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1)
发展心理学——成年中期

• 成年中期发展任务(成年中期是一个充满挑 成年中期发展任务( 战的阶段。 战的阶段。 ) • 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自我,以求个体人生目 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自我, 标的实现; 标的实现; • 另一方面承担着教育子女、赡养父母、照顾 另一方面承担着教育子女、赡养面的责任。
成年中期 个体的心理发展
学习目标
• 了解成年中期智力发展的特点,认识有别 了解成年中期智力发展的特点, 于智慧的概念 • 了解成年中期人格的发展特点,掌握控制 了解成年中期人格的发展特点, 理论 • 了解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及其有别于其他 年龄段的生活角色特点。 年龄段的生活角色特点。
关键词
成年中期 发展任务 成年中期智力特点 成年中期人格特点 成年中期生活
埃里克森的观点
• 埃里克森认为,人 埃里克森认为, 生可以分为既是联 系的又是不同的八 个阶段 •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 定的发展任务 • 成年中期处于第七 成年中期处于第七 阶段, 阶段,发展的主要 任务是获得创生感 是获得创生感, 任务是获得创生感, 避免停滞感,体验 避免停滞感, 着关怀的实现
三、古尔德的观点
• 阶段三,22~28岁。完全自主的时期,独 立于家庭并建立自己的生活。同伴仍然非常 重要,但自立更重要。 • 阶段四,28~34岁。开始质疑自己的生活 选择,并且渐渐厌烦那些社会角色,但还是 继续扮演着
• 阶段五,,34~43岁。觉得用于塑造青少 年期子女行为的时间或者生命持续的时间越 来越少。成年人的父母会重新提出以前的要 求,以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冲突,但 方式可能是间接的。 • 阶段六,43~53岁。这是个痛苦的时期, 感到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再有什么改变了。 这个时期也会责备自己的父母对生活不知足, 挑剔孩子的毛病,向配偶寻求同情。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

33
听力
从30岁开始衰退 对声音敏感性下降,尤其是对高频声,但逐渐
对各种频率的声音都是如此。男性的变化速度 是女性的两倍多。
34
味觉
从60岁明显衰退
对四种基本味道——甜、咸、酸和苦——的敏感性降低。同时, 味觉的多样性也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嗅觉
从50岁开始衰退,70岁急剧减退。
嗅觉感受器的减少降低了检测和鉴别气味的能力。 60-80岁的老人中约20%的人失去嗅觉
6. 闭经对心理的影响:对闭经的预期能够影响其体验 29
什么样的人更健康? ——A型和B型人格的冠心病
心脏病的致病因素 : 1. 性别:男性居多 2. 年龄 3. 基因和经验特征 4. 环境和生活方式 5. 心理因素:
与压力知觉和体验有关的因素,如人格特征。
30
A型人格
B型人格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6
Hale Waihona Puke 形式逻辑思维向辨证逻辑思维转变的三个阶段 (Perry)
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非此即彼、全白或全黑的,没 有“灰色区”,易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凡事追求 “什么是正确的答案” 。
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个体通过比较不同的观点、审 视各种理论,进而找到解释现实的有效理论。
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个体不仅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而且在分析事物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对各种现象的 解释能持相对的态度,由于能意识到所有事物都具有运动 及变化的性质,因此,既能坚持那些约定俗成的立场和思 想观点,又能随时对此作出调整。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中年期,每个人都可能有 某些时候的“停滞‘。
20
莱文森(Levinson)认为成人发展是由一系列交替出现 的稳定期和转折期构成的。稳定期与转折期的区别在 于生活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所谓生活结构就是个人 的社会角色和职业角色的综合体。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第10章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10.1复习笔记成年中期,即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中年期的年龄范围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成年中期个体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稳定与过渡并存。
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在智力、人格等多方面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处于人生的中段,需要瞻前顾后,要知道自己人生的前半段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更要清晰地确定人生的后半段有些什么目标,需要如何去做。
一、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一)埃里克森的观点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的八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成年中期处于第七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1.繁衍感“繁衍感”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任何一种行为,只要能帮助其他个体发展或者有益于未来几代人生活,都可以被称为是具有繁衍感的行为,如生儿育女、履行父母的职责、积极参与竞争、为社会做出贡献等。
(1)埃里克森在比较成年期的几个发展阶段时,埃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是“知道你可以关心谁以及关心什么”(繁衍感),发展任务的核心不是生养子女,而是拓展自我,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体验关怀的实现。
(2)麦克亚当斯和圣奥寅麦克亚当斯和圣奥寅从文化需求、内在意愿、繁衍关注、种族信念、繁衍承诺、繁衍行为、个人叙事七个方面来描述繁衍感的特征,并编制了一套测量繁衍感的工具。
这套工具包括洛约拉繁衍感量表(LGS)、繁衍行为核查表(GBC)、生活故事访谈表(LSI),从个体是否具备繁衍动机和行为来具体测量繁衍感的水平。
2.停滞感对于长期持续拼搏的中年人而言,往往因工作超时而负担过重,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一旦感到自己不能一如既往地竞争与创造时,就逐渐进入停滞状态。
处于停滞状态的人往往感到精力枯竭、生活无趣,常常过分关注自己。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成年中期,每个人此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停滞。
因此,成年中期的主要任务是使个体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成年期心理的发展(综合)

18
听力
–从30岁开始衰退 30岁开始衰退 – 对声音敏感性下降,尤其是对高频声,但逐 对声音敏感性下降,尤其是对高频声,
渐对各种频率的声音都是如此。 渐对各种频率的声音都是如此。男性的变化 速度是女性的两倍多。 速度是女性的两倍多。
19
味觉
–从60岁明显衰退 60岁明显衰退
– 对四种基本味道——甜、咸、酸和苦——的敏感性降低。 对四种基本味道 甜 酸和苦 的敏感性降低。 的敏感性降低
4
(一)成年前期的发展特征
4.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 金兹伯格 . 金兹伯格(Ginzberg, , 1972)提出一个人的职业选择要经历三个阶段: 提出一个人的职业选择要经历三个阶段: 提出一个人的职业选择要经历三个阶段 (1)幻想阶段:10或11岁之前,个体憧憬着各种令 幻想阶段: 或 岁之前 岁之前, 幻想阶段 人瞩目的职业,而不考虑现实的可能性。 人瞩目的职业,而不考虑现实的可能性。 (2)尝试阶段:青少年期产生选择职业的倾向, 尝试阶段:青少年期产生选择职业的倾向, 尝试阶段 11—12岁,主要从兴趣、爱好出发;13—14岁,开 岁 主要从兴趣、爱好出发; 岁 始注意自己相应能力条件;15~16岁,从一些职业 始注意自己相应能力条件; ~ 岁 价值进行分析; ~ 岁 综合考虑兴趣、能力、 价值进行分析;17~18岁,综合考虑兴趣、能力、 价值观诸方面因素,做出有关职业可能性的选择。 价值观诸方面因素,做出有关职业可能性的选择。 (3)现实阶段:始于18岁,个体具体选择职业,并 现实阶段:始于 岁 个体具体选择职业, 现实阶段 在一定领域内实现自己的愿望。 在一定领域内实现自己的愿望。 5
20
触觉
–逐渐降低
– 触觉感受器的减少降低了手,尤其是手指尖的 触觉感受器的减少降低了手,
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概论

❖ 成年中期个体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稳定与过渡 并存。
❖ 关于发展任务比较代表性的几个观点
❖ 埃里克森的观点
❖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 续的又是不同的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 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成年中期处于第七阶 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创生感,避免 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 (1)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 为了精确描述各种智力成分发展的特点,卡 特尔根据智力发展与生理和 文化教育的关系, 把智力分为两类,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 科特尔和霍恩一起收集大量数据来揭示两 种智力各自的发展轨迹。
❖ 他们发现:在青少年之前,两种智力随年 龄的增长而态。
❖ 莱文森提出了主要描述成年早期和中期的 六个阶段。这基于他对四十位男性的访谈, 如:蓝领工人,白领职工。
❖ 根据他的观点,成年期的发展涵盖了稳定 与转变的交替。
❖ 在稳定时期,会建立价值观等。在转折期, 我们会改变过去建立起来的东西,
❖ 他非常强调中年期转折。
❖ 在这一时期,个体要面临四个重要的问题: 依恋,分离,渴望亲密关系以及需要时间 内省和认识自己,打破自己原来的生活, 努力建造新生活。
生后不久父母离异,母
亲改嫁给一位犹太儿童
医生。从此小埃里克森
由继父抚养,改姓洪伯
格尔。埃里克森长得看
起来像一个丹麦人,他
的小学同学视他为犹太
人,不愿和他玩,犹太
人又因他长相的不同而
疏远他。
❖ 1933年结婚后即移居美国,1933~1939年, 先在美国波士顿开业,作为一名儿童精神分 析医生,并初次在哈佛、耶鲁等医学院和人 类关系研究所任职,研究了自我发展问题。 1950年,他的重要著作《儿童期与社会》 一书问世,并于1963年再版。他在此书以 及后来的一些著作中,清楚地介绍了一个 关于儿童发展的崭新学说。
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

成年中期个体的的心理发展定义中年“我已步入中年。
我将中年视为一个地方,如同河流的中央,桥梁的中部,半生已过,半路已走。
人们期望我已是盆钵皆满:财产、责任、成就、经验和智慧。
”多数人所谓的中年是什么呢?他们可能会说:40岁左右,并一直持续到55岁或60岁,这种说法虽然合理,但它却遗漏了35—40岁这一时期(既非青年,又非中年)且同样也未对60—65这一时期进行适当的说明。
我们把中年定义为30岁至35岁间,结束于60至65岁这一时期。
在定义、讨论中年我们所遇的困难,部分归因于中年是在20世纪才产生的人类生命周期的新阶段。
作为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的中年能够出现,极大的依赖于两个主要的生理和社会变化的发生。
首先20世纪人口平均寿命有了迅速增长,以至现在每个人都会渡过所谓的中年期,而在1900年,人们的预期寿命仅有50岁,很多人在今天所为的中年期或在此之前的时间里就已经死亡了。
当今天人们开始觉察到他们正在走向衰老和死亡时,他们还有一个更长的生命预期要继续下去。
中年生活和其他发展阶段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易受生理成熟的影响。
对人影响最大的是他们的自身的经验。
甚至可以说,个人和社会因素塑造了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
对某些人来说,中年生活涉及养儿育女,同时以事业发展为中心;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它意味着组建家庭,同时推迟事业的发展。
对步入中年的成年人而言,其最为典型的特征是,他们对自我概念和周遭世界有了新看法,其中包括对自我的重新定义,对人生作为的崭新期待,以及在生活中寻求新的满足。
第一节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与其他发展阶段相比,成年中期最大的特点是稳定与过渡并存。
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在智力、人格等多方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另一方面成年中期个体处于人生的中段,需要瞻前顾后,要知道人生的前半段发生了什么,更要清晰确定后半段有什么目标,需要如何去做。
因此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独特的。
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发展任务代表性观点有如下几个:一、埃里克森的观点(一)Erikson理论中的创生对停滞(繁殖对停滞、再生力对停滞)在Erikson看来,一个人在成年中期或者为家庭、社区、工作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或者进入停滞状态。
【发展心理学】成年中期

根据美国的调查,大五人格中的谨慎性在成年 中期达到顶峰,宜人性随年龄增长而持续升高, 神经质随年龄增长而下降。(Lachman & Bertrand ,2001)
1、工作
2、家庭
对于很多人来说,中年期是具有最强的生产 力、成功和赢取权力的时期。这同样也是一 个职业成功不再像之前那样如此重视的时期。 类型一:一般来说,员工年龄越大,体验到 的工作满意度就越高。 类型二:工作倦怠——不满意、挫败、厌倦 (转换工作 or 固守原地) 类型三:中年失业——灾难性的经历,可能 导致悲观主义、犬儒主义、失望。
“中年发胖”是这 个问题最明显的表 现。
视力
1)大约从40岁开始,视敏度下降;
2)眼睛晶状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其弹性下降; 3)深度知觉、距离知觉和将世界知觉为三维 的能力都在下降。 中年期视力近乎一致的变化是近视力的损失, 被称作“远视眼”(presbyopia)。 适应黑暗的能力受损,中年人爬楼梯或在黑 暗的房间内行走更加困难。
如:形象化、给予注 意等记忆人格特点的变化
包括两层基本含义:
1)人格结构的构成成分不变
2)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 科斯塔和麦克雷根据自己的大五人格特质模 型,对20~90岁的114名被试进行了长达12年 的追踪,结果发现,大部分特质在12年之内 保持相对稳定,相关系数为0.68~0.85。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4版) [美]罗伯特.费尔德曼 著 苏彦捷 等译
《发展心理学》(第二版) 林崇德 主编
即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该年龄
范围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成年中期个体面临家庭、社会中的多重任务, 担任着多重角色,个体的发展受到多种变量 的共同影响,因此有关成年中期心理特点的 研究难以得出统一的结论,成年中期也是目 前发展心理学中涉及最少的年龄段。
人的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人的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一、第一阶段:基本依赖对基本不依赖(婴儿前期0-2岁)主要影响者:母亲在这阶段,人的无助感最强烈,最需要依赖成人。
父母如给婴儿爱抚和有规律的照料,他将产生基本的依赖感,即对父母的依赖和对整个世界的依赖。
反之,如果父母的照料一天三变,他们就产生不依赖的情感。
如果人的基本依赖感居多,就达到了他的第一个社会成就,他不会由于父母离开视野就担心和哭闹,他懂得父母在必要时肯定出现。
这种恒定的、一致的连续性经历,使婴儿有了自我同一性的感觉,即内部心理的记忆、预感和想象与外部的人和事相协调。
依赖与不依赖是一起产生的,如果一个人感到的依赖强于不依赖,这一阶段的危机就解决了,他的人格中就具有了希望的品质,这个人就感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不会为必需品的满足而发愁,不局限在眼前的事物上。
第二阶段:自主对害羞与怀疑(婴儿后期2-4岁)主要影响者:父亲这一时期人学会了走、爬、推、拉、谈话等,也学会了用手抓东西,然后再放开。
他们开始重复这些刚刚产生的行为,并从中得到快感。
但是,在这种自我中心的意愿开展的同时,父母坚持要按社会的要求训练儿童,控制行为。
这就产生了很危险的矛盾,父母要在保证不伤害孩子的自我同一感和自律自治性的原则下改变儿童,这是很难掌握的尺度。
训练过严或惩罚不公正,会使儿童产生怀疑和羞愧。
这一阶段的矛盾如果解决,儿童就发展出更多的自治,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指出,虽然儿童不可避免地要体验到害羞和怀疑,但儿童表现出的自我控制和进行自由选择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反映出他的意志。
意志坚强的人才能生存下去,我们可以从英雄人物、有成就的人物身上看到意志的表现,他们生活得充实。
第三阶段:创新对罪恶(幼儿期4-7岁)主要影响者:家庭这一阶段儿童在生理上达到了第一个成熟期,他们开始利用自己的生理能力干许多具有侵犯性的事情,如打人、讲话中冒犯别人。
好奇地探索也是一种侵犯性。
他们开始有了不少幻想,有了一些目标,并为目标实现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初级控制
(1)含义:指改变环境的企图,是人的根本愿望。 (2)两维模式:真实的、虚幻的。(见表10-1) a、真实*功能良好的初级控制:是最理想的初级控制,既能 促进短期控制,又能促进长期控制。如身体力行地尽最大努 力参与工作。 b、真实*功能不良的初级控制:只能获得短期目标,破坏了 长期控制能力。如工作狂。 c、虚幻*功能良好的初级控制:出于对原因的不正确认识, 却得到了好的结果。如身患重病的患者认为人能控制疾病。 d、虚幻*功能不良的初级控制:是最有害的。既不能达到当 前目标有损害了长期控制能力。如迷信活动。
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成年中期
• 成年中期,即中年期,一般是指35~60岁这 段时期。是人生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也 是人最富有生产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 个体心理、生理均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而多重的社会角色决定了这一时期个体有 别于其他年龄段的心理特点。
第一节 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
最大特点: 稳定与过渡并存
从个体与家庭的关系来构建理论
哈维格斯特的观点
• 七点发展任务 1. 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与社会责任 2. 建立与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 3. 开展成年期业余活动 4. 帮助未成年的孩子成为有责任心 5. 同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 6. 承受并适应中年人生理上的变化 7. 与老年父母相适应
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
• 认知机械成分的必胜发展轨 • 迹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 成年早期为从升至降得转折 点。 认知实用成分的毕生发展将 随着知识经验的愈益丰富而 不断增长。
二、智力活动性质的变化
• (一)智力活动的性质 • 1、智力是一种心理机能,具有适应意义。(外部特征) • • 人类认知发展阶段
2、智力的主要成分(外部特征) 中年人智力活动所表现出的方面不同于其他年龄的人,不仅有与 学术有关的能力,而且还有与生活、社会有关的能力,这与中年 人智力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一致的。
一、智力发展模式
二、智力活动性质的变化
一、智力发展模式
• 定义:智力水平随年龄变化的轨迹 • 分类: • (一)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按生理和文化教育的关系分) • 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能力,如词汇、言 语。流体智力是指以神经生理为基础,相对不受教育文化影响的 能力,如知觉速度等。
⑤ 衰退与脱离阶段(60以上)
(二)成年中期职业发展的具体问题 1.职业成熟:个体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达到社会期 望的水准可用各发展阶段的发展任务为标准 进行衡量。 2.工作满意感:是工作者在对其工作及工作相关 因素评估基础上所产生的情感性反应。 3.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 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 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 态度和行为的衰 竭状态。
2、专长 • 定义:一般而言,专长可理解为胜任某一领域的活动任务所必须 • 具备的心理特征。
• 1、蓄意练习是获得专长的最重要途径 • 2、专家技能的形成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其中包括原有的能力、 知识和经验、大量的职业练习与实践等等。
成年中期的人格发展
一、自我调节与控制理论
二、成年中期的人格发展的稳定变化
• 什么是发展任务? 就是指在各个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或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
关于发展任务的四个有代表的观点
• 埃里克森的观点 • 古尔德的观点
• 莱文森的观点
• 哈维格斯特的观点
埃里克森
• 爱利克· 埃里克森 (Erik H Erikson, 1902.06.15— 1994.05.12)
• 美国精神病学家,著 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 精神分析学家
1、人格结构的构成成分不变 2、各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
(二)人格特点的变化
• 谨慎性处于顶峰,宜人性随年龄增长而持 续升高,神级质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 50-60岁是人格发展的转折期,过了这个时 期个体比以往表现更为内倾和善于反思 初 级控制和次级控制的变化。
成年中期的生活
成 年 中 期 的 生 活
(二)智慧与专长
• 1、智慧 • 人们常认为年纪越大的人往往越有智慧,这与一些智力测验的结果反 映出成年期随年龄增长而智力下降趋势正好相反。现实生活中也确实 常常出现年老者在应对某些问题上比年轻人周到的情况。 • 巴尔斯特等以若干证实研究为基础,初步建立了智慧发展模板。
•
•
图中显示:1、智慧发展首先要以一定的经济因素为前提 2、这些因素必须经过认知和情绪等心理过程的组织或调节 得出结论:智慧是成年期智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成年人应对压力、处理 问题、发展自我的重要资源。但是智慧和年龄没有必然关系,个体是否能发展出 智慧更多地受个体自身特点的影响。
家庭
{
家庭生命周期 成年中期的家庭关系
职业
{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成年期职业发展的具体问题
一、家庭
(一)家庭生命周期
1、含义:从男女双方结为夫妻组成家庭开始至夫妻 双方死亡导致家庭解体而告终的家庭发展过程。 2、阶段:
新婚期 有学龄前儿童期 有青少年期 空巢期 生育期 有学龄儿童期 离巢期 老年成员期
(二)成年中期的家庭关系 1、夫妻关系
古尔德的观点
• 成年期的七个阶段
阶段一:16-18岁,自主性与依赖性相矛盾 阶段二:18-22岁,与家庭关系越来越矛盾,所以朋友的帮助越来越重要 阶段三:22-28岁,完全自主期 阶段四:28-34岁,质疑自己的选择,厌倦社会角色 阶段五:34-43岁,觉得用于塑造青少年子女行为的时间或生命持续的时 间越来越少 阶段六:43-53岁,痛苦时期,挑剔一切,想配偶寻求同情 阶段七:53-60岁,感情变得积极,与家人朋友变得和谐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说
埃里克森的观点Βιβλιοθήκη • 成年中期主要任务: 获得创生感
创生:包括履行父母职责,也被称为“生产力”“创造力”
避免停滞感 体验着关怀
莱文森的观点
• • • • 提出六个阶段 研究对象:40位男性 中年期转折:40岁 面临的主要问题: 依恋 分离 渴望亲密关系 需要时间内省和认识自己
一、自我调节与控制理论
(一)自我意识
1、卢文格“发展类型说”: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自我作为 第一“组织者对我们的道德、价值、目的和思想过程进行整 合。这个整合活动受个人经验影响,即自我的发展是个人与 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她把自我发展过程出现的类型划分为 八种,每种类型代表自我发展的一种水平。包括前社会阶段、 共生阶段、冲动阶段、自我保护阶段、遵奉者阶段、公正阶 段、自主阶段、整合阶段。
(3)自主水平。这一水平的个体能承认、接受自我评价标 准和社会规则、个人的需要和他人需要之间产生的冲突和矛 盾,并且能对这些矛盾与冲突表现出高度的容忍性。人际交 往方面也能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朴素依赖性。
(4)整合水平——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这一阶段的个体在 接受矛盾与冲突的基础上,还能够积极地调和、解决冲突。 此阶段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达到。
2、成年期自我发展的主要阶段
成年期自我发展主要经历卢文格自我发展八阶段的后四 个阶段: (1)遵奉者水平。只有少数成年人处于这个水平。这一水 平的个体行为完全服从于社会规则,还表现出强烈的归属需 要。思维方式简单,评价标准也是显而易见的。 (2)公正水平(良心水平)。这一水平的个体服从规则是 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逃避惩罚。社会及外在的规则内化为 自己的规则,个体形成了自我评价标准,自我反省思维也发 展起来,但他们的思维仍具有两极性。
3、智力操作方式(内部特征)
• 皮亚杰提出智力发展阶段论,认为个体的智力发展经过感知运动、 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 里格尔提出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或成熟的思维形式是辩证运算。
• 辛诺特提出相对后形式运算,特点是自我参照和形式运算的规定 • 拉鲍维维夫从多种角度考察了成人智力的发展特性。认为成人的 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在适应各个具体情境的特定需求中发展起 来的。 • 克雷默认为这些不同的理论有对知识相对性的意识、接受矛盾、 在辩证内整合矛盾三个特征。
父母与子女之间发生矛盾与冲突的原因:
① 价值观念 ② 生活态度 ③ 行为方式
(三)与父母的关系
1、成年子女是否会为了自身或其小家庭而忽 视自己年老的父母
2、成年子女如何去面对体弱多病的老年父母
二、职业
(一)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根据个体职业生涯的不同时期在发展任务、心理 与行为或社会关系等方面所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 ① ② ③ ④ 成长阶段(0~14岁) 探索阶段(15~24岁) 建立阶段(25~44岁) 维持阶段(45~59岁)
夫妻关系就是指丈夫与妻子互动的关系及成 效对婚姻家庭的创建、维持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
不同感情因素的夫妻关系重要性的年龄差异
(2)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
含义:亲子关系指的是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 动关系。 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是一种不对等的双向互 动关系:
① 由权威的控制 ② 专制式的控制 ③ 听其自然的放纵
2、次级控制
(1)含义:指适应环境并改变自己以顺应环 境的企图。 (2)发生时间:一般发生在初级控股受阻后 (3)控制范围:自我保护性归因、目标和激 励水平的调整、积极再评价、向下的社会比 较等。
(4)三维模型:真实性、功效、起作用时间。 (见表10-2)
二、成年中期人格发展的稳定与变 化
(一)人格特点的稳定性
卢文格的八阶段在实际生活中不受用,大多数人并不能 经历所有阶段。并且这些阶段与年龄只是存在一定关联,它 与受教育水平、认知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
(二)、控制理论
• 观点:控制是人类发展的中心主题。人的 行为控制系统包括初级控制和次级控制, 二者能够根据个体所面临的困难相互转换。 • 成年期的初级控制水平基本保持稳定,而 次级控制水平则随着年龄的发展不断发展。
• • • • • 青少年时期以前,两种智力都 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青少 年时期以后,在成年阶段,流 体智力缓慢下降,而晶体智力 则保持相对稳定