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第十章成年中期心里的发展

合集下载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智力发展模式
• 他们发现,青少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都随年龄增 长而不断提高,青少年期以后,在成年阶段,流 体智力缓慢下降,而晶体智力则保持相对的稳定。
智力发展模式
• 晶体智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 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 流体智力
是以神经生理基础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文 化的影响的能力,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
十、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埃里克森的观点
•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优势不同的八个 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根据埃里克森的观 点,成年中期处于第七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活的创生感, 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 “创生”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履行父母的职责, 如生儿育女,也包括被称之为“生产力”、“创造力”的内容, 如积极参与竞争,为社会做出贡献。
如何度过中年期的危机
• 1,客观认识中年期的变化 • 2,调整生活和工工作目标 • 3,学会处理工作的压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 4,接受生理的变化,改善婚姻关系 • 5,重新定义成功 • 6,修身养性、陶冶性情
成年期自我发展的四个阶段
遵奉者水平 公正水平 自主水平 整合水平
人格发展特点的稳定性
• 1,内省日趋明显 • 2,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 3,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 4,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职业发展与人际关系
•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舒帕 • 舒帕认为:职业发展的实质是个体发展与贯彻其职业自我概念的过程 • 5个阶段: • 成长阶段(0-14) • 探索阶段(15-24) • 建立阶段(25-44) • 维持阶段(45-59) • 衰退与脱离阶段(60岁以上)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第10章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10.1复习笔记成年中期,即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中年期的年龄范围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成年中期个体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稳定与过渡并存。

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在智力、人格等多方面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处于人生的中段,需要瞻前顾后,要知道自己人生的前半段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更要清晰地确定人生的后半段有些什么目标,需要如何去做。

一、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一)埃里克森的观点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的八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处于第七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1.繁衍感“繁衍感”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任何一种行为,只要能帮助其他个体发展或者有益于未来几代人生活,都可以被称为是具有繁衍感的行为,如生儿育女、履行父母的职责、积极参与竞争、为社会做出贡献等。

(1)埃里克森在比较成年期的几个发展阶段时,埃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知道你可以关心谁以及关心什么”(繁衍感),发展任务的核心不是生养子女,而是拓展自我,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体验关怀的实现。

(2)麦克亚当斯和圣奥寅麦克亚当斯和圣奥寅从文化需求、内在意愿、繁衍关注、种族信念、繁衍承诺、繁衍行为、个人叙事七个方面来描述繁衍感的特征,并编制了一套测量繁衍感的工具。

这套工具包括洛约拉繁衍感量表(LGS)、繁衍行为核查表(GBC)、生活故事访谈表(LSI),从个体是否具备繁衍动机和行为来具体测量繁衍感的水平。

2.停滞感对于长期持续拼搏的中年人而言,往往因工作超时而负担过重,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一旦感到自己不能一如既往地竞争与创造时,就逐渐进入停滞状态。

处于停滞状态的人往往感到精力枯竭、生活无趣,常常过分关注自己。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成年中期,每个人此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停滞。

因此,成年中期的主要任务是使个体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 什么是发展任务? 就是指在各个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或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
关于发展任务的四个有代表的观点
• 埃里克森的观点
• 古尔德的观点
• 莱文森的观点
• 哈维格斯特的观点
埃里克森
• 爱利克·埃里克森 (Erik H Erikson, 1902.06.15— 1994.05.12)
• 美国精神病学家,著 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 精神分析学家
2、成年期自我发展的主要阶段
成年期自我发展主要经历卢文格自我发展八阶段的后四 个阶段: (1)遵奉者水平。只有少数成年人处于这个水平。这一水 平的个体行为完全服从于社会规则,还表现出强烈的归属需 要。思维方式简单,评价标准也是显而易见的。
(2)公正水平(良心水平)。这一水平的个体服从规则是 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逃避惩罚。社会及外在的规则内化为 自己的规则,个体形成了自我评价标准,自我反省思维也发 展起来,但他们的思维仍具有两极性。
一、智力发展模式 二、智力活动性质变化
一、智力发展模式
• 定义:智力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轨迹 • 分类: • (一)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按生理和文化教育的关系分) • 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能力,如词汇、言
语。流体智力是指以神经生理为基础,相对不受教育文化影响的 能力,如知觉速度等。
• 图中显示:1、智慧发展首先要以一定的经济因素为前提

2、这些因素必须经过认知和情绪等心理过程的组织或调节
得出结论:智慧是成年期智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成年人应对压力、处理
问题、发展自我的重要资源。但是智慧和年龄没有必然关系,个体是否能发展出 智慧更多地受个体自身特点的影响。
2、专长 • 定义:一般而言,专长可理解为胜任某一领域的活动任务所必须 • 具备的心理特征。

第十章 成年中期心理发展

第十章  成年中期心理发展

(视力变化的生理机制:眼睛晶状体的形 状发生改变,其弹性下降,使得眼睛很难将图 像精确地会聚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变得更加混 浊,导致穿过眼睛的光线减少。)

听力:在成年中期,听力的敏锐程度也 开始下降。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听力的下降 并没有视力下降那么明显。在45~65岁的人 中,大约12%的人患有老年性耳聋;男性比 女性更容易出现听力障碍。另外,具有听力 障碍的人同时也可能会有辨别声音方向和来 源的困难。 (衰老使得耳内毛细胞数量减少、耳膜 的弹性下降,由此降低了对声音的敏感性。)
概念:
围绝经期
45岁 绝经过渡期 49.5岁 50.5岁 56岁
绝经
绝经后期
机体变化及临床表现(1):
局部改变:
月经不规则,绝经。 子宫萎缩 阴道萎缩,酸性降低 尿道、膀胱上皮萎缩。
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张力性尿失禁
机体变化及临床表现(2):
全身改变:
血管舒缩失调:潮热、多汗、 头晕、一过性高血压、假 性心绞痛、肢体痛。 骨质疏松, 50-60岁, 快速丢失 期。
二、成年中期的亲密关系
婚姻满意度 基本上,成年中期的婚姻满意度是比较高的。影 响中年人婚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对配偶的喜欢和性 生活的满意度。
离婚和再婚 虽然多数中年人对婚姻是满意的,但 仍有另一些个体会经历离婚和再婚。 导致婚姻解体的原因很多。激情随着时 间而消退、个体的独立性增加,依赖性降 低、发展状况的差异以及生活压力等称为 中年人理论的主要原因。 再婚个体比初婚者更加现实和成熟, 更公平地分担角色和责任。但是统计发现, 再婚比初婚的离婚率更高。另外,超过40 的女性比男性更难以再婚。
(四)莱文森的生命季节理论 心理学家丹尼尔.莱文森(Daniel Levinson,1986,1992)认为,40出头是个 体面临人生转变和危机的时期。这个阶段 是一个质疑的时期,人们开始关注生命的 有限本质, 质疑曾有的成就。他们体验最 初的衰老迹象,并对抗他们可能无法在有 生之年完成所有目标这一事实,这通常会 导致中年危机。 莱文森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小样本的 男性被试,其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遭到评 判,研究结论也受到质疑。

成人中期的心理发展

成人中期的心理发展

4.国内学者的观点 国内学者的观点
(1)接受生理的变化,在保健上进行自我调节: 接受生理的变化,在保健上进行自我调节: 接受生理的变化 (2)根据智能的特点,在工作上做好自我更新; 根据智能的特点,在工作上做好自我更新; 根据智能的特点 (3)面对巨大的压力,在情绪上加以自我控制; 面对巨大的压力,在情绪上加以自我控制; 面对巨大的压力 (4)鉴于兴趣的转迁,在活动上学会自我休闲; 鉴于兴趣的转迁,在活动上学会自我休闲; 鉴于兴趣的转迁 (5)正视“中年危机”,在人格上实现自我完善; 正视“中年危机” 在人格上实现自我完善; 正视 (6)适应家庭状况,在婚姻上促进自我监督。 适应家庭状况,在婚姻上促进自我监督。 适应家庭状况
(二)中年人心理适应的内容 二 中年人心理适应的内容
(1)正视现实 正视现实 (2)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 (3)善与人相处 善与人相处 (4)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 (5)警惕心理致病 警惕心理致病
2.心理负荷超载打破身心平衡 .
心理负荷不仅打破了身心平衡, 心理负荷不仅打破了身心平衡,而且也带给中年人 不仅打破了身心平衡 极度的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 极度的心理疲劳。 这种疲劳表现为:体力不支,注意力不易集中, 这种疲劳表现为:体力不支,注意力不易集中,容 易出现错觉,思维迟缓,语言功能差,情绪低落, 易出现错觉,思维迟缓,语言功能差,情绪低落, 并同时伴有工作效率低,错误率上升等现象。 并同时伴有工作效率低,错误率上升等现象。心理 疲劳的持续发展,将导致头痛、眩晕、 疲劳的持续发展,将导致头痛、眩晕、心血管和呼 吸系统功能紊乱、食欲减低、消化不良及失眠等, 吸系统功能紊乱、食欲减低、消化不良及失眠等, 严重的将导致中年天折、精英早逝。 严重的将导致中年天折、精英早逝。
(二) 成人中期的代际关系 二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第十章 成年中期

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第十章 成年中期

发育、健康逐渐转为衰退。
3
(一)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随年龄而逐渐下降,成为各
种主要疾病的易发时期。一些疾病严 重损害着中年人的健康,并成为中年 群体死亡的主要原因。多种因素影响 着中年期的健康。
4
1 生物因素
组织器官由盛转衰,生理功能逐渐下
降,男性从45岁开始,女性从40岁开 始,心脏、肺、肾脏等主要脏器的功 能,以及骨骼、关节、肌肉等运动器 官的功能呈现下降趋势。
21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表现
(1)月经逐渐减少,周期也就是间
隔时间延长,经期也就是出血时间缩 短,以致逐渐停经。但也有月经量增 多,伴有大量血块等情况,然后慢慢 停止,生殖能力丧失,生殖器官萎缩。
22
(2)精神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人常感到头颈部一
阵阵地潮红,潮热出汗,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腰痛, 口干,喉部有烧灼感,思想不易集中,而且紧张激动, 情绪复杂多变,性情急躁,失眠键忘,皮肤发麻发痒, 有时有蚁走感,即有蚂蚁在身上爬动的感觉等,甚至歇 斯底里样发作等。
5
例如:
肺活量从30岁开始随年龄增加而呈线性
下降趋势,60岁的肺功能下降为20岁时 的75%。 40岁后心脏功能明显下降,45岁以后, 血管壁增厚,30岁后高血压的发病率上 升,40岁后迅速增加,高血压成为中年 期的多发病之一。
6
肾脏的重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
下降,40岁后,经过肾脏的血流 量每年大约减少1%。
9
(2)人格类型 A型人格与心脏病的发病率有关。现
在在临床上用是否为A型行为模式预 测心脏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A型人
格的人具有以下行为特征。
10
其一,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对自

成年中晚期心理的发展

成年中晚期心理的发展

14
骨骼
从30多岁开始衰弱,在50多岁时衰老加速,70多
岁时速度减慢。
关节处的软骨密度变小,出现裂缝,使其下的骨
末端不断磨损。新生细胞在骨骼外层不断堆积,
骨骼的矿物质含量降低。结果,较为粗而稀疏的 骨使全身骨骼组织功能衰弱,更容易骨折。妇女
的变化比男性更快。
15
生殖系统
妇女在35岁后功能加速衰退;男性40岁开始衰退
——“繁衍”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履行 父母 的职责,如生儿育女,也包括被称为“生产力”、 “创造力”的内容,如积极参与竞争,为社会做出贡献。 ——“停滞”是指当中年人一旦感到自己不能一如 既往地竞争与创造时,就逐渐进入停滞状态。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中年期,每个人都可 能有某些时候的“停滞‘。 解决繁衍与停滞的矛盾,使个体获得繁衍感、 避免停滞感是中年期的发展任务。
(6)承受并适应中年人生理上的变化。
(7)与老年父母相适应。
6
成年晚期的发展任务
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在老年期的发展任务 是获得完善感(自我整合),避免失望和厌 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如果对自己的一生没有太多的遗憾,则产 生一种完善感。 如果达不到这一感觉,就不免恐惧死亡, 觉得人生短促,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
18
19
辛追复原图
18岁
30岁
50岁
20
头发
从35岁开始变化
变得灰白而稀疏。
21
身高
从50岁开始降低
骨骼力量的下降使脊柱内的圆状物塌缩,进而使身高在
七八十岁时下降2英寸。
体重
50岁前一直增加;60岁后逐渐降低
体重的变化反映了脂肪的增多、肌肉和骨骼矿物质的衰

发展心理学 成年中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 成年中期的发展
家庭、社会地位等心理社会因素
表现
第二性征逐渐退化
丘脑下部和垂体功能亢进,植物性 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出汗、眩 晕、心慌、失眠、易怒等。
精神症状:伴随夫妻关系不合、亲 子关系紧张、工作不顺等。
男性更年期 50岁左右 精神情绪的变化 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 疲劳 性机能降低
成年中期的健康
科斯塔与麦克瑞
神经过敏性:焦虑、敌意、自我 意识、抑郁、冲动性、脆弱性
外倾:热情、爱交际、武断、活 动性、寻求兴奋、积极情绪
开放性:幻想、美学、行动、观 念、价值观、情感
中年人人格结构的稳定性
人格结构构成成分不与孩子 与父母
婚姻关系 婚姻状况 婚姻关系的变化 热烈期 矛盾期 移情期 深沉期 离婚
C型性格与行为与癌症 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 系。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多愁善感,情绪抑郁; 情绪不稳,急躁易怒, 忍耐性差;沉默寡言, 态度冷漠,性格孤僻, 脾气古怪;情绪压抑, 善于自我克制;倾向防 御,易于退缩。
形成原因
先天的遗传素质
童年时丧失父母或父母分离导致的早 期心理创伤
成年后夫妻感情不和所致的缺乏家庭 幸福,或者恩爱的配偶亡故
职业
巅峰 再就业
性格类型
性格: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 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
A型行为模式(Type A behavior pattern) 也称为“冠心病倾向行为”(coronary prone behavior),是一复杂的人格和行 为特征,包括下面四个主要的成分:
时间紧迫的感觉(某种“匆忙疾病”) 对数字的追求(成功被量化为取得成就的
成年中期的发展:中年期
生理变化:由青年向老年生理方面的变更过程
总体上,处于生理成熟期,体重不断增加, 头发开始变白,感知觉下降,逐渐意识到 衰老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
社会历史因素 职业 身体健康水平
三、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变化的倾 向性。按照荣格的理论,人到中年,特别是 进入中年后期更多地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 对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更加积极、满意的变化。
三、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代际关系
(二)婚姻成功的因素
1. 对婚姻的态度 热情期、矛盾期、移情期、深沉期
2. 冲突与妥协 3. 性生活和谐
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4. 共同渡过危机
婚姻满意度
back
补充资料
44岁——“中年剪刀”的轴:人的生命曲线从 高峰跌下,而工作和家庭的负担曲线向上升, 这两条剪刀状曲线的相交处正是44岁,所以44 岁又称之为“中年剪刀”的轴。
三、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三)职业的发展 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社会物质 财富、精神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工作满意度: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工作绩效:很高水准
(四)人际关系:最复杂;与同事和领导 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四、婚姻与家庭
(一)家庭的作用 1. 养育子女 2. 满足生理需求 3. 满足心理需求
智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吗?
智力结构
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 获得的智力,如词汇,言语理解、常识 等以记忆贮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流体智力是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 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相对地不受教育与 文化的影响,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 识别图形关系等。
发展特点
卡特尔与霍恩(Horn)一起收集了大量数 据来揭示这两种智力各自的发展轨迹。 他们发现,青少年期以前,两种智力都 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青少年期以后, 在成年阶段,流体智力缓慢下降,而晶 体智力则保持相对的稳定。图10-3就是 该模式的具体图示。
中年男性的心理危机
这种危机实际上是一种重现青春期的 “骚动感”。
心理危机的调适:及早发现出现危机 的征兆;亲友理解并帮助其调整心态。
“奋斗更年期”(职业衰竭)
是指职业人员出现的一种心理问题。 成因与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表现:
常有疲乏感 对工作产生厌倦感或淡漠 力不从心 易激怒 抑郁
尽管有所谓的“中年危机”,成年中期往往是平 静和满意的。个体的人格特质一般保持稳定。
虽然婚姻满意度往往较高,但是家庭关系可能会 遭遇挑战。
关于职业的看法从把职业当做自己的外在抱负, 转变成把其看做为一种内在满意感,或者在某些 情况下,转变为不满意感。职业的变化越来越普 遍。
本章小结
成年中期(35、40~6降,听力也 是如此,但不那么明显。
身高达到一个顶峰,然后缓慢地下降。骨质 疏松症加快了女性的这个过程。体重增加, 体力下降。
反应时变慢,但由于长时间的练习,在复杂 任务上的表现大部分没有发生变化。
女性经历绝经期,这伴随着一些不可预料的 影响。男性更年期使得男性的生殖系统逐渐 产生变化。
思考题:
1. 更年期的含义是什么? 2. 中年期人格的变化特点是什么? 3. 中年期人际关系的变化特点是什么?
一、 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身体变化
更年期: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和 心理状态明显变化,有男女之分。
时间:50岁左右(女45~55岁,延续8~12年; 男50岁左右)
妇女更年期综合症(主要为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紊乱,出现紧张、焦虑、烦躁、易怒、失眠、 记忆力减退、燥热不安、心悸、眩晕、性欲淡 漠、性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症状)
成年期自我发展主要经历如下阶段 (P.461~462) 遵奉者水平 公正水平 自主水平 整合水平
三、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二)人格发展 人格结构 发展任务:就是要解决的重 要矛盾,或要解决的主要问 题。
发展任务
中年期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社 会对个体提出最多要求的时期,所以中年期发 展的任务来自于社会的要求。 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中年期处于第七 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获得创生感(繁衍), 避免停滞感,这种发展任务主要来自于个体内 在的发展变化。 哈威格斯特的观点:将中年期的发展任务归纳 为七条。(P. 459)
男性更年期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精神情绪的变 化,植物神经性循环机能障碍,疲劳和性机能 降低等)
二、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感知觉变化 记忆的发展变化:对表面细节的记 忆下降,而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并 没有下降 创造力的发展
智力的发展
(一)智力特点
智力发展模式:主要是指智力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轨 迹,任何一种智力发展模式必须回答智力发展是单 项的还是多向的,单维的还是多维的。
本章小结 成年中期(35、40~60岁)
认知发展
某些认知功能的丧失可能开始于成年中期, 但总的认知能力保持稳定,因为成年人会使 用生活经验和有效的策略来进行弥补。
长时记忆的提取效率略微有所下降。
本章小结
成年中期(35、40~60岁)
社会性/人格发展
成年中期个体会回顾过去,根据“社会时钟”来 评价自己取得的成就,并形成对死亡的觉知。
出现8种危机:信念危机、生理危机、事业危机、职 业危机、人性危机、心理危机、情感危机和亲子危 机等
其中心理危机:孤独、敌意、沮丧、压抑、焦虑
中年男性的心理危机
表现五花八门:如为填充内心的空虚常常追求自我 毁灭的娱乐活动或染上一些恶习,像打麻将、赌博、 酗酒、迷恋少女等。
原因多方面:对婚姻现状不满;对事业过分投入; 压力太大造成的紧张情绪;付太多而收获甚少;环境 恶劣,人际关系不好;对以往选择的生活道路后悔等。 国外一些研究资料还显示:早衰、怕老、担心失去工 作能力、努力工作未做出成绩、怀疑自己的能力以及 害怕失去性功能等,也是中年危机的原因。
第十章 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
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
35或40岁~60或65岁(成年中期)
生理的成熟期,心理的稳定期;也是青 年期向老年期转化的过渡期。 心理发展特点既体现出平稳性,又表现 出过渡期的变化性。其前期多以成熟和 旺盛为主,同时伴有新的变化特征;后 期往往以变化为主,同时还维持某些生 理成熟和心理发展平稳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