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培训PPT111
合集下载
微专题干热河谷共25页PPT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微专题干热河谷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幻灯片PPT

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 芽孢的手段。
灭菌法:系指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
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和技术。
★ 灭菌的目的
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最 大限度地提高药物制剂地平安性,保护 制剂的稳定性,保证制剂的临床疗效。
★ 灭菌方法分类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过滤灭菌法 射线灭菌法
二、湿热灭菌法定义
2.1 定义: 指用饱和蒸汽、沸水或流通蒸汽进展灭
菌的方法。实际上只要微生物处于到达水- 水蒸气平衡状态下的灭菌过程,都是湿热灭 菌.
例:实验室给微生物取样瓶灭菌时通 常参加1ml水并密封。
水分的存在有利于灭菌
蒸汽有利于蛋白质的变性和酶的失活, 从而杀灭细胞
湿热灭菌法特点
特点:该法适用于耐高温金属、玻璃、 等物品与用具的灭菌制品以及不允许湿 气穿透的油脂类〔如油性软膏基质、注 射用油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的 灭菌,不适与橡胶、塑料及大局部药品 的灭菌。
1.3 注意 :在枯燥的状态下,由于热穿透 力较差,微生物耐热性较强,必须长时间 受高温的作用才能到达灭菌的目的。因此 干热空气灭菌法采用的温度一般比湿热灭 菌法要高。一般规定为135-145℃灭菌3 -5小时;160-170℃灭菌2-4小时;180200℃灭菌0.5-1小时。
湿热灭菌工艺验证
进展热分布试验、热穿透试验和生物指示剂 验证试验。
以确定灭菌柜空载及不同装载时腔室中的热 分布状况及可能存在的冷点;在空载条件下, 确认121℃时腔室各点的温度差值应≤±1℃;
使用插入实际物品或模拟物品内的温度探头, 确认灭菌柜在不同装载时,最冷点物品的标 准灭菌时间〔F0〕到达设定的标准;
二、低温间歇灭菌法
低温间歇灭菌法特点:
灭菌法:系指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
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和技术。
★ 灭菌的目的
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最 大限度地提高药物制剂地平安性,保护 制剂的稳定性,保证制剂的临床疗效。
★ 灭菌方法分类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过滤灭菌法 射线灭菌法
二、湿热灭菌法定义
2.1 定义: 指用饱和蒸汽、沸水或流通蒸汽进展灭
菌的方法。实际上只要微生物处于到达水- 水蒸气平衡状态下的灭菌过程,都是湿热灭 菌.
例:实验室给微生物取样瓶灭菌时通 常参加1ml水并密封。
水分的存在有利于灭菌
蒸汽有利于蛋白质的变性和酶的失活, 从而杀灭细胞
湿热灭菌法特点
特点:该法适用于耐高温金属、玻璃、 等物品与用具的灭菌制品以及不允许湿 气穿透的油脂类〔如油性软膏基质、注 射用油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的 灭菌,不适与橡胶、塑料及大局部药品 的灭菌。
1.3 注意 :在枯燥的状态下,由于热穿透 力较差,微生物耐热性较强,必须长时间 受高温的作用才能到达灭菌的目的。因此 干热空气灭菌法采用的温度一般比湿热灭 菌法要高。一般规定为135-145℃灭菌3 -5小时;160-170℃灭菌2-4小时;180200℃灭菌0.5-1小时。
湿热灭菌工艺验证
进展热分布试验、热穿透试验和生物指示剂 验证试验。
以确定灭菌柜空载及不同装载时腔室中的热 分布状况及可能存在的冷点;在空载条件下, 确认121℃时腔室各点的温度差值应≤±1℃;
使用插入实际物品或模拟物品内的温度探头, 确认灭菌柜在不同装载时,最冷点物品的标 准灭菌时间〔F0〕到达设定的标准;
二、低温间歇灭菌法
低温间歇灭菌法特点:
热管理人员培训方案(通用)ppt

跟踪内容
对学员在培训后的工作表现进行跟踪,了解培训成果在实际工作 中的运用情况。
跟踪方式
通过定期回访、工作检查等方式进行,确保跟踪结果真实、有效 。
跟踪结果
对跟踪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培训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 为后续培训提供改进方向。
06
培训计划改进
根据培训效果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改进
培训效果评估
调查结果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培训的优点和不足, 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培训考核成绩
考核内容
01
对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
操作等方面。
考核方式
02
通过考试、实操评估等方式进行,确保考核成绩客观、公正。
考核结果
03
对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和掌握程度
。
培训后工作表现
通过考试、问卷调查、反馈会议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了解 学员掌握情况及对培训的满意度。
针对性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培训中的不足之处,调整教学方法、内容或师 资,以提高培训质量。
跟踪反馈
对改进后的培训计划进行再次评估,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持续优 化培训计划。
定期更新培训内容与方式
更新培训内容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更新,定期更新培训教材和案例,确保 培训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分工合作能力
在团队协作中,热管理人 员需要根据各自的专业特 长进行合理分工,提高团 队整体效率。
共同成长意识
热管理人员应具备共同成 长意识,通过团队协作不 断学习和进步,提高整个 团队的专业水平。
02
培训内容
热力学基础
总结词
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 。
热管理人员培训方案(通用)ppt

热管理实践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热管理在电子 设备、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 用。
热管理设备与工具
热管理设备
01
介绍各种热管理设备,如散热器、冷却风扇、散热片等。
热管理工具
02
介绍用于测量和监控温度、湿度的工具和设备,如温度计、湿
度计、红外测温仪等。
热管理设备与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03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热管理设备与工具,并介绍其使用
能量守恒定律,阐述能量 转换与守恒的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增原理,说明自然过程 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 行。
热力学第三定律
绝对零度原理,规定绝对 零度为物质能够达到的最 低温度。
热管理原理与实践
热管理基本概念
阐述热管理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
热管理原理
介绍热传递、热对流、热辐射等基 本原理及其在热管理中的应用。
04
培训安排
培训时间与周期
培训时间
根据企业需求和员工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时间,如周末、晚上或工作日 等。
培训周期
根据培训内容和目标,确定培训周期的长短,如一周、两周或一个月等。
培训地点与设施
培训地点
选择适合的培训场所,如企业内部培 训室、外部培训机构或在线培训平台 等。
培训设施
根据培训内容和方式,准备相应的培 训设施,如投影仪、音响、白板、桌 椅等。
及时调整
根据效果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和内容,确保培训效果的 最大化。
培训内容更新与完善
更新培训内容
根据受训者的反馈和实际工作需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确保培训 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完善培训方法
根据受训者的反馈和实际工作表现,及时完善培训方法,提高培训 效果和质量。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热管理在电子 设备、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 用。
热管理设备与工具
热管理设备
01
介绍各种热管理设备,如散热器、冷却风扇、散热片等。
热管理工具
02
介绍用于测量和监控温度、湿度的工具和设备,如温度计、湿
度计、红外测温仪等。
热管理设备与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03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热管理设备与工具,并介绍其使用
能量守恒定律,阐述能量 转换与守恒的原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增原理,说明自然过程 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 行。
热力学第三定律
绝对零度原理,规定绝对 零度为物质能够达到的最 低温度。
热管理原理与实践
热管理基本概念
阐述热管理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
热管理原理
介绍热传递、热对流、热辐射等基 本原理及其在热管理中的应用。
04
培训安排
培训时间与周期
培训时间
根据企业需求和员工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时间,如周末、晚上或工作日 等。
培训周期
根据培训内容和目标,确定培训周期的长短,如一周、两周或一个月等。
培训地点与设施
培训地点
选择适合的培训场所,如企业内部培 训室、外部培训机构或在线培训平台 等。
培训设施
根据培训内容和方式,准备相应的培 训设施,如投影仪、音响、白板、桌 椅等。
及时调整
根据效果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和内容,确保培训效果的 最大化。
培训内容更新与完善
更新培训内容
根据受训者的反馈和实际工作需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确保培训 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完善培训方法
根据受训者的反馈和实际工作表现,及时完善培训方法,提高培训 效果和质量。
干燥过程与设备培训课程(PPT 119页)

——干燥时的微粒的温度,即湿球温度。
空气传给物料的热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Q 'Q Q 损 -L (I2'-I0)
Q ——空气加热器的热损失,kJ/h,; Q 损 ——干燥器的热损失,kJ/h; I 2 ' ——当初始空气湿含量为,离开干燥器的温度为时的热焓量。 I 0 ——初始空气的热焓量,kJ/h; L ——通过物料平衡计算得到的空气量,kg干空气/h。
特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可靠,获得的产品质量好
热空气
8 7 6 5
2
料 空 气
4
废气
3
成 品
图11-7 气流喷雾干燥流程 1.6-过滤器 2-空气分配盘 3-袋滤器 4-回风管
5-电加热器 7-瓷环 8-棉兰
气流喷雾干燥塔的构造
构成:干燥室 、气流喷雾器、分配盘 、螺旋排风管 、回风 管 、袋滤器。
5-成 品 收 集 器
盘顶 旋风方向
图11-9 空气分配盘
5
6
4 3
2
φ 3.5
1
图 11-10 气 流 喷 雾 干 燥 喷 咀 1-空 气 管 2-压 紧 螺 帽 3-喷 咀 座 4-压 紧 螺 帽
5-喷 咀 6-进 液 管 7-喷 咀 口
1.5 4 5 °
(一)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设备:密闭干燥室、冷凝器和真空泵组 成
真空箱式干燥器:干燥室,中空盘架 带式真空干燥器:液状浆状, 耙式真空干燥器 机械真空泵和蒸汽喷射泵
SZG系列双锥 干燥机
SZG系列双锥 干燥机示意图
YZJ真空干燥 机
圆通真空干燥 机
一、气流干燥原理及设备
(一)气流干燥原理 热气流将物料在流态下干燥 潮湿分散状态颗粒湿物料,悬浮在热气
大气物理学干绝热过程和位温PPT课件

第9页/共11页
3.性质
(1)位温是气压和温度的函数。 (2)在干绝热过程中,θ=常数,
表示θ在干绝热过程中是守恒的。
d
(3)确定气块在干绝热过程中,γd线就 是等θ线。
第10页/共11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1页/共11页
d T0
dP0
第2页/共11页
对(3-5b)式积分: T dT P R dP T T0 C P0 P P
R
T • P6T30
( P )cp P0
(3-6)
对
其中 (
• 其中
R 0.288
Cp
T ( P )0.288
T0
P0
7) 第3页/共11页
(3-
泊松方程的意义:
• (1)干绝热过程中气块温度变化唯一的决定于气压变化。
非绝热过程:与外界有热量交换。 干绝热过程:升降气块内部既没有发生水相
相变化,又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的 过程。
第1页/共11页
二.干绝热方程
• 绝热:dQ=0 (3-3)式变成
(3-5a)
CpdTRPTdp0
及
(3-5b)
•
dT RT dp 气温升高,
气压升高。反之,气温下降,气压也下降。
CP P
• (2)T0,P0一定, P升高T呈指数升高 下降
下降
• (3)气块绝热上升,温度呈指数下降。
下降,
上升。
第4页/共11页
三.干绝热温度的直减率
• 准静力学条件:
p p'
dp dp'
• 周围大气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满足静力学方程:
dp' ' g
dz
d 'p'g dzd p
3.性质
(1)位温是气压和温度的函数。 (2)在干绝热过程中,θ=常数,
表示θ在干绝热过程中是守恒的。
d
(3)确定气块在干绝热过程中,γd线就 是等θ线。
第10页/共11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1页/共11页
d T0
dP0
第2页/共11页
对(3-5b)式积分: T dT P R dP T T0 C P0 P P
R
T • P6T30
( P )cp P0
(3-6)
对
其中 (
• 其中
R 0.288
Cp
T ( P )0.288
T0
P0
7) 第3页/共11页
(3-
泊松方程的意义:
• (1)干绝热过程中气块温度变化唯一的决定于气压变化。
非绝热过程:与外界有热量交换。 干绝热过程:升降气块内部既没有发生水相
相变化,又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的 过程。
第1页/共11页
二.干绝热方程
• 绝热:dQ=0 (3-3)式变成
(3-5a)
CpdTRPTdp0
及
(3-5b)
•
dT RT dp 气温升高,
气压升高。反之,气温下降,气压也下降。
CP P
• (2)T0,P0一定, P升高T呈指数升高 下降
下降
• (3)气块绝热上升,温度呈指数下降。
下降,
上升。
第4页/共11页
三.干绝热温度的直减率
• 准静力学条件:
p p'
dp dp'
• 周围大气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满足静力学方程:
dp' ' g
dz
d 'p'g dzd p
干燥知识讲座

总结:利用热力蒸发作用降低物料水分 总结: 的作业。 的作业。
二、干燥的目的
• 干燥的目的是使物料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 干燥的目的是使物料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 或满足进一步加工的需要。例如谷物、 或满足进一步加工的需要。例如谷物、蔬菜经 干燥后可长期贮存;合成树脂干燥后用于加工, 干燥后可长期贮存;合成树脂干燥后用于加工, 可防止塑料中出现气泡或云纹; 可防止塑料中出现气泡或云纹;纸张经干燥后 便于使用和贮存。干燥操作广泛应用于化工、 便于使用和贮存。干燥操作广泛应用于化工、 食品、轻工、纺织、农林产品加工和等各部门。 食品、轻工、纺织、农林产品加工和等各部门。 • 总结: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 总结:便于贮存、
•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经济、高效的干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经济、 燥目的, 燥目的,通常将机械干燥与热能干燥结合 使用。 使用。 • 先用机械方法将物料中的大部分湿分除去, 先用机械方法将物料中的大部分湿分除去, 再用热能干燥将物料中剩余的湿分排除。 再用热能干燥将物料中剩余的湿分排除。 干燥工艺往往是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 干燥工艺往往是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
1.物料的性质和形状 物料的性质和形状 2.物料的温度 物料的温度 3.物料的含水量 物料的含水量 4.干燥介质的温度和湿度 干燥介质的温度和湿度 5.干燥介质的流速和流向 干燥介质的流速和流向 6.干燥器结构 干燥器结构 总结:湿物料、干燥介质、 总结:湿物料、干燥介质、设备
1.物料的性质和形状:包括湿物料的物理结 物料的性质和形状: 物料的性质和形状 结构越疏松速率越高)、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 构(结构越疏松速率越高)、化学组成、 形状和大小(越小速率越高), ),物料层的 形状和大小(越小速率越高),物料层的 厚度(厚度越小速率越高) 厚度(厚度越小速率越高)和与水的结合 方式( 方式(水在物料表面比水吸附在物料内部 速率高)。 速率高)。 2.物料的温度:物料本身的温度越高,干燥 物料的温度: 物料的温度 物料本身的温度越高, 速率越大。 速率越大。
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PPT文档资料

从而杀灭细胞
2019/3/7
13
湿热灭菌法特点
蒸汽热穿透性强
灭菌效率高
温度相对较低 灭菌时间相对短 灭菌过程不产生任何化学物理污染 灭菌设备控制参数少,运行稳定,方便管理药 物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
2019/3/7 14
二、湿热灭菌法分类
热压灭菌法 流通蒸汽灭菌法 煮沸灭菌法 低温间歇灭菌法
2.2.3 煮沸灭菌法:系指将待灭菌物置沸水 中加热灭菌的方法。 特点:该法灭菌效果较差,常用于注射器、 注射针等器皿的消毒。必要时可加入适量 的抑菌剂,如三氯叔丁醇、甲酚、氯甲酚, 以提高灭菌效果,煮沸时间通常为30~ 60min。
2019/3/7 21
二、低温间歇灭菌法
2.2.4 低温间歇灭菌法:系指将待灭物置 60~80℃的水或流通蒸汽中加热60min,杀 灭微生物繁殖体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4h, 让待灭菌物中的芽孢发育成繁殖体,再次 加热灭菌、放置,反复多次,直至杀灭所 有芽孢。
2019/3/7
22
低温间歇灭菌法特点:
优点:该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热敏感物 料和制剂的灭菌。 缺点:费时、功效低、灭菌效果差,加 入适量灭菌剂可提高灭菌效率。
2019/3/7
23
二、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
2.3.1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微生物的种类、 发育阶段、微生物的数量等。 2.3.2 蒸汽性质:蒸汽有饱和蒸汽、湿饱和 蒸汽和过热蒸汽。热压灭菌应采用饱和蒸 汽。
水份的影响:湿度低
机理不同:干热灭菌是使微生物氧化而不是使蛋 白质变性
2019/3/7 用对数规则描述微生物杀灭过程,准确性较 差 温度高,200 ℃以上,有可能到320 ℃ 用于玻璃容器、手术器械等 无菌生产工艺中安瓿、西林瓶的灭菌和去热 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点
洁净控制
IQ
设腔室 内光洁度
设备资料 管路安装
OQ (电器元件、设备部件确认)
程序控 制器的 确认
气流方 向和速 度 传送 带速 度
风压 平衡
加热 元件 运行 联动功 能 自动运 行程序
温度报警、 速度报警、 风速报警
OQ
• (2) 过滤器完整性测试 • 干热灭菌器的出风系统必须保证符合A 级洁净空气的标准,因此应对 其高效过滤器定期进行完整性测试(如PAO测试)。髙效过滤器本身 可能被高温破坏产生悬浮粒子,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升温和降温速度对 高效过滤器的寿命亦有很大影响,必须严格按照供应商规定的升温、 降温速度范围设计和控制灭菌程序。
•
•
隧道烘箱PQ
• • • 隧道烘箱的热穿透 隧道烘箱的最差条件通常表现在第一排、最后一排、输送带边缘以及中间堆 放密度高的容器中。 将12支热电偶探头按图进行布置,热穿透探头放置在容器中,并接触容器, 以确保测定的温度是容器表面温度,而不是空气的温度。由于气流很容易为 灭菌瓶体所阻挡,瓶体本身的最低点通常是热穿透效果最差的位置。因此热 穿透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出冷点的灭菌情况。 考虑隧道烘箱采用单向流送风,瓶体上部的温度为空气温度,温度热分布测 试探头贴瓶口布置。
干热灭菌培训
2016年02月
干热灭菌的定义
dry heat sterilization 干热灭菌法
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一般有火焰灭 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 • • • 干热灭菌的方法有 ①焚烧:用火焚烧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破坏性大,仅适用于废弃 物品或动物尸体等; ②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适用于实验室的金属器械(镊、剪、接种 环等)、玻璃试管口和瓶口等的灭菌; ③干烤:在干烤箱(hot air sterilizer)内进行,加热至160℃~170℃维 持2小时,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 器皿、瓷器、玻质注射器等; ④红外线(infrared):是波长为770nm~1000μm的电磁波,以1μm~ 10μm波长的热效应最强。红外线的热效应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产生, 不能使物体均匀加热,常用于碗、筷等食具的灭菌; ⑤微波(microwave):波长为1mm~1000mm的电磁波统称为微波, 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与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微波炉 的热效应分布不均匀,灭菌效果不可靠,用于非金属器械及食具消毒 。
•
•
干热空气灭菌工艺原理
•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或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生物高分子产生非 特异性氧化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 干热灭菌时,以强制方式将空气对流,高温空气将水分逐渐带走,被 灭菌物品及芽孢跟着失水,灭菌率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干热空气灭菌分类
• 按照热传递方式可以划分为: • 对流传热、传导热、辐射热三种传热形式。 • 按使用方式可把干热灭菌设备分为: • 批量式(或间歇式)和连续式,前者如干热灭菌柜,可用于金属器具 、设备部件的灭菌除热原;连续干热灭菌设备,如隧道式灭菌烘箱, 可用于安瓶或西林瓶的灭菌。 • 干热灭菌适用于耐高温物品的灭菌,如玻璃、金属设备、器具,不需 湿气穿透的油脂类,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等,但不适用于橡胶、塑 料及大部分药品的灭菌。同时干热也可用于除热原。
•
•
OQ
• 测试条件应与生产过程相一致,记录整个温度变化过程,包括升温与降温过 程。升温和降温的时间的偏差有助于发现灭菌过程中的设备故障。如测试中 温度分布不符合标准则应将此灭菌器进行调整或维修,通常情况下可通过调 整进风、回风及循环风挡板,改善气流来解决。
PQ
• 热穿透测试通常应选择规格和类型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测试。对隧道式烘箱 ,则尽可能提高输送带速度,降低设定温度。由于空气导热性较差,代表性 的装载包括最小、最大两种装载。 热穿透状况不仅取决于腔室内的热分布,也取决于灭菌对象的特性、包装情 况,所以热穿透测试可更准确的反映出实际使用情况,此项测试更为重要。 热穿透状况的数据可以通过将温度传感器放到容器、物料、西林瓶或其他物 品的内部并使温度传感器与物品表面接触以反映物品内表面温度。 验证试验记录中必须包括:温度传感器分布图,相对应各点的温度数据,装 载状态下的热点和冷点, • 其热点对热敏感物质十分重要, • 而冷点则对于验证灭菌、除热原的效果十分重要。
PQ
• 在试验中记录空气和灭菌对象在升温、降温变化速度十分重要。指示热分布 的温度传感器可以说明装载情况下空气温度达到灭菌温度设定值所需要的时 间,而用于热穿透测试的温度传感器则反映灭菌对象达到灭菌暴露温度时所 需要的时间。显然,灭菌对象达到最低灭菌温度的时间将滞后于腔室内热空 气达到最低灭菌温度所用的时间,而滞后值在最大装载时最为明显。为了保 证灭菌对象能够在灭菌温度下暴露足够长的时间,灭菌器控制系统的温度设 定值常常高于灭菌、除热原过程所要求的最低温度值,产品暴露于最低灭菌 温度的全部时间及累积FH 值均应记录于验证文件之中。
透过率≤0.01%
热电偶校准
• 验证仪器的校准 • 验证用热电偶使用前后需要用 温度标准IRTD进行校准。 • 全部热电偶温度控制在IRTD 读数的±0.5℃以内。热电偶应 维持在此范围3 分钟以上,确 保其稳定性。 • 校验合格的热电偶才能保证验 证所提供的数据准确有效。
OQ
• 目的:空载热分布测试是为确定设备 空载时的温度均匀度及设备“冷点” 进行的测试,一般在运行确认时进行 。 方法:测试过程中温度传感器至少10 支以上。传感器安装时不应与腔室内 金属(如内壁、架子等)接触,且测 试中至少有一支传感器设置于设备自 身控制系统的温度传感器附近。 标准:正常情况下,腔室内各点温度 值与设定值之间的误差均应在验证方 案规定的范围之内,如USP <1211 > 指出,对于运行温度高于250℃的干 热灭菌、除热原系统,其灭菌腔室内 空载热分布的可接受的合格范围为 ±15℃。此试验应连续进行3 次,以 证明热分布的重现性。
•
•
PQ
热分布探头
• 对于干热烘箱而言,满载热分 布测试情况和空载热分布测试 相一致。 • 装载热分布试验中使用的温度 传感器安装时也需防止与固体 表面接触,以确定装载对设备 内空气热分布的影响。一种物 品存在可能增强热分布的均一 性,小的物品也可能成为最差 的装载条件,因此需要测试系 统是否反映出最差的作业条件 和更大的工艺保证水平。 • 热穿透和热分布应同时监控。
that’s all
谢谢!
thanks
干热空气灭菌分类
• 干热灭菌法根据灭菌目的不同,可划分为灭菌工艺、除热原工艺。各国药典 对干热灭菌有不同的规定。
•
各干热灭菌器使用厂家可根据药典推荐条件进行理论推算,但应根据实际验 证数据确认设备除热原性能、设定日常使用时的灭菌周期时间。
计算公式
• FH是灭菌过程中灭菌对象接受的换算为参比温度(170℃)后的总灭 菌时间,或称标准温度( 170℃ )下的等效时间。公式为
•
•
热穿透测试时,一般选择大于1000单位的细菌内毒素指示剂放置在热穿透探 头附近的容器中,同时进行挑战性试验,以证明其杀灭能力。
干热灭菌日常管理
• 干热灭菌设备日常管理要点 • 干热灭菌、除热原系统经过验证之后,则需对其进行监控使其维持在 “验证”状态、即受控状态下。如预防性维修、变更控制和再验证等 计划均是为实现此目的而制定。 • 干热灭菌设备的高效过滤器,需定期进行检漏测试已确认高效过滤器 的性能,检漏测试一般半年一次。设备的计量仪表应定期校准,以便 监控设备运行、使用状态。 • 此外为保证对验证设备可进行良好的维护,尚需通过良好的培训制度 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确保可按标准操作规程执行设备使用过 程。
PQ
• 微生物或内毒素挑战试验和热穿透同步实施。 • 对灭菌工艺验证而言,可以将生物指示剂放置在负载中 最冷点,即最差条件位置。通常选择枯草杆菌黑色变种 芽孢进行测试,浓度为106个/点。
•
•
对于除热原工艺的验证,生物指示剂一般选择大肠埃希 菌内毒素进行测试,即细菌内毒素灭活试验。一般将不 少于1000单位的内毒素加入待除热原的物品中,证明除 热原工艺能够使内毒素至少下降3 个对数单位。 内毒素灭活验证时,应在每个穿透探头位置放置内毒素 指示剂进行测试。
•
由于除热原的工艺条件比杀灭孢子的灭菌工艺条件要苛刻得多,故而干热灭 菌验证中实施内毒素挑战性试验时,不必再进行生物指示剂挑战性试验。
隧道烘箱PQ
• 隧道烘箱的空载热分布 • 空载测试主要证实热分布温度的均一性。 将12支热电偶探头按图所示用铜丝固定在支架上。然后进行预热,待达到控 制温度时,以最快速度开动网带,这时探头随网带进入隧道烘箱。探头测得 的温度由电脑屏显示,温度数据采集频率为10秒一次为宜,待最后一只探头 进入冷却段时,程序结束,停止试验。将所有温度数据打印出来,查明冷点 位置。 • 空载热分布进行测试,隧道灭菌温差不得超过±20℃。 验证时环境温度条件应接近真实的生产条件,如房间温度、相对湿度、静压 、风量平衡等。
干热灭菌柜
隧道烘箱
干热设备组成
加热器: ----提供灭菌温度 高效过滤器: ----提供洁净空气,防止二次污染 缓冲板、风阀、气流调节器或空气挡板 :----保持空间压差 进风风机、排放风机、循环风机:----提供进风动力 传送带:----灭菌物品的转移与灭菌时间的控制 温度控制器:----控制灭菌温度波动范围 记录仪: ----文字输出操作信息
Δt=灭菌时间(min),T=实际灭菌温度(℃ )。 • 干热灭菌中Z = 20℃ , 除热原时Z = 54 ℃。 • Z值,是指要达到同样的灭菌效果,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90%所需 升高的温度。 •
URS
• 为确保设备在设计阶段能够充分考虑生产的需求,用户应根据相关法 规、安全环保、国家标准等要求、结合实际使用目的、实际生产条件 提出所需设备的要求,主要涉及总体要求、设备能力、设备结构和组 件、控制要求、工艺要求的基本参数范围、安全报警结构构造、配件 清单等。 处理能力 尺寸 温控范围 报警功能 联机控制 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