是在高温下人体表面皮肤血管扩张,使供应大脑及身体各部分的血液减少而致晕厥。
分类:[阳暑]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
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
分为三类:热射病:一般在闷热的室内易发生,初感头痛、头晕、口渴,然后体温迅速升高,脉快、面红、甚至昏迷;日射病: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由于日光直接暴晒所致,症状同热射病相似,但体温不一定升高,头部温度有时增高到39摄氏度以上;热痉挛:由于在高温环境中人体大量出汗,丢失大量氯化钠,使血钠过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
[阴暑]“阴暑”是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
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在树阴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
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
高发人群婴幼儿: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差,而且皮下脂肪较多,尤其是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较高,对散热不利。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的萎缩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衰退,使散热不畅。
产妇:由于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终日呆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炎热会使人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地转移至皮肤而在体内积蓄,便容易中暑。
感染性疾病患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源,令机体产热加速,并使机体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进入血液,血管痉挛,对散热不利。
糖尿病患者:这种病由于糖从尿中大量丢失而引起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久病者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和周围神经的变性,使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的反应迟钝而引起中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
中暑的特征有什么
导语:
在夏季的高温情况下中暑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在炎热的夏季
人体的水分相当重要,一旦水分蒸发就会引起中暑的情况,中暑后的
人体非常的脆弱如
在夏季的高温情况下中暑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在炎热的夏季人体
的水分相当重要,一旦水分蒸发就会引起中暑的情况,中暑后的人体
非常的脆弱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很可能就会引起生命危险,所以在
中暑后要多加休息,那么中暑都有哪些症状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
看一下;
中暑症状: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
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
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
1.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
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2.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3.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1.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2.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
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